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讀後感1000字>

敬告青年讀後感1000字

文思屋 人氣:9.31K

《敬告青年》是陳獨秀為自己主編的《青年雜誌》所寫的發刊詞,《敬告青年》是中國近代思想史上光芒四射的一頁,對此後中國革命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都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它整整影響和改變了一代人啊!

敬告青年讀後感1000字

敬告青年讀後感1000字 篇一

《敬告青年》是陳獨秀在《新青年》發表的第一篇文章,相當於是《新青年》(當時叫《青年雜誌》)的發刊詞,主要是在東西方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的對比中表達批判封建禮教,崇尚西方的思想,追求民主與科學的強烈願望。陳獨秀在文章中表示,這一切的改變都矚望於“新鮮活潑”之青年,但我們又必須改造“年少老成”之青年。陳獨秀毫不吝嗇地大肆讚揚“青年之於社會,猶新鮮活潑細胞之在人身。新陳代謝,陳腐朽敗者無時不在天然淘汰之途,與新鮮活潑者以空間之位置及時間之生命”,但是同時他也認識到,其始也未嘗不新鮮活潑,寢假而為陳腐朽敗分子所同化者,有之;寢假而畏陳腐朽敗分子勢力之龐大,瞻顧依回,不敢明目張膽作頑狠之抗鬥者,有之。所以他寫下這篇蕩氣迴腸的'文章來警示當代青年,要反對封建的舊思想、舊文化、舊禮教,如他所願,它的確如當頭一棒,深深影響了整整一個時代的青年。即使在現在,也是有一定的影響力的。

那麼,想要了解1915年前後的青年,我們不得不先去看看當時的社會背景。《新青年》的創刊,最大動因是辛亥革命後,以袁世凱為首的舊勢力倒行逆施,導致政局混亂、民怨沸騰,讓人們普遍感到失望。先進知識分子於混亂與苦悶中力圖為國家、民族尋找到一個新的出路。

那為什麼陳獨秀想敬告“青年”呢?當時頭腦比較清醒的人都認為,中國社會積腐太深,中年以上的人大抵都為舊汙所染、舊習所困,唯有青年是國家和民族一線生機所繫。李大釗說:“國中分子,昏夢罔覺者去其泰半,其餘喪心潰氣者又泰半。”希望只能寄託於青年。當時梁啟超也斷定:“吾國處飄搖欲倒之境,所恃者厥為青年。”可見,在當時的社會中,進步者革命者愛國者很多都青年,都是先進的知識分子。

但是,我們不可否認的是,這當中也摻雜著許許多多的XX青年,這些人或許是中了封建的毒太深,或許是沒有勇氣反抗封建勢力和帝國主義勢力,或許是對中國的未來不抱有希望,或許是自甘墮落,種種原因,導致中國部分青年不思進取、愚昧無知。本該是“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硎”的年齡,卻“青年其年齡,而老年其身體者十之五焉;青年其年齡或身體,而老年其腦神經者十之九焉”。在國家危難之際,民族危難之間,這種國民狀況叫人何不擔憂啊!“予所欲涕泣陳詞者,惟屬望於新鮮活潑之青年,有以自覺而奮鬥耳!”,只是希望當代之青年能夠擔負起拯救國家、拯救民族的重擔!

敬告青年讀後感1000字 篇二

陳獨秀先生的《敬告青年》可能帶給了我們一種不可想象的衝擊力,讓我們能夠有一定的思想去對他獲得一定的感知,但是,在另一個程度上,《敬告青年》卻又不是那麼的簡單,和生命的追求以及對於當今青年的一種標準。更是一個美麗的夢,這個夢一直引領著我們前進,充滿夢想的追求和對個人價值的實現,就像學習歷史一樣,錢穆先生在《國史大綱》中就稱道凡一國之國民,自知在知識水平線上之人民,必要學習好本國曆史!而這本《敬告青年》給我們的夢想感知正是和錢先生這句話所相似的。

就像其中一句話所說的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石刑,人生最可寶貴之時期也。青年之於社會,猶新鮮活潑細胞之災人身。青年時代是人生最寶貴的,當倍加珍惜;青年於社會十分珍貴,青年當奮發向上,創新進取,為革新社會作貢獻。這句話多麼值得我們去深思,去品味,去理解自己的意識。

早在1915年的中國,清朝已經滅亡了,中華民國也已建立了,但革命卻未成功,大多數中國人仍處於愚昧之中,大多數青年仍是舊青年,民主、人權、科學不興,僅有民國之號,而無民國之實。然而天無絕人之路,衰微的中國社會仍有一絲曙光,西方民主科學之思想傳入,衝擊了傳統的封建思想,留洋也蔚然成風,不少有志青年為中華之崛起而發奮求學。個人社會之進步,離不開創新,不能拋棄過時的,就會限制個人社會之發展。凡是真正的哲學家,無一不強調創新,無一為時代之先導和社會藍圖之規劃者。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石刑,人生最可寶貴之時期也。青年應當如此,年紀輕輕,就應充滿活力,有進取之心,萬不可少年老成、溫婉持重,使寶貴青春慢慢流逝。退隱時一種消極、悲觀的行為,是避世之舉,只是隱士自己安逸了,卻不管社會之興衰、人民之疾苦、國家之危難,世人卻以潔身自好之美名贈之隱士,真不知該作何解?青年是人,不僅為自然人,亦為社會人,作為社會人,就應盡社會人的責任。而青年有不同於普通人,他們是社會國家之未來,責任更重大,如果青年們無上進之心,因循守舊、無責任之心,於國於社會危害極大。

現在的中國社會,積弊甚多,如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如因循守舊,如穩重持成,等等。指責些社會弊病曾讓中國社會烏煙瘴氣,作為一個新青年當抵制這些壞毛病,以自身正確之言行,給予社會一些新風氣,以切實行動改變社會,此乃青年之責任。

很多的中國人都不願承擔責任,他們怕自身利益受損,作為青年,當用於承擔錯誤,做到范仲淹說的先天下之憂為憂,後天下之樂為樂。責任感之重要,顯而易見,無責任感,做事不可能做好,只會馬虎應對。而如今又有多少青年無責任感,對自己不負責,對他人不負責,對社會不負責。因為沒有責任感,對於自己又不負責人,對他們不負責,對社會不負責。因為沒有責任感,多少青年正值大好年華,不認真學習,只管享受、玩樂,不思進取,青春之年齡,老年之心態。反觀歐美。青年大都朝氣蓬勃,努力學習,不僅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國家於社會。青年時光是寶貴的,時光如白駒過隙,一定要珍惜,青年只有一次,不應留下遺憾。青年身上承擔著國家社會的希望,更當奮發向上。

敬告青年讀後感1000字 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