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讀後感1000字>

青春之歌讀後感1000字

文思屋 人氣:1.75W

《青春之歌》是當代文學史上第一部描寫學生運動、塑造革命知識分子形象的優秀長篇小說。以下是本站為你們整理的青春之歌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青春之歌讀後感1000字

青春之歌讀後感一

青春叫人無限的追憶又叫人痛苦的無奈,青春應該倍加珍視卻又被我們無情的揮霍,我們不自知的就已寫下一行行所有的青春詩句,卻在再次讀到時潸然淚下。我們不自覺間肆意揮灑著自己的青春,是那麼的“瀟灑”、那麼的“大度”。《青春之歌》給我帶來了無限的反思。

作者楊沫借上世紀初的“小資產階級”林道靜的眼睛,為讀者展現了了“九·一八”事變後,一大批愛國主義有志青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道路,參加舉行`遊行、請願、示w等活動。細緻的雕刻了一個個性格鮮明的知識分子形象,將各種知識分子走向不同道路的過程清晰的呈現在我們的眼前。

林道靜,原本是一個安靜溫雅的名字。恰恰相反,林道靜,青春洋溢著激情,揮灑著希望,蘊含著力量。她在那一段中華民族的特殊時期沒有選擇沉淪,反而選擇了奮鬥,選擇了與命運抗爭。

在她的成長過程中,她曾兩次入獄,其中第二次,她遇到了另一個對她有重要意義使之更完整的踏上共產主義事業的關鍵人物——林紅。林紅是一個成熟,冷靜,鎮定的共產黨工作者,和林道靜關在同一個監獄。她無論何時何地,包括在獄中都能不停的向還有那麼一絲愛國意識的人們發動宣傳,喚醒他們心中沉睡的愛國意識。林道靜正是在她的引導下才更深刻,純粹的理解了生活的意義,出獄後便正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林道靜的成長與一年多的監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思想上更是有了一個質的飛躍,信仰像一盞明燈照亮了陰暗的牢房,更照亮了前方曲折坎坷的道路。30多年經濟的快速發展,生活富裕了,但是社會矛盾激化價值觀轉向,以及道德的缺失和信仰的錯位不容忽視。作為新一代年輕人,我們要樹立起我們的信仰。

我從林靜道身上模糊的看到了現代青年的影子。和林靜道相比,我們有著社會、家庭、朋友的照顧,不必為生存而擔心,物質生活豐富;反觀我們的精神生活和林靜道相比,顯得微不足道。雖然林靜道在一段時間中出現過內心的彷徨與不安,但是她在共產主義革命者的引導下找到並堅定了自己的思想與信仰。反觀我們,正值青春年華的我們很少有人把握住了青春的價值。我們很多人甘於平淡,無所事事,缺少了努力奮鬥的熱情,渾渾噩噩的度過青春時光。相比於盧嘉川,林紅,林道靜,他們以己微薄之力宣傳救國思想,我們是多麼的渺小。盧嘉川,一個思想覺悟高,並引導林道靜的大學生,使我印象深刻,他堅定的信念,有說服力話語,不僅使林道靜感悟,也深深地印入我的腦海,作為一個年輕有骨氣,有氣節的青年,我們時刻都應對生活充滿希望,在困難面前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克服,而不是逃避,同時也要時刻保持冷靜,處事不驚。

不同於林道靜的生活環境,我們擁有良好的外部環境,但是仍當延續林道靜那種無所畏懼,勇往直前的精神,用以面對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同樣用以戰勝自我,這種精神同樣是,“青春”應當擁有的光芒與絢爛,即使跌倒,也要明媚的笑。因為對於明天,相較於未知的恐懼,我們擁有更多美好的憧憬。

青春轉瞬即逝,更多的信仰和精神是我們需要堅守和奉行的,它貫穿我們生命的始終,通過每個人的微小努力,支撐一個國家和民族,今朝的風流人物以他們強大的信仰創造燦爛的青春。

青春之歌讀後感二

手握《青春之歌》,我的心卻不由的飛向我的“青春”,回憶起我的“青春”來,嘴角間也不由哼起這首越哼越讓我感嘆我逝水年華的“青春之歌”。 青春叫人無限的追憶又叫人痛苦的無奈,青春應該倍加珍視卻又被我們無情的揮霍,我們不自知的就已寫下一行行所有的青春詩句,卻在再次讀到時潸然淚下。我們不自覺間肆意揮灑著自己的青春,是那麼的“瀟灑”、那麼的“大度”。我們還有多少個青春、還有多少個年華去讓我們“瀟灑”、讓我們“大度”?我不由痛苦的去思考問題,思考這個明瞭而又故意去糊塗的答案。暮然回首,青春只留給我們一串串伸向我們不能退卻的腳印。此時的我們,站在這青春最後的尾巴上茫然四顧,是否更應該好好的活,更應有意義的過?只為這可愛又可惜的青春畫一個完美的句點,讓我們堅定前行。

林道靜,我以一個大男子的角度去思考,她就是一個弱小的女子,弱小到放到只有她一個人的廣場上,你也無法去想象她有什麼特別之處。恰恰相反,林道靜,青春洋溢著激情,揮灑著希望,蘊含著力量,年輕的聲音唱響的是一曲鏗鏘嘹亮的青春之歌,衝破黎明前可怕的黑暗,懷著堅強不屈的靈魂迎接初升的太陽。是那麼的美,是那麼的感人,那種青年特有的熱情力量,那種為實現真理而不顧一切的勇氣,那種為實現目標而不懈奮鬥精神,無不展現她特有的美感。就是這種力量、勇氣和不屈的精神,鍛鑄了一個使人景仰的“女戰士”。我們的女主角的人生又是波瀾壯闊、歷盡滄桑的,壯闊到讓很多男子漢萌生再世為人的念頭,滄桑到讓世界都改變了顏色。如果說她代表了中國革命時期的熱血青年,書中的青年們,如同一個個動人的音符,在中國大地上譜出一曲動人、激昂的青春樂曲,在20世紀上半世紀青春躁動的中國,他們將自己與國家命運聯絡起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新中國的未來而奮鬥。他們為他們那可愛又可惜的青春畫了一個完美的.句點。他們為他們無怨無悔的青春而堅定前行。

我們青年人是需要一點精神的。書中那個時代離我們並不遙遠,可是那個時代的精神卻與我們相隔的太遠。也許現在,尤其改革開放後,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理想喪失的年代,也許有個人理想,但更多的是從身邊耳濡目染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我們失去了社會理想,只剩下生存的需要、金錢的追求、權利的追逐,我們不為此而感到悲哀麼?哪怕只有那麼一點點。我們不去苛求能像林道靜一樣的偉大,但也讓我們的精神看起來更像是一種“精神”。多一點奉獻、少一點索取,多一點勤儉、少一點浪費,多一點美好、少一點醜惡。古語云:“有志尚者,遂能磨礪,以就素業;無履立者,自茲墮慢,便為凡人。”青春真的好似一首歌,有前奏,有高潮,有尾聲。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奏響青春的每一個音符,讓青春之歌響徹命運的每個章節。

對於我們現在已參加工作的青年來說,在學校,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而今作一名教師——雷鋒中學的一份子,踐行新集精神,把我們的學校建設的更加美好,除了為理想而奮鬥外,我們肩負著更多的是使命感和責任感,我們不應該將目光拘於狹小的個人天地,這樣的生活是蒼白沒有意義的,只有緊緊靠攏校領導的組織領導下,做好本職工作,鼓足幹勁,為國家,為學校奉獻個人的綿薄之力,才能更好的實現自身的價值,才能體現出我們激情的青春。讓我們青春擔當得起“青春無悔”這四個字,當我們回首我們的青春,我們能夠自豪而又驕傲的說“青春無悔”。

我們青年人是需要一點信仰的。林道靜的成長與一年多的監獄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思想上更是有了一個質的飛躍,用書中的話說是:“反動派把我們抓來不是讓我們蹲監獄,而是讓我們上了馬克思主義大學”。信仰像一盞明燈照亮了陰暗的牢房,更照亮了前方曲折坎坷的道路。30年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富了,但是人們也發現社會變了,社會矛盾激化,價值觀裂變,出現了道德的迷失和信仰的錯位。作為新一代青年人,我們要樹立起我們的信仰,保持“君子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踐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方式,由個人而家庭,由家庭而社會,由社會而國家,由國家而天下,把個人的追求與整體的核心價值統一起來,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如是觀,作如是,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指引我們前進步伐。那青春之歌和著義勇軍進行曲顯得更加渾厚動聽,那青春的熱血映著鮮豔的五星紅旗更顯耀眼奪目。

“青春”對於我們每個人都是那麼的公平,一生只給予我們一次機會。轉瞬即逝、彌足而珍貴。但是每個人卻將這僅有的一次“青春”的機會演繹各不相同。

青春是一首歌,一首嘹亮的歌,高聲唱出青春的夢想。

青春是一首歌,一首豪邁的歌,盡情唱出青春的鬥志。

青春是一首歌,一首深情的歌,娓娓唱出青春的火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