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讀後感1000字>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1000字作文(8篇)

文思屋 人氣:2.62W

遇見未知值得自己,會讓自己有不同的猜測,你們會把自己想象未來的自己是怎麼樣的人呢?下面我們來欣賞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1000字作文,希望大家喜歡。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1000字作文(8篇)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1000字作文一

這本書雖然是在我急需的時刻買的,但買來之後,未敢急著去讀,怕這一頓溫馨柔情的盛宴被饕餮得杯盤狼藉;或者僅是草草吃完,勉強充飢。我不是想用來充飢的,而是想從中吸取豐富的營養,受益一生。想使自己這“無心”之人,讀完後,能夠為自己找回一顆鮮活的“心”。

發現這本書是作者2007年秋完成的,2008年1月出版。所幸在我迫切需要成長,需要破繭而出的2008年,有朋友推薦給我,感覺自己真的很幸運!

它以小說的形式,講述女主人公經過偶遇的一位老人的指點,從煩惱的工作生活中找到快樂,並取得生活事業雙豐收的故事。它通俗易懂,少了純心理學書籍的深奧枯燥,講解和詮釋一個個耐人尋味又貼近生活的道理。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許多煩惱,比如對某人的討厭、對工作的煩惱、對待遇的不滿等等,都是我們自己人為地在放大。沒有任何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是來自你對事情的解釋。痛苦是你創造出來的,因為那個是你對事情的解釋。

這本書告訴我們:我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來自於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我們為什麼不快樂?那是因為我們失落了真實的自己。學會用潛意識的方式去處理情緒。

我們所揹負的一切都是我們自己帶來的,別人是無法強壓給我們的,因為我們可以不接受。總是認為自己的苦惱時因誰或其他什麼而帶來的,其實不然,真正讓自己苦惱的是我們自身,過於看重那些會讓自己苦惱的事。

我們多少人是因為與別人攀比而疲於奔波,為財富為地位,可一旦擁有了所追求的財富地位卻並沒有感到幸福反而有些人更懷念以前清苦的日子。因為那不是真正自己內心想要的東西,那是外在的東西。就象作者在書中所談到的快樂和喜悅的區別,快樂是取決於外在的東西,一旦那個令你快樂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樂也隨之消失了。而喜悅是由內向外的綻放,從你內心深處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擁有了它,外界是奪不走的。所以因與別人攀比去追求財富地位過程會帶來快樂,但一旦實現了快樂也就消失了。而如果是自己真正想擁有財富和地位且明確擁有了財富和地位就會造福社會讓更多人幸福那就不一樣了,那就達到了喜悅的境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最頂端,不要為虛榮追求那遙遠的不現實,自己會被自己活活壓垮。是你的終究是你的你逃也逃不掉,不是你的得到了也會失去至少失去原有的光澤。那麼你得到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外在環境影響著我們的內心世界,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讓我們容易失落真實的自我;認識真我,從自身做起。因為外面沒有別人。這本書讀了之後讓人受益頗深,要試著學會放下,當我們真正放開的時候,你就會覺得一切都是另外一種結局,要試著看開看淡一切,學著清心,靜心,修心,做個小小的真我!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1000字作文二

來到爸媽線上工作不久,對心理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同事給我推薦了一些心理學的專業書籍。當聽到《遇見未知的自己》這個書名的時候,內心頓感新奇,單是書名就深深吸引了我。工作閒暇間,我迫不及待的打開了這份神奇的禮物,開始了內在心靈成長的漫漫旅程。

《遇見未知的自己》是臺灣女作家張德芬的成功力作,於2007年6月在臺灣出版,是一本有關身心靈成長的小說。張德芬以其深入淺出的筆觸揭示出了困擾人們的煩惱痛苦的深層的原因,以明線暗線雙線結合的形式講述了主人翁心靈成長的歷程,以通俗易通、平實樸素的言辭解讀了深刻的人生道理,讓我們一同走進張德芬,品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搭乘心靈成長的列車,達成身心靈的和諧統一。

腦海裡一直有個念頭兒,總覺得《遇見未知的自己》是上帝送來的禮物,在開啟禮物的過程中我收穫了許多許多……

《遇見未知的自己》,讓我知道世上只有三件事:老人的事,他人的事,自己的事。

所謂的三件事,不只是單純的三件事,而是看問題的三種視角。老人的事指的是老天爺安排好的、人力無法改變的事實。對待這樣的事,我們只能順應自然、遵其規律,不與之抗衡,內心平和,要淡然悅納。他人的事,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即使是自己的家人,那也是別人的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管好自己的事情,覺察自己的心聲,修心養性,尋找內在的真我。

管好自己的事情,看似是自私的,實則是大愛無私的。管好自己,包括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語言、行動、習慣等等,管好了自己就不會給別人添麻煩,就是愛別人,更是愛自己。管好自己的事情,才有能力去管別人的事。

《遇見未知的自己》,告訴我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外面沒有別人,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你內心投射的結果。所以,當你論斷時,或許你只看到了片面。所有讓外面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想法,和圍繞這個事件所編造的故事。很多憂慮和焦躁都是自己編造的,把別人強加到自己的故事裡,製造麻煩。有時候換個角度想一下,事情就會有另一個表情。如果非要編故事的話,為何不編一些美好的情節呢?讓生命溫馨一點吧。

《遇見未知的自己》,幫我重拾了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遇見未知的自己》告訴我,生命的困頓轉折是建立內在力量的最好時機。問題和困境不是來找你麻煩,而是來幫助你,幫助你找到你自己,幫助你內在成長,變成一個更接近你自己本質的人。而大部分的人碰到困境時,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壓抑,但真正有智慧的人會從中找到成長的契機。曾幾何時,我掉進了脆弱的泥潭,內心的能量被消耗殆盡,取而代之的是消極和抱怨。常常覺得自己很倒黴,懷才不遇,社會不公,《遇見未知的自己》在帶我尋找真我的過程中讓我更清楚的認識了自己,消極抱恨的我不是真正的我,真我應該是樂觀向上、祥和快樂的我。於是我卸掉身上揹負的消極的東西,努力獲得心靈內在的`力量,重拾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人一生追求的歸納起來只有幾個字,那就是愛,喜悅,和平,真我,其他所有與植物館的都是生命的假象。在追求愛,喜悅,和平,真我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積蓄心靈內在的力量。怎樣才能讓自己的心靈更強大呢?

張德芬說:“先要為發生在你身上的每一個事情都負起全責,負起全責的意思不是說將錯歸到自己身上,而是說這件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我用什麼方法做到最好。能夠這樣,就會一步步累積內在力量,成就所要做的事情,變成一個更開心的人。”讓我們順從生命的規律,在閱歷中不斷成長,汲取心靈內在的力量,活出一個身心靈合一的真我!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1000字作文三

《遇見未知的自己》,是一本有關身心靈成長的小說。作者張德芬以其深入淺出的筆觸,揭示出了困擾人們的煩惱痛苦的深層的原因,以通俗易通、平實樸素的言辭解讀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書中講解我們人類一生所追求的東西,也不過五個字就可以表達,那就是愛!喜悅!和平!為什麼我們這麼努力還追求不到自己想要的幸福?真我和愛,喜悅,和平之間又有什麼樣的關係?為什麼我們會遠離真我呢?我們每個人不都是天天在演戲?扮演各種角色,然而在戲份中,有多少是我們心甘情願演出的?為了演好這些人生大戲的不同角色,我們每個人都要因地因時地戴上一些面具,難道這就是我們看不見真我的原因之一? 我想是,我也認同這樣的觀點。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內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的反映你的內在,當外境有任何東西觸動你的時候,記得要往內看,看看自己哪個方又被觸碰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陰影還沒有整理好。不要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東西上。先在內在層面做一個調和整理,然後再集中精力去應會付外在可以改變的部分。 因為我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來自於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 快樂是取決於外在的東西,那麼一旦那個令你快樂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以後,你的快樂也隨之消失了。而喜悅不同,它是由內向外的綻放,從你內心深處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擁有了它,外界是奪不走的。

所以如果一個人充滿了快樂、正面的思想,那麼好的人、事、物都會和他起共鳴,而且會被他吸過來。同樣的,如果一個人老帶著悲觀、憤世嫉俗的思想頻率,那麼難怪這個人常有倒黴的事發生在他身上了!這大概就是書中提到的臭味相投、物以類聚的道理!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1000字作文四

經一個李姓朋友的介紹,我用了一下午及半個晚上讀了一本書《遇見未知的自己》,她告訴我想要學會感性的認知周邊,這本書或許能幫我找到答案。於是我採納了她的建議,試著在書裡找尋答案。這本書教我們如何將自己與內在的真我連結,同時闡明瞭一個道理:“我們是在用言語來表達言語不能表達的東西,亦老子說的道可道,非常道,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射出來的結果。”原本按作者的要求,每天只看幾章節,然後靜靜回想或者與朋友來探討彼此對於潛意識中的真我的理解。可惜鄙人時間有限,只能匆匆一覽。其中的真諦恐怕是不得要領。在這裡我就把我的讀後感與大家一起分享。

書中提到的另外一個觀點:“愛,罪惡假汝之名!”“為親人擔心,其實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加害行為!”乍讀不能理解,然則細想後覺得道理很簡單,只是我們不想承認而已。”書中舉例說明了有些事出發點一切因為“愛”,實則就是擔心自己受牽連。對沒看過這書的人,或許還沒明白我在說什麼!好,舉個例子吧!書中提到對有小孩的家庭來說,小孩的調皮是天性,但是大人就要求小孩必須按他們的意願去做事,一旦違反甚至就施以“酷刑”,口口聲聲的說為了他們好,實際就是擔心小孩貪玩造成的後果會給大人自己帶來麻煩。小孩受傷了,大人要抽時間去照顧,耽誤自己的事情。小孩惹禍了,大人還得去善後。就是說大人們怕這些事情給自己帶來麻煩,故要求小孩時都是說“我是為你好!”說到這點,為小孩還是為自己?各人去想吧!

我們產生了很多的信念、價值觀、態度、標準,來約束自己,也來衡量、批判他人。這些就是我們每日思想的基礎,可是我們從來不去檢測我們思想的正確性。當你對某一類的人或是他們的行為,待別有意見、特別看不順眼的時候,就是一種自我的投射行為,也是一種逃避策略,所以又一個觀點產生了:“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射出來的結果。”沒有任何的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是來自於你對事情的解釋。痛苦是你創造出來的,因為那個是你對事情的解釋。來看看一個邏輯推理的公式吧: A(事件)→B(信念、想法)→C(結果),A永遠是中立的,因為同樣的A,發生在不同人的身上會有不同的C出現。所以讓我們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想法,和圍繞著這個事件所編造的故事而已。

我也是粗枝大葉般爵嚼了這本書,不過讀了之後讓我受益頗多,以前我總是說自己的心態有多麼的好,其不然,我的心態沒有自己想的那麼好,我會為外界的事或喜或悲的,而且有些事情我沒有真正的看開,也沒有學會放下,對思想方面,更是不會考慮,對於已發生的事情不會學著接受,更別得談身心合一!在昨晚看完這本書時意猶未盡,本想趁夜寫寫感悟。無奈“拿人錢財替人消災”,還得起早上班。不過今天上午也算好,忙裡偷閒的完成了自己的這篇讀後感。藉此機會,感謝推薦這本書給我的好朋友,感謝這些年一直在我身邊支援我的人。也請原諒我以前的理性給大家造成了傷害。我的理性讓你們覺得像“刺蝟”,越是親近的人越被我傷害的深。在此說聲對不起!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1000字作文五

寒假時,我閱讀了一本書,名字叫《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是一本關於都市身,心,靈脩行的書。看後很受啟發。這本書告訴了我們什麼是小我,什麼是真我。所謂的小我,就是受外界的一切而影響的自己,什麼是外界的一切呢,也就是說金錢,名利,地位,權勢,以及一切身邊發生的事情,包括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虛榮,這些都是小我的表現,小我會被身體裡的潛意識所控制,也就是說時候有些事情你會不由自主的去想,去爭。而做到了也未必就會得到真正的快樂,即使是快樂,也是來自外界的,一旦外界的讓你感覺快樂的源頭不在了,自己會很痛苦的。而身體裡的那個真我呢?那個真我不會隨著一切的改變而改變,甚至於有一天我們離開了,這個真我也不會消失!而通常能做到真我的人我想是沒有吧!  書中講解我們人類一生所追求的東西,也不過五個字就可以表達,哪五個字呢?那就是愛!喜悅!和平!為什麼我們這麼努力還追求不到自己想要的幸福?真我和愛,喜悅,和平之間又有什麼樣的關係?這什麼我們會遠離真我呢?光是角色扮演就能遮擋我們原來的面目嗎?  其實書中就是用五個同心圓來解釋的,在最中間的圓裡寫上真我,愛,喜悅,和平!然後在最外面的一個圓上寫著角分扮演,身份認認同,裡面第二個寫著思想,第三個寫著情緒,第四個寫著身體!上面還寫到身份認同--覺察!思想---檢視,情緒——臣服,身體---聯結。

什麼是身份認同覺察呢?就是要覺察外界的一切,不要被現實中的一切干擾了自己。思想——檢視!也就是說當你對什麼事情產生思想的時候,不要就想著負面的,那樣會干擾你正常的思想,凡事要多考慮,也許會得到另外一種結果。情緒——臣服,也就是說當一件事情發生的時候,不要試圖去抗拒,發生了就是事實,事實最大,不管有多麼的讓人難以接受,所以要學會臣服,臣服,不是讓我們做軟弱的人,不是一種屈服,而是要學會接受!當你真正放開的時候。你就會覺得一切都是另一種結局!身體---聯結,我們要學著和自己的身體聯結,當真正想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和身體聯結了,那是一種難以想象的能量!如果真的能做到這幾點了,也許會活出真我吧!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內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的反映你的內在,當外境有任何東西觸動你的時候,記得要往內看,看看自己哪個方又被觸碰了,看看自己有哪此陰影還沒有整理好。不要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東西上。先在內在層面做一個調和整理,然後再集中精力去應會付外在可以改變的部分。  這本書讀了之後讓我受益匪淺,不記得是哪位名人說過的一句話,心態決定一切,學習也是如此,只有用好的心態去面對學習,才會取得好的成績。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1000字作文六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 最近,在朋友的大力推薦下正在讀一本華語世界第一部身心靈小說——《遇 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的作者張德芬,曾經的臺視知名女主播,美國加州大學 MBA。2002 年開始,她受到啟發與指引,辭去高薪的工作,專心研修各種不同 的心靈成長課程以及心理治療方法,體悟了許多靈性及個人成長方面的心得。

2007 年 6 月在臺灣出版第一本有關身心靈成長的小說《遇見未知的自己》 ,名列 臺灣各大書店暢銷排行榜讀者反應空前熱烈。 這一是本靈脩人士的人生地圖與導航。 靈脩是洞察世界、別人與自我的關係,靈脩是心靈的運動、經驗、領悟的過 程或行動。 剛剛開始接觸這本書的時候感覺它很深奧,很難懂。但是看在它是以小說的 形式來向人們講解和詮釋一個個耐人尋味又貼近生活的道理, 感覺又很吸引人又 很特別。就像是有些人一樣,第一眼看見覺得不怎麼樣,但是以後越看越順眼, 越看越好看。當我細細咀嚼,慢慢體會的時候,忽然發現它已經在慢慢的進化著 我的心靈,滌盪著浮躁、悲觀和慾望。最喜歡的一段話:記得,每個發生在你身 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得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憤或是心存 恐懼。

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著信心,給它 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會享受到它內在蘊含著 豐盛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所以,雖然現在我們正在低谷,請 你開始感恩,因為我們已經開始拆開那個禮物了,請讓我們繼續勇敢的、樂觀的 去面對,我們會看到那個不一樣的驚喜! 這本書讀了之後讓我受益頗深,以前我總是說自己的心態有多麼的好,其不 然,我的心態沒有自己想的那麼好,我會為外界的事或喜或悲的,而且有些事情 我沒有真正的看開,也沒有學會放下,對思想方面,更是不會考慮,我要試著看 開看淡一切,學著清心,靜心,修心,做個小小的真我! 我會再細細看這本書,細細品味心靈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