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讀後感1000字>

白夜行讀後感1000字(精選5篇)

文思屋 人氣:7.6K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白夜行讀後感1000字(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白夜行讀後感1000字(精選5篇)

白夜行讀後感1000字1

我從來就沒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這是唐澤雪穗在整本書中為數不多的幾次真情留露,也是我最喜歡的幾句話之一。因為我從來擁有的都不是我所想的,所以我不在乎失去他們,也就不怕失去。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是活在光明中的,就像我們,吃飯睡覺工作就能度過一生,雖然不完美但總能談得上幸運。但也總有一些人,他們的人生在角落裡,能活著就需要艱苦的奮鬥,這樣的人有時候能從電視上看到,他們可能生活在戰亂地帶,或者童年的陰影下,或者某種巨大的打擊中,然而生活中每個細節都可能影響到人生的軌跡,何況的生命中巨大的創傷,為了理所當然的活下,他們會做些什麼?不管做什麼,人的一切行為都可以用四個字來解釋,生活所迫。對於活在角落裡的人,人生何其艱難。雪穗和亮司就是這樣的人,亮司為了保護自己的小愛人殺了自己的父親,雪穗沒有阻止母親的自殺,反而冷漠的製造了一個意外的現場,不正常的童年讓他們擁有了邊緣的人格,人生從此只有寒冬,他們說好裝作不相識,在法律有效期內做彼此的太陽,唯一溫暖的來源。但是有些東西一旦開始就無法收拾,你需要用無數的謊言圓第一個謊言,在他們的世界裡,謊言是需要用生命來編織的,先是別人的生命,然後是自己的生命,所以一旦有人發覺出真相的一點線索,那就是那個人人生的結束。他們在黑暗裡種著自己的太陽,用別人的血當做肥料,就像修羅一樣為了尋找愛不停的戰鬥,雙手沾滿鮮血的奔跑。但修羅跑不出地獄,黑暗也沒有盡頭。殘酷的東西不只是無盡的黑色,雪穗一直都是白色的,明亮的白色,就像她的名字。跟亮司的黑不一樣,她只要一出現,場景就是白色,白色的傢俱,白色的衣服,白色的笑容。這樣的眼角總是笑意的人能不帶一絲善良的毀了周圍幾乎所有人的人生,就像當初她的母親毀了她的人生。還有在故事裡無處不在的小說《飄》,它一定意味著什麼。我記得斯嘉麗祈求白瑞德留下時,白瑞德說,有些東西破碎了就是破碎了,寧願記得它最好的時候,也不要修補它,然後一生都看著那個補過的傷痕。也許雪穗就是帶著這樣的信念一直活著,親情友情愛情破碎了就讓它死亡,反正總有能替代它們引導自己前進的東西。這個如女明星一般美麗,笑容和名字像雪一樣純潔的女人,心到底是什麼顏色。最後亮司死在她面前,老警察含著淚問你認識他嗎,她說不,然後轉身走了,沒有回頭。訴訟期已過,她走出來了,沒有回頭。愛情只是一個幌子,人終究是為自己活著。其實雪穗的太陽不是亮司,有些人用愛支撐著生命,有些人以為自己是用愛支撐著生命,最後她面無表情的走進了自己處心積慮才得到的'店面,或許連她自己都才反映過來,那才是自己生命中的光。當太陽升到最高點時,影子便消失了,亮司只是個影子。"我呢,從來就沒有生活在太陽底下。我的天空裡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並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麼明亮,但對我來說已經足夠。憑藉著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這是小說中雪穗唯一一次表白心跡,她提到的代替太陽的東西就是指燃燒生命照亮她的桐原。桐原作為小說主人公之一,出場很少、話語很少,永遠只在黑暗裡出現。小說也從未正面寫過桐原和雪穗的愛情,甚至連一次見面和交談也沒有,但字裡行間,讀者卻能感受到兩顆心貼得那樣近。

故事的開始,桐原幫雪穗殺死了自己的父親。故事的最後,桐原以犧牲自己的性命為代價,讓一切真相湮滅殆盡,給了現實世界中的雪穗一次重獲新生的機會。當我看到這裡時,也在心裡感嘆,為何桐原對雪穗的感情如此深刻?這份愛究竟源於何處?從出生背景來看,兩個人都在不幸福的家庭中長大。桐原的父親戀童。雪穗的母親買賣女兒的身體,叔叔多次佔有她。在這樣的情況下,從小他們就是彼此唯一的溫暖。在案件發生後,他們選擇了互利共生的生活模式,在警察的追擊下艱難求生,在縫隙中伸出交握的雙手彼此取暖。美麗的雪穗或許是桐原心中唯一的美好,桐原也成了雪穗唯一信任的人。這樣交繞的兩個人,若失去了彼此,剩下的人生該如何度過?

桐原在商場墜落的那一刻,商場內的人蜂擁上前圍觀,而雪穗沿扶梯上樓,背影猶如白色的幽靈,一次都沒有回頭。雪穗的反常舉動無疑會向在場警察暴露自己的真實身份。可她卻一次都沒有回頭。

不敢回頭。只因回頭即是滿面淚流。

白夜行讀後感1000字2

《白夜行》不得不說這依然是一部讓我震撼不已的小說。暫且不提內容,光是寫作手段就骨骼清奇。是以眾多他人視角來推動整篇故事情節發展的作品,字面上理解就是在白天夜晚都可以走路,雪穗可以同時在黑白兩道一直帶著面具偽裝著生活,而亮司只能一直在黑暗的通風管道里徘徊,他們是相愛的嗎?自認為在這篇小說裡談愛顯得很膚淺,他們的關係已經超越了友情,愛情。老警察一語道破天機:猶如槍蝦和蝦虎魚的關係,互利共生,在黑暗裡互相扶持,看似從未交集實則猶如交纏在一起的藤蔓密不可分。

亮司還未真正泯滅人性,至少在對待唯一的朋友友彥的態度可以看出他不想讓無辜的人捲進來,把電腦店送給了他,最後還送了剪紙祝福他和他的女朋友,雖然為了贖他父親的罪,對雪穗無條件的付出,最後甚至以試圖自殺來洗清雪穗的嫌疑,他是有一點良知的。

至於雪穗,童年的遭遇已使她徹底黑化,冷血無情,喪失了愛人的能力,像是行屍走肉,為了躋身上流社會不惜算盡機關掃除一切障礙,但與亮司的關係卻神祕而複雜,小說全篇兩人並無半點對話,如何接頭交流也無從考證,但卻讓人驚歎兩人縝密完美的配合。故事的最後,穿著聖誕老人衣服的亮司倒在地上,雪穗冷漠的經過,頭也不回,卻宛若白色的幽靈,應該是在此刻,她失去了生命中唯一的光,真正成為了一個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

這篇小說最喜歡的人物角色是亮司,一成和川利子,今枝和老警察,亮司雖為反派,但他聰明絕頂,博學多才,可能是為了贖罪但確實是愛著雪穗,並願意付出一切,生活在暗裡。一成是書中為數不多的正面人物,少數能一眼看出雪穗真正面目的旁觀者,最痛惜的便是他和川利子的愛卻未得的感情,明明可以美滿卻被人為的迫害,從這一刻開始我就特別不喜歡雪穗,虛榮和嫉妒心作祟的她內心想法就是自己得不到的東西便要親手毀滅它。

今枝和笹垣一個是偵探一個是警察,兩個看起來不相關的職業卻又緊密相連,他們都是為了追求事情的真相,老警察隱蔽的好,躲過了他們的毒手,而今枝就沒這麼幸運了,最後的掉以輕心使得他招致殺身之禍,到最後我們都無法得知他屍首於何處。

《白夜行》帶給我們的不單單是推理的刺激、愛情的猜測,更多的人性的思考。當我們為某個線索糾結不已的時候,當我們抽絲剝繭被真相嚇出一身冷汗的時候,是否也曾感受到那深藏在黑暗中的考量,是否也曾覺得某個情節似曾相識過?

曾經白夜如晝,相攜而行。

如今晝如白夜,孤步獨行。

白夜行讀後感1000字3

記得在某處看過一個關於“日本文學有什麼特點?”的回答,說“當你拿起一本日本的小說的時候,你不知道讀完這本小說後的自己的價值觀會發生怎樣的改變。作家們肆意描寫著性,謀殺,毒品以及病態的心。而這些真實存在的,我們故意說服自己去忽視的細節,往往在一衣帶水的文字裡得到赤裸裸的暴露。日本作家們像是催眠師一樣,用他們的語言更改著我們對生活的認知與理解。世界在我們的眼中呈現了另外的一副模樣,它不光是美好的, 它還摻雜著血淋淋的罪惡。這是世界的補全,也是人性的補全。”

東野圭吾的作品也是如此,就像一對窺視人心的眼睛,無論是《白夜行》或是《放學後》,讀後都讓人覺得壓抑。 而《白夜行》之所以比《放學後》等擁有更多讀者,我認為要歸功於作者對情節拿捏的到位和對更深層次善惡的探索。

關於後者,作者似乎故意讓我無法去指責書中任何一個角色,無論是亮司,或是躲在亮處的雪穗,還是“河那邊”心靈扭曲的大人。他們都是泥沼中的可憐人,不斷抓住岸上人的腳,死抓不放。

書中,善與惡交織著出現在人物身上,呈現給讀者的是——“矛盾”。給亮司買德國制的剪刀的爸爸猥褻了三年級的雪穗,內心痛苦以致麻木的雪穗媽媽默許女兒“接客”,最大的矛盾應是男主,他有溫情,亦有殘酷,他可恨,但也可憐,可以說他的內心很純淨,只有雪穗這一個太陽。

如此矛盾,卻顯露了一個事實——他們的惡多數來源於環境。回到最初,亮司只不過是一個愛剪紙和無線電的小男孩,雪穗亦是。寫到這裡不禁想起亮司離開家對他媽媽說“這裡的人都瘋了”。人是環境的產物嗎?也許有些人會斷然否定,但我是承認的。那些身處逆境卻不為之所影響的人,他們的高尚的信仰的出現說不定也是環境所逼,也就是他們之所以“不受影響”,其實是潛移默化受了環境的反擊。

縱觀全文,作者對社會大環境的反映實數不少,男女主童年家庭的畸形、年輕的男主用身體賺錢、後來超級瑪麗遊戲的出現等等,多的是當時社會的縮影與社會發展的足跡。至於作者是否趨向於將惡之果安在當時病態環境的頭上,我無從得知。但我知道,作者確實寫出了那部分生命中沒有太陽的人的生活,這確實“是世界的補全,也是人性的補全”

當拿起這本書時,你可以看其中不同尋常的愛情,也可以關注懸疑犯罪的部分,當然還可以有一雙社會學家的眼睛。你可以驚歎這本書在視角上的靈活切換與時間上的跨度之大,還可以驚呼書中血淋淋的罪行,可以恨書中所有的罪人,也可以悲天憫人。

總之這是一本無法讓人拒絕的書,我想它一定會讓你在40度的夏天背脊發涼。果然夏天還是更配冷冰冰的東野圭吾版空調啊。

白夜行讀後感1000字4

最近看完了《白夜行》,最後看到結局,我不寒而慄。東野在這本書裡,絲毫沒有想要救贖的意思,也絕對不想在最後給故事黑暗的基調染上暖意,哪怕暖意只有一絲。同《祕密》一樣,東野絕沒有為了討好讀者而寫出美滿結局的心思,而中國讀者的口味卻又偏偏喜好大一團一圓結局,所以看完書之後,我的心情是糾葛的。

"我的人生就像在白夜裡走路。"故事從一開始便是冰冷的基調,大致是用雙線一交一叉的方式展開,時間上也跨越了將近20年。雖然故事一開始就發生了凶殺案,但很顯然這不是本格形式的詭計。東野也在文中不斷地暗示各種詭計的前因後果,讓我們很容易就能猜出手法和幕後的黑手,東野掩蓋的只是最初的情形。與本書龐大的篇幅相比,當時的情形在小說中只能算是寥寥幾筆。隨著故事的展開,讀者的疑惑不斷加深,究竟是怎樣的動機,才能造成如此的結果。可是我一直看到故事的結局,仍然對動機存有疑惑,那樣的動機雖然可以解釋整件事情,但我仍然無法完全信服。

直到我看到小說最後一句話,我才完全明白了這個令人不寒而慄的動機。我本對世界仍有幻想,但世界卻還給我更黑暗的目光。最後一句話,是解讀整本書最為關鍵的鑰匙,其實東野只需要稍稍改動這句話,整本小說的基調,以及故事的動機便可實現完全不同的逆轉。但東野沒有這麼做,或許是他覺得這樣能夠更好地反映小說的主旨,或許是他覺得絕對的悲劇才能給人絕對的警醒。或許並不是東野不想在最後救贖整個動機,而是這個動機已經墜入黑暗太深,再無救贖的可能。總之,這樣的動機的確讓我糾葛萬分。

很多時候,都面臨這樣的情形:外面下著大雨,可帶的傘卻被別人拿走了,此時該怎麼辦?是等在房間等待雨勢的轉變,還是自己也順手拿走別人的傘?故事的主人公選擇了後者,而且他們拿走的不止一把傘。誠然,別人從他們身上拿走的,也不僅僅是傘;不,當他們去拿別人的傘時,他們的良心也被拿走了!這個世界的確有太多不公平,人人平等的話至少在現在我還看不到實現的跡象。如果別人對你造成了傷害,你為了彌補這個傷害,又去傷害別人,那你和傷害你的人又有什麼分別?既然已經失去了太多的東西,就請不要再失去良心,失去一愛一,失去希望!

或許我這種沒有經歷過苦難的人沒有資格說這樣的話,但就算是復仇,就算復仇成功,心中也永遠不會有滿足感,只有空虛和茫然。我們可以把一枚釘子釘入牆中,之後也可以把釘子拔一出來,但那個洞會永遠存在。就算是消滅仇人的肉體,也無法抹平內心的創傷,生命本來就是千瘡百孔的蘋果。我並不想宣揚以德報怨的思想,但在以怨報怨的時候,請不要傷害無辜的人。即使沒有太陽,也不要用仇恨,將天空染成白夜。

白夜行讀後感1000字5

有些人的作品讀來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在那裡你會感到閱讀的歡愉,好像冰的融化,花的盛開,會感受到愛與美,希望,比如那些精緻淡雅的散文,周作人,冰心,梁實秋,餘秋雨,席慕容與張曉風。我想大多數作家都是如此吧。然而,另外一些人的作品就是截然不同的,魯迅的犀利黑暗痛苦,李承鵬,王小波,杜甫屈原,雖然冷峻,嘔心瀝血,也自有其偉大與令人敬佩之處。這次是我第一次接觸東野圭吾的作品。

全書的基調陰森灰暗,間或會閃現一抹亮色,但隨後更大更重的陰霾便壓上來,給我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與對人性的思考。

女性是東野圭吾長期關注的焦點。縱觀他的所有著作,不難發現裡面幾乎沒有散發人性光輝的善女, 多的是外表美麗而內心狠毒如蛇蠍的女性。罪犯也多為女性,這些女性形象有著共同的特點—— 惡女。 他筆下的惡女們,雖然確實幹了很多傷天害理的事情,但是由於塑造出了一種勃發力量感以及角色本身的豐滿,反而產生了異樣的魅力,並且由於小說是以第三人稱的角度敘述,因此讀者們對惡女產生的原因也有所瞭解,一定程度上對於角色的惡行也有所理解和寬容。其實這種現象在許多影視小說中很普遍,最受歡迎的角色不是正義英勇的男主角, 往往是邪惡的反派贏得了大多數人的青睞, 這大多是由於壞人表現出了人們受困於社會秩序、 道德等因素而無法在現實中表現出來的行為情緒,但這並不意味著現實中大家的價值取向有問題。

愛在他們這裡是自私的,亮司和雪穗為了愛情,為了生存,殺害了一個又一個人,罪惡一旦開始,不再源頭上制止,便會像病菌疫情一樣蔓延,他們被人傷害,過早承擔了無法想象的痛苦,這樣的經歷使他們具有攻擊性,進而報復那些敵人。可是並不止於此,他們還傷害了那些無關的,善良的生命。聽美國舞蹈家鄧肯說過,一個孩子在他童年的時候認識到了什麼是美,他以後就會用一生去追尋美。那是童年的一片花海,那是真善美。而白夜行就是這句話的反面證明,看完之後,誰又能不為之感嘆惋惜呢?

摘抄:

我的天空裡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並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麼明亮,但對我來說已經足夠。憑藉著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我從來就沒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

一天中,太陽會升起,同時還會落下。人生也一樣,有白天和黑夜,只是不會像太陽那樣,有定時的日出和日落。有些人一輩子都活在太陽的照耀下,也有些人不得不一直活在漆黑的深夜裡。人害怕的,就是本來一直存在的太陽落下不再升起,也就是非常害怕原本照在身上的光芒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