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讀後感作文>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如何聽孩子才肯說》讀後感

文思屋 人氣:2.93W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如何聽孩子才肯說》讀後感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如何聽孩子才肯說》讀後感

本書是在一年前,在工作室師傅的要求下買的,拿到後我就隨手放在床頭,作為睡前閱讀催眠書,主要是因為它是師傅介紹的唯一一本圖文結合,並且比較通俗易懂的書,第一遍看,我沒有按照閱讀要求邊做練習邊看,屬於瀏覽式閱讀。書中大量的圖片來說明大人與孩子溝通時的一些不知自覺的不良習慣,也教了我們很多好的處理方式,讓孩子能接受的好方式。翻著書中的漫畫部分,一邊看一邊禁不住地感嘆:怎麼會這樣呀?我也這麼做過。書中的很多案例,每一個細節,都是我們生活中所看到的,完全就是好像我們生活中在指導我們,一步一步跟孩子怎麼樣交往,中間配有一些漫畫,漫畫特別生動,漫畫中的一個頁面告訴我們常用的一些錯誤方法;還有一面就是她建議的一些好的方法。雖然是瀏覽式閱讀但是還是感到自己在與孩子缺乏溝通技巧,也學到了很多實用性的技巧,女兒成了我第一個實踐物件。我注意了去瞭解接受她的感受,從她的角度思考然後再作出迴應,感覺那階段她真的很聽話,我也帶得很輕鬆。

今年暑假培訓,師傅在區級培訓中又向大家介紹了這本書,我也向幾個同事介紹了這本書,當暑假裡女兒很費很不聽話,我說什麼她都有話回答,天天惹我生氣的那一週,我又翻出了這本書,並且認真的邊完成練習邊仔細閱讀本書。

在做練習的過程中,我發現我大概能體會孩子所說的話傳遞的感受,但不能很準確的用詞語描述,而我的答案與作者預測的答案也有較大的出入,我認為存在這樣的問題,一方面是中西方文化存在的一些認識的差異,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我還是不能很準確的從語言文字資訊中把握她人的感受。這次邊做練習邊讀並且帶著自己與女兒出現的問題去思考,我總結了一些我自己在與孩子溝通上存在的問題:

1.我的感受並不是孩子的感受,我認為的孩子的感受也非孩子真實的感受。

我和女兒的這次矛盾主要來自於笛子考級練習,由於我想在外出培訓前讓她能熟練的連貫的將考級曲目背熟,加上那一階段還沒有放假,所以都是每天晚上集訓2個多小時,當時我的感受是抓緊時間,要快速完成,我心裡的感受是著急,一直催她抓緊時間,連續相同的`錯誤出現時就不淡定,急著糾正,說她不動腦筋,孩子就委屈,要不哭要不就回嘴,然後矛盾升級。

後看了書,我調整策略,調整心態,通過觀察及和孩子溝通,我發現孩子也想吹好,當連續性相同的錯誤出現的情況,主要是她自己單獨練習時已經將錯誤的節奏或者音練熟了,而吹順了要想改一時反應不過來。當我說她不動腦筋,不認真時她覺得冤枉她了,很不服氣,當然跟我對著幹。當我肯定她自己能自覺練習時,她非常的高興,同時也較能心平氣和的接受我提的建議,這時她依然在快板時很溜的吹出錯的音,但當吹完錯誤的一句能停下來,反應過來錯了,這時我也再次肯定她動腦筋想了,能發現錯在哪裡,如果在吹到這一句之前提醒自己這一句我有哪個音是容易錯的,效果會更好,結果在下一遍她確實吹對了。可見“共情”多麼重要,讓孩子覺得你懂她,她才會聽你的話。

2.我在教育時說的話表達的情緒大於文字內容。

有時女兒發脾氣,我覺得很奇怪,覺得自己也沒有罵他也沒有怎麼她,可讀完了書以後我發現我與其溝通時雖然注意了描述事實,說的話如果用文字記錄表達可能不會激起孩子的激烈反應,但是我的語氣語調所傳達的是否定的資訊,讓孩子很不喜歡。我是個喜怒哀樂都在臉上不會掩飾的人,發現了自己與孩子溝通上的這一問題後,我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就是寫信,寫信時形成文字需要斟酌,是情緒整理的好機會,同時文字所表達出的資訊會根據讀者的不同感受形成不同的理解,更適合於在情緒激烈時進行溝通。

3.我的溝通是不平等的。

我反思自己與孩子的溝通,最大的問題是我覺得我比她懂,要求的多,命令的多,而沒有站在平等層面進行溝通,讓孩子缺乏存在和尊重感,對於自尊心比較強的女兒反抗就大了。

4.要求多,鼓勵少。

有很多方面我也知道女兒做得很好,但是沒有當面表揚過她,在她心裡可能會認為媽媽沒有看到我的優點。我嘗試了在人多時表揚她,自豪的說說她的長處,雖然當時看她表情有些不好意思,但這天回家對她提出一些要求時她一準會虛心接受。

從女兒身上我想到了孩子們,其實每個孩子都希望我們是尊重他們的,能夠換位思考理解他們的,他們都喜歡跟能接納他們感受的人溝通,我們並不一定要認同她們的感受,但要會迴應和了解他們的感受。另外,孩子還是要多肯定多鼓勵,讓孩子感受到我們能看到他們的長處,是喜歡她們愛她們的,這樣孩子才會樂意與你溝通。

其實,這本書帶給我的思考不僅是和孩子們的溝通,還有是跟成人的溝通,試想是有哪個人不喜歡別人理解他欣賞她的呢,因此換位思考和激勵也是一個與人溝通的最重要的途徑。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樣聽孩子才肯說》讀後感

首次接觸這本書,我腦海中浮現的是在組織活動時,我在前面講,孩子在後面講的場景。我一直在探索讓孩子願意聽我講話,能夠專心聽我講話,並積極迴應的方法。工作中也在不斷地嘗試各種方法,但是一直沒有收到很好的效果。也許這本書對我會有一些幫助吧?也許書裡無非是“尊重、理解、接受、包容、平等、站在海孩子的角度”等等……這些個詞吧?帶著這兩種想法,我開始翻閱這本書。瀏覽中,案例圖片深深的吸引了我。不僅因為每次我的處理方式都和錯誤的範例不謀而合,而且還有那些正確的引導方式讓我佩服。細讀下去,又有了其他的收穫,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克服了一般書籍空洞的理論說教的毛病,它結合眾多的故事,圖文並茂的形式,呈現了很多簡單實用的方法。我覺得這本書本質上是一本人際交往的書,其中很多的理念和方法不僅適用於家長與孩子之間,也適用於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交流。

一、關於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消極情緒對幼兒入園情緒問題的啟示:

在小班,早上入園經常會出現幼兒哭鬧著不肯來園的情況。一般情況,當幼兒情緒不好,我們總試圖用成人的觀念去安慰、用自己的道理去說服他。孩子其實更多的時候是想把自己的情感說出來並得到認同,找到一種歸屬感。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將需求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認知需要、審美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人人都有歸屬與愛的需要。也許理解、贊同才是最好的安慰良藥。當孩子感受到被接納,他們才會鼓起勇氣面對自己的問題。認可孩子的感受,並用適合的話說出來你的理解,不要急著給孩子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孩子自己說出自己的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以傾聽者的角色幫助幼兒走出自己的困境。

TAGS: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