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心理學>心理學與生活>

如何誇孩子?

文思屋 人氣:1.08W

有一句話叫“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心理醫生”,通過學習對自己的孩子有幫助,我真的會特別開心。語言模式的重新建構,還能夠幫助夫妻關係、家庭關係、同事關係等。所以,我們首先要使自己的語言結構和模式發生變化,讓自己成為一個最好的榜樣。知道用什麼方式去讚美別人,知道用什麼心態去面對別人的話,那麼,我們的孩子會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到這些東西。一個好的讚美,就是孩子的成功,我們的讚美是具體的、不虛浮、沒有期待,那麼這樣的讚美,就是好的讚美。

如何誇孩子?

語言給孩子帶來的影響,相當於給孩子建構了一個世界。我們來比較一下這兩種說話的方式:

第一種:

小鵬,這次數學考試,你雖然考了90分,但是你要總結 一下,看看那十分是怎麼丟的。

小寶,雖然你幫媽媽做了一點事,但還要繼續努力哦。

第二種:

小寶,雖然今天你起晚了點,但是媽媽發現你比昨天早了半個鐘頭呢。

小寶,雖然這次考試沒有考好,但是媽媽看到你很努力。

小鵬,雖然你告訴媽媽你不太喜歡數學,但是媽媽看到你很努力的'向同學請教,回家後也非常認真地完成作業,媽很欣賞你。

這兩種對話,第一種孩子聽到的是,“你雖然不錯,但還是要……”把它反過來用,“雖然你……,但媽媽看到……”這就是一個跟孩子溝通的技能,對孩子是很大的鼓勵。可以說,實際上是語言重新建構的過程。語言是雙刃劍,所以我們要把它用在好的地方。下面我們來看看語言的建構,或者叫語言的轉換

這個孩子太霸道了——這個孩子很有方向感

這個孩子太叛逆了——這個孩子獨立性很強

這個孩子真蔫——這個孩子善於思考問題

這個世界上,有成就的領袖都比較霸道,都很有方向感的,因為知道自己要做什麼,這是一個轉換;叛逆的孩子在找自己,在要獨立,他要和爸爸媽媽分開,成為自己,這是非常可貴的獨立;這個孩子真“蔫”,其實是一個善於思考的孩子。當你這樣子去看,你不會這麼焦慮,打開了一個思維空間,這是我們語言的重建,實際上也是一個心理的建構。

有兩種誇孩子的說法——

第一種:寶貝,你今天在幼兒園乖乖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沒有像昨天一樣和小強打架,來,媽媽獎勵你一顆棒棒糖。

第二種:寶貝,媽媽或者老師注意到你今天在幼兒園和小朋友玩耍得很好,你是怎麼做到這一點的?

第一種對話在表揚重出現了負性詞彙“打架”,“你沒有像昨天那樣打架”,孩子不知道這是在誇他,還是在批評他,他對語言分辨不了這麼清楚。所以在讚美孩子時,要儘量避開負性詞彙。“你乖乖的坐在位置上,媽媽就獎勵你一顆棒棒糖”,把孩子的行為和獎勵聯絡在一起,它包含了一個暗示,做得好我就獎勵你,假如做得不好,那麼我要懲罰你。暗示我們可能意識不到,但在潛意識中,孩子會覺得其實你不愛他,至少不是一種無條件的愛。孩子的內在有一種恐懼,感受不到來自父母純淨的、無條件的愛。

而第二種對話,“你是怎麼做到這一點的?”這句話很有意思,這個讚揚讓孩子感覺到,他是掌控行為的人,覺得自己很有力量,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自我讚美。

我們再來比較,有的父母會說,“小寶你真棒,媽媽覺得你是一個特別棒的小孩。”另一種是,“咦,小寶,你今天幫媽媽收拾了飯桌,你把碗洗得真乾淨。”

比較一下這兩句讚美,第一句很空洞,沒有具體的事實,孩子並沒有感覺到太多內容,時間長了,孩子並不會放在心上。另外,這樣的讚美也容易養成孩子自大的性格,他覺得我真的很棒,但又不知道自己棒在哪裡,儘量不要這樣讚美孩子。

第二句講述了一個客觀的事實,這樣一個平實的、客觀的讚美,能夠讓孩子相信父母看到了他所做到的事情。你是不是也會這樣?別人誇你時,提到你做的一些事情,是不是覺得很舒服?

還有家長會問,我的讚美怎麼就成了操控?我們也來看下面的話:

第一種:啊!你很好呀,你真棒,你以後一定能當外交家!

第二種:媽媽看到你每天拿出半個小時練習英語啊,這真的需要毅力,你的努力讓媽媽印象深刻。

第一句讚美,說的是父母的期待,期待著孩子成為一個出人頭地的人,而這特別容易給孩子帶來壓力,因為爸爸媽媽讚美他是有目的的,覺得父母想控制他,內心會有反感。

第二句讚美,以孩子已經做到的事情為素材,因為孩子已經做到的,感到很真實,感到父母看到了他真實的付出,這是父母一種無期待的狀態。講到期待,我給大家分享一個真實案例。

在一次培訓課上,一個學員談到,在她十二三歲的時候,媽媽說,我們家小英,收拾房子收拾得特別乾淨,把家裡弄得特別利落。她聽了以後,就一直以此為標準,結婚以後一直把家收拾得特別利落。當她有了孩子以後,也用同樣的方式鼓勵女兒,可是女兒卻偏偏跟她對著幹。這是為什麼呢?

我說,你媽媽誇你的時候,你覺得她希望你以後成為這樣一個女孩?她說,好像沒有,就覺得媽媽欣賞她,認為她這件事情做得好。我又說,那你對你的女兒呢?其實這樣一說,她就明白了,她對孩子是有期待的,她的誇獎目的性很強。

我們在接受資訊的時候,大腦接受了一部分,更多的是潛意識在接受資訊,你內心真正是怎麼想的,孩子是知道的。放下期待,真正去欣賞孩子,這樣的父母需要修練,需要學習。今天,大家既感受到語言的魅力,也感受到語言的殺傷力。很多時候,父母讚美的本意是好的,卻不知道為何就傷到了孩子,不知道為何孩子就不願意和自己溝通了,不知道為何孩子越大越不願意搭理自己,這些都說明我們需要學習。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