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讀後感作文>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圖》讀後感範文

文思屋 人氣:1.21W

《二十四孝圖》對荒謬愚昧的封建孝道和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給予了尖銳的抨擊,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二十四孝圖》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閱讀!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圖》讀後感範文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圖》讀後感範文一】

今天,我從書架裡拿出來從未看過幾眼的魯迅先生晚年時期之作——《朝花夕拾》,而仔細去看內容,卻發現這部散文集中寫的,有全是魯迅先生幼年時期的事情。幼年之事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猶如清晨開放的鮮花去到晚上摘取,雖然失去了盛開時的芬芳,但夕陽的映照卻使它平添了一種風韻,而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則更令人浮想連篇,回味無窮。

我幸運地讀到了其中的一篇散文——《二十四孝圖》對於這樣的一篇文章,雖然名叫《二十四孝圖》,但其實並沒有寫出如何孝順父母,沒有起到教孝的目的。其中的臥冰求鯉卻讓童年的魯迅產生了恐懼,他一直認為孝順父母無非是“聽話”,“從命”,以及長大之後,給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飯罷了。從文章中可以讀出魯迅先生對封建制度的厭惡。試想這種常人不能做到的,卻又拼命引導要求人去做到,是便於統治,不從根本上解決貧窮問題,卻要求人們做出十分極端的行為並以此為孝道,而且還對這種孝道加以宣揚。

這本書主要技記述了作者對封建社會批判的感受,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二十四孝圖》對荒謬愚昧的封建孝道和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給予了尖銳的抨擊,給了我很大的心靈震撼!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圖》讀後感範文二】

文章是作者由兒童讀物談到《二十四孝圖》,回憶起兒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重點寫了最令“我”反感的“老菜娛親”和“郭巨埋兒”兩件事,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揭示了舊中國兒童的可憐,同時也啟發著我們要孝敬長輩,盡到做子女的職責,比起舊中國的兒童,我們幸福多了。

然而,今天的我們對父母的孝敬做的並不好。老而無養的現象時有發生,看著可憐,聽著心痛。烏鴉還有反哺之恩,更何況我們還是人呢?雖然,我們現在不必如舊社會對父母惟命是從,但我們做兒女對父母的孝敬也是必不可少的。不孝,是道德的淪喪,是可恥的。是我們堅決反對的。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圖》讀後感範文三】

剛放暑假,在讀魯迅的《朝花夕拾》前,我和好朋友去北京的孔廟參觀,在眾多的展品中,我不知為何一眼看見了牆角極小,連字都看不清的二十四孝圖,而且一眼看見了其中的“郭巨埋兒”。正如魯迅所說,圖的確很清楚,可我還是不願意承認我理解的意思。圖上還有批註,字非常小,我又一眼看清了,而且後來發現也只能看清其中的一列字,“子可再有,母不復得”,不過我並不知道他為什麼埋兒。直到八月,看了《朝花夕拾》,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是他們家窮,實在養不起那麼多人,只好先養活老人,把兒子活埋。

這二十四孝圖太恐怖了,為了一個“孝”字,竟要那麼多講究,甚至把自己、子女等全部拋棄。更何況,有時還是為了孝順並未養育過自己的後母!難怪過去人見父母都是跪下說“不孝兒來見爹孃,求爹孃……”就這二十四孝圖,我與小時侯的魯迅先生真是有同感,自己不要做孝子,並且希望父母也不要做孝子!畫中的那個孩子還在她母親的懷抱中笑著玩呢,旁邊的他父親卻要。那小孩的母親似乎有些不捨呢,我記不清了,若是,這婆媳關係將來好不了,若不是,那這個小孩也是孝子了!一點也不反抗他父母!

舊社會真是萬惡,人們說的沒錯。而且我想,郭巨的母親會不會是故意的?她不會想不到郭巨會埋兒吧。因為郭巨一定一直很孝順。

後來,我與我的朋友一同去首都博物館玩兒,,又看到了二十四孝圖,這次的圖很大,我把這個故事講給他聽,她也深感恐怖。看來魯迅先生認為的不錯,小孩子們都是可愛的,且心意相通的。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圖》讀後感範文四】

《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叫《二十四孝圖》的.文章,給我印象十分深刻,頗有感受。

文章講的是作者憶述兒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作品著重分析了“臥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將“肉麻當作有趣”,“以不情為倫紀,誣衊了古人,教壞了後人”。作品對當時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予以了尖銳的抨擊。  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嘗糞憂心”令人髮指。

先說說那個郭巨埋兒吧。說是晉代有個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為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養母親,對母極孝。後來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就和妻子商量:“兒子可以再生,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糧食好供養母親。”夫妻遂把兒子抱出,挖坑要埋。興好挖出一罈金子來,才免了兒子一死。

郭巨雖有孝心,但殺兒之舉,卻有違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為貴”的人本觀念。看似大孝,其實是殘忍。古有為求神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為父母治病獻五臟的,極少有為父母去殺人的。為了節約糧食,就想把自己的親生兒子殺了,一則有違老母愛孫之心,二則陷老母於不仁。所以後來有人把這種孝舉,稱為“愚孝。“   隨便一翻《二十四孝圖》,這樣的字眼映入眼簾:“賣身葬父”、“埋兒奉母”、“哭竹生筍”。“刻木事親”、“埋兒奉母”讓人感到冷酷無情;“孝感動天”、“臥冰求鯉”、“哭竹生筍”迷信思想嚴重;“嘗糞憂心”則讓人噁心。

孝是應該的,迂腐是愚蠢的,盲從是可悲的,衛道是可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