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讀書筆記>

《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讀書筆記

文思屋 人氣:9.48K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讓我們好好寫份讀書筆記,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讀書筆記

好像每個課堂上都會有這樣幾個孩子,老師在上面講的口沫橫飛,但他們仍然在下面低著頭,或者頭埋在胳膊裡,像是被逼迫著待在籠中的鳥。他們等著下課鈴,盼著放學後走出教室,走出學校,學校裡的一切都讓他們打不起精神,他們的眼睛裡看不到閃光。這讓我感到很不解,他們是怎麼會變成這樣?

吳非老師也有這樣的困惑:“這樣的年齡,應當睜大了眼睛看世界,應當對萬事萬物有好奇心,應當不知疲倦的閱讀和發問,可是為什麼他們為什麼會把‘上學’當成一件苦事?”

其實,問題的原因是比較明晰的。每個孩子都對世界產生過這樣那樣的.好奇,他們也會有各種各樣的奇思妙想,但這些都被父母和老師或其他各種因素過早的毀滅了。我們一直在過分強調結果,一切以最終能否得益為評判標準。如果這件事情對考學有益那不管孩子是否真的有興趣都要盡力一試。如果只是會影響學習的“無用功”,那就想都不要想。這樣的“利益觀”正如吳非老師所講,是扼殺孩子好奇心的第一殺手。

吳非老師在文中的觀點都讓我覺得認同不已。比如,他在文中講到“有些知識和技能,在開始是可能是需要‘教’的,但如果教師沒能激發興趣,學生失去‘學’的動力,於是教師不斷地重複,也會誤導學生,使之喪失趣味。簡約的教學,往往能激發學生的關注;繁複的教學,試圖取代學生的思維過程,結果在不知不覺中剝奪了學生的興趣,又形成了‘灌輸’”。

這正是我正陷入的怪圈啊!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把只是灌輸給學生不如讓他們試著去發現問題,學習是主動的,教師永遠不能替代;課堂是學生的,教師也不能越俎代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