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讀書筆記>

再別康橋讀書筆記

文思屋 人氣:1.09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候,最關鍵的讀書筆記怎麼能落下!可是讀書筆記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再別康橋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再別康橋讀書筆記

再別康橋讀書筆記1

向來喜歡極其浪漫而又精巧的文字。那些文字讀起來,有種戀愛的感覺。

高中的時侯我喜歡上寫詩,每一個文學小青年都會有這麼一段時光。如果一個文學小青年沒有喜歡過詩,那麼我敢說他不是標準的文學小青年。

那時,我喜歡徐志摩,因為他寫了“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以及“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裡瀟灑我一定認清我的方向——飛揚,飛揚,飛揚,——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除了徐志摩之外,我還很喜歡戴望舒先生的《雨巷》,詩中這樣寫道“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直到現在,每到雨天時,我還都莫名的渴望著在一個陌生的衚衕裡遇到一個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

當然,還有卞之琳以及顧城等。卞之琳在《斷章》中這樣寫道“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而顧城在《一代人》中寫道“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而他在另外一首詩《遠和近》中寫道“你一會兒看我一會兒看雲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

再別康橋讀書筆記2

你來或者不來,去或不去,康橋都在那裡,不喜不悲。倒是來這裡的人在康橋的柔波旁、榆柳下演繹他們的悲歡離合。

你是人間四月天的煙雲,黃昏吹著晚風的柔,輕如風,悄無聲息,輕如雪,悠閒飄落。來時一襲長衫,去時衣袂飄飄。揮手之間,西天的雲彩成為你永恆的背景,。當時伊人在,曾伴彩雲歸。

因為喜歡一個人,所以喜歡了一座城市,所以喜歡了哪裡的一草一木。輕柔的晚風,吹拂河畔渡滿霞光的柳枝,搖曳出一份嫵媚,晃動出一絲嬌媚,盪漾成粉紅色的回憶。回憶會褪色嗎?波光裡的豔影告訴我,依舊如昨。所有的前塵往事一同隨波盪漾起來。

還是那條河,還是那灣水,清涼氤氳在心頭。做康河裡的一條水草吧,悠閒自在地搖擺,用自己喜歡的姿勢,沒有嘈雜與喧囂,沒有羈絆和束縛。沒有爭奪與血腥。如果這裡是桃源,我就是那一株桃樹,簡簡單單,別無所求。

一條水草也會有夢,絕不因它是一條水草而卑微。自由的空氣,靜美的恬淡,愛的馨香。倘若這是卑微的,也是偉大的卑微。因為夢裡的清泉折射的是七彩的陽光,縱使世事變遷,物是人非,縱使夢想別現實割得支離破碎。每一個碎片都會保留它最本真,最完整的原貌,即使塵封在心底,也會隨心動而鮮活。

探尋,追尋,尋到過那隔絕人世的優美與寧靜,在星光與波光中涵養著自由的靈性,忘情於康橋的優美,沉迷於自然地純潔,人生在奇異的月光下斑斕而多彩,奏響美的旋律,放飛愛與自由的翅膀,在星輝斑斕裡放歌,那是理想的宣言。

哀莫大於心死,其實其莫大於心不死,其實哀莫大於心不死而不得不死。那首歡愉輕鬆的歌如今唱來必定變得沉重而無奈,理想的琴被現實折斷了弦,語氣痛苦的回憶不如選擇忘記,語氣厲聲質問,不如選擇沉默,與其選擇苦苦哀求不如選擇淡然放手。抓不住的何止是時間,春去春來之後,滄桑的何止是雙眸。就讓笙簫去演繹我沉默的離歌吧。

該是離去的時候了,再見!四季常青最翠綠的草坪、天空的行雲、大地的溫軟、漂浮在水面上的桂花香、帶著草味的和風以及看天、聽鳥、讀書所有的夢意與春光,再見!人生的春天,還有那個人。

不想讓你看到我轉身之後,離去之時的憂傷落寞的背影,不想讓你看到這憂傷落寞的背影行在夕陽中,消失在地平線。沒有華麗的'轉身,只有悄悄地揮手。告別時,留下完美的記憶。因為美,所以痛會多一些吧,所以,回憶會更多一些味道,是落寞還是蒼涼,是的,薄暮時分,對著西天的雲彩落寞地想念一段舊時光,或者一個人。

終無言,是看透了繁華落盡,是明白了鉛華洗淨,還是一江春水的綿綿情思,一川煙雨的萬般愁緒。

風輕雲淡,優雅的身影遮不住內心的憂傷。

終無言,其實是愛到深處的寂寞。

再別康橋讀書筆記3

再別康橋》是徐志摩在1925年(1928)故地重遊的歸國途中,在輪渡上所寫。

意境與靈感往往在一瞬間生成、“氾濫”,繼而產生的激情總一發不可收;而被這種激情“煎熬”的、激勵的`、托起之後,也許就是千古的經典!《再別康橋》如何在那種環境中“出爐”不敢妄言,但那潭水中“沉澱著彩虹似的夢”,和“波光裡的豔影”是不是勾起他對當年的舊夢,遠去的纏綿或盡在咫尺的柔懷、感慨合二為一呢。潺潺水流之聲,躍躍之蕩之情懷,怎不叫人觸景生情,思緒萬千!一幕幕景象眼前掠過,雖景依舊,卻人事全非。重尋舊途、舊歡,已是枉然。於是“不能放歌”,諸緒隱隱,暫且沉默。然,春風已起何懼秋波!那觀不住的激昂只能換一種角度或方式,一吐為快!此時的“沉默”也絕非“今夜的康橋”,也就是“今夜的康橋”,絕非是詩人他自己也就是詩人他自己。此時此刻詩人近乎全陷入對往昔之種種之中。當詩人俯首醒來,恍然自己是在告別,進而使得詩的尾巴上塗上了幾分苦澀,悵惘和難言的情懷。

詩的開篇便灑脫、輕靈、舒展。巧妙地連“請出”了三個“輕輕的”來配合“走”、“來”、“招手”、“作別”等動作,以肢體語言將一個飄逸、灑脫的詩人形象活脫脫地推到了讀者的面前。那裡,“輕輕”二字蘊含著訴之不盡的依戀之情,道不盡的惜別之意,用輕盈的、溫馨的筆觸渲染了夕陽映照中康橋的寧靜之美,更有此間“人去春又回,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表達效果。繼而,詩人抓住了康橋這一景物中“金柳”、“青荇”和“潭水”這幾個意象作為寄情,把對康橋的依戀、惜別之情融入其中。河畔的金柳被比喻成新娘,美豔絕倫,蕩起詩人心海的漣漪;河底的青荇也被詩人賦予了鮮活的生命。

你無需猜疑,那“油油的青荇”就是在向詩人招手,不由得你不有“甘心做一條水草”的渴望;此間的靜與動,微動與被情動,活靈活現。以情寄或情的微妙襯托出既朦朧又清晰的畫卷。熱血江湖名字大全

注重文字的取捨、含蓄,注重藝術技巧,是早逝的徐志摩慣用的“伎倆”。他往往很會利用一種夢幻般的情調,巧妙地將氣氛、氛圍、感情和意象融為一體;更能靜中有動,動中有靜與其互換,使得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這首詩的美,當然不只限於詩人那份細膩的感情上,在意念、藝術形式上,皆到達了必須的高度;尤其是“戀”而不“貪”,足能給人留下美麗的回憶,這大概是好多人喜愛的原因吧。

“輕輕地來悄悄地去”,“不帶走一片雲彩”,人生若能如此坦蕩,落落大方,何樂而不為啊!

再別康橋讀書筆記4

《再別康橋》是徐志摩最有影響的作品之一。

這是一首抒寫自然之美與作者心情的短詩,詩人是崇高、讚美自然的。詩中景物的描寫真實細膩,可見康橋在詩人心中打下了極深的烙印。不僅如此,而且康橋是詩人的理想。他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然而,滿目瘡痍的中國,是非顛倒的年代,艱難的民生,使詩人的康橋理想逐漸破滅。這首詩寫於一九二八年詩人重返英倫歸國途中。故地重遊,昔日之景勾起作者昔日之憶,而離別在即,詩人敏感的心底怎能不蕩起陣陣傷感的漣漪!描寫康橋的自然美,表現作者對康橋的不捨眷戀及心底的惆悵,是這首詩的主題。

徐志摩以其獨抒性靈的詩風靡一時。他的詩,輕靈飄逸,幽婉灑脫,集意境美、建築美、音節美和繪畫美於一身,同時對中外詩藝進行融合,追求一種“純真的詩感”。這些在《再別康橋》可見一斑。

這首詩意境優美,情感深摯含蓄,詩思精巧別緻。詩人以康橋的自然風光為直接抒情物件,採取間接抒情的方式,寓情於景,人景互化。通讀整首詩,無一處不是在寫景、又無一處不是包含著詩人那淡淡的離別愁緒。詩的第一節:“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輕輕地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行文看似灑脫,實則是無奈與惆悵:詩人知道,康橋的美景是永存的無法帶走的,改變的是人的心境,失落的是曾經的夢想,而帶走的只是那份似淡實濁的眷戀與憂愁。往下,詩人運用比喻,將金柳看成是盪漾自己心頭的新娘,甚至他甘心做康河裡的一條水草,“油油的在水底招搖”。第四節中,是清泉倒映了天上的彩虹,還是天上的彩虹融入了清泉?那種“月光如水水如天”的意境開闊而悠遠,正如詩人那淡淡的卻又無處不在的愁情。那絢爛如虹的夢早已揉碎、沉澱在其間詩人輕輕地吟哦也許正是對往日康橋理想的一種悼念?情感在每一個意境中不斷昇華至高潮。如果說詩的前四節描寫的是自然之景,而到了第五節則回憶人的活動。詩人彷彿看到往日的自己長蒿漫溯,在康橋尋夢的情景,那時的自己是怎樣的意氣風發啊,現實中的詩人禁不住也要放歌了——但他不能放歌,因為要離別,因為離別時是滿心的不捨與惆悵。唯有沉默才是今晚的康橋,詩人的心境,如一張拉滿弦的弓,箭未離弦,便被人活生生的搶了去,那淡淡的思緒曾有瞬間的高漲,但這高漲又在瞬間消失了,正如他悄悄地來,呼應了開頭。詩作的情緒線索是:淡淡的哀傷——逐漸升華——高漲瞬間——回覆淡淡的哀傷,在這樣的線索中,整首詩情與景渾然一體。而詩人構思之精妙體現於取裁的巧妙。詩的開頭:“輕輕地,我走了”詩的結尾:“悄悄地,我走了”兩個一前一後的“我走了”,說明詩人擷取的是“走”這一瞬間,而並非從來到走這一個較長的過程。這一瞬間已在詩人心中永遠定格,詩人的一系列情感與他所描繪的康橋的一切意境都在瞬間中完成。瞬間便是永恆。也許,這也正是《再別康橋》這首詩在眾多的離別抒情詩中脫潁而出,為世人所喜愛,經久不衰的原因。

從結構上來看這首詩。全詩共七節,每節四句。每節各描寫一個景物一個意境,而節與節之間是相互聯絡,上承下啟的。以第二、第三節為例。第二節中,前兩句詩人描繪了河畔的金柳,後兩句採用層進深化情感。第三節則承第二節所寫的“波光”來寫“水底的清荇”。可見句子之間、詩節之間的環環相扣。詩人非常重視詩行本身的美感作用。他的詩作很考究詩歌的外形整齊。這樣的整齊偏重於詩的整體排列順序的整齊規劃,至於詩行長短並不做呆板限制。這首詩使用式的詩形,而詩句有長有短,詩的整體錯落有致而並不單調死板,使人在視覺上產生一種詩的參差錯落的圖案美及嚴謹穩定中內含變化的和諧感。

詩人說:“詩歌的美妙不在於它的文字意義,而在於它的不可捉摸的音節裡。”可見,詩人追求的是音節的音律和節奏。在其詩歌裡,音節與內容達到了自然完美的統一。“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兩個“輕輕地”疊用,與其說是意境的渲染,不如說是詩人在有意增強節奏的輕盈。詩人將節奏視為詩內在的生命,他所謂的“內含的音節的均整”,更多的是追求詩行間“頓”的數目大致相等,而非字數的相等。頓,即按句中不同成分來區分音節。如詩的最後一節按意群可作這樣的劃分:“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詩的每一句之間的頓數是大致相等的,使得整首詩富有整體一致的節奏感。在音韻方面,這首詩偶句押韻,同一節二、四句押相同的韻,造成了一種疊蕩起伏的音韻美。在詩人有節奏有韻律的吟唱中,詩中的意境、詩人的愁緒也在變化、擴散開來。

這首詩採用現代白話形式,繼承了中國古典傳統詩歌的含虛、典雅,又採用了音語中的語法調式,可謂中西合壁。而繪畫的色彩美在詩中也用明顯體現,詩中的雲彩、金柳、青荇、清泉,天上虹,一組組物象的顏色鮮明,寫出了康橋之美。這樣一幅色彩明豔的畫卷,與詩人的心情並不矛盾,正是因為它的美,才令詩人如此難以割捨!

再別康橋讀書筆記5

《再別康橋》這首詩,較為典型地表現了徐志摩詩歌的風格。

詩歌記下了詩人1928年秋重到英國、再別康橋的情感體驗,表現了一種含著淡淡憂愁的離情別緒。康橋,即劍橋,英國著名劍橋大學所在地。徐志摩留學英國兩年,大部分時間在此度過。這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時光。康橋的一切,早就給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別了,千縷柔情、萬種感觸湧上心頭。說得太傷感於事無補,寫得太淡漠未免矯情,還是灑脫一些好。於是詩歌的第一節,便三次用了輕輕的,這個形容詞,顯得節奏輕快、旋律柔和,既抒發了詩人對康橋依依不捨的淡淡憂愁,又定下了全詩哀而不傷的基調。接下去二、三、四節,直接描寫了康橋的迷人景色,表現了詩人對康橋的具體感受和留戀,河畔的金柳,像夕陽中的新娘,對康橋的愛何等濃烈,又何等溫柔。(河,指流過劍橋大學的康河。徐志摩稱:康橋的靈性全在一條河上;康河,我敢說是全世界最秀麗的一條水。在康河的柔波里,詩人甘心做一條水草,對康橋的依戀何等強烈,又何等纏綿。天上虹倒映在清泉中,二者交相輝映,康河更加美麗;而美夢揉碎在浮藻間,又散發出一縷淡淡的哀傷,大約是回國幾年所見所聞粉碎了他初別康橋時的理想,現在再返康橋,重新尋夢來了,(夢給人的感覺一般是輕盈的、飄渺的,然而詩人的康橋之夢居然下了沉澱一詞,可見詩人對康橋記憶之深重。)於是詩人緬懷起昔日暢遊康河的情景: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星輝,在星空中放歌,是回憶,也是憧憬,詩人不能自已,感情達到了沸點然而畢竟是夢,星輝終究不能長存於天際,離別是註定了的。從上節的尋夢,回到離別的現實中,一個但字表現出心緒的轉折與起伏,在緩緩的總體情調中又造成一種變化的跌宕感。

第四、五、六顧的首段和尾段之間暗用頂真手法,使之詩意上有一次呵成的效果。現實使詩人的歌聲降下了調子,只能吹起笙簫。而草木有情,夏蟲也為我沉默,整個康橋都寂靜了下來。這裡交織著依戀、無奈、惆悵等種種複雜感情。最後詩人悄悄的走了,從第一節輕輕的變為第七節的悄悄的,在原來輕柔的感情中,又抹上了一層淡淡哀愁的色彩。但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又顯得比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灑脫,毫不猶豫,不為感情所纏,適可而止。詩人彷彿在悉心呵護一個情人的睡夢,生怕這個夢境有絲毫的殘損,輕柔的嘆息般的韻律與依依別離情緒完美地統一地在一起。

本詩感情真摯,意境深邃。詩人很懂得主觀情緒和客觀景物和和諧融合。他筆下的康橋是有生命有靈性的,帶有詩人柔和飄逸的風度,與詩人的感情融為一體。而詩人的情懷又不是直白的顯露,它是熱烈而有分寸;淡淡起頭,又淡淡結尾,卻包含了多少複雜情緒,使人產生豐富的聯想和回味。其次此詩語言清新,富於音樂美。這首詩的語言有著突出的淺白流暢的特點,但又深得錘鍊,不露雕琢痕跡。詩中各個比喻,新鮮準確,形象生動,一發都宛如流水一樣自然淌出。

再別康橋讀書筆記6

第一次讀《再別康橋》這首詩,不禁被她的魔力所震撼,我感到驚訝,何以這短短的十幾行文字,能有如此大的魅力,讓人彷彿置身於夕陽下靜謐的康橋,心中泛起淡淡的惆悵與憧憬,回味悠長。

第一節一連三個“輕輕的”使人浮躁的心頓時平靜下來,想“輕輕的”欣賞這首詩。心無雜塵,詩中的意境便更容易在心中展現。夕陽西下,餘暉灑落,給河畔的柳樹鍍上了一層金色,朦朧中,彷彿一位身姿嫋娜的新娘。豔麗的紅衣倒映在波光之中,詩人的心,也隨著水波起伏,盪漾起離別的惆悵。他輕輕的揮一揮衣袖,向那西天燦爛的晚霞道別。詩中的美景一一在我的眼前呈現,詩人的情緒也在我的心頭湧起。輝煌的景色襯托出離別的苦痛,詩人要離別這美麗的康橋,怎能不感到悲哀。

之後詩人發出了“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的願望。讀至此處,一股感動油然而生。在康橋,河流都是溫潤的柔波,即使做一條水草,詩人也心甘情願。可見詩人真是戀極了康橋,愛極了康橋。

轉眼就要離別,自然要觸發詩人對往昔完美的回憶。晚霞倒映在潭水中,彷彿沉澱著彩虹似的夢,康橋寄託著詩人年輕的夢,榆陰下的潭水,水中的青荇、浮藻,無不喚起詩人對過去追尋夢想的回憶。

詩人撐著長篙,駕一葉小舟,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裡放歌。這象徵著詩人昔日在康橋,縱情的誰尋自己的夢想,向青草更青出,夢想更深處漫溯,探尋。心中充滿了年輕的豪情。讀到那裡,離別的傷感似乎悄然隱去,只留下夢的完美。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離別的笙簫。”詩人又把自己拖回了現實。夢境幻滅,令人感到有些失落。心凝重了,沉默了。“沉默是今晚的康橋”詩人此刻彷彿在用心與康橋對話,向她傾訴離愁。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與第一段那麼相似

,好像又要重新來一次道別。全詩首尾照應,迴環之中更顯詩人的不捨。這也是這首詩讓人回味悠長的原因之一。“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康橋的一切都那麼令詩人不捨,練一片雲彩也不願帶走,其實他已經帶走了那晚康橋的一切,那個屬於他自己沉默的康橋,永遠留在他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