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放假>

端午節吃粽子習俗

文思屋 人氣:1.01W

端午節吃粽子已發展成為終年可見的民間風味美食。今天放假網就為大家介紹端午節吃粽子習俗,歡迎閱讀!

端午節吃粽子習俗

  端午節吃粽子習俗

端午吃粽子,現在人們只知道這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為什麼後來又用艾葉或葦葉、荷葉包粽子呢?《初學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於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並逐漸發展成為我國的端午節食品。

但據專家考證,粽子只不過是民間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說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後人附會而形成的,僅反映民眾的心願而已。

實際上,為了紀念春秋時晉國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間節俗的“寒食節”(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許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與清明食粽的民間風俗。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新增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裡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粽子不僅形狀很多,品種各異,而且各地的風味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甜、鹹兩種。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蠶豆粽、棗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豬油粽、棗泥豬油粽等。鹹味有豬肉粽、火腿粽、香腸粽、蝦仁粽、肉丁粽等,但以豬肉粽較多。另外還有南國風味的什錦粽、豆蓉粽、冬菇粽等,還有一頭甜一頭鹹、一粽兩味的“雙拼粽”.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使得粽子家族異彩紛呈。

  端午節吃粽子的'寓意

1.驅趕蛟龍

《初學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可用艾葉包住,用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這樣就不用擔心再被蛟龍破壞了!”於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逐漸發展為我國端午節食品。

2.紀念屈原

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屈原是戰國時楚人,當他看到國家將亡時,於五月五日投汩羅江而死。老百姓划著船去打撈他的屍體,並將米飯撒到江中,防止魚蝦侵害到屈原。於是有了端午節,有了龍舟競渡,有了吃粽子。另有一個鮮為人知的版本,是說屈原生前正直,是他的政敵在江中追趕他的小船,將他殺害後,裝在麻袋中深入江底。為了掩飾罪行,偽作了“懷沙”一篇遺文,傳言屈原是自殺。但老百姓心中有數,於是也有了端午節,划船是暗示小人們追殺屈原,包粽子,是暗喻小人將屈原捆綁並投入水中。

3.求子

端午節中,人們會互贈九子粽寓意求子。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種,即為九隻粽連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狀各異,非常好看。並且九種顏色的絲線紮成,形成五彩繽紛。九子粽大多是作為饋贈親友的禮物,如母親送給出嫁的女兒、婆婆送給新婚的禮物等,因為“粽子”諧音“中子”,民間有吃了“粽子”能得兒子的風俗。“粽子”是“眾子”的諧音,寓意人丁興旺。

4.功名得中

因為“粽”和“中” 音近,取“功名得中”之意,在古時寓意學士考中功名。通常古代科舉考試都在秋天,因此在端午節時,要考取功名中第的人吃粽子可以寓意一舉中的。

5.光宗耀祖

因為“粽”和“宗”音近,因此端午節吃粽子寓意取“光宗耀祖”,所以家家戶戶的人都在過端午的時候吃上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注意事項

從養生的角度講,粽子是藥膳的一種。包裹粽子的葉子多是竹葉或荷葉,這些葉子都有很好的藥用功能,同時糯米具有益氣生津、清熱的功效。中醫認為,端午節後,便進入夏季最熱的月份。由於苦夏難耐,上火、中暑現象容易發生,而此時常吃粽子,可以起到解暑的效果。

但粽子這種美食佳品,也是一種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糖尿病、腎病、高血脂、高血壓患者以及老人、兒童如果飲食不慎,會在端午節罹患上“粽子病”。端午節吃粽子有講究,注意以下幾點.

1、粽子要熱透再吃

儲存在冰箱裡的粽子吃的時候一定要熱透,營養專家告訴我們粽子最好不要涼著吃,吃前要徹底加熱。因為糯米和粽子餡都是容易變質的食物,加熱不充分,非常容易發生食物中毒;還有是因為變涼的粽子過油、過黏,很難消化。如果粽子剝開後如有黏絲,就代表粽子可能放很久不新鮮了,千萬別食用。

2、吃粽子健康注意搭配

吃粽子的同時搭配蔬菜、水果可幫助腸胃蠕動,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消化不良。也可搭配麥芽水、白蘿蔔或白蘿蔔水,能促進消化,或者多搭配吃些動物血、黑木耳、香蕉、洋蔥、土豆、菠菜等具有通便功效的食物。或者吃些山藥,山藥有補脾胃益肺腎的功能,可以幫助減輕腸胃負擔。也可配一碗清淡的湯,如冬瓜、絲瓜湯等,最後再來一份水果,增加纖維質的攝取,達到營養均衡。

3、吃粽子時不能狼吞虎嚥

每年都有一些人因為吃粽子吃得太快或太多產生消化不良甚至噎死的事件,尤其是消化能力較差的人群。為了防止這類事件的發生,在吃粽子時,最好佐以湯或茶,一邊細嚼慢嚥的品嚐粽子,這樣有助於吞嚥和消化。而且粽子一次吃一個就差不多了,千萬別吃太多。

4、一定放冰箱儲存

因為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加上紅棗、豆沙或者肉。糯米粘性很強,而肉類是很容易變質的,因此在初夏炎熱的天氣裡一定要妥善的儲存。一般棗粽子和豆沙粽子放冰箱可儲存3-5天,如果是肉餡粽子,最好在3天內吃完。

5、吃粽子健康要定量

粽子大都是用糯米做成的,黏度高、不易消化,且缺乏纖維質,含過多的脂肪、鹽、糖。例如一個普通的鹹肉粽子,含米量約一至一碗半的飯,熱量約為400~500卡路里。因此,專家建議,每次可以少吃一點,或者選擇小一點的粽子。尤其是正在減肥的MM更不能多吃,在食用中務必要控制數量。對於成年人來說,一餐食用50g,1~2個粽子左右就可以滿足正常的能量需求了。

不少人在吃完飯後把粽子當甜點吃,這種做法是絕對錯誤的。粽子的名分是主食,請不要給它輔食的待遇,它由糯米做成,黏度高、難消化,一個普通的鹹肉粽子,含米量相當於一碗米飯。如果吃了米飯就不要再吃粽子,如果要吃粽子,請別去碰米飯、面或饅頭。

6、空腹不宜吃粽子

如空腹吃粽子,糯米就會在胃裡停留很長的時間,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導致有慢性胃炎、食道炎的患者舊病復發。睡前兩小時最好別吃粽子。粽子粘度高、不易消化,缺乏纖維質,含過多脂肪、鹽、糖,專家建議睡前兩小時最好別吃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