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工資查詢>

面臨支付寶將提現收費的情況,第三方支付將如何博弈市場

文思屋 人氣:3.2W

支付寶收費之後會帶來哪些影響呢?下面小編帶你去看看。

面臨支付寶將提現收費的情況,第三方支付將如何博弈市場

繼微信支付3月份開收提現手續費後,支付寶也要收費了。對此有專家分析指出,這意味著第三方線上支付雙寡頭格局趨於穩定;但對使用者來說,兩者競爭紅利基本消失,並不是什麼好事,未來網際網路領域,“免費午餐”也會越來越少。

 支付寶宣佈“提現收費”

12日,支付寶宣佈,10月12日起,支付寶將對個人使用者超出免費額度的提現收取0.1%的服務費,個人使用者每人累計享有2萬元基礎免費提現額度。

另外,在用完免費額度後,使用者累積的螞蟻積分可以用於兌換免費提現額度。目前兌換比例是,1個螞蟻積分可以兌換1元的免費提現額度,上不封頂。

關於收費原因,支付寶在公告中表示,是“綜合經營成本上升較快”,調整提現規則是為了減輕部分成本壓力。

早在今年2月份,微信宣佈提現將收費時也表示“並不是追求營收之舉,而是用於支付銀行手續費。”

使用者急於提現的價值不大

此次支付寶將收提現手續費,主要針對個人使用者,企業使用者並不受影響(個人淘寶使用者也不受影響)。有觀點認為個人微商將受到打擊,電商觀察家魯振旺接受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102)採訪時對此表示,其實微商主要用微信支付結算者較多,跟支付寶關聯度並不大。

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網際網路+”研究諮詢中心副主任李易接受中新網採訪時認為,此次支付寶開收個人提現手續費,整體來看,影響並不大,在10月12日前,也不會出現使用者大規模提現情況,相信支付寶大資料此前已對此事做了影響評估。

另外,據瞭解,在國內,支援支付寶的餐飲商家、商超便利店已經超過100萬家、網約車超過1000萬輛,支援支付寶掛號、交費等全流程服務的醫院超過2000家。從實用的角度看,支付寶使用者急於提現的價值並不大。

第三方支付雙寡頭格局趨於穩定

曾幾何時,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打的不可開交,每年春節的紅包大戰就是見證。此次雙方先後對使用者“開刀”,收起了提現手續費,李易認為,雖然影響不大,但其意義重大,這意味著雙方競爭性減弱,第三方支付領域雙寡頭格局趨於穩定,“對個人使用者來說,這不是什麼好事,因為第三方支付競爭紅利消失。”

李易還說道,“以後,網際網路領域‘免費午餐’會越來越少,不單單是線上支付,各個行業都會趨於壟斷後的穩定。”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郭田勇認為,“金融服務是有成本的,適度收費是必然趨勢。”他認為,此次支付寶開收個人提現手續費,也是中國網際網路走向成熟的標誌。

 支付寶提現收費,第三方支付靠啥博弈市場

在微信提現收費半年之後,支付寶12日也對外表示,自10月12日起將對個人使用者超出免費額度的提現收取0.1%的服務費。在銀行轉賬免費時代到來之時,微信和支付寶卻不再打“免費牌”,今後第三方支付的市場博弈要靠啥?為了提現費使用者會否用腳投票?

免費額度提至2萬元能否夠用

“因為免費,這麼多年我給別人轉賬都是通過支付寶,忽然收提現費還真有些不適應。”北京市民安女士表示,現在銀行電子渠道也紛紛推出免費轉賬,將來大筆轉賬可能不用再通過支付寶了。

“提現”就是使用者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把資金轉到銀行卡。今年3月微信已經開始對使用者提現收取0.1%的手續費,每位使用者累計享有1000元免費提現額度。這為支付寶“提現收費”做了鋪墊,讓不少消費者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但這兩家機構的市場佔比超過8成,所以對消費者的影響不容小覷。

為儘可能減少影響,此次支付寶將免費額度提升至2萬元。據測算,目前支付寶個人使用者每年提現(包括轉賬)到銀行卡的金額在2萬元以下的,佔比超過8成。

“我的支付寶餘額沒幾個錢,大都在餘額寶裡,因為餘額寶可以直接消費、理財、繳費、還信用卡欠款。”支付寶使用者陳先生說。

支付寶表示,餘額寶資金轉出到本人銀行卡和轉出到支付寶餘額,將繼續免費。不過,10月12日起,使用者從賬戶餘額新轉入餘額寶的資金,轉出時只能轉回到賬戶餘額,不能直接轉出到銀行卡。“如果賬戶餘額裡有錢擔心被收費,最好在新政策執行前把錢轉入餘額寶。”支付寶相關人士說。

此外,支付寶還推出“螞蟻積分”兌換免費提現額度,使用支付寶進行消費、理財、購買保險、手機充值等業務可獲得相應積分,兌換額上不封頂。

 成本承壓下難有“免費午餐”

從免費到收費,究其原因還是“成本”。支付寶公告直言,收費的原因是“綜合經營成本上升較快”,調整提現規則是為了減輕部分成本壓力。

騰訊公司控股董事會主席馬化騰曾在今年全國兩會上表示,使用者用微信轉賬時,微信作為第三方平臺至少要支出轉賬額千分之一的手續費。這一成本在今年1月達到3億元。

從郵箱到線上音樂,從電影到閱讀,人們已經習慣通過網際網路享受“免費午餐”,但這一消費習慣正在逐漸發生變化,越來越多使用者願意為高品質服務和獨家內容買單。

“金融服務是有成本的,適度收費是必然趨勢。”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郭田勇表示,出於競爭策略第三方機構在發展初期需要大打免費牌,但支付機構在資金渠道上依賴於銀行,資金成本要高得多,長期免費是不可能的。

支付寶相關人士也直言,提現收費並非一個容易的決定,所有服務都需要以可持續的資源為依託,勉力支撐有違客觀商業規律。

業內人士認為,部分網際網路企業開始不再將“免費”作為吸引使用者的唯一手段,而是提升服務質量,擴大服務範圍去吸引“付費”使用者,這也是中國網際網路走向成熟的標誌。

沒了“免費牌”,支付寶要靠啥競爭

在第三方支付的“鯰魚效應”下,面臨營業收入下滑風險的商業銀行仍紛紛下調手機銀行、網銀的轉賬費用。今年2月,工、農、中、建、交五大國有商業銀行使用者的手機轉賬免費;7月末,12家股份制銀行使用者的電子渠道轉賬免費。

在此背景下,收取“提現費”後,會否有大批使用者放棄支付寶或微信?郭田勇認為,通過提供豐富的支付場景和便捷的支付手段,目前這兩家機構已經形成了較強的客戶粘性,部分業務收費並不會導致大量客戶離開,棄打“免費牌”背後是市場佔比和服務競爭力自信。

目前,微信和支付寶的服務已深入消費者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僅可以網上購物,還可以在超市、便利店、餐飲、醫院、酒店、打車等多個場景付款。據介紹,微信支付線下有30多個行業、30萬家門店支援;支援支付寶的餐飲商家、商超便利店則超過100萬家、網約車超過1000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