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工作計劃>

精選數學教學工作計劃範文八篇

文思屋 人氣:8.1K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我們又將接觸新的知識,學習新的技能,積累新的經驗,來為以後的工作做一份計劃吧。好的計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教學工作計劃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數學教學工作計劃範文八篇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使學生學好從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進一步學習現代科學技術所必需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以逐步形成運用數學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激勵學生為實現四個現代化學好數學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二、基本情況分析:

1、4班共人,男生 人,女生 人;本班相對而言,數學尖子約 人,中上等生約 人,中等生約 人,中下生約 人,差生約 人。 5班共 人,男生 人,女生 人;本班相對而言,數學尖子約 人,中上等生約人,中等生約 人,中下生約 人,差生約 人。

2、4班在國中升入高中的升學考試中,數學成績在100’及以上的有 人,80’—99’有 人,60’—79’有 人,40’—59’有 人,40’以下有 人,其中最高分為 ,最低分為 。

5班在國中升入高中的升學考試中,數學成績在100’及以上的有 人,80’—99’有 人,60’—79’有 人,40’—59’有 人,40’以下有 人,其中最高分為 ,最低分為 。

3、4/5班分別為高一年級9個班中編排一個普高班和一個普高班之後的體育班,整體分析的結果是: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集合、一元二次不等式、簡易邏輯、對映與函式、指數函式和對數函式、數列、等差數列、等比數列。

2、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論,是近代數學最基本的內容之一;函式是中學數學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數列有著廣泛的應用,是進一步學習高等數學的基礎。

3、教材重點:幾種函式的影象與性質、不等式的解法、數列的概念、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前n項和的公式。

4、教材難點:關於集合的各個基本概念的涵義及其相互之間的區別和聯絡、對映的概念以及用對映來刻畫函式概念、反函式、一些代數命題的證明。

5、教材關鍵:理解概念,熟練、牢固掌握函式的影象與性質。

6、採用了由淺入深、減緩坡度、分散難點,逐步展開教材內容的做法,符合從有限到無限的認識規律,體現了從量變到質變和對立統一的辯證規律。每階段的內容相對獨立,方法比較單一,有助於掌握每一階段內容。

7、各部分知識之間的聯絡較強,每一階段的知識都是以前一階段為基礎,同時為下階段的學習作準備。

8、全期教材重要的內容是:集合運算、不等式解法、函式的奇偶性與單調性、等差與等比數列的通項和前n項和。

四、教學要求:

1、理解集合、子集、交集、並集、補集的概念。瞭解空集和全集的意義,瞭解屬於、包含、相等關係的意義,能掌握有關的術語和符號,能正確地表示一些簡單的集合。

2、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和絕對值不等式的解法,並能熟練求解。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教材分析

經過數學活動培養幼兒的認識本事,經過供給充分的條件,為幼兒設計多種活動,引導幼兒運用各種感官,觀察和了解數與數的相互聯絡,從而讓幼兒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到達解決問題的本事。大班數學教育的主要有分類,排序和對應等數學基礎知識,10以內數的意義,有關的幾何形體和事物的時間、空間關係的粗淺知識。

二、學生基本情景分析

由於環境、教育條件和遺傳因素的影響,幼兒在身心發展上存在個體之間的差異,不一樣的幼兒逐漸表現出興趣、本事等方面的不一樣,這就構成了兒童的個性差異。所以根據幼兒的年齡和個性差異,,所以在上課的時候,教師要因材施教的發展幼兒的本事,帶領幼兒認真開展數學活動,使每個孩子都在原先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1.、學習1~10的數數、順數、倒數。

2、正確的方法書寫1~10的數字,瞭解基數、序數,並會熟練運用。

3、學習單雙數,瞭解單雙數的排列規律。

4、教幼兒學習10以內各數的分解和組成。引導幼兒體驗總數與部分之間的關係。

5、學習分實物或圖形,並區別物體的高矮、遠近

6、認識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梯形、圓形、橢圓形,並能迅速地區分。

7、引導幼兒學習認自身為中心和客體為中心區別左右,會向左、向右移動,會看方向標。

8、培養幼兒能清楚講述活動的過程和結果。

9、在教師的幫忙下能歸納、概括有關數學體驗,學習從不一樣角度,不一樣方面思考問題,能經過觀察、比較,類推、遷移等方法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10、培養幼兒進取主動的進行數學活動,學會整理自我的物品。

三、教學措施

兒童的學習是一種主動進取的活動,能根據自我的興趣和需要來對周圍環境中的事物進行觀察、操作,同時展開聯想、想象,比較、分析等內在的思維活動。所以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把數學知識與幼兒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起來,並經過遊戲的方法培養和保護幼兒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並創造和供給必須的條件幫忙幼兒合理地運用其掌握的數學知識,將其轉化為認識事物的本事。

大班數學教育的主要任務是教師經過組織幼兒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來擴充套件、整理其在生活中獲得的有關數學方面的經驗,掌握粗淺的數學知識,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和初步的運用數學知識認識事物的本事,為入國小學習打好必要的基礎。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學生情況簡析

一小部學生基礎一般,大部份學生基礎差,學生主動性不強,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注意調動各層學生學習積極性。

二、教材總體分析

必修1:第一章:1.1集合;1。2函式及其表示;1。3函式的基本性質;集合與函式概念的小結。第二章:2。1指數函式;2。2對數函式;2。3冪函式;基本初等函式(Ⅰ)的小結。第三章:3。1函式與方程;3。2函式模型及其應用;函式的應用的小結。必修2:第一章:1.1空間幾何體的結構;1.2空間幾何體的三檢視和直觀圖;1.3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積和體積;空間幾何體的小結。第二章:2.1空間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係;2.2直線、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其性質;2.3直線、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質;點、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係。第三章:3.1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3.2直線的方程;3.3直線的交點座標與距離公式;直線與方程的小結。第四章:4。1圓與方程;4。2直線、圓的位置關係;4。3空間直角座標系;圓與方程的小結。

三、 目標要求

1、 掌握各章的有關基礎知識,比如公式、定理等等;

2、在掌握基礎知識上,運用它們解決有關問題;

3、在學習過程中,加強對學生的訓練,讓學生掌握有關知識的運用。

四、方法與措施

教學方法:啟發式;引導發現法;講授法;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法;師生共同討論法。

措施: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學生主體作用,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引導學生分析、解決問題。在學會知識的同時,掌握學習方法。

  總結人: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

2、增加聯絡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

二、班級分析:

二年級的孩子在經過一年的數學學習後,基本知識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對數學學習也有了一定的瞭解。在動手操作,語言表達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識也有

了明顯的增強,但是學生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距。但是我覺得他們對數學學習的熱情還是很高漲的。因此,在這一學期的教學中更多贏關注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的培養上,並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與乘法、乘法口訣一、觀察物體、分一分與除法、方向與位置、時分秒、乘法口訣二、除法、統計與猜測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四、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第一單元“數一數與乘法”。在這一單元的學習中,學生通過“數一數”等活動,經歷從具體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過程,體會乘法的意義,從生活情景中發現並提出可以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初步感受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2、第二單元“乘法口訣(一)”,第七單元“乘法口訣(二)”。在這兩個單元的學習中,學生經歷2—5和6—9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形成有條理的思考問題的習慣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確運用口訣計算表內乘法,解決實際問題。

3、第三單元“觀察物體”。在這個單元學習中,學生將經歷觀察的過程,體驗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物體可能是不一樣的,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通過觀察活動,初步發展空間概念。

4、第四單元“分一分與乘法”,第五單元“除法”。學生通過大量的“分一分”活動,經歷從具體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過程,體會除法的意義,從生活情景中發現並提出可以用除法解決的問題,體會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學會用乘法口訣求商,體會乘法與除法的互逆關係。

5、第五單元“方向與位置”。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能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辨認其餘三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圖上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從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6、第六單元“時、分、秒”。學生通過時、分、秒的學習,初步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在實際情景中,認識時、分、秒,初步體會時、分、秒的實際意義,掌握時、分、秒之間的進率,能夠準確的讀出鐘面上的時間,並能說出經過的時間。

7、統計與概率:第九單元“統計與猜測”。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將進一步體驗資料的調查、收集、整理的過程,根據圖表中的一些資料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並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統計意識。在簡單的猜測活動中,初步感受感受不確定現象,體驗有些事件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8、實踐活動:本冊教材安排了三個大的實踐活動即“節日活動”“月球旅行”“趣味運動會”,旨在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在其他具體內容的學習中,安排了“小調查”活動和貼進生活多樣化的應用性問題,旨在對某一知識進行實際應用。

五、教學措施

1、要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不光憑經驗,過去怎樣提,現在也怎樣提;也不能搬課本,凡是課本上的有的內容,都作統一的教學要求,而應該根據教學指導綱要,結合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整。要防止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

2、要尊重學生,注重學法滲透。在學習中,教師不要包辦代替和以講代學,要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探索、交流和練習。

3、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學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要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

六、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乘法口訣、除法

教學難點:乘法口訣、除法以及數學實踐、數學思維的訓練。

七、課時安排:

1、數一數與乘法-------------5課時

2、乘法口訣(一)------------10課時

3、觀察物體--------------4課時

4、分一分與除法――――――13課時

5、方向與位置――――――4課時

6、乘法口訣(二)――――――7課時

7、時、分、秒―――――――4課時

8、乘法口訣(二)――――――課時

9、除法――――――――――8課時

10、統計與猜測―――――――――4課時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5

一、學生情景分析:

二年級學生一年來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時能進取思考,進取發言,作業認真按時完成。大部分同學能夠熟練地口算100以內的加減法,能提出並解決簡單的問題。對位置、圖形、統計等方面的知識也能較好地掌握。個別學生還沒到達計算正確、迅速,今後要加強輔導。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一些資料: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簡單的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圖形與變換,克與千克,統計,找規律,用數學解決問題和數學實踐活動等。這冊教材的重點資料是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及用數學解決問題。

表內除法的編排體現了兩個特點,第一,在學生已經比較熟練地掌握了表內乘法的基礎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內除法的教學。第二,不再明確區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和感悟兩種不一樣的生活原型(把15個蘋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從而使學生理解除法的含義。

萬以內數的認識改變了原有的編排結構,先教學1000以內的數,再教學萬以內的數,出現了數位順序表和近似數。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編排具有過渡的特點:在上一冊百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教學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教學三位數(幾百幾十)的筆算加、減法,為進一步學習多位數加、減法作好準備。本單元還結合幾百幾十的加、減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學資料,讓學生進一步學習根據具體情景,運用估算解決實際問題。

解決問題主要包括了兩個方面的資料,第一,安排瞭解決問題教學單元,以學生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資料為素材,展示學生在實際活動中碰到的各種問題;二結合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教學,適時安排解決問題的有關資料,讓學生在掌握了一些數與計算知識後,學習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圖形與變換一章,資料包括“銳角和鈍角”“平移與旋轉”。與原有教材相比,“銳角和鈍角”的認識明顯提前了,“平移與旋轉”是新增加的資料。在量的計量方面,教學克和千克,突出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經過自主探索和動手實踐的活動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質量觀念。在統計知識方面,讓學生進一步學習統計的意義,學習簡單的.資料和整理的方法,認識以一當五的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複式統計表。本冊教材還安排了“找規律”的教學資料,引導學生經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探索圖形和數的排列規律。不僅僅使學生明白現實生活中事物有規律的排列隱含著數學知識,同時培養學生觀察、操作及歸納推理的本事,發現和欣賞數學美、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

三、教學目標要求:

1、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基本含義,學會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明白小括號的作用。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習慣,初步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本事。

2、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會讀、寫除法算式,明白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使學生初步認識乘、除法之間的關係,能比較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使學生初步會用根據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結合教學使學生受到愛學習、愛勞動、愛護大自然的教育。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學習習慣。

3、使學生會辨認直角、銳角、鈍角;使學生結合例項,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會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初步滲透變換的教學思想方法。

4、讓學生親身經歷用7—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學生學會綜合應用乘、除法運算解決簡單的或稍複雜的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初步嘗試運用分析、推理、轉化的方法。

5、讓學生經理數數的過程體驗數的產生過程和作用;能人、讀、寫萬以內的數,明白這些數是由幾個千、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能用符號用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能說出各數位的名稱,識別各數位上數字的意義;結合現實素材讓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認識近似數,並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會口算整百、整千數加、減法;讓學生進一步學習用具體的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並與他人交流,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逐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6、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使學生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明白1千克=1000克;使學生明白用稱稱物體的方法,能夠進行簡單的計算;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7、使學生能夠正確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正確計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使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進行加減法估算,培養估算意識;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景選擇適當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8、使學生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瞭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資料;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複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夠驚醒簡單的分析;經過對周圍現實生活中趣味的事例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9、使學生經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和數字的排列規律;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及歸納推理的本事;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使學生明白生活中事物有規律的排列隱含著數學知識

四、教學措施:

1、認真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

2、紮紮實實開展教研活動,充分發揮團體教研的作用。

3、認真研究、創造性的使用實驗教材,認真備課、上課,向課堂教學要質量。

4、因材施教,使不一樣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一樣的發展。

(1)對學有餘力的學生,進行奧數輔導,使它們的本事得到進一步提高。

(2)重點抓好學困生的輔導工作,建立學困生成長檔案。

5、定期進行測試,及時反饋總結。

五、課時安排:(略)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6

一、認真研究考試標準,把握複習方向

研究課標、考試範圍、考試說明,把握複習方向,制定相關複習策略。

二、認真研究考題,把握命題方式、命題方向和命題範圍

研究會考數學題型,探求會考命題的規律,把握命題的動向,這對於國中數學教學以及學生應試,都有著及其重要的指導作用。

近幾年的會考命題特點及趨勢如下:

1、不變的主旋律——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會考試題中約有60%至80%的題是用來考查學生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都是常見題,在解題時要儘量少失分,提高解題速度和準確性,並使學生養成自我檢查和反思的習慣,防止只做難題而忽略基礎題現象的發生。

2、發展趨勢——綜合應用

重視結果的教學轉向重視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

3、能力培養

近幾年會考題還側重能力的考察,所以在教學中還要側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建模能力、思維能力(發散性、多樣性、創新思維)、探究能力的培養

三、制定和設計總複習計劃

會考總複習不能完全照搬往年複習經驗,所以複習中面臨著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如何通過一個階段的複習,使學生較好地把握整個國中階段數學的知識體系,準確掌握並靈活運用各個知識點,形成較強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解決好複習中的幾個問題:時間與效率;知識梳理與創新能力;複習與教研等。處理和解決好這幾個方面的問題,是提高複習效率的關鍵.同時由於教學時間緊,任務重,針對新課標如何提高數學總複習的質量和效益,就成為每位畢業班數學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整個複習工作可劃分為四個階段,按學生的認知規律,循序漸進,系統複習。

第一階段:知識梳理形成知識網路(2月25日—5月11日)

近幾年會考數學試卷安排了較大比例的試題來考查"雙基"。全卷的基礎知識的覆蓋面較廣,起點低,許多試題源於課本,在課本中能找到原型,有的是對課本原型進行加工、組合、延伸和拓展。複習中要緊扣教材,夯實基礎,同時關注新教材中的新知識,對課本知識進行系統梳理,把分散的各知識點歸納整理,給學生一個清晰的、完整的、有機的知識體系,形成知識網路,同時對典型問題進行變式訓練,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做到以不變應萬變,提高應變能力。在這一階段的複習教學,我們想結合《國中數學課程標準》進行如下單元整合:按《數與式》、《方程和不等式(組)》、《函式及其圖象》、《統計與概率》、《直線型》、《銳角三角函式》、《圓》、《圖形與變換》這八個單元進行系統的複習。複習完每個單元進行一次單元自測。

第一階段複習的內容和時間安排

2月25日—3月2日:複習《數與式》

主要內容:有理數、實數、代數式、整式、因式分解、分式,二次根式

3月3日—3月9日:複習《方程和不等式(組)》

主要內容:方程與方程組(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組)、不等式與不等式組

3月10日—3月23日:複習《函式及其圖象》

主要內容:平面直角座標系、函式、一次函式、反比例函式、二次函式

3月24日—3月30日:複習《統計與概率》

主要內容:統計、概率、課題學習

3月31日—4月13日:複習《直線形》

主要內容:圖形的初步認識、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特殊的平行四邊行、梯形、相似形

4月14日—4月20日複習《銳角三角函式》

主要內容:銳角三角函式、解直角三角形

4月21日—5月4日:複習《圓》

主要內容:圓的有關性質、與圓有關的位置關係、正多邊形和圓

5月5日—5月11日:複習《圖形與變換》

主要內容:檢視與投影、圖形的對稱、圖形的平移、圖形的變換

第二階段:專題複習(時間:512日—525日)

1、第二階段複習的形式

如果說第一階段是總複習的基礎,是重點,側重雙基訓練,那麼第二階段就是第一階段複習的延伸和提高,應側重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第二階段複習的時間相對集中,在一階段複習的基礎上,進行拔高,適當增加難度;第二階段複習重點突出,主要集中在熱點、難點、重點內容上,特別是重點;注意數學思想的形成和數學方法的掌握,這就需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可進行專題複習,根據河北省近三年試題特點,精心選擇一些新穎的、有代表性的題型進行專題訓練,可以從數學思想方法方面分類去入手設計每一個專題:

※轉化的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分類討論的思想;方程的思想;

※平移、翻折、旋轉、對稱、輔助線的新增、補形法、延長與擷取、面積法、構造特殊圖形、拆分與組合、整體與部分;

※轉化的方法;換元的方法;待定係數法;配方法;分析法;綜合法等;

※觀察、分析、猜想、探究、歸納總結髮現規律;

※知識:書本上的數學知識、生活中的數學知識。

也可以從知識與能力方面入手設計每一個專題:方程型綜合問題、應用性問題(統計知識;解直角三角形;函式、不等式、體現社會熱點的應用題【節約資源(電、水、煤、土地、建築……),創新型社會(科學技術…)】;幾何綜合問題、探索性應用題、開放題、閱讀理解題、方案設計、動手操作等問題以便學生熟悉、適應這類題型。進行專項訓練。

2、第二輪複習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第二輪複習不再以節、章、單元為單位,而是以專題為單位。

(2)專題的劃分要合理。

(3)專題的選擇要準、安排時間要合理。專題選的準不準,主要取決於課程標準和會考題的研究。專題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專題要由針對性,圍繞熱點、難點、重點特別是會考必考內容選定專題;根據專題的特點安排時間,重要處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費”時間,捨得投入精力。

(4)注重解題後的反思。

(5)以題代知識,由於第二輪複習的特殊性,學生在某種程度上遠離了基礎知識,會造成程度不同的知識遺忘現象,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以題代知識。

(6)專題複習的適當拔高。專題複習要有一定的難度,這是第二輪複習的特點決定的,沒有一定的難度,學生的能力是很難提高的,提高學生的能力,這是第二輪複習的任務。但要兼顧各種因素把握一個度。

(7)專題複習的重點是揭示思維過程。不能加大學生的練習量,更不能把學生推進題海;不能急於趕進度,在這裡趕進度,是產生“糊塗陣”的主要原因。

(8)一如繼往地注重教師之間的團結合作,加強集體備課,資源共享

第三階段:模擬強化訓練(526日~68日共2周)

這一階段,重點是提高學生的綜合解題能力,訓練學生的解題策略,加強解題指導和應試技巧訓練,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和應試能力,。從20xx、20xx、20xx年各地會考試卷、綜合練習,自編模擬試卷中精選幾份進行訓練,每份的練習要求學生獨立完成,老師及時批改,重點講評。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模擬題必須要有模擬的特點。時間的安排,題量的多少,低、中、高檔題的比例,試卷題型以《會考說明》為準,總體難度的控制等要切近會考題。

(2)批閱要及時,趁熱打鐵;評分要狠,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答案錯了的題儘量不得分,讓苛刻的評分教育學生,既然會就不要失分。

(3)歸納學生知識的遺漏點。為查漏補缺積累素材。

(4)處理好講評與考試的關係。一個題一旦決定要講,有四個方面的工作必須做好,一是要講透;二是要展開;三是要跟上足夠量的跟蹤練習題;四要以題代知識。切忌面面俱到式、蜻蜓點水式、就題論題式的講評方法。一般有三分之一的邊緣生出錯的題課堂上才能講。

(5)留給學生一定的糾錯和消化時間。

第四階段:回味練習(考前自由複習時間)

這一階段重在自由複習,讓學生調整心態,,針對自己的學習狀況查缺補漏。同時適當的“解放”學生,特別是在時間安排上。經過一段時間的考、考、考,幾乎所有的學生心身都會感到疲勞,如果把這種疲勞的狀態帶進會考考場,那肯定是個較差的結果。但要注意,解放不是放鬆,必須保證學生有個適度緊張的精神狀態。調節學生的生物鐘。儘量把學習、思考的時間調整得與會考答卷時間相吻合。同時樹立學生信心,也是這一階段每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四,複習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1師生共同參與,關注思維過程

會考複習切忌教師大包大攬,要關注學生的思維。從每個題所考查的知識點入手,讓他們去說、去做,暴露他們的思維過程,把思路和方法交給學生,做到透徹理解,激發思維潛能,只有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才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才能有的放矢;在基礎複習時,要藉助現代教學手段,增加課堂容量,讓學生動手、動腦、討論探究、展示自我,教師發現問題,及時點重要害,提出補救的有效措施;要突出問題意識。

(1)要精選範例,突出一個“精”字;引導學生分析解題思路,發現規律,尋找解題策略,注重應用,發展能力,挖掘例題的深度和廣度,通過問題變式、引伸……,突出一個“透”字;注重類比和廣泛遷移。

(2)要調整好教育策略,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狀態,不急燥,沉著冷靜,認真審題等…,真正以情感人,認識“情”字、“嚴”字的寓意。

(3)教師要冷靜地去思考複習過程中的盲點和誤區(不全面的地方)。

(4)針對近幾年的試題方向和命題規律,師生要尋找感悟,通過數學題的分析、推廣、變式、引申,提高師生的靈感和預見能力,切忌猜題押寶。

(5)對中下學生要做到“落實”,每天掌握幾個知識點,練習題量不宜過大,以減少差生的心理壓力。

2、題型分析,訓練思維

因此,在完成按知識塊分類複習的基礎上,為了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題型分析具體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進行操作:

①題型介紹。就是對每種題型的特點、考查內容的目的和意義作詳細的說明,並對每一種題型常見的各種解法重點介紹,以明確解法對題型的適用性和可操作性。

②考題分析。選取與題型有關的各類考題進行分析,以體現各種解法的可行性。一般地說,每一種題型選擇的考題都有可能涉及到國中數學應考的各部分基礎知識。

③題型訓練。圍繞每種題型,選配一套與之有關的練習題,供學生練習,以檢查學生對本題型的掌握情況。通過對題型進行全面的、針對性的分析研究,使學生能適應題型的變化,掌握各種題型的多種解題思路,特別是對開放型試題、探究型試題,應幫助學生全方位揭示考題的本來面目,克服難不可攻的畏懼心理。

④考題預測。今年會在哪個知識點做文章,以什麼形式去考?如何設計—個問題情景?

3、迴歸教材

複習時演練一定量的習題是非常必要的,是提高會考成績的重要手段,但不要搞題海戰術;更重要的是吃透教材,落實並掌握教材中每一個習題、例題、課內練習題以及讀一讀、想一想、做一做提供的方法,做到“新題舊做,舊題新做”。

總之,在九年級數學總複習中,發掘教材,夯實基礎是根本;注重過程是前提;精選習題,提質減負是核心;強化訓練,發展能力是目的。只有這樣,才能以不變應萬變,以一題帶一片,開發學生的思維空間,真正訓練學生的綜合能力及水平,以良好的狀態迎接會考。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7

一、教材分析

(一)數與代數

1、第二單元“有理數及其運算”

有理數的概念及其加減法、乘除法、和乘方運算,以及使用計算器作簡單的有理數運算。

2、第三單元“字母表示數”

引入字母表示有理數,實現由數到式的飛躍。繼而介紹代數式、代數式的值及其相關概念,以及多項式的升降冪排列,並在這些概念的基礎上介紹同類項的概念、合併同類項的法則以及去括號與添括號的法則。

(二)空間與圖形

1、第一單元“豐富的圖形世界”

通過生活中熟悉的圖形展開研究,包括圖形的形狀、構成、性質、圖形的展開與摺疊,圖形的截面,圖形的方向檢視等。

2、第四單元“平面圖形及其位置關係”

識別線段、射線、直線、角、平行與垂直等有關概念,從事摺紙、模型以及使用直尺、三角板、量角器、圓規等幾何工具,畫角、線段、平行線、垂線,製作七巧板、圖案設計等活動。

(三)統計與概率

1、第五單元“一元一次方程”

主要是介紹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相關概念,解方程和運用解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2、第六單元“生活中的資料”

通過對報紙中資料的分析,使學生理解三種統計圖的不同特點,並能根據具體問題選擇適當的統計圖描述資料。

3、第七單元“可能性”

這部分的主要內容是學習事件的發生存在必然性、可能性、不可能性,且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二、學情分析

本班共有1名學生,該生為女生。從性格上看,該生內向、靦腆;從學習情況來看,學生基本能夠認真學習,但欠缺接受新知識的能力,數學基礎較差。該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有待提高。

三、教學措施

(一)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鑽研新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擴充教材內容,認真上課,批改作業,認真輔導,認真製作測試試卷,也讓學生學會認真。

(二)激發學生的興趣,給學生介紹數學家,數學史,介紹相應的數學趣題,給出相應的數學思考題,激發學生的興趣。

(三)數學建模,課件演示。使學生樂在其中,樂此不疲。

(四)開展針對教學實驗,獲得成功感,使優生更優,差生逐漸趕上。

四、教學進度

第一單元豐富的圖形世界在兩個半期複習中穿插複習

第二單元有理數及其運算2課時(10月16日、10月23日))

第三單元字母表示數1課時(10月30日)

半期整理與複習1課時(11月6日)

第四單元平面圖形及其位置關係1課時(11月13日)

第五單元一元一次方程1課時(11月20日)

第六單元生活中的資料1課時(11月27日)

半期整理與複習1課時(12月4日、12月11日)

第七單元可能性1課時(12月25日)

期末總複習2課時(1月8日、1月15日)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8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處的地位

這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八年級第一章第一節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課時,勾股定理是幾何中幾個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邊的數量關係。它在數學的發展中起過重要的作用,在現時世界中也有著廣泛的作用。學生通過對勾股定理的學習,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對直角三角形有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

(二)根據課程標準,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 能說出勾股定理的內容。

2、 會初步運用勾股定理進行簡單的計算和實際運用。

3、 在探索勾股定理的過程中,讓學生經歷“觀察—猜想—歸納—驗證”的數學思想,並體會數形結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4、 通過介紹勾股定理在中國古代的研究,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祖國悠久文化的思想,激勵學生髮奮學習。

(三)本課的教學重點:探索勾股定理

本課的教學難點:以直角三角形為邊的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二、教法與學法分析:

教法分析:針對八年級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心理特徵,本節課可選擇引導探索法,由淺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這種教學理念反映了時代精神,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基本教學流程是:提出問題—猜想結論—實驗操作—歸納總結—問題解決—課堂小結—佈置作業七部分。

學法分析: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採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研討式學習方式,讓學生思考問題,獲取知識,掌握方法,藉此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三、 教學過程設計:

(一)提出問題:

首先創設這樣一個問題情境:強大的颱風使得一座高壓線塔在離地面9米處斷裂,塔頂落在離塔底部12米處,高壓線塔折斷之前有多高?

問題設計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目的是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教師引導學生將實際問題轉化成數學問題,也就是“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兩邊,如何求第三邊?” 的問題。學生會感到困難,從而教師指出學習了今天這一課後就有辦法解決了。這種以實際問題為切入點引入新課,不僅自然,而且反映了數學來源於實際生活,數學是從人的需要中產生這一認識的基本觀點,同時也體現了知識的發生過程,而且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一個“數學化”的過程。

(二)猜想結論。

教師用計算機演示:

(1)在△ABC中,∠ACB=90°,∠A,∠B,∠C所對邊分別為a,b和c,使△ABC運動起來,但始終保持∠ACB=90°,如拖動A點或B點改變a,b的長度來拖動AB邊繞任一點旋轉△ACB等。

(2)在以上過程中,始終測算 ,各取以上典型運動的某一兩個狀態的測算值列成表格,讓學生觀察三個數之間有何數量關係,得出猜想。

(三)實驗操作:

1、投影課本圖1—2的有關直角三角形問題,讓學生計算正方形A,B,C的面積,學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不管是通過直接數小方格的個數,還是將C劃分為4個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來求等等,各種方法都予於肯定,並鼓勵學生用語言進行表達,引導學生髮現正方形A,B,C的面積之間的數量關係,從而學生通過正方形面積之間的關係容易發現對於等腰直角三角形而言滿足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於斜邊的平方。這樣做有利於學生參與探索,感受數學學習的過程,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

2、接著讓學生思考:如果是其它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具備這一結論呢?於是投影圖1—3,同樣讓學生計算正方形的面積,但正方形C的面積不易求出,可讓學生在預先準備的方格紙上畫出圖形,再剪一剪,拼一拼後學生也不難發現對於一般的以整數為邊長的直角三角形也有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於斜邊的平方。這樣設計不僅有利於突破難點,而且為歸納結論打下了基礎,讓學生體會到觀察、猜想、歸納的思想,也讓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無形中得到了提高,這對後面的學習極有幫助。

3、給出一個兩直角邊長分別為1.6,2.4這種含小數的直角三角形,對學生有一定的挑戰性。讓學生驗證是否也滿足這個結論,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體會到結論更具有一般性。

(四)歸納總結:

1、歸納

通過對邊長為整數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到一般直角三角形再到邊長含小數的直角三角形三邊關係的研究,讓學生用數學語言概括出一般的結論,儘管學生可能講的不完全正確,但對於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語言進行抽象、概括的能力是有益的,同時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也便於記憶和理解,這比教師直接教給學生一個結論要好的多。

2、總結

勾股定理內容得出後,引導學生用符號語言表示,因為將文字語言轉化為數學語言是學習數學學習的一項基本能力。接著教師向學生介紹“勾,股,弦”的含義、勾股定理,進行點題,並指出勾股定理只適用於直角三角形。最後向學生介紹古今中外對勾股定理的研究,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五)問題解決:

讓學生解決開頭的實際問題,前後呼應,學生從中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完成課本“想一想”進一步體會勾股定理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數學是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的。

(六)課堂小結:

主要通過學生回憶本節課所學內容,從內容、應用、數學思想方法、獲取新知的途徑方面先進行小結,後由教師總結。

(七)佈置作業:

課本P7習題1.1-- 2,4一方面鞏固勾股定理,另一方面進一步體會定理與實際生活的聯絡。另外,補充一道開放題。

四、 設計說明

1、本節課是公式課,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我採用的教學流程是:提出問題—猜想結論—實驗操作—歸納驗證—問題解決—課堂小結—佈置作業七部分,這一流程體現了知識發生、形成和發展的過程,讓學生體會到觀察、猜想、歸納、驗證的思想和數形結合的思想。

2、探索定理採用了面積法,引導學生利用實驗由特殊到一般再到更一般的對直角三角形三邊關係的研究,得出結論。這種方法是認識事物規律的重要方法之一,通過教學讓學生初步掌握這種方法,對於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對學生的終身發展也有一定的作用。

3、關於練習的設計,除實際問題和課本習題以外,我準備設計一道開放題,大致思路是已知直角三角形的兩條邊,求出與這個三角形所有相關的結論。

4、本課小結從內容,應用,數學思想方法,獲取知識的途徑等幾個方面展開,既有知識的總結,又有方法的提煉,這樣對於學生學知識,用知識的意識是有很大的促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