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工作總結>

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工作總結

文思屋 人氣:1.35W

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結論的書面材料,它是增長才乾的一種好辦法,為此要我們寫一份總結。那麼如何把總結寫出新花樣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工作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工作總結

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工作總結1

在數學教學與學習中,教師的講授、提問,學生在聽課中對問題的回答與質疑,課外教學活動中學生之間的問題探討等等都是通過“說”進行交流的。眾所周知,教學交流對於學生的數學學習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生通過對某些問題進行討論,談論他們的想法,可以重現思維,表達自己的數學思想,聆聽他人的意見,這將有助於學生數學素質的提高。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說”的能力是數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改變教學方式,激發課堂活力

1、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

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10-15min自學時間,列出自學要求。例如,要求:閱讀書XX頁,自學XX定理後完成課後習題,用時15min,提出問題,用激勵性的語言,鼓舞學生參與到課堂,初步完成數學知識的認知過程。學生在上述自我學習過程中,肯定會遇到不少問題,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會比較尖刻、或顯得過於淺顯,教師都要認真對待。對於一個學生的問題,可個別給予回答;對於多數學生的問題,集中給學生講解,或者教師提出共性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教師應把求知得到權利還給學生,不斷給學生創造民主的氛圍,不斷激勵學生多問,使課堂學習過程充滿探索、解惑、求知的氣氛。

2、提出合理、有意義的數學問題

在數學課堂中,教師應當精心設計問題情境,並把握好提問的時機和方式。為了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設計問題應著眼以下兩點:

(1)問題情境的設計應能吸引學生;

(2)所提問題要形成層次,能引導學生向交流的縱深發展,促進學生思考,與他人討論交流。

在師生討論問題中,學生對問題的回答有時欠妥、有時不正確,作為老師要包容,要有耐心,要用鼓勵、信任的目光關注他。

二、創設良好的課堂情感效應是師生交流的基礎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與學生相互促進,師生心靈默契和情感的和諧共鳴在課堂上能形成較強的情感效應,有效提高課堂效率。因此,教師應積極主動的創設良好的課堂情感效應。

首先,教師要給學生一份愛心,賦予學生一種真實的情感,擅於理解學生。情感在交流中能起到潤滑的作用,能彌合師生間的分歧與隔閡。教師不但要發自內心的'關愛學生,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到這份愛。

其次,教師要賞識、認同每個學生。渴望認同、渴望賞識是每個人深層的精神需要,特別是對學習上暫時有困難的學生,教師應給予更多的關愛,瞭解學習困難的原因,對症下藥,儘可能的發現他們的優點,用激勵性的語言去肯定他們,是實際行動去幫助他們。例如,當學習較困難的學生請教問題時,教師要耐心詳細講解,不要有厭煩情緒;如果學生問的問題過於複雜,教師就要根據習題特點層層引導,多讓學生動腦。最後,由學生自己得出問題答案;如果是簡單的問題,教師就要先拋開此題講一些有關的基礎知識,再解決問題。此時,教師一定要抓住時機,肯定學生的智慧,同時,指出今後只要多下些功夫,成績就會上去。

最後,教師本身要有智慧,一個品質高尚、學識淵博的教師,學生才能信服他、親近他,並願意和他交往,產生情感的交融與共鳴。

三、數學課堂開放,注重學生參與

例如,在上習題課時,對於簡單習題或一題多解的題目,充分讓學生討論並講解,或到黑板進行板演。當遇到難題時,學生可以自由組合成小組針對不同解題方法的對錯、優劣進行討論。這種平等研討的課堂氣氛,促進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四、課外作業多樣化

除常規作業外,教師可佈置一些開放性、研究性的作業,鼓勵學生合作探討。當他們和教師探討或請教於教師時,要鼓勵他們勇敢的表達自己的思路,而不是僅僅給出方法或答案。促使學生樂於與教師進行討論。

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工作總結2

一、教學生會聽課,養成積極動腦的習慣。

首先要重點培養學生積極動腦,認真聽講的習慣,使學生做到:會聽,會看,會想,會說。

會聽:聽要入耳,如果聽而不聞,等於沒聽。學生聽講時要邊聽邊想邊記憶,抓住要點。不僅要聽老師的講解,還要認真聽同學們的發言,要能聽出別人發言中的問題。

會看: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觀察習慣,首先要給學生觀察權,不要讓老師好心的“講”取代學生的“看”。凡是學生能夠通過看就能掌握的東西,教師一定要少講或不講,同時,在看時注意要集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看。

會想:首先要肯想,老師每提一問,學生人人都必須立即思考,立刻去想,準備回答。即使不回答或答不上來,也要把問題重述一遍,說出自己是怎麼想的,想到哪兒去了,老師要有的放矢的進行點拔,使學生接著去想,同時,要對學生及時評價,答得對的學生要給予鼓勵。

會說:聽、看、想都要通過“說”這一關來點破,語言是思維的結果,要說就得去想,想的出,就認真聽,仔細看,抓住會說,能促進前者三會。

我的做法是:第一,訓練學生大聲發言,並要看誰的聲音最響亮,看誰發言最有氣魄,最有精神,要求每個學生的“發言、聲音”達到合格。第二、經常讓學生說想法。說想法,就是讓學生說出自己思維的過程。課堂上要讓每個學生說出自己“想法”的機會,可以單獨說也可以三兩人互相說,還可以分組說。總之,人人必須有說的機會,同時,學生傳說的,教師切莫代言。第三、要求學生會用語言進行表達;課堂上要求學生用簡明準確的語言,來完整的回答問題。第四、要給學困生的發言權,學困生在課堂上一般都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不善於觀察,不會聽,不會想,也不會善於思考,所以自然就不會說了,所以教師總是要給他們的機會,讓他們說,說錯了不要緊,教師給予糾正。

二、教會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要讓學生會思考:首先要讓學生懂得什麼是獨立思考,要讓學生在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推理的過程中,掌握思考的方法。學生只有體味到思考的樂趣後,才會用心的去思考。

在教學過程中,我做到四點:

第一、激發學生思考的慾望,明確思考的目標。

第二、留給學生寬裕的思考時間。

第三、為學生提供思考的依據。第四、及時組織,多次交流,只有獨立思考。才能產生見解。有見解就有交流的願望,有交流就可以激起新的思考。在交流中,學生思維得到全面的訓練,思思考的能力也隨之而提高,學生有思考的興趣,就會逐漸形成思考的習慣。

三、教會學生審題,養成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

審題是正確解題的關鍵,學生在解題中出現的諸多問題或錯誤,往往並非缺少必要的知識,而是缺少必要的習慣和審題技能。要提高作業的正確率,必須下功夫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每次測驗或試卷分析,教師都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堅持不懈地引導學生練習審題,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會審題的方法,養成審題的習慣。

學生在解題時,書寫要認真,卷面要整潔、格式要規範,使學生養成認真仔細的習慣。

解題時,每做一題要檢驗,做到一步一回“頭”,爭取一次成功,防止無效勞動。

培養學生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的指導和訓練,佈置家庭作業要少而精,對學生解題訓練要求要高。由於少學生感到不難,不難,就樂於動腦並認真去完成。這樣有利於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也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總之,學習習慣和學習的能力,只能在教學中形成和發展。因此,教師要及時更新教育觀念,加快教改步伐,選擇最能發揮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教會他們正確的學習和思考的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久而久之,學生不但學會知識,而重要的學會了學知識,做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