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演講稿>廣播稿範文>

清明紅領巾主題廣播稿精選範文

文思屋 人氣:2.97W

清明裡總有一些花開,這些意象世界裡清醇而多愁的花兒,一睜開眼睛和關閉視野都要流淚;也許這雨正是我無盡的傷悲的一場宣洩,宣洩後,一切都好。下面有本站小編整理的清明紅領巾主題廣播稿範文,歡迎閱讀!

清明紅領巾主題廣播稿精選範文

清明紅領巾主題廣播稿範文

甲:敬愛的老師們!

乙:親愛的同學們!

合:雛鷹廣播又和大家見面了!

甲:我是主持人鄭瑞銓

乙:我是主持人柳君銣

甲:我很激動,今天我們能在雛鷹廣播與大家相遇。

乙:我很高興,今天我們能在這美好的時刻相聚。

甲:誒柳君銣,你知道下個禮拜一也就是4月5日,是什麼節日嗎?

乙:當然知道,清明節呀,一般我們的清明節都在4月5日。那麼,你瞭解清明節嗎?

甲:今天我們就來和大家介紹一下吧!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請聶朱慧同學為大家介紹清明節的來源和習俗。

乙:的確,掃墓是清明節最早的一種習俗。

甲:在清明節的時候,大家有沒有想到要去烈士園去掃墓呢?去年,五六年級的同學就是清明前夕去北嶴烈士陵園掃墓的。

乙:是的,每到清明,我們就會想起那些為革命事業而犧牲的無數的革命先烈,我們將永遠記住他們。

甲:有誰不愛自己的生命?有誰不愛自己的父母?但是又有什麼愛和祖國之愛相提並論?烈士們之所以不惜犧牲生命,正是因為他們深深地懂得生命的價值和祖國之愛是至高無上的。

乙:他們的生命雖然消逝了,可是,他們用自己的鮮血為我們創造了今天美好的生活。

甲:在抗戰時期,也有許多和我們一樣的的小英雄,請聽倪湘云為大家帶來的故事《歌唱二小放牛郎》

甲:同學們,我們是時代的幸運兒,我們應該懂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更應該懂得所肩負的責任和使命。

乙:我們不會忘記先烈,忘記歷史!我們要做什麼!我們要做的就是:好好讀書!振興祖國!

合:同學們,讓我們繼承先烈的遺志,為家鄉的建設、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共創美好明天!

乙:楊柳依依,桃花朵朵,這些無一不在告訴著人們春天來了,春天來了。

甲:春天是一個美好的季節,但同時也是一些疾病高發季節。下面我們將為大家介紹一些健康小常識。

乙:春季是流行性感冒多發的季節。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表現為發熱、頭痛、肌痛、乏力、咽痛和咳嗽,在校學生或幼兒園兒童是流感在家庭中傳播的主要原因。由於流感是病毒性的傳染病,沒有特效的治療手段,因此預防措施非常重要。主要預防措施包括:

甲:1. 保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衛生。2.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並用流動水洗手,不用汙濁的毛巾擦手。雙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後(如打噴嚏後)應立即洗手。3.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手帕或紙巾掩住口鼻,避免飛沫汙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時佩戴口罩,以免傳染他人。4.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充足休息,避免過度疲勞。

乙:5. 每天開窗通風數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6.在流感高發期,儘量不到人多擁擠、空氣汙濁的'場所;不得已必須去時,最好戴口罩。7.通過接種流感疫苗,也可達到預防保護作用。流感疫苗通常在流感季節到來之前接種,即使在流感期間接種也有效。由於流感病毒不斷變異,所以每年要接種流感疫苗。

乙: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又到說再見的時候了。

甲:親愛的同學們,我們衷心地祝願:雛鷹廣播站能成為你的良師益友,願它能帶走你所有的煩惱,為你帶去無盡的歡樂;

乙:願它能給你留下美好的回憶,伴隨你度過金色的童年。

合:感謝大家的收聽,再見。

清明節

清明祭掃墳塋是和喪葬禮俗有關的節俗。據載,古代“墓而不墳”,就是說只打墓坑,不築墳丘,所以祭掃就不見於載籍。後來墓而且墳,祭掃之俗便有了依託。秦漢時代,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

清明節是一個紀念祖先的節日。主要的紀念儀式是掃墓,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基於上述意義,清明節因此成為華人的重要節日。

清明節是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掃墓活動通常是在清明節的前10天或後10天。有些籍貫人士的掃墓活動長達一個月。

來源

談到清明節,有點歷史知識的人,都會聯想到歷史人物介子推。據歷史記載,在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飢。後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即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賞所有跟隨他流亡在外的隨從,惟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他帶了母親隱居綿山,不肯出來,

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放火燒山,他想,介子推孝順母親,一定會帶著老母出來。誰知這場大火卻把介子推母子燒死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戶戶只能吃生冷的食物,這就是寒食節的來源。

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為一。現在,清明節取代了寒食節,拜介子推的習俗,也變成清明掃墓的習俗了。

紀念方式

清明節紀念祖先有多種形式:掃墓是清明節最早的一種習俗,這種習俗延續到今天,已隨著社會的進步而逐漸簡化。掃墓當天,子孫們先將先人的墳墓及周圍的雜草修整和清理,然後供上食品鮮花等。由於火化遺體越來越普遍,其結果是,前往骨灰置放所拜祭先人的方式逐漸取代掃墓的習俗。新加坡華人也在廟宇裡為死者立神主牌,廟宇因此也成了清明祭祖的地方。清明節當天有些人家也在家裡拜祭祖先。在清明節這一天,可到先人墳地、骨灰放置所或寺廟的靈位前靜默鞠躬。

不論以何種形式紀念,清明節最基本的儀式是到墳前、骨灰放置處或靈位前追念祖先。為了使紀念祖先的儀式更有意義,我們應讓年輕一代的家庭成員瞭解先人過去的奮鬥歷史。

清明紅領巾主題廣播稿範文

男:同學們,早上好!今天是x月xx日,小喇叭又開始廣播啦!我是播音員xx

女:我是播音員zzz

男:再過幾天,就是清明節啦。從節氣上來說,清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根據氣象而制定的24節氣之一。在清明那天,人們有禁火寒食、上墳祭祖掃墓、踏青春遊、放風箏等習俗。其中祭祖掃墓的俗例自漢朝沿襲至今,歷經兩千多年而不衰。

女: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唐朝大詩人杜牧寫作的這首七言絕句《清明》被視為是千古絕唱,有專家學者點評道:杜牧用“雨紛紛”寫了清明前後多雨的氣候環境,用“欲斷魂”點出了行人觸景傷懷的孤獨鬱悶。最妙之處在於“牧童遙指杏花村”,使氣氛陡然一轉,打破淒涼,平添出活波和溫暖的亮色。共和國成立以後,旨在教育人民珍惜革命成果,勿忘革命先烈,在沿襲清明俗例的同時,增加了集體祭掃革命烈士陵園的活動。每年清明前後,黨政機關和群眾團體、特別是大、中、國小都要組織學生前往當地的烈士陵園開展悼念活動。

男:同學們,大家還記得我們清明掃墓的情形嗎?陵園墓穴排列整齊,猶如一個方陣,其規格和使用的建築材料都是統一的,水泥沙石抹項,土黃色,底沿一週以水泥加固,墓前立有一塊石碑,上面刻有“烈士 之墓”字樣,碑背面刻有烈士生平。經專業人員的維護,陵園內芳草青青,松柏蔭深,遮天蔽日,風兒吹過濤聲一片,彷彿是在向人們講述著不久前才結束的那場戰爭。

女:抗美援朝戰爭是“二戰”以後,分別以蘇聯和美國為代表的社會主義和資本陣營在東方進行的一場較量。剛剛成立一年,尚在襁褓之中的中華共和國政府應朝鮮民主主義政府的強烈請求,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園”。這場區域性戰爭歷時2年零9個月,至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時簽定了停戰協議。關於中美蘇三方在這場戰爭中的得失,中外專家各執已見。美國第三任統帥聯合國軍參與朝鮮戰爭的司令官克拉克將軍這樣講道:“我是美國曆史上第一個沒有取得勝利就簽訂了停戰協定的統帥。”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兼政委彭德懷元帥這樣說道:“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的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以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啦”。

男:有資料表明: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作出了巨大的犧牲。當時中國為之而開支的軍費為625675億元人民舊幣(相當於1955年開始實行的新人民幣的 62億多元),佔1950—1953年國防費總決算31、95%,為同期國家總決算10、66%。中國人民志願軍官兵有142409人犧牲、22萬多人負傷。朝鮮的金日成首相曾經在公開場合多次鄭重說過:朝鮮和中國的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

女:客觀地講,當時許多社會主義國家也為抗美援朝戰爭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在大連市旅順蘇軍烈士的陵園,有一個由202座墓碑組成的巨大方陣特別引人注目。墓碑的主人都是蘇軍飛行員,犧牲時間都在1950年至1953年之間,基本都是尉官,都是二三十歲,很年輕。正是這202名飛行員之墓證實著一段曾以絕密被封閉的重大歷史,那就是根據斯大林的命令,當年大約XX名蘇聯飛行員進入中國,然後祕密潛入北朝鮮,打擊美軍飛機。為了防止蘇軍飛行員暴露身份,蘇軍制定了多項保密措施,如將蘇軍飛機上的徵記抹掉,代之以中國軍隊的“八一”標記;飛行員穿上中國空軍服裝;不準和中國人一起照相,也不準互送私人照片;任何時候都不允許在電臺中講俄語。

男:“成千成萬的先烈,為著人民的利益,在我們的前頭英勇地犧牲了,讓我們高舉起他們的旗幟,踏著他們的血跡前進吧!”

女:校園新聞:

上週春季運動會上、我們的班旗迎風飄揚,我們的運動健兒們經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為班集體添了光彩,在此對獲得榮譽的班級表示熱戀的祝賀,對獲得成績的運動員們表示真心的祝賀!

男:小喇叭廣播到此結束,再見!

女: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