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觀後感>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集合15篇)

文思屋 人氣:1.75W

品味完一部作品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後感如何寫了。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唐山大地震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集合15篇)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1

如果沒那麼長的夜,此刻怎會這麼痛,二十三秒三十二年,讓一生失眠,眼角有魚尾的圖案,時間壓彎了軀幹。二十三秒三十二年。月就沒有圓被風吹亂的蠟燭,頂著火焰流淚哭當挖開記憶那一層土,就像經歷沒有麻醉的手術耳朵塞滿了孤獨,我聽不見幸福……

——題記

1976年,在唐山,卡車司機方大強和妻子李元妮、龍鳳胎兒女方登、方達過著平凡幸福的生活。原本美滿的家庭,卻在7月28日凌晨出現了一個可怕的轉折,改變了他們一家人的命運。

當城市籠罩在夜幕中,唐山發生了大地震。為救孩子,方大強死了,方登和方達被同一塊樓板壓在兩邊,無論人們想救哪一個,都要放棄另一個。元妮選擇了從小體弱多病的弟弟方達,而頭腦清醒的方登聽到了母親作出的抉擇,震後,元妮獨自撫養兒子,堅強地活了下來,劫後餘生的方登被軍人夫婦領養,進入了全新的世界。母女、姐弟從此天各一方……

母親得知女兒死而復生,內心的激動與感情的糾葛,包餃子的雙手顫抖著,低垂的頭和不敢正視女兒的眼神。最後,母親對當年自己的決定給自己的親生女兒下跪認錯,此時的我再也無法控制早已溼潤的眼睛,淚水奪眶而出,不光是我,全場的人都泣不成聲。

當我們在外面大吃大喝的時候,想過給家裡的母親帶點回去麼?我們有病時,父母請假抱著我們去醫院跑上跑下,回到家,餵飯喂藥。當父母終於被病痛折磨,病倒於床榻時,我們是否會像當年他們照顧我們一樣去照顧好他們。還是為了業績,把受病魔折磨的母親獨自留在家中。

你是否會因兒時的一件小事而記恨自己的父母至今呢?父母已經忘記了你成長過程中所有的過錯,在他們的眼中,你是他們生命的延續,是他們的希望,但是不要因此而覺得自己了不起,因為沒有他們,就沒有你!

災難的颶風過後,唯一留下的就是親情。就好像這些光亮,是支撐他們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氣。“倒塌的房子都蓋起來了,可我媽心裡的房子再也沒蓋起來,三十二年守著廢墟過日子”——心靈的廢墟上,我們看到一座叫做希望的城,儘管曾經的創傷無法讓生命變得完整,我們卻看他們依然懷揣著夢想努力前行……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2

這幾天在電視上一直聽到電影《唐山大地震》的訊息。二爺爺說今天帶姑姑、我、表妹一起去看《唐山大地震》。我們2時37分從家出發到電影院,爺爺買過票後進去看了看時間才2時50分,沒辦法,等唄!總算等到3時了。

《唐山大地震》講述了一個“23秒、32年”的故事。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場7。8級大地震將唐山在23秒之內變成一片廢墟。一個年輕的母親在面對兩個孩子只能救一個的絕境下無奈選擇了犧牲姐姐而救弟弟,這個決定改變了整個家庭的命運,讓倖存者陷入一個震後32年的情感困境,這是我看之前在網上了解到的影片簡介。

開播前,全場肅靜,都準備好全心投入的狀態,我心跳也加速,死死盯住螢幕,擔心錯過每一個鏡頭。

影片放到元妮選擇救兒子還是救女兒的時候,這一刻,現場隱約傳來了抽泣聲,也帶動我積累多時的情感一下爆發,在眼圈打滾的眼淚差點就掉了下來。影片隨著時間,把這激動人心的場面帶到了另一個場面。收拾了一下心情,從歸平靜,偷偷看了一眼身邊表妹,她比我還要堅強,竟然對視微微笑了一下。

中間一段就跟看情感連續劇一樣,講述大學期間女兒方登和讀研究生的師兄戀愛懷孕,因方登不願意打胎而導致分手,方登把孩子生了出來。而弟弟方達背上行囊外出打工,後來,自己開了公司,還開上寶馬,帶回了媳婦。

影片放了毛主席逝世的場面,我在想,影片是講述大地震,關毛主席他老人傢什麼事了?接著放到了姐姐和弟弟生活在同一個城市,最後在汶川地震,同時參加救援隊而相遇,卻沒有發生任何故事就姐弟相認,讓我很莫名其妙,影片怎麼可以忽視了這個過程?本來還抱有期待姐弟相認的感人鏡頭,最終都沒有出現,直接就轉換到弟弟帶著姐姐回家見媽媽。

在電影放到08年汶川地震的時候,電影裡一位母親為了讓自已的女兒活命而同意把女兒的腳據掉,當我們面對無法控制的自然災害時,我們只能選擇,選擇棄捨!做這樣的決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在這一秒,再也忍不住了,淚水再次在眼中打轉,我的淚水掉下來。

在姐姐方登和媽媽元妮相認的場面裡,我被深深地感動了。

影片讓我非常滿意,特別是那句“親人,永遠是親人。”在災難面前,我們想到的永遠是自己的親人,正是這些人間真愛讓場面感動,讓觀眾落淚。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3

今天,我去看了《唐山大地震》,電影一開始顯現的是70年代的畫面,看看這個畫面,灰灰的天空,平平的小樓,又快又方便的自行車······再看看現在,,又高又大的高樓,既快又方便的電瓶車、摩托車、小轎車······時間過得太快,現在已經是XX年了,世界翻天覆地的變化著。看著方達、方登被壓在同一塊水泥板下的媽媽,看見有人來了,便求他們幫忙,救救孩子們,這些人二話沒說就去救人了,他們說只能救一個人,媽媽使勁央求著,說:“求你了,兩個都救吧······”他們著急了,說:“再不做決定,孩子可一個都沒了!”媽媽看在眼裡,痛在心裡,猶豫了。過了一會兒,她說了三個字:“救······弟弟······”看到這時,我的心都跟著媽媽的哭聲顫抖著,頓時,眼淚水一顆一顆地從眼眶裡湧出來,已經止不住。我媽媽告訴我說:“世上沒有一個母親是不愛自己的孩子的,如果我是方達方登的媽媽的話,我有多麼希望代替他們去死啊!”又是一個完美的結局,登在經歷了無數災難與離別後,又回到了母親的懷抱,並得到了幸福,這幸福來之不易,細細品味才明白,這美好結局的建造者,應該是那對普普通通的解放軍夫婦——登的養父養母。他們用真愛喚醒了登的希望,對登就像親生女兒一樣,是他們使登在經歷了人生最低谷後又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溫暖,有了活下去的信心,而在登長大後,他們卻沒能享福,養母因為病痛永遠地合上了眼睛,養父年邁退休。他們用自己的一生呵護著這個受傷的孩子,無時無刻不在小心地關心著她,使她走出了心靈的黑暗。雖然他們也知道,孩子終究要回到親生母親的懷抱,但他們卻依然無怨無悔,甚至還為她存了一筆大數目的錢,讓她去尋找親生母親,這是一種多麼偉大的高尚的情懷呀!

當然,“唐山大地震”帶給我的震撼也遠不止這些,甚至那些在影片中,一次正臉也沒有露的滿身淤泥的解放軍叔叔們,也是同樣值得我們尊敬的,他們在抗震救災的過程中,有的傷了,有的還奉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卻沒有一個人發出怨聲,都是無比堅強的衝上前去,與大自然勇敢地搏鬥!自然災害是可怕的,也是很難預料的,但只要所有人一條心,就一定能戰勝困難,贏得勝利!這使我想到了一句宣傳語:災難只會讓我們更加團結,團結必定使我們戰勝災難!

《唐山大地震》讓我知道了母親是多麼偉大,母愛的偉大!我一定要做一個孝順的孩子!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4

這幾天,我看了一部《唐山大地震》電影,它是一部長達兩個小時的電影,非常讓人感動。 主要講的是唐山地震前的一戶人家回去的時候,看見了一些反常的情況;很多蝗蟲。到了晚上,家裡的孩子睡覺,大人幹活,幹著幹著聽見幾聲雷響,下起雨來,然後天空慢慢發紫,緊接著有房子大面積塌陷,轟!轟!正在幹活的爸爸恍然大悟,說:“是地震!快跑!”爸爸帶著媽媽小心翼翼在陣中找到了自己的家,孩子們的媽媽要進去,孩子爸爸說:“危險!”說著把自己妻子一拉,自己進去救孩子了,剛一進去那棟房子就嘩啦一聲塌了,孩子也被壓在下面。

過了一會兒,地震停了,一片淒涼。死的死,傷的傷,那一戶人家的爸爸被先找到了,可是已經死了,之後找到了兩個奄奄一息的孩子(自己的),但是隻能救一個小孩,因為水泥板只能撬一邊,媽媽正在猶豫不決,人們要救別人去了,媽媽著急地說:“救弟弟!”弟弟被據掉了一隻胳膊,而姐姐死了(其實還活著)。之後媽媽帶著弟弟去治療,而剛剛在拉屍車上醒來的姐姐北一個解放軍救援隊的叔叔救走並領回了自己的家。一晃二十年過去了,他(她)們各有所成,弟弟當了經理,姐姐當了醫生,最後姐弟在一次成都大地震是遇見,姐弟相認,最後姐姐跟隨弟弟找到了媽媽,然後去看了看死去的爸爸,並且在看了看死去的爸爸,再看了看你幾堵唐山大地震死去人名字的牆,流出了傷心的眼淚。

當看到姐姐跟媽媽相逢時,當看到記載唐山大地震死去二十四萬同胞的名字的那堵紀念牆的時候,我的淚不斷流下。雖然唐山大地震奪去了許多人的生命,但是堅強的唐山人民靠自己的雙手,從廢墟上再次建立起了美好的家園。

這部電影是帶有傷感的,讓我們懂得了生命只有一次要珍惜名師點評:這篇作文,是小作者在觀看完《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之後的感想。小作者在文中,詳細地為讀者描述了電影的內容,讓讀者對這部電影,有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小作者從這部電影當中,懂得了“生命只有一次,(我們)要珍惜”的道理,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收穫。不過,作為讀(觀)後感型別的作文,“感”是作文的題眼,是作文應該重點描述的部分。而對作品的介紹,只是為描述感想作為鋪墊之筆的。小作者的作文,顯然在內容上是喧賓奪主了。希望小作者能夠重溫一下寫讀(觀)後感應該注意的事項,這樣才能寫出更好的作品。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5

唐山,一個美麗而繁華的城市,又名鳳凰城,卻因為一場無情的大地震毀了。地震前兆,空中滿是蜻蜓,魚兒跳出了水缸,彷彿一場大雨將要來臨。方大強和妻子元妮,龍鳳胎兒女方達和方登,他們不算富有,但一家人快快樂樂的生活著,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方大強因為工作,常常在外,好不容易回來一次。晚上,方大強和元妮在工地上,不想。天一紫,大地搖晃起來,不好!為救家裡熟睡的兩個孩子,方大強犧牲了!方登方達雖然被救出來了,但一塊樓板壓在兩邊,但因為力氣不支,只能救一個。救了方登,就要放棄方達;救了方達就要犧牲方登。元妮含淚選擇了年幼的弟弟,當清醒的小方登聽到母親的抉擇,開始恨她。震後,元妮獨自撫養著方達,堅強地活了下去。而慶幸被救出的方登也被一對解放軍夫婦領養,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2008年5月12日四川大地震,姐弟兩碰巧在救災現場相遇了,一家人又團聚了!

從電影大概看來,並不是很讓人感動,而恰恰是一些不惹人注意的細節,讓人感概萬分。“老天爺,你王八蛋!”這一句看似不文明的話語卻包含了母親太多太多對丈夫,對孩子的愛,包含了太多太多的對死去丈夫的想。“沒了,才知道什麼叫沒了”一句形於母親傾訴的話語,寫出了元妮對丈夫和方登的想念。當方登被解放軍領養後,上學報名時,兩位解放軍說她叫王帆,方登說她叫王登,這說明方登想家,還沒忘記元妮。當方登回家後,因為元妮以為方登死了,在家裡還掛了方登的照片,因為32年前方登說要吃西紅柿,所有,桌上還有一盤洗乾淨的西紅柿。因為方達長大後有了錢,讓元妮搬家,元妮不搬,怕方大強和方登找不到家。在給方登建的墓裡,放了許多書,方達說,每年開學,母親都會多買一份書給方登。

故事的結局是美好的一家團聚了。從四口變兩口,方達讀書後又兩口變一口,一口再變七口(方達媳婦,方達孩子,方登丈夫,方登孩子)。

23秒,地震那短暫的23秒,讓人驚心動魄;32年,漫長的32年,都是母親一個人在悔恨中度過的。

親人終究是親人,是一輩子也不能改變的。看完這部電影,讓我覺得:活著真好!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6

對於《唐山大地震》的上映,期待已久。

22日晚間,走進了電影院。事先早已備好紙巾,然而,當幕尾王菲的《心經》響起時,紙巾完好無損,只任眼淚自然流淌,兩頰留下清晰印記。

默默地離開電影院,走在深夜的大街上,久久不能消散的,是電影帶給我的震撼。

記憶

76年地震的特效還原,觸動更多的,是對08年“汶川大地震”的傷痛記憶。

山崩地裂,房屋頃刻倒塌,生命轉眼被無情吞噬,真情在危機中的釋放……影片還原地震帶來的視覺震動,不得不讓我在那一刻,勾起親歷5.12的傷感與嘆息。

記憶,是電影強加給我的一項符號,也是串聯電影的一根主線。女兒因為那忘不掉的回憶,記恨母親三十二年;母親因地震中對丈夫、女兒愧疚的印記,守望廢墟三十二年。

親情

電影所彰顯的人文關懷,讓我數次動容。尤其是,劇中對“親情”的刻畫,讓我增添了很多對父母、親人的思念和愧疚。

劇中母親撫養兒子所表現的堅毅,為完成自我救贖而堅守破房中的固執,觸動我心靈的,是母愛的偉大;

養父在生活中對女兒無微不至的關心,面對消失五年的女兒的牽掛以及留下的淒涼背影,折射出來的,是父愛的純真;

養母臨終前的囑託,以及表現出來的堅韌,撞擊我的,是那些默默付出的親情;

……

堅強

在電影中,無時無刻都表現出的,還有“堅強”。

母親是堅強的,為完成對婆婆的承諾,為回饋對丈夫的感激,為省視對女兒的虧欠,用一生的擔當,獨自守望著心中的廢墟;

養父是堅強的,支援女兒尋找親人,默默忍受對女兒的思念與孤獨;

兒子是堅強的,以殘疾的身軀,始終想著為母親分憂解難,開創著屬於自己的事業;

女兒是堅強的,雖糾結於兒時的“忘不掉”,但始終懷著對生命的尊重,始終藏著感恩的心。

……

劇中的“他們”,都是堅強的。

或許,這部電影有一些不足,比如廣告元素的植入等。但是,他能帶給我們對人文主義的重新追索、對親情的思考、對生命的尊重等等,已經足夠了,不應過於吹毛求疵。

看《唐山大地震》,得到的並不是“形式”,顫動的不只是身體,而是靈魂……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7

愛就是一種感覺,你感覺到了麼?

馮導的電影總是能不偏不差撼動心房那一根心絃……電影帷幕拉開時,一個巨集觀的鏡頭帶我們看到三十年前人們生活的狀態,親情是第一個視窗,父親對龍鳳胎孩子的愛,姐姐對弟弟的保護,媽媽對孩子的愛,夫妻間的愛……這一些些平凡到像呼吸一樣自然,而我已經把淚咬在眼底……災難降臨了,天空是紫色的,人們驚悚的表情,生命的渺小與脆弱與災難對比強烈……親情,愛情,責任,卻在崩塌的這個瞬間爆發的那樣赤裸……女人衝向房子的那一瞬,被男人拉住,男人犧牲了,房子還是倒塌了,兩個孩子壓在廢墟中奄奄一息……連生命都要面對選擇的時候,我不知道生命到底珍貴的要用怎樣一個詞去形容?媽媽,天下最偉大的詞,選擇了兒子,失去媽媽的選擇,老天仁慈的也沒有將她選中,女兒活過來了,這一夜,生命經歷生死,感情經歷取捨……“沒了,才知道什麼沒了”這是媽媽的經典的話.

愛是一種感覺,感覺到了麼?女兒被一對軍人夫婦收養,可心裡殘缺的那一塊,卻還一直殘缺著,無論這對新爸爸和新媽媽給再多的愛都無法填補那殘缺的那一塊……

鏡頭切換到這邊,媽媽和兒子相依為命的生活,媽媽積極努力的工作為兒子,兒子輟學早早走向社會工作不想成為媽媽的包袱,雖然那場災難失去一隻手臂,但母愛讓這個兒子更堅強,他想肩負起對媽媽的愛……當信念執著的時候,成功還會遙遠麼?

生命對於經歷過生死的人來說,也許更深刻些,女兒意外的懷孕,肚中的生命讓她放棄的學業,放棄愛情,放棄前途……生命純粹的讓人充滿力量……

災難總是無情,卻讓有情的人重逢,這樣的手法讓我心中湧現股暖流……

失散三十幾年的血肉在殘忍的災難前露出光芒,女兒心裡那殘缺的一塊……媽媽在重逢的奇蹟面前,無力了,看著她顫抖的粘不住餃子的皮,我再也無法讓淚無聲無息了,我抽泣哽咽,捂住鼻子和嘴巴卻擋不住向外洶湧的淚水……媽媽跪地祈求女兒原諒在生死麵前放棄她,女兒看著浸在盆裡的西紅柿,心裡那殘缺的一塊伴隨隱隱作痛的感情轉頭,看著就在眼前的媽媽,恨是什麼,怨是什麼……媽媽,兒子,女兒……儘管災難無情凶殘可又怎抵這般血肉的偉大……

這個影片給我最大的感受是愛,是信念。災難,困難,挫折,這是生活是人生,愛和信念是主宰……

感謝馮導,抽絲般剝開我的心,讓我看到我的渴望……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8

昨天下班一路狂奔,去電影院看了唐山大地震,跟朋友一起去的!

這個電影,很震撼,尤其是開始的地震場面,做的真的很好,感覺身臨其境,尤其是徐帆的表演,真的是這個電影的亮點,她的母親,演繹的太成功了!

具體情節我就不介紹了,大家自己去看吧,我來說說我的感受!

首先,我哭了,在地震發生時候,徐帆的一雙兒女在房間裡睡覺,她和老公在外面,這個當媽的第一反應就是大喊,孩子,然後瘋了一樣往家裡跑,跑到家樓下,眼看著孩子站在樓上喊,媽,徐帆應了一句,來了,那兩個字,我的眼淚嘩嘩的,那種心情,我現在一邊碼字,一邊還在流淚,簡直是感同身受,再說劇裡的爸爸,眼看著徐帆要衝進去,一把把徐帆拉後面,自己衝了進去,房子就在那一瞬間倒了,孩子爸爸就被壓底下了,徐帆上去救,結果又趕上了餘震,徹底救不出來了,徐帆抬頭大罵,老天爺你不是人,這時候影院裡,我邊上是個60多歲的老大爺,也哭了!再接著是徐帆聽見鄰居說孩子還在,趕緊去救孩子,結果又聽見只能救一個,一個板子壓了兩個孩子,撬一頭,壓一個,只能救一個,徐帆跪在那,無助的,喃喃的說,兩個都得救啊,兩個都得救啊,我邊上的鄰居已經哭的泣不成聲了,那種無助,真是表現的太好了,當最後選擇救一個時候,鄰居說了一句話,說,孩子還是生一個好,然後自己都笑了,算是緩解了一下 自己的心情!

後來是姐姐在死人堆裡醒過來,就是現在電影海報的那個場景,很慘,到處都是屍體,到處都是血!

因為電影跨度是32年,後來的情節就沒那麼緊張了,不過剩下的時間,我一直再想,為啥他要救兒子,而不是女兒,一直想到電影散場,我還沒想明白,不過電影的最後,徐帆的女兒張靜初說了這樣一句話,說,媽,我對不起你,我折磨了你32年,我現在才明白,那個是我弟弟,他能活著多好!

我注意了一下,來看電影的什麼年齡的都有,像我邊上60多歲的老大爺,是一家老小來看的,他一定是親身經歷了什麼,因為他一邊看,一邊給邊上的孫子講解,而且也泣不成聲!

總結,這是個不錯的片子,推薦大家去影院看,但是別帶孩子去,因為孩子太小,理解不了,感情豐富的必備兩包紙巾!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9

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電影,它為我們再次呈現了 9 年唐山那場可怕的大地震,描寫了當時災害的無情,人們的無助,親人的難捨,以及痛苦的創傷。淋漓盡致地表演讓我們似乎回到了三十多年前的唐山,回到那座曾被死神籠罩的城市,讓我們瞭解到生命的脆弱與珍貴。

故事發生在一個“重男輕女”觀念的七十年代,就在災後救人的時候,這一觀念還刻畫在人物的語言、行動裡。當時的情景讓那位母親痛不欲生(她的孩子是龍鳳胎),因為兩個孩子被壓在了同一塊石板下,而孩子只能救一個,這讓那位母親措手不及,手心手背都是肉,能有什麼辦法呀!最後,她選擇了救弟弟,因此那位母親一直認為姐姐死了。這讓慶幸活下來的姐姐一直對她媽媽憎恨不已。就這樣,時間無聲無息地過去了 年,姐姐對媽媽的憎恨持續了 年,媽媽對“死去”的姐姐的愧疚也維持了 年,直到 年後的一天他們相認之後,一切的誤會與慚愧才終於解開了。

我看完電影后深受感觸,非常驚訝,也非常感動。驚訝的是僅僅 秒就讓唐山這個大城市淪陷成一片廢墟,一片血跡斑斑的廢墟,一片死亡人數高達二十四萬人的廢墟。感動的是一位母親,就因為救人時沒有救她的女兒而慚愧,而傷心,而開始討厭自己,這種情感竟持續了 年。 年裡,每年女兒的祭日,母親都會向女兒懺悔,訴說心中的內疚,無論兒子如何勸說,母親都仍然執著的為女兒祭奠, 年堅持不懈。這正是偉大的母愛啊!

有一句話說得好:天災無情人有情。大地震後的幾天,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姐姐被一對好心的解放軍夫婦收養了,他們辛辛苦苦地養育了姐姐十年,待她如親生女兒一般,視她為掌上明珠。雖然她們沒有任何血緣關係,但是我可以看出他們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這一點足以證明人與人之間的友愛、同情心是無處不在的!從這對夫婦的身上,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們有一顆金子般的心!親情也好,友情也好,都足以證明大愛無疆,人間處處有真愛!

有人說,生命像玻璃,一撞即碎,不可復原。所以生命很可貴,一定要珍惜不能讓它浪費。《唐山大地震》中一句很經典的話語:沒了,才知道什麼是沒了。是啊!真的沒有了,玻璃撞碎了,誰又能重修與好呢?生命的破碎,誰又來替你平復呢?僅僅 秒的時間,也許就是你一個轉身、你一句話的時間,就可以讓二十四萬人喪失生命,從此永安於地下!人們卻用了漫長的 年的歲月,重建家園,重新撫平心靈的創傷! 秒的毀滅, 年的等待和重建!生命需要愛護!這兩句話讓我這個影片觀後者,銘記於心!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10

今天的語文晚自習,我們看了《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感觸甚多。一部小小的電影卻在每一個細節蘊藏著許多人生哲理,當然還有愛。

看著電影中房屋倒塌的那一刻,突然覺得人和自然相比,實在是很渺小。雖然人們會利用自然,會預知天氣,但面對這樣的天災卻束手無策。這是不可避免的,也不是人類能控制,能預知的的'災難。就算以後能夠預知,但能阻止或逃避嗎?因此,在抗震,救援的同時,也得學會尊重自然。

地震後那個選擇的畫面,相信許多人都記得。母親在絕望之中選擇救兒子,這對女兒無疑是巨大的打擊,但在當時的社會這也是正常的。並且幸運的是,她的選擇是對的,兒子和女兒都活了下來。我們不難發現,人生中有許多選擇題等著我們選擇,選錯一兩題沒有關係,但錯得多了,可能會後悔一生。

不論是地震中的母親,還是那對領養孩子的夫妻都有一個共同點:愛孩子。地震中的母親很堅強,相信自己可以照顧好受傷的兒子。當兒子放棄考試,放棄戴假肢時,母親都給了他正確的方向。那對夫妻也通過對養女的關心與理解和女兒一起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

當兒子長大後要獨自一人去外闖蕩,母親儘管滿眼的不捨,但為了兒子的前途還是堅決地關上門,面對別人甚至是兒子要她找個老伴的建議,為了死去的丈夫,她都一一推辭,準確來說應該是拒絕。當兒子有錢有車有房時,兒子要為她買新房子,她不同意,也是為了丈夫和女兒,怕他們的魂找不到家。這迷信的話在此卻讓人十分感動。忠心,愛子之心在此處都得到很好的展現。

而那對夫妻對養女的愛也不亞於那位母親。他們理解養女,尤其尊重女兒的意見,這也讓養女能很快對他們像親生父母一樣。雖知道自己很愛養女,但仍能支援養女去唐山尋找親人,這一點是很可貴的。

當電影接近尾聲是的那次地震,女兒主動投身到搶救中。一位母親為了他人的生命竟同意截掉親生骨肉的一條腿,而往往在災難過後才發現,人原來是如此脆弱。在截掉親生骨肉的腿後,原本堅強的母親在那一刻崩潰。這時,女兒才知道當年母親也是一樣一愛她。

電影到後面,在女兒回家後,儘管還有那麼一點隔閡,但在白髮蒼蒼的老母親跪下的瞬間,即便是心如鐵般冰冷堅硬,也會被母愛融化得只剩下溫暖。故事到最後是一個完美的結局,畢竟在風雨過後,一定會有彩虹。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11

漫天的蜻蜓從川流的人群身邊飛過,嗡嗡的聲音像一架架小型戰鬥機震撼著人的心靈,一場災難即將降臨在這座繁華溫馨的城市。這是昨晚電影《唐山大地震》的出場場面。總的來說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電影。許多感人的場面讓我的眼淚不知不覺的往下流,不過還沒我想象中的多,準備了兩包紙結果用了一包,呵呵。兩個多小時的電影終於謝幕,走出電影院時心裡感動之餘有些沉重的感覺,於是頭一次想到回來寫篇觀後感。

這部電影的感人場面很多,在我心裡最為震撼的有兩個場面,一個是方登懷孕悄然離開十年後回來看養父,幫陳道明穿上羽絨服後,陳道明坐下拍沙發時的場面,那一拍,那一喊一下就把觀眾的心揪了起來;另一個是離開32年,女兒方登回到唐山,與母親見面的場面,那幾個通紅的西紅柿一下就揪起32年前的那個晚上的回憶,徐帆的那一跪一下就把觀眾的心靈震撼,那一句“你是從哪兒冒出來”的就讓我的眼淚也一下奪眶“冒出來”。

這部電影讓我感受到了親情的無價,親情的偉大可以包容一切。讓陳道明(拍沙發)傷心的不是女兒犯的過錯,而是女兒的離開,但當女兒回來之後,這十多年的錯過一頓哭訴和責怪就完事了,除夕打的那個朋友電話,就知道陳道明有多開心了。相反,女兒方登32年對母親責怪“不是忘不了而是記得清楚”就顯得太不應該了,最後在墓地的“對不起”就說明了這一點,其實對於母親來說,這句“對不起”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離開32年後女兒回家了。

這部電影還讓我想到的是活著的人對待生活的態度。相比死亡,人活著就是好的,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責怪、甚至仇怨在生命的面前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32年的怨恨32年的內疚何苦來哉。人生活應該豁達一點,開朗一點,偶爾的不快,爭吵就當隨風而去,誰知道明天會是怎麼樣!

兩人只能救一個,在那種情況下其實救誰都沒有錯,活一個總比死兩個好。但在當時,作出那個決定,母親的心是痛苦的,女兒的心是悲涼的。親情和生命你會如何比較?當一個人和她的一個親人(父母或兄弟姐妹或子女),只能活一個,那個人會怎麼想呢?作父母的肯定會將活命的機會留給子女,做子女的會不會也是這麼想呢?要是兄弟姐妹之間呢,會不會為了親情將自己活命的機會讓給別人呢?若一早女兒方登就這麼想,我想也就沒有這個電影了。其實人的思想和精神是隨著生活年齡而不斷昇華的。

“沒了,才知道什麼叫沒了”,珍惜生命,珍惜親情,珍惜愛情,珍惜現在擁有的,好好生活。各位共享!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12

“老婆,老婆,你在哪?”(我聲嘶力竭的呼喊著我的親人,似乎忘記身上的疼痛,推開了壓在我身上的傢俱跟瓦片,我找到了她,用盡全身力氣把她抱起來喊醒在昏迷的他,我心在想是不是她被砸死了?我心痛極了……)

正在我絕望的等待死亡的時候,她睜開眼睛說:快跑,不要管我,先找孩子……我可能活不成了,你一定要照顧好我們的孩子,把他們養大……(做為一個女人第一個想到的都是她的家人,而我……我很後悔,這太痛苦了,親眼看著自己的愛人在自己面前死去卻無能為力,這是我一生的傷疤,每當夜晚來臨,我都會想災難發生那瞬間,妻子死去的那情景,這些記憶痛苦已經纏繞我33年……)

這些是我看完東方臺系列記錄片《唐山大地震》與少數倖存者談話後記憶的寫片段,從前聽說唐山大地震可能是很熟悉的的話題,可最近看了這個節目感觸很深,原來這幾乎見慣的話題是這麼血腥……在我看來美麗的世界發生這麼大一次災難。我認真的看,聽,聽他們心底最真實的心聲,生與死人性的心裡的鬥爭,每個倖存者都很激動,但有更多是痛苦……

“我開飛機看整個唐山的時候,我非常傷心的哭著並向上級彙報情況,這個我生活這麼多年的地方已經是一片廢墟,這時在北京中國各部分地區派的飛機帶著救援物資趕來,人們不管搶著吃,當時已經不知道手髒不髒抓起來就吃。此時的唐山已經沒剩什麼了……”(一位倖存者男大概50多歲,講述這些的時候眼淚一直在流,能看出他失去的那種難過。儘管他還活著,他還是難過,我很佩服他還有勇氣活下去,當什麼也沒有的時候還能堅強的帶著痛苦活下去……看這個節目我很心酸,鼻子也一陣一陣的酸`眼淚也很自然……)

看那些記錄,照片,倒塌的大樓,下面壓著的卻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有愛人,家人,朋友,可他們都壓在下面,有些已經死去,有些人呼吸困難,或者流著血等待死亡……真的好痛心,原來我心裡美麗的世界……我太不知道滿足了,自己也知道這點不好,可是卻改不了,還是不滿足,滿足就是放鬆自己!我不滿足,不能放鬆對自己的要求。但是跟他們比我是幸福的幸運的……祈禱世界和平,減少災難,好人一生平安!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13

距離上篇觀後感,貌似過了n年了,國小畢業後就再沒寫過觀後感了吧。還記得那部《媽媽再愛我一次》影片嗎,從電影院出來的我,淚流滿面。昨晚進入放映廳前,還被髮放到一包餐巾紙,看來又是一顆催淚彈。

不同的人看了同一部影片有不同的感受,即使同一個看點,落下的也是不同的淚,感傷的不同的心。

面對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我們無能為力。憑血肉之軀,再堅強的信念也鬥不過無情的天災。我最受不了的就是這種悲情慘劇,我最無法忍受的就是被迫的無奈,我最痛心的就是看著身邊的人漸漸離我而去可我卻無能為力。

影片中的無奈---救弟弟犧牲姐姐,救姐姐犧牲弟弟,折磨著母親痛不欲生。說了無數次的“兩個都得救”後,被迫選擇了弟弟。我知道,這句話對於姐姐來說是個巨大的打擊,從而使得奇蹟般死而復生的她,獨自生活了32年後再與母親相認。

曾經見過這樣的一幕:一個乞丐上自動扶梯,由於沒站穩,上升的過程中一直無法平衡,使得手中的乞討碗不停地晃動,為了不讓自己掉下來,只能選擇讓錢灑落。

如果可以的話,希望這輩子不要讓我面臨類似的選擇,選擇生命是最痛苦的。世上有這麼一種人,因為不想被傷害,因此選擇不去愛。他們對一切都漠然,他們對一切都淡然,不報希望就不會有失望,沒有追求就不會遭遇打擊。因為太渺小,太無能,無法給予世界社會需要的,乾脆就封閉心靈,不被社會感染。這種自欺欺人的懦弱表現,看似很無知,實質真的很無知。他們私底下侃侃而談,大肆發表內心對當局的不滿,之後又感慨以卵擊石的無奈,最後抒發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做人本分。其實我很討厭這種假仁假義的人,然而很不幸,我卻又是這個邊界的一員。

活了快三十年了,都還沒賺一分錢,更別說為社會貢獻了。一生琢磨著要為社會做點什麼,卻一直都是空想沒有實際行動。

其實,《唐山大地震》給我的最大感觸,倒不是抗災的眾志一心,而是對待生命的態度。只有喜沒有悲的人生,不是精彩的人生;害怕悲而放棄了或許會有的喜,是一種錯誤;遇到了喜由於沒有好好把握變成了悲,是一種遺憾。每一段人生,每一個生命,都可以譜寫成一首動人的樂曲。只是有些屬於聲勢浩大的交響樂,有些只是幽靜的小夜曲。每一個態度,每一個心情,都決定著這首人生樂章的走向。

走出影院,問我同學的感受,她的回答是:活著真好。我的回答是:我要好好地活著。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14

這個清明假期在家重溫了馮小剛的電影《唐山大地震》,這是第二次觀看這部影片,卻依然能震撼著我的心靈,沉痛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電影首先把我們帶進了1976年的唐山,地震前的數個小時,一切還如平常一樣,除了漫天飛舞的蜻蜓,人們還沒有意識到地震的到來。電影中方登、方達是一對龍鳳胎姐弟,這一天的晚上,他們像平常那樣睡覺,可在睡夢中地震卻到來了,父親推到了母親,自己獨自衝進家中就倆孩子,可一進到樓裡,大樓卻倒塌了孩子和父親都壓在了裡面。整個唐山都成了廢墟。

震後的唐山一片狼藉,電影給我們展現了地震悲慘的場面,讓每一個觀影的人的心頭無不一顫,到處都是哭聲、叫喊聲。母親元妮找到了孩子的父親,他卻再也醒不來了,緊接著人們發現了她的兩個孩子,這時問題來了,一塊水泥板壓在了兩個孩子身上,救姐姐就救不了弟弟,救弟弟就救不了姐姐,艱難的選擇擺在了元妮面前,可手心手背都是肉啊,失去任何一個母親都悲痛欲絕,可再拖延下去那兩個都救不了,最後,母親選擇了弟弟。

就這樣,殘酷的地震讓這樣一個本來幸福的家庭一夜之間支離破碎,姐姐沒有死去,被一對解放軍夫婦收養了,姐弟倆從此分開過著不同的生活。生死分離的悲痛、對女兒的愧疚,讓母親30年來一直活在悲痛中,正如電影中弟弟方達說:“房子倒了,可以建起來,媽媽心裡的房子倒了,卻再也建不起來了。”在選擇面前,母親也許受到了重男輕女的思想的影響,可母親“救弟弟”這句話,卻深深的印在女兒的耳邊。32年來,女兒並沒有想不起她的親人,而是忘不了,忘不了母親的那句“救弟弟”,也許再女兒心中一直藏著對母親的怨恨,所以,32年來女兒都沒有回唐山尋找親人。

他們因為地震而分離,卻又因為地震重逢。32年後的2008年的5月12日,汶川發生了8、0級大地震,災難再一次降臨在人間,但得知這一訊息後,移居國外的女兒和事業有成的兒子都來到了四川,偶然的情況下,姐弟倆重逢了。姐姐和弟弟一起回到了唐山,一家人終於相聚在一起了。女兒回到家後看到桌上的西紅柿,這一個遲來了32年的西紅柿,當母親在女兒面前跪下道歉時,32年來的思念、悲傷,在此刻百感交集,母親都哭成了淚人。

“沒了,才知道什麼叫沒了。”這是母親元妮常說的一句話,當我們經歷了分離和失去,才會真正的懂得什麼叫做珍惜。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15

幾天前晚上,我在網上看了關於76年的《唐山大地震》,真情的演繹了當時的情景。以為只是單純的危害片,看了才知不僅僅是表現大地震給唐山造成的破壞,更是著眼於這場浩劫在經歷者內心深處造成的強烈餘震,影片以質樸的畫面和語言傳達出主人公對家庭、親情的永恆依戀。。這部電影是講述女主角方登在她5、6歲的時候,突如襲來的大地震讓她的父親過世,母親在只能救一個孩子的時候,毅然選擇了弟弟,放棄了方登方,所有人都認為登方死了,但是,奇蹟就是這麼不尋常,登方在死人堆裡爬了起來。後來被解放軍救了,在一對解放軍的撫養下長大。幾十年後,在汶川大地震就在現場,弟弟與姐姐相認了,母親見到了自己以為死去的女兒,下跪懺悔。

對於一個人來說,在災難中生存下來是一種幸運,但不可否認的是,地震所帶來的後遺症,不僅僅是震後的生存問題,更是伴隨終身的心理問題。電影《唐山大地震》表現了人在災難面前的脆弱,同時也關注了災後人們如何釋懷並擺脫心靈的枷鎖。

愈是時間的長久,愈能磨礪人的意志愈能看出愛的偉大,電影中的母親亦是這樣。

現在的我,想起我的母親,她是多麼慈祥,多麼善良。在我中學的時候我看過以篇文章:主人公小時候,總埋怨父母愛我太少,。總以為他們在外面就忘記了對他的關心。每過幾天,就只能在電話裡傾訴,卻不知道他們為他付出多少。兩歲的時候,主人公的鼻子大出血,跑遍了烏魯木齊所有的大醫院,醫生的不願接受像他一樣的病人,但是他的爸爸揹他著,***媽陪著他連夜乘飛機回到杭州。他得救了,卻又讓父母新生了白髮,卻又讓父母為他擔驚受怕。雖然我沒有和他一樣的經歷,但是我卻領悟了許多,就在看完這篇文章後,我寫了篇文章,竟然在全校評比,成為十佳作文。

現在的我明白了,長大了,也明白了,父母的愛是平平淡淡的,不是轟轟烈烈的。而他們希望的只不過也希望我們對他們有平平淡淡的愛,比如倒一杯水,洗一次腳,拿一塊毛巾,這些都是我們孝敬父母的機會,他們其實也在等待,等待我們的愛,等待我們對別人的愛,總有一天,我會讓他們過上好的生活,讓存摺越來越多,讓親情佔據它們。我相信最終,父母的守望會乘火車離開,越來越遠,越來越遠……慢慢的離開我……

《唐山大地震》感人至深,是一部反映了中國人情感的動人影片,也是一部呼喚親情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