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觀後感>

2022看神舟十三號返回地球直播觀後感

文思屋 人氣:1.22W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不能忘了。到底應如何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22看神舟十三號返回地球直播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2看神舟十三號返回地球直播觀後感

看神舟十三號返回地球直播觀後感1

近日,碼高教育與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共同發起了“星萬里神舟 闖星海”航天研學營已經啟航!

來自全國各地的碼高火箭少年團度過了一個忙碌而又收穫滿滿的研學之旅。

16日凌晨,基地的孩子們近距離親眼目睹 搭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2F運載火箭 震撼升空,送第二批航天員進駐中國太空站,見證航天員榮耀出征。

本次碼高航天研學營提供的是火箭發射全景參觀平臺,俯瞰發射場,觀禮VIP位置,距離發射塔只有1.8公里!感受聲音與視覺帶來的雙重震撼。

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塔下方,有直徑9米深18米的導流槽和蓄水池,導流槽將火箭尾焰導向側方蓄水池,防止尾焰倒卷燒燬火箭,蓄水池則用來吸收發射時的熱量並中和燃燒生成的有害物質,火箭發射瞬間就可以將下方儲存的數百噸水蒸發殆盡!

近距離觀看更加雄偉壯觀,孩子和家長們內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據媒體報道,本次是中國載人航天今年第二批航天員即將出徵太空,據悉此次航天隊伍將由三名宇航員組成,其中一名為女性宇航員,這將開創我國女宇航員的新歷史。在此次航天任務中,他們將在太空站停留6個月的時間,完成太空站關鍵技術的相關驗證工作,為下一步的太空站建造打下堅實的基礎。

真實的感受衛星發射能極大地撼動孩子對航天成果的認識,我國航天技術的發展讓孩子真切體會科學的力量,有助於幫助孩子建立以注重事實、邏輯分析、質疑和驗證為方法論的科學思維!

航天營接下來的安排也非常豐富且有意義。

在近距離觀看十三號載人火箭發射後,研學營的家長和孩子們走進神祕的基地探索,見證中國載人航天發射中心。

大漠戈壁 中國開闢 走向太空的起點

1958年,酒泉東北的戈壁荒灘上開進了一支部隊,一座航天城拔地而起!成為中國建立最早、規模最大的綜合型導彈、衛星發射中心,世界三大發射場之一;先後完成了中國的第一枚地對地導彈發射、第一次導彈核武器試驗、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第一顆返回式人造地球衛星、第一枚遠端彈道導彈、第一次"一箭三星"、第一次為國外衛星提供發射搭載服務、第一艘載人飛船等...我們將在這見證航天員出征。

在基地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們參觀遊覽載人航天發射架、火箭組裝廠房、測髮指揮控制樓。熟悉了基地環境,在飛向月球全景平臺參觀,俯瞰整個發射場,看到了雄偉的發射塔架,並留下合影。

在參觀歷史展覽館的時候,專業老師分享了一個航天研發的見聞趣事:在缺資料、缺裝置的困境下,白天,科技人員頂著烈日扛水泥、搬磚頭、打地基,進行各項建設;夜裡,守著煤油燈啃書本、畫電路圖,拿著用罐頭盒、三合板製作而成的簡易模型展開研究。

經過基地的參觀,孩子們早已對火箭的外觀部件非常熟悉,製作火箭模型,需要動手和腦力思考結合,孩子們在組裝過程中培養結構和推理思維,與同伴的合作還能讓孩子的信心和成就感倍增。

在學習之餘,研學營的家長和孩子們也沒有錯過酒泉當地的特色景點-金塔胡楊林。

漫步在如潮如汐,漫無際涯的金色胡楊林中,沉浸在金色幸福的遐想中,親臨其境,領略胡楊神奇的韻美,看到了胡楊品味了滄桑之美,領略了胡楊的頑強,感悟生命的絕唱。

“航天夢”已成為每一箇中國人的夢想和驕傲,碼高與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共同發起的“萬里神舟 闖星海”航天研學營是一次圓夢行動。

火箭少年團走進航天航空科技研學,在這裡的親身經歷雖然短暫,卻也彌足珍貴,不但親眼見證了衛星發射,還了解了中國航天發展的歷史,在團隊中培養了集體意識,也鍛鍊了獨立生活的能力。伴隨著耳邊巨大的火箭發射轟鳴聲,一同見證這一生命中獨特體驗,值得深深銘記!

看神舟十三號返回地球直播觀後感2

偉大的事業孕育了偉大的精神。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偉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頑強的意志和傑出的智慧,鑄就了載人航天精神。這就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精神。這些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

生活上刻苦精神永遠美好。人生之路不可能是永遠平坦的。每個人,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和挫折。我們必須要在挫折和困難中奮起。這就需要有刻苦的精神,特別能戰鬥和特別能幹的精神了。“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學習上刻苦精神永遠美好!

團結就是力量,是治國之本,更是治校之本。試想,一個集體,如果內部不團結,還出現分歧的話,那這個集體會強大嗎?不止這樣,一些有圖搞破壞的人,在這個時候大力進攻,那損失更是不堪設想。

科學與人文並舉。從小,這一句老話就不斷地在我們的耳邊迴響: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但是,真正落實到的,又有多少人呢?友人認為,只要學會做人和文化知識就可以了,不用在學什麼科學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對一個強大的國家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身為祖國的“花朵”的我們,不但要做到科學與人文並舉,還要做到規範與個性共存!

艱苦的條件錘鍊了航天人特別能吃苦的精神。航天事業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起步的。茫茫的戈壁,浩瀚的海洋,廣大航天工作者為了早日實現飛天之夢,不辭勞苦,日晒雨淋,克服了無數的困難,付出巨大的`犧牲。嚴酷的挑戰鑄就了航天人特別能戰鬥的精神,崇高的使命煥發了航天人特別能攻關的精神。我們青少年,更應該在學習上多下苦工,好好學習。在生活上、學習上,遇到困難和挫折,不要逃避,不要退縮,要知難而進,一往無前,敢於勝利。有的同學,在生活中遇到了一點點的挫折,就對人生失去了信心和希望,覺得世界上什麼都不是好的。於是,就自尋短見,恨離人世。要知道,這個世界是非常美好的,我們要珍惜生命,好好地享受這美麗的人生。就算它是不好的,那也是無可改變的事實。就像航天人員要在嚴峻的環境中訓練一樣,那嚴峻的環境已是無法改變的事實,那只有改變自己,去攻破這個難關。所以,我們不能因為一點點的挫折而放棄自己的使命,而是要在環境中、在艱苦中、在困難中成長,成就自己的人生和使命。學習上也是如此。學習靠的不是小聰明,而是刻苦。讀書要用功,持之以恆地刻苦學習、鑽研,這才是學習上刻苦精神永遠美好的表現。

團結奮鬥培育了航天人奉獻的精神。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是航天規模巨集大的系統工程。廣大航天工作者不論前方後方,不計名利得失,履行職責,堅守崗位,形成了強大合力。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大集體中,都為了一個共同目標——保護集體,就應該淡泊名利,不計較個人得失,甘於奉賢,團結一心,共創輝煌。“團結就是力量”,這是一股強大的力量,是一股催人前進的力量。有了這股力量,可以排除萬難,勇往向前,達到目標。大至世界全人類、國家,小至班集體、家庭,都要團結。

科學是一個國家發展進步的重要象徵。身為21世紀青少年的我們,必須要學好科學,熱愛科學,使用科學。科學與人文都需要我們同時高高地舉起。一個規範的學生,更是祖國的需求,是未來成就大事的人。科學與人文並舉,規範與個性共存更是一句警惕學生的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