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

文思屋 人氣:2.24W

《軸對稱圖形》的教學反思如何寫,你是否想好了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範文,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範文一

對稱是一種最基本的圖形變換,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對於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本冊第一次教學軸對稱圖形,教材中安排了形式多樣的操作活動,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結合教材的特點,設計了三次操作活動,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逐步體驗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徵。

一、創設情境教學,請會摺疊衣服的同學上臺來展示一下疊衣服的方法。從而引出課題。接著1、出示軸對稱物體:天安門、飛機、獎盃、讓學生觀察它們有什麼共同特點?學生觀察發現,它們的兩邊都是一樣的。2 剪小樹:通過不同剪法師生共同評價得出這些圖形兩邊都一樣的,所以先把紙對摺,然後再剪,剪定後再展開,就是這棵小樹了。

這是本節課第一次操作活動,安排在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對稱現象後,目的在於讓學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軸對稱現象。學生這次操作活動看似一次無目的操作活動,但要一棵小樹甚至一個漂亮的窗花,不去尋找規律,也是非常困難的,通過學生的交流,能初步感知到兩邊一樣的圖形可以對摺起來再剪,這就是軸對稱圖形特徵的初步感知。

二、動手畫一畫,折一折,通過把同學們看到的物體畫下來得到下面的圖形(天安門、飛機、獎盃等)進行分組操作討論,得出結論——圖形對稱後,兩邊完全重合了,從而得出什麼樣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

這是本節課的第二次操作活動,安排在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特徵有了初步感知之後。學生此次操作是由目的性,有導向性的操作,目的是在操作活動過程中,探究圖形對摺後摺痕兩邊的'部分完全重合這一基本特徵,在此基礎上解釋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三、想辦法做出以各軸對稱圖形、並分組展示自己的作品。

這是本節課達三次操作安排,且是在學生對軸對稱圖形有較為正確系統的認識之後,意在操作活動中鞏固深化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學生這次操作活動手段是多樣的,作品也是豐富多彩的。

三次的操作活動目的不同,所產生的成效也截然不同,學生在這次活動中,通過有序、有層次的操作更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特徵以認識,充分概念之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徵。

本節課最大感受是由於課前準備充分,所有的練習和操作活動較為自然的串聯在參觀的情景中,課堂結構緊湊,學生興趣濃烈,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角度體會軸對稱圖形的特徵。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範文二

軸對稱圖形這堂課是人教修訂版二年級下冊的內容。在教學中,藉助日常生活中的對稱現象,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直觀認識軸對稱圖形,能辨認軸對稱圖形。使學生能夠用軸對稱圖形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在合作過程中培養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創造能力等,體驗數學的美,進行審美教育。基於對低年級學生學習“圖形與幾何”領域內容特點的認識,本堂課的教材內容在編排上降低了學習內容的難度,跟以前的教材相比,主要體現為修訂版中不要求畫出圖形的對稱軸,刪除了在方格紙上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的作圖內容。

基於難度的降低,而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又有著對於對稱的原有認知的基礎,利用這些經驗,本堂課的教學教師要關注到學生的學習起點,可以適當放手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合作學習,進一步體驗和感受軸對稱圖形相關知識。本堂課的教學我先以一副不對稱的眼鏡出示,讓學生想想要不要買下來,學生們一致認為不要買,說這副眼鏡是不對稱的。這樣的引入既吸引學生的眼球,又能自然引入課題。接著,小組合作討論課件出示的一些圖片是否對稱,說不準的打“?”並討論可以想什麼方法來驗證?學生自然而然地想到可以通過對摺這個方法。對摺後,兩邊完全重合,才是對稱,得出本節課的重點。接著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深入認識軸對稱圖形,通過動手摺一折、剪一剪得出對摺的這條摺痕叫做對稱軸。整堂課的教學以大量的、豐富的素材讓學生直觀體驗,讓學生在經歷操作、觀察、想象和交流等活動發展空間觀念。不過在教學中還可以加強的是:讓學生在剪紙過程中,能做到思考與操作相結合,體現數學化。為了保證操作的有效性,不僅僅讓學生們只是剪紙,可通過合適的問題使學生深入體會其中的教學目的。如“為什麼要對摺紙?”“為什麼只在一邊畫圖?”“觀察展開的剪紙上的摺痕,你能發現什麼?”這些問題可以使課堂的操作活動不是流於形式,更重在內涵,體現數學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