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國小教師的教學反思

文思屋 人氣:7.15K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小教師的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教師的教學反思

國小教師的教學反思1

1、既是民族的,又是現代的,有機整合資訊科技。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需要大力推進資訊科技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資訊科技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我先出示生活中學生常見的具有對稱特徵的圖形的一半如:蜻蜓、蝴蝶、樹葉、臉譜等,讓學生猜一猜我畫的是什麼?

學生十分感興趣,積極參與,課堂頓時活躍起來。隨後我提出:你想將它們拼出來嗎?學生通過親自找出兩半完全相同的圖片來拼的過程,進一步感知對稱圖形的特徵。我通過多媒體演示將蜻蜓、蝴蝶、樹葉、臉譜這些圖形一幅幅的沿著對稱軸展開,讓學生清晰的看到對稱圖形對摺後是可以完全重合的。這正是別的技術無法取帶的。

多媒體技術應用於課堂教學,使學生大膽的想象有了驗證的機會。本課例利用資訊科技,展示漂亮畫面,除了直觀演示以外,更是把資訊科技作為一種學習的工具,完好地整合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畫圖軟體的應用足以體現資訊科技的工具性,力求在增強學生數學素養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

2、真實生動的課堂,落實先進的教學理念。

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一是學生感興趣和“能學”,二是學習有用或“要學”。本課中我設計的數學活動都是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上猜圖、拼圖、剪紙、摺紙、畫線等學生比較熟悉而又十分感興趣,學生表現出“我能學”,選取的學習材料都是學生見過的、熟知的,蜻蜓、樹葉、蝴蝶、衣服、長方形、正方形等,讓學生感悟數學學習的價值和作用,學生表現出“我要學”。

3、轉變了教師角色,發揮了學生主體作用。

全課近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學生活動,並且在學生從事數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堅持發揮好組織、引導、合作的作用,充分給予了學生施展才能的空間,學生甜美地拼、大膽地剪、小心地折,流暢地表達思想,高興地展示作品,既表現了學生的聰明才智,又反映了學習方式的多樣,人人都得到了不同層次的發展。

4、重視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促進學生髮展。

通過作品展示,語言激勵,頒發獎牌,小組內交換意見各種方式的評價,以促進學生最大限度地發展。

5、引導學生感受數學美,培養火熱的數學情感,熱愛數學,熱愛生活。

這些軸對稱圖形來源於生活,它們很美。它們裝扮環境、美化生活。教師在課尾讓學生從一幅幅生活中的圖片感受到美,培養了學生的美感。

國小教師的教學反思2

五月進入複習階段,針對於國小數學複習面廣量大,內容較多,時間緊迫,任務艱鉅,又極易引起兩極分化的特點,“步步反饋,逐層提高”複習法是一種有的放矢的針對性複習教學,使複習課更貼近學生的實際,從而可以用較少的時間達到較好的複習效果。我和學生一路走來,在摸索中進步著。其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處:

1、複習重基礎、全面反饋、再提高、再發現。

2、貼近實際,專題複習,加強針對性訓練,開展專題複習方式,各個擊破的複習思路。

注重單元試卷、綜合試卷、學生自我評價的反饋,把每一章節的知識聯絡在一起復習,加強知識的連貫性,調動學生的複習積極性,提高每節複習課的效果。在這一階段的複習中要靈活選擇時機進行專題測試,在專題測試試卷評析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對本張試卷所反映的情況進行一次書面自我評估。

在查漏補缺之後,綜合各單元所反映的情況,進行綜合性試卷反饋,即有的放矢的進行鍼對性補缺、定向複習,發現問題,再進行定向突破。訓練中必須要做到定時定量,追求速度和效果的統一,鼓勵學生爭取記錄好人手一冊“總複習錯題集”,靈活運用錯題集,經常翻閱分析,力爭錯誤不再重犯。集中補“缺陷”,真正提高複習效率。

3、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教師把學生的各種反饋資訊經過去偽存真,去表及裡的分析、歸納和整理,逐層讓學生這個主體去發現、提出新的問題,引導思考、探討、總結,靈活運用,找到學生掌握的整體性和區域性性的缺陷,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二、不足之處:

1、太相信學生,畢竟是學生自制力差沒督促和檢查錯題集中的體是否掌握。

2、沒有耐心忽視了一些學生。

3、總結的較少。

三、今後的努力方向:

多總結學生做題時出現的錯誤,嚴格要求,達到不失的分就不要失。錯題集要不定時抽查,讓他們自己自覺學會。對學生要耐心讓他們取長補短積極學習更上一層樓。

國小教師的教學反思3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本課根據以上教學理念,以數學實驗活動為載體,構建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平臺。

一、源於自然的匯入,將知識同化到學生原有的知識當中。本節課以學生回憶圓的有關知識為切入點,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用手摸圓形物品的周長感受圓的周長,使學生產生學習圓的周長的需要。

二、提供充分的交流合作時間和空間,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在教學設計中,教師為學生充分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創造時間、空間,讓小組動手實踐,探索圓周長和它的.直徑之間比值的規律,展示小組合作的成果,揭示出圓周率的意義。使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三、動手實驗讓學生經歷圓周率的研究歷史,滲透數學文化和數學思想。在教學設計中,讓學生通過動手實驗,得出圓的周長總是它的直徑的三倍多一些,進而介紹祖沖之的研究成果,近代關於圓周率的研究成果。在這個過程中,使學生經歷了圓周率的研究史,滲透數學文化和數學思想方法。同時,使學生產生情感的共鳴,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四、學以致用,讓學生體會到知識的價值。在教學設計中,讓學生幫助教師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進一步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愛好

五、不足之處,教學語言不夠精煉,圓的周長的概念教學不紮實,沒有強調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的比值,而是習慣的敘述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課上時間安排不夠合理,介紹圓周率是語言重複浪費時間,導致準備的練習沒有做,只是讓學生做了書上的例題等等,這也是我在今後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