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國小《燕子》語文教學反思

文思屋 人氣:1.19W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燕子》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國小《燕子》語文教學反思

國小《燕子》語文教學反思1

《燕子》這篇文章不僅詞好,更重要的,那燕子被作者寫“神”了。這神來之筆是怎麼來的?那是因為鄭老先生書讀得多。我在上寫作課時我問學生到底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當然答案多是增長知識,讀書能讓自己長大,讀書讓自己高興……學生們也都會背誦“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所以在學習《燕子》過程中,我說鄭老先生只所以能寫出這麼美的文章,讀破萬卷書,行萬里路,那是肯定的。把燕子寫神了,那些詞來自於平時的閱讀積累,來自於不斷地觀察,來自於多層面的感受,少了這些,怎麼可能有這篇美文?

學生在學習勞累之餘,唸叨上“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這就是活潑機靈的小燕子。”兩句,身心馬上會輕鬆起來,精神也會好上許多。也許這也是這篇散文魅力表現吧。

大多數的學生是見過燕子的,他們沒有陌生感,但他們沒有作家那種寫作的衝動,所以燕子不會如此走到他們的紙上,而對於好多學生來說,許多可愛的動物,同樣不能變成文字。這是一種熟視無睹。因此研究這一課,其實我們可以告訴學生不要熟視無睹,雖然我們暫時做不到作家的寫作水平,但我們能大膽把自己看到的一些動物入文,多多觀察,不放過一些細節,多多用自己的雙手記錄,用自己的大腦思考,屬於學生自己的文章也會自然出現。

燕子教學反思

第一課時我們要解決的就是讓學生讀通課文,瞭解大意,理解生字新詞。平時,我的教學模式是比較單板的,雖然學生都是比較配合的,但是自己感覺課堂死氣沉沉的。這節課,我就嘗試了一種新的學習形式,用比賽的方式去學習。學生一聽到要用比賽的方式學習,個個都打起了精神。一看到學生這幅興奮的模樣兒,我自己也熱情高漲起來。緊張激烈的比賽,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在比賽中完成了教學任務。

四年級學生的競爭意識逐漸增強,擁有了競爭意識,學生才能將自己的潛力發揮到極致。但是,我們應該培養學生良性的競爭意識。就拿這節課來說吧,雖然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了充分的體現,但是場面稍微有點失控。在課前,我預設的結果是平分秋色,因為這樣不傷和氣。但一到課堂上就不受我的控制了。一開始,四組的水平不分高低,但是進入第三、四回合後,一下就分出了高低,我就給落後的組多一點機會,但是他們自己沒有積極爭取(平時舉手發言的人少),我是想幫也幫不上忙,結局就很明顯了。結果一出來,學生之間就開始爭論。我聽完他們各自的理由後,就告訴他們有競爭是好事,因為有了競爭才會有進步,但是這個競爭是良性的競爭,是能夠讓你們每個人都進步的競爭。機會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要靠自己去爭取,光坐著等是等不到的。看到別人獲勝了,應該為他們感到高興,同時自己也要下決心向他們學習,而不應該在那裡說三道四。聽了我的這番話,那些學生都低下了頭,我相信他們知道今後該怎麼做了。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慢慢地培養他們的良性競爭意識,使他們在競爭中共同成長。

燕子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學生在課堂上發言積極性不高。只有幾個願意發表自己的見解,課堂顯得死寂,沒有生氣。有可能是開學初,學生還沒有進入學習的氛圍中。但是,迴響上一個學期,學生的發言還是有些被動。有時,公開課上,發言的積極性也都是經過反覆的鼓勵,甚至是物質性的獎勵所起的作用。就如體會小燕子飛行這一段內容時,我引導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只要是發言學生的回答的確令人滿意,學生能抓住“斜著身子”、“掠過”、“一轉眼“橫掠”……等體會到燕子飛行的輕快。有的也能從中體會到燕子喜歡春天,高興了,還會變著花樣飛行。這些固然令人滿意。然而大多數學生當的陪客卻讓人揪心。這也應該是我課堂教學中需要突破的。如何吸引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參與討論,從而提高語言的組織能力和閱讀的理解能力?

國小《燕子》語文教學反思2

我們的學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他們作為一種活生生的力量,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興致參與課堂活動,成為課堂教學主體部分,從而使課堂教學呈現出豐富性、多變性和複雜性。在課堂上,教師只有樂於與學生對話,專心致志傾聽學生的發言,體驗學生的情緒,不失時機地抓住來自學生思維的閃光點,捕捉到了引導學生深入感悟課文、內化語言、發展語言的“點”,精當點撥、精心喚起、精巧引導,才能讓課堂教學在“預設”的基礎上煥發“生成”的活力,讓教學閃動靈性的光芒。

一、喚起學生的情感和內心體驗

作為教師,我們要在語文教學實踐中,為學生營造寬鬆的質疑氛圍,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經歷一個探索發現的過程,從而發展思維,獲取知識,形成技能。在本案例中,我主動創設質疑情境,激發學生敢於質疑的意識,誘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當學生提出了“幾痕”這個詞用得不準確時,我沒有忙於其餘同學代答,也不包辦代替,直接告之結果了之。而是給予了積極的評價,通過真誠地讚揚,使學生有一種愉快的心理體驗,樂於提問。並且及時地捕捉到這個容易被忽視的生成性資源,從學生的錯誤中敏銳地捕捉合理的因素,巧借“幾痕”這個詞,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情感體驗,讓學生享受到生成新知的樂趣。對於學生個體來說,能帶來成功的喜悅,會成為他再問、再創造的動力;對於學生群體而言,能啟用群體思維,形成燦爛的理想景觀。

二、教師的巧妙點撥

課堂上,學生對課文中為什麼用“幾痕”一時無法理解,我沒有采用講解法,而是引導學生積極的個性化閱讀和思考,利用形象生動的簡筆畫(一實一虛兩組線)作巧妙點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領悟到作者運用“幾痕”這個詞表現出了電線若有若無、隱隱約約的特點,與優美的畫面相協調,學生產生了獨特感受,受到情感薰陶。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最後一個比喻句,我在一實一虛兩組線上分別添畫了幾個音符和幾支小燕子,拓展思維空間,學生情緒高漲,精彩生成不斷,課堂成了學生體驗成功的樂園。對簡筆畫在教學中的作用,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予以高度評價,他說:“這種在講課過程中隨手而就的圖畫,比現成的、甚至比起彩色的圖畫來都有很大的優點。”由此可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採用簡筆畫突破疑難點,能夠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明顯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學生的多元解讀

語文學科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像數學,有一個標準答案。語文課程的人文內涵是豐富的,對每個學生精神領域影響的深度、廣度是不同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映也往往是多元的。讀完最後一段話後,學生可以有多種感受,如:活潑可愛的小燕子,爭奇鬥豔的鮮花,吐出嫩芽的綠樹形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就像一幅美麗的畫卷;小鳥的鳴叫聲,溪水的流淌聲,孩子們的歡笑聲奏出了一首春天的交響樂,美妙而動聽;燕子從空中飛來,他們是報春的使者,向人們傳遞著春天來了的資訊;春天像一位插花能手,給大地上插滿了五顏六色的鮮花,令人心曠神怡;春天像一位紡織女,給大地披上了綵衣,帶來了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這些,都不能以我的傳授灌輸來代替。所以在課尾我設計了一個富有藝術性的環節:“看著燕子這麼優雅、美好的停歇,燕子會譜什麼歌,你能為它寫一寫歌詞嗎?”充分利用教材進行拓展,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激起了孩子們的思維火花,積極發言,各抒己見。

面對學生稍縱即逝的生成資訊,我們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智慧。要敢於應勢利導,打破計劃,對預定的目標、內容進行反思和調整;要善於運用生成性的教學資源,精妙點撥,讓教學充滿靈性,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課堂。

國小《燕子》語文教學反思3

《燕子》這篇文章語言優美,形象地展現了燕子的活潑可愛以及春天的美麗。教學的時候我主要引導學生體會優美的詞句。在學習第二自然段描寫春天的美景時,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讓學生欣賞春天“濛濛的細雨”、“才展開帶黃色的'嫩葉的柳絲”、“青的草,綠的葉,各色鮮豔的花”、“趕集似的聚攏”,讓學生在欣賞美景的同時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順便積累這些優美的詞句。在講解生字的時候,我注意分析字形。例如“燕”字,我在課件的左邊放了一張張開翅膀向上飛的燕子的圖片,課件的右邊放了“燕子”,然後引導學生觀察:上面的部分是燕子的腦袋,中間的”口“字是燕子的身體,”北“字是燕子的翅膀,下面的四點底是燕子的尾巴。對照著圖片學生一下子就記住了這個字。

在理解一些用得好的字詞的時候,我有些太著急了,總覺得幫助學生分析了一個,學生就能依葫蘆畫瓢,照著這種思路分析下去。個別聰明的同學能做到,大部分同學還是不能理解。這個題型以後要多講解。

國小《燕子》語文教學反思4

《燕子》這是一篇散文。課文描寫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中、湖面上飛行,在電線上休息的情景。本文語言清新明快,描寫準確生動。燕子活潑可愛的外形特點、追趕春天的候鳥習性、輕快靈活的飛行姿態、文靜優雅的休息場面,都一一躍然紙上,動靜結合、有聲有色,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春天和燕子的喜愛之情。

作者用詞準確傳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咬文嚼字,品味其內涵的滋味。我主要要抓住重點詞語,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想象、品味、欣賞,直至背誦,促進學生語言的積累和內化。這堂課氣氛較活躍,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我從引導學生觀察畫面入手,激發學生閱讀動機,再到組織學生自讀交流,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個平等參與者,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同時我適當點撥,為學生的思維起著“搭橋引路”的作用。然後我又巧妙的創設說話情境,讓學生們運用寫作方法學以致用,舉一反三,讓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中投入聽說訓練中,從而學得更紮實,更靈活,鍛鍊了學生的創造思維,提高了寫作水平。

這篇課文文字優美,內容生動形象,感情色彩濃厚。教學時要不斷地指導朗讀,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在此基礎上背誦課文,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國小《燕子》語文教學反思5

《燕子》是一篇文字優美的散文。課文描寫了燕子的優美外形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湖面上飛行、在電線杆上歇息的情景。在教學設計中,我運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去發現、感悟燕子優美的外形、優美的飛行姿態、歇息時美妙的意境,培養學生對美的感知力和鑑賞力,整個設計突出體現了“用教材教”,學生自主建構、過程經濟有效的基本原則,體現教師個性化特色,注重教學創新,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畫、話結合,感知燕子的外形美

課文第一自然段作者用簡潔明快的語言準確生動地描寫了燕子活潑可愛的外形特點。為了讓學生真切地感知燕子美麗的外形,我先讓學生細讀課文,再閉上眼睛想象課文中描寫的燕子,讓燕子在自己的腦海中浮現出來,然後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自己腦海裡浮現出來的燕子是什麼樣的。在學生初步感知了燕子的外形美的基礎上,我又讓學生一邊聽課文的錄音,一邊把燕子在紙上畫出來,(請一位同學畫在黑板上)。畫好以後,再讓學生把自己畫的燕子介紹給同學聽。最後讓學生把感受到的燕子優美的外形通過朗讀表達出來。通過由話到畫,再由畫到話的過程,培養了學生對美的感知力。

二、咬文嚼字,品味燕子的動態美

課文第三自然段作者通過“斜、掠、沾”等幾個動詞十分準確傳神地寫出了燕子優美的飛行姿態。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這幾個動詞反覆咀嚼體會,感悟燕子飛行時的優美姿態。

首先,我讓學生細讀課文,感知這一自然段的內容,然後讓學生回到課文中去,找出有關的句子慢慢品讀,看看能體會到什麼?在學生的交流中我把“斜、掠、沾”板書在黑板上引導學生品詞。“斜”字寫出了燕子飛行時的什麼?“掠過”在字典裡是怎麼解釋的?輕聲讀讀句子,再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從“斜著”、“掠過”這兩個詞中你體會到什麼?(經過老師的點撥和細讀想象,學生領悟到了燕子斜著身子飛掠的優美姿態。)那麼“沾”在這裡應作什麼講?能換個詞嗎?(碰、撞)那作者為什麼不用“碰”、“撞”而要用“沾”字呢?(通過比較、品味,學生感悟到了“沾”字十分準確地寫出了燕子飛行之輕,體會到了作者用詞之精確,同時學生在咬文嚼字的過程中也深深地體會到了燕子飛行時姿態的優美。)學生領悟之後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增加領悟的效果。

咬文嚼字是品味課文內涵的有效方法之一。通過咬文嚼字,反覆誦讀,使學生充分感悟到了燕子飛行時的動態之美,培養了學生對美的感悟力。

三、運用想象,欣賞燕子的靜態美

運用想象可以使文中描述的事物在腦海中形成具體的表象,這是感悟課文內涵的重要方法之一。

課文第四自然段描寫了燕子歇息時與春天景色互相映襯的美麗畫面。文中把燕子落在電線杆上歇息的情景比喻成五線譜,學生較難理解。我在教學中先讓學生說說燕子飛倦了怎樣休息?啟發學生想象:對照一下插圖,再閉上眼想象,遠遠地看去,落在電線杆上的燕子變成了什麼?那幾根電線呢?書上哪個詞表示出了看不清楚?誰能把它畫出來?一位學生在黑板上先畫了幾根若有若無的細線,又在細線上畫了幾個小黑點。我隨手在畫上添了幾根線,把學生畫的小黑點連成了一組五線譜。問:“這像什麼?幾隻燕子變成什麼了?”仔細讀讀句子,品味一下,聯絡剛才想到的,又能體會到什麼?再閉上眼睛,把爛漫無比的春天和燕子歇息時的情景聯絡起來,你的眼前出現了一幅什麼樣的畫面?

通過想象,學生不僅感悟到了燕子歇息時的靜態美,而且領悟到了活潑可愛的燕子與春天景色互相映襯的美麗意境,培養了學生對美的欣賞與鑑別的能力,而這也正是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

祖國的語言文字魅力無窮,我們語文閱讀教學就是要引導學生通過品詞析句、朗讀感悟、說畫表演等來體會蘊含在語言文字中的意和情,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同時,受到美的薰陶。

文描寫的情境——充滿情趣的春天,這樣,學生的觀察伴隨著自己的情感,就對教材產生了親切感,思維活了,語言豐富了,課堂也就精彩了。何樂而不為呢!

國小《燕子》語文教學反思6

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活潑機靈的小燕子。

才下過幾陣濛濛的細雨。微風吹拂著千萬條才展開帶黃色的嫩葉的柳絲。青的草,綠的葉,各色鮮豔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過來,形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小燕子從南方趕來,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機。

在微風中,在陽光中,燕子斜著身子在天空中掠過,唧唧地叫著,有的由這邊的稻田上,一轉眼飛到了那邊的柳樹下邊;有的橫掠過湖面,尾尖偶爾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紋一圈一圈地盪漾開去。

幾對燕子飛倦了,落在電線上。藍藍的天空,電杆之間連著幾痕細線,多麼像五線譜啊,停著的燕子成了音符,譜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讚歌。

教學反思

初讀課文,感覺第二自然段是個多餘的段落,然而仔細地再讀一次課文,便會發覺作者的精妙之處:這美麗的春天時,有了小燕子,才更充滿了生機。因此,在教學中。重點並不是要感受春天多美,而是瞭解最後一句“小燕子從南方趕來,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趣。”這一句的內容恰恰安排在課文的第三和第四自然段中。教學的重點便回到了研讀3、4自然段上。

回顧一節課,感受有得有失。

覺得遺憾的是自從採用小組學習的方法後,學生參與的面雖然廣了,互動的空間雖然大了,課堂涉及的面也寬了,整個的效率看似提高了,然而我的教學任務卻始終不能按我預設的教學方案執行到底。於是,我在每節課前,我都要精心地考慮我的每一個教學環節到底要安排多少時間才能真正將教學內容落到實處。

今天在課前,我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因素和設計問題的難度,然後決定把課文分成兩部分進行教學:第一部分教學課文的第一和第二自然段;第二部分集中學習課文的第三和第四自然段。這樣的安排顯然是滿足班級實際情況的。因為,通過這樣的教學,我明顯感覺到四人小組學習真正落到了實處,學習的時間、學生參與率、有效率真正得到了保證;我每設計的問題每個學生都積極投入到討論和交流中去了,而且通過大堂反饋這一環節,檢測了學生的學習效果,真正使小組學習走向規範化了。

收穫最大的還在於幾個預設環節出現了比較精彩的表現。

教學片段一:

師:好,現在請大家細細地讀讀第二自然段,小組學習,完成下面任務:(出示)你覺得作者哪些詞語用得特別好?讓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小組內交流,注意每個人選擇不同的景物進行交流,儘量不要重複。

生自主學習。

生:我覺得“趕集”這個詞用得特別好,因為它寫出了春天裡花、草、葉爭著比美的情景。

生:我有補充,我也覺得這個詞寫得好,“趕集”是指人們一起上市場的樣子,在這個句子中,作者用了比喻的方法,寫出了百花爭豔的景象,我彷彿看到了一朵朵花兒正在比誰長得美,一棵棵小草爭著向上長的鏡頭。

師:說得真好,不僅說出了詞語用得好的原因,還說到了修辭,你們組的學習效率真高。

生:這一句中的“聚攏”用了擬人的手法描寫了這些植物生機勃勃的樣子。

師:你也有一雙慧眼同,讀得很仔細。而且運用得也很及時。

生:“吹拂”這個詞用得好。因為這個詞寫出了春天的風很輕、很柔,吹在臉上很舒服,不像冬天的風那樣刮在臉上很疼。

生:我認為“灑落”這個詞也寫出了春風輕、柔的特點。

師:春雨細細的灑落下來,讓你感覺到了什麼?

生:讓春雨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落在臉上癢癢的。

師:你認真閱讀了《春》這篇文章,所以才會有這麼美的想象。想象閱讀要注意積累,還要學會運用,這樣的閱讀才是有用的。

生:“柔”這個字讓我彷彿看到了春天的小河邊,柳會剛剛長出了嫩嫩的芽兒,她們對著小河在照鏡子 ,一陣風吹來,柳枝擺動著長長的枝條兒,彷彿在梳洗自己的辮子。

師:多麼豐富的想象!是不是該送給她掌聲?在體會詞語的時候,加上自己的描述就可以把這種體會說得更生動形象。其實,在這個句子中,還有一個字也寫出了柳枝剛發芽的情景。

生:“柔”

生:是“展開”。

生:“鵝黃色”也是的,一般剛長出的新葉子都是這種顏色的。這幾天我注意觀察了,河旁的柳枝現在就是這種顏色的。

[設計意圖:在備課的時候,我也充分考慮了學生的經驗。本來我只想把這些詞圈畫出來,然後讓他們討論一下的,不過,在實際教學中,我發現這個環節如果這樣處理很不好,這樣就使學生的學習顯得很被動,與其這樣教學,還不如放手讓他們自主學習,再來反饋學習情況更好。

通過課堂實施,我發現這樣的教學效果要比我預設得更好,學生的思維的確不能小看。他們的發言很精彩,對於作者如何寫好景物,通過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來了解在語文中,用好詞是寫好文章的關鍵。]

反思:這一教學片段自我感覺很好,學生能夠在充分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體會語言文字的美妙之處。學生的發言不再是簡單的“我認為哪個詞用得好”,而是關注了好在哪兒,能夠從修辭、作用等方面體會文字的精妙之處。這正是我預期的效果。在這段教學中,還有一些可圈可點的地方,比如學生說“各色鮮豔”“爛漫無比”這兩個詞感受到了春天的顏色很多,花兒開得很美。再比如“趕”字讓我們形象地感受到了燕子從南方飛回來的情景……

精彩的生成源於精心的預設,如果在備課中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知識經驗,真正發揮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習的有效性就會落到實處。

教學片段二:

師:讀讀第3、4自然段,小組內討論,你看到了哪些畫面?(出示小組學習的內容)

生:我看到了燕子在飛行的畫面;

生:我還看到了燕子在休息的畫面。

生:我還看到燕子在捕食呢。

師出示三幅畫面:現在,請你任選一幅畫面來說說。

生討論、交流。

(第一幅畫面是燕子由這邊的稻田飛到那邊的柳樹下的情景;第二幅是燕子橫掠過湖面時的情景;第三幅是燕子停息時的情景。)

[設計意圖:這三幅畫面真實地描寫出了燕子給春光增添無窮樂趣的景象。出示這三幅畫面旨在讓學生感悟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情境。第一幅中主要展現出了燕子飛行速度快,飛行姿態優美的情景。“斜”、“掠”、“橫掠過”、“唧”等詞主要寫出了燕子飛行時的速度很快,而且其飛行的姿態也很優美,其實直接讀語言文字也是能找到的,但是如果藉助畫面的話,更加直觀、形象。下面兩幅畫面對於理解“小圓暈便一圈一圈地盪漾開去”也是很有幫助的。第三幅畫面中“幾痕”、“五線譜”等細節也是很有幫助的。]

生:我喜歡第一幅畫面中的小燕子。這幅畫面中小燕子飛行的樣子很優美。

師: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生:“斜著身子掠過”,讓我感受到了燕子的姿態很優美,而且飛行時也很快。

師:哪個字更能體現燕子飛行速度的快?

生:“掠過”,

師:掠過怎樣理解?

生:輕輕地擦過。

師:小燕子飛行時輕輕地擦過水麵,那速度真是快。還從哪些詞中感受到了小燕子的飛行速度快?

生:“唧的一聲已由這邊的稻田上,飛到那邊的柳樹下了”這句中的“唧”我感覺燕子飛得很快。

師:“唧” 不過是燕子飛行時的叫聲,這叫聲怎麼能感覺到快呢?

生:才叫了一聲,就飛過了一條河,讓我們,再快也不能飛得那樣快啊。

(生笑)

師:是啊,燕子才叫了一聲,就由河這邊飛到河那邊了,這速度是夠快的。那麼“橫掠過”湖面又說明了什麼?

生:第一是說明它飛得快,還有寫出了它飛行時很美麗。

師:像蜻蜓、燕子等低飛還能說明什麼?

生:我知道蜻蜓低飛是在捕捉蟲子。

師:是的,燕子和蜻蜓一樣,從水面掠過時,就是為了捕捉離水面比較近的飛蟲。

生點了點頭。

師:注意這個字了嗎?“暈”,能不能改成“圓圈”?讀讀比比。

生自由讀,好像若有所悟,但又沒人舉手。

師:好的,給暈組個詞吧。日暈、月暈。誰知道日暈和月暈是什麼樣子的?(師簡單介紹日暈和月暈)

生:哦,我知道了。這小圓暈像月暈和日暈一樣美麗,而圓圈只是一圈一圈的。

……

反思:在描寫作文時,常常喜歡和孩子們說“細節”這個詞,然而什麼叫“細節描寫”,許多孩子只是模稜兩可地明白,每次真正習作時,又不知道什麼叫“細節”了。事實上,在我們每一篇課文中都有細節描寫。像第3小節中“唧”“掠”“落”“痕”等詞就是一些細節描寫,這些細節描寫正是能體現燕子的飛行特點和停息特點的。如果在教學中抓住了這些詞進行教學的話,那麼課堂教學便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雖然我知道憑藉目前班上孩子的能力可能無法達到我預設中的情況,但是在課堂上,我還是找到了精彩的發言。

“痕”字的教學也是有難度的,在學生賞讀這一句後,我問了一句:能不能把這個字改成“根”?孩子們爭著說不能,因為幾根電線是看得很清楚的意思,而“痕”是“痕跡”,痕跡是看不太清楚的,電線那麼高,燕子是停在高高的電線上的,當然不是“根”,而是用“痕”了。

葉聖陶先生說:“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作者用詞造句如此精妙傳神,是值得教師反覆咀嚼,學生反覆品味的。由於學生的知識結構未到這樣的境,幫需要教師正確地引領。

國小《燕子》語文教學反思7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教學要求,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位於以下幾點: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2、理解課文,抓住描寫燕子和春天的語句,感悟燕子的活潑可愛和春天生氣勃勃的景象。3、正確讀寫“燕子、趕集” 等詞語。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教學難點是:感悟燕子的活潑可愛和春天生氣勃勃的景象。我在教學中注意了以下兩點:

一、以讀為主是課堂教學的主旋律。本課教學我把朗讀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強調“以讀為本、以講助讀”,我認為學習語言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外部語言不斷內化的過程,實現這一內化的過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讀。所以我鼓勵學生自讀自悟,避免老師講的多,提問多,大力提倡“以讀為主,以讀代講,以講帶動讀、以問促進讀”。讓學生自讀自悟、邊讀邊思、相互討論、邊讀邊想象中去學習朗讀,去理解詞語,去培養語感,去接受潛移默化的語言薰陶。

二、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積極地觀察、感受、操作,才能實現對語文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本課教學中我在情境的創設上主要體現在:

1、生活體驗情境。這課要讓學生從生活中體驗春天的特點。課前讓學生注意觀察身邊春天的景物,或蒐集有關春天的圖片以及誦讀春天的詩歌和文章,讓學生對春天有一個切身的感受。學生獲得的體驗能夠很好地幫助他們理解和感受課文。

2、畫面再現情境。根據教材和學科的特點,這節課,我運用了PPT的畫面和恰當的音樂,加深了對課文描寫的直觀感受,比如,青草、柳葉、鮮花、小溪流水、青山綠水、燕子、蝴蝶等,讓學生體會到春天的特徵和美麗。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使得這些孩子們不僅眼裡有語言文字,還有相對應的形象畫面,“符號”對應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

國小《燕子》語文教學反思8

【教學片段】

教學第三自然段

師:讀第三自然段,看看作者寫了燕子哪方面的特點?

生: 這一段寫的是燕子飛行時的情景。

師;你從哪兒看出來的?找出有關的句子慢慢品讀,看看能體會到什麼?

生:燕子斜著身子在天空中掠過,唧唧地叫著,有的由這邊的稻田上,一轉眼飛到了那邊的柳樹下邊……

師:“斜”字寫出了燕子飛行時的什麼?“掠過”在字典裡是怎麼解釋的?輕聲讀讀句子,再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從“斜著”、“掠過”這兩個詞中你體會到什麼?

生:“斜”字不但可看出燕子飛行時的輕快,而且寫出了燕子飛行時的優美姿態。

生:“掠過”是輕輕地擦過。

師:你從中看出了什麼?讀讀詞所在的句子,體會體會。

生:可看出燕子飛行時的輕快。

生:“一轉眼”,燕子便從這邊的稻田上飛到那邊的柳樹下了,飛得快極了。

師:那麼“沾”在這裡應作什麼講?能換個詞嗎?

生:能換成“碰”或“撞”

師:那作者為什麼不用“碰”、“撞”而要用“沾”字呢?

生:“碰”、“撞”不能顯示出動作的輕快了。

師:好,這就叫讀書!這就讀出味道來了!

……

【教學反思】

《燕子》是一篇文字優美的散文,課文描寫了燕子的優美外形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湖面上飛行、在電線杆上歇息的情景。在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去發現、感悟燕子優美的外形、優美的飛行姿態、歇息時美妙的意境,培養學生對美的感知力和鑑賞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課文第三自然段作者通過“斜、掠、沾”等幾個動詞十分準確傳神地寫出了燕子優美的飛行姿態。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這幾個動詞反覆咀嚼體會,感悟燕子飛行時的優美姿態。

首先,我讓學生細讀課文,感知這一自然段的內容,然後讓學生回到課文中去,找出有關的句子慢慢品讀,看看能體會到什麼?在學生的交流中我把“斜、掠、沾”板書在黑板上引導學生品詞。經過老師的點撥和細讀想象,學生領悟到了燕子斜著身子飛掠的優美姿態,並通過比較、品味,學生感悟到了作者十分準確地寫出了燕子飛行之輕,體會到了作者用詞之精確,同時學生在咬文嚼字的過程中也深深地體會到了燕子飛行時姿態的優美。學生領悟之後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增加領悟的效果。咬文嚼字是品味課文內涵的有效方法之一。通過咬文嚼字,反覆誦讀,使學生充分感悟到了燕子飛行時的動態之美,培養了學生對美的感悟力。

國小《燕子》語文教學反思9

週三,我和學生學習了《燕子專列》。在上週結束的第一單元的《燕子》教學後,學生對小燕子的可愛機靈已經非常熟悉。此時正值春天,小燕子又是春天的使者,是為春天增添生機和活力的小精靈。可是在這篇課文中,燕子卻坐上了專列,怎麼回事呢?課堂開始,我把這個問題拋給學生,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迫不及待的去到課文中去找原因,學習的興趣盎然。

讀完課文後,學生交流起來熱火朝天。我引導學生用幾個詞來概括燕子遇到的困難。學生很自然的找到了“氣溫驟降、風雪不止、飢寒交迫、瀕臨死亡”學生你說我聽,不同意見來補充。接著,我引導學生想象:假如情況繼續進行,會發生怎樣的後果?學生體會到成千上萬的燕子很可能就全都死在瑞士,瑞士境內將到處是燕子的屍體,這種情況讓人慘不忍睹,痛徹心扉……在學生小小的童心裡是不能容忍這種情況發生的。我接著補充,瑞士政府和人民是怎樣做的?學生找到瑞士政府的行動,找到瑞士人民的行動,感受瑞士人民對燕子的救護是多麼的及時,徹底,這是一種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典型例子。

在引導學生感受瑞士人民對燕子的救護時,我抓了關鍵詞語如“紛紛”“到處”“踏著”、“冒著”、“頂著“這幾個詞語,引導學生想像都有哪些人走出家門,學生交流“有老人,孩子,媽媽,青年教師工人律師……”各行各行,男女老少,這隻龐大的救護隊,是前所未有的團隊,他們不怕嚴寒,不嚴困難,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拯救燕子。這種人類愛鳥的舉動深深地打動著孩子。這時我的教學目標就順利達成了。

引導學生在語言文字中出生入死,死去活來,是我作為語文老師的責任和義務,我深深地感到自豪和驕傲,我願意和孩子們享受在文字中穿梭,積累的快樂,也願意看到孩子們在語文課堂上積極交流,插上想像的翅膀,在文字中縱橫馳騁。

我願意,我幸福,我快樂!

國小《燕子》語文教學反思10

《燕子》一課是本學期語文課教學的開篇課文,同學們經歷了近一個月的假期休息、玩耍,剛回到學習狀態中,對學習方法、學習過程肯定存在著陌生感,還沒回過神來。為了順利讓學生進入學習狀態,在本課教學設計中,我非常注重新課的匯入:

1.讓學生從生活中瞭解燕子的特性引入。從平時觀察到的燕子的特點,瞭解燕子飛回北方的使命標誌春天到來;

2.讓學生描述春天的美景;

3.用一個非常美麗動人的故事匯入;

4.從圖入手。

先把這些美的物、事賦予學生,讓他們在美的境界中去接觸課文、學習課文,這時,同學們的心境就會不同,就自然地把情融入文中。從他們朗讀時入情入境的聲音、表情中可以看出他們不是單純地在學習文中的語言文字,他們是在感受著大自然的美好,在感受著美好的春天,美好的生活,根本體現不出是在學習本學期的開篇課文,甚至效果比以往還好。

我認為這樣的設計並不光想到讓學生快速進入課文學習,也是讓學生更快融入到文中,更好地與文中的人、事、物進行的一種心靈上的碰撞,情感上產生共鳴,更好達到學習語文、提高他們的素養的目的。這也是我在把握生與師、生與文字對話的尺碼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