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陽光》教學反思(通用8篇)

文思屋 人氣:2.22W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陽光》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陽光》教學反思(通用8篇)

《陽光》教學反思 篇1

一、注重孩子說話的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在發展語言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實驗教材生動活潑,多以學生熟悉的事物和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為一年級學生創造了巨大的想象空間。活用教材,從課文內容延伸開去,尊重學生不同的情感體驗,必定有助於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在學生學習陽光灑遍田野、高山和小河後,我讓孩子們說說,陽光還會到哪裡?孩子門思考片刻後,爭先恐後地回答:“陽光會到校園。”“陽光會到公園。”“陽光會到花園”……我引導孩子們模仿課文說一說:來到這裡會有什麼變化呢?孩子們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校園更熱鬧了。公園的人更多了。花園的花更鮮豔了。……孩子們說的多好啊!就這樣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發揮了想象力和鍛鍊了說的能力。

二、尊重孩子的個性閱讀

語文課程標準也提出:讓課文學習成為探究實踐,要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學習“陽光是大家的,誰也捉不住陽光。”這一段落時,有位學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能捉住陽光”。我馬上引導他說說自己的辦法。他說:“我家有個太陽能熱水器,利用它,我可以捉住陽光。”在這個小朋友的啟示下,引發了同學的一場精彩發言,在熱烈的掌聲中,在愉悅、自豪中小朋友領會到了陽光的寶貴,人類的偉大。在這裡,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嚴,感受到獨特存在的價值,感受到心智成長的愉悅。這一次,真可謂是無意中的收穫。由此可見,教師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和進取精神,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有助於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

《陽光》教學反思 篇2

《陽光》是人教版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以抒情的筆調,詩一般的語言,給我們描繪了陽光給萬物帶來的生機與美麗——禾苗更綠了,小樹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長長的錦緞……有形有色,一幅色彩斑斕的圖象,它讓孩子明白了這一切都是陽光的功勞,讓孩子充分感受到陽光的美好與寶貴。

一、激發興趣,自主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在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的時候,我用一個小謎語引起同學們的好奇。“一個球熱烘烘,落在西出在東。小朋友們猜一猜這是什麼?”這樣的設疑匯入激起了學生對課文的興趣,產生了想要一探究竟的意識。在初讀課文後我又引導學生:陽光給我們帶來了快樂,還帶來了生字寶寶,你能自己認認他們嗎?讓學生自由地讀生字,學習生字,然後小組交流:讓小組長採用各自喜歡的方式幫助組員識記生字。如:小老師教讀,開小火車,搶答等等,這個學生說,那個學生可以補充,我只是在邊上提醒一下,有困難了引導一下,這樣自主學習培養了學生的識字能力,也激起了學生的積極性。

二、以讀代講,充分朗讀

朗讀是語文閱讀課中最重要的訓練內容,要避免枯燥的講解,讓學生通過讀去體會句子的感情。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陽光》這篇課文的教材特點,我在教學時做了這樣的'安排:在初讀課文的時候先聽錄音讀,學生認真聽,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大概瞭解,接著讓學生自己讀,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讀,要讀準字音,最後讓學生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讀順課文並爭取有感情朗讀。這樣有層次地進行朗讀可以增加學生的朗讀能力。在學習課文的時候,第二段比較長,因此我把重點放在這一段上。在指導朗讀時,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做做動作體會句子表達的感情,把學生的個性讀充分展現出來。

三、拓展延伸,語言感悟

實驗教材給老師留有開發、選擇的空間,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這篇課文有很多地方值得進行拓展延伸,進行語言文字的學習。如:在學習第一段 “陽光像金子,灑遍田野、高山和小河。”這句話時我進行拓展。

這裡沒有做硬性規定,可以說一個,也可以說多個,只要能說出的我就進行鼓勵,希望學生能說出更多的。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訓練。在學習“田裡的禾苗,因為有了陽光,更綠了。山上的小樹,因為有了陽光,更高了。”這兩句的時候,我引導說一說:“花園裡的花朵,因為有了陽光,更 了。”然後又讓學生再想想其它的植物和動物,說說:“ ,因為有了陽光,更 了。”這樣的設計從扶到放,逐步提高難度,讓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進行說話,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也讓學生理解了陽光與世間萬物之間的關係。這些內容上的拓展立足文字,開發了課程資源,不但訓練了學生的想象力和發散性思維,而且對豐富學生的語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都是很好的訓練,同時對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有很大的幫助。

《陽光》教學反思 篇3

從課堂教學來看,本課的總體效果較好,基本達到了事先的教學設想,具體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指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並通過前後桌四位同學共同討論,太陽的作用。

二、圖文結合,深化主題。先讓學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獨立地認真觀察圖畫,再讀課文,說說“田裡的禾苗有了陽光,它會變得怎麼樣?山上的小枝有了陽光,它會變得怎樣?”通過看和讀,讓學生感受到陽光非常寶貴。

三、總結全文,課文講完後,同學們明白了什麼?明白了禾苗更綠了,小樹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長長的錦緞…..都是陽光的功勞,總結沒有陽光,就沒有生機蓬勃的世界,讓孩子們充分感受到陽光的美好與寶貴。

這節課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但也有下面的問題要深入思考:

1、要讓學生理解“陽光像金子,陽光比金子更寶貴”,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單從字面上理解有一定難度,要讓學生明白禾苗更綠,小樹更高都是陽光的功勞。

2、要認真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朗讀中對課文的內容理解得更透徹。

《陽光》教學反思 篇4

《陽光》這篇課文以抒情的筆調,給我們描繪了陽光給萬物帶來的生機與美麗——禾苗更綠、小樹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長長的錦緞,讓孩子們在讀課文的過程中明白這一切都是陽光的功勞。已經連續一個星期是陰雨天氣了,而且氣溫驟降,孩子們都穿上了棉衣。難得這一開陽光燦爛,孩子下課後都在走廊上晒太陽。於是在上課一開始,我就就地取材讓學生談談有了陽光的感受,結果,孩子們有感而發,對陽光充滿感激。為教學的順利開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利用課件突破“錦緞”的難點。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很忙理解“河面閃著陽光,小河就像長長的錦緞了”,上一年教學這一課時,學生都感到吃力。這一次我先提問有沒有誰知道“錦緞”。很多孩子可以說從沒有見過,這種比喻成沒見過的東西的比喻是非常抽象的,學生是無法理解的。今年充分利用網上資源,收集下載了許多陽光灑滿小河的圖片。一邊看一連同講理,不多會,孩子們對這種美的感受才是有依託的。

因為課文明顯比前幾課長,同時前後鼻音混在一起,很難的。而且在一些詞句的理解上,也比較難。必不可少的範讀,讓孩子們跟讀,我一句句示範,一段段示範,讓孩子讀得正確、流利。

讀得有感情了,理解起來就簡單多了,也能想像著背誦課文了。

《陽光》教學反思 篇5

《陽光》這篇課文除了認識生字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外,另外一個重難點就是理解為什麼陽光比金子更重要。我在教學中沒有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過多地將自己的理解,解釋灌給了學生。學生缺少了自學的能力。《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活動。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受到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一位教師對於解決這一難題做了以下處理,使我頗受啟發。

揭題後,我運用課件,讓學生欣賞有關陽光的圖片和攝影,再問學生:陽光是什麼樣子的?它像什麼?學生通過觀察和想象,說得非常不錯。此時,我正想用“對呀!陽光像金子,可陽光比金子更寶貴”來引出課文,可我剛說完,一個學生就舉手了,他站起來說:“老師,我覺得金子比陽光好。”接著,坐著的小朋友也有幾個耐不住了,說:“我也覺得金子比陽光好。”我看自己得改思路了,就請覺得金子比陽光好的小朋友舉舉手看,一數共有二十二個。此時我就馬上調整位置,把覺得金子比陽光好的小朋友組成“金子隊”,坐在教室的左三組,覺得陽光比金子寶貴的組成“陽光隊”,坐在右五組,然後組織了一次“金子,陽光,誰更寶貴”的辨論賽,雖然這場辯論賽不是很規範,有時是一下子幾個站起來說的,有時是兩個甚至三個對一個進行辯論的,但他們在辯論上把陽光和金子的好處已......

我在設計《陽光》一課時,遵循新課程理念,注意了以下幾方面:

1,學生的積極性,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首先我用謎語匯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在識字時設計了"摘果子"的遊戲,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學習,提高了識字效率。

2,寓教娛樂,注重語文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在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帶動作,帶表情去讀,以發展其想象能力,受到情感的薰陶,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合作意識。

3,指導朗讀,《陽光》非常優美,有些句子,詞語非常好,由於是一年級並不需要深入地理解,我只是讓他們理解了幾個重點詞,然後就是讓他們通過朗讀來體會,感受語言的優美。

《陽光》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怎樣讓學生感受陽光的美好與寶貴呢 我設計的是在識字的基礎上,讓學生運用想象,比較,做動作等方式,去朗讀課文,在讀中感悟,理解,體會陽光的真正美好與寶貴。教學中緊緊圍繞陽光給大地及人們帶來的美麗與歡樂,來表現陽光的寶貴,學生理解起來淺顯易懂。又通過蒐集的課前資料,去了解陽光的一些課外知識,即幫助理解了課文,又開拓了視野,增長了見識,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這節課下來,整體來說效果還好,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在識字部分有些拖拉,以至指導寫字過程中時間有些緊張,在理解重點詞時,引導得不夠到位,以至學生沒法領會,回答不到點子上,最後忍不住自己講出來了,以後,我會吸取經驗,多請教老教師,討教些好的經驗方法,讓自己的教學能夠更上一層樓。

《陽光》教學反思 篇6

《陽光》是人教版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以抒情的筆調,詩一般的語言,給我們描繪了陽光給萬物帶來的生機與美麗——禾苗更綠了,小樹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長長的錦緞……有形有色,一幅色彩斑斕的圖象,它讓孩子明白了這一切都是陽光的功勞,讓孩子充分感受到陽光的美好與寶貴。

今天,陳老師聽了我上的《陽光》一課,針對課堂教學,她進行了點評,使我受益匪淺。

為了上好這節課,我鑽研教材、設計教案、製作課件等化了好幾天的時間,原本以為教材鑽研的挺透徹的,設想也挺周全的,成功地上下來應該沒有問題。可是到了真正進入課堂,我才發現自己的估計是錯的,我把這節課的要求拔高了,致使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課堂氣氛不活躍,問題的提出使學生難以接受(脫離學生的實際:年齡小、生活經驗不足、接受能力不強等)。具體到教學環節中,主要問題在於重點段的處理。

教學時,我為了讓學生讀懂理解這段話,我採用了朗讀比較、實物展示的教學手段。理解“更”,進行朗讀比較。

田裡的禾苗,因為有了陽光,綠了。

田裡的禾苗,因為有了陽光,更綠了。

山上的小樹,因為有了陽光,高了。

山上的小樹,因為有了陽光,更高了。

我想通過句子的朗讀比較出兩個句子的不同,從而理解“更”的意思,結果大部分學生很茫然,體會不了,也讀不出味道。課後聽了孔老師的點評,我覺得很有道理。

她說,可以把教學坡度降低點,教學手段直觀形象化一些。比如,採用畫簡筆畫的方法。沒有陽光的禾苗是什麼樣的,有了陽光的禾苗又是什麼樣的,讓學生說,老師畫,通過形象的簡筆畫,學生可以很輕鬆的理解“更”的含義。再如,理解“錦緞”,可以讓學生看觀察圖片,有陽光照射的小河是怎麼樣的,學生會觀察出來,波光粼粼,金光閃爍等,錦緞也是這樣的,所以說小河就像長長的錦緞。

陳老師的點評生動形象,連我們都愛聽,更何況小朋友們呢?其實,陳老師的話也非常符合新課標的要求,語文教學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只有和生活實際相結合的教學,才能使學生喜歡聽,樂意學。由於我對教學目標設定較高,教材處理不適中,過難了,學生消化不了,往往造成“夾生飯”,會使學生喪失信心,興味索然,

在這節課中,我為了能使學生對閱讀內容作出有個性的反應,沒有追求抑揚頓挫的整齊朗讀的效果,而是引領學生看畫面,談體會,充分地進行了語言實踐與體驗。同時,對於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不同體驗,用心去尊重、去呵護、去鼓勵、去讚賞,此時學生情緒愈益高漲,一個接一個地從心底裡迸發出對陽光的喜愛和佩服的情感。隨後,安排讓學生進行多次朗讀便水到渠成,他們都自然而然地將情感釋放於朗讀之中,使個性得到了更好的展現,使課堂成了他們體驗成功的樂園。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活動。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受到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上述案例設計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點,巧妙地通過課件、音樂、板畫、煽動性的語言創設情境,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並引領學生自讀自悟,變師生的單向交流為師生、生生的多向交流,使閱讀真正成為了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讓學生真正享受到了學習的樂趣。

《陽光》教學反思 篇7

《陽光》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以抒情的筆調,給我們描繪了陽光給萬物帶來的生機和美麗—禾苗更綠了、小樹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長長的錦緞。

怎樣讓學生感受陽光的美好與寶貴呢?我設計的是在識字的基礎上,讓學生運用想象、比較、做動作等方式,去朗讀課文,在讀中感悟、理解,體會陽光的真正美好與寶貴。

教學中緊緊圍繞陽光給大地及人們帶來的美麗與歡樂,來表現陽光的寶貴,學生理解起來淺顯易懂。

又通過蒐集的課前資料,去了解陽光的一些課外知識,即幫助理解了課文,又開拓了視野、增長了見識,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一方面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

《陽光》教學反思 篇8

那天一節課聽的居然是《陽光》,我很喜悅,因為上週四我正好上了這一課,現在來聽這一課,既是學習,又可以再次反思自身的課。上課前楊老師告訴我,她看了我發在網上的記錄。我點點頭,覺得這課肯定更有看頭。

楊老師把生字學習放在第一課時了,但課前進行了複習,特別是還注意了帶生字的詞語。課文的學習,她也是重點抓了第三自然段和最後一個自然段。她的教學比我的更細膩更精緻,重點段不只是濃墨重彩,而且不惜工筆細描。特別是最後一個自然段的學習,我覺得比我處置得要好。我當時就感到那一段學習節奏太快。還應該細究一下。特別是楊老師有一個問題,我覺得提得好:“讓奶奶溫暖的,到底是陽光,還是別的什麼呢?”當時在討論“陽光有沒有到奶奶心裡去?”有的學生不是很清楚,有一個學生說:“奶奶把佳子抱了很久,心裡變熱了。”終究是小小朋友,思維停留在表層上的多,有必要進行引導。

有些地方我覺得不妥的地方,我也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細細跟楊老師說了。

小朋友的思維有時真是想不到的。在小組討論“陽光有沒有到奶奶心裡去”的時候,我聽到一個女小朋友說:“陽光到奶奶心裡去了,她把裙子開啟一個小口子,和奶奶抱在一起的時候,陽光就到奶奶心裡去了。”她還說:“說不定佳子穿的裙子是紗做的,上面有小洞洞。”我正要提醒她課文已寫了佳子的裙子裡“什麼也沒有了”,可惜老師叫停,沒時間了。我把這段寫出來,是覺得小朋友的這種想法可能是我們難以預料到的。“以學定教”,說來容易,做起來真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