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司馬光》教學反思

文思屋 人氣:8.26K

教師反思有利於教師的成長,下面是關於《司馬光》的教學反思範文,歡迎借鑑!

《司馬光》教學反思

《司馬光》教學反思一

本單元的課文主要都是圍繞“只要動腦筋,就會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的主題來編排的。《司馬光》這一課是很傳統的課文,文中講述司馬光和小朋友在花園裡玩的時候,有個小朋友一不小心掉進了大水缸裡,在這危急時刻,司馬光沉著冷靜,用水缸旁邊的大石頭砸破了缸,救出了落水的孩子。結合低年級新課程標準和教材特點,以及課前對我班學生的瞭解,設計了三個主要的教學目標:

1.認識司、假”等12個字,會寫“嚇、叫”兩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課文或背誦課文。通過朗讀,感悟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格。

3.能借助課文插圖學習觀察人物的表情、動作、神態。

為了達成目標,我在教學時利用不同形式的.朗讀使學生自己感悟文字、理解文字。並在朗讀的過程中隨文識字,提高學生的認字能力和水平。在朗讀組織形式上,有學生個別讀,分小組競賽讀,齊讀,加上動作朗讀等,學生在朗讀中理解了課文,當堂背誦了課文,也感悟到了司馬光的機智勇敢,明白在緊急情況下,不能慌張,只有沉著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

整堂課我利用手勢、表情、語氣感染學生,讓學生身臨其境,引著學生完全沉浸在故事當中,隨著情節的推動,學生們一會兒體會到緊急,一會兒體會到緊張和慌亂。當課文進行到最後“落水的孩子得救了”,很多孩子長吁了一口氣,高興地笑容綻放在臉上。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故事,我在“一不小心,掉進了大水缸。”這裡進行了重點引讀,烘托當時緊急的氣氛。然後讓學生自學四、五兩段,找出其他小朋友和司馬光分別是怎樣做的,進行了比較,並鍛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閱讀

能力,讓學生自己找出他們的不同反應。學生帶著感受再讀,整節課,明顯地感覺到學生學生一次比一次讀得好,達成了朗讀的目標。

《司馬光》教學反思二

這節課我像往常一樣,根據課堂設計,按計劃打開了電腦,讓學生跟著課件朗讀課文《司馬光》。當孩子們讀完課文以後,我隨手關掉了電腦,正準備提問時,孩子們大喊大叫起來:“老師,別關!”,“老師,再放一遍!”,有的孩子甚至著急地站了起來。看著孩子們焦急的樣子,我便滿足了他們的要求,又打開了電腦。孩子們興致勃勃地看著,說著,一直到把這一課的生字全部學完。當我再一次準備關機時,還沒等我的手伸到電腦跟前,孩子們就又大叫起來,仍然不讓我關機。這下可難壞了我。關吧,看著那一道道期盼的眼神,聽著那一聲聲焦渴的童音,我實在下不了這個決心;不關吧,這一節課的計劃不就泡湯了。就在我猶豫不決時,孩子們像突然長大了似的,自己已經安靜了下來,專注地看著下一課,那神情是少見的。於是,我便打消了關機的念頭,一直到臨下課前十分鐘時,我徵得孩子們的同意才關掉了電腦。這時,我按原計劃檢查學生的接受情況時,發現孩子們掌握的非常好,每一位同學的回答都是那麼完美無缺,有些同學的回答甚至出乎我的意料。自習課上,孩子們在做練習冊時也做得比往常好。

由此我想到,在課堂上,學生想研究什麼問題?想用什麼樣的方式去研究這個問題?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選擇,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需要,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和意願去接受新知識。我這堂與原計劃完全不同的課,由於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學生的需要,按照學生的意願展開教學,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學生學得特別積極主動,聰明和智慧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通過這節課的實踐,也使我再一次感受到孩子們身上所具有的潛在的不可估量的創造力。我們不應該輕視它們,而應該挖掘和激發它們,讓這些神奇的創造力爆發出來,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學才會創造出奇蹟。只要老師在教學中真正地關注學生的需要,用心去感受學生的每一點變化,就會不斷地找到靈感,不斷地從學生身上覓到新的課程資源,課堂教學就會不斷地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司馬光》教學反思三

教完這堂課後,我深深地悟到了:

其一:教材是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應積極開發課外學習資源,引導學生走進社會,在生活中學語文,悟語文,用語文,這才是最為重要的。

其二:拓展訓練不是要學生鑽牛角尖,走死衚衕,澆滅學生創造的火花,而是要引導學生在現有生活經驗積累的基礎上,積極思維,展開想像,大膽創新,展示個性。

其三:教師要敢於跳出編者和自己以前的思維定勢的"套子",帶領學生大膽地進行改革創新。允許教師根據對教材的獨特見解,靈活運用教材,處理教材。我想,這也是編者願意、樂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