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國小二年級《動手做做看》教學片斷與反思

文思屋 人氣:6.17K

【情景說明】

國小二年級《動手做做看》教學片斷與反思

《動手做做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13課,課文講述的是科學家居里夫人小時候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

科學家朗志萬提出了一個奇怪的問題,引了同學們的議論紛紛,他們的話分別從不同的方面,證明科學家的話是正確的。只有伊琳娜對科學家的問題心有質疑,在媽媽的啟發下,她親自實踐,終於從實踐中獲得了正確的答案。課文故事情節簡單,但蘊含了深刻的道理。抓住偉人的事蹟啟迪孩子,具有很好的榜樣示範作用。

這篇課文的學習目標是學會“另、志、題、提、朗、哄、喝、騙”9個生字;會認“鱗、伊、琳、娜、哎”5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課文的學習,領悟科學家的話不一定是正確的,要自己新手做做看。其中,學會生字,朗讀課文,感受自己動手做做看的重要性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過程】

【片斷】

(生交流完課前蒐集的有關居里夫人事蹟的資料及蒐集途徑後)

師:小朋友想知道科學家居里夫人小時候的故事嗎?

生(齊聲):想!

師:請同學們開啟書58頁,想讀的同學大聲朗讀課文。

(一個、兩個、三個……,同學人大聲朗讀起來,讀得很認真投入。)

師:認為自己讀得很不錯的同學,站起來讀。

(學生們爭先恐後地一個一個站起來讀,讀完後,師生共同評議。)

師(充滿信心地):誰覺得自己哪個地方讀得最好,誰就站起來讀。讀完後,再說說自己好在哪裡,為什麼要這樣讀?

(生一個一個站起來讀,但朗讀仍只追求語言文字表面上的抑揚頓挫,對自己的評價也只停留在字音正確,流利等上面。對課文內容缺乏深入理解,對課文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沒有身同感受。)

師(暗暗著急,依然微笑地):你能試著用心去體會課文人物心裡的想法,並輕聲地讀出語氣來嗎?

(生領悟後,開始試著揣摩課文內容,並小聲地讀起來。)

師(充滿期待地):誰想再來試試?把你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讀出來!

生1:(表情極為認真地朗讀第一自然段科學家朗志萬提出的問題。)

生2:(試著用兩種不同的聲音朗讀兩個小朋友的說法)……

(在這種相互感染、相互啟發的'朗讀氛圍中,學生的朗讀漸漸入情入境。)

生(聲音動聽的朗讀大王蔡博):(有聲有色地朗讀著伊琳娜“心有疑惑──動手實踐──生氣質問”部分,感情處理恰當,語氣分明,為同學們起到了很好的範讀作用。)

師:(欣喜地抓住這一契機,迅速分析、提煉,從學生蔡博的朗讀中搜尋教學突破口,單刀直入):真不愧是我們班的百靈鳥,特別是“哎呀,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水漫出來了”。這一句讀得真好聽!你能把這句再讀一遍嗎?

生:(開心一笑,晃著小腦袋更認真地讀起來。重音、感情、語氣十分到位。)

師:你能說說你為什麼要這樣讀嗎?

生:因為伊琳發現把金魚放進裝滿水的杯子裡,水漫出來了,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

師(連忙追問):那科學家朗志萬是怎麼說的?同學們能找出來,劃上橫線,並讀一遍嗎?

(生劃線、讀文。)

師(繼續追問):同學們,你覺得科學家說的對嗎?還是小伊琳娜做得對?

(生議論紛紛,老師趁機拿出一隻大杯子、一個土豆、一塊石頭、養著金魚的浴缸、舀子、水桶。)

師:同學們,還是讓我們用事實說話,動手做做看,好嗎?誰來試試?

(生一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老師指點一名能幹的學生上臺。她動作麻利,給杯子裝滿水,依次放進一個土豆,注水,放進一塊石頭,再注水,最後再撈起金魚,輕輕放進裝滿水的杯子裡,水還是漫出來了!同學們一個個小眼睛瞪的溜圓,教室裡鴉雀無聲,直到金魚入杯,水漫出來,教室裡頓時炸開了鍋。)

(這是多麼熱烈的討論!學生們一個個小臉放光,自發地探討起來,老師欣然面對,靜觀全域性。)

師:同學們,說說你們剛才都看到了什麼?想到什麼?

(生一個個情緒激昂,搶著說。)

生1:我看見金魚放進杯子裡,水也漫出來了!

生2:伊琳娜做的是對的!

生3:科學家說錯了!……

生(聰明好動的韓鴻洲,響亮、俏皮地脫口而出):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只有動手做做看才知道!

(水到渠成,難點突破了!老師鬆了一口氣,舒心地笑了,繼續趁熱打鐵。)

師:同學們,通過親自動手做做看,你明白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生1:我覺得大人的話也不能全信,大人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

生2:我以後有了問題,也要自己動手做做看!……

【教學反思】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主過:“教育的技巧並不在於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而在於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之中作些相應的變動。”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教師有責任為學生構建一個寬鬆、和諧、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也有義務指導學生努力完成學習任務。那麼,如何在牢牢把握課堂動態生成的同時,也能圓滿地完成學習任務呢?這就需要我們懂得調控藝術,善於把握教育契機,做到收放自如,開闔有度。

我在自己的三尺講臺上,可屢屢均以眼睜睜地看著課堂恣意活躍,開放過度,有時無法完成教學任務。受課文《動手做做看》的啟發,我總結經驗教訓,進行又一次嘗試。課前,我深研究教材,周密地分析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確立課文重難點,以讀代講,細緻洞察,靈活調整的作戰方針。作好充分的準備後,課堂上,我給予了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讓學生讀通、讀透。在眾多學生的朗讀中,我敏銳地捕捉教學契機,直擊問題核心。以“哎呀,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水漫出來了。”這一句為切入點,適當加以激勵,點撥、引導,並立即現場“動手做做看”。這樣,不僅起到榜樣示範作用,更是創設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激情倍增,靈感迸發。重點抓住了,難點突破了,教學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試牛刀,初見成效,讓我嚐到教育改革的甜頭,看到自己的成績,更增添了我堅定不移探索下去的信心。可是,反思自己在這次教學過程中的表現,我由於害怕浪費過多時間,教學難以收攏,引導上有些操之過急。當然,這是教育不夠成熟的表現,但是,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勇於探索的決心,我相信終有一天,我們會攻下寶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