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旅遊>景點介紹>

北京景山公園景點介紹

文思屋 人氣:8.82K

景山公園位於中國北京市西城區景山前街,坐落在明清北京城的中軸線上,西臨北海,南與故宮神武門隔街相望,是明、清兩代的御苑。下文是為大家精選的北京景山公園景點介紹,希望你會喜歡。

北京景山公園景點介紹

北京景山公園景點介紹

景山的主要建築有:三座園門(景山門、山左里門、山右里門);祭祀孔子的綺望樓;五座峰亭(觀妙亭、周賞亭、萬春亭、富覽亭、輯芳亭);景山山後的壽皇殿;東側的永思殿和觀德殿以及護國忠義廟。景山公園地處北京城的中軸線上,佔地23公頃。南與紫禁城的神武門隔街相望,西鄰北海公園。景山山高42.6米,海拔88.35米,是北京城的最高點。站在山頂可俯視全城,金碧輝煌的'古老紫禁城與現代化的北京城新貌盡收眼底。

壽皇殿

壽皇殿是供明、清兩代皇帝停靈、存放遺像和祭祖之所,即“神御殿”。明代該殿在景山東北,清乾隆時期將舊殿拆除,新修今位於景山正北方,北京古城中軸線上的壽皇殿。它包括九舉牌樓:宮門外東、西、南三面各立四柱九樓式牌坊一座(原為金絲楠木樑柱,現已改為混凝土柱,戧柱皆去除),黃琉璃筒瓦廡殿頂。通面闊16.2米,帶斗拱,繪以墨線大點金金龍枋心旋子彩畫。永思殿。位於壽皇殿東面,是歷代皇帝后停靈的處所,自成一院,坐北朝南。前為永思門,面闊3間,進深1間,通寬13.8,通進深8.1米,綠琉璃筒瓦歇山頂黃剪邊單昂三踩斗拱。永思門東西配殿各3間,硬山箍頭脊。

觀德殿

位於吉祥閣南側。在南牆正中有大門1間,琉璃磚瓦仿木結構,黃琉璃筒瓦歇山頂單翹單昂五踩斗拱,兩側各開隨牆門1座。前為觀德門5間,黃琉璃筒瓦硬山調大脊,一斗三升斗拱,前後出廊,旋子彩畫。東西配殿各3間,黃琉璃筒瓦硬山頂,一斗二升交麻葉頭斗拱。後殿3間,筒瓦硬山箍頭脊。後殿耳房各三間,筒瓦硬山元寶頂,前出廊,旋子彩畫。現為少年兒童圖書館。觀德殿外簷中,前簷5、後簷5、東簷1、西簷1共12幅坊心彩畫中,有10幅據稱為20世紀六七十年代重新繪製,獨具時代特色。

興慶閣

黃琉璃筒瓦綠剪邊重樓四角攢尖頂,面闊三間,進深三間,上層四周帶木迴廊。底樓為磚石結構,東西側均有石券門。此原為元代為皇帝躬耕所建的帶有象徵性的穀倉。明代因其舊址重建。此建築中無階梯,若上回廊,需於閣外搭梯而上。其牆壁忒厚,同皇家糧倉頗同。該閣是中國古代皇家糧倉的特殊形式。

綺望樓

在景山門內,山陽處,依山腳而立,坐北朝南。黃琉璃筒瓦歇山頂,重樓重簷,面闊五間,進深三間。上簷單昂三踩斗栱,明間懸滿漢文書匾額“綺望樓”;下簷單昂五踩斗栱,前帶廊,有丁頭拱雀替,旋子彩畫。四周有漢白玉石護欄。內供奉孔子牌位。北、東、西三面牆下石臺基上原有泥塑若干。

峰亭

共有5座,自東向西依次為觀妙亭、周賞亭、萬春亭、富覽亭、輯芳亭:5座亭中原有5尊佛像,通稱五味神,均無存。

觀妙亭

東側第二座亭。翡翠綠琉璃筒瓦頂,黃琉璃筒瓦剪邊,重簷八角攢尖式。上簷重昂七踩斗栱,下簷單昂五踩斗栱,兩槽柱子,內外各有八根。亭高約為14.2米,建築面積約為110平方米。內原供五方佛之一的阿閦佛,為鑄銅鎦金佛像,被八國聯軍劫去。

周賞亭

東側第一座亭。孔雀藍琉璃筒瓦頂,紫晶色琉璃瓦剪邊,重簷圓攢尖頂。上簷重昂七踩斗栱,下簷單昂五踩斗栱,兩槽柱子,內外各有八根。亭高約為11.3米,建築面積近100平方米。內原供五方佛之一的寶生佛,為鑄銅鎦金佛像,被八國聯軍劫去。

萬春亭

位於景山的中峰,中峰的相對高度為45.7米,是北京城南北中軸線上最高和最佳的觀景點。黃琉璃筒瓦頂,綠琉璃筒瓦剪邊,四角攢尖式,三層簷。一層簷重昂七踩斗栱,二層簷和三層簷重昂五踩斗栱。兩槽柱子,外層每面有六根,共有二十根;內層每面有四根,共有十二根。從萬春亭上,可以南看故宮金碧輝煌的宮殿,北看中軸線的鐘鼓樓,西看北海的白塔。

富覽亭

西側第一座亭。孔雀藍琉璃筒瓦頂,紫晶色琉璃瓦剪邊,重簷圓攢尖頂。上簷重昂七踩斗栱,下簷單昂五踩斗栱,兩槽柱子,內外各有八根。亭高約為11.3米,建築面積近100平方米。內原供五方佛之一的不空成就佛,為鑄銅鎦金佛像,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被八國聯軍劫去。自1928年景山公園開園後,該亭匾額即與輯芳亭匾額顛倒,相互錯掛69年,直至1997年才將兩亭匾額正確掛回。

輯芳亭

西側第二座亭。翡翠綠琉璃筒瓦頂,黃琉璃筒瓦剪邊,重簷八角攢尖式。上簷重昂七踩斗拱,下簷單昂五踩斗拱,兩槽柱子,內外各有八根。亭高約為14.2米,建築面積約為110平方米。內原供五方佛之一的阿彌陀佛,為鑄銅鎦金佛像,被八國聯軍劫去。

崇禎自縊處

景山東麓,原有一株向東傾斜的低矮老槐樹,這是明崇禎朱由檢自縊的地方。現此處立有碑刻兩通,“明思宗殉國處”碑:1930年,故宮博物院延請沈尹默書寫勒石,1931年立於老槐樹旁。碑高2米,正面縱題“明思宗殉國處”六個大字。其中“明”字以“目”和“月”組成。明思宗殉國三百年紀念碑:1944年,為明思宗去世300週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