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旅遊>景點介紹>

我國著名景點介紹

文思屋 人氣:2.99W

宜興張公洞

我國著名景點介紹

宜興張公洞又名庚桑洞,是著名石灰岩溶洞、宜興“三奇”之一。位於宜興城西南約22公里的孟峰山麓,距東北的無錫市60多公里。該洞具大小洞穴達72個,各洞的溫度又不相同,素有“海內奇觀”之稱。相傳漢代張道陵曾在此修道,唐代張果老在此隱居,故稱張公洞。

有“洞天福地”之稱的張公洞風景區位於宜興市區西南15公里的盂峰山中,漫漫幾千年,有多少善男信女、文人墨客、達官顯貴、甚至天子賢臣仰慕洞天福地的山山水水,而在此駐足盤桓、虔誠朝聖、吟詠抒懷。

春秋戰國時,老子親傳弟子庚桑楚不願做官,隱居在此潛心修道,道成仙去,並著有《洞靈真經》九篇。此洞因而得名“庚桑洞”,併成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道書《白龜經》雲:“天下福地七十有二,此居五十八,庚桑公治之。”

漢代,張道陵出生在宜興,年輕時就在洞靈觀修道,後來到江西龍虎山創立“五斗米道”,因道教徒尊稱創立者張道陵為天師,因而又叫“天師道”。早在唐代之前,張果老便在洞靈觀修道,一次偶然的機會吃了盂峰山中的千年何首烏,騎驢仙去。因張道陵和張果老先後在次修道,因而又名張公洞。

徐州放鶴亭

放鶴亭,為彭城隱士張天驥所建。亭南北長11.95米,東西深4.95米,歇山飛簷,古樸幽雅。張天驥自號“雲龍山人”,蘇軾任徐州知州時與其結為好友。山人養了兩隻仙鶴,每天清晨在此亭放飛仙鶴,亭因此得名。元豐元年秋,蘇軾寫了《放鶴亭記》,除描繪了雲龍山變幻莫測的迷人景色外,還稱讚了張山人的隱居生活,塑造了一個超凡出群的隱士形象。因此文膾炙人口,被選入《古文觀止》,雲龍山和放鶴亭也因此聞名於世。鶴,乃古代賢士也。古有林逋“梅妻鶴子”之美談,再有張天驥隱居之不仕之名。放鶴乃喻招賢士也。

歷史典故

放鶴亭位於江蘇省徐州市雲龍山之顛,為彭城隱士張天驥於1078年所建。蘇軾曾寫過一篇《放鶴亭記》,用如椽之筆描繪了動人的放鶴圖卷,使放鶴亭與雲龍山聞名於世。自雲龍山北門拾級登達第三節山頂,半月形院門門額上有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徐州知府田庚書寫的“張山人故址”5個隸字。走進院門,有平坦開闊、鋪有甬道的四方庭院,其東側便是放鶴亭,飛簷丹楹,巨集敞明亮。亭南北長11.95米,東西深4.95米,前有平臺,周環遊廊,十分優雅。

放鶴亭西側有飲鶴泉,泉亭相依已逾千載。距放鶴亭南20米,飲鶴泉南10多米處,還有一座建在高聳之處的小亭招鶴亭,因《放鶴亭記》有招鶴之歌而得名。招鶴亭為磚木結構,小巧玲瓏,簷角欲飛,是登高遠眺的好地方。放鶴亭、飲鶴泉和招鶴亭這三座古蹟有著密切的關係。

築亭詠亭

院門上所寫“張山人”即北宋隱士雲龍山人張天驥,最初就是他築了放鶴亭。張天驥(1041-?),字聖塗,自號雲龍山人,家有花園、田宅,在雲龍山西麓黃茅崗築有草堂。他愛好詩書、花木和音樂。他父親張希甫、母親李氏以及他本人都深受道家哲學的影響。

而放鶴亭名聞遐邇,固然與它坐落的幽美環境有關,更主要的是因為放鶴亭聯結著蘇軾與張天驥友誼的佳話。蘇軾早年也曾受道家思想的薰陶。他從小在家鄉四川眉山縣,跟著眉山天慶觀北極院道士張易簡學習過3年。成年之後,道、佛、儒三家思想對蘇軾幾乎有同樣的吸引力。他仕途坎坷,政治上屢遭挫折,更助長了他放達曠逸的性格。因此,他與張天驥感情十分投洽。蘇軾在徐州寫的大量詩歌中,張山人的名字頻頻出現。

蘇軾常常帶著賓客、僚吏甚至歌伎到放鶴亭來飲酒。張山人“提壺勸酒”,也“慣作酒伴”。蘇軾屢次大醉而歸。他在詩中描述了這種情景:“萬木鎖雲龍,天留於戴公。路迷山向背,人在滇西東。薺麥餘春雪,櫻桃落晚風。入城都不記,歸路醉眼中。”這首詩不僅是蘇軾在張山人這裡暢樂心情的自白,也是雲龍山美妙景色的寫照。

熙寧十年時張天驥已38歲,尚未娶妻。蘇軾願為張山人做媒,替他找個合適女子,但張山人婉辭謝絕。表示要堅持“不如學養生,一氣服千息”的道家獨身生活。由此可見張山人醉心於“修真養性”之術,也可看出蘇、張彼此關心的親密之情。他們的友誼保持很久,12年後,即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蘇軾任杭州太守時,張天驥還不遠千里到杭州去看望他。蘇軾熱情款待這位老友住了10天,才贈詩話別。

修繕記錄

“名山與高士,人地兩相倚”,人們喜愛幽雅的放鶴亭,也自然地懷念飄逸豪放的蘇軾和張山人。放鶴亭屢坍屢修,世代存留。明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徐州都司戴時宗、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徐海道吳世熊都曾重建過放鶴亭。辛亥革命後也曾修過。但嗣後年久失修,到解放前夕放鶴亭已破敗不堪。解放後人民政府撥款修繕,恢復舊觀。1979年放鶴亭又加整修,彩棟丹楹。煥然一新。原來懸掛的乾隆所書“放鶴亭”匾額,改用蘇軾筆跡,重新制匾,高懸其上。這樣更加富有歷史感,增加遊人的興味。放鶴亭內窗明几淨,四壁張掛名家書畫,清爽雅靜。

駝樑 林海幽峽如畫

駝樑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平山縣西北端冀晉兩省交界處,距石家莊市138公里,與佛教聖地五臺山遙遙相望,因山頂恰似駝峰而得名。主峰海拔2281米系河北省五大高峰之一。這裡層戀疊翠,林海濤濤,幽峽如畫,瀑布成群,雲海頻出,氣候宜人,萬千景色處處引人入勝。

駝樑從山谷到頂峰分佈著白樺、松柏楓樹、山楊等樹種及灌木草本植物,且到處可見野玫瑰、丁香、菊花、金蓮花、杜鵑花、毛金花、山丹丹等奇花異卉及黑木耳、野黃花、蘑菇、地皮等山珍野味,還可採到無數種名貴中藥材。5月暮春,杜鵑花披紅掛綠;7月盛夏,百花盛開,爭芳鬥豔,山頂“五月草甸"之美景令人讚歎。南駝夏季雲騰霧繞,山峰在雲海中出沒;秋季滿山紅葉,五色繽紛,身臨其境,猶如畫中;冬季飛雪,冰川晶瑩,銀枝素花,可謂壯觀。景區內飛禽鳴叫,野獸出沒,溪水長流,瀑布成趣。

駝樑主峰海拔2281米系河北省五大高峰之一。這裡層戀疊翠,林海濤濤,幽峽如畫,瀑布成群,雲海頻出,氣候宜人,萬千景色處處引人入勝。旅行路線:外市遊客可走石太高速公路,石青路口下(石家莊)走石閆路,至平山縣城,再到景區。或乘坐火車石家莊站下,再乘坐石家莊直達駝梁山的班車。駝樑更以涼爽的氣候而著稱,夏季平均氣溫只有19℃。夏日的駝樑綠茸茸,水淋淋,彷彿剛從水中撈出,山含嵐氣,雲帶雨露。雲深不見千巖秀,水漲初聞萬壑流,三疊瀑、白龍瀑、人字瀑、五指瀑等近百處瀑布,飄舞在蔥蘢幽深的二十里長峽中,飛珠濺玉,寒煙凝翠;冰泉、龍泉、馬趵泉等數十個清泉,宛若串串明珠撒落峽中,晶瑩清澈,涸旱不竭,遊人暢飲。駝樑峰巔的空中草原、花海,更是大自然的神奇傑作。海拔2000多米高的山頂,寬坦如砥,草茵幽幽,隱於藍天白雲和松林綠波之間。駝樑是連線西柏坡和五臺山聖地最便捷的中轉景區。駝樑夏季平均氣溫只有19℃。夏日的駝樑綠茸茸、水淋淋,彷彿剛從水中撈出,山含嵐氣,雲帶雨露。雲深不見千巖秀,水漲初闖萬壑流。三疊瀑、白龍瀑、人字瀑、五指瀑等近百處瀑布,飄舞在蔥蘢幽深的20里長峽中,飛珠濺玉,寒煙凝翠。冰泉、白龍泉、馬趵泉等數十個清泉,宛若串串明珠撒落峽中,晶瑩清澈,旱澇不竭。駝樑峰巔的空中草原、花海,更是大自然的神奇傑作。海拔2000多米高的山頂,寬坦如砥,草茵幽幽,隱於藍天白雲和松林綠波之間。每年7月舉辦的"生態旅遊節",熱鬧壯觀。

景忠山 京東第一名山

景忠山位於河北省遷西縣境內,地處京、津、唐、承、秦五市中心腹地,西距北京180公里,東距秦皇島150公里,南距唐山75公里,距天津185公里,北距承德140公里,在五市兩小時出遊圈內,地理位置優越。景區距京沈高速遷西支線、唐承高速均只有十分鐘車程,交通便利,可進入性強。

景忠山海拔610米,從山腳到山頂共有1872級臺階,盤旋於峭壁懸崖之間,延伸於蒼松怪石之中,曲徑通幽,一步一景,清代張太復有詩曰:“路指三屯外,青蓮朵朵擎。萬鬆穿石立,一徑與天爭。”

景忠山素有京東名岫之美譽,景區資源特點可以用三句話來概括:自然景觀鬼斧神工、秀美旖旎,宗教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人文古建匠心獨具、蔚為壯觀。

景忠山以其秀美旖旎的自然風光,被康熙皇帝御封為“天下名山”。它雄踞冀東,孤峰獨秀,蒼松蔽日,峽谷清幽。春天山花遍野,香風撲面;盛夏萬木碧綠,百鳥爭鳴;深秋天高雲淡,層林盡染;隆冬白雪皚皚,玉潔冰清。歷史上就有峰巔蓮座、峽谷影龍、雲寺曉鍾、拂曉觀日、金花漫野、灤水迤藍、巒峰疊翠、幽洞常滴著名的景忠八景,令人心曠神怡。其觀古之幽,探奇之妙,賞景之媚,不愧為京東第一名岫。景忠山1872級進山石階香道,蜿蜒盤旋,直抵峰頂,氣勢壯觀。登高鳥瞰,綿綿群山盡收眼底,渤海排天之浪似在眼前,奇觀異色,美不勝收。歷史上許多文人雅士,帝王將相,對景忠山情有獨鍾,謳歌讚譽,詩聯碑匾,廣為流傳。當年康熙皇帝登臨此山後,有感而發,御題“天下名山”、“名山初步”、“靈山秀色”等匾額。

景忠山一千多年的發展史,積澱下博大精深的宗教歷史文化。自唐代以來,景忠山始稱為明山,自此千餘年來香火不斷。明朝初年,由於薊鎮總兵府移駐山下三屯營,按照四方守護神的名稱,稱其為朱雀山。後來此山建“三忠祠”,祠內供奉諸葛亮、岳飛、文天祥三位愛國忠臣,取其“景仰忠義”之意改名景忠山。明嘉靖二年,薊鎮總兵馬永又於“三忠祠”東側建碧霞宮,奉元君像。之後,曾在景忠山腳下鎮守16年之久的著名民族英雄戚繼光先後進行了兩次大規模修繕。從此,景忠山的香火日益興盛。清朝初期,順治和康熙皇帝對景忠山格外垂青,他們曾六次登臨景忠山,不僅撥給大量田產帑銀,修復山上山下廟宇建築,而且御賜十六斤四兩的金娘娘一尊及四千五百餘卷的《大藏經》一堂,成為景忠山鎮山之寶,並傳承至今仍有“朝金面”習俗。曾在景忠山知止洞內面壁參禪九載的一代高僧——性在被順治皇帝於順治九年五月(公元1652年)召入京城大內講經禮佛,於椒園供養,開創僧侶入大內講經之先河,並敕封為“別山慧善普應禪師”。據《清史滿文件案》記載,順治立玄燁為太子,就是在景忠山問卜後而欽定的。景忠山被看作皇家寺廟,每議要政都來景忠山禮佛問卜。由此,聲譽雀起,名馳天下。景忠山距清東陵60公里,過去乾隆、嘉慶等皇帝每到東陵祭祖必朝拜景忠山,祈福納祥,使景忠山香火日盛。

千年歷史留下了蔚為壯觀的人文古建。自唐代開始,山上便建有三清道觀等古建廟宇。明清時期達到鼎盛,據史料記載,明代馬永、戚繼光先後組織修建廟宇,崇禎皇帝多次派人來山進行修繕。清初,順治、康熙兩位皇帝數次撥付國庫帑銀,把景忠山當作皇家寺廟來修建,終使景忠山形成了“廟宇七十二,金面百六尊”的山頂、山中、山腳三大完整的建築群。這裡既有恢弘的皇家建築,又有獨具特色的地方民間古建廟宇,既有碧霞宮、財神廟、真武廟、玉皇殿等道教建築,又有御佛寺、圓通禪寺、千手千眼菩薩殿等佛教建築,還有三忠祠等儒家建築,並新建體現景忠山特有文化的.寶鼎文化園、安坐金娘娘的北方第一金殿、獲得基尼斯記錄的萬福路等人文景觀。所有建築依山就勢,規制各異,無不體現著獨具的匠心。

神奇的自然景觀,深邃的宗教文化,孕育了獨特的鄉土民俗,每年農曆四月十八和十月十五,景忠山都將舉行規模盛大的傳統廟會,每年正月七年級至十五還要舉辦“納福迎春文化節”,京、津、唐、承、秦、內蒙等地遊客蜂擁而至,各路商賈雲集,香客如潮,歌舞、評劇、馬戲、皮影、花會等民間文化活動豐富多彩,熱鬧非凡,遊人突破20萬之多。每逢節假日、每月七年級、十五及景忠山諸佛道日,人們或是出於對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宗教聖地的崇拜,或是民間文化活動和自然風光的吸引,遊玩、觀光、朝聖者絡繹不絕。

三教融一家,三忠供一廟,世間獨此雙景;

一茶分三道,一殿奉三仙,天下絕無二山。登臨景忠山,歲歲保平安

海南棋子灣 原始之美

棋子灣位於海南昌江縣古昌化城的北部,西接昌化江入海口,東倚昌化嶺風景區,距昌化線石碌50多公里,這裡沙灘雪白與天連成一片,有“萬畝沙漠落海南”之美稱,是光浴和沙浴的理想之地。

棋子灣海灣呈現S形狀,灣長20多公里。海灣水面平靜,海水清澈見底,海沙細軟且潔白如銀;海岸奇峰林立,怪石嶙峋。有引人入勝的峻壁角、細眉角、鑑真坐禪、黃帝祭海、神龜探海、大角石林、小角石林、仙人足跡、八戒背媳婦、祭海石、觀魚石、火焰石、情侶石、帆船石、觀音石、觀音潭、棋子籃、望郎灘、白沙嶺、治癬溝、天然盤景園及野菠蘿度假村等天然景點二十多處。

棋子灣是海南唯一保留著原始、天然景觀的旅遊度假區,不僅景奇景美,而且流傳著許多美麗傳說的地方。歷代慕名而至的名人有蘇東坡、趙鼎、郭沫若……他們都被它美麗神奇的景色所吸引,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篇。

棋子灣是昌化嶺下的一處5公里長的海灣,海底坡度平緩,海水清澈,沙質細白,距岸200米遠,海水深度仍不能過胸。岸邊礁石間有一片面積約幾百平方米撒滿彩色棋子的卵石灘,白色、寶石綠色、土紅色、蛋黃色;像翡翠、似瑪瑙,十分精彩絕妙。

棋子灣所處的海南島西部海濱,橫跨東方市和昌江縣,是海南島的乾旱區,每年的降雨量只有700~900毫米,而蒸發量卻高達2500毫米。這裡的氣溫也保持著海南最高記錄,夏天中午地表溫度甚至能超過50度。惡劣的氣候造成土壤嚴重沙化,一望無際的熱帶濱海沙漠中,只有遍佈的仙人掌、草海桐和露兜草一類的抗旱、抗高溫的植物還預示著生命的延續。

棋子灣有個治癬溝,河水不僅可以用作淡水洗浴,據說水中含有的礦物質可以治療面板病。

相傳從前有兩位仙人降臨棋子灣邊,一邊享受海景一邊下棋,從清晨戰到中午,彼時烈日當空,二仙渴餓交加。當地漁民看到了,拿來鮮魚、酒肉和茶水為仙人消飢解渴。兩仙邊吃邊殺,棋罷,待要重謝漁民,已不見他們的蹤影。為感謝漁民的好心腸,仙人把棋子撒到海里,抵擋風浪,造福黎民,從此棋子灣內海水清湛,奇石秀岩層疊至岸,風平浪靜,魚蝦豐盛。“棋子灣”也由此得名。

茂名放雞島 看海聽潮

放雞島位於茂名電白縣南海海面,呈橄欖形。為何叫放雞島?原來以前的漁民深信每次出海前在島上放一隻雞,便能平安歸來,且可漁獲豐富。傳說當年鄭和下西洋途徑此島,也依照當地習俗派遣船員上岸放雞,祈求航海曆程平安,此地遂因此得名。

放雞島的東北岸,因長年受風浪衝刷,岩石聳立,千姿百態,氣勢雄奇。遠處水天一色,煙波浩淼;近處礁石險峻,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岸邊,有一雞頭狀的巨石立於傾斜的石基上,仿若一位醉心於音樂的老人在聆聽著“海韻”,故名“仙石聽濤”。而島的北面,港灣如同初升的月牙,緩緩的坡度,潔白的細沙,柔和的海浪,是難得的天然浴場。正東與東南岸,俗稱“雞尾”部,集奇、雄、壯、闊於一體,是放雞島觀景覽勝的精華地段。

在放雞島,連發呆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傍晚躺臥在岸邊的礁石上,與友人共同等待日落的到來,在渾圓的夕陽前,不遠處依稀停留著幾艘歸航的漁船,這不正是“漁舟唱晚圖”的現實寫照嗎?

從碼頭步行數分鐘,便到達島上游客最集中的海上游樂區,海岸線達500米的沙灘有著各式水上活動,潛水當然是必須要體驗的。這裡是我國自然條件最好的潛水基地之一,不僅能見度高,且附近海域沒有暗湧,水靜風輕,沙灘潔白,其條件適合開展淺水潛、深水潛、探險潛這三種目前國際流行的潛水運動。今年在放雞島接受潛水訓練可以直接獲得由國家體育總局頒發的證書。

每年的5月到8月,是放雞島潛水的黃金季節,海水清澈見底,淺水區就像一整塊淡綠色翡翠,魚群珊瑚清晰可見。深水區裡則有一叢叢的紅珊瑚、藍珊瑚,一群大大小小的魚兒在你身邊遊蕩,帶著花紋的海膽和巨大的海蔘則藏在海底石縫中紋絲不動。有足夠膽量的話,不妨嘗試一下探險潛,在放雞島海底深處有一巖洞,據說那裡曾經是海盜用來存放財寶的地方,給人一種無限的想象,以前曾有漁民潛入洞裡,但都不敢深入洞中,這更給這海底的深洞平添一股神祕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