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就業指導>

大學形勢與政策論文

文思屋 人氣:3.1W

形勢與政策是每個大學生的必修課程,下面本站小編跟大家分享幾篇形勢與政策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形勢與政策論文

大學形勢與政策論文

冷戰結束後,亞洲一直是全球安全形勢甚為嚴峻的地區,具有複雜和突出特點。未來,包括亞洲在內的全球和平發展總趨勢,使亞洲國家構建安全框架出現可能性。

維護亞洲以至世界的安全關鍵在於,不同制度、不同宗教、不同意識形態的國家,雖難以建立共同的信任,但必須相互依存,在各種矛盾和衝突面前,須努力保持戰略冷靜、剋制,在可能實現的安全框架下規範軍事行動。

亞洲安全形勢嚴峻的幾個相關資料

據統計,冷戰時期,共發生180多起地區衝突和區域性戰爭,其中持續性最長和規模最大的戰爭都發生在亞洲,如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中東戰爭、兩伊戰爭,以及兩次印巴戰爭。

冷戰結束後,亞洲是大規模區域性戰爭和軍事行動發生最多、規模最大的地區,20世紀90年代,全球發生戰爭的國家或地區有43個,其中,亞洲佔了22個;此後至今,全球發生11場較大規模的戰爭和軍事行動,亞洲佔6場,包括冷戰後全球規模最大的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

國家間武裝衝突持續最長,如巴以衝突、朝韓衝突、印巴衝突等,長期持續並還將持續下去,甚至進一步加劇;一些國家的戰亂、內亂造成地區性的動盪,如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各派武裝衝突、伊拉克各派政治力量的武力對抗、敘利亞與反政府武裝的武裝衝突、緬甸與反政府民族武裝衝突、印度國內武裝內亂等。

核武器、核材料擴散最為嚴重。亞洲有核國家、實際擁核國家和潛在擁核國家共8個,即:橫跨歐亞的俄羅斯、中國;《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之外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印度、以色列、巴基斯坦;潛在擁核國家朝鮮、伊朗;以及被一些國家忽視的具有快速擁核能力的日本。

導彈技術、化學武器擴散嚴重。亞洲為全球導彈技術擴散嚴重地區,擁有導彈技術和潛在擁有導彈的國家不僅數量大,而且有繼續增長之勢,一些國家不僅有近程導彈、中程導彈,而且競相發展遠端導彈,此外還在尋求發展巡弋飛彈。

受恐怖威脅的國家數量多、指數高。多年來,在中亞、西亞、東南亞發生的恐怖活動對整個地區的影響十分嚴重,中國面臨的恐怖威脅指數更是呈明顯上升趨勢。冷戰結束後,“東突”分裂勢力及活動進入歷史上的高峰期,在境外恐怖組織的支援下,“東突”分子在中國新疆甚至內地連續製造了極為惡劣殘忍的恐怖襲擊事件,近日發生在中越邊境的事件,證實也有新疆恐怖組織背景。

全球性戰爭潛在戰爭熱點多。多家國際評價機構和分析機構認為,目前和今後一段時期,西亞、中亞、東海、南海,及兩年以後的'中國臺海地區,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有隨時爆發武裝衝突或一定規模戰爭的可能性。

美國在亞洲投入軍費和兵力多、簽訂防務條約多,主要軍事基地在亞洲多,與亞洲國家簽訂所謂集體防衛條約最多。由於發動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的緣故,從21世紀開始,美國在亞洲投入軍費和兵力已超過在歐洲地區的投入。美國與相關國家簽訂防衛條約共7個,其中與日本、韓國、菲律賓、東南亞等國家簽訂的條約則有4個。美國在歐洲、中東、韓國、日本、關島的五大軍事基地中,亞洲地區居多。

亞洲安全形勢突出特點和未來趨勢

長期以來,亞洲安全形勢嚴峻的主要表現是:霸權國家操控,區域性戰爭不斷,歷史結怨持久,武裝對抗持續,民族矛盾複雜,宗教衝突激烈,社會問題嚴重,恐怖活動升級。

亞洲安全形勢嚴峻成因十分複雜,為全球少見,其中包括:領土爭端、領海爭端、民族衝突、文明衝突、宗教極端主義等。此外,從地緣上說,亞洲地處世界能源供應中心、國際貿易交通運輸要衝、歐亞地緣政治結合部,以及東西方文明衝突交匯前沿。

冷戰結束後,亞洲安全形勢的一個突出特點是,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大國的直接介入或背後操縱,導致亞洲地區區域性戰爭或武裝衝突不斷。除海灣戰爭為聯合國授權外,其餘發生的戰爭均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主導和發動,所造成的一些國家平民的傷亡為多年少有。事實證明,美國等西方國家介入和參與,是造成亞洲地區安全形勢嚴峻的首要原因。

與美國戰略初衷相悖,在深陷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大戰爭泥潭後,特別是西方國家和地區出現嚴重金融危機後,美國作為惟一超級大國的地位開始動搖。與此同時,以中國、印度等新興國家的崛起,以及戰略地位的提升,開始改變原有的世界政治、經濟格局。

曾令美國前總統小布什的戰爭班子最為得意的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事實上成為美國戰略地位相對下降的歷史轉折點,這促使美國不得不進行全球性的戰略大調整。幾年來,美國實施所謂的“亞太再平衡戰略”,特別是在伊拉克戰場上的大規模撤軍,在客觀上減少了這一地區發生區域性戰爭的可能性。

儘管如此,亞洲安全形勢仍然存在嚴重的安全威脅:一方面,美國在阿富汗撤軍以後,這一地區由於存在各種矛盾,還將發生新的流血的衝突或武裝衝突,恐怖組織和恐怖活動不會減少和停止;另一方面,剛剛發生的烏克蘭事件,雖然可能使美國、歐盟與俄羅斯的矛盾有所加劇,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對立雙方不可能發生新的冷戰和嚴重的對抗,烏克蘭事件不會減輕美國對亞洲、特別是對中國的戰略壓力。

中國等新興國家群體的興起和發展,使國際戰略力量和博弈更加複雜,亞洲地區的安全形勢呈現新趨勢,中國成為美國最大的戰略對手和遏制物件。近年來,美國等已開發國家經濟整體出現相對衰退趨勢,新興國家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高,已經和正在改變長期以來國際關係“北強南弱”的失衡態勢。

世界政治多極化和國際關係民主化,為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框架注入新生力量和活力。同時,包括歐盟、上海合作組織、東盟地區論壇、亞信組織等在內的區域性國際組織和合作平臺,在世界經濟和安全領域發揮作用。面對單邊主義和西方中心主義的頹勢,已開發國家被迫做出一些調整和讓步,新興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和影響得到提升。 新興國家的群體性發展表明,舊的國際格局正被逐漸打破,多極化程序加速發展,國際戰略力量博弈更加複雜和激烈,這種新趨勢使美國的戰略不斷髮生新變化。美國面對已經勢微的全球經貿主導地位、全球政治領導地位,惟一可在亞洲及全球起主導作用的軍事主導地位,已經顯得力不從心。美國的所謂重返亞洲戰略,其實本質是鞏固其在亞洲以及全球勢微的國際政治、國際貿易、國際軍事主導地位,避免在亞洲失去領導作用。

美國實施這一戰略的結果,有可能導致亞洲以及其他地區出現激烈的軍事競爭,尤其是美國有可能更加放縱盟國和盟友對中國的戰略牽制和圍堵,存在武裝衝突甚至區域性戰爭的風險。如今,美國等西方國家積極謀取在多維作戰空間的軍事優勢,組建戰略聯盟對潛在對手實施戰略圍堵,使得國際軍事競爭的不確定性和不可控性更加突出。同時在非傳統領域裡,亞洲也面臨新的威脅和危險,如資訊保安、網路安全、電磁安全、金融安全、糧食安全、生物安全等。

客觀冷靜面對國家信任和相互依存現實

冷戰歷史告訴人們,二戰後東西方陣營不斷加劇的軍備競賽,特別是包括核生化武器在內的大規模殺傷武器瘋狂發展,雖然使新的世界大戰隨時都有爆發的可能,但是具有摧毀能力的雙方不得不保持戰略冷靜和戰略剋制。人們知道,未來如果爆發世界性戰爭,全球沒有贏家;同樣,如果亞洲爆發戰爭,不但亞洲沒有贏家,世界也沒有贏家。

由於國家政治制度不同、意識形態差異、國家利益矛盾、經濟貿易摩擦、西方世界挑撥、國際輿論控制等諸多原因,亞洲國家間本來缺少應有的信任,加上西方國家的背後操縱、挑撥和介入,這一戰略信任就更受到新的衝擊和破壞。不過,和平發展畢竟是當今世界的潮流,也是亞洲各國的共同願望,各國經濟利益相互滲透和相互補充,使包括亞洲在內的世界緊密相聯,對此,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也不否認。

各國相互信任的道路漫長,國家間完全的和長期的信任難以實現,信任是相對的和動態的交流過程,實質是一個各國都需要的國際政治舞臺。當今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國家間可以沒有完全的信任,但是國家必須承認相互依存,這是建立安全框架消除安全威脅,特別是消除發生大規模戰爭的迫切需要。

作為仍然在亞洲起主導地位的美國,長期以來採取雙重標準支援或縱容一些國家挑起武裝衝突或採取軍事行動。如今,處於經濟困境的美國已無力再發動大規模戰爭,同時,不希望再將自身捲入那些難以獲利的武裝衝突。但是,美國和西方國家仍希望繼續主導亞洲安全,獲得政治和經濟利益。

在維護亞洲安全的政治博弈中,美國仍然繼續居於主導地位,不可能將其他排除在政治、經濟、軍事的舞臺之外。中國應在維護亞洲安全領域裡發揮政治智慧,尋找與美國戰略利益的交匯點、共同點,避免衝突點、對抗點,努力建設與美國穩定的、坦率的、互動的、合作的新型大國關係。

中美核心利益中有趨同或重合的部分,中國表達的核心利益有三大項,即:保持和捍衛國家的基本制度和國家安全、確保中國主權和領土的不可侵犯、保持中國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美國表達的重要核心利益主要有:防止和減少對美國和美國海外駐軍遭受核生化武器的威脅、確保美國盟友的生存與美國的合作、與可能成為戰略對手的中國、俄羅斯建立符合美國國家利益的富有成效關係等。以上可以看出,在經濟領域,中國與美國有共同戰略利益和合作需求。

過去,人們常說“不共戴天”,現在,人們則必須“共同戴天”。在亞洲以至在全球,正常關係國家間完全可以建立戰略互信;潛在對手國家間雖然難以建立戰略信任,但是相互必須有起碼的戰略冷靜、戰略剋制,形成這種戰略冷靜、戰略剋制,需要相互間的有效交流。

當然,戰略冷靜、戰略剋制並非放棄戰略威懾,戰略威脅的目的是制止戰爭,而非挑起戰爭;是戰略預警,非戰略威脅;是戰略警告,非戰略訛詐。中國希望和平,但是為了和平則必須做好就對武裝衝突,甚至區域性戰爭的準備,只有敢打贏和能打贏區域性戰爭才能制止大規模戰爭。

隨著中國、印度新興國家的興起,許多亞洲國家,特別是中國周邊國家,與中國建立戰略信任的需要更加迫切。應該看到,要建立真正的戰略信任,需要經歷艱苦的努力和漫長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