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就業指導>

求職招聘陷阱解讀

文思屋 人氣:1.71W

以下是7個招聘陷阱案例的解讀,你有中過招?小編在此提醒大家在這個求職旺季裡要謹慎求職,不能輕信他人。

求職招聘陷阱解讀

陷阱一:求職先交培訓費、押金

2015年8月,陝西某高校大三在校生小賈,打算利用假期時間,找一份兼職賺點零花錢,也算是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但讓小賈沒想到的是,還沒開始工作,就在面試的時候遭遇了騙局。

“我和同學通過網站上的招聘資訊,聯絡到了一家模特公司,然後加微信好友瞭解情況。”小賈稱,開始的時候,對方描述得非常好,無論是工資、工作時間還是工作前景,都相當誘人。而我們在網路上簡單詢問後,就去模特公司瞭解情況並繳納費用。“那家模特公司叫我們交培訓費和押金,當時只是很開心很激動,滿心期待這份工作的到來,卻沒想到這是個騙局。”

小賈無奈地表示,交過錢後,一直沒接到通知什麼時候開始工作,也沒有所謂培訓。據瞭解,與小賈一樣受騙的一共有八名在校或者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共計繳納金額一萬多元,不僅如此,他們其中的一名受騙者還告訴記者,他們向模特公司討要當初交的培訓費和押金時還受到了威脅。最後,小賈報警。

陷阱二:虛假招聘索要個人資訊

小劉大學畢業後經常上網投遞簡歷。前不久,趕集網釋出的一條河南省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招聘資訊吸引了她。

“上面說招聘行政文員的職務,待遇各方面都不錯,工資待遇每月2500元至3000元,還繳納五險一金。”小劉立即將簡歷傳送到招聘資訊上所留的郵箱。

沒想到次日小劉就收到了對方的錄用通知,開心的小劉趕緊按照招聘資訊上的電話打了過去,一個操南方口音自稱姓黃的女子接了電話,她說自己是人事部經理,要求小劉提供體檢報告。

“她說這個體檢費由他們單位支付,我只需要提供一個農行賬號就行,費用會由他們的合作單位農行直接打給我。”小劉回憶說,“因為我的農行卡留在了老家,所以我當時就沒有立即給她賬號。”

幾天後,小劉外出正好路過該設計研究院,就想順便把賬號告訴黃經理。誰知道剛走到大門口就被保安攔了下來。保安問清了情況後告訴小劉,這裡根本沒有黃經理,招聘資訊上的電話號碼也不是院裡的電話。該保安表示,招聘資訊都是假的,最近有很多像小劉一樣的人來問這個事兒。

陷阱三:高薪誘惑下的傳銷xi腦

安徽男子王某,大學畢業之後四處應聘求職。而王某的.姑姑此時已進入傳銷組織,並遊說王某的父親,讓王某到南京工作。不久之後,王某來到南京,聽從姑姑的勸說,決定自己做“老闆”創業。

因沒有經濟來源和經濟基礎,王某對創業有些猶豫。姑姑說也不需要太多,幾萬塊就夠了,並帶他去見了一些“自願連鎖經營業”圈裡的人。這些人每天跟王某聊三次,每次跟他分析這個行業的好處,稱“連鎖經營業”是悄然興起的大專案,很多人還不知道,且通訊公司對這個行業也是大力支援的,讓他們辦理集團號,只要投資69800元,三年後就能賺到1040萬元。

考慮到姑姑也在從事該行業,沒有任何防備心理的王某相信了,於是跟父親要了70000元。隨後,王某的姑姑幫王某申購了21份產品,共計69800元。王某也得到了一張帶有集團號的通訊卡,約一個月後,他還得到了“贏利款”19000元。此後,管理人員開始要求王某多介紹人來參與,這樣可以賺得更多的錢。“你是大學生,通過微信、QQ發展夥伴,最好從同學親戚朋友入手發展。”至此,王某意識到自己陷入了傳銷陷阱,但無法脫身,最後被警方解救出來。

據瞭解,2003年9月,廣西查獲一傳銷窩點,涉案500多人中90%是大學生;2010年8月,南京查獲全國最大一起大學生傳銷案,涉及33所高校的834名大學生;2015年8月,南京浦口端掉一傳銷窩點,涉案700多人,其中大學生將近350人。

陷阱四:試用為名,使用廉價勞動

鄭州某高校大二學生小鄧,準備在暑假期間勤工儉學。隨後找到鄭州一家汽車用品公司推銷汽車用品。結果試用期7天做滿後,和他一起應聘的8名同學全部被辭退,原因是未完成任務。而且,招聘時口頭承諾的底薪800元,也沒有按實際工作天數發放,只給了100元。

實際上,一些不良企業利用大學生求職心切,以試工、試用為理由,延長試用期,或者將試用期工資設定極低,錄用後待遇誘人,但卻遲遲不會正式錄用,讓大學生有苦難言。

根據《勞動法》及其相關法規規定,員工在試用期內享有報酬權,月薪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此外,對於用人單位的口頭承諾,任何試用期的要求和考核都應落在書面上。

陷阱五:虛誇崗位,經理變銷售

24歲的小孫去年畢業於鄭州某高校經貿管理系,當年7月,他在一家公司應聘市場部經理成功。第一天去上班時,公司老總就讓小孫這個經理去推銷產品,美其名曰是瞭解市場。

但是,一個月後,小孫發現自己天天出去推銷,這與市場部經理負責的工作不符。之後,一名與小孫關係不錯的員工偷偷告訴他,公司最初招聘時就是要招推銷員的。因為擔心招不到員工,故意說成是市場部經理。

記者瞭解到,一些招聘單位因擔心招不到業務員、推銷員,就在招聘時故意把職位美化成市場部經理、事業部總監等,以此來誘惑求職人員。而當招聘成功後,再以先熟悉工作到一線鍛鍊為幌子,欺騙求職者繼續工作下去。

業內人士表示,這類招聘資訊比較簡單,涉及細節方面的東西都未明確註明,比如沒有崗位職責和應聘條件等。因此求職者應聘時要提前瞭解職位的具體內容,詢問工作細節,認真考慮後再做打算。

陷阱六:名為招工,變相銷售商品

某高校畢業生小陳到一家化妝品代理公司應聘業務主管。經初試、複試後,公司負責人稱要試用3個月,叫小陳先學會推銷公司代理的化妝品,並收取小陳200元信譽保證金未給收據。一週後,小陳發現產品根本賣不掉,而她從一家大型商場得知該產品銷售價格不超過100元。

記者瞭解到,一些公司誘騙求職者上崗,要求求職者交現金作為押金,而後讓求職者去推銷產品,並規定要賣多少產品才有提成工資。完不成任務,公司以此剋扣求職者工資,押金。變相欺詐求職者。

業內人士建議,求職者在應聘時應當心,急著收錢的多是黑公司,最好不要輕易交錢應聘。

陷阱七:以考試為名竊取創意

李強是某大學廣告系高材生,畢業後,李強到某廣告公司應聘。對方給他出了一道題,題目是為一款家用電器做廣告策劃方案,限期3天。3天后,李強帶著自己做出的策劃方案來到該公司,對方收下方案後,讓他回家等通知,然後再無下文。

2個月後,李強發現一條家用電器的廣告很是眼熟,和他做的方案几乎一模一樣,而策劃公司正是他去應聘的那家。原來,對方招聘是假,竊取創意才是真。

業內人士提醒,一些招聘單位以考試為藉口,將公司接下的專案作為考題直接交給應聘者完成,在不付出任何成本的情況下,騙取應聘者的勞動成果。如程式設計、廣告設計、策劃方案、文章翻譯、軟體開發等,最後並不錄用任何人。

對此,律師建議,應聘者在提交策劃時最好附上版權宣告,以免創意被竊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