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心理學>考試心理>

四大心理誤區讓大學聯考志願白填

文思屋 人氣:1.68W

大學聯考過後的大學聯考志願填報也是不容輕率決定的,那麼讓大學聯考志願白填的心理誤區又有什麼呢?四大心理誤區讓大學聯考志願白填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大心理誤區讓大學聯考志願白填

1.情緒化

人皆有情緒,這無可厚非,但是如果讓情緒控制了自己的決策,那將得不償失了。尤其是在大學聯考志願填報這樣的大事面前。您還記得16年爆發的志願填報案件嗎?因與家長意見不合,一本線上某考生直接離家出走;因嫉妒,某考生篡改其他同學志願,鋃鐺入獄……這些皆因“情緒失控”而導致的悲劇,還想明年再發生嗎?

當然,上面案例只是特例,大部分考生和家長還是比較理智,秉承互尊互敬的基礎上,有商有量。只是,我們大部分考生和家長容易忽略了另一種情緒化心理,它雖然微小,卻幾乎發生在每一位填報志願的考生身上。

大家太習慣讓情緒隨別人的意見,任意波動。比如說:某人告訴你,這個分數完全沒有希望考上那所學校。你聽了立刻愁容滿面。當他又告訴你,今年高校招生計劃擴招了,你可以衝一衝。你又兩眼冒心了。經歷這種情緒多了,你會發現:到了最後,你完全不知道如何選擇學校了。

建議:堅定立場,頭腦清晰,虛心聽取意見。該堅持的必須堅持,該商量的來商量。

2.想當然

之所以把“想當然”列入心理誤區,實在是每年有太多的考生吃了這方面的虧。據資料顯示,每年將近七成的大學生不滿意自己的`專業。而究其原因的時候,一半以上會說,“我以為是這樣的,沒想到,進來讀卻是那樣的……”。

每每這一句話,我都會感到無比心痛。中國的教育,到底教給孩子什麼了?這麼多考生,居然可以貿貿然憑“想當然”就選擇決定一生的專業,這荒廢的四年,人生最美好歲月的四年,誰來負責。

這裡也有家長的錯。當孩子沒有多少社會經驗,想當然決定未來四年的時候,有些家長偏偏固執自己的豐富社會經驗,“想當然”指導孩子,“將來這個專業最賺錢,就選這個”“這專業有什麼好,全是花架子,還不如學醫,有人就有需求”等等。

建議:“你以為的終究不是你以為”,多諮詢,多打聽,多探討,全面思考問題。

3.名校情結/保守主義

名校的招牌一直為眾多考生和家長虎視眈眈,名牌大學的許多畢業生還沒走出校門便被各大用人單位爭相哄搶,這是不爭的事實。但名校每年的名額都是有限的,可不少分數沒有達到絕對優勢的位置的考生,就是沒有認清這個事實,一定要填,哪怕最後落榜復讀也要填,還不服從調劑。

與名校情結,罔顧分數的考生相比,另一類典型考生就是保守主義。他們患得患失,沒有自信,不停地翻閱相關資料,想要獲取最有效的資訊,進而證明出自己不能上名校。等到志願出來,才發現一時保守,浪費了幾分,乃至10分以上。殊不知,人生有時候,就因為這幾分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建議:平常心態,認清自己的位置。你的分數、排位等,優勢劣勢分別是什麼?

4.聽天由命

現在,越是考得好,家庭條件還不錯的家長,越是擔心孩子的志願填報。但是,有一部分家長和考生,卻對志願填報不管不問,聽天由命。這種情況,最容易發生在“留守兒童”身上。父母在外面打工,根本沒有什麼時間和精力幫孩子提供學校和專業等方面的資訊。反正,孩子大學聯考這麼大的事,都一個人考過來了,一個小小的志願填報相信難不倒孩子。

另外,還有一些考生就覺得“反正我的分數就這樣,再怎麼糾結選擇也不可能是好學校好專業,還不如把幾所學校按往年錄取分數從高到低排一下,被哪所學校錄取了就上哪所學校吧,反正我有一所大學上就行了”。

你的身邊,有多少考生和家長都是這樣聽天由命的!如果你也打算這樣的話,將來就不要抱怨“你被大學上了”!“讀大學沒用!”

建議:志願填報其實不難,拿出對未來負責任的心態,你有這個自信和能力,堅信“命由我不由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