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留學申請>

留學中介機構不為人知的祕密

文思屋 人氣:2.95W

留學中介機構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祕密?下面的是小編分享的與留學中介機構不為人知的祕密有關的文章,歡迎繼續訪問應屆畢業生留學網!

留學中介機構不為人知的祕密

祕密1:亂開空頭支票

留學中介的包辦承諾很多時候都是為吸引客戶上門的“美麗謊言”,事實上,出國留學申請週期較長,稽核的成功與否也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和變化。對那些不論消費者條件只要交錢便萬事大吉的中介機構消費者要格外留心,多關注其實際的辦理能力和可靠的操作流程,不要被花言巧語衝昏頭腦。同時,消費者自己也要多留心相關學院網站的專業及聯絡資訊,必要時可通過郵件及電話諮詢自己材料的稽核進度。

祕密2:虛報各項費用

對於魚龍混雜的留學中介市場,申請人要想盡量避免被隨意收費,一定要擦亮雙眼,在辦理業務前一定要把收費細則提前問清楚,並在簽訂合同時在附件裡列明。對提供入學和簽證申請服務等正常收費外,其他含糊不清的收費專案要了解清楚。如果真需要額外追加收費,比如境外服務費等,則向中介索要正式收據、發票等,另外還要特別檢視相關單據的出具單位和提供服務的單位名稱是否一致,是否有加蓋公章等。一旦發生糾紛,可以作為自己維權的有效證據。

祕密3:“野雞大學”搖身變名校

失之毫釐,差之千里。不少野雞大學的外文名稱都與名牌大學相近,這很容易誤導留學生。因此,申請者首先要做的是弄清自己究竟在申請哪所學校,其排名到底是否真如中介所說的那麼靠前,師資能力、特色專業、周圍環境、獎學金情況等等與中介提供的資訊是否一致。在網路時代,要客觀獲得學校資訊其實並不難,關鍵是要多留一個心眼,不要聽信中介一面之詞。

要知道,留學是花費時間、精力和財力的大事,慎重選擇學校,選擇專業,不盲目、不盲從才能確保自己獲得應得的教育,才可能為求職打好基礎。

祕密4:簽訂霸王條款

對於收費高昂的留學中介行為,消費者在尋找大機構的同時仍要注意防範自身的權益,而不能忽視合同條款當中的“貓膩”。業內人士指出,雖然小中介存在不少亂象,但大中介也並非就完全靠譜,一些綜合機構還存在“什麼賺錢做什麼”的多而不精的問題。同時,仗著自身強勢而列出諸多霸王條款的行為也比比皆是,千萬不能對此放鬆警惕。

因而,消費者一方面要切記遵循教育部的規範合同進行操作,小心不法中介設定的格式化合同條款陷阱。另外,最好還要進行專業的法律諮詢,並在協議書中詳細約定雙方的權利、義務、違約責任等,不能因一時委曲求全以致後患無窮。

祕密5:故意“偷換概念”

真正想要讓孩子走上一條穩妥、靠譜的成功之路,還需要靠你腳踏實地、踏踏實實地做,任何“曲線救國”都是存有一定風險的。因而,消費者對於不良留學中介這樣玩“文字遊戲”的做法要多多留心,無論是口頭承諾還是書面約定,都要再三斟酌。同時,利用網路等資訊渠道進行“靠譜與否”的分析及核實也是一個非常好的甄別方式。

祕密6:巧立“皮包公司”

由於目前市面上的各種留學中介機構魚龍混雜,消費者在辦理留學時一定要注意甄別,選擇合法正規的留學中介機構。按照規定,經國家正式批准登記的留學中介機構需要向主管部門指定銀行存入50萬元以上人民幣的備用金,用於其服務物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的賠償。因此正規機構無論是在服務質量或是爭議維權方面都擁有較好的先天保障。

在具體的鑑別方面,合法的留學中介一般都應持有“兩證”:即教育部頒發的“自費出國留學中介機構資格認定書”以及工商部門頒發的允許其開展自費出國留學中介業務的“營業執照”。消費者在簽訂合同前務必要多長一個心眼驗明上述“兩證”,簽訂合同時還應核對合同裡署名的留學中介機構名稱是否和“資格認定書”上的名稱相符。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若中介機構營業執照的“經營範圍”一欄中僅有“諮詢”而沒有“留學中介服務”一項,則也屬於不具備專業資質的“黑中介”。

祕密7:把孩子“一送了之”

家長在幫孩子申請出國留學時,一定要在大方向上有所把握,關注好出國之後的方方面面問題,畢竟留學中介都是沒有“售後服務”的。比如,一些孩子在出國後由於語言、生活環境等問題最終求學失敗,一些低齡學生出國之後因為當地環境和缺乏管教而逐漸學壞,甚至還有一些學生出了國才發現其實根本什麼都沒有辦成(因私出境,無入學資格),等等。

另外,對於一些不太聽聞過的、中介大力推薦的冷門留學專案、自主自費專案,家長要注重孩子自身的情況,更要關注好出國之後的相關問題。特別是還要防範那些有時間滯後性且發生之後很難得到解決、維權的風險,千萬不能本末倒置把孩子“一送了之”,一旦送去不合適的地方,就必然是白白浪費時間和金錢了。

祕密8:鼓吹“走後門”

留學中介的主要作用是協助申請人整理材料,推進申請,它們可以幫助申請人少走彎路,但並不是萬能的許願池。事實上,好學校希望招收精英,而精英的養成並不需要仰仗於中介機構;另一方面,如果申請人的水平不夠,中介再牛、再怎麼幫忙申請也沒用。出國留學需要有較強的經濟實力、一定的學習能力和語言基礎,每個申請人都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及能力選擇相應的留學方向。如果想要通過“偏門”矇混過關,或是勉強成行,最終吃虧的還是消費者自己。

祕密9:學歷不被認可

留學專案的最終結果還是需要靠消費者自己來負責。因此,消費者一定要了解清楚自己所申請的留學專案其最終文憑的種類和適用範圍,再參考自己今後的去向決定是否選擇。對於中介無法提供詳細說法和明確證明的留學專案,其文憑的有效性就要打一個問號了,千萬不能稀裡糊塗就上了“賊船”。同時,建議消費者要儘量選取適用面廣、認可度高的留學專案,這樣在學成之後即使遇到一定的變數,也不至於無法應對。

祕密10:設下“連環陷阱”

作為消費者來講,還應該注意提高法律意識。消費者在遇到糾紛時應及時合理地按照《消法》規定的五種途徑,向消費者協會或者有關的行政管理部門進行投訴和申訴。如果通過投訴、申訴還不能達到所預期的效果,進一步也不妨通過司法途徑解決。任何一家中介,在你和它協商過程中,若雙方意見無法達成一致,都要注意相關的訴求期限問題,而不能無休止地和它協商下去。如果最後因為中介用種種理由搪塞、拖延,最後過了訴訟期限或是索性逃之夭夭,再想要維權也已經晚了。上當不可怕,可怕的是上當之後還不警醒。因此,及時醒悟維護自己的權益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