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經典名言>名人故事>

古代名人的勵志故事

文思屋 人氣:1.69W

古代名人勵志小故事精選:蒲松齡

古代名人的勵志故事

蒲松齡早年就有文名,為村裡人所稱讚。當地一個姓石的鄉紳十分嫉妒,一心想找個機會顯露一下自己的“才學”。

這天,他找到正在和小夥伴們玩耍的蒲松齡,指著不遠處被塌落的磚牆砸死的一隻小雞,信口謅道:“細羽家禽磚後死。”念罷,他又得意洋洋地要蒲松齡來對。

聰明的蒲松齡早知石鄉紳的為人,就心生一計,假裝為難地說:“我哪能對得上先生出的妙句。既然先生非要我學著對不可。我就一個字一個字地試著對對吧!”

石鄉紳信以為真,便點頭同意了。

蒲松齡又說:“不過,還得請先生幫我記記,要不然,對完後面的,前面的也就忘了。”

石鄉紳更得意了,心想,這一回準能看上這個小傢伙的笑話了。於是,毫不猶豫地回答說:“好,好,你說我記!”

蒲松齡扳著指頭,一字一字地對開了:“粗可對細,毛能對羽,有家必有野,有禽還有獸,石同磚成對,先與後可聯,生死相對,自不必說。總算都湊上了,請先生連起來看看怎麼樣?”

石鄉紳照蒲松齡對的字一念,臉色“刷”地變得豬血般紫紅。原來這七個字連起來是:“粗毛野獸石先生”。

蒲松齡和小夥伴們齊聲喊著這個對句,連蹦帶跳地跑了。這個撈了一頂“粗毛野獸”桂冠的石鄉紳,只好自認晦氣。

古代名人勵志小故事精選:吳承恩練字

到江蘇淮陰旅遊的人,大都忘不了參觀明代文學家吳承恩的故居——射陽簃。據那一帶的老人們講,吳承恩小時候家裡挺窮,常常連買紙張的錢也擠不出來。

吳承恩的父親是個讀書人。為了教孩子讀書寫字,可沒少花了心血。有一天,他從湖邊經過,發現一堆被農民扔掉的蒲根,便拾了幾根帶回家,先是洗淨,晒乾,然後把它剝開,鋪平,叫小承恩在上面寫字。

吳承恩撅起小嘴,不高興地說:“在蒲根上寫字,多難受啊!”

父親見承恩老是不想動筆,便心平氣和地說:“你還記得宋代文學家歐陽修的故事嗎?他小的時候,家境比咱更難,連筆墨都買不起。他母親就叫他用蘆柴棒子在地上學著寫字。還有抗金英雄岳飛,小時候也是用樹枝在沙上練字的。現在,你能用筆墨在蒲根上寫字,難道還不該滿足嗎?”

聽了父親的`話,吳承恩深受感動,當即慚愧地承認了錯誤。從此,他一有空兒就到湖邊抱回一堆蒲根,學著父親的辦法整理好,然後在根片上一筆一畫地寫啊,寫啊,不知不覺,用過的蒲根就堆了一人多高。俗話說:“功夫不負有心人”。吳承恩通過勤學苦練,不但把字兒練得超群出眾,而且練出了一手人人歎服的好文章。他成年後,還創作成功了婦幼皆知的不朽名著《西遊記》呢!

古代名人勵志小故事精選:辛棄疾的童年

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的少年時代,是在國運衰頹、兵禍連綿的情況下度過的。他剛滿十六歲,家鄉濟南就被金兵佔領了。他目睹烽煙翻滾,山河破碎,仇恨的種子深深地埋藏在心間。

有一天,金人貴族中的一箇中下級軍官完顏千戶耀武揚威地來到辛家,硬逼著辛棄疾的祖父辛贊用酒肉款待他。辛贊是個老實人,憋著一肚子氣,勉強擺了一座酒席。驕橫的完顏千戶幾杯酒下肚後,更加得意洋洋,竟當眾侮辱起敬酒的小僮來了。

這一來,年少氣盛的辛棄疾再也忍不住了。他“嗖”地從牆上抽出一把寶劍,“噔、噔、噔”幾步走到完顏千戶面前,激昂地說:“趁諸位酒酣耳熱,讓我舞劍給大家開心助興!”說罷,便揮劍起舞。只見他有時輕似燕子點水,有時重如泰山壓頂。舞到興頭上,劍人合而為一,只有劍光閃閃,不知人在何處。正在這時,忽聽辛棄疾猛喝一聲:“看劍!”一個大鵬展翅,寶劍直指完顏千戶的腦門。“啊!——”完顏千戶嚇得面如土色,“撲通”

一聲,連人帶椅仰倒在地,桌子上的杯盤叮噹落地,打得粉碎。辛棄疾急忙收劍做了個乾淨灑脫的收勢,說了聲“莽撞了!”從容地站立一旁。完顏千戶驚魂未定,還呆呆地坐在地上。等到奴僕們趕忙上前扶起,他才不得不尷尬地說出話來:“舞得好,好厲害的英武少年!”

古代名人勵志小故事精選:李白續詩

唐代大文學家李白少年時期,曾一度貪圖玩耍,不愛學習。有一次,他偶然看到一位老太婆在用鐵杵磨針,深受啟發。從此發奮學習,學業大進,聞名鄉里。後來,經鄉里文人舉薦,十六歲的李白到彰明縣(今四川江油縣)衙門裡當了一名文書小吏。

唐玄宗開元五年(公元717年)五月,涪江暴漲,淹沒了大片良田,沖毀了許多民房。可昏庸的彰明縣令不但不設法救災,反而硬拉著衙門裡的人去觀賞水景。

他們來到江邊,只見黃水滔滔,急流似箭,濁浪中,卷雜著破板爛席、殘枝敗葉。忽然,有人驚叫起來:“死人!”眾人隨他手指方向仔細一瞧,果然有一具女屍從上游漂下,猛地一個大浪,屍體被衝到岸邊,在蘆葦叢中轉了幾轉,一會兒又不見了。

面對被溺死的女子,腦滿腸肥的縣令卻詩興大發,搖頭晃腦地吟唱起來:“二八誰家女,漂來倚岸蘆。鳥窺眉上翠,魚弄口旁珠。”只作出這幾句,他就吭吭吃吃接不下去了。

被迫隨行的李白早就心中有氣,眼下看到昏庸的縣令竟以死屍尋歡作樂,更是火頂腦門,於是滿懷疾憤之情,續了四句:“綠髮隨波改,紅顏逐浪無。因何逢伍相?應是怨秋胡。”詩中,李白辛辣地諷刺縣令就象春秋時代行為不軌、玩弄婦女的秋胡,應該讓被吳王夫差冤殺的伍子胥化作怒潮淹死。

縣令一聽,臉色頓變,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來。

李白料定縣令必將尋機報復,便收拾行裝,棄職回家了。

TAGS:名人 勵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