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經典名言>名人故事>

異類楊明秋和他的蜘蛛網名人故事

文思屋 人氣:3.26W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在每年生生滅滅數也數不清的網際網路企業裡,楊明秋和他的蜘蛛網,都是“異類”。

異類楊明秋和他的蜘蛛網名人故事

楊明秋這個人,在一眾網際網路創業者中,顯得有點非主流。

與比爾·蓋茨、扎克伯格、喬布斯、馬雲這些如雷貫耳的巨頭相比,他們大都是輟學創業,或者創業時學歷並不高,而楊明秋卻有少見的高學歷——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博士後。

與只憑一個概念白手起家的一些網際網路新銳相比,在創辦蜘蛛網之前,楊明秋已經是A股上市公司東方明珠的副總裁兼董事會祕書。

蜘蛛網這張網,楊明秋全心織就8年,營收超3.5個億,盈利過1000萬。網路報刊訂閱,蜘蛛網是行業領導者;電影票線上銷售,楊明秋是行業領軍人。而身處移動互聯時代的前沿,楊明秋和他的蜘蛛網已將目光對準“數字閱讀與城市智慧終端”。

從哲學本科生到金融博士後

不同於主流網際網路新銳的特立獨行,楊明秋在穿著或者言談上並不出位,甚至有點平淡無奇,走在大街上就是一個普通70後男人形象。不過,他的學歷卻著實嚇人。

當年在江西贛州老家參加大學聯考時,楊明秋的想法是:要麼學最古老的學科——哲學,要麼學最新的學科——在當時是環保。

就這樣走進了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到本科畢業時,為適應社會與就業需要,楊明秋選擇在本校唸經濟學碩士。

隨後一邊工作,一邊到復旦大學讀了經濟學博士。這還沒完,在創立蜘蛛網初期,他又到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念了博士後,師從著名金融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

“我從國小習比較好,也可能是從革命老區走出來的緣故,對學習和學校有一種敬畏。要學就要攀到頂峰的想法促使我就這麼讀下來了。”

楊明秋說,一個人工作投入到實務後,會很容易沒有學習狀態。其實,不斷學習可以讓自己保持前進的心態,能讓自己更好地面對創業與工作的挑戰,還會帶來許多精神上的好處。

“在社會上打拼,尤其是在網際網路行業,容易變得狂躁,不淡定。不時走向書本,走向學校,看看已經七八十歲的老師,你會覺得平和,內心也比較安慰。”楊明秋說,這樣的想法讓他避免了業界流行的解壓方式:走向寺廟或者走向遊樂場。

有了殿堂級的學術與學問,楊明秋覺得還不夠。為了增強企業管理能力,2008年他又到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念高階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每月上課的幾天,儘管他家離中歐校園並不太遠,但他仍堅持住在校園全心學習,與校友交流。

“許多年輕人,他們對技術、對網際網路特別有感覺,不讀完大學出來創業,遇到好的機遇能很快成功。但可能他們試錯的成本高,失敗的概率也高。”

相反,他說,學者型的創業者則往往思考太全面,於是束手束腳,實際應變能力可能也有欠缺。

“我創業時已經做了好幾年職業經理人,加上學歷背景,使得我在企業戰略上的洞察力較一般創業者強一些。而且我不是為學習而學習,往往都是帶著實際中遇到的問題回學校,注重實踐和理論的互動。”楊明秋說,這樣的方式也能讓人保持良好的狀態,同時積累了人脈資源。

從上市公司副總裁到網際網路創業者

還不到29歲,楊明秋就在上海東方明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擔任董事會祕書,30歲成為公司副總裁兼董祕。

在親歷中國文化傳媒產業由封閉走向開放的過程中,他領導了當時東方明珠在傳媒廣告、旅遊娛樂等行業的重要收購兼併和投資發展。

在自我實現需求之後,還有自我超越需求。楊明秋認為,自己從一個年薪百萬的職業經理人轉向一個網際網路創業者,符合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

“幹了幾年職業經理人後,在生活無憂的狀態下,就想從頭做起,有一種理想情懷。”楊明秋也不諱言,當初走出來創業,其實和傳統企業的體制限制有關。

“在東方明珠我主管投資與資本運作,看到了不少機會。2004年時,我就想收購烏鎮,成立產業文化基金,這些想法現在看沒什麼,但在當時是很超前的。由於體制上的限制,沒法做成。”

就在那時,楊明秋髮現了一個創業機會。“當時,東方明珠計劃與澳大利亞的一家媒體集團合資,運作幾本平面媒體,但因為大股東上海文廣集團趕上換屆,這件事情就此擱淺。”對報刊市場做過調研的楊明秋髮現,中國的發行渠道還不是很市場化,傳統的報刊發行方式不能很好地滿足讀者需求。

這個發現,促成了蜘蛛網的建立。楊明秋與三個創業夥伴決定藉助網際網路,以更專業和個性化的服務,幫助傳統的報刊發行,以此賺取佣金。

回憶創業初期,楊明秋說:“前三年確實比較困難,不僅缺錢、缺人、缺客戶,連商業模式到底行不行還是未知。”

熬過頭三年,楊明秋認為蜘蛛網的商業模式可行,接下來,就看團隊的營運能力。

如何將報刊發行出去,楊明秋和他的團隊琢磨出了不少點子。

他們沒有追求“純而又純的`網際網路概念”,而是線上線下並行,並大規模地線上下穩紮穩打。

在渠道開發上,蜘蛛網猶如自己的名字那樣,“廣泛織網,無孔不入”,只要是客戶資源與自己重疊的企業,都與之合作。比如,中國電信的114、中國移動的12580、各大銀行和電商等平臺,目前蜘蛛網都已經在通過他們的平臺,幫助客戶訂購報刊,並在收入上與對方分成。

從佈網賣報刊到線上售票

很多人會問,蜘蛛網的優勢到底在哪裡?一個簡單的例子就足以說明。

陸家嘴的金融機構有很多是蜘蛛網的客戶。眾多證券、基金公司希望收到報紙的時間是早上8點,而不是開盤以後。因為,他們通常是早上8點到公司,花半個小時瀏覽各種新聞和報紙,然後8點半到9點之間開晨會,9點就要考慮集合競價。如果報刊是8點半送到的話,對這些使用者而言,是沒有價值的。

面對這種特殊需求,蜘蛛網從配送隊伍、時間等方面特別對待,保證對方及時收到報刊,“哪怕有時候不賺錢”。

再比如,有的企業,面對琳琅滿目的報刊,蜘蛛網會給對方推薦一下哪種更合適;有的企業希望把報刊做成禮品卡的形式送給客戶,所以,蜘蛛網目前推出了眾多訂閱卡。

楊明秋說,蜘蛛網還專門設立了自己的呼叫中心,有專門的一個團隊在幫助使用者解決一系列的問題。

5年來,蜘蛛網保持了平均每年50%~100%的增長。截至目前,其整合的報紙和雜誌資源分別為2000多種和9000多種,涵蓋了大眾消費類、商業財經類以及各行業、專業、學術性報刊等。

在報刊訂閱業務確立競爭優勢和保持穩定後,2011年作為產品擴張和衍生,蜘蛛網投資800多萬元開拓包括電影票和演出票在內的票務市場,業務在短短兩年內一躍進入國內票務市場三甲。

談及為何從報刊發行發展到電影票線上銷售,楊明秋說,報刊訂閱的特點是週期比較長,第四季度比較活躍,但公司人力物力的配置又是按照高峰配置的,這就意味著平時有冗餘的資源。

“我必須想辦法利用我的‘過剩的產能’,開展新的業務版圖。”

在楊明秋看來,這個新行業最好是消費頻率比較高,週期性不明顯,可以與報刊發行形成互補與週期錯配。

“正好上海的聯合院線正在推廣網路售票,我們通過招投標第一批進去。由於積累的報刊使用者與電影票消費者重合度很高,因此進入這個行業才兩年,蜘蛛網就已經將電影票線上銷售推廣到全國53個城市,位列行業前兩名。”

蜘蛛網的電影訂票模式與團購網站和信用卡線下優惠購票不同。在蜘蛛網購票,購票者可以自由選擇看電影的日期、影院、放映時間、座位號。而團購網站則還有一個換票的過程,信用卡線下優惠購票則往往面臨買不到心儀的電影票的問題。

電影票業務利潤不高,但為蜘蛛網帶來了強大流量。“有了流量,我們就可以將其與電商業務結合起來,比如你買一個商品,就送你兩張電影票。兩張電影票120元錢,而這個商品本身就值120元,這樣就相當於消費者用0元買了電影票。”

說到此處,楊明秋不無驕傲:“今年我們有可能成為簽約最多的售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