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企業管理>

優質課評課意見

文思屋 人氣:1.15W

引導語: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動手中學習。下面是本站小編為你帶來的優質課評課意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優質課評課意見

篇一:優質課評課意見

5月6日、7日我有幸作為評委參加了區國中語文優質課評選活動。兩天,十二節課聽下來,收穫頗多。十二堂課,每位上課教師都傾注心血,精心準備。在文字的挖掘上、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在學生活動的安排上都下足了功夫,上出了精彩,上出了個性。具體說來,以下幾點印象深刻:

一是課改意識較為強烈。參賽教師都能用新課程理念指導自己的備課和教學,課堂上不僅注意體現語文的工具性,而且也注重語文的人文性。教學過程中能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給學生展示自我、展現個性的空間。組織學生交流時,能充分尊重和肯定學生具有個性化的回答,能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交流,給學生充分的機會發表自己的意見,這些變化無疑給我們的語文課堂帶來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二是注重文字解讀,適度拓展。此次優質課的四片選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鶴群翔空》、《奇妙的克隆》都具有較強的人文色彩,有些課文內涵豐富,可開掘的資源很多。老師們都注意對文字進行充分解讀和鑽研,大多能準確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能組織學生多角度解讀文字,並能結合文字進行有效的拓展,不僅使學生對文字有了初步的理解,還使學生的視野和課堂教學的空間得到了較好開拓。比如育才中學的劉傑老師,在《奇妙的克隆》教學中,對文字挖掘深入,教學設計環環相扣,過渡自然,充分體現了語文課堂的人文性和靈性。當學生還沉浸在科學帶給人們的奇妙之時,老師巧妙藉助“假如你也被克隆,你最不願意看到的是什麼?”,引發學生對“珍愛生命”這一話題的深入思考,讓學生明白“熱愛科學,更應珍愛生命”的道理。合理的拓展,延伸了語文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價值觀引導和諧融為一體。

三是凸顯對話意識,整合教學資源。這次評選都是借班上課,授課教師雖都是與陌生的學生進行交往,對學生不是特別瞭解,但他們大都能在課堂上沉著冷靜地與學生進行充分的對話和交流。在與文字和作者的對話及師生之間的對話中,學生產生了思想碰撞的火花,張揚了個性。

四是重視了誦讀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十二堂課,無論是文言文教學還是現代文教學,老師們都運用不同的形式,引領學生反覆誦讀課文,在誦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推動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並潛移默化的提升了學生的審美能力。比如,

龍泉中學的孫琨老師和師專附中的李文彪老師在《鶴群翔空》的教學中,採取老師當主持人將學生的朗讀串起來的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現代教學媒體運用合理,產生了一定的效果。每節課都精心設計了輔助教學課件,這些課件的使用為課堂提供了豐富的資訊資料,增大了課堂容量,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迅速進入教學情境,為他們展現了一片視聽新天地。

但細細回顧也有幾點值得反思:

一是如何處理閱讀教學中的文字“閱讀”與學生“活動的關係。這次評選的課題都屬於閱讀教學。閱讀教學中,在閱讀的基礎上,採用演講、辯論、小組比賽甚至唱歌、演課本劇等形式,可以激發學生的表現欲,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啟用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得到美的享受,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可是,物極必反,評選課上這樣一些現象卻值得我們思考:一是學生剛讀文字不久,教者便隨意要求停下來,插入許多“出彩”環節,這些環節佔用了大量的教學時間;二是學生所討論的,不是學生閱讀文字後自己發現的問題,而是教者預設好的問題;三是討論問題的過程中,沒有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文字,在文字中找答案,而是讓學生憑想象回答。一句話,課堂氣氛活躍,熱鬧非凡,討論、競賽、辯論、表演什麼都有,就是缺少對課文的靜心閱讀。我認為自主閱讀是合作、探究以及其它教學活動的前提和基礎,否則,這些教學活動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二是處理好鼓勵個性與準確評價的問題。授課中老師們都能做到不吝惜表揚,對學生的課堂參與及時提出鼓勵與表揚,“好”、“很好”、“非常好”等溢美之詞貫穿課堂始終。但細細想來,學生的有些回答是存在知識性錯誤甚至價值觀的錯誤,老師有必要及時指出。試想,如果在我們的課堂上,如果只是一味無原則的表揚,卻忽略了知識的準確性與價值觀的正確引導,這樣的課堂只能是失敗的課堂。比如有的學生在談論克隆人的問題時說,我們可以讓克隆人去打仗,戰爭結束後就將他們再殺掉,這樣的觀念是多麼可怕啊,難道我們不應該立即加以引導嗎?

三是如何處理閱讀教學中,讀與說和寫的關係。把讀、寫、聽、說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是無可非議的,問題在於有些課根本不考慮閱讀教學自身的任務完成了沒有,就去追求所謂的“亮點”、“出彩”。試想,一堂沒有安排預習的課,學

生如果要解讀文字,不讀幾遍能行嗎?學生讀一遍文字少則需要五六分鐘,多則需要十多分鐘,哪裡還有多少時間去進行寫作訓練和口語訓練?

四是如何進行有效的拓展。合理的拓展有利於挖掘課文的內涵,有利於三維目標的實現。但前提是“合理”。那種脫離了文字,為了拓展而拓展的做法,特別是生硬的把文字往時事熱點上拉的做法值得商榷。比如在《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教學中,授課老師不約而同的都聯絡到了不久前的“玉樹地震”,不可謂不牽強。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但我想經過每個老師的辛勤探索與實踐,我們的語文課堂一定會綻放異彩!

篇二:優質課評課意見

一、課堂教學改革的基本目標

真正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把課堂還給學生,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二、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原則

1、“學生主體”的原則。新課程要求教師必須明確學生是教育的主體、發展的主體。課堂教學的著力點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動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要建立在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個性差異的基礎之上,適應學生的需要,為學習者的學習活動提供有效的服務。要注重調動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啟用學生思維,使學生產生最佳學習心態,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並在學習中實現自我調控,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2、“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基礎教育特別是義務教育是為每個學生髮展奠定基礎的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教育。新課程條件下,面向全體學生含義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要給每一個學生提供同等的學習機會和學習資源,使所有的學生享受公平、平等的教育;二是課程內容應該呈現多樣性,應該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三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因材施教,以適應學生不同智力水平、性格、興趣、思維方式的需要;四是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公正地對待和評價每一位學生。要杜絕只抓少數尖子生,忽視相當一部分學生髮展的做法。

3、“全面發展”的原則。全面發展要求我們培養的學生德、智、體、美諸方面都能正確發展,不能偏廢也不能拔苗助長。全面發展是相對而言,不是“大一統、齊步走”,而是因材施教,實施“分層遞進教學”,使每個人在原有基礎上都有所發展、有所提高、有所進步。教師要從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認知特點和特殊教育需求出發實施教學,既鼓勵冒尖,也允許在某些方面暫時落後。針對學生的差異,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為每一個學生的成才提供機會,使所有學生都能成才。

三、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的基本要求

1、課堂教學模式要按照“先學後教,當堂達標”的要求,實行“預習課、展示課、反饋課”三課型單元教學模式,或“預習、展示、反饋”三層次課時教學模式。教師講解釋疑時間一般掌握在15分鐘左右。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糾偏、點評、釋疑、總結。

2、積極推進“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要正確處理這一現代教學方式與傳統接受式教學方式的關係,即處理好繼承傳統與發展傳統的關係,推進課堂教學方式轉變,既要有利於為學生打好堅實的知識基礎,又要有利於為學生創造能力培養奠定基礎,促進學生協調全面發展。

3、大力推廣學案教學。為進一步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xx年所有教師都要實現教學案一體化向學案教學的實質性過渡,加大集體備課的力度,讓學案取代教案。

四、課堂教學操作的基本要求

1、落實“三主”—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練為主線;

2、倡導“三自”—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主交流;

3、鼓勵“三動”—動腦、動口、動手;

4、實現“三會”—會學、學會、會用;

5、發展“三維”—認知、情感、技能。

五、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要求

1、由評教師的講解精彩度為主變為評學生的參與度為主;

2、由評教學環節的完備性為主變為評教學結構的合理性為主;

3、由評課堂的活躍度為主變為評每個學生真正進入學習狀態為主;

4、由評師生的交流互動為主變為評學生的交流展示為主;

5、由評教師的板書設計為主變為評學生的作業、筆記等練習為主;

6、由評教師的基本功為主變為評學生聽、說、讀、寫的基本能力為主。

六、加大課堂教學重要環節的調控力度

1、加大班內學習小組的調控力度。學習小組的組建要根據學習成績和性格特點等情況,每個組6—8人,每個組都要有學習優秀者,一般按學習成績編號排序,一般讓後幾位上黑板展示,前幾位進行訂正和評價,充分利用學生資源,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

2、加大教師講解時間的調控力度。一節課教師講解時間一般不得超過15分鐘。課堂要做到“三講三不講”,“三講”即:講學生提出的問題,講學生不理解的,講知識缺陷和易混易錯知識;“三不講”即:學生不預習之前不講,沒問題不講,有問題學生不講之前不講。課堂上要及時糾正錯誤,給出正確答案。改變教師作用,由教、領變為啟發、督促、幫助。

3、加大學生練習方式的調控力度。讓學生掌握和推行練習的基本方式:提問、對話、複述、爭辯、閱讀、默寫、摘抄、作業、實驗、設計、小結、表演、遊戲等。每個學生必須做到六行並舉,即“真聽、實讀、勤思、善問、能議、敢評”。

4、加大交流展示的調控力度。充分地讓學生展示、暴露。激發比、學、趕、幫、超的興致和願望。交流展示要更多地關注中下游學生。

5、加大學生自學能力培養的調控力度。樹立預習就是正課、自學就是正課的觀念。加大學生課內外預習自學的支配度。學生沒有預習的課不準上,學生預習不好的課不能上。把學生預習自學成效納入評課標準。晚自習一律不準上課和講評。

6、加大檢查落實的力度。教師要為學生的預習提供目標設計,把學生自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儘量想全想好,能應對學生思維的多種可能和各種突發問題。加大對學生作業、隨堂練習、隨堂筆記、單元檢測試卷等的檢查力度。

七、課堂教學評價的總體要求

1、教學觀念:從“傳統”走向“現代”。

價值觀:將“教育就是為了升學”轉變為“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實現教育的最大價值”。

課程觀:將“課程是固定的,封閉的,一成不變的”轉變為“課程是靈活的,開放的,可變化的生態系統。”

教學觀:將“教學是課程的傳遞,是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轉變為“教學是課程的發展和創新,是學生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

教師觀:將“教師是真理的化身,是學生命運的'主宰者”轉變為“教師是探究知識的組織者,是學生合作的夥伴,是學生學習的督導者”。

質量觀:將“以學業成績、考試分數作為教學質量的惟一標準”轉變為“以促進學生生存與發展為本,將知識化為能力,將能力化為財富的教學質量”。

學習觀:將“學習的客體性、受動性、依賴性、階段目的性”轉變為“學習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創造性、終身受益性”。

人才觀:將“培養少數‘高、精、尖’人才為宗旨”轉變為“人才是‘多層次、多元化、專業化’為宗旨,人人都有作為,人人都能成才”。

評價觀:將“評價是評判、是監督、是檢查、是選拔與淘汰”轉變為“評價是瞭解、是促進、是提高、是完善的過程”。

2、教學結構:從“教師主體”走向“學生主體”。教學過程突出主體意識,要調整到50%以上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行為和效果,大於50%才算基本符合要求,小於等於50%都應該視為不符和要求。

3、師生關係:從“獨白”走向“對話”。教師與文字及解讀文字理性話語間的平等對話。教師與學生的平等對話。學生與文字的平等對話。

4、教學過程:從“知識課堂”走向“生命課堂”。教師要“以人為本”,面向每一個學生,照顧每一個學生,承認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殊性,相互之間的差異性,真正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學生對為什麼學習,能否學習,學習什麼,如何學習等問題必須有自覺的意識和反應,這些突出表現在學生對學習的自我計劃、自我調整、自我指導、自我強化上。

5、教學內容:從“封閉”走向“開放”。教學內容應是經驗資訊和即時資訊的統一體。作為經驗資訊,它具有確定性、惟一性、靜止性的特徵;作為即時資訊,它具有變動性、多樣性、發展性等特性。封閉式教學過程是預設性的,開放式教學過程是生成性的。

6、教學手段:從“手工”走向“電化”。

7、在教學任務上突出目標意識。教學目標既要有認知目標,又要體現情感、思維等心理因素目標,還要突出能力目標。既要重視“雙基”,又要體現,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8、在教學活動氛圍上突出情感意識。積極的教學環境應該是①和諧(感到安全、溫暖、親切、相互接納、有歸屬感);②活躍(精力集中,思維活躍,提問、討論、回答問題積極主動);③民主(尊重學生,不搞一言堂,不讓學生感到為難,);④平等(朋友式的關係,不是哄著學生去學習,讓學生看到你在關心他們每一個人)。

9、在教學效果上突出效能意識。

點:任何一堂課,必須有明確教學點,而且每個教學點必須有具體清楚可操作的教學目標。教學點包括知識點、能力點和非智力因素點,知識點是課堂教學的根本點,非智力因素點是動力點,能力點是落腳點,這幾點要點點明確,點點到位,否則將無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量:課堂教學應著重調控以下三量:一是授出量,二是訓練量,三是活動量。授出量要保證重點足夠的教學時間;訓練量要圍繞重點設計訓練的內容和形式,注意其典型性,避免不必要的重複,減少無效勞動;活動量要增加多邊活動,增加思維力度,減少簡單的、機械的、重複的活動,確保圍繞重點知識、重點技能的活動量。

度:是指程度、密度和速度。程度包括難易度、深廣度、靈活度、綜合度;密度就是教學容量的大小;速度要根據教學點的難易、教學容量的多少、教學進度的要求、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的課堂反應進行靈活調整。

序:即課堂教學遵循的程式,一是知能的固有序列,二是學生的認知程式,三是課堂的結構序列,這幾個序既相對穩定,又非一成不變。

法:教學方法包括教和學兩個方面的方法,主要有三類方法,即進行認知活動的方法、技能活動的方法、情感活動的方法,其中教法,主要是教師教授、訓練、調動、檢測等方面的辦法;學法主要是教師對學生的學法進行引導、糾正的方法。

情:教學過程實際上就是在一定情境下,師生以飽滿的情緒進行情感交流,並在此基礎上學得知識、形成能力的過程,情也包括三點,一是情境,即課堂氛圍;二是情感,即心理反應,是特定教學內容和情境所引發的諸如喜、怒、哀、樂的情感反應,為此,教師要展現、演繹教材內含的情感,教師要投入、傾注一定的情感,喚起學生豐富的情感;三是情緒,即心理狀態,是師生參與整個課堂教學活動的心理保證,是興奮還是沉悶、熱烈還是冷漠、主動還是被動、穩定還是跳躍、持久還是短暫,都將對整個課堂教學產生積極或者消極的影響,為此,教師一開始組織教學,就要激勵學生的情趣,啟發學生勇於探究,鼓勵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處理好課堂教學的動與靜、熱與冷、寬與嚴的關係,使學生的學習情緒始終處於主動積極、興奮活躍、集中專注、穩定持久的狀態中。

時:即時間的利用率,一是時間的分配,二是時段的聯絡,三是時段的效率。

率:課堂有效時間對無效時間的比率,單位時間內課堂教學的綜合效果。一般說,較高的課堂教學效率的綜合指數,是在75%-85%這個區間,也就是說用75%-85%的時間、使75%-85%的學生、接受75%-85%的資訊、達成75%-85%的教學目標。大於這個區間為優,位於這個區間為良、小於這個區間為差。不同學段也應有所區別。

10、在個性特色方面要有創造性增值意識。要對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個性特徵、創造精神與探索勇氣進行鼓勵與支援。一節好課,應該是體現出教師個人特點的課,是有某些創新嘗試或靈感火花的課。要允許教師大膽創造,允許教師的探索有所失誤、有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