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企業管理>

《漢書霍光傳》原文及譯文

文思屋 人氣:2.06W

引導語:霍光靠了同父異母兄長霍去病的提攜,從一個小縣吏的兒子平步青雲,得到漢武帝親信,受遺詔,輔少主,在皇親國戚的爭鬥中,變成權傾一時,威震人主,可以左右皇位繼承人的實力人物。下面是本站小編為你帶來的《漢書霍光傳》原文及譯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漢書霍光傳》原文及譯文

【原文】

霍光字子孟,票騎將軍去病弟也①。父中孺②,河東平陽人也③,以縣吏給事平陽侯家④,與侍者衛少兄私通而生去病。中孺吏畢歸家,娶婦生光,因絕不相聞。久之,少兄女弟子夫得幸於武帝,立為皇后,去病以皇后姊子貴幸。既壯大,乃自知父為霍中孺,未及求問。會為票騎將軍擊匈奴,道出河東,河東太守郊迎,負弩矢先驅⑤,至平陽傳舍⑥,遣吏迎霍中孺。中孺趨入拜謁,將軍迎拜,因跪曰:"去病不早自知為大人遺體也⑦。"中孺扶服叩頭⑧,曰:"老臣得託命將軍,此天力也。"去病大為中孺買田宅奴婢而去。還,復過焉,乃將光西至長安,時年十餘歲,任光為郎,稍遷諸曹侍中⑨。去病死後,光為奉車都尉光祿大夫⑩,出則奉車,入侍左右,出入禁闥二十餘年,小心謹慎,未嘗有過,甚見親信。

【註釋】

①票騎將軍:官名,地位僅次於大將軍。票騎,通"驃騎"。去病:即霍去病,西漢名將。

②中(zhònɡ)孺:即霍仲孺。中,通"仲"。

③河東:郡名,今山西境內黃河以東之地。平陽:縣名,在今山西臨汾南。

④給(jǐ)事:供職,服役。

⑤先驅:在前面領路。

⑥傳(zhuàn)舍:古代供來往行人休息的處所。

⑦遺體:留下來的身體,這是說子女的身體是父母留下來的。

⑧扶服:通"匍匐"。

⑨諸曹侍中:負責掌管尚書各部門的侍中。諸曹,即左右曹。諸曹、侍中都是加官名。

⑩奉車都尉:官名,掌管皇帝出行時的車駕。光祿大夫:漢武帝太初元年,郎中令改為光祿勳,郎中令屬下的中大夫改為光祿大夫,掌顧問應對。

禁闥(tà):皇宮中的門,此指皇帝居住的地方。

【譯文】

霍光字子孟,是驃騎將軍霍去病的弟弟。他的父親霍仲孺,河東郡平陽縣人,早年曾以縣吏的身份被派往平陽侯家當差,與平陽侯家的侍女衛少兄私通,生下了霍去病。霍仲孺當差期滿回家,娶妻生了霍光,於是與衛少兄斷絕往來,互相不通音信。過了很久,衛少兄的妹妹衛子夫得到了漢武帝的寵愛,立為皇后,霍去病因為是皇后姐姐的兒子也很受寵愛。霍去病長大以後,才知道自己的生父是霍仲孺,只是還沒來得及尋訪探問。正巧被任命為驃騎將軍出擊匈奴,路過河東郡,河東郡太守到郊界上去迎接,親自替霍去病揹著弓和箭,在前面引路,到了平陽縣客舍,霍去病便派遣差吏去接霍仲孺。霍仲孺小跑著進去拜見,霍去病趕緊迎上去回拜,跪下說:"去病早先不知道自己是大人的親骨肉。"霍仲孺伏在地上叩頭,說:"我這個老頭子能把下半生託付給將軍,這是老天爺的力量啊。"霍去病為父親購買了許多田地、房宅和奴婢,然後離去。霍去病出徵匈奴回來,又路過平陽,就帶著霍光西行到了長安,這時霍光十幾歲,霍光先是被任為郎官,以後不久便升為諸曹、侍中。霍去病去世後,霍光官至奉車都尉、光祿大夫,武帝出行侍奉車駕,回宮就侍奉在身邊。出入宮廷二十餘年,一直小心謹慎,從未有什麼過失,很得皇帝信任。

【原文】

徵和二年①,衛太子為江充所敗②,而燕王旦、廣陵王胥皆多過失③。是時上年老,寵姬鉤弋趙倢伃有男④,上心欲以為嗣,命大臣輔之。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屬社稷⑤。上乃使黃門畫者畫周公負成王朝諸侯以賜光⑥。後元二年春⑦,上游五柞宮⑧,病篤,光涕泣問曰:"如有不諱⑨,誰當嗣者?"上曰:"君未諭前畫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光頓首讓曰:"臣不如金日殫⑩。"日殫亦曰:"臣外國人,不如光。"上以光為大司馬大將軍,日殫為車騎將軍,及太僕上官桀為左將軍,搜粟都尉桑弘羊為御史大夫,皆拜臥內床下,受遺詔輔少主。明日,武帝崩,太子襲尊號,是為孝昭皇帝。帝年八歲,政事壹決於光。

【註釋】

①徵和二年:公元前91年。

②衛太子為江充所敗:此指武帝徵和二年的巫蠱事件。衛太子,名據,衛皇后所生。江充與衛太子有仇,遂誣告衛太子用邪術巫蠱(巫用詛咒之術為蠱來害人)使武帝致病。衛太子遂發兵討伐江充,兵敗被迫自殺。

③燕王旦:武帝第三子。廣陵王胥:武帝第四子。

④鉤弋趙倢伃(jiéyú):昭帝的母親。鉤弋,宮名。健伃,通"婕妤",女官名,位同上卿,爵比列侯。

⑤屬(zhǔ):託付,委託。

⑥黃門:官署名,有黃門侍郎等官,專門在宮內服務,侍奉皇帝。

⑦後元二年:公元前87年。

⑧五柞(zuò)宮:漢時的行宮,在今陝西周至東南。

⑨不諱:死的婉詞。

⑩金日殫:西漢大將。本為匈奴休屠王的太子,休屠王不降被殺,金日殫母子淪落漢宮養馬,後被武帝重用,賜姓金。

大司馬:是冠於將軍之上的加銜,有了這個加銜,就可以輔佐朝政。

左將軍:官名,位次上卿,主征伐。

御史大夫:官名,主管監察、執法,兼管重要文書圖籍。

【譯文】

徵和二年,衛太子受到江充的誣陷,發兵攻討,兵敗被迫自殺,而燕王劉旦、廣陵王劉胥兩人都有很多過失。當時武帝已經年老了,寵姬鉤弋夫人趙健伃生有一個兒子,武帝想立這個幼子為皇位繼承人,讓一位大臣輔佐他。細察眾大臣中只有霍光能擔當重任,可以把國家託付給他。於是武帝便命令宮廷畫工畫了一幅周公揹著成王受諸侯朝見的畫賜給霍光。後元二年春天,武帝到五柞宮遊玩,病情加重,霍光流著淚問道:"陛下如有不幸,誰應當是皇位繼承人呢?"武帝說:"你沒明白先前我賜你那幅畫的意思嗎?立我的小兒子,先生你像周公那樣輔佐幼主。"霍光叩頭辭讓說:"我不如金日殫合適。"金日殫也說:"我是外國人,沒有霍光合適。"於是,武帝任命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金日殫為車騎將軍,太僕上官桀為左將軍,搜粟都尉桑弘羊為御史大夫,他們都在武帝臥室床前下拜受封,接受遺詔輔佐少主。第二天,漢武帝去世,太子劉弗陵承襲皇帝尊號,他就是孝昭皇帝。昭帝年僅八歲,國家大事統統都由霍光代為決斷。

【原文】

先是,後元年①,侍中僕射莽何羅與弟重合侯通謀為逆②,時光與金日殫、上官桀等共誅之,功未錄③。武帝病,封璽書曰④:"帝崩發書以從事。"遺詔封金日為秺侯⑤,上官桀為安陽侯,光為博陸侯,皆以前捕反者功封。時衛尉王莽子男忽侍中⑥,揚語曰:"帝崩,忽常在左右,安得遺詔封三子事!群兒自相貴耳。"光聞之,切讓王莽⑦,莽鴆殺忽⑧。

【註釋】

①後元年:即後元元年,公元前88年。

②侍中僕射(yè):官名,侍中的首領。莽何羅:本姓馬,東漢明帝馬皇后乃其後人,不願姓馬,改其姓莽。重合:縣名,故城在今山東樂陵東,馬通封在這裡。

③錄:登記,此指論功行賞。

④璽書:皇帝的詔書。

⑤秺(dù):縣名,故城在今山東成武西北。

⑥衛尉:官名,掌管宮門警衛。王莽:字稚叔,天水人,與西漢末年的王莽不是一個人。

⑦切讓:狠狠地責備。

⑧鴆(zhèn):用鴆鳥的羽毛泡成的毒酒。

【譯文】

當初,後元元年,侍中僕射莽何羅與他的弟弟重合侯馬通相謀反叛,霍光、金日殫、上官桀等人共同誅殺了他們,沒有論功行賞。漢武帝病重時,寫下詔書封好說:"我死後開啟詔書,按照上面的指示行事。"這封遺詔封金日殫秺侯,上官桀為安陽侯,霍光為博陸侯,都是因以前捕殺反叛者有功加封的。當時衛尉王莽的兒子王忽隨侍在宮中,他揚言說:"皇帝臨終前後,我常在旁邊,哪裡有遺詔封這三個人的事情啊!不過是這三個人互相抬高罷了。"霍光聽到這話後,狠狠地責備王莽,王莽用毒酒殺死了兒子王忽。

【原文】

光為人沉靜詳審,長財七尺三寸①,白皙,疏眉目②,美鬚髯③。每出入下殿門,止進有常處,郎僕射竊識視之④,不失尺寸,其資性端正如此。初輔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聞其風采。殿中嘗有怪,一夜群臣相驚,光召尚符璽郎⑤,郎不肯授光。光欲奪之,郎按劍曰:"臣頭可得,璽不可得也!"光甚誼之⑥。明日,詔增此郎秩二等。眾庶莫不多光⑦。

【註釋】

①財:通"才"。七尺三寸:漢制,約合今1.68米。

②疏:疏朗。

③須:嘴下邊的鬍子。髯(rán):

兩頰上的鬍子。

④識(zhì):標記。

⑤尚符璽郎:官名,掌管皇帝的印璽符節。

⑥誼:通"義",意動用法。

⑦多:稱讚。

【譯文】

霍光為人沉著、穩重,處事審慎、周密,身高才七尺三寸,面板白皙,眉清目秀,鬍鬚很美。他每次出入宮門,上下殿階,停走都有固定的位置,郎僕射暗中記下仔細察看,發現每次都不差分寸,他的稟性就是這樣嚴謹,一絲不苟。霍光開始輔佐昭帝時,政令都由他親自頒佈,天下臣民都想了解他的風度神采。有一次,宮中鬧起了鬼怪,一夜之間,大臣們都驚恐不安,霍光召見尚符璽郎,要收回玉璽,尚符璽郎不肯交給霍光。霍光便要奪取玉璽,尚符璽郎手按著劍說:"可以殺我的頭,玉璽你絕對得不到!"霍光認為他的行為很大義。第二天,下令把這個郎官的俸祿提升了兩級。老百姓聽說後,莫不誇讚霍光。

【原文】

光與左將軍桀結婚相親①,光長女為桀子安妻。有女年與帝相配,桀因帝姊鄂邑蓋主內安女後宮為倢伃②,數月立為皇后。父安為票騎將軍,封桑樂侯。光時休沐出③,桀輒入代光決事。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長公主④。公主內行不修⑤,近幸河間丁外人。桀、安欲為外人求封,幸依國家故事以列侯尚公主者⑥,光不許。又為外人求光祿大夫,欲令得召見,又不許。長主大以是怨光。而桀、安數為外人求官爵弗能得,亦慚。自先帝時,桀已為九卿,位在光右⑦。及父子併為將軍,有椒房中宮之重⑧,皇后親安女,光乃其外祖,而顧專制朝事⑨,繇是與光爭權⑩。

【註釋】

①結婚:結為兒女親家。古時婦之父母與夫之父母相稱為婚姻。

②內(nà):送進去,後來寫作"納"。

③休沐:指休假。漢制:中朝官(大司馬、左右前後將軍、侍中、左右曹、諸吏、散騎、中常侍)每五天可回私宅休沐一次。

④德:用作動詞,感恩。

⑤內行不修:私生活不檢點。

⑥幸:希望。故事:舊例。

⑦右:上,當時以右為尊。

③椒(jiāo)房:皇后所居之處。中宮:皇后的宮室,這裡都代指皇后。

⑨顧:反而。

⑩繇(yóu):通"由"。

【譯文】

霍光與左將軍上官桀結為兒女親家,關係親密,霍光的長女做了上官桀兒子上官安的妻子。生有一個女兒,年齡與昭帝相當,上官桀通過昭帝姐姐鄂邑蓋主的關係,把孫女送入後宮做了倢伃,過了幾個月就立為了皇后。上官安因此做了驃騎將軍,並被封為桑樂侯。每當霍光出宮休假時,上官桀就入宮代替霍光處理朝政。上官桀父子既已得到顯貴的地位,因此很感激蓋主的恩德。蓋主私生活不檢點,與河間人丁外人私通。上官桀父子想替丁外人求封爵位,希望按照國家以列侯的身份娶公主為妻的舊例,也封丁外人為列侯,霍光不允許。又請求封丁外人為光祿大夫,想讓他有機會被皇帝召見,霍光又沒有同意。蓋主因為此事很怨恨霍光。上官桀父子多次為丁外人求封求官都未能如願,也感到慚愧。在武帝時,上官桀就已躋身九卿之列,官位在霍光之上。現在父子二人同為將軍,又有皇后在宮中的顯貴地位,皇后是上官安的親女兒,霍光不過是其外祖父,反倒獨攬了朝政大權,由此上官桀與霍光開始爭權。

【原文】

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懷怨望。及御史大夫桑弘羊建造酒榷鹽鐵①,為國興利,伐其功,欲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於是蓋主、上官桀、安及弘羊皆與燕王旦通謀,詐令人為燕王上書,言:"光出都肄郎羽林②,道上稱蹕③,太官先置④。"又引:"蘇武前使匈奴,拘留二十年不降,還乃為典屬國,而大將軍長史敞亡功為搜粟都尉⑤。又擅調益莫府校尉⑥。光專權自恣,疑有非常。臣旦願歸符璽,入宿衛,察奸臣變。"候司光出沐日奏之⑦。桀欲從中下其事,桑弘羊當與諸大臣共執退光⑧。書奏,帝不肯下。

【註釋】

①酒榷(què)鹽鐵:指酒業和鹽鐵專營專賣。榷,專利。

②都:總,集合。肄:習,操練。郎:指郎官。羽林:護衛皇帝的羽林軍。

③蹕(bì):古代帝王出行時,禁止行人往來,叫做蹕。

④太官:官名,掌管皇帝飲食。先置:先準備飲食。按:"稱蹕"和"太官先置"都不是人臣應有的禮制,所以把這作為霍光的罪狀。

⑤長史敞:指霍光府中長史楊敞。

⑥益:增加。莫府:通"幕府",指大將軍府。

⑦司:通"伺"。

⑧執:持,這裡有脅迫之意。

【譯文】

燕王劉旦自以為是昭帝的哥哥,卻不能繼承皇位,心裡常懷怨恨。御史大夫桑弘羊因為制定了酒類專賣、鹽鐵官營的制度,為國家開闢了財源,就自己誇耀自己的功勞,想為子弟求官,達不到目的,也怨恨霍光。於是,蓋主、上官桀父子及桑弘羊等人都和燕王劉旦暗中勾結串通謀劃,派人假冒燕王劉旦的使臣給皇帝上奏書,奏書上說:"霍光出宮總領郎官、羽林軍操練演習時,沿途超越本分地下令禁止路人通行,還派皇帝的膳食官先行為其準備飲食。"又說:"從前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了二十年而不投降,回國後僅僅做了典屬國,但大將軍的長史楊敞卻無功而升為搜粟都尉。霍光還擅自選調增加大將軍府的校尉。霍光獨攬大權為所欲為,我懷疑他圖謀不軌。我劉旦願意把信符璽印交還給朝廷,回京進宮護衛皇帝,督察奸臣反叛的行跡。"他們等霍光出宮休假時將這份奏書呈報給皇帝。上官桀打算乘機把這事交給下面主管部門處理,桑弘羊則與其他大臣一起逼迫霍光辭職。奏章呈上後,昭帝卻不肯批覆下發。

【原文】

明旦,光聞之,止畫室中不入①。上問:"大將軍安在?"左將軍桀對曰:"以燕王告其罪,故不敢入。"有詔召大將軍。光入,免冠頓首謝,上曰:"將軍冠。朕知是書詐也,將軍亡罪②。"光曰:"陛下何以知之?"上曰:"將軍之廣明③,都郎屬耳④。調校尉以來未能十日,燕王何以得知之?且將軍為非,不須校尉。"是時帝年十四,尚書左右皆驚,而上書者果亡,捕之甚急。桀等懼,白上小事不足遂⑤,上不聽。

【註釋】

①畫室:指殿前西閣之室,西閣畫古帝王像,所以稱畫室。

②亡(wú):通"無"。

③之:往。廣明:亭驛名,在長安城東,東都門外。

④屬(zhǔ):近,近日。

⑤遂:竟,指追究到底。

【譯文】

第二天早晨,霍光聽說了這件事,就停留在西閣畫室裡不上殿。昭帝問:"大將軍在哪裡?"左將軍上官桀回答說:"因為燕王告發了他的罪行,所以不敢進殿。"昭帝下詔召見大將軍霍光。霍光進殿,脫去帽子叩頭謝罪,昭帝說:"將軍把帽子戴上。朕知道這封奏書是假的,將軍沒有罪過。"霍光說:"陛下怎麼知道是假的?"昭帝說:"你去廣明亭總領郎官羽林軍操練演習,是近日的事。你選調校尉以來也還不到十天,燕王怎麼可能知道這事?況且你要作亂,並不需要校尉。"這時昭帝才十四歲,尚書和左右朝臣都很驚訝,而那個上書的人果然逃跑了,皇上下令緊急追捕逃犯。上官桀等人害怕了,對皇帝說這是小事不值得追究,昭帝不聽他們的話。

【原文】

後桀黨與有譖光者①,上輒怒曰:"大將軍忠臣,先帝所屬以輔朕身,敢有毀者坐之②。"自是桀等不敢復言,乃謀令長公主置酒請光,伏兵格殺之③,因廢帝,迎立燕王為天子。事發覺,光盡誅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蓋主皆自殺。光威震海內。昭帝既冠④,遂委任光⑤,訖十三年,百姓充實,四夷賓服。

【註釋】

①黨與:同黨的人。譖(zèn):讒毀,誣陷。

②毀:誹謗。坐:治罪。

③格:擊。

④冠:冠禮。古代男子二十歲行成人禮,結髮戴冠,表示成年。昭帝行冠禮在元鳳四年(公元前77年),十八歲。

⑤遂:竟,始終。

【譯文】

此後上官桀的同黨凡是有讒言誣陷霍光的,昭帝便發怒說:"大將軍是忠臣,是先帝託付輔佐我的人,今後誰要是再敢誹謗大將軍就治罪。"從此上官桀等人就不敢再說什麼了。他們又謀劃讓蓋主設酒席宴請霍光,埋伏下兵士擊殺他,然後廢掉昭帝,迎接燕王劉旦回京做皇帝。這個陰謀被發覺後,霍光把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丁外人及他們的宗族全部殺了。燕王劉旦、蓋主也都自殺了。從此霍光威震天下。昭帝行冠禮成年以後,仍把政事委託給霍光,直到昭帝去世共十三年,百姓富裕,四方各國歸附漢朝。

【原文】

元平元年①,昭帝崩,亡嗣。武帝六男獨有廣陵王胥在,群臣議所立,鹹持廣陵王②。王本以行失道,先帝所不用。光內不自安。郎有上書言:"周太王廢太伯立王季③,文王舍伯邑考立武王④,唯在所宜,雖廢長立少可也。廣陵王不可以承宗廟。"言合光意。光以其書視丞相敞等⑤,擢郎為九江太守⑥,即日承皇太后詔⑦,遣行大鴻臚事少府樂成、宗正德、光祿大夫吉、中郎將利漢迎昌邑王賀⑧。

【註釋】

①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

②鹹持:都主張。

③周太王:周文王的祖父。太伯:周太王的長子。王季:周太王的少子,文王的`父親。

④伯邑考:周文王的長子。武王:周文王的次子。

⑤視:通"示"。敞:指楊敞,此時為丞相。

⑥擢(zhuó):提拔。九江:郡名,包括今江西全省及江蘇、安徽的長江北岸一帶,郡治在今安徽壽春。

⑦皇太后:指昭帝的上官皇后,霍光的外孫女。

⑧大鴻臚:官名,掌管朝賀慶弔的贊禮司儀。少府:官名,掌管山海池澤的稅收。宗正:官名,掌管皇族親屬的事務。

【譯文】

元平元年,昭帝去世,沒有兒子繼位。武帝的六個兒子中只有廣陵王胥還在世,大臣們在商議立誰當皇帝的時候,都主張立廣陵王。廣陵王原先是因為品行不端正,武帝不立他為嗣。因此霍光內心憂慮不安。這時有一位郎官上書說:"古時候,周太王廢掉長子太伯而立少子王季,周文王則捨棄伯邑考而立武王,只要是最適宜做皇帝的人,雖說是廢長立幼也是可以的。廣陵王不可以繼承皇位。"這番話正合霍光的心意。霍光把這封奏章給丞相楊敞等人看,並提拔這位上書的郎官為九江郡太守。當天霍光奉了皇太后的命令,派遣代理大鴻臚的少府史樂成、宗正劉德、光祿大夫丙吉和中郎將利漢等人,迎接昌邑王劉賀進京。

【原文】

賀者,武帝孫,昌邑哀王子也①。既至,即位,行淫亂。光憂懣②,獨以問所親故吏大司農田延年③。延年曰:"將軍為國柱石,審此人不可,何不建白太后,更選賢而立之?"光曰:"今欲如是,於古嘗有此否?"延年曰:"伊尹相殷④,廢太甲以安宗廟⑤,後世稱其忠。將軍若能行此,亦漢之伊尹也。"光乃引延年給事中⑥,陰與車騎將軍張安世圖計,遂召丞相、御史、將軍、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會議未央宮⑦。光曰:"昌邑王行昏亂,恐危社稷,如何?"群臣皆驚鄂失色⑧,莫敢發言,但唯唯而已⑨。田延年前,離席按劍,曰:"先帝屬將軍以幼孤,寄將軍以天下,以將軍忠賢能安劉氏也。今群下鼎沸,社稷將傾,且漢之傳諡常為孝者⑩,以長有天下,令宗廟血食也。如令漢家絕祀,將軍雖死,何面目見先帝於地下乎?今日之議,不得旋踵。群臣後應者,臣請劍斬之。"光謝曰:"九卿責光是也。天下匈匈不安,光當受難。"於是議者皆叩頭,曰:"萬姓之命在於將軍,唯大將軍令。"

【註釋】

①昌邑哀王:指昭帝的哥哥劉髀(bó),武帝第五子。

②懣(mèn):煩悶。

③故吏:舊日的僚屬。田延年:字子賓,曾供職於霍光幕府,很受霍光器重。

④伊尹:商湯的賢相。

⑤太甲:商湯的長孫,繼位後縱慾無道,伊尹把他流放到桐宮。過了三年,太甲改過自新,伊尹把他接回,讓他執政。

⑥引:推薦。給事中:加官名,供職於宮中,掌顧問應對。

⑦大夫:官名,參與議政,屬光祿勳。博士:官名,掌通曉古今事物,國有疑事,備顧問,太常的屬官。

⑧鄂(è):通"愕",驚訝。

⑨唯唯:應答聲,表示順應別人的意見。

⑩諡常為孝:漢代自惠帝起,每個皇帝的諡號前都加一個"孝",如武帝稱"孝武皇帝"。

血食:指得到享祭,享祭鬼神要殺牲,所以稱"血食"。

不得旋踵(zhǒnɡ):意為不得躊躇猶豫。旋踵,轉動腳跟向後退。

九卿:這裡指田延年,因田延年任大司農,為九卿之一。

匈匈:通"洶洶",紛擾不安的樣子。

【譯文】

劉賀,是武帝的孫子,昌邑哀王的兒子。他到了長安之後,繼承了皇位,但行為放縱無道。霍光心裡憂愁煩悶,這日獨自與親信的舊部下大司農田延年商量。田延年說:"將軍您是國家的柱石,既然察覺此人做皇帝不合適,為什麼不向太后建議,另選賢明的人立為皇帝呢?"霍光說:"現在我打算這樣做,在古代曾有過這樣的先例嗎?"田延年說:"伊尹為殷朝宰相時,為了國家的安定廢掉了太甲,後代都稱讚他的忠誠。將軍如能這樣做,也就是漢朝的伊尹了。"霍光於是推薦田延年做了給事中,又私下裡與車騎將軍張安世進行籌劃安排,然後就召集丞相、御史、將軍、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等在未央宮共同商議大事。霍光說:"昌邑王行為昏庸無道,恐怕會危害國家,大家看該怎麼辦?"眾大臣都很吃驚,害怕得變了臉色,誰也不敢說話,只是唯唯諾諾答應著罷了。田延年站了起來,離席前行一步,手按著劍說:"當年先帝把幼主託付給將軍,把國家重任交付給將軍,是因為將軍忠誠賢明能使劉氏江山安定。如今天下臣民人心不穩,動盪不安,國家將有傾覆的危險,況且漢朝世代相傳,帝王諡號都用一個‘孝’字為先,就是為了能長久保有天下,使宗廟永享祭祀。如果漢朝滅亡了,將軍即使是死了,九泉之下還有什麼面目去見先帝呢?今天商議的事情,要迅速決斷不可遲疑。大臣們有遲疑不表態的,請允許我用劍斬了他。"霍光謝罪說:"大司農對我的責備很對。如今國內紛擾不安,我理當受到責難。"於是,參加商議的人都叩頭,說:"天下百姓的生死安危全取決於將軍了,我們聽將軍的命令。"

【原文】

光即與群臣俱見白太后①,具陳昌邑王不可以承宗廟狀。皇太后乃車駕幸未央承明殿②,詔諸禁門毋內昌邑群臣③。王入朝太后還,乘輦欲歸溫室④,中黃門宦者各持門扇⑤,王入,門閉,昌邑群臣不得入。王曰:"何為?"大將軍跪曰:"有皇太后詔,毋內昌邑群臣。"王曰:"徐之,何乃驚人如是!"光使盡驅出昌邑群臣,置金馬門外。車騎將軍安世將羽林騎收縛二百餘人,皆送廷尉詔獄⑥。令故昭帝侍中中臣侍守王⑦。光敕左右⑧:"謹宿衛,卒有物故自裁⑨,令我負天下,有殺主名。"王尚未自知當廢,謂左右:"我故群臣從官安得罪,而大將軍盡系之乎?"頃之,有太后詔召王,王聞召,意恐,乃曰:"我安得罪而召我哉!"太后被珠襦⑩,盛服坐武帳中,侍御數百人皆持兵,期門武士陛戟,陳列殿下。群臣以次上殿,召昌邑王伏前聽詔。光與群臣連名奏王,尚書令讀奏。

【註釋】

①見白太后:謁見太后並向太后稟白。

②幸:太后所去之處也叫做幸。承明殿:殿名,在未央宮內。

③禁門:宮門。內:放進來,後來寫作"納"。

④溫室:殿名,冬日取暖之處,這裡指未央宮之溫室殿。

⑤中黃門宦者:住在宮禁裡在後宮當差的宦官。

⑥廷尉:官名,掌司法。詔獄:監獄的一種,專門處治皇帝特旨交審的案犯。

⑦中臣侍:應作"中常侍",侍從皇帝的加官。

⑧敕(chì):告誡。

⑨卒(cù):通"猝",突然。物故:死亡。自裁:自殺。

⑩珠襦(rú):用珍珠串綴成的短上衣。

武帳:設定有兵器和衛士的帷帳。

期門:官名,掌執兵器隨從皇帝。陛(bì)戟(jǐ):在殿階下拿著戟來護衛。

【譯文】

霍光隨即與眾大臣一同上朝稟告太后,向太后詳細地陳述了昌邑王劉賀不能勝任皇位的情況。於是皇太后乘車駕來到未央宮承明殿,傳令各宮門不準放昌邑王的大臣進宮。昌邑王進宮朝見太后回來,打算乘車回溫室殿,中黃門宦官在宮門兩邊把持著門扇,昌邑王剛進宮門就立刻把宮門關上了,使昌邑王的眾大臣無法進宮。昌邑王說:"為什麼關宮門?"霍光跪下說:"有皇太后的命令,不準昌邑來的群臣進宮。"昌邑王說:"慢一點嘛,為什麼弄得這樣驚人!"霍光派人把昌邑王的群臣全部趕了出去,趕到了金馬門外。車騎將軍張安世率領羽林騎兵逮捕了昌邑王屬下二百多人,都送交廷尉關進了詔獄。霍光派原先侍奉漢昭帝的侍中、中常侍看守昌邑王。霍光告誡他們說:"要小心看守,如果他突然死亡或自殺了,那樣就使我對不起天下人,就要背上殺君的惡名了。"昌邑王這時還不知道自己將被廢掉,問看守他的人:"我帶來的那些大臣、侍從犯了什麼罪,大將軍竟把他們都逮捕了?"過了一會兒,傳來太后召見昌邑王的命令。昌邑王聽說太后召見,內心開始有些惶恐,這才說:"我犯了什麼罪太后召見我?"太后穿著珍珠綴飾的短襖,身穿華貴的禮服端坐在武帳中,守衛在左右的數百名侍從都手持兵器,期門武士執戟,排列在殿階之下守衛。眾大臣按品級依次進入大殿,太后讓昌邑王伏在面前聽候詔令。霍光與眾大臣聯名參奏昌邑王,尚書令宣讀奏章。

【原文】

皇太后詔曰:"可。"光令王起拜受詔,王曰:"聞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天下①。"光曰:"皇太后詔廢,安得天子!"乃即持其手②,解脫其璽組③,奉上太后,扶王下殿,出金馬門,群臣隨送。王西面拜,曰:"愚戇不任漢事④。"起就乘輿副車⑤。大將軍光送至昌邑邸⑥,光謝曰:"王行自絕於天,臣等駑怯,不能殺身報德。臣寧負王,不敢負社稷。願王自愛,臣長不復見左右。"光涕泣而去。群臣奏言:"古者廢放之人屏於遠方⑦,不及以政,請徙王賀漢中房陵縣⑧。"太后詔歸賀昌邑,賜湯沐邑二千戶⑨。昌邑群臣坐亡輔導之誼,陷王於惡,光悉誅殺二百餘人。出死,號呼市中曰:"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註釋】

①爭(zhènɡ):通"諍",諫諍,直言規勸。此兩句出自《孝經·諫諍章》,原文為:"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

②即:走近。

③璽組:即璽綬。皇帝印璽上配有四彩組綬,稱為璽綬。

④戇(zhuànɡ):剛直而愚。

⑤乘輿副車:皇帝的副車。因昌邑王已被廢,只能乘副車。

⑥邸:諸侯王到京師朝見皇帝時所住的房舍。

⑦屏(bǐnɡ):棄,放逐。

⑧房陵縣:今湖北房縣。

⑨湯沐邑:古代帝王賜給諸侯來朝時齋戒自潔的地方。戰國以後國君賜給大臣的封邑也叫湯沐邑。

【譯文】

皇太后下詔說:"准奏。"霍光讓昌邑王起來跪拜接受詔令,昌邑王說:"我聽說,天子有七個諫諍的大臣,即使是無道也不會失去天下。"霍光說:"皇太后已下令廢掉了你,哪還是什麼天子!"於是走上前抓住昌邑王的手,解下璽印,呈獻給太后,然後扶著昌邑王下殿,走出金馬門,群臣跟隨著送行。昌邑王面朝西而拜,說:"我愚昧不能勝任朝廷大事!"起身坐上皇帝的副車。大將軍霍光將之送到昌邑邸,謝罪說:"王的行為自絕於上天,臣等怯懦無能,不能用死報答您!我寧可對不起您,不敢對不起國家社稷。希望您多多珍重,今後我再也不能侍奉在您左右了。"說完,霍光流著眼淚離去。眾大臣上奏說:"古時候把被廢之人流放到遠方邊地,使他不干擾國家的政事,請求把昌邑王流放到漢中房陵縣。"太后命令劉賀依舊回到昌邑舊封地,又賜給他湯沐邑二千戶。昌邑王舊臣因未盡到輔佐君王的職責,使昌邑王陷於邪惡,霍光把這二百多舊臣全殺了。這些人從監獄出來押赴刑場時,在街上哭喊著說:"應當殺霍光時不當機立斷,反而遭到他的殘殺。"

【原文】

光坐庭中,會丞相以下議定所立。廣陵王已前不用,及燕刺王反誅,其子不在議中。近親唯有衛太子孫號皇曾孫在民間①,鹹稱述焉。光遂復與丞相敞等上奏曰:"《禮》曰‘人道親親故尊祖,尊祖故敬宗’②。大宗亡嗣③,擇支子孫賢者為嗣。孝武皇帝曾孫病已,武帝時有詔掖庭養視④,至今年十八,師受《詩》《論語》《孝經》⑤,躬行節儉,慈仁愛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廟,子萬姓。臣昧死以聞。"皇太后詔曰:"可。"光遣宗正劉德至曾孫家尚冠裡⑥,洗沐賜御衣,太僕以獵車迎曾孫就齋宗正府⑦,人未央宮見皇太后,封為陽武侯⑧。已而光奉上皇帝璽綬,謁於高廟,是為孝宣皇帝。明年,下詔曰:"夫褒有德,賞元功,古今通誼也。大司馬大將軍光宿衛忠正,宣德明恩,守節秉誼,以安宗廟。其以河北、東武陽益封光萬七千戶⑨。"與故所食凡二萬戶。賞賜前後黃金七千斤,錢六千萬,雜繒三萬匹,奴婢百七十人,馬二千匹,甲第一區⑩。

【註釋】

①皇曾孫:名病已(即宣帝,後改名詢),是武帝的曾孫,故稱皇曾孫。

②《禮》:指《禮記·大傳》。

③大宗:宗法社會以嫡系長房為"大宗",餘子為"小宗"。

④掖庭:官署名。

⑤師受:從師傳授。

⑥尚冠裡:地名,在長安城南。

⑦(línɡ)獵車:射獵時使用的一種輕便小車。齋:齋戒。古時參加大典前的一種儀式。整潔身心,表示虔誠。

⑧陽武侯:古代不立庶民為皇帝,因此先封皇曾孫為陽武侯。陽武,縣名,故城在今河南原陽東南二十八里。

⑨河北:縣名,在今山西芮城東北。東武陽:縣名,在今山東莘縣西。

⑩甲第:上等住宅。一區:一所。

【譯文】

霍光坐在庭堂中,召集丞相以下官員商議立誰為新的皇帝。廣陵王已經在先前選立皇帝時不被用,還有燕刺王劉旦因謀反自殺,他的兒子不在考慮之中。皇帝近親中就只剩下號稱皇曾孫的衛太子之孫了,現生活在民間,老百姓都稱讚他。於是霍光又與丞相楊敞等上書給皇太后,說:"《禮記》上說:‘為人的道理總是親愛自己的父母,所以才尊敬自己的祖先;因為尊敬自己的祖先,所以應該敬重同宗的人。’大宗如果沒有繼承人,可以選擇同族近支子孫中賢能的人做繼承人。孝武皇帝的曾孫病已,武帝在世時命令掖庭撫養照顧,至今已經十八歲了,拜師學習了《詩經》《論語》《孝經》,為人儉樸,慈仁愛人,可以作為孝昭皇帝的繼承人,奉承祖先的宗廟,統治萬民。臣等敢冒死罪稟告太后。"皇太后下令說:"准奏。"霍光派宗正劉德到尚冠裡的皇曾孫家,讓他洗了澡,又賜給他御衣,再由太僕用輕便的獵車迎接到宗正府齋戒,然後進未央宮拜見皇太后,被封為陽武侯。霍光隨後向皇曾孫獻上皇帝的璽綬,帶他拜謁了漢高祖陵廟,這就是漢宣帝。第二年,宣帝下詔令說:"褒獎有德的人,賞賜立大功的人,這是古今共同的道理。大司馬大將軍霍光多年在宮禁之中值宿警衛,忠心耿耿,正直無私,宣揚表彰皇家恩德,謹守節操,主持正義,使漢朝江山得到安定。把河北、東武陽兩縣的一萬七千戶加封給霍光。"連同先前所封共二萬戶。前後賞賜的黃金多達七千斤,錢六千萬,雜色絲綢三萬匹,奴婢一百七十人,馬二千匹,上等住宅一所。

【原文】

自昭帝時,光子禹及兄孫雲皆中郎將①,雲弟山奉車都尉侍中,領胡越兵②。光兩女婿為東西宮衛尉③,昆弟諸婿外孫皆奉朝請④,為諸曹大夫,騎都尉,給事中。黨親連體,根據於朝廷⑤。光自後元秉持萬機,及上即位,乃歸政。上謙讓不受,諸事皆先關白光⑥,然後奏御天子。光每朝見,上虛己斂容,禮下之已甚。

【註釋】

①兄:指霍去病。中郎將:官名,統率羽林軍,屬光祿勳。

②胡越兵:指外族歸附的軍隊。

③光兩女婿為東西宮衛尉:指霍光的女婿範明友為未央宮(西宮,皇帝所居)衛尉、鄧廣漢為長樂宮(東宮,皇太后所居)衛尉,負責兩宮守衛。

④奉朝請:朝廷有事時即參加朝會。這不是官職,只是一種優遇。

⑤根據:像樹根一樣盤踞著。

⑥關白:稟告請示。

【譯文】

自昭帝時起,霍光的兒子霍禹及霍光哥哥的孫子霍雲都已官至中郎將,霍雲的弟弟霍山任奉車都尉侍中,統領南北各民族歸附的軍隊。霍光的兩個女婿分別擔任東、西兩宮的衛尉,兄弟輩的女婿、外孫都享有奉朝請的資格,分別做了各部門的大夫、騎都尉、給事中等官。霍光的族黨親戚在朝中連成一體,根深蒂固地盤踞著朝廷。霍光從後元年把持朝政直到宣帝繼位,才把政權交給宣帝。宣帝謙讓不肯接受,所有的政事都要先請示霍光,然後呈奏皇帝。霍光每次朝見宣帝,宣帝虛心莊重,對霍光十分謙恭有禮。

【原文】

光秉政前後二十年,地節二年春病篤①,車駕自臨問光病②,上為之涕泣。光上書謝恩曰:"願分國邑三千戶,以封兄孫奉車都尉山為列侯,奉兄票騎將軍去病祀。"事下丞相御史,即日拜光子禹為右將軍。

【註釋】

①地節二年:公元前68年,為宣帝即位後的第六年。地節,宣帝的第二個年號。

②車駕:此處代指皇帝。

【譯文】

霍光執掌朝政前後共二十年,地節二年春天病重,皇帝親自登門探視,看到他病得厲害,宣帝難過得流淚。霍光上書謝恩,說:"希望從我的封邑中分出三千戶,用來封我哥哥的孫子車騎都尉霍山為列侯,以供奉哥哥驃騎將軍霍去病的享祀。"皇帝把這事交丞相、御史辦理,當天就封霍光的兒子霍禹為右將軍。

【原文】

光薨①,上及皇太后親臨光喪。太中大夫任宣與侍御史五人持節護喪事②。中二千石治莫府冢上③。賜金錢、繒絮,繡被百領④,衣五十篋,璧珠璣玉衣⑤,梓宮、便房、黃腸題湊各一具⑥,樅木外臧槨十五具⑦。東園溫明⑧,皆如乘輿制度⑨。載光屍柩以轀輬車⑩,黃屋左纛,發材官輕車北軍五校士軍陳至茂陵,以送其葬。諡曰宣成侯。發三河卒穿復土,起冢祠堂。置園邑三百家,長丞奉守如舊法。

【註釋】

①薨(hōnɡ):周代諸侯死亡稱薨,秦漢以後也用於高階官員的死亡。

②侍御史:官名,御史大夫下的屬官,行監察等職,或奉使出外執行特定任務。

③治莫府冢上:此指在墳邊設定臨時辦事處。莫府,即幕府。

④繡被:錦繡被子。領:量詞。

⑤玉衣:衣以金絲連綴玉片而成,用以包裹屍體,又稱玉匣。

⑥梓宮:用梓木做成的棺材。便(pián)房:用楩木做成的槨(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便,通"楩"。黃腸題湊:用木累在棺上,好像四面有簷的屋子,木的頭都向內,所以叫題湊,因用黃心柏木,所以叫黃腸題湊。

⑦樅(cōnɡ):鬆杉科常綠喬木。外臧槨:廚廄之屬。臧,通"藏"。

⑧東園:官署名,掌置辦喪葬器物。溫明:"溫明"下脫"祕器"二字(依王念孫說)。這種溫明祕器,形如方漆桶,一面開著,把鏡子放在裡面,懸在屍上,大斂時封入棺內。因藏棺內,故稱祕器。

⑨乘輿制度:指皇帝的喪葬制度。

⑩轀輬(wēn liánɡ)車:一種供人臥息的車,旁有窗,可供開閉以調節溫涼,故稱轀輬車,後用作葬車。

黃屋:帝王專用的黃繒車蓋。左纛(dào):古代皇帝乘輿上的飾物,以犛牛尾或雉尾製成,設在車衡左邊或左上。

材官:高階武官手下的武士。輕車:漢代兵種之一。北軍:漢代禁衛軍之一,共五營。五校:即五營。北軍五校的軍士只有在皇帝出殯時才充任儀仗隊,現在為霍光送殯,也是用皇帝喪葬的制度。

三河:漢時指河內、河東、河南三郡。穿:穿壙,即挖掘墓穴。復土:下棺後把土填上。

長丞:守護陵園的官吏。

【譯文】

霍光去世,皇帝和皇太后親臨弔喪。太中大夫任宣和五名侍御史持節符護理喪事。中二千石的官在墓地設定臨時辦事機構。皇帝賞賜了金錢、絲綢、絮棉,還有一百領繡被,衣服五十箱,還賜有金縷玉衣,梓木棺材、楩木外槨、黃腸題湊各一具,樅木外臧槨十五具。東園溫明祕器等隨葬物品,都與皇帝葬禮一樣。出葬時用轀輬車裝載霍光的靈柩,車上有黃繒做的車蓋,左邊車衡插上了裝飾有羽毛的大旗,調遣材官、輕車、北軍五個營的軍士列隊直到茂陵,為霍光送葬。賜霍光諡號為宣成侯。皇帝徵調河東、河內、河南三郡的士卒為霍光掘土修墓,建造祠堂,並在祠堂周圍設定了三百戶人家守護陵墓,長丞按照舊例守護陵墓。

【評析】

霍光是漢將霍去病的異母弟,西漢政治家。他侍奉武帝二十餘年,"小心謹慎,未嘗有過",頗受武帝親信。漢武帝死後,霍光輔佐昭帝、宣帝,執掌朝政二十年。霍光以"匡國家,安社稷"為己任,執政期間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對當時社會安定繁榮起了積極的作用,班固以"百姓充實,四夷賓服"對其政績作了高度評價。

文章主要敘寫了霍光受武帝託孤後,經歷複雜尖銳的政治鬥爭,完成了輔昭帝、誅滅政敵上官桀等人、廢昌邑王立宣帝這三件大事,刻畫了霍光"沉靜詳審"、忠誠威嚴的性格特徵;同時,也指出霍氏家族黨親連體,盤踞朝廷,伏下了敗亡覆滅之機。文章善於通過人物言論、行動來刻畫人物,並能抓住事件的細節,有力地突出了霍光的性格特徵,形象地展示了霍光的政治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