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人力資源>

企業文化有什麼價值觀

文思屋 人氣:1.84W

企業價值觀是企業文化的靈魂,企業要建立具有核心價值觀的企業文化,要建立具有企業精神的企業文化,要建立具有以人為本、敬畏制度的企業文化,要建立富有學習和創新精神的企業文化,這樣企業才能不斷與時俱進,時刻保持企業的健康和持續發展進步。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歡迎閱讀參考!

企業文化有什麼價值觀

企業文化存在現代的企業之中,這是現代企業區別於早期資本主義企業和現代家庭式企業的重要特徵。

中外學者對企業文化有各自的表述,美國學者約翰科特認為企業文化是企業中各個部門,至少是企業高層管理者們所共同擁有的價值觀念和經營實踐,是指企業中分佈的各個職能部門或地屬不同地理環境的部門所擁有的共通的文化現象。這個定義適用於跨國公司,因為它涉及區域性問題,它強調企業文化最根本的理念就是企業價值觀念。另外歐洲學者認為企業文化是傳統氣氛構成的公司文化,它意味著公司的價值觀,比如進取、守職或者靈活。這些價值觀構成企業員工活動、意見和行為的規範,管理人員身體力行,把這些規範灌輸給員工,並代代相傳,其中也強調了價值觀的問題。原文化部部長高佔祥也給企業文化下過定義,他認為企業文化是社會體制中的一個有機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民主文化和現代意識影響下具有企業特點的群體化意識以及那種意識產生下的行為規範。中國學者跟外國的學者認識是迥然不同的,作為文化部部長的他認為企業文化是社會文化中的一部分,這也是對的。

綜合來看,我比較能夠接受的觀點是,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或者是逐步形成的,或培育出來的具有本企業特色的精神、發展戰略、管理思想和經營理念,是企業員工普遍認同的價值觀、企業道德觀及行為規範。這個不是定義,是總結,但我覺得價值觀是企業文化中的核心問題,建發就應當建設具有核心價值觀的建發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有別於其他文化在於它不僅包含無形的觀念、理念、習慣,還包含準則,例如行為準則、規範、制度這些有形的東西或是書面的東西。還有就是企業文化的基本要素,它跟社會文化有些不同,它要為特定群體的絕大多數的組織成員所認可並且接受。我們的社會文化被大部分的人認可、接受就行了,不要特定群體接受。另外,企業文化具有持續的傳遞性和相對的穩定性,並且與特定的活動相關聯。就像建發企業文化要跟企業經營活動相關聯。企業文化還具有明確的指導性、導向性,能為企業經營管理提供精神支援,但它也可能產生負作用。

企業文化由四個部分構成:1、企業的理念文化是其中的一個層級,它包括企業的使命、企業的願景、企業的精神、企業的價值觀、企業的倫理道德、企業的作風等等,它從企業理念文化上講它是企業意識形態的總和;2、企業的第二個層級是企業的制度文化,它包括企業的領導體制、組織架構(是否形成制衡的組織架構,是否是民主決策的組織架構)、經營制度、管理制度和一些其它的制度;3、它還有個層級是行為文化,它包括企業的經營、教育宣傳及關係活動(文藝、體育等活動)中產生的文化現象;4、最後一個是企業的物質文化。主要包括企業的廣告標識、辦公室裝飾風格、產品樣式、外觀包裝、藝術工藝、文體生活設施、傳播網路等。好像麥當勞,他到哪裡裝修都一樣,這也是企業的物質文化表現形式。

企業文化具有流動性和相對性,企業文化是一個流動的過程。很多企業宣傳企業文化的時候,把企業文化看成是一個僵化的現象,實際上企業文化是一個積澱、傳承、發展和演化的過程。雖然它是個過程,但是它有個最重要的特點,即核心要素是相對穩定的,如信仰形態,指企業追求的目標,它是企業精神追求的方面。這種情況一般從企業創立之日起基本上是穩定的,即使每個時期有點不一樣,但從長期來看,不同時期的目標和理想卻是一種承前啟後的關係,所以還是相對穩定的。還有就是價值觀念也是相對穩定的。價值觀念主要是指企業對價值的態度,包括企業的價值取向,價值收益的方式,企業利益分配和再分配的理念,企業對內外部的客觀事務及企業自身行為主觀價值的評判,以及企業對員工、股東和社會的責任意識。有些企業對企業員工去偷稅漏稅這種違反法紀的事情但也是同意、支援的,只要賺到錢就行,這也是種企業文化。所以這裡存在一個價值評判的問題。還有就是治理理念,它是指企業管理目標、治理結構、制度安排、制衡架構等一系列活動中體現出來的指導思想和文化底蘊。

由此來看,企業價值觀是企業文化的靈魂所在,這點非常重要。我們現在講企業文化,把它作為一個具體化的東西,一種很簡單化的東西,忽視了企業文化最靈魂的東西就是企業的價值觀。

要理解企業價值觀的問題,我們首先要認識什麼是企業價值、企業價值觀和企業的核心價值觀這幾個概念。

企業的價值即指企業的意義,是指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同社會客戶發生聯絡時所產生的對社會及企業自身的作用和意義。如果這個企業本身就沒有價值,或者價值不被社會所認可,那這個企業就沒有價值。追求企業價值是企業文化最基礎的要素。企業價值其實有兩個層面,一個是你認為企業有什麼價值,像現在我們說企業能賺到錢就是有價值,但為什麼企業能賺到錢,人家認為你有價值,買了你的服務或者買了你的產品或產品的增值這才有意義。

企業價值觀是一種以企業為主體的價值觀,是企業人格化的產物,是一個企業在追求自我價值實現的過程中,對生產經營、企業目標及企業自身行為的根本價值的評判。簡單的說,它解釋企業秉承什麼,支援什麼,反對什麼,這是價值觀的第一個層面;第二個層面,企業價值觀是企業自我約束的準則,是對外在約束的補充。企業文化在西方企業這方面意義不大,但是在東方企業則意義重大。企業的價值觀念也是對企業現行執行過程的反映,是企業制度安排及企業戰略選擇在企業價值理念上的反映。企業價值觀還必須為全體員工所認同並且在員工的日常工作中得到體現,它規範著企業成員的責、權、利關係,規範著企業的員工在風險承擔中及其利益分享上的相互關係,規範著企業與社會之間的相互關係,這也是企業價值觀所規範的內容。企業價值觀決定著企業的.道德觀。所以從這個方面講,企業價值觀是企業文化的靈魂。   企業核心價值觀,是指企業價值觀中,企業員工共同信奉的核心價值準則,是處於核心位置的價值理念,即一般性的指導原則,是企業永恆堅持的根本價值準則。

重視企業文化是因為企業文化對企業生存、發展具有潛在的功能。為什麼是潛在功能,因為它的功能是不確定的。企業文化是普遍存在的,但是企業文化有可能產生這種功能,如導向功能,可以影響企業優勢的形成和發展;激勵功能,激發才智,鼓勵實現自我價值,樹立主體意識,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功能;凝聚功能,可以鑄就員工對組織的認同感、忠誠感、歸屬感和向心力,把各個方面、各個層次的人團結在同質文化氛圍內,從而產生組織的合力。它還有其它功能,比如約束功能、教化功能、維繫功能和輻射功能等。

僅就企業文化本身而言,它對企業的意義是中性的,是企業一種“潛在的行為規則”。不同的企業文化之間,實際上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像微軟,它是全世界最成功的企業。到現在為止,在金融風暴影響下它依然是最優秀的企業。但是這個企業的企業文化絕對跟我們不一樣,我們也不可能把微軟的企業文化作為評價我們文化優劣的標準,當然也不可能拿其他企業文化去評價微軟的企業文化,所以企業文化本身是中性的。

我們現在不要把很多事物都用企業文化來解釋,做好一件事說是我們企業文化非常好,做不好一件事又說我們企業文化不好。企業文化是中性的,它有時候也會起反作用。

比如x品x私企業它的企業文化是好的還是壞的?對他來說,每次都能成功,就是很優秀的,因為成員都有嚴守祕密,自我犧牲精神。但是這樣的企業可能對社會造成巨大的傷害。還有,並非所有的企業文化要素都對經營管理起積極作用,也不是所有當下看似具有積極因素的企業文化現象都對企業持續有利。有些企業文化是會變化的。我們通過這次金融風暴看出很多企業都有這個問題。現在很多大的企業在金融危機下復甦艱難,像美國的AIG、通用汽車、法國的巴黎銀行。他們在接受政府鉅額的財政援助之下,仍然堅持鉅額的分紅方案,堅持高管的高福利和員工的高薪。人們感覺這好像是企業管理層的問題,實際上不是。這些企業都有他們自己的企業文化,正是這些文化所演繹出來的潛規則“綁架”了他們的高管層。他們必須這樣做,如果不這樣做,企業可能都走不下去。所以他們這種企業,很難使員工上下共度時艱。所以應該看到,像AIG、通用汽車、巴黎銀行這些企業,可能在某個發展時期企業文化起了重要作用,卻也演繹了很多的行為潛規則,成了企業克服危機的羈絆。

企業文化建設不是一種歷史的回顧和總結,企業文化本身也不是一種僵化的文化現象,它是要與時俱進的。我們經常講企業文化建設,有什麼標誌性的成果嗎?我們講說我們在建設企業文化,什麼時候我們建成了企業文化,或者說我們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標誌性的成果?實際上我覺得要成為企業文化建設最重要的標誌性成果,就是企業的核心價值觀最終表現為企業精神。如果一個企業,它僅僅停留在簡單的文化總結、回顧階段,它還是存留在比較簡單的價值觀取向上面,它還是沒有達到企業文化建設的成果。所以企業文化必須表現為企業的精神,現在經常聽到企業文化很少聽人講企業精神,都是講企業文化。

提到企業文化,我們就要講企業文化的東西方認知差異。最近幾年來,企業文化的概念越來越受到東方管理學者和企業家的重視和追捧。但這種現象在西方,特別在歐美的企業和管理學者中是不明顯的。德魯克這樣的管理學大師,他沒有一個專門的篇章論述到企業文化。他甚至講過,企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羈絆企業擺脫困境的絆腳石。其實他的看法在AIG這些企業已經真實的再現了。大行研一這樣知名的學者,他的很多話都是很經典的,他是東方管理學者,也沒有講過企業文化,因為日本企業已經西化得很厲害。不是西方企業都不重視企業文化這個問題,而是需求度低。其實這是歷史文化,甚至經濟方面的差距造成的。

東方企業建設企業文化非常重要,不能跟西方企業去完全相比。產生東西方對企業文化認知上有明顯分歧這種現象,是有深刻的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根源的。有位非常知名的學者說過一句話:西方企業從來不會從純欣賞的角度去總結自己的文化。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情況?實際上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西方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和文化這兩個方面跟東方差距太大。

西方政治架構和現代企業制度對它的企業文化影響非常深。西方三權分立的政治架構,經營權和所有權分離的現代企業制度創立得比東方要早,到現在很多東方的社會體系都還沒有建立到它們這個程度。為了適應他們這種權利制衡的社會執行模式,西方社會用盡可能完善法律體系,特別是程式法律去規範人們的社會行為,同時它們用宗教倫理去約束人們的個體行為。它們這種社會政治、經濟制度長期執行的結果就是人們普遍建立了對法律、規則和程式的敬畏感。並且使這種敬畏感提升到了社會價值觀的層面。社會價值觀尚且如此,企業的價值觀必然深受它的影響。特別是西方社會跟我們還有一個很不同的特徵就是西方的教會組織是顯性組織,而我們沒有顯性的教會組織。我們現在講的佛教不是個顯性的組織,它的信眾並非組織的成員。西方的教會組織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道德教化者的角色,它規範著很多介於法律和習慣之間的個人行為。西方的企業文化更多地體現在制度形態上面。西方企業制定的很多企業制度是符合西方社會文化習慣,或者說是符合宗教倫理,符合程式概念。西方企業對非制度化的文化形態的需求非常低。而我們東方企業所處的政治經濟環境長期遠遠滯後於西方社會,使企業的生態環境和成員的素質差異很大,我們現在普遍受教育的程度差異度很大,制度形態下的企業文化很難在我們東方企業裡推行,非制度形態的企業文化在經營管理中的功能自然獲得提升。規範性的宗教倫理在我們這裡,像普渡,地區不一樣,日子都不一樣。

我們東方社會還缺少一種東西,就是程式正義的理念。我們現在很追求結果,不注重程式。所以到現在為止,我們的法律程式化上內容很少,專門的程式化只有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

東方社會缺乏“誠實、信任、責任、勤奮、敬業、視獲取財富為上帝使命”的“資本主義精神”。我們知道馬克思,可能不知道馬科斯99韋伯,他著過一本書――《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很多管理學者都在學。他在這本書裡,提出了個資本主義精神的理念。他認為資本主義之所以獲得長足的發展,是因為資本主義已開發國家主要是以新教作為主導的。新教是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運動,是從舊基督教裡分離出來的。現在所說的基督教指的是新教。新教國家主要是西歐(除了法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這些國家。法國不是新教國家,但是法國在30年戰爭中支援新教,打擊天主教。所以法國實際上也是新教國家,只是信教的主體人群是天主教徒,總的價值取向上還是偏向新教的。新教有個最根本的體現就是視賺錢為榮耀神的一種表現,要求信徒勤勉的工作。所以在新教社會裡,它形成了一種誠實、信任、勤奮、敬業、視獲取財富為上帝使命的“資本主義精神”。   講到這個,我們需要講下誠信――誠實、信任。什麼叫誠信?一方面,一個人即使在獨處和無人監督的情況下,仍然不弄虛作假,這是誠信;另一方面,一個人在具備了造假、失信的各種條件,仍然能夠堅持原則,做到內不欺己外不欺人。只有做到這兩條,才算是真正的誠信。西方就是這個誠信原則。同時有人認為說,認真是實現誠信的必要途徑。認真是一種人生態度,也是一種自律的行為。認真做人,就是不縱容自己,不以惡小而為之,認真做事,就是要一絲不苟,不以善小而不為。

我們的企業文化中提到誠信,但不是第一位的,我覺得誠信應該提到首位。在西方,誠信也是第一位的。我們現在講民主社會,民主社會必須具備三個條件:第一,民主選舉。選民要相信自己的選舉結果,政治體制必須讓選民相信他們的選舉結果是真實的;第二,司法獨立。要確立人們對法律的信任;第三,新聞自由。新聞真實公正、媒體自由表達看法作為民主社會的這三個原則都是以誠信為基礎的。離開誠信是不可能存在民主社會的。新加坡是否是民主社會?因為沒有什麼新聞自由,所以難講它是一個民主社會。西方社會生活特別是歐美的政治制度是建立在誠信之上的。但是在東方企業的文化建設中,誠信卻是一個經常被忽視的要素。我覺得我們的企業文化建設在這方面是頗有遠見的。當然我們意識到的誠信跟現在講的概念可能有點差距,我們要在這方面加強。因為我們是個現代企業,未來可能走入歐美社會,可能會成為一個跨國公司。我們要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公司,我們就必須要講誠信。誠信作為西方社會的普世價值觀的必備要素,它也必須成為我們企業文化中的核心要素。

企業文化有幾個認知的誤區。倡導性理念和企業文化之間有差異,但我們時常會把它們混為一談。企業文化形成過程是一個不斷積累、傳播、衝突、選擇、整合、變革、創新乃至迴圈往復,不斷昇華的過程,其中企業投資人的願景或特定發展時期領導者的個人因素對企業文化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但這種影響是通過倡導和堅持來形成的。可能企業的領導人或企業的組織核心倡導了一種理念,這種理念在他們的倡導和堅持下,未來會成為企業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要素,但在倡導中的理念絕不是企業文化。企業文化形成的一個最重要的推動力就是來自於企業管理層的倡導和堅持。但不能因此而認為這就是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有很多表現形式,但東方企業有個比較大的特點,就是口號式的文字表述似乎成了企業文化最主要的表現形式。我們幾乎看不到這個以外的表現形式。建發對企業文化還有做專門的註釋和解釋,很多企業僅僅只是口號。但很多東西僅有解釋是不夠的,或者說是不全面的,會產生誤解。

企業文化口號可分為三類:一是號召倡導型。表現企業管理者對企業文化理念的追求,但這些文化理念基本還停留在倡導塑造階段。這種現象非常普遍,有些企業還掛著黨委、黨支部的牌子,它們也想建立企業文化,但還停留在倡導階段;二是價值主張型。彰顯企業文化中的一個要素,就是價值主張,一般是比較成熟的價值理念。如,IBM公司 “尊重個人;顧客至上;追求卓越”。這就是一種價值主張。我們很多中國學者把它解讀成IBM的企業文化,實際上不是的。IBM本身也沒有說這是他的企業文化,這是1993年新上任的CEO郭斯納提出的,當時的IBM搖搖欲墜。當然他的理念讓他主導的IBM在十幾年中有了長足的進展。但是最終能否成為企業文化,IBM自己是沒有宣稱的;三是企業精神型。代表企業文化中另一種要素――企業精神。如,鳳凰衛視的“哪裡有大事發生,哪裡就有鳳凰衛視”。這個口號太有精神了,今天CCTV都不敢講這句話,因為CCTV都是二手資料為主,再加上自己的評論,只有鳳凰衛視能做到基本是一手資料,這就是企業精神。鳳凰衛視從一個不能落地的工作室到香港創業板上市,而後轉主機板。現在連中央領導人都以被它採訪為榮。

注意,企業文化的口號所折射出的內涵並不都是正向的,更有可能反映的是另一種文化表達,如韜光養晦之類的蘊含自我修煉意義或攻擊性的口號。可能讓人產生負面的感覺,無法明確表述出來的文化並不代表不存在,反之,能表達出來的文化則可能是虛無的。如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有一個企業文化口號是:“我與機場共生存,機場與我共發展。”這裡面的文化內涵就比較虛無飄渺了。

還有一點要注意,“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這一命題不適用於企業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對我們國家民族發展的興衰所起的作用可謂正反皆有。民族文化與企業文化的概念是不能混為一談的,民族文化是純文化的概念,可以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但企業不同,現在我們的企業是跨區域的、跨國界的,或是有這樣的長遠目標,那企業文化就需要一種包容的、能讓大家普遍認同的文化。另一方面,世界各民族除了種族差異外,還有就是民族文化差異。從文化對社會發展的影響來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差異性也預示著它存在明顯的缺陷。中華民族的文明史深受儒、釋、道三家的影響,而儒、釋、道三家學說的哲學思想、自然觀和價值觀在長期的文化融合中逐漸趨同,形成了現在這種有別於西方宗教文化,亦儒亦佛亦道,崇尚中庸,追求個體價值,漠視程式注重結果的中華傳統文化。中華傳統文化可謂博大精深,備受世界推崇。但從文化對社會發展的影響來看,它與西方文化的差異性也預示著它存在明顯的缺陷。僅就中國在近現代史上的發展軌跡來看,我們的國家戰略、政治架構、科學技術、法制建設、民生民權等等遠遠落後於西方社會,這其中無不打上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烙印。從民族意識來看,上看五六十年前那場民族戰爭,中華民族出現的漢奸數目之大是世界各民族中絕無僅有的;近看當今臺灣的民主社會,政黨利益凌駕於社會道德評判準則之上,這些無不折射出我們這個民族的國民精神和普世價值觀的缺失。

企業文化建設雖然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傳統文化的影響,但從中也給了我們在企業文化建設方面的一定啟示,即建設具有核心價值觀的企業文化是我們文化建設的首要任務。中國的企業要走向世界,就必須使自己的企業文化更具有包容性和新陳代謝能力,企業文化要有文明社會認可的核心價值觀,這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精神支柱,不要過分地強調企業文化中的民族傳統文化特色。   那麼我們應該建設什麼樣的企業文化呢?

一是要建立具有核心價值觀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企業建設的上層建築,是客觀存在的。建設企業文化的目的決不是僅僅為了發展和總結企業文化,而是發揮其上層建築的功能。如果我們不主動地去建設企業文化,那麼很可能存在精華與糟粕並存的情況,因此建設企業文化的目標是去糟粕取精華,也是以新思想方式和行為規範戰勝舊思想方式和行為規範的過程,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企業文化是規範管理的結果。對於建發來說,最基本的企業活動是獲取利潤,關鍵問題是用什麼方式獲取利潤?利益分配是怎樣的?這就牽涉到企業價值觀的問題。作為服務型企業,我們的企業文化中一定要有致力於以提供增值服務為企業使命的核心價值觀。如果沒有這個價值觀,我們就無法形成具有企業精神的企業文化。建發股份公司提出了服務戰略,這對股份公司來說特別是企業價值觀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舉措。另外,我們的企業還要有“對價和合理利益”原則作為企業價值觀的必備要素;

二是要建立具有企業精神的企業文化。企業精神是企業價值觀更高層級的體現,精神是歷練的產物,自發形成的企業文化是無法產生企業精神的。企業家個人的精神特質並不等於企業精神,企業精神更應該是一種群體意志;

三是要建立具有以人為本、敬畏制度的企業文化。以人為本是西方企業文化中最基本的要素。對法律、制度和程式的敬畏感也是西方企業文化的基本要素。這兩種要素在西方企業文化中並存,和諧統一,是西方企業文化的重要特徵。但是這兩個要素在中國的企業文化中卻往往被看作是不具相容性的。西方企業的以人為本包含了對客戶和對員工兩個方面,但在中國的企業文化中卻多有偏頗。企業制度建設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制度建設應該以人為本,以人為本的企業制度應該被全體員工所敬畏。就像法律應該被公民所敬畏一樣。當然,制度具有強制性規範的屬性,它體現了企業員工、外部相關利益者和企業所有者的治理意志。它所蘊含的理念必然超出以人為本的範疇,兩者難免衝突。但是,任何藐視、破壞制度的行為必定會侵犯其中的人本理念。因此,我們在建設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的同時,必須樹立敬畏制度的文化理念。這是我們建設現代企業的企業文化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四是要建立富有學習和創新精神的企業文化。致力於企業文化的推陳出新,賦予企業文化時代活力,引導企業文化與人類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同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有一條就明確指出了中國共產黨要代表最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企業也應努力做到。要不斷地學習和創新,吸取先進的經營管理的經驗,積澱企業文化的知識基礎。一位管理學家這樣說,目前的經濟已由管理經濟轉變為創新經濟,在創新經濟環境中建發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建立起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文化,也包括企業文化自身的創新。

曾國藩給弟弟曾國荃寫了一幅對聯:“千古邈矣獨留我,百戰歸來再讀書。”這句話我的理解是,經過這麼多年的戰爭留下了我們這些倖存者,儘管戰功赫赫,還是要重新讀書和學習。我想我們這麼多的經理和管理者經歷了太多事情,在市場上拼殺是成功者,但還是需要不斷學習,這是我們建設傳播企業文化的知識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