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人力資源>

職場充電必看的三個注意事項

文思屋 人氣:1.75W

職場充電三選

職場充電必看的三個注意事項

選品牌是入門保障

當初承諾非常好,但最後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國內英語、IT各種培訓機構處於一種魚龍混雜的局面。要選擇一個好的培訓機構並不很容易,尤其是選IT類的職業培訓機構,搞不好就會碰到和趙女士兒子一樣的遭遇。所以智聯招聘職業專家建議,選培訓機構,首先要看品牌。因為品牌是一種品質的象徵,代表著信譽、誠信,也反映著該培訓機構的綜合實力與素質。

清華IT教育培訓中心主任孫元凱告訴記者?薰知名品牌機構擁有成熟的運作管理體系,其良好的信譽在就業服務方面做得也相對紮實和完善一些。“清華IT通過與一些知名的IT企業合作,搭建起企業與學員之間的平臺,為企業提供定製的人才和定向的培養與實訓,使學員能夠很快接觸到企業的專案,融入到企業的工作當中去,通過這種模式,一方面給企業選擇合適的人才節省了時間與成本,同時也給學員創造了就業機會。”

選老師水平提高關鍵

華爾街學院暨華爾街英語中國創始人李文昊給記者介紹了他的觀點,師資水平反映著一個培訓機構的實力,所以選擇培訓機構時,你一定要關注它的師資力量是不是足夠的雄厚。東陽人才網但師資不是簡單地看培訓機構的硬體設施、環境,也不是看該機構是不是上市公司,更重要的是看其在資金等各種條件的支援下,能否給學員提供最優質的.培訓服務,比如聘請什麼資質的老師授課等等。

“美國的華爾街學院國際將美國凱雷集團和花旗集團的投資已注入了中國國內的華爾街學院,從而成為世界最大的國際成人英語教學專業組織。這不是一個簡單吸引投資的行為,這標誌著國外培訓機構開始真正進入中國。我們將會聘用專業素質更高的英語母語教師,通過雙語學習顧問、社交俱樂部和英語角等‘多元法’教學方式,為中國國內的學員提供純粹的英語語言學習培訓。”李文昊表示。

選教材影響培訓結果

培訓機構用的教材不好,直接影響著學員的學習結果。一個優秀的培訓機構會不惜成本在教材上不斷地推陳出新。北大青鳥就遵循著“全球同步開發”教材的機制,其培訓教材每18個月就更新一次,並在教學中安排了實踐案例,實現了教學與企業實際需求的緊密銜接。清華IT也曾歷時9個月、對600多家企業進行了調查和訪談,從中得出了用人單位對於所招聘的IT人才的崗位要求、技能要求等等。

在掌握這些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分析要適應這樣的工作崗位需要掌握哪些知識和技能,以及這些知識和技能如何通過教學的方法讓學員學懂學會,如此形成一個系統的逆向式課程研發體系,並通過一年至少升級一次的做法來確保教材符合當前IT技術的潮流。

職場充電不要盲目從眾

誤區1:證並不是越多越好

很多職場人都會覺得多考點兒證書總是沒有錯的,甚至有些人會有一種“多張證書多條路”的認知。所以經常是,市面上流行什麼證,就所有人一窩蜂地都去考,然後拿了一大堆證在手似乎就會心安一些。

可事實上,考太多的證其實並不利於職場發展,甚至在某些方面會產生一定的負面效果。原本以為多個證可以多個選擇,可事實往往是因為證太多反而迷失了方向。學成後,證書有了,學歷也有了,而且還不止一個,反倒讓人更迷茫了,“我到底該找什麼工作?我能做什麼?”

誤區2:報班上課就叫充電

一些職場人往往會產生這樣的誤解,我報了個課程然後下班後去上課這就叫做充電。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課程對每個人都有相同的效果,對於職場人來說,從事的行業不同需要充電的方向自然也不相同。

除了像是英語、計算機等各行各業可能都需要的基礎工具性技能外,各個行業對於從業人員的要求都有所不同。尤其是近幾年,經濟發展迅速,隨著社會的變遷,新興行業的不斷湧現,各傳統領域也不斷地細分出更多的行業。面對這種情況,職場人充電更加應該為“行”而充,因“行”而異。只有這樣的充電才真正可以為職場人在以後的職場工作中增加自身價值的砝碼。

誤區3:投入多少回報多少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是從小就熟知的一句話,在職場充電這件事情上,職場人也會覺得,“我每天這麼忙這麼累,我還願意花這麼多的時間和錢來學習,怎麼著我也得獲得回報吧”。但世事變化無常,投入產出不成比例的事也大有所在,職場方向瞬息萬變,今天還是朝陽行業,或許明天就變成夕陽產業了。

因此,在準備充電前,應該充分考慮到自己的職業規劃,眼光要放得遠一些,不要只著眼於眼前。結合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經過理性規劃的充電計劃,才是將來職業生涯的理想投資。而且,看待職場充電,也應該帶著一份平常心,不要過於看重實際利益上的回報。

職場充電謠言

謠言一:學歷、語言能力等仍是“短板”

過去人們通常認為,學歷和語言這兩項“硬實力”對求職、任職至關重要,理應成為職場人充電的不二首選。然而IT就業平臺開展的調查卻顯示了不同於預期的結果。

“硬實力”為何不再壓倒一切?專家分析稱,22-24歲的職場新生代群體,受教育程度和外語能力普遍提高,反倒是學校教育與職場實際所需技能脫節,自我意識強等導致進入“職場人”角色有障礙,造成其對“軟實力”的需求大增。

謠言二:知識與人脈兼得,只能上MBA

與其他學位教育相比,MBA/EMBA最大的優勢在於人脈,這也是其費用高昂但熱度一直不退的重要原因。但此次調查表明,今天,職場人已擁有更多無需昂貴費用甚至成本極低的方式,同樣可做到知識與人脈兼得。

謠言三:職場人充電,最常利用晚間和週末

過去,大部分針對職場人的充電課程都利用晚間和週末時間開辦,而此次調查表明:目前,就業、擇業觀念的日益自由和個性化,使職場人充電時間在更加靈活的同時,集中體現出向“兩極端”發展的趨勢。

IT就業平臺的專家提醒:職場人,量力而行很重要,且遊學回報不能單純用金錢來衡量,在過程中培養的國際化思維模式及積累的人際關係等都是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