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實用文案>三字經>

有關三字經的作文集合7篇

文思屋 人氣:2.18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字經的作文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三字經的作文集合7篇

三字經的作文 篇1

自然界中有一個奇怪的現象,一棵樹容易枯死;而一個森林裡每棵樹都爭取雨露,享受陽光,健康成長。若我們仔細思慮,不難發現人也是如此,一個人沒有競爭物件,可能會碌碌無為一輩子,相反,若有來自競爭對手的壓力時,反而會“茁長成長”。競爭,永遠是每個時代必不可少的東西。

梁啟超曾說:物競天擇勢必至,不優則劣兮不興則亡。人類能站在生物鏈的頂端,正是因為時間累積的競爭所致。漁民為了保證沙丁魚的存活率,會在沙丁魚群中發上一條天地鯰魚;可樂之爭中,百事可樂永遠比可口可樂容量上多一些,永遠比可口可樂低5美分;近年來,中國的乒乓球隊更是開啟養狼計劃,通過增加外國運動員的兵乓求實力,倒逼國內球員提升憂患意識。歷史的巨輪滾滾向前,時代在變,但競爭不變,立足當下,我們更應念好競爭的三字經,讓自己在社會中脫穎而出,讓中國在世界中脫穎而出。

念好競爭三字經--知為先。古代兵法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話雖粗,但道理不粗,做什麼事,都要有方向性,方向與行為不一致,只是在做無用功而已,甚至是南轅北撤。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乃至一個國家,競爭應具有方向性,目的性。一方面,我們應知不足而常樂,學習古人三省吾身,通過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追求自身的全面發展。另一方面,我們要知道別人好的地方,學會借鑑,學會吸收,根據實際情況做到和而不同。

念好競爭的三字經—法為基。事物好壞總是相伴相生,良性競爭能促進社會發展,但惡性競爭帶來的衝擊力,也是不容忽視。最近興起的共享單車,企業間的惡性競爭,所做的事情也是惡劣至極,為了佔據更多的市場份額,惡意損壞對手的單車;奧運會本是公平競爭的平臺,也有運動員為了獲得成功,走上了“服藥”這條不歸路,曝光之後,丟的何止是自己的臉面?因此,杜絕惡性競爭,我們必須以法束之,相關方面完善新法,做到有法可依;對於惡性競爭事件,重拳出擊,嚴究法律責任。

念好競爭的三字經—新為根。如何在競爭中更好的脫穎而出,除了穩紮穩打,我認為創新也必不可少。商鞅變法,廢井田,開阡陌,改戶籍,定秦律,正是他對國家制度的創新,才有了後來的大秦帝國;而今,我國在十九大中也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對於競爭,我們應有更開闊的視野,更新穎的思路,別人缺的,我們做到獨家一份,別人有的,我們則用新之一字來戰勝他們。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成功之路何其艱難。作為新生代的我們,國家的責任已經傳到我們肩上,先人用他們的.競爭換來了現在的強大中國,而作為後繼者的我們,必不負先人之所託,我們將用競爭來追求自身的全面發展,以競爭來追求國家的繁榮昌盛,用競爭來告訴世界,什麼是少年強,則國強。

三字經的作文 篇2

我是家裡的獨生女,小時候,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許多人都疼我,把我寵成了一個刁蠻任性的小“公主”。特別是爺爺,簡直把我當成了掌上明珠,只要我發號“施令”,他總是堅決執行。記得有一次,爺爺帶我坐公交車回家,到了站點,我卻嫌沒玩夠,怎麼也不肯下車,爺爺只得陪著我在公交車上擠了好幾個來回。回到家後,爺爺累得夠嗆。

有一天,媽媽送給我一件“禮物”,一本《三字經》,媽媽告訴我,可別看它整篇都是三字一句,裡面可包含著很多有趣的故事呢!一聽有故事,我立馬有了精神。纏著媽媽馬上給我講一個,媽媽指著書上“融四歲,能讓梨,”這六個字說:“孔融有七兄弟,他是老六,每次吃梨的時候,孔融都挑一個小的吃,大家都覺得很奇怪,孔融的回答是:我是小弟弟,我當然應該吃小的了。聽了媽媽說的故事,我不屑地說:“不就是個梨子嘛,我不喜歡,都給他們吃好了!”媽媽又說:“這故事告訴我們要有謙讓和友愛之心,假如把梨子換成是你最喜愛的東西,你還會這麼大方嗎?這個……我猶豫了一下,為了面子,我咬牙說“沒問題!”為了表示我說話算話,我還和媽媽拉鉤約定做了保證。

過了幾天,媽媽的同事帶著她女兒可可來我家做客了,可可比我要小,媽媽讓我當好“大姐姐”,把我的玩具都拿出來給她玩,這下我可緊張了,可可拿什麼玩具,我就撲過去,搶回什麼玩具,生怕她把我的玩具給弄壞了,這下,可可不幹了,哭著找她媽媽去了。我呢,守著一堆玩具累得滿頭大汗。媽媽見了,問我:“融四歲,能讓梨,你呢?還記得我們之間的約定嗎?我只好帶著可可一起玩了,結果,我和可可越玩越開心,同樣的玩具,兩個人一起玩帶給了我更多的樂趣。告別的時候,可可依依不捨,媽媽的同事也誇我是個好姐姐,想到自己剛開始的“待客之道”,我的臉不由自主的紅了,我似乎真正明白了媽媽跟我說的:謙讓和友愛,不但可以幫助別人,更能給自己帶來快樂!

現在,我已經是一名三年級的國小生了,我通過熟讀《三字經》,理解了其中很多的道理。我再也不是那個過去刁蠻任性的“壞公主”了。

三字經的作文 篇3

我是從三歲多時開始認識《三字經》的,那時,媽媽常常給我聽《三字經》的錄音,慢慢的我記住了幾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但卻對每一句的意思不明瞭。

上國小以後,老師又帶領我們一起誦讀《三字經》,在學習和誦讀的過程中,我漸漸了知道了許多的故事明白了許多道理。

從“香九齡,能溫席”這句中,我知道了尊敬、關愛自己的父母,是孩子應該做的。從“玉不琢,不成器”這句中,我知道了一塊好玉,不經過雕刻成不了玉器,人也一樣,如果不好好學習,就不會懂得各種知識和道理。從“幼不學,老何為”這句中,我明白了我們必須從小要好好學習,長大才能有所作為。從“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這句中,我明白了做晚輩的要尊敬長輩。從“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這句話中,我明白了連動物都知道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才能換取勞動果實。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同時也是我最喜歡的是“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綴”一句。

“囊熒”的典故說的是晉朝的車胤(yin),“映雪”講的是晉朝人孫康的故事。

車胤因家中貧寒,晚上看書沒錢點燈,他就捉些螢火蟲放在紗布縫製的袋子裡面,藉著螢火蟲發出的微弱燈光苦讀。在他父親的指導下,車胤終於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一生中做過吳興太守、輔國將軍、戶部尚書等官職。

孫康幼時酷愛讀書,常常感到時間不夠用。他想夜以繼日地攻讀,可此時家道中落,沒錢買油點燈。一到天黑,便沒有辦法讀書了。到了冬天,映著雪光讀書。整個冬天,孫康都夜以繼日地苦讀,從沒有中斷過,學有大成,終成晉時很有名望的學者,南朝宋景平年間官至尚書左丞相,封德陽縣侯。車胤、孫康他們雖然家境貧寒生活艱苦,卻能立志苦讀,沒有因為讀書的條件差就停止學習。他們的故事一直激勵我在學習的路上不畏困難,一路前行。

除了這些,還有很多,誦讀《三字經》,教會我該如何對待自己的學習,如何對待自己的長輩,如何去做事,以後我仍要繼續學習、誦讀《三字經》。

三字經的作文 篇4

從我有朦朧的記憶起,就記得媽媽常常給我誦讀(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隨著我漸漸長大,經文中句意我也漸漸理解了,並且也有了一定的感悟。

我記得有一段經文是這樣的:“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講的是:孟子的母親看到不同的生活環境對小孟子的言行有著不同的影響,為了使小孟子成為正人君子,孟子的母親三次搬家,最後把家搬到學宮傍,小孟子學到禮儀和待人接物的細節,孟母才定居下來。但是小孟子並未體會到母親的苦心,他在外求學時,一天因疲倦逃學回家,正在織布的孟母,舉刀砍斷了布匹,並嚴厲責斥兒子說,讀書就像織布一樣,織絲成寸,積寸成尺,於是成丈匹。半途而廢,最終將一事無成。這就是被歷代傳為美談的“孟母三遷”和“孟母斷織”的故事。孟子領悟了母親的教誨,發奮學習,終於成為中國古代傑出的思想家。

其實,我們的媽媽對孩子的愛也像孟母一樣,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且不說上學送放學接,一日三餐噓寒問暖,甚至陪讀陪學,給孩子請家教報輔導班,把孩子的生活安排的滿滿當當、豐富多彩,對孩子的關心是無微不至,為了讓孩子成才,幾乎是滿足孩子的所有願望。但我們作為孩子,似乎沒有像孟子一樣及時領會母親對我們的愛。我就不止一次地讓媽媽感到失望。我能夠體會到媽媽對我的期望和付出,但我在學習上總是出現因為馬虎而發生的錯誤,而且屢屢發生並且反反覆覆。媽媽每次發現我的錯誤後總是很有耐心地給我講解,我卻是總是很不耐煩地告訴她我本來就會作,只是看錯題了。之後便再次犯同樣的錯誤。久而久之,馬虎似乎成了我的影子,總是與我形影不離,我的學習成績也日漸下降。媽媽雖依然像原來一樣對我關心,但卻多了一些思考,在媽媽的臉上我看出了這些思考,一定是在想辦法讓我更細心一些,更耐心一些,更堅強一些,更自信一些……這些都是我一直無法克服的毛病,媽媽沒有嫌棄我,一直在鼓勵我,教導我,這就是母愛,最無私、最偉大、最純樸,永不停止的愛。我希望自己儘快改正自己的缺點和錯誤,讓媽媽為我感到驕傲。我要繼續努力!加油!

三字經的作文 篇5

這段時間,我每天晚上寫完作業後喜歡看《三字經》,還大聲地背出來。媽媽覺得很奇怪,問我怎麼突然喜歡看這本書呢?她說自己也只會背前面的部分,還想跟我一起往下背呢。

其實媽媽不知道,是因為在學校裡,我經常聽到好多同學都會背《三字經》,而我卻只會開頭那幾句,心裡不服輸。所以這個寒假我想好好學習一下,爭取趕上同學們。

我原本以為單純地背《三字經》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沒想到才看了前幾頁,我愛不釋手了。因為這裡面講的全是古代的小故事,並且都是三字一句,兩字一韻,讀起來琅琅上口。有的句子能從字面上理解含義,有的句子意思很深奧了,好在每一頁都有拼音和註釋,可以讓我輕鬆快樂地學習。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這是說黃香九歲時知道在冬天先幫父母把被子暖熱了再讓他們睡覺。我覺得我們都應該向黃香學習,體諒父母的辛苦,有時間要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在家聽父母的話,孝敬父母。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講的是孟母三遷和孟子逃學後他媽媽剪斷織好的布來教育他的故事。我明白了學習不僅要有好的方法,而且要有好的環境,特別是要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我在以後的學習中遇到困難不會退縮,要勇敢面對不放棄……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告訴我們,一塊玉石,如果不去雕琢,不能成為有用的器具。人也是一樣的,如果不認真學習,無法明白為人處世的道理。即使這個人再聰明,如果不用在正當的地方,不刻苦不努力,長大後也會一事無成的。

媽媽說《三字經》這本書蘊含著古人的智慧結晶和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我從中學習了許多關於歷史、天文、地理、道德等知識,讀後的確感到受益匪淺。我終於明白了古人為什麼說讀了《三字經》,可以知道天下事了。

我很喜歡這本書,打算繼續讀下去,不只是死記硬背,而是要好好學習,理解記憶。我要把《三字經》上的知識時刻牢記在心,學會做人、做事和學習的道理,做一個好孩子!

三字經的作文 篇6

今天我讀了《三字經》最後的一些——“瑩八歲,能詠詩”到“戒之哉,宜勉力”,裡面講的是古聖先賢的故事精神和人生的哲理。其中有幾句話十分影響我“幼而學,壯而行,上致君,下澤民”“揚名聲,顯父母,光於前,裕於後”“勤有功,戲無益。”這幾句話主要講我們要小時候努力學習,不能耽誤學習的黃金時段。這,長大為國。、為民、為自己都有好處。還能使父母長輩感到驕傲自豪,造福於後代。 以前,我總以為學習的機會和時間還很長,不必這麼累這麼認真地學習,可以留著一些知識以後慢慢學。可現在我才知道,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我們學習的機會只有那幾次,錯過了就再也遇不到了。並且知識也像一個黑洞一樣,越來越大。今天你會了這個,明天又有新的知識等著你,可誰又能保證你前一天學的知識忘不了呢?知識像一隻被人吹的氣球一樣越來越大,就算你有三個腦子每天不停地記也記不完。所以,我們要把握好近在手邊的學習機會,千萬不能錯過,一錯過就再也記不住了。 玩耍的快樂只是暫時性的快樂,並且這種快樂就像夏天裡的冰一樣,一吃還想吃。我們學生可以享受一下這種快樂,不過不可多享。如果多享受,意志差的同學就會控制不住自己,從而無心學習,長大後悔莫及。學習的快樂是永久性的快樂。它像一杯咖啡,剛開始有苦,然後是淡淡的苦,再而是微香,最後是香醇。我們要學會做長久的快樂,雖然剛開始沒有香,不過會越來越有甜頭。從而讓你愛上這種長久的快樂。 我要學會做一個珍惜時間,品嚐學習“咖啡”的小才女。

三字經的作文 篇7

從古自今,許多美德一直傳誦著,那一本《三字經》就是記載著我們中國炎黃子孫該有的美德。可如今又有多少人記得,大家都會那麼一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可你們知道嗎?理解裡面的字句含義嗎?都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也許你讀一遍的時候,你不知道它具體講的是什麼,你只知道它朗朗上口,卻悟不出其中一二;但如果你讀很多遍,背得滾瓜爛熟的時候,裡面的意思的精華,你就會感嘆,會永遠記得《三字經》那本書。也許是隨著時代的變遷,那《三字經》氾濫著舊時代的氣息,你不會要想到讀它。久而久之,若人人都不讀它,不學它,它就會被遺忘。它那些可愛的字句,最富有的教誨,以及最深得人心的東西都會被現代種種電子產品給埋沒。

我人生的第一本書就是《三字經》,那時候還小,起初我還不喜歡看書,總覺得字數太多晃眼,後來父親知道了便給我買來了一本書----《三字經》。書面挺好看的大大的三個字印在書面上,那時候我國小五年級,會識很多字,但在我那個年齡都很皮,像個男孩子似的,整天玩,也不喜歡看書,然而那本《三字經》就被我扔進書櫃裡了。我也不太清楚我是從什麼時候又把那本書拿起,大概是我升小初的時候,那時候14歲懂的東西很多了,那個時候的我挺喜歡看書的,尤其是魯迅和老舍朱自清他們的散文,還喜歡高爾基的散文,托爾斯泰寫的小說和現代各種青春勵志的小說。上中學那會八年級那會總覺得讀書沒啥用,我也特犟,直接跟我父親犟起,被父親狠狠的訓斥,被父親第一次的扇耳光,讓我對父親很怕,後來我叛逆的心理慢慢改好,於是開始努力學習。有一天夜裡,父親從書櫃裡翻出那本《三字經》,上面略微有些塵土,父親把它遞給我,要我把它背熟,理解其中的字義。我才知道那是一本好書,於是我一頁頁的翻看著,慢慢的吸允著其中的一行一句,我才發現我以前是多麼的愚鈍、竟不知天底下還會有如此親切的字語。那一晚,我第一次忽然領會到以前那些看不懂的字句含義。我像海綿吸水那樣,拼命吸取面前這本書的精髓,慢慢悟出了其中,才知道每本書都有它的靈魂。雖然那簡簡單單三字式的語句,讀起朗朗上口卻意在其中,許多教誨人的道理,都讓我受益匪淺。

也就是這樣,我人生的第一本書----《三字經》,伴隨著我至今,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出到社會上,我都時時刻刻牢記著它教誨人的話,是它教唆這我該如何做人做事,是它帶我走到一個滿是黃金的住處,影響著我的一生。無論是該感謝我的父親,還是感謝那本啟蒙我的第一本書----《三字經》,要不是父親找出這本書就不會有現在這般的我,《三字經》是父親所帶領我找到的,我的父親是我的第一導師,也是父親的教導領我走到一個滿是鳥語花香我所想的世界。

每每捧起我的第一本書《三字經》,總會想起我的父親我的第一導師。

TAGS:三字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