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辦事指南>生活常識>

“植樹節”的小知識常識大全

文思屋 人氣:1.66W

導讀:“植樹節”是一些國家以法律形式規定的以宣傳森林效益,並動員群眾參加造林為活動內容的節日。按時間長短可分為植樹日、植樹周或植樹月,總稱植樹節。以下是由本站小編J.L為您整理推薦的“植樹節”的小知識常識大全,歡迎參考閱讀。

“植樹節”的小知識常識大全

【植樹節由來】

通過這種活動,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們對森林功用的認識,促進國土綠化,達到愛林護林和擴大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

是為了動員全民植樹而規定的節日,也因為這是孫中山先生的紀念日。中國曾於1915年由政府頒令規定清明節為植樹節即3月12日。

後來到了1928年的4月7日,民國政府頒佈了植樹令:以後舊曆清明植樹節應改為總理逝世幾年植樹式。”民國政府之所以頒佈這道令,是因為孫中山先生幼年就對“樹藝牧畜”十分熱愛的緣故。

他在海外留學時,經常利用假期回故鄉種植桑樹。1925年3月,孫中山逝世與南京。1979年2月23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決定,仍以3月12日為中國的植樹節,以鼓勵全國各族人民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改善環境,造福子孫後代。

【低碳生活、植樹造林 現在開始做起】

1.購買簡單包裝的商品,選購綠色產品、綠色食物,倡導綠色消費;

2.少用一次性製品(木筷、紙杯、紙巾等),減少垃圾,進行垃圾分類,回收資源;

3.使用節能電器,電器使用後完全關閉電源,節約用電;適度使用空調;

4.多騎自行車、多坐公交車,為節能減排出力;

5.重複使用紙張,雙面列印,多發電子賀卡、電子郵件,保護森林;

6.親近大自然,參加植樹造林活動,認養(捐植)一棵樹木,寄託自己的理想,埋下自己的願望。

7.在家中,多養幾盆花。

8.關心愛護綠色生命,保護身邊的綠化成果,廣泛開展“植綠、護綠、愛綠、興綠”文明活動,爭做綠色文明使者,讓我們家園的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

【一棵樹的價值】

一棵50年樹齡的樹,以累計計算,產生氧氣的價值約31,200美元;

吸收有毒氣體、防止大氣汙染價值約62,500美元;

增加土壤肥力價值約31,200美元;

涵養水源價值37,500美元;

為鳥類及其他動物提供繁衍場所價值31,250美元;

產生蛋白質價值2,500美元;

除去花、果實和木材價值,總計創值約196,000美元。

【為了保證樹木成活率,應該注意植樹的步驟】

第一,挖坑。根據根系的長、寬挖大小適宜的樹坑。深度一般以50釐米為宜。 挖坑時要將表面的熟土、下面的黃土分倒在坑兩側。

第二,回填。種樹前應該按樹根的長、寬及其根系頂端長度的情況,在坑內先回填部分熟土。一般情況下,回填熟土20至30釐米。

第三,栽植。謹記一句話“三二一”——三埋、兩踩、一輕提。放置樹苗時要將根部扶正、枝要展開,這是前提。栽樹時,須分三次填土。第一次填土少許,在距坑頂一定距離的地方先停止填,在已填的土上繞樹一週,用均力踩實,然後輕提樹莖、抖鬆,以保證樹根的呼吸暢通。第二次填土後,再繞樹踩實。在第三次填土後,儘量保證與坑面平齊。樹根放位時要與南北、東西方向的樹對齊。然後,在坑面上圍一個大圓盤,便於日後澆水養護。

第四,覆土、保墒。將樹苗栽好後,覆蓋一層薄土,以保持水分。

【植樹要領】

為了確保植樹成活,林業和園林綠化專家細化植樹要領,提出植樹的要訣——“一墊二提三埋四踩”:一墊是在挖好的樹坑內再墊一些鬆土,樹木栽種的時候要提一提樹幹,起到梳理樹根的作用,而埋樹的土要分三次埋下,每埋一次要踩實土壤,其間至少要踩四次。

在華北地區,約3月中旬至4月下旬為種樹的最佳時段,最好選在陰天和降雨前進行。種植時,在確定好樹坑位置後,可根據樹種根系情況或土球大小以及土壤情況決定樹坑的規格,一般應比根幅範圍或土球大,周圍應加寬40—100釐米,高度加深20—40釐米。

樹坑的好壞對栽植質量和日後的生長髮育有很大影響,因此要格外注意,樹坑以圓柱形最好,以樹幹為圓心畫圈,沿圈邊向下垂直挖掘,直到達到規定深度,要保持上下垂直,大小一致,切忌挖成上大下小的錐形或鍋底形,否則栽植踩實時會使根系劈裂、拳曲或上翹,造成不舒展而影響樹木的生長。

挖坑時注意把表土和底土分開放置,並按相應位置回填。如果是堅實的上壤或建築垃圾土則應該加大樹坑的直徑,並將坑底的土挖鬆;土質不好的應過篩或全部換土;在新填平和新堆土上挖坑時,應先在樹坑附近適當夯實,挖好後坑底也適當踩實,以防栽後灌水土塌樹斜。

栽植時,一人扶正苗木,一人填土,填一部分踩實一遍(若粘土不可重踩),直到填滿後再踩實一次,填好的土要與原根頸痕相平或略高3—5釐米。

栽後應立即灌水,無雨天不要超過一晝夜就應澆上頭遍水。水一定要澆透,使土壤吸足水分,有助於根系與土壤密接,才能確保成活。

【生態改善】

全民義務植樹運動有力推動了中國生態狀況的改善。這個運動啟動之前的1981年,中國森林面積為17.29億畝,活立木蓄積量為102.6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12%。經過多年的不懈奮鬥,中國森林面積已達到26.2億畝,活立木蓄積量達到136.18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8.21%。在世界森林資源日益減少的情況下,中國實現森林資源的持續增長。森林植被狀況的改善,不僅美化了家園,減輕了水土流失和風沙對農田的危害,而且還有效提高了森林生態系統的儲碳能力。

植樹造林是新造或更新森林的生產活動,它是培育森林的一個基本環節。種植面積較大而且將來能形成森林和森林環境的,則稱為造林。如果面積很小,將來不能形成森林和森林環境的,則稱為植樹。造林的基本措施是:適地適樹,細緻整地,良種壯苗,適當密植,撫育保護,工具改革以及可能的灌水、施肥。

植樹造林的好處有哪些呢?

【保持水土】

植樹造林、退耕還林和生態重建是極為重要的。植樹造林可使水土得到保持,哪裡植被覆蓋率低,哪裡每逢雨季就會有大量泥沙流入河裡,把田地毀壞,把河床填高,把入海口淤塞,危害極大。要抑制水土流失,就必須植樹造林,因為樹木有像樹冠那樣龐大的根系,能像巨手一般牢牢抓住土壤。而被抓住的土壤的水分,又被樹根不斷地吸收蓄存。據統計,一畝樹林比無林地區多蓄水20噸左右。植樹造林對治理沙化耕地,控制水土流失,防風固沙,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可以大大改善生態環境,減輕洪澇災害的損失,而且隨著經濟林陸續進入成熟期,產生的直接經濟效益和間接經濟效益巨大,還能提供大量的勞動和就業機會,促進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抵擋風沙】

植樹造林能防風固沙。風沙所到之處,田園會被埋葬,城市會變成廢墟。要抵禦風沙的襲擊,必須造防護林,以減弱風的力量。風一旦遇上防護林,速度要減弱70% ~80%。如果相隔一定的距離,並行排列許多林帶,再種上草,這樣風能颳起的沙礫也就減少了。

【經濟建設】

植樹造林能為人類提供許多有用的東西。不少水果、藥材都是林產品;茶葉、橡膠、新碳等都是樹木的貢獻。樹林的用處真是大得很。具統計,一畝樹林一年可以吸收灰塵2萬~6萬千克,每天能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釋放出48千克氧氣;一個月可以吸收有毒氣體二氧化硫4千克,一畝松柏林兩晝夜能分泌2千克殺菌素,可殺死肺結核、傷寒、白喉、痢疾等病菌。

植樹造林還能減少噪音,美化環境,保持生態平衡,為人類提供理想的學習、工作、娛樂和生活的場所。

【自動的調溫器】

夏日樹蔭下氣溫度比空地上低10℃左右,冬季又高2-3℃。

【天然除塵器】

樹葉上長著許多細小的茸毛和黏液,能吸附煙塵中的碳、硫化物等有害微粒,還有病菌、病毒等有害物質,還可以大量減少和降低空氣中的塵埃,一公頃草坪每年可吸收煙塵30噸以上。因此,人們把綠色植物稱為“天然除塵器”。

氧氣製造廠樹葉在陽光下能吸收二氧化碳,並製造人體所需的氧氣。據測定,一公頃闊葉林每天約吸收一噸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700公斤。因此,人們把綠色植物稱為“氧氣製造廠”。 鬆、樟、榆等樹能分泌殺菌素,殺滅結核桿菌、白喉桿菌等病菌。

【天然的消音器】

綠化還能吸收聲波,減低噪聲。在人口集中,交通、工礦企業發展很快的城鎮,噪聲對人類的危害越來越嚴重。據資料記載,噪聲在50分貝以下,對人沒有什麼影響,當噪聲達到70分貝,對人會有明顯危害,如果噪聲超過90分貝,人就無法持久工作了。目前在我國很多城市,噪聲超過70分貝的`環境很多,因此,噪聲作為一種公害,已引起人類普遍重視,採取了各種減少噪聲的措施,而綠化造林就是一舉多得的好辦法。

從科學試驗中得知:公園成片林木可降低噪聲5--40分貝,比離聲源同距離的空曠地自然衰減量要多降低5--25分貝;汽車高音喇叭在穿過40米寬的草坪、灌木、喬木組成的多層次林帶,噪聲可以消減10--15分貝,比空曠地自然衰減量要多消減4分貝以上;在城市街道上種樹,也可消減噪聲7--10分貝,實踐證明,在城市街道、空曠地以及房屋庭院種上綠樹花草,能減輕噪聲汙染。

從林木防止噪聲的效果來看,林帶越寬越密越好。科學研究認為,在城市裡,最少要有寬6米、高10米的林帶,消減噪聲效果比較明顯,而且要求林帶不宜離聲源太遠,一般在6--15米之間為好。 為了提高綠化消減噪聲的常年效果,應儘量選用四季常綠樹種,以喬木為主,灌木、花草相結合,構成多層次的消聲林帶,效果會更佳。

植樹節意義

人類在食物需求和供給的驅動下,土地利用程度急劇上升,20世紀80年代,每公頃農地的穀物產量為1.8噸,現在則是2.5噸。但是這種不可持續的土地利用方式造成了嚴重的土地退化,已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極大關注,特別是在旱地集中的開發中國家與地區。土地荒漠化關係到全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為此大家已經把關注的焦點轉向了我們能夠做些什麼。

中國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積大、分佈廣、受荒漠化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全國荒漠化土地總面積達263.62萬平方公里,佔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沙化土地173.97萬平方公里,佔國土面積的五分之一。一些地區沙化土地仍在擴充套件,因土地沙化每年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500多億元,全國有近4億人受到荒漠化沙化的威脅,而這其中尤以西部地區的土地退化與荒漠化程度最為嚴重。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一直高度重視所面臨的生態環境問題。黨的十七大把環境保護和建設生態文明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首次將環境保護國際合作作為我國和平發展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國家對外政治、經濟、文化和安全等重大戰略並重,提出相互幫助、協力推進,共同呵護地球家園的十二字方針。

現實正不斷地向世界各國的大家敲響警鐘。付諸行動遏制全球土地荒漠化,給人類子孫後代留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生存環境,是全人類的共識。為此,全世界應該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