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實用文案>申請書>

燃氣發動機技術中心申請報告

文思屋 人氣:3.2W

鄭州市燃氣發動機技術中心申請報告

燃氣發動機技術中心申請報告

一、企業(集團)的基本情況

1.企業經營管理等基本情況,包括所有制性質、職工人數、企業總資產、資產負債率、銀行信用等級、銷售收入、利潤、主導產品及市場佔有率、技術來源等。

河南歐意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7年,是專業從事壓縮天然氣(CNG)、液化天然氣(LNG)和液化石油氣(LPG)兩用燃料汽車、摩托車、柴油車車用燃氣系統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於一體的公司。

公司總資產約1.1億元,現有人員135名,自建立以來遵循國家各項法律法規,資產負債率為67.84%,銀行信用一直保持良好,達到了3A等級。年銷售收入約在3022萬元,實現利稅84萬元,市場佔有率達30%左右。企業依託天津大學、華北水利水電大學與汽車及電子研究院科研優勢,廣泛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進一步推動了新能源汽車行業向國際水平發展。

2.企業在行業中的地位和作用。

隨著私家車的大量增加,汽車尾氣排放的增加,大氣汙染隨之嚴重,政府對治理汽車汙染十分重視並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純電動汽車和油電混合動力汽車成本是天然氣汽車的3倍或2倍,天然氣汽車資源豐富,成本低,可節約40%左右能源,可降低汽車尾氣的有害成分,減少汙染,燃氣汽車使用率的提高極大的增加了汽車能源消耗的替代效益,政府引導加快

汽車節能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大力推廣普及節能汽車,全面提高中國汽車燃油經濟性總體水平。

3.企業在本產業領域技術創新中的作用和競爭能力。

公司成立以來堅持以自主創新為發展理念,產品倡導“節能減排”、“綠色動力”。公司所有產品均為自主研發產品,並於2011年通過了ISO/TS16949:2009質量管理體系認證;2012年公司所有產品設計、生產通過了歐盟EMARK R110/R67認證。2006年至2012年,先後取得“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13項專利認證授權,並於2008年、2011年申獲“國家創新基金”,2012年申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12年申獲鄭州市創新試點型企業,2014年申獲鄭州市科技型企業,2014年公司產品和技術列入“河南省節能減排與低碳技術成果轉化推廣目錄中”。

公司已經與鄭州日產、華晨、福田、宇通、江南汽車、奇瑞等整車廠建立了合作伙伴關係,新研發的缸內直噴技術目前已同日本豐田汽車建立了初步合作意向,產品已出口美國、俄羅斯、緬甸、泰國、奈及利亞等全球40多個國家,目前品牌知名度和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前三名,技術實力在行業內處於領先地位。

伴隨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生產國,而節能、環保是當今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重要問題。汽車的大量使用,更加劇了能源危機和大氣汙染問題。清潔能源汽車成為當代汽車發展的主要方向,其研發與應用已成為世界汽車工業發展的整體趨勢,也被認為是汽車產業新的增長點。燃氣汽車和電動汽車已被全球公認為是清潔能源汽車,其中電動汽車包括混合動力汽車(HEV)、純電動汽車(BEV)、燃料電池電動汽車

(FCEV)等。我們公司的專案是燃氣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符合國家新能源汽車及節能減排的政策,本專案的發展建設必將促進河南省新能源汽車產業做強做大。

本專案的建設,將在清潔能源汽車領域為我省的汽車新能源領域和節能減排上錦上添花,符合國家節能減排的基本國策。

本專案擴大規模後,我公司可在國內汽車燃氣系統領域處於絕對領先地位,同時還可帶來河南省電動產業的多元化,填補我省在油、氣、電和氣、電混合動力汽車上的空白。

本專案的實施,可以提高汽車新能源的區域競爭力,打造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河南品牌,拉動相關產業技術創新,整體競爭實力,改善河南省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建設,同時還可增加人員就業。

本專案的建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具有較好的社會效益。

二、企業技術中心的基本情況

1.企業技術中心的發展規劃及近中期目標。

1)長期規劃

基本形成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工程研究向產業化轉化的運營模式,持續保持企業的研發能力位於行業前列,資訊化管理成功應用於研發專案管理,企業技術研究中心相對應市場發展要具有前瞻性,能夠積極參與並引導建立行業標準,不斷提升企業技術人才的專業化水平和市場意識,培養具有行業領先優勢的高階技術人才,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2)發展方向

a、壓縮天然氣(CNG)和 液化石油氣(LPG)兩用燃料汽車車用系統的研發工作:缸內直噴產品、中高階缸外噴射產品的研發與市場推廣在2年內完成。

b、原車技術與油改氣技術的融合,使公司產品可應用於所有型號原車。 c、壓縮天然氣(CNG)和 液化石油氣(LPG)兩用燃料柴油車車用系統的研發工作:柴油單燃產品、柴油摻燒系統。

d、柴油單燃產品研發前期注重對氣路、油路、開路、火器的開發,第二階段關注OBD和底層產品的研發,後期關注其他層面研發工作。

e、調整產品策略,汽車產品增加策略一般包含水、氣、壓、STAR/STOP、熱、延遲、補油、空氣補償、OBD、開關等策略,為達到競爭優勢,將產品按照效能拉開層次。

f、附件技術優化:點火提前器準確性能提升,快速噴閥時間和效率提升。

g、研發優化:提升產品效能,按照國五、國六排放標準優化。

h、專案全部實現工程化和產業化,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i、發展成行業具有知名度的技術研究中心,提升行業技術水平。 j、為行業培育大批優秀研發人員,補充行業人才隊伍。

3)近中期目標

a.在1年內,企業做好以下3個專案的研發工作:缸內直噴產品(日本三個系列產品TSI/GIDI/GDI)、中高階缸外噴射產品和柴油單燃產品,同時完成批量生產和進行市場投放。

b.完善企業標準體系建設。

公司進一步整合現技術檔案室與相關技術檔案管理制度,公司組織修訂與完善企業工藝標準,積極參與技術標準、行業甚至國家標準的編制。

c.專利申報

對施工中的工藝、裝置、材料創新進行認真的總結,積極申報專利。 d.建立並完善一整套技術創新體系與組織機構框架,有一批專業人才,有足夠的資金保障,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勵機制。

e.加強專案技術質量管理與技術創新與總結,形成先進的專案組織管理方式。

f.完善並加強企業技術中心建設

根據企業發展戰略,加強技術中心的建設。使技術中心成為承建“高、難、尖、新”工程專案的技術支撐、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推廣中心。

g.加強團隊建設

組織高階人才對現有技術人員進行系統化的培訓,豐富技術人員的專業知識,提升團隊整體研發能力。

2、目前企業技術中心的組織機構及執行機制,包括:各項制度建立,組織建設、研發經費的保障,激勵機制,創新環境,產學研合作等。

1)機構設臵

圖1 組織架構圖

2)中心職責

a.負責對新產品的設計和開發的控制及編制各類技術檔案;

b.參與產品實現的策劃;

c.參與合同評審和對供方的評價。

d.負責對質量管理體系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內部稽核工作; e.負責對監視和測量裝臵的管理工作;

f.負責產品的監視和測量控制工作;

g.負責對質量管理體系過程的監視和測量;

h.是不合格品控制的歸口管理部門;

i.負責資料分析管理工作及糾正、預防措施的評審工作。

3)執行機制

a.管理體制,高階研究人員作為技術中心的主題,單位了保證技術中心的高效率,我們合理配臵研究人員與輔助人員。

企業技術中心採用主任(董事長)負責制,下設1名顧問委員會主任,1名技術委員會主任,其中顧問委員會主任由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教授郭樹滿教授任職,技術委員會主任由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教授段俊法教授任職,設三個研究方向,每個方向設立1名經理,為技術帶頭人,抬頭人的選拔、主要研究方向和重大課題的選擇由技術中心辦公室組織會議討論決定,中心的營銷推廣工作統一歸口銷售管理中心實現。

中心實行”市場化、聯合化、創新化、競爭化“的開放執行管理方針,充分發揮中心辦公室的指導和監督作用,切實加強各項日常工作的管理,努力將本中心建設成為國內相關領域的一流的科學研究、產業化和人才培養基地。

b.籌資機制

運用市場方式,建立健全籌款機制,與政府間建立良好的互動機制,技術中心的經費來源主要有三部分:專案產業化經營收入、科技成果轉讓收入和股東投入,其中,技術中心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專案工程化之後的經營收入。

c.成果推銷機制

建立強有力的成果推銷機制,企業專門設立的市場行銷部門負責成果推銷機制,一般利用展會、網路資訊平臺、以及客戶營銷等方式實現。 d.人員交流機制

中心內部建立良性的人員交流和互動機制,例如通過技術研討會議和培訓會議加強溝通和互動。

e.創新失敗機制

為鼓勵員工創新的積極性和增加創新的成果,中心規定在一定範圍內的失敗可以被寬容。

f.專案管理機制

對中心的研發專案帶頭人採用柔性管理和彈性管理,考慮長期激勵,並根據專案風險的增加增大長期激勵的比重。

g.合理勞動報酬機制

堅決執行公平、公正與效率標準的薪酬分配機制。

h.監督約束機制

除行使監事會的監督約束權利外,通過檢查計劃、制定規章制度和簡歷可行的評價標準進行控制。

3.企業技術中心研究開發及試驗的基礎條件。

基礎設施:熟悉汽車結構原理和專業的汽車電子研發生產是我公司的主要優勢,公司為技術中心建造了辦公實驗樓面積1200平方米,中心擁有研發用各類設施裝置20多臺,產品研發採用先進的設計軟體,大幅度的提高了研發的效率和設計質量,操作人員全部培訓上崗,技術能力能夠

充分滿足計量檢測及研發工作的需要,為企業自主創新、新產品研發等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人才優勢:企業技術中心擬規劃人員42人,現有人員32人,大專以上學歷26人,其中教授(博士學歷)2名,研究生5名,本科生合計12人,管理人員合計10名。

依託單位為華北水利水電學院,企業與高校強強聯合,高校源源不斷為企業輸出人才,並支援企業技術研發能力,企業為技術研發投入資金,支援了該領域技術研發,為高校培養人才輸入了資源,雙方整合資源最大限度的將高科技成果轉化為產業化,轉化為生產力。

4、企業技術中心的研究開發工作開展情況,包括:原創性創新、自主開發、引進技術消化吸收、產學研合作、企業間技術合作等。

企業依託天津大學、華北水利水電大學與汽車及電子研究院科研優勢,廣泛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進一步推動了新能源汽車行業向國際水平發展。

技術中心有計劃的研發新產品,推動了公司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開發,自主研發了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如:缸內直噴技術、快速噴射系統等一批高科技產品,擁有了自主智慧財產權,產品暢銷國內30多個省市自治區及40多個國家和地區,深受國內、外使用者青睞。

同時企業主動參與各類行業展會,與鄭州日產、福田汽車集團公司等整車廠建立了合作進行技術研發,不定期召開技術研討會,保證公司研發工作的方向和前沿性。

5.企業技術中心資訊化建設和資訊化應用情況。

隨著公司規模的不斷擴大和業務的快速發展,為了使公司儘早達到現代化、專業化、國際化,能在第一時間掌握新技術、新工藝及其發展趨勢,同時提升工作效率,提升組織整體績效,公司積極進行資訊化建設,匯入ERP管理系統,提升了技術中心工作效率,同時實現資訊共享和關鍵技術資訊保密的功能。

1)分配

a、通過網際網路建立虛擬專網(VPN),實現內部網路資源的共享,提高資訊資源的利用效率,優化企業內部的生產、管理和服務流程。

b、建立健全公司網站,提高產品和企業知名度,為更好地與外界溝通提供便利平臺,同時能加強技術創新、改造傳統產品和優化並提高產品的設計開發能力。

c、匯入ERP系統,提高工作效率,實現辦公自動化、現代化,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競爭力。

2)設臵

為了便於公司更好的收集資訊,及時傳達和落實集團公司的資訊化建設思想,公司特聘了資訊工程師,主要負責企業資訊化建設規劃的建設方案的具體組織、實施,為企業資訊化建設,支援建立完善資訊化建設。

6.企業技術中心技術帶頭人、創新團隊以及人才培養情況。

1)工程研究中心擬規劃人員42人,現有人員32人,大專以上學歷26人,其中教授(博士學歷)2名,研究生5名,本科生合計12人,管理人員合計10名。

表1 崗位編制表

表2 中心人員明細表

2)技術主要帶頭人概況:

王明濤,主要技術帶頭人,男,河南歐意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起人,畢業於河南大學英語專業,獲得MBA證書,1994年6月―2002年3月,負責日本豐田汽車在河南市場的銷售及售後人員的技術培訓,期間獲得日本豐田汽車公司汽車維修講師證書,依靠多年從事汽車維修理論的培訓工作及對汽車車身發動機機構的熟悉,加上良好的英語閱讀及溝通能力,為產品研發及市場推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02年發起成立河南歐意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於清潔能源、促進國內環保事業發展的理念,本著用心經營、誠信服務的精神,堅持質量第一、信譽至上為核心,力爭把產品做到行業內的知名品牌。

郭樹滿,主要技術帶頭人,男,工學博士,畢業於天津大學內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師從國內著名內燃機專家、中國工程院蘇萬華院士,動力機械及工程專業,研究方向:內燃機電子控制。主持和參加了基於ECU氫氣發動機異常燃燒抑制與優化控制技術研究(省教育廳專案,專案編號:13A470705 );基於奈米流體傳熱介質的氫燃料發動機散熱規律的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批准號:51306060) ;“先進內燃機燃燒與控

制理論中的若干關鍵問題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重點專案(批准號:50636040);“智慧柴油機關鍵技術產業化”,天津市科技發展計劃重點專案;天津市市長長期資助專案:高壓共軌產業化專案;氫空氣混合氣異常燃燒特徵分析與燃燒效能優化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專案編號:5107604640);自然科學基金(50322262)車用直噴式氫燃料發動機的高效、低NOx燃燒及電控技術研究“柴油機噴霧強化混合過程及其對低溫燃燒影響的研究”、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專案“均質壓燃低溫燃燒——新一代內燃機燃燒技術的基礎研究”之子課題,(批准號:2007CB210001); 發表論文9篇EI收錄論文,有四項發明專利和三項新型實用專利,四項軟體專利。

段俊法,工學博士,畢業於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動力機械與工程專業.研究方向為內燃機燃燒、排放和環境效應。主持和參與包括國家重大國防專項-“某型號戰車用高強化內燃機”的研發,國家對外合作重大專項(中俄合作) “柴油機高壓燃油噴射系統設計技術研究”以及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專案“高效低排放氫燃料內燃機研發”和 “無人機氫燃料內燃機整機匹配研究”和“無人機2級增壓氫內燃機效能研究”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專案“熱廢氣再迴圈降低氫燃料內燃機NOX排放機理研究”“等8項國家級專案和3項省部級專案”“氫內燃機”主持“高強化內燃機活塞型線設計方法研究,”“鈦合金活塞裙部型線設計方法研究”,“熱廢氣再迴圈降低氫燃料內燃機NOX排放機理研究”“等。發表科研論文20餘篇,其中被SCI收錄1篇,EI收錄6片,第1完成人完成發明專利3項。主持完成多項摩托車整車專案研發。

7.企業技術中心取得的主要創新成果(3年之內)及其經濟效益

公司所有產品均為自主研發產品,並於2011年通過了ISO/TS16949:2009質量管理體系認證;2012年公司所有產品設計、生產通過了歐盟EMARK R110/R67認證。2006年至2012年,先後取得“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13項專利認證授權,並於2008年、2011年申獲“國家創新基金”,2012年申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12年申獲鄭州市創新試點型企業,2014年申獲鄭州市科技型企業,2014年公司產品和技術列入“河南省節能減排與低碳技術成果轉化推廣目錄中”。

根據我公司的財務指標預測及經濟效益分析,隨著公司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生產裝置的不斷完善,生產工藝的穩步提升,研發能力的不斷提升,國民節能減排意識的提升和國家政策的支援,預計國內和國際市場規模將會急劇擴大,預計公司銷售淨利潤達到193萬元,累及繳稅總額可達到93.1萬元,同比上年度增長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