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演講稿>師德演講稿>

關於教師師德演講稿模板錦集7篇

文思屋 人氣:2.39W

演講稿的寫法比較靈活,可以根據會議的內容、一件事事後的感想、需要等情況而有所區別。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演講稿在我們的視野裡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演講稿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師德演講稿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教師師德演講稿模板錦集7篇

教師師德演講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老師們:

大家上午好!很高興今天作為教師代表在這裡發言。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在這裡,我想結合自己在濱河的所見所感同大家談談我的理解。

五月是濱河高中的招生宣傳月,作為宣傳片錄製的負責人,我從頭到尾參與其中,也因此切身體會到了拍攝錄製的艱辛。

首先,寫稿子的趙主任熬了兩個晚上,拿到初稿後班子成員進行討論,修改,反覆進行了8次才定下稿來,然後進行實景拍攝,在錄製過程中常常為了捕捉一個精彩的鏡頭,有時反覆7-8次。而參與拍攝的老師和學生也都毫無怨言、積極配合,記得拍攝27班集體宣誓鏡頭時,已經是中午12點多了,當天溫度35度多,連續拍攝上課、輔導。

同學們奔波於教室和錄播室之間,又過啦吃飯點,同學們又飢又渴,打不起精神,拍攝一次次不過,我就大聲的示範給他們,用我的激情感染他們、帶動他們,最後終於過關,在宣傳片裡精彩的展現出我們濱河師生,精神飽滿,積極向上,精誠團結的風采。

轉念間,讓我想到了同我們默默奉獻的趙主任。他今年48歲了,擔任兩班語文、班主任、年級部長和學校的教務工作、特色學校建立等等,經常是晚上10點30查完寢,班主任都走了,他還不放心,再上去檢視一遍。11點了才騎上電動車悄悄的回家,第二天早上5點30他又準時到校並巡查各班情況,無冬歷夏、風雨無阻,被大家親切的稱為“新鐵人”精神,這難道不是我們濱河高中教師最需要的精神麼?

在此,我僅代表個人向不辭辛苦、全力奮戰在濱河教育事業一線科任教師和班子成員,送上我誠摯的敬意和美好的祝願!

有句話我非常欣賞:“你真的很累嗎?累就對了,因為苦、才是人生,累、才是工作,變、才是命運,忍、才是歷練,做、才是擁有!如果此時你感到自己很辛苦,告訴自己: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堅持住,因為你正在走上坡路。”回首五月有太多的感動,有太多太多感人的故事……

韋校長因為連續高強度的工作,加上感冒、著急、累的嗓子發炎話都說不出來,用手給我們比劃著指導工作。

郭鶯鶯老師在六一兒童節那天還在下鄉宣傳招生,孩子對她說“媽媽,你好久沒陪我過兒童節,我想讓你今年陪我過一個兒童節”,但是她在猶豫片刻後卻狠下心地拒絕了,沒想到的是兒童節那天孩子竟然生病了,鶯鶯老師焦急地趕回家看望了孩子之後,下午立刻又返回學校,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還有趙志輝老師、石幸浩老師、遠雪利老師、謝琳老師、嚴輝老師,他們都是擔任著教學任務和班主任工作,同時還兼顧著學生宿舍管理工作,每天他們都要和學生鬥智鬥勇,直到學生都安靜下來,將近半夜才能休息,而作為班主任,每天早上五點左右他們又要起床進班和學生一起晨讀、跑操,從他們身上我看到的只有對濱河的熱愛和滿滿的正能量。

相信除了上面我所講的,還有更多我所不知道的令人感動的事情每天都在濱河發生,演繹著奉獻與追求。

老師們,我們濱河高中要辦好,需要一支具有優良傳統和高尚師德的教師隊伍,卓越人才或是優秀教師的出現,往往是由集體的形式出現,而不是由個體的形式出現,理由很簡單,他們受到同樣作風的影響,養成了同樣的性格和氣質。這種傳統和性格是由這個學校組建時,首任校長的性格和氣質決定的,他給這個學校注入了靈魂。從此,不管歲月流失,人員更迭,這個學校的靈魂永在。

老師們,讓我們帶著對濱河精神的追求,厚德臻善、銳進創新、自強自立、致高致遠,全身心投入到濱河的教育事業中吧!讓我們帶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虛中樂善、至誠至真,明德務實、修身精業,用自己的激情點燃孩子們的未來;用自己的行動鑄就濱河高中的師魂!

謝謝大家!

教師師德演講稿 篇2

有人說兒童是一本書雖然要讀懂這本書並非易事,但要成為一位出色的教師就必須去讀它,並且打算讀一輩子。有人說,兒童是花木,教師是園丁,園丁悉心照料著花木,但需要尊重它們自然地成長。實際上,兒童比花木要複雜的多,教師的工作比園丁的工作也複雜的多,儘管他們擁有著共同或共通的規律。

當我真正走上工作崗位時,我發現,我不是學者,不能用深遂的思想思考我的價值;我也不是詩人,不能用優美的詩句謳歌我的職業。但是我是教師,一名從事教育事業的工作者,我可以深深思索推演心中最奧祕的哲理;我也可以採擷如花的詞句,構築心中最美好的詩篇——我愛我平凡的事業,我願青春在這片熱土中閃光!

雨果曾說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當我每次面對孩子們時,我感到神聖與自豪,因為我從事著綠葉的事業,我是人民教師!

然而,社會的發展和人性本身的弱點使我的物慾不斷膨脹。不斷膨脹的物慾必然帶來心理的不平衡,必然帶來精神的空虛,物質和精神的'落差迫使我不得不承受痛苦的折磨,而且是長期的,揮之不去的。我為自己在黑夜的漫漫無際中看不見一絲陽光而苦惱,我為自己無心再單純地對待每一張渴望知識的臉龐而羞愧。

當我看到仍然有數不盡的教師們無怨無悔,像春蠶、像蠟燭,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來捍衛這個職業的聖潔時,我如夢初醒。他們用自己的行動,用自己生命的痕跡激勵著我們這些後來人,這些同行們,讓我們由不情願到情願,由情願到全身心地熱愛這個工作。因為,生命的意義遠不止於功利。“人吃飯是為了活著,但活著絕不是為了吃飯”。生活中許多微小中藏有博大,短暫中孕育永恆。

路在腳下延伸,而我剛剛起步!路在腳下延伸,而我就在鋪路!不管漫長的路上荊棘叢生或是佈滿沼澤,我都一如既往,絕不退縮。多年的風風雨雨酸甜苦辣,為人師者的種種滋味嚐遍過後,我愈來愈感覺到,自己離不開這個職業,這個職業也需要我。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嘔心瀝血,以教為重的精神教育著我;現代偉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從教幾十年,始終安於“粉筆生涯”的獻身精神、鞠躬盡瘁的高尚情懷激勵著我,增強了我熱愛教育事業的信念。我愛我平凡而又神聖的職業。我願作紅燭,我甘為人梯,我願在這個工作崗位上,默默無聞,辛勤耕壇。古人云:“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林;終身之計,莫如樹人”,塑造靈魂這一神聖的使命是金錢所無法衡量的,我慶幸命運賜給了我這個職業。

假如有人問: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能再有一次機會,讓你重新選擇,你會選擇什麼職業?我一定會響亮地回答:教師——這個陽光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因為這是我今生今世無悔無怨的選擇!雖然我們很清貧,但是我們也是最富有的,因為,我們是春天播撒種子的人,我們心中有著秋收的期盼;我們也是清晨的一縷陽光,我們有著勇往無懼的精神,是任何烏雲也擋不住的;我們還是夜空中的啟明星,我們有著奔向光明的執著!我自豪,我是教師!我光榮,我是人民的教師!

教師師德演講稿 篇3

不知哪位學者曾經說過:"教師的職業是太陽底下越、最光榮的"帶著對這一理念的憧憬,我踏進了幼兒園。

可是,當我第一天走進教室,真正面對著一群燦爛的"小太陽"時,我的心裡直犯嘀咕做一個孩子王,和孩子交流,這就是我終身與之奮鬥的事業嗎?他們那麼稚嫩,他們乳臭未乾,他們呀呀學語,他們好動愛鬧,他們喜怒無常,但他們是祖國的希望。

面對現實,我該做些什麼,我又能做些什麼呢?工作以來,我不只一次問過自己曾經,我一味地追求怎樣培養孩子,怎樣掌握高科技知識技能,而有關孩子的品德教育,孩子的心理健康這些基本的常識我卻忽略了自從聽了這樣一個故事,我的教學觀念轉變了故事發生在1987年1月,75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在巴黎集會上,有人問一位金獎獲得者:"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為最主要的東西?"出人意料,這位白髮蒼蒼的學者回答說,是在幼兒園"在幼兒園學到了什麼呢?"學者回答:"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做錯了事情要敢於承認並表示歉意;午飯休息時不能吵鬧;和小朋友在一起要團結、互助……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最主要的東西就是這些"真的很感謝這位學者,他給了我教學教程中一個深刻的教誨,我在強調發揮幼兒的創造性、競爭性時,並不能忽略培養幼兒從小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的人格要素忍耐、寬容、團結。

說實在的,其實,我也只不過才21歲,還在做著學生時代沒有做完的夢,還需要父母的呵護!可是,現實告訴我,我已選擇了幼教這個光榮而又艱鉅的職業,我已步入了這個神聖的殿堂,我已承擔起這沒有理由推卸的責任,我必須義無反顧地去做好那位學者給我的教誨。

雖然,在大人眼裡我還只是個孩子,但我要有父母的責任感;雖然我還只是個學生,但我要有老師的激情我要在人生的沙漠裡播種綠洲;在生命的童山上播種花草;在社會的沃土中播種希望。

我知道前進的道路一定不會平坦,但我會沿著那陡峭的山路勇敢的攀登,在今後的旅途中刻苦學習、虛心請教、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把對朋友的無私幫助、對幼兒的關懷愛護、對事業的不斷追求,揮灑地淋漓盡致。

教師師德演講稿 篇4

尊敬的領導、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作為一個高校教師,站在教學前沿第一線,是直接接觸自己學生的,所以我就想談談自己對師德的一些感觸。

1、加強政治思想的學習。不斷創新,不斷開拓,明確目標,增強自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2、加強德育教育的學習。認真學習《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教師法》、東寶區十條禁令、《義務教育法》等法律法規,並以法律法規來規範自己,樹立正確的教育價值觀、質量觀和人才觀。

3、注重廉潔從教的學習與教育,以法律法規為依據,以教師職業道德和師德規範作為標準,“不搞有償補習”等活動。樹立提高抵制唯心主義、拜金主義、個人主義的自覺性。

4、不斷充實和完善自我。充分利用網路平臺,不斷學習專業知識和相關學科領域的知識,豐厚自己的積澱,使自己在業務上、思想上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能夠與時俱進、勇於創新,做創新型、科研型教師。

5、工作中,盡職盡責,忠於職守,不遲到,不早退,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認真完成學校交給我的各項工作。

6、關愛學生,不歧視學生,不諷刺挖苦學生,對後進生更應該特別關心愛護,積極主動與家長取得聯絡,尊重家長,做到和氣、平等友善,形成和諧共進的教育網,達到教育的目的

7、團結協作,為人師表。注意自己形象,衣著、舉止、行為都做到為人師表,與同事和睦相處,互相幫助,有事與大家商量體現團結協作精神。

8、積極進行自我反思。一個師德高尚的教師必定是一個常常進行自我反思的人。師德建設要求教師在實踐中注重自我學習、自我修煉、自我約束、自我調控,做到老,學到老。

總之,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會不斷地提升自身業務水平,不斷地提高自身師德修養,不斷創新和開拓,紮實開展工作,以譜寫師德師風新篇章。

師德古來有之,不同時代對師德有不同的要求,現代師德是對古代師德的繼承與發展,知識經濟時代對師德賦予了新的內涵。

教師師德演講稿 篇5

尊敬的領導和老師:

大家好!對美”的理解有很多,比如人的美、外貌的美、形體的美、靈魂的美。那麼老師的美體現在哪裡呢?怎樣才能成為眾多老師中最美”的老師?我認為,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優秀的、甚至是最漂亮的老師,我們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我有很強的責任感

作為老師,他每天面對的都是一群天真可愛的孩子。他們的世界像白紙一樣純潔,沒有任何壞習慣和壞思想。作為一個教給他們知識,建立世界觀的老師,此時他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心中要時刻有一種責任感,而這種責任感,我認為,是作為一個人民教師最基本的素質,應該在實際工作中時刻踐行。責任感是一種態度。只有對教學有很強的責任感,才能在最佳狀態下完成教學任務。責任也是一種能力。教書可以分高低貴賤,但只要你心裡有這個責任,你就能盡職盡責,做到完美。

第二,做事謹慎

老師每天面對一個幾十人的班級。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學習和生活上都有自己的問題。這時,老師需要細心”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安心學習。批改作業和日記時,要認真複習,有說服力,與學生建立一定的精神交流和聯絡,獲得學生的信任,解決學生的困惑,啟發學生的思維。這樣才能達到很好的育人目的。讓他們在心理髮展上更加健全,這也是新時期教師應該重視的重要教育內容。

第三,我們必須關心愛情

學生年輕,但也代表心理不成熟,承受的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身心發展的平衡。在教學中,不要對後進生感到厭煩,不要用體罰的方式處理問題,及時關注和引導學生的心理問題,避免悲劇發生,讓學生感受到來自老師的溫暖和關懷,尤其是在當今社會,留守兒童大量存在。由於缺乏家長的關心和指導,教師應該承擔起教育指導的責任。讓學生找到正確的人生方向,得到愛情,懂得如何回報愛情。

第四,要有毅力

最美”老師的成功,靠的是毅力。在處理教學時,我們應該時刻準備教學內容,並以認真負責的態度貫穿我們的工作。尤其是處理班級事務的時候,不要放過一點小事,多和家長孩子溝通。特別是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會遇到不同型別、不同性格的孩子,但對於一個人的老師來說,沒有壞學生,只有不懂教育的老師。每個學生都有隱藏的優勢和特長。作為老師,要耐心的發現,鼓勵,關注,讓孩子和家長都能感受到老師的關心。

最後,我覺得作為最美”的老師,應該從一些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用自己的責任心、愛心、愛心和毅力在教學中實踐,有意識地把每一件小事做好。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

教師師德演講稿 篇6

在**省農村有這樣一個人,出生9個月就因小兒麻痺症導致雙腿膝蓋以下肌肉萎縮,20歲時成為一名國小民辦教師,剛拿起教鞭時,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輟學的孩子勸回來。 他用木板、舊籃球、廢舊輪胎、鐵絲自制了一雙重達兩公斤的“船鞋”,縛住雙膝,再拄上木棍,開始了艱難的勸學過程。“跪行”感動了村民,第二個學期,他的學生增加到50名。3年後,國小破天荒有了150名學生。36年裡,日復一日地跪在講臺上傳道授業;年復一年匍匐前行在山間道上,走村串寨做家訪。他創造了水鄉貧困山區兒童入學率100%的奇蹟。他的名字叫陸永康。

**年, 22歲的大學生,只為"喜歡教那些孩子",放棄了高分考取的公費讀研究生的機會。 走進大山深處,成了一名支教老師,你能想象嗎?在這個幾乎是封閉的孤島上,不通公路、不通電話,晚上只能點油燈照明。你能理解嗎?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他用一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貧窮和孤獨,扛起了本來不屬於他的責任。他是感動中國的徐本禹。

08年的大地震中,中學教師**撐住課桌,護住倖存的學生。13年的**省,最美教師張麗莉,生死之間推開學生。他們譜寫了一曲曲悲壯而無私的師德之歌。

但面對他們的事蹟,我想說的是,比起他們的成就,他們多年的堅守同樣動人;比起他們的聲譽,他們無悔的奉獻更加耀眼。比起他們的轟動事蹟,他們對學生的真愛才是根源。面對他們的事蹟,我想說的是,比起他們的成就,平凡教師的堅守同樣美麗,比起他們的聲譽,平凡教師的無悔奉獻更加感人,比起他們的轟動事蹟,平凡教師的點滴真愛同樣偉大。是啊!我想說的是,是千千萬萬同他們一樣真愛學生,默默奉獻的普通教師,用對教育最誠的心,用對學生最真的愛,詮釋著最動人的師者之魂。是啊!我想說的是,是今天在座的各位,用對工作的最大熱情,用對師德的最大敬畏,譜寫著教育事業最優美的奉獻之歌。是我身邊的你們,用愛心,用無私,用奉獻,時時感染著我,激勵著我:於平凡中默默奉獻,從點滴中真愛孩子。

真愛孩子,把每個孩子都當成自己的孩子,讓微笑灑到每一張課桌。

真愛孩子,給孩子解釋的機會。這是我從一則笑話中得到的啟示,說的是,一個人看到一面牆上寫的宣傳語,“投案自首是犯罪”之後大惑不解,甚至勃然大怒的事,因為他沒有看到門的另一面牆上寫著“分子唯一的出路。”看到這你一定想起,我們有多少次批評學生時,都是憑著主觀印象,甚至於不給孩子解釋的機會,遲到,不交作業,不是先問原因,而是先來一頓“劈頭蓋臉”的批評,這樣做的結果,是解了自己的心頭悶氣,可也有可能使蒙受不白之冤的孩子誤入歧途。正因為如此,我願意多給孩子一些機會,而從不把他們一棒子打死。

真愛孩子,給予孩子他們需要的愛。教師給孩子最多的是成人式的理想化的愛,所以常有“恨鐵不成鋼”的憤怒,也有格式化的理想教育。這些哪裡是孩子真心需要,甘心接受的。因此,遇到問題,我總是,站在孩子們角度去看看,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真愛孩子,給孩子最優質的教育。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成績,自己不斷學習,不斷進行教學研究,研究的路上有苦,但我甘於奉獻,研究的路上有甜,因為我真愛學生。從韻語教學到國小語文整體改革實驗,自己從研究中逐漸成長;從教研聽課,到集體備課,自己在磨課中不斷進步。

筆墨春秋,書寫了我教書育人的酸甜苦辣;講臺歲月,浸透著我默默奉獻的不懈追求。但情在左,愛在右,走在人生道路的兩旁,隨時播種隨時開。怎能忘學生提高成績時的笑臉,怎能忘學生認識錯誤時的淚眼,怎能忘學生畢業時不捨的流連。

我幸福我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我驕傲我是在座諸位中的一員,我要用我的一生,用最凝重的感情,唱出我心中最動人的頌歌——我愛我的學生,我愛我的事業,我執著我的追求,為教育工作奉獻無悔。

教師師德演講稿 篇7

得法國作家盧梭說過:“榜樣!榜樣!沒有榜樣,你永遠不能成功地教給兒童以任何東西。”法國作家羅曼,羅蘭也說過:“要撒播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我想,我們每個教師的師德就如同這裡的“榜樣”和“陽光”。俗話說,親其師,則信其道;信其道,則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所以說教師是旗幟,學生如影隨形般地追著走;教師是路標,學生毫不遲疑地順著標記前行。

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我們教師若不是路標,你講的道理再透,教育的形式再好,藝術性再強,都是無根之樹、無源之水、無雨之雲、無光之燈!每個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態,都清晰而準確地印在學生的視網膜裡、心光屏上,都有意或無意地進行著現場的觀摩表演,這就是無聲路標的示範性,這種示範性將在學生的心靈深處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內化力。《中國教育報》刊載過:北京十傑教師孫維剛被他的學生稱為“思想和靈魂的導師,終生學習的楷模”。考入清華大學的王一在轉為正式黨員的彙報中談到了中學的班主任孫維剛老師時說:“我們的心靈從他的言行中得到了淨化。大家熱愛勞動,來自恩師每天早晨到教室打掃衛生;大家良好的修養,來自恩師每天上下班都和看門的老大爺親切地打招呼;大家嚴格遵守紀律,來自恩師遲到了便向我們做檢討,甚至到教室外面罰站。

沒有什麼比師魂的陽光更有無窮的魅力的了。

常言道,學高為師,德高為範。教書育人,教書者必先學為人師,育人者必先行為世範。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是教師之靈魂。今天,面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形勢、新任務,面對課程改革的新標準、新要求,我們應該進一步加強師德修養。首先,我們要自覺創造教師職業內在的尊嚴與幸福。讓自己有價值、有尊嚴地活著,應成為我們的職業立場。只有這樣,我們在喧囂的花花世界才不至於輕易迷失自己。比如,在面對家長物質上的“尊重”時,面對市場經濟的遍地誘惑時,我們該如何固守自己的價值觀念,堅持自己的生活信條呢?我想最關鍵的還是,你是否找到了從事這個職業的尊嚴、價值與激動人心的幸福?如果找到了,面對家長,我們將成為他們思想上的朋友、育人中的夥伴。只有這樣,樸素而平凡的教師生活才會變得充滿智慧與人格的挑戰,天天面對的學生在我們眼中才會每天都是新的。這就是教師獨有的享受。也只有這樣,教師職業才能真正成為令人羨慕和富有內在尊嚴的職業。第二,我們要在真實的道德衝突中實現道德的發展。教師也是真實生活情境的個體,在那些複雜而難以取捨的道德衝突面前,有時侯,要做出正確的判斷很難。但只有這樣的真實經歷,才真正考驗著我們的道德。我只想說,“德”是一個人內心對自己的要求,底線高了,“品”自然就高。一些失誤往往就是因為降低了自己的底線,只有在真實的經歷中自己與自己對抗,師德素養才會有所提高。第三,我們要堅持學習,不斷豐富發展自己的精神世界。師德不是靠講出來的,而是靠內心世界的豐富、文化底蘊的提升、人格素養的完善。所謂德者,得也。教師師德的提升,關鍵還在於文化、藝術、心理、社會等諸多精神營養的植入。

親愛的同學們,我們要以陶行知先生“捧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精神,守住心靈的寧靜,建設愛崗敬業、愛生如子的精神家園,不僅做為人民服務的教師,而且做讓人民滿意的教師,讓我們一起攜手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