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辦事指南>事蹟材料>

農村先進事蹟材料(通用5篇)

文思屋 人氣:1.66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事蹟材料吧,事蹟材料可以很好地體現和宣揚特定的時代精神。那麼事蹟材料的格式,你掌握了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農村先進事蹟材料(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農村先進事蹟材料(通用5篇)

農村先進事蹟材料1

如果站在你的面前,你看不出他與別的農民有任何不同,實在是再普通不過了,他身材瘦小,面板黝黑,不善言談,甚至有點木訥。但在縣鄉以及附近地區,他卻是個名副其實的能人。與他打過交道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脫貧致富點子多、幫助別人心腸熱的人。在鄉,有很多人曾經得到過他的幫助,也有很多人經他帶動脫了貧。

“我要讓土地發揮最大的效益”

文化程度不高。由於家庭貧困,剛讀完國中就輟學了,但輟學沒有擋住他繼續學習的腳步,貧窮沒有壓倒他不斷進取的志向。他利用進城、串門、走親戚等一切機會,蒐集借閱書報資料,刻苦學習農業科技,學習文化知識,學習黨的農村政策。他沒有資金,要發展,只能靠一身力氣,在自己的承包地裡想辦法。90年代初,縣委、縣政府在全縣推廣地膜洋芋覆蓋技術,組織了大量幹部進村入戶進行推廣。當時,大多數群眾對這項農業增產技術還持懷疑態度,牴觸情緒很大,但他卻主動試種了3畝,因為通過平時的學習他知道,地膜覆蓋是一項成熟的農業增產技術,特別適用於高寒陰溼地區。果然,到了收穫的季節,他覆蓋地膜的洋芋產量大大高於其他群眾土法種植的,給周圍的群眾上了生動的一課,當年他將自己吃不完的部分賣掉,增加了經濟收入。第二年,大部分群眾看到了好處,都開始接受地膜覆蓋技術。隨著地膜覆蓋面積增大,洋芋產量出現了大幅度提高,引起了洋芋價格下滑。由於增加了投入,價格卻下降了,出現了增產不增收的現象。看到這種情況,又在改進種植技術上打起了主意。他想,如果利用地膜的保溫作用,把種植時間提前一些,那麼新洋芋的上市時間也可以提前,利用幹部群眾喜歡嘗新物的習俗,應該能賣個好價錢。於是,他購買了早熟洋芋品種,提前半個月開始播種。別的群眾看了後,都問:“你這麼做,能行嗎?”他說:“我要讓土地發揮最大的效益,想做個試驗。”經過精心管理,當年他的洋芋提前上市,受到了、卓尼幹部群眾的歡迎。由於產品口感好,上市早,價格也比往年高,他的收入提高了20%。在他的帶動下,種植地膜洋芋增產增收的群眾越來越多,現在,洋芋成了一個品牌,銷售範圍擴大到了全州大部分縣市,而他也實現了發揮土地最大效益的願望。

“帶動大家共同致富才是我最大的心願”

經過幾年的努力,他手裡逐漸積累了幾千元的資金。從開始,他又動起了農產品經營的腦子。在經營專案的選擇上,他考慮了很多。自己資金少,只能從本小利微的專案做起,而自己熟悉農業,搞農產品加工風險不大。於是,他作了大量市場調查,發現在當時的市場,從外地運銷的食用油不符合當地群眾的口味,而且質量也不高,甚至還有假冒偽劣產品,群眾很不接受,有一部分幹部職工託人從農村購買農民自己食用的菜籽油,根據調查結果,最後,他選擇了菜籽油加工銷售。他從當地群眾中收購油菜籽,採用土法加工榨制,生產出了品質好、無汙染的產品,打出了“綠色”牌。由於他的產品質量好,價格公道,還能送貨上門,很快打開了銷路,受到了、卓尼兩縣幹部群眾和餐飲業經營者的歡迎,一時產品供不應求,而且還有大量的預定,清油的牌子又打成功了。看到本地清油這麼受歡迎,他就動員本村的其他群眾一起幹,增加收入。村民安元來、常祥娃等在他的帶動下,發展迅速,幾年來,已經脫貧致富過上了好日子。

在加工銷售菜籽油的過程中,又發現了一個糧食收購市場。當地農民要出售家中的餘糧,有三種選擇,要麼自己運到縣城去出售,要麼售給上門收購的小商小販,要麼以物易物,直接換成了生活日用品。這幾種交易方式都對農民不利,使群眾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糧食,賣不上好價錢,他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為了使當地群眾少受損失,增加收入,他於在鄉政府駐地上寨村開了一家“益農糧店”,給群眾承諾收購價始終高於縣城糧食市場價格,目的就是要讓農民受益。三年來,僅糧食讓利一項,他就為當地群眾增加收入2萬多元。現在,當地群眾有餘糧,都願意出售給他,連附近鄉鎮的群眾也吸引過來了。“益農糧店”還擔負著三農服務點的任務,為群眾提供農藥、化肥、良種等服務,極大地方便了當地群眾。

對他的做法,鄉親鄰居有不少人想不通,認為他傻。但大多數群眾都對他讚譽有加,認為他才是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是大家做人的榜樣。面對大家的讚譽,他卻說:“我靠黨的好政策走上了富裕路,現在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帶動一方鄉親是我的職責”。

“掙錢幹什麼?做些好事我心裡舒坦!”

生活改善以後,始終沒有忘記父老鄉親,一直在默默地關心和幫助別人。每到春季,他拉運群眾急需的化肥等農資產品,以保本的價格向群眾出售,每到冬季來臨,他就拉運取暖用煤,以低於市場價格銷售,對一時沒有現金的群眾,他就欠賬銷售,而且從不主動討要,保證群眾的生產生活所需,幾年來,困難群眾的欠款累計達到了1萬多元。

他不僅關心群眾的物質生活,而且對群眾的文化生活也積極參與。,村裡舉辦籃球邀請賽,他主動出資500元。在比賽期間,他還為本隊的隊員準備了大量的食品飲料等,全力支援球隊的比賽。為了擴大活動的影響,專程從新城請來了攝影人員,對比賽的實況進行了拍攝宣傳。通過舉辦比賽,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增強了全村群眾的團結。

5.12四川汶川地震發生後,正在青海務工的他卻心繫災區,通過手機簡訊與鄉黨委書記馬清泉取得聯絡後,委託妻子把1000元現金捐到了鄉政府。從青海務工回來後,他又繳納特殊黨費200元。他常說:“過去我家裡窮,生活困難,受過不少人的無私幫助,現在生活好了,我也要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幫助別人。掙錢幹什麼?做些好事我心裡舒坦!”

“黨給了我幸福的生活,我要一輩子跟黨走”

由於經常務工做生意,他的眼界更加開闊了,思想上有了很大進步。他認為自己之所以過上幸福的生活,全憑黨的富民政策好。因此,他一直在努力學習黨的理論,增強致富本領,希望通過不懈努力,爭取早日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為黨作更多的工作,為群眾更好的服務。7月,他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入黨後,他對自己的要求更高了,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新理論,用黨的十七大精神武裝自己。當他在青海久治收到鄉黨委發來的全縣農牧村黨員幹部理想信念教育活動學習宣傳資料後,覺得這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就提前結束了工作,於5月21日返回村裡參加學習。利用10天時間,系統的學習了鄉黨委提供的學習材料和影像資料,按照要求補寫了學習筆記,撰寫了題為《理想是不滅的靈魂,信念是行動的指南》的心得體會。他在心得體會裡這樣寫道:“是黨給了我幸福的生活,我要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信念,一輩子跟黨走,決不動搖。”

農村先進事蹟材料2

魯紹輝,今年48歲,一個極普通的農村無職黨員,有人說他:“愛操閒心,愛管閒事,好了別人,虧了自己”。他自己說:“人一輩子就幾十年光景,多做點對大眾有益的事,無論對人對己都是值得的”。

板橋河村共有共產黨員28名,其中農村無職黨員22人。隨著形勢的發展變化,農村無職黨員的.光榮感、責任感和進取精神與時代發展的要求、與人民群眾的期望、與黨員先進性標準之間呈現出較大差距。不能、不會、不願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的問題日益突出。為了促進共產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積極探索實施農村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制度新舉措,板橋河村黨支部結合農村經濟發展、精神文明建設、農村社會穩定等實際情況,以村黨支部為單位,設定村務財務監督崗、科技帶動致富崗、外來人口管理崗、精神文明建設崗、社會治安崗、民事調解崗、義務志願服務崗等崗位,以村黨支部為單位,採取自我認崗、支部定崗、群眾薦崗等方式,為無職黨員定崗定責。

在農村無職黨員設崗定則制度推行以後,板橋河村先後湧現出十餘名先進無職黨員代表。魯紹輝就是其中一位,他自從上了該村“科技帶動致富與民事調解崗”後,充分發揮著作為一名黨員的積極模範作用,主動、積極投身於板橋河村的科技致富,科學種田建設當中。老魯曾慷慨的說過:“作為一名黨員,我不怕吃苦,不怕受累,最怕的就是有事不便管,有勁使不上。設崗定責制度的推行,使我成為了一個無職有崗,無位有為的人,讓我們這些農村無職黨員能夠結合自身特長髮揮餘熱作用。”

人生觀:把愛心獻給群眾,把丹心留給黨.

魯紹輝曾在板橋河村任科技副村長4年,通過多年的歷練,老魯已從一個年輕、衝動、充滿熱情的青年,逐漸成為了一個沉穩、果斷、責任心強的老革命。他在自家責任田開始引種繁殖野生天麻、黨蔘等多種中藥材,為了掌握種植技術,專門到外地種植區參觀學習,經過一年的潛心鑽研,他成功了,當年收穫了萬餘元,在他的帶動下,附近農戶也開始種植起來,並逐年擴大規模。同時,他率先種植魔芋,幾年中,他成了魔芋大戶,隨之,板橋河村的魔芋逐漸走上規模,批量流向市場,併成了當地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主產業。

板橋河村針對當前農村部分黨員黨性觀念退化、組織觀念弱化、宗旨觀念淡化、知識和年齡結構老化、精神狀態消極化等問題,從教育引匯入手,在不計報酬、不增加農民負擔的前提下,讓農村無職黨員“上崗”,協助村、組開展工作,並在農村積極開展“農村無職黨員設崗定責”,使農村無職黨員有崗、有責、有位、有為,並在全村進行廣。老魯聽到這個訊息以後,認為應該為村內的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民事糾紛調解出份力,所以第一個就積極報名上任“科技致富及民調崗”。在5.12汶川地震發生後,老魯聽到報道又積極組織該義務服務隊的其他成員捐資自發奉獻愛心,在老魯的宣傳帶動下,雖然每個人捐獻的不多,10元、20元、50元的都有,僅板橋河村在一天的時間內就集中捐集了一萬八千餘元,還有很多未來得及趕上的,或者在外地通過其他方式捐獻的還不計其數,尤其有幾位殘疾人手拄雙柺,一隻腿行走幾公里路將自己本來就不多的部分生活費都送了上來,其情景真是叫人感動不已,有的隊員自己獻了愛心,也交了特殊黨費,還讓家中其他成員也另行捐獻。

農曆臘月二十六,春節將至,考慮到還有居住偏遠,卻拒不入福利院的孤寡老婦人彭遠梅,無兒無女,年歲已高,恐怕生活上有困難,於是,老魯請示村支部後,又商議組織慰問,一行無職黨員隊伍共8人,年紀最大的已有六十歲,不辭跋涉幾十裡,冒著冰雪嚴寒,將凝聚著整個隊員及村委幹部的一份溫暖和愛心,親自送到彭老婦手中。

上崗後,老魯為了大家出行方便,能夠早一點發家致富,他多方協調,奔波帶動全組人民修組級公路,當有很多人不願出錢出力,老魯通過自己每天在工地上辛勤的勞作,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終於在他的堅持和帶動下,歷經兩年多時間,這條公路已通往全組的每家每戶,正積極的發揮著效益。大家都認為,魯紹輝最大的精神寄託,是他給予別人的幫助和快樂。“有人說我傻,盡做虧本的事,但我覺得我是共產黨員,有義務為群眾服務。”老魯堅定地說,“我付出了那麼多,也什麼都得到了。只要村裡的建設好了,愛護環境的人多了,建新房的多了,富起來的人多了,我就高興了。”

作為一名普通農村黨員,他身上體現的是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他是一名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的一個縮影。

黨員觀:無職應有為

作為一名農村無職黨員,魯紹輝收穫的除了快樂,還有黨和政府對他的信任。老魯上崗兩年多來,一直兢兢業業,村裡有什麼事都跟他商量商量,村民家裡有什麼事,也都會找他出謀劃策。想起這一年來付出的艱辛和收穫,他笑著說:“別人賺錢,我‘賺’的是信任與人心,金錢也許會成為過去,但信任是不會遠走的,所以我還要繼續努力,爭取‘賺’得更多。”板橋河村黨支部始終這麼覺得:尊重農村無職黨員的精神需求,通過設崗定責,賦予他們一定的權力,激發他們全身心投入到為村民服務。只有把農村無職黨員的原動力充分激發出來,黨組織的凝聚力才能大大增強,黨組織的吸引力才能快速擴張、黨組織的戰鬥力才能大幅提高。通過讓農村無職黨員“上崗”,定崗定責,不但給了農村無職黨員榮譽,也賦予了他們責任感和使命感。“引”著農村無職黨員在各項工作中走在群眾的前列,“逼”著他們在發展經濟、科技致富、遵紀守法、計劃生育、維護穩定等方面發揮模範作用,“促”著他們必須做一名合格的政策宣傳員、共同致富的戰鬥員、維護穩定的安全員、依法治村的監督員和熱心群眾利益的服務員,進一步增強了他們自豪感、榮譽感、責任感,進一步激發了黨組織“細胞”的活力,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

農村先進事蹟材料3

近幾年以來,劉樓村黨支部在上級黨委的正確領導下,以爭創“五好”村黨支部活動為切入點和有效載體,堅持圍繞經濟抓黨建,圍繞富民抓黨建,以“雙強”工程為重點,搶機遇,謀發展,帶領全村廣大幹群拼搏奮進、開拓創新,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一、抓黨建,突出富民為團結

劉樓村支部一班人認為:要興村富民,大家一盤散沙絕對不行,只有團結共謀發展,劉樓村才會有美化的明天,而黨建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因此,劉樓村沒有盲目冒進,而是穩紮穩打,始終抓緊抓好黨建建設,並始終突出圍繞富民抓黨建,把富民作為黨建工作的目的,既團結了班子和黨員幹部隊伍,又把廣大群眾很好地聚集在了黨支部周圍。

沿著這個工作思路,特別是近兩年來,劉樓村黨支部始終堅持把“雙強”工程作為支部工作的切入點和有效載體,以班子隊伍建設為核心,以提高農村黨員幹部隊伍“雙強”能力和充分發揮其先鋒模範作用為重點,推進全村快速發展。健全和完善“三會一課”制度,定期召開民主生活會;認真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每月定期組織黨員幹部運用電教、現代遠端教育等載體進行學習;適時組織黨員、群眾代表開展民主評議;紮實開展“黨員聯絡戶”活動,要求全村每個黨員、幹部不但自己要在經濟上帶頭致富,對聯絡戶都要從思想上關心、生活上幫助、事業上支援,使其儘快致富等等,不斷提高黨員幹部素質和“雙強”帶動能力。

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劉樓村黨支部也把提高黨員、幹部的“雙強”帶動能力作為工作重點,採取得力措施,每個階段突出不同的重點,嚴格要求,紮實組織,使本村學習動員階段“全面”、“深入”,分析評議階段“客觀”、“透徹”,整改提高階段“實效”、“長效”,全村共整改解決6個問題,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4件,進一步增強了黨員幹部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提升了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二、謀發展,狠抓務實為惠民

劉樓村黨支部一班人經常說,謀發展不只是口號,不能光喊在嘴上,更要落實到行動上,還要通過發展讓群眾實實在在地得到實惠。為理順發展思路,村黨支部一班人在支部書記高廣社的帶領下,積極求教於鎮黨委政府,向高班莊等先進村莊學習經驗,向本村有威望的人走訪請教,利用過年過節與回家的在外人士交換意見等,逐步確立了自己的工作思路,即:堅持“兩條腿走路”,搞好大小結合、內外結合、單多結合,具體講就是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有利條件大搞招商,依託和圍繞招商龍頭企業,促進經濟發展;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掘本村人力資源,大力鼓勵和支援村民上專案發展,領創辦個體私營經濟,多點突破,百花競放。

為儘快帶領群眾致富,村黨支部圍繞村情因勢利導,通過抓帶頭促優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一是發揮區位優勢,配合鎮黨委政府搞好招商引資。劉樓村交通位置優越,東臨107國道,西臨豫01省道,北距新鄭市區僅3公里,梨河鎮黨委政府將工業園區建在了劉樓村,更使該村成為梨河鎮招商引資的橋頭堡。劉樓村黨支部充分認識到了本村在招商引資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心裡也非常明白自己應當充當什麼角色,才能有利於全鎮經濟發展大局、有利於本村群眾實現最大利益、有利於本村經濟趕上招商快車實現快步發展。在劉樓村黨支部的帶領下,通過積極配合鎮黨委政府搞好招商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我村原有企業的基礎上,2009年新引進玻璃制瓶廠、2010年又引進彩印廠、2011年增加豪士麵包廠,為我村村民提供工作崗位200餘,農戶收入得到有效保障。

二是因勢利導,大力鼓勵扶持村民創辦個體私營經濟。農村本土人才是一個不可小覷的資源,村黨支部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採取鼓勵扶持措施,積極予以引導,促進百花齊放式的發展。本村村民如果想上專案搞企業,村支部一準一百個支援,從協調場地到資金能幫就幫,就是一個目的:儘快讓群眾富起來。經過不懈努力,劉樓村如今已有村民創辦的企業12家,飯店、商店等個體工商戶26家,還發展了大棚蔬菜種植戶7戶,養殖專業戶5戶。

三、創環境,維護大局為長久

劉樓村黨支部有3名班子成員,並且都有自己的事業,因此,他們心裡明白周圍環境對於一個企業的發展有多麼的重要。為充分抓住和利用好梨河鎮招商引資“橋頭堡”的機遇,村黨支部以營造環境、維護大局為己任,通過紮實的工作,用發展的實效,得到了上級黨委政府、企業以及本村幹部群眾的好評。

村支部一是有效利用村基層黨校、村廣播和黨員遠端教育網路等載體,組織黨員、群眾特別是青年人,大力開展普法教育,有效提高了群眾的法制觀念。二是由村幹部和黨員帶頭,組織群眾認真落實“十戶聯防”,加強全村治安巡邏,維護了農村的治安環境。三是走進企業建設現場解決問題。特別是新企業落戶的時候,用村支書高廣社的話說,就不知道自己到底召開過多少村組幹部會、多少村民代表會,有多少個夜晚是半夜11點以後才回家的。為了能保證我村一組的兩戶企業順利落戶、施工、建設,村支部幾乎是紮在工地,一方面協助企業施工,一方面協調群眾反應的各種問題,做到問題早發現、矛盾早解決、企業早發展,正是在我支部的不懈努力下,兩家企業順利紮根。

村黨支部還非常重視本村公益事業。有群眾反映“夜裡黑,路不好走還不安全”的問題,村支部不等不靠,多方籌資5000元購買36盞路燈,分別安裝在村口和大街上,給群眾帶來了很大方便,群眾普遍反映很好。同時,村支部還特別關注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每年支部班子成員都會從各自的收入中拿出2000多元無償資助五保戶、困難戶,誰家有了困難也是能幫就幫,近幾年來,累計由支部班子成員無償資助困難群眾已近10000元。

紮實的工作,突出的成績,使劉樓村黨支部獲得了諸多的榮譽,劉樓村由以前的後進村一躍成為梨河鎮乃至新鄭市的“五好”村黨支部,村黨支部書記高廣社被評為新鄭市“雙強”村黨支部書記。

農村先進事蹟材料4

蘇換弟是居住在運城市鹽湖區王範鄉下馬村的一名普通居民。她1978年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收穫為“為人妻,為人母,為人媳”的天倫之樂。然而天有不測風雲,1988年,家庭的“頂樑柱”的丈夫因病撒手西歸,只留下老邁的婆婆,年幼的孩子和孤苦無依的她,家庭的重擔一下子壓在了她的身上……

當時她的女兒七歲,而兒子只有五歲,她看著兩個年幼的孩子,還有年邁的婆婆,心裡有說不出的苦,但她忍了下來。她決心自己好好幹,一定可以養活得了兩個孩子還有年邁的婆婆。當時家裡有十幾畝地,她就辛辛苦苦種起地來,可是地裡有的活是她一個女人家根本幹不了的,而且一年下來,地裡的收穫也不大。她想,這樣可不行,孩子們越來越大,也到該上學的年齡了,以後的開銷會很大,就地裡的一點點收入根本不夠家裡的平常開銷。就在她一籌莫展的時候,村裡立了集會,她就和婆婆商量“要不在集會上賣東西吧?”,可是至於賣什麼呢?她就和婆婆在集會上轉了一圈又一圈,終於發現有一個老婆婆賣韭菜盒子,看著生意還特別的好,她就決定也賣菜盒子試一試。擺了幾次攤之後,發現生意的確還可以,她就堅持了下來。家裡的日子也逐步得到了改善,但孩子們正在上學,家裡正是需要錢的時候,所以她就又開始賣涼粉,涼皮,想把日子過得更好。在她出攤的日子裡,婆婆在家也沒閒著,每天為了擇韭菜、洗韭菜、泡粉條,和麵,搞好後勤服務。為了多賺點錢,風裡來雨裡去,她幾乎每天都出攤,逢一四七去馮村趕集,二五八去王範趕集,三六十在本村趕集。每個月也只休息三天,就在這三天裡,她也不能閒下來,給婆婆和孩子洗洗涮涮,收拾收拾家裡,還要出去買點材料。

寒來暑往,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在她的堅持努力下,家裡蓋起了五間新房子,女兒出嫁了,兒子也娶了媳婦,如今也當上奶奶了。她雖然掙了點錢,但身體也累垮了,腿關節疼得有時候都走不了路,手上的關節腫得像根香腸,不過她心裡還是美美的,因為孩子們都長大了,也都成了家,婆婆也是紅光滿面的。婆婆看著她的身體狀況,是看在眼裡,痛在心裡。婆婆和孩子們多次勸她不要再幹了,再幹身體就不行了,可是也說:“我沒事,我坐在家裡也沒啥事,出去一天多少能掙點,也能減輕孩子們的負擔。”

2013年年,一向身體很好的婆婆突然生病了,她看著婆婆難受的樣子,她心痛得不得了。把婆婆送到醫院檢查後,醫生說膽結石得做手術,婆婆說什麼也不做,說:“就讓我死了算了,我都這麼大年紀了,還能活幾年呀!”可她卻說:“我們母女倆相依為命這麼多年,你比我親媽還要親,我不能失去你。”婆婆被她的話打動了,決定做手術了。手術後,她寸步不離的伺候著婆婆,端屎端尿,問寒虛暖的,就連同病房的病友都誇婆婆好福氣,有這麼好個兒媳婦。婆婆出院後,但因為年紀大,恢復得比較慢,而且術後還留了個腰疼的毛病,疼的厲害的時候躺著都翻不過身,她就幫著婆婆翻身,脫衣服,洗腳,洗臉,擦身體,慢慢的婆婆的腰疼病好了些。

從丈夫走後,她們婆媳倆就睡到了一個炕上。如今,她們早已情同母女,不是親生勝親生啊。

她的家是一個傳統美德之家,遵循的是“敬老愛幼,勤儉自強,孝行天下,淡泊從容”的人生品格。這傳統美德,給她們家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讓她們獲得了精神的力量源泉,在最困難的時候,她們相持相扶,彼此關愛,淌過生活的難關;在漫長的生活長河裡,她們寬容以對,互為慰籍,共享人生的平實和精彩,這細水長流般的愛,將會感染更多的人在平平淡淡中體味真,弘揚善,享受美。

她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一個平凡的農家媳婦,但認識她的人都會翹起大拇指由衷地稱讚她是孝媳、良母,她在用自己的言行傳承哲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

農村先進事蹟材料5

在十七年的從教生涯中,他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熱愛學生、團結同事,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青春,這麼多年來,我他深受學生、家長、同事、領導的讚許。從教十七年來,始終奮鬥在教學第一線,從周圍的教師和學生中學到了很多東西,這對他來說是一筆財富,是人生最寶貴的經歷。

一、錘鍊思想、提高境界

作為一名教師,他深知學習是終身的事,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在思想上與時俱進、在業務上強人一籌,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師。在十七年的教學工作中,他忠實於黨的教育事業。平時注意學習黨的各項時事方針、政策,關心國家大事,並運用學到的政治理論指導自己的工作實踐。在五尺講臺上,他認真執行黨的教育路線、方針、政策,嚴格按照黨的教育政策、教學大綱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全心全意做好教書育人工作。無論在任何崗位,他都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將全部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以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有文化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為已任,志存高遠、愛崗敬業、樂於奉獻,自覺履行教書育人的神聖職責。

二、鑽研業務、更新理念

他作為一名一線的英語教師,積極改進和完善英語教學方法,注重多方位培養學生的能力,努力提高全體學生各方面的素質,認真備課、認真上課,開動腦筋、鑽研業務,虛心向同行請教;及時批改作業、耐心輔導學生,對學生嚴而有度,與同學們真誠相處,用愛與學生溝通。同學們都認為他是值得依賴的教師,又是親密的好朋友、值得尊敬的長者。因為有了愛和喜歡,同學們都比較喜歡上他的課。

他勤於學習,精於業務,樂於奉獻。教書時間越長,他越感覺自己的知識匱乏,學習自然成為頭等大事,所以他總是利用工作之餘,多方蒐集材料,閱讀報刊,更新教育理念,瞭解課改的新動向。多年來,他持之以恆地主動學習課改理論,掌握《新課標》的基本精神,閱讀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理論書籍,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更好地服務於教育教學工作。

三.踏實工作、取長補短

走近他,你會發現,他的工作作風就是無論做哪一項工作都是腳踏實地、盡心盡責,都是高標準嚴要求,每一項工作都是有計劃、有落實、有檢查、有總結,他把自己學到的班級管理經驗與學校的實際工作密切結合起來,促使班級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他不分晝夜的辛勤工作,仔細閱讀分析其他老師的創新課、研究課,並和其他教師一起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每次聽課後,他都會認真評課,幫助授課者找出優缺點,使他們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也使自己學得了不少經驗。作為一名英語教師,他不但教給學生知識,還能提高學生學習的技能。幾年來,他認認真真上好每一節課,爭取不讓一個學生掉隊。雖然學生的智力水平千差萬別,但他相信只要我努力了,他會讓每一個學生學到應該學到的知識。在工作中認真分析不同學生的特點,針對不同的班級採用不同的方法授課。在教學中注重和學生的情感交流,把學生的發展作為工作的重點,尊重學生,愛護學生,把學習變成快樂的情感體驗。

四、創新教育、不斷進取

做為一名教師,要有勤勤懇懇的創新意識,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這麼多年來,他給大家的印象是,言語不多,做人低調,為人謙遜。但是,在工作上,卻是善於動腦,樂於挑戰。多年的工作中,經常從小處著手,從學生關心的事尋求最佳教育時機,給學生春風沐浴般的教育。熱愛學生,講究工作方法,工作有計劃、有重點、有總結。重視班幹部的作用,能針對不同時期學生思想的變化採取相應對策。重視不同層次學生的思想轉化工作。經常與學校、組長、其它科任老師、家長溝通,使對學生的教育趨於同步。充分發揮學生的自治能力。多管齊下,分層推進,在轉化後進生的工作中付出了艱苦努力。同他們促膝談心,解決他們生活上、思想上各種實際困難,體現出教師同學生同甘共苦,肝膽相照。使他們跟上全班的進步步伐。認真寫好心得體會,積極參加縣市省組織的教育論文比賽,教研成果突出。

作為一名教師的他樂於合作,善於合作,珍重合作。與學生、家長、教師都能很好相處,達到工作所需要的環境,在工作中能和每位教師和睦相處,精誠團結,共同把工作做到最好。“工作就是人生的價值,人生的歡樂,也是幸福之所在。”羅丹說。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印證了這句話。工作著,快樂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