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國小五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容積和體積》說課稿

文思屋 人氣:9.89K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新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裡面的第三課時。

國小五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容積和體積》說課稿

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思想與方法和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幾個方面談談我對本節課的認識與思考。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和體積單位等知識已熟練掌握的基礎上來學習的。首先,給出容積和容積概念並說明計量容積一般就是用體積單位;然後,通過從生活中引導學生觀察藥水瓶、飲料瓶上的容積單位L和ml,並介紹了它們的關係和它們與體積單位的區別與聯絡;最後,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來感知L和ml這兩個容積單位的實際大小。並將新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絡起來。有利於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容積單位的實際意義。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利用例5計算小汽車油箱容積鞏固長方體容積的計算和體積單位與容積單位的關係。

二、教學目標

立體圖形中體積與容積的學習,對於學生來說是一個抽象的知識,只有結合生活實際,聯絡生活,讓學生親眼看一看,親手做一做,親自去想一想,才能使之成為具體的,可接受的知識,因此針對教材內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對具體實物的觀察中理解容積與體積;認識容積單位:升、毫升。

2.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經歷操作、猜想、驗證、感悟等數學活動過程,感知容積單位升與毫升間的進率以及它們和體積單位的關係。

3.理解容積和體積的概念既有聯絡又有區別。

教學重點:容積和體積概念的聯絡與區別。

教學難點:理解升與毫升間的進率。以及它們和體積單位的關係。

三、教學思想與方法。

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我打算從又下四步展開教學活動:

1、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結合具體的實物(塑料盒、木盒),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展開教學活動。如:在區分容積與體積時,選擇兩個大小、形狀相同的木盒和塑料盒進行比較,使學生通過感觀獲得對兩個概念的區別,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2、在實際的操作活動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升數學思考的水平。操作是學生認識事物、探索知識的一個重要方法和途徑。如:在探究中感知1L、1ML的實際大小,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通過操作,學生真正體會到了什麼是容積以及感悟出容積的大小。

3、通過有層次地操作活動,為學生留下適當的探索空間,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提升認識,獲得新知。讓學生在頭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化抽象為形象。

4、將所學容積知識應用於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引導學生感受學習的價值。如:鞏固練習中的題目就有所體現。

四、教學過程與設計意圖

(一)複習舊知,引入新課

大教育家孔子曾說過:溫故而知新。新知識的構建是以已有的舊知識為載體的。因此,在課的開始我設計了複習體積、體積單位以及相鄰單位間的進率,以及長方體體積的計算,能夠較好的為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這一部分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因此在一環節中,我設計了四部分,第一、容積的概念,第二、容積與體積的區別與聯絡;第三、認識容積單位以及單位間的關係;感悟估測升和毫升的實際大小。第四、容積的實際應用。

第一部分內容是容積概念的教學。在這裡,我直接出示實物教具,長方體小木盒。通過實物介紹容積就是容器裡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隨後讓學生舉例: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有容積?聯絡生活實際加深對概念的理解,避免機械的背誦概念。在此基礎上問學生:通過剛才的舉例,發現了只有什麼樣的物體才有容積?學生會很快說出:必須是空心的物體才有容積。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直觀感知和聯絡生活實際理解容積的意義。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思想。

第二部分容積與體積的區別與聯絡。在這裡我設計了一個竟猜小遊戲。拿出兩個一樣大小的長方體塑料盒和木頭盒(用紙蒙好)讓學生猜哪一個容積大,在學生的竟猜中揭曉迷底。感受容積與體積的不同之處是容積從裡面測量而體積是從外面測量。它們的相同之處是體積相同。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部分內容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因此,我設計了這個竟猜小遊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始終在一個飽滿的精神狀態下來學習知識。從而輕鬆的解決了本課的重點知識。

第三部分內容認識容積單位以及單位間的關係;感悟估測升和毫升的實際大小

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活動的教學。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數學、做數學。因此,為了更好地突破本課的難點。在此,我設計了兩個活動。

活動一:認識容積單位,通過實物教具藥水瓶和飲料瓶,觀察上面的竟含量,引出L和ml兩個容積單位,讓學生猜想,升和毫升是什麼意思?學生根據本節課的內容會猜出是容積單位。教師緊接著問學生:你們想知道1ml水有多少嗎?學生通過用針筒吸水並滴在手心活動感受1ml的大小。並把1ml水注入藥水瓶中,用它估計老師事先準備好的藥水瓶中水的容積。(10ml)通過這個活動使學生初步感受一毫升究竟有多少?並以此為憑藉進行估測。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

活動二:操作、猜想、驗證、感悟。用250毫升的量桶,向容積是1升的容器中倒水,倒幾次是1升?通過倒水活動你發現了什麼?學生動手操作。倒四次正好是1升。得出(1L=1000ml)。又將1升水倒入容積是1立方分米的容器中,你猜想會發生什麼?動手操作驗證猜想。得出1升=1立方分米。那麼1毫升與1立方厘米有什麼關係?有的學生說繼續驗證,有的學生會根據升與毫升、1升與1立方分米的關係得出1毫升=1立方厘米。此活動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領悟這兩個單位間的關係。隨後又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哪些容器上還標有L和ml的`字樣。這樣有利於學生將新知識與生活緊密聯絡起來,有利於學生更加深刻的感知容積單位的實際意義。先將1升水倒入正方體容器中,讓學生猜想會有什麼現象。接著動手操作驗證猜想。學生會得出1升=1立方分米。那麼1ml與1cm3又有什麼關係呢?這時有的學生說繼續操作驗證;有的學生說不用,根據升與毫升的關係和1升與1立方分米的關係可以得到。體積與容積單位間的關係是通過學生猜想、操作驗證的方法得到的,這樣能夠使他們真正理解它們之間的關係。再將1升水倒入紙杯中,能倒幾紙杯水?估計一下一個紙杯大約能盛多少毫升水?本環節是通過兩次倒水活動深刻地理解了升與毫升和它們與體積單位之間的關係。讓學生親身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們身邊。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這時,教師指出:科學規定,每人每天至少要喝1400毫升的水,你知道1400毫升究竟是多少呢?學生用不同的容積來說明1400毫升的多少。這樣有利於學生對不同容器建立深刻的表象,豐富數學體驗,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國小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通過此活動,充分讓學生猜想、驗證、感悟、交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不僅能體會到容積單位間的關係。而且更能深刻地感悟到1L和1ML的實際大小。增強估算的能力。培養學生節約自然資源的好習慣。

第四部分是例題的教學,由學生獨立完成,師適時點撥怎樣把體積單位轉化成容積單位。出現問題及時糾正和指導。最後集體訂正,使學生把所學的新知識加以運用。進一步理解容積和體積的關係。從而解決了本節課的難點。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實現“三清”中的“堂堂清”。在此設計四組練習,第一組題單位間的換算,屬容易題。主要目的是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考察。第二組題感知題,使學生加深對L和mL兩個單位關係的進一步感悟和理解。第三組計算題。難點是將體積單位轉化成容積單位。對新知識加以運用,屬中檔題。第四組練習即例6,目的是讓學生總結出測量不規則物體容積的方法。屬於較難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有都能夠得到不同的發展。

(四)總結反思,提煉昇華

回顧課堂知識,最後這個環節通過讓學生談感受、談收穫、談體會,總結拓展昇華,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的興趣。加強思想教育。《九章算術》是我國數學屆的瑰寶,它的出現標誌著中國古代數學體系的形成.後世的數學家,大都是從《九章算術》開始學習和研究數學知識的。唐宋兩代都由國家明令規定為教科書。1084年由當時的北宋朝廷進行刊刻,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本數學書。可以說,《九章算術》是中國為數學發展做出的又一傑出貢獻。希望同學們有機會也看一下這本書。可以激發學生對科學的探究慾望和學習的興趣。並加強愛國主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