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梯形面積說課稿

文思屋 人氣:1.32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梯形面積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梯形面積說課稿

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梯形面積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五年制國小數學第七冊《梯形面積的計算》。

2、教材簡析:梯形面積的計算是在學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的基礎上教學的。學生學好這部分內容,既發展了空間觀念,又培養了運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更為今後學習幾何知識奠定了基礎。

3、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掌握梯形面積公式,理解推導過程。

(2)能力訓練:通過操作、觀察、比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3)素質培養:滲透旋轉和平移的思想,讓學生在拼剪中感受數學知識的內在美,培養團隊合作意識。

4、教學重點:理解梯形面積公式,掌握計算方法。

5、教學難點:通過圖形的轉化推導面積公式。

6、教學關鍵:藉助圖形之間的轉化,溝通知識間的聯絡,合理使用多媒體,促進學生獨立推匯出面積公式。

7、教具準備:電教多媒體、實物投影。

學具準備:各種梯形卡片若干、小刀、膠水。

二、說教學策略及教法

這節課主要本著“以學生髮展為本,以活動為主線,以創新為主導”的思想。主要教法有引導法、直觀演示法和討論法等。在教學策略上,把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化為學生“拼、剪、畫、說“的活動,通過小組活動、操作實踐等手段藉助多媒體的演示,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使抽象的知識變得直觀形象,給學生一個創新的空間。變“講堂”為“學堂”,從而從根本上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建構一種新型的現代教育模式。

三、說學法

在教學中注重指導學生的自主學習,把學習的鑰匙交給學生,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授以科學的思維方法,這節課學生主要採用以下兩種學法進行探究學習:

1、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運用這種方法,便於培養學生的參與合作精神。例如,讓學生尋求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看誰想出的辦法多,學生在組內合作交流,互相可以得到啟發,共同理清思路。

2、遷移嘗試法: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模仿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運用轉化的方法推出梯形面積計算公式。學生在模仿、遷移、推導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思考,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說教學程式

本節課屬於幾何知識中公式推導教學。根據內容特點和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特點,教學程式可分為五大環節: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匯入

聯絡學生熟悉的例子,創設一個能激起學生認知衝突的問題情境,讓學生計算一個上底3釐米、下底5釐米,高4釐米的梯形彩紙的面積。這時大多數學生會束手無策,就在學生產生認知衝突時匯入課題:同學們,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內容“梯形面積的計算”。精心設計好這個開端,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入新知的學習環節。這樣既激發了學生探索新知的慾望,又使學生明確了探索目標與方向。

第二環節:搭建腳手架,啟用思維

這一環節主要是針對學生求梯形面積時遇到的困難而設計的。這樣一來就為學生解決新問題做了認知上的鋪墊。這一環節共分兩步進行:第一步操作鋪墊;第二步再現舊知。操作鋪勢是先讓學生將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任意擺成各種各樣的圖形,然後再要求學生擺成一個學過的圖形:如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等。“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圖形的拼擺操作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對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的操作驗證,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積累了豐富的表象,使學生獨立思考,自由探索有了基礎;第二步再現舊知,先讓學生說一說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公式是什麼?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又是怎樣?再用多媒體演示,揭示圖形的轉化方法,為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提供內在的類比推理。接著問學生:回顧了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你受到了什麼啟發?這時安排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交流,讓學生從中感悟到用轉化的方法可以解決新問題,從而對學生的學法做了有力地指導,使學生更好地自己把握自己學習的活動。

第三環節: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建構主義學說認為:學習是學習者主體主動建構的過程。在這一環節的學習中,要充分相信學生,併為之提供主動建構的過程,從而使“有意義學習”的實現成為可能。這一環節也分兩步進行:第一步,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各種梯形,鼓勵學生操作,尋找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讓學生拼拼剪剪中實現轉換,比一比哪一組同學想出的辦法多。由於剛才提出的問題比較大,答案不唯一,這樣整個課堂就完全放開了,讓學生自己去找。這時學生就開始動手操作了,剪得剪,拼得拼,教師在這個時候,會積極參與小組的討論之中,並引導組織好學生的學習活動,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體;第二步,交流驗證是學生在小組間相互交流,展示不同的思考方法。除了這些方法外,可能還有其它的方法,那麼學生彙報時要充分肯定他們的推理與計算。學生在交流與展示中相互得到啟發,這樣學生就經歷了一個學習再創造的過程,使學生創新思維得到更好的發展,也就可以收到“保底不封頂”的效果。

第四環節:點撥歸納、解決問題

學生經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的悟出了梯形面積公式,但不一定講得清道理,有的學生在公式的理解上存在障礙,基本處於“悱”、“憤”狀態。這時應抓住時機,引導學生梳理思路找出最簡便的解題方法,接著就重點演示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讓學生觀察原梯形和所拼圖形之間有什麼關係?師生共同推匯出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並用字母表示出來,這時候計算公式的得出,也就水到渠成了。接著讓學生看書質疑,理解公式。最後進行課堂小結: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你還想出什麼問題,這樣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第五環節:綜合練習、拓展延伸

練習是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徑,為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層次的練習:

1、自命題練習:學生自己出題自己解答,並進行自評互評。這樣擺脫了由老師出題,學生依次解答,一貫做法。老師只在關鍵的地方加以點撥、引導。這樣設計,學生不但感興趣,而且這個出題與解題的過程,更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鞏固。

2、鞏固練習:先讓學生以搶答形式練習,直接用公式求面積,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一道實踐與計算相結合的綜合性題目

3、對學有餘力的學生設計一道思考題,供他們解答。這些練習緊扣教學重點,既有層次,又有梯度,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學生學好知識的自信心。

五、板書設計

這樣的設計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又做到了重點突出。

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梯形面積說課稿2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

一、說教材

1、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梯形的面積》是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五單元的一個課時。這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梯形特徵,經歷、探索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計算的推導方法,並形成了一定空間觀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因此,教材中沒有安排數方格的方法求梯形的面積,而直接給出一個梯形,引導學生想,怎樣仿照求三角形面積的方法把梯形轉化為已學過的圖形來計算它的面積。讓學生在自主參與探索的過程中,發現並掌握梯形的面積計算的方法,讓學生在數學的再創造過程中實現對新知的意義建構,解決新問題,獲得新發展。

2、說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五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與技能:在實際情境中,認識計算梯形面積的必要性。能運用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學會發現知識之間的規律,加強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在自主探索和小組合作探索的活動中,經歷推導梯形面積公式的過程。

情感態度價值觀:在探索梯形面積計算方法的過程中,獲得探索問題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理解並掌握梯形面積計算公式,正確計算梯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梯形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過程。

二、說學生

由於學生學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初步理解了平移、旋轉的思想,具備了初步的歸納、對比和推理的數學活動經驗,對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有一定的啟發。學生受思維定勢的影響,很容易就會利用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轉化成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推匯出梯形的面積公式,而用一個梯形推匯出梯形的面積公式對有的學生來說,會有一定的難度。另外,由於班額人數較多,因此在合作中給教師的指導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三、說教學策略

根據教學的三維目標,結合幾何形體教學的特點,我採用以下的教學方法:

1、知識的遷移法:在教學活動中,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生活經驗,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分析、概括,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採用“小組活動,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組織學生開展探索性的數學活動,注重知識發現和探索過程;體現變知識的接受過程為科學的探究過程,利用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3、採用直觀教學法。

在教學中運用直觀演示,來突出教學重點,從而啟發學生思維,幫助學生突破學習的難點。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使學生學會以舊引新,學法遷移進行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探索精神,提高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說教學實施過程

基於上述認識與理解,我對梯形的面積教學流程作了如下設計: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上課開始,根據我班現有的實際情況設計了這樣的情境:“我們班同學喜歡聽故事嗎?”學生上五年級以來,最感興趣的就是愛聽故事。於是,我通過講曹衝稱象的故事,讓學生悟出轉化法來解決梯形的面積。由此,很自然的匯入本節課。讓學生認識到求梯形面積的必要性,同時也激發起了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

第二環節: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學習過程”。所以,在教學中,我設計了讓學生自己去探求推導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的活動。因為學生學過了三角形面積的推導,所以很容易就會想到用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平行四邊形推導面積公式的途徑。最後,再用課件直觀展示出梯形面積的推導方法,加深學生的理解。

第三環節:合作探究,發散驗證

在操作探究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了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然後,我向學生提問:“如果我們手中只有一個一般的梯形,你們能不能自己動腦想出別的方法驗證我們剛才的發現呢?”以此來鼓勵學生採用多種方法進行驗證剛才的結論。

這樣的設計,體現了讓“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教學理念。通過展示學生們個性化的研究思路與成果,激發他們成功的學習體驗和進一步深入研究的積極願望。同時也達到既突出“重點”,又化解“難點”的目的。

第四環節:應用公式,解決問題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要使學生真正學好數學,形成數學技能,必須密切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其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所以,圍繞這個目的,我設計了下面的一些練習:

第一題:是判斷題,加深學生對推導公式的印象。

第二題:基本題,例3,基本題,課本中的“做一做”。目的在於讓學生準確使用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第三題:是書中89頁做一做,能發現了什麼?目的在於讓學生掌握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第四題:課本90頁的第1題,給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第五題:是一道變式練習,目的在於培養學生靈活運用公式的能力。

練習設計由淺入深,有層次性,讓學生感受到通過努力而獲得成功的喜悅。

第五環節:課堂回顧,總結收穫

成功和體驗是學生情感發展的基礎,師生在交流中共享學習的快樂。

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梯形面積說課稿3

一、說教材

梯形的面積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梯形的特徵,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因此教材沒有安排數方格的方法求梯形的面積,而是直接給出一個梯形,引導學生思考,怎樣仿照求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的方法,把梯形轉化成我們已經學過的圖形來計算它的面積,讓學生在主動參與探索的過程中,發現並掌握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讓學生在教學的再創造過程中實現對新知識的意義構建,解決新問題,獲得新發展。

課標要求學生在學習梯形的面積時,要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經歷探索梯形面積計算方法的過程,並能運用面積計算公式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問題,並在探索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中,獲得探索學習的經驗。

二、說學情

學生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和“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後,所掌握的不僅僅是面積計算的公式,在知識學習過程中,學生更獲得了數學的轉化思想,教師的重要任務在於通過各種方法手段讓學生有效的實施正遷移。設計本課時,教師突破了傳統教學中只進行“拼合轉化”的思想束縛,大膽的讓學生合作學習、動手轉化、作品展示,結合電教媒體的使用,理清學生的思路,通過學生的自主活動,完成知識的構建。

三、根據以上分析我擬定本節課教學目標及重難點如下:

(一)教學目標

1、在實際情境中,認識計算梯形面積的必要性。

2、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實驗觀察等方法,自主探索並掌握梯形的面積公式,經歷推導梯形面積公式的過程。

3、讓學生會用面積公式計算梯形的面積,並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生熱愛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教學重點是在自主探索中,經歷推導梯形面積公式的過程,難點是能運用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四、說教學流程

(一)複習舊知、匯入新課

本節課教學中,我首先出示了課中主題圖這一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計算梯形面積的必要性,接著出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轉化過程,讓學生通過複習,從而喚起學生的已有經驗,為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絡,奠定基礎。

(二)動手實踐、合作探究

“轉化”是數學學習和研究的一種重要思想方法,在這一單元的學習中一直髮揮著積極的作用。所以本節課繼續以圖形內在聯絡為線索,以未知轉化為已知的基本方法開展學習。有了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基礎,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探究,學生自然會想到要把梯形轉化為學過的圖形進行推導。具體怎樣轉化,轉化成什麼圖形,全部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學生拿出準備好的梯形分小組進行操作活動,他們藉助前面學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公式的“轉化圖形、尋找等量、推導公式”三步曲的學習方法,通過小組合作共同探究出梯形的面積公式,親身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不僅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培養,又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運用轉化的方法推導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可以有多種途徑和方法,課堂上我並沒有把學生的思維限制在一種固定或簡單的途徑或方法上,而是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探索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並配以白板和課件的直觀演示酌情介紹了幾種不同的推導方法,拓寬了學生的思路。

(三)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通過不同的練習,鞏固拓展已學知識,讓學生再次體驗梯形面積公式在生活中的運用及重要性,感悟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培養了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課堂回顧,歸納總結

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系統化、條理化整理的過程,不僅促進學生掌握了知識、領悟了方法,還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歸納概括能力,關注了學生情感的體驗。

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梯形面積說課稿4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梯形面積的計算》,這一課內容是在學生學會計算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2、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使學生理解梯形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梯形面積。

能力目標:通過操作觀察比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學生經歷梯形面積公式的探索過程,進一步感受轉化的數學思想,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概括、推理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慾,陶冶情操。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3、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掌握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難點:理解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二、說教法與學法

1、根據幾何圖形教學的特點,我採用了以下幾點教法:

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通過課堂討論、相互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自主探索、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遷移和融合;

②有目的地運用知識遷移的規律,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分析、概括,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使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學法:

①讓學生學會以舊引新,掌握並運用知識遷移進行學習的方法;

②讓學生學會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說教學過程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讓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強調“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探索、解決數學問題。所以本課在教學思路上淡化教師教的痕跡,突出學生學的過程。從而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根據本課教學內容、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本課的教學設計如下:

(一)、創設情境,引出問題。

1、課件出示“神七”發射實況

2、談話引出課題

梯形的面積如何計算?引出學習的內容。〈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是通過創設“神七”發射的情境,在學習新課之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懷著由好奇引起的理智上的震動進入認知活動方面的探索。〉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直接切入主題:對於梯形的面積你們打算怎樣找到它的計算方法?(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思路——把梯形轉化為我們學過的圖形。)

〈這一環節的設定意在啟用學生思維,為學生提供創新機會,讓學生主動參與,培養他們從小樹立探尋知識的意識的良好學習習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也為新課的展開起好前奏。〉

2、動手操作前讓學生先對梯形進行分類。(可分為:一般梯形、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

3、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學生小組討論,動手操作。〈教師可有意識地參加到小組中去合作、輔導〉

4、分小組展示彙報,教師深化點拔。

教師板演推導過程。

5、引導學生用字母表示公式:s=(a+b)×h÷2

6、應用公式,嘗試計算梯形面積(出示一個基本圖形讓學生計算)

〈這一環節意在通過讓學生拼一拼、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活動中,親自去體驗,讓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大膽提出假想,共同探討,互相驗證,更強烈地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更全面、更方便地揭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這種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活動中體驗、活動中發散、活動中發展的過程,真真正正地體現了以人的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三)、學以致用,解決問題

1、學習例3

(1)、藉助教具演示,理解“橫截面”的含義。

(2)、弄清渠口、渠底、渠深各是梯形的什麼?

(3)、學生嘗試計算橫截面積。

〈鞏固新知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過程,這一環節是為了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再次推向高潮,能更好地運用公式計算梯形面積,從中培養了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應用深化,鞏固練習:

1、做一做:請兩名學生板演。

2、課件出示練習題。

(通過練習,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數學知識,形成技能,提高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五)、總結,反思體驗

回想這節課所學,說說自己有哪些收穫?學生談收穫,談學習方法,教師小結強調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四、板書設計

板書的設計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又做到了重點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