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熱門】國小說課稿合集3篇

文思屋 人氣:9.85K

作為一名教職工,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說課稿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國小說課稿合集3篇

國小說課稿 篇1

 說教材

《兩小兒辯日》是人教版九年制義務教育國小語文六年級上冊中一則寓言故事。文章敘述了古時候,兩個孩子其中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各持一端,爭持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斷。這個故事說明為了認識自然、大膽質疑;也說明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再博學的人也有所不知,學習是無止境的。

 說教法

對於本文學習,我主要採用了學生多讀、理解、質疑問難、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自己藉助課文註釋理解課文內容,教師適當點撥、講解。重視熟讀能誦,讀出古文的韻味,進行語言積累的訓練,培養學生自學古文的興趣。

 說學法

在教學中,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營造一種“平等、合作”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學習中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地求知,快樂地學習。

 說教學流程

(一)匯入新課

師:同學們知道孔子嗎?誰來簡單講一講。

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談自己所瞭解關於孔子的知識。當學生談到一定的程度,教師適當地點撥:孔子是個博學多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令古今世人肅然起敬。今天我們將學習一則有關他的故事,學習之後可以讓我們進一步瞭解孔子。首先讓我們來讀一讀文章,注意讀出節奏,把課文讀通。

(二)解題

孩子對題目的理解,有助於進一步把握課文的內容。師提問:題目是什麼意思呢?讓孩子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最後統一為兩小兒討論關於太陽的問題。再讓孩子深入思考,讀了題目你想了解些什麼?教師將學生的問題歸納為兩小兒爭辯的理由是什麼?觀點是什麼?讓孩子帶著自己想了解的問題去讀書。

(三)質疑問難

教學中要將時間還給了學生,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討論兩小兒爭辯的理由是什麼?觀點是什麼?通過朗讀。然後彙報學習成果。再通過朗讀明確兩個孩子討論的是關於太陽早上離人近還是中午離人近的問題。

通過討論明確兩個孩子各自討論的理由。

一個孩子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車蓋那麼大,到了中午就像盤孟那麼大,這不是遠的事物小而近的事物大嗎?

一個孩子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天氣比較涼,而到了中午的時候就像手放進湯裡一樣,這不是熱的事物捱得近暖和一些而離得遠的涼一些嗎?

 (四)拓展延伸

在學習中對孔子的回答,你們怎麼想?讓學生感受到孔子那種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的精神,受其影響。

 (五)背誦課文

國小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分一分》一課選自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六冊第五單元的第一課時。這一課是在學生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充套件。無論是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的差異。由於剛開始學生理解分數的含義時是很困難的,所以在第一次出現分數時,通過一些圖形和學生所熟悉的具體事例,著重使學生理解一些簡單的分數的具體含義,給學生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也為以後進一步學習分數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的闡述、確定的依據及落實的設想:

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境和直觀操作及學生所熟悉的具體事例,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學習分數的必要性;會讀、寫簡單的分數,知道分數的各部分名稱。

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索與交流,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進一步發展數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體驗分數的產生與應用過程中感受分數的價值。

教學重點:會讀寫簡單的分數,知道分數的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理解分數的含義。

二、對學生狀況的分析

三年級學生已具有了一定的整數知識,學生在生活中還經常會遇到一些不能用整數來表示的一些量;但他們在生活中能理解一半和一大半等概念,這就決定了學生只能模糊地來表示某些量,他們的年齡決定了其認識事物往往停留在感性層面,他們好奇心強,渴望認識新事物,喜歡嘗試,根據這些特點,我採用分、折、塗等直觀形象的方式、方法實施教學。

三、教學法及手段

1、教學方式:

教師應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理解分數的意義,認識分數的作用,通過分、塗、折、說等手段及媒體輔助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進而達到幫助學生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教師是學生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2、學習方式:

新的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徵就是轉變原有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因此本節課我採用了自主探索、動手實踐、觀察發現、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學生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學習。

四、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活動一:分蘋果

1、讓每個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2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人,每人分得幾個?

2、接著把一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人,每人分得幾個?(一半)

這個一半還能用我們學過的整數來表示嗎?這個問題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討論,但是,“半個”能用什麼方式表示呢?讓學生髮揮想象,大膽創造,表示“一半”的方法。並把自己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自然引出本節課的課題:分數的初步認識。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入手,拉近了數學與生活的距離,同時注意到以情激趣,使學生帶著愉悅的心情學習數學。)

(二)動手操作、構建新知

活動二:折圓

讓學生拿出圓通過對摺,折出完全相同的兩部分,建立1/2的表象,還使學生知道現在全世界通用的表示“一半”的數學符號是1/2,利用1/2教學分數的寫法。先寫橫線表示平均分,再在橫線的下面寫2表示平均分成了兩份,最後在橫線的上面寫1表示取其中的一份。

(設計意圖:是本著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大膽放手,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鼓勵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獨立思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又引導學生合作交流,學生也體驗到了學習的成功與快樂,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落實了新理念。)

活動三:塗一塗

出示一些彩色的圖形,讓學生塗出它的1/2。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塗一塗,進一步體會到1/2,不僅可以表示半個蘋果,還可以表示半片樹葉、半張紙、半件衣服等。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絡,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中處處用數學。)

活動四:折喜歡的圖形

讓學生從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中折出自己喜歡的圖形的二分之一,同時與夥伴交流。鼓勵孩子進一步摺紙,探索出1/3、1/4、1/6、1/8、1/10、1/12等,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新分數的理解。最後得出:像1/2、1/3、1/4、1/5、1/10這樣的數都叫做分數。並由孩子介紹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在學生明確了分數的概念後我指著其中的一個圖形(電腦出示)問:“看到了這幅圖,你都想到了什麼?(陰影部分表示1/3,在圖形中找到了另外2個1/3,一個1/3是1/3,2個1/3是幾?3個1/3就是這個圓。

(設計意圖:傳統的教材採取的是小碎步式的教學,在這我創造性的使用教材,給學生較大的探索時間和空間,讓孩子通過動手操作理解教材例2~例5的內容。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三)、聯絡生活、拓展新知

練習設計力求作到重點突出,層次清楚,針對性強,並注意面向全體學生。我除了利用好書本的習題外,還精心設計了寫數()、塗色()、判斷(),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分數的理解。最後為學生設計了一道拓展思維題,接著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一根繩子,反覆對摺。通過反覆對摺得出:分數的個數是無限的。同時讓學生體會: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所佔的就越少。為後面學習分數大小的比較奠定基礎。

(設計意圖:這樣既保證了全體的達標,又促進了個性的發展。)

(四)、歸納整理、評價總結

學生自己說一說你都學到了什麼?此環節這樣設計,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獨立歸納總結的能力。

國小說課稿 篇3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戰爭風雲下的苦難》。本節課我將從幾方面來說。

一、說教材:

《戰爭,人類的災難》是人教版《品德與社會》國小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我們愛和平》中的第一課。這課研究的內容主要是“從兒童眼中看戰爭”和“戰爭帶給人們的災難”。 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通過收集整理、分析和運用社會資訊,學會運用簡單的學習工具探索問題,從不同角度觀察、認識、分析社會事物和現象,嘗試合理地、有創意地探究和解決問題。讓學生了解歷史,放眼未來,走近世界,才能更好地創造美好的明天。

二、學情分析

現在的學生一直生活在幸福的環境中,戰爭是一個離兒童實際生活較遠的話題,個別學生甚至認為戰爭場景很刺激、很好玩……學生對於戰爭風雲下的苦難,認識會有一定距離。回想當年,我國曾也是二戰時期的戰場。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民所受到的傷害是極其慘重的。正是因為戰爭給我們國家帶來了太多的苦難,所以教育今天的孩子要珍惜現在的和平生活,這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通過本節課的教學,要培養學生的用心感悟的能力。

三、說教學目標:

1、關注當今世界發生的區域性戰爭,通過分析兩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的深重災難,體會戰爭給人類帶來的苦難以及和平生活的美好。

2、通過收集有關戰爭給人類帶來苦難的圖片和文字資料,掌握收集、整理、分析社會資訊的能力,初步學會自主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步驟。

四、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感受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災難,體會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種種苦難。

教學難點:拉近戰爭與兒童生活的距離,讓兒童感悟戰爭帶來的災難。

五、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投影儀。

學具準備:收集有關戰爭的資料。

六、說教學教法

本節課採取了情景感染法的方法。在課堂上適時地運用現實事例教學,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案例,給學生造成身臨其境的感覺,加深感性認識,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巧妙地進行分組自由討論,讓學生大膽交流,給學生較大的自由度和較多的展示機會,讓學生在沒有壓力和顧忌的良好心態下進行學習和探索,直接參與對案例的分析、討論和評價,這就為鍛鍊、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了條件。

七、說教學過程,設計意圖

本節課側重於讓生活在和平年代學生感受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災難,從三個方面展開:

(一)、激發情感,引發共鳴

1.學生彙報課前收集的現在國際上正在發生戰爭的相關資料。

2.讀故事園中安妮的故事,引入課題,激發學生想了解戰爭究竟給人類帶來了什麼樣的痛苦和災難,引入新課。

設計意圖:本活動的重點不在於說戰爭本身,而是讓學生通過活動了解戰爭的殘酷,激發他們去關注戰爭中的人們,併產生嚮往和熱愛和平的情感。

(二)、從兒童眼中看戰爭(學習重點)

1、通過課件(安妮日記)讓孩子分析安妮的處境?(小組討論,彙報)

2、收集發生在我國的抗日戰爭時期的歷史資料。

3、出示課件戰爭讓人民的家園變成了廢墟,昔日朝夕相處的樂土只能在夢中回憶,這些背井離鄉的孩子,他們的心裡想些什麼?

設計意圖:通過一些較直觀的材料,具體、生動的案例,把真實典型的問題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設身處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討論問題,自覺地激發出反對戰爭、熱愛和平的思想。從而獲得頓悟,達成預設教學目的。

(三)、從歷史看戰爭

1、從書中找出兩次世界大戰的資料,小組合作完成填寫相應的統計表格,培養學生的歸納、分析、合作、交流的能力。

2、聯絡實際講述伊拉克戰爭耗費了5000億美元,假如沒有戰爭,你希望把這些費用做些什麼有益的事情?

設計意圖:本活動主要突出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通過調查研究這樣的活動培養學生與人交流、與人合作的能力,這也為以後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基礎。也為本課知識的學習提供了一個更全面、更直觀的材料,極大地激勵著學生應好好學習。為了解決教學難點,拉近戰爭與孩子的距離,我還收集了我們熟悉的家鄉--臨江。在四保臨江戰役中的傷亡和家園的毀滅的資料,把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教學內容融為一體。

(四)從長久的危害看戰爭

1、通過讀一讀“小資料”——日軍731部隊、奧斯維辛集中營、日本廣島原子彈博物館,向人們訴說了戰爭對人類帶來的傷害,瞭解原子彈破壞的力度和永續性。體會戰爭雖然結束了,但戰爭遺留下的傷害並沒有結束,這就是戰爭的後遺症。

2、結合學生彙報交流自己所收集到的資料,從而體會戰爭帶給人們無家可歸、無學可上、精神傷害等種種摧殘,使學生感同身受,引起心靈上的共鳴。

3、還通過交流海灣戰爭對環境的汙染、阿富汗米揚市的千年大佛化為灰燼、伊拉克國家博物館十年間在戰火的蹂躪的資料,讓孩子深刻的體會到短期的戰爭,可能帶來長久的危害。

設計意圖:本活動是對本課所學知識的拓展,讓學生認識到,戰爭不僅會給人類帶來了災難,而且還會留下許多後遺症,如戰爭孤兒的生存與教育受到影響,環境遭到破壞和汙染,人們的心靈創傷難以癒合等,使學生明確認識到:珍惜和平,熱愛美好生活。

(五)激情結課

在《讓世界充滿愛》的音樂中激發孩子對和平的熱愛,通過兒歌讓我們一同遠離戰爭、珍惜生命、珍惜和平安寧的每一天。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音樂聲中結束本課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

八、說板書設計:

戰爭,人類的災難

生命的摧殘

災 難 財產的損失 呼喚和平

戰爭後遺症

設計意圖:簡潔明瞭,既突出重難點,同時昇華情感。

以上就是我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有不足之處,懇請各位評委老師予以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