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國小美術說課稿15篇

文思屋 人氣:2.8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美術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國小美術說課稿15篇

國小美術說課稿1

“說課”是教學改革中湧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和教學探討的一種新的教學研究形式,下面是關於國小浙美版美術說課稿的內容,歡迎閱讀!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您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浙美版七年級第一課走進美術。

下面,我圍繞教什麼,怎樣教和為什麼這樣教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七個方面來彙報我的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

本課節選自浙教版教材,屬於綜合課型,七年級的學生隨著心理和生理上的發展,文 化知識的增加,對美的感受、對美的判斷,即審美感受和審美態度逐漸成熟起來 ,因此發展學生的美術認識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情操,完善人格。提高學生學習美術鑑賞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培養同學們美的情操和陶冶你們完美的人格。

二、說學情

現代學生處於科技發展迅速的資訊時代,獲取資訊的渠道眾多,眼界較為開闊,思維較為活躍。一個問題的提出會有多種想法和創意,但是由於對美術缺乏整體瞭解。必須經過正確引導,以學生為本的自主探究,有利於知識的積累和運用,採用直觀性教學更貼近學生實際,從而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並遠離誤區。

三、說教學目標

必須從學生角度出發,同時結合教材,聯絡生活,我設定

1、知識與技能目標為:學習美術的種類,初步瞭解能辨別各類美術作品。

2、過程與方法目標為: 通過欣賞作品、師生對話、同學討論等不斷遞進的互動探究學習,使學生能夠準確辨別出國畫、油畫、水彩和版畫等等,學會欣賞各類美術作品。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為:使學生形成使學生了解美術的主要種類及藝術特點, 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

四、說重難點

教學重點為:瞭解繪畫不同種類的特點及區別。 根據學生平時的作業表現確立本課的

教學難點為:掌握繪畫的類別及不同角度的分類。

五、教學準備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因此備好畫具是上好本課的前提條件。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畫具等

學生準備:網上資料收集 畫具等

六、說教法學法

通過初次設計—比較分析—提高認識—再次設計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翁,知識的“發現者”。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情中成長”,從而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即從被動接受的傳統學習方式轉變為一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參與者。

教學過程是師生交流、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應關注學生的能力培養,與學生共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此來點拔學生的思維,實現創造。

七、說過程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這是學生進入國中階段的第一堂美術課,教師得先進行自我介紹。所以,在我的這節課裡,我先得自我介紹。接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心靈距離。

接著,試問同學們心中認為的美術課是什麼樣的一節課?美術課就是繪畫嗎?學生的答案有兩種,那就是美術課=繪畫課,那麼這等式成立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可以回顧國小階段美術課裡除了繪畫之外,還學了什麼?學生就會一一地想起來。

知道了美術課與繪畫課的關係後,再引入課題,美術到底除了繪畫,還有哪些分類呢?那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美術吧!

(二)自主學習,探究知識

1、自主學習課本,快速完成初次作業。(目的一,體現“先學後教”新理念;二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三是檢測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後所掌握的知識情況摸底。)

2、教師出示圖片,學生賞析並結合自己初次作業進行比較研究,發現並歸納出新知識。通過問題式導學,比較式研討、教師糾正補充等師生、生生的互動環節,解決本課的重難點。

(三)實踐創意,展示點評

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課堂練習時間,並結合初次作業,我設計了這樣的練習,供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完成,提高課堂作業效率,並增強學生量力完成作業的自信心。 展示點評中,我尊重個體差異,注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鼓勵為主,自我點評,而評價對方多從建議性出發,讓學生敢於接受別人的“指正”。

(四)教師總結,課後拓展

我總結以問題形式出現,設計三個問題:

1、你學會了什麼?2、你的體會是什麼?3、你喜歡今天這堂課嗎?

目的是通過學生回顧內容,尊重其個體感受,從而實現本教材人文性特點,同時又起到鞏固今天所學知識的作用。

課後拓展

其中匯入2分鐘,自主學習,探究知識10分鐘,實踐創意,展示點評25分鐘,教師總結,課後拓展3分鐘。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國小美術說課稿2

一.說教材:

《快樂的人》一課是國小美術第七冊第四課,本課教學以“快樂的人”為主題,通過觀察,分析人體的多種優美姿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感受它的藝術特色。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用多種材料表現出特點突出的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設計、製作能力。在本課教學中主要運用的材料是各種線或鐵絲,這主要靠平日的收集,在本環節中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培養學生養成對生活中多種廢舊材料再利用的能力。

二.說學生:

我們的學生生活在農村,生活中的線材多種多樣,電線、鐵絲、銅線、漆包線、麻繩、紙繩等歷數不盡。運用這些廢舊的材料再創作,學生們的興趣很高,由於學生剛剛接觸立體的人物造型,對盤、纏等不同的表現方式也剛接觸,對人體的比例掌握的也不是很好。所以對於這樣一節造型表現課,學生的難度還是很大的。

三.說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對作品的觀察、比較、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提高用不同材質的造型能力。

2.過程與方法: 能用生活中的各種線材進行快樂的人的製作。

3.情感、態度價值觀:初步感受不同種線材作品帶給人的美感。通過豐富的美術活動,培養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培養集體合作精神和勇於創新的精神以及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四.說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運用身邊線材進行不同人物動態的造型。

教學難點:人物動態誇張、生動及線材連線點的處理。

五. 說教學過程:

(一)、定向匯入,激情引趣:

這一環節,我先自我介紹,我是一個成天樂呵呵的人,比如今天,我就特別高興,因為我可以把同學們帶到多媒體教室來上課;在平時的生活和工作中,遇到挫折我也不氣餒,因為我想:這是生活給了我一次學習的機會,所以我要積極面對。聽了老師的介紹,請你來評價一下,“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樣引出課題:快樂的人。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會遇到很多挫折,我們要積極面對永遠做一個快樂的人。

(二)領悟認知,質疑解難:

我先問同學們,哪些活動會給我們快樂?快樂時你又會怎樣做?這時同學們都能說出很多快樂時的動作(唱歌、跳舞、拍手笑、騎車、滑雪、做遊戲、蕩千)緊接著出示快樂時的圖片,初步讓學生體驗快樂時動態的美感,出示奧運會的會徽,是讓學生體會肢體語言的魅力,出示奧運火炬手、劉翔賽跑的圖片與相應的線造型圖案,學生通過對作品的觀察、比較,瞭解了先造型人物的造型特點,通過欣賞圖片與作品的聯絡,使學生感知簡化、誇張、想象等藝術手法。

(三)反思總結,鞏固昇華

在此環節,主要讓學生在生活中努力感受快樂的意義,鞏固肢體語言在生活中特有的表達意義。

六、說反思:

在學生欣賞作品時,教師應引導學生什麼樣的作品需要裝飾,什麼樣的作品不需要裝飾就已經很完整了,這樣菜不至於在製作的過程中沒完沒了的去裝飾。

國小美術說課稿3

一、《漂亮的瓶子》試講稿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應聘國小美術的三號考生,今天我要試講的內容是國小一年級美術《漂亮的瓶子》(板書題目)。

一、動畫匯入

1、同學們,大家好,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特約嘉賓,他是大耳朵圖圖,可能有些小朋友認識他。圖圖遇到了麻煩事,他聽說我們班的小朋友今天帶了剪刀、卡紙和彩筆,準備做手工,他想請大家來幫忙。到底是什麼麻煩事呢?請看大螢幕。

2、哦,原來是圖圖把媽媽最心愛的花瓶打碎了,他非常著急,我們怎麼幫幫他呢?

(學生回答:老師,我們可以幫助圖圖做一個花瓶)

我們可以幫圖圖設計一個花瓶(張貼:花瓶),設計的花瓶一定要漂亮(張貼:漂亮的),圖圖才能得到媽媽的原諒喲!

二、教學新知

1、中國人特聰明,在很久以前就設計出了許多漂亮的花瓶。讓我們一起去欣賞漂亮的中國陶瓷藝術吧。

師:你喜歡這些瓶子嗎?為什麼喜歡它呢?

(學生:因為它外形美觀,製作精美,圖案漂亮,色彩鮮豔)

表揚懂得從細處觀察的學生。

2、這些漂亮的花瓶和我們人的身體一樣,也有頭有腳,它們的頭叫做瓶口,腳叫做瓶腳,中間鼓鼓的大肚子叫做瓶肚,瓶口下面細細的部分叫做瓶頸。有的瓶子兩邊還長了兩隻大耳朵,我們就叫它瓶耳(老師邊展示課件花瓶的圖案邊講解)。

3、那老師如果在中間用一條線把瓶子分成了兩半(課件),大家仔細觀察這些花瓶,你發現瓶子左右兩邊大小怎樣,形狀怎樣?(學生:兩邊的大小一樣、形狀一樣)

老師:同學們真聰明,觀察得真仔細。是的,這條線把瓶子分成大小完全相同的兩半,我們就叫它對稱。

老師:那同學們想一想,我們生活中還有什麼東西是對稱的啊?

學生:我們看到的蝴蝶是對稱的,蜜蜂是對稱的,人也是對稱的。

4、(1)我們用手中的紙也能折出對稱型。拿起你們手中的紙,跟著老師一起來折對稱的長方形。這樣邊對邊,角對角對好了,然後按平中間線。

(2)在剪花瓶之前,我們要畫出心中花瓶的樣子。花瓶是對稱的,我們只要畫出花瓶的一半就可以了。老師把連起來的這邊放在左邊,開口的這邊放在右邊,然後我以左邊為瓶子的中間線,畫出花瓶造型的一半。(媒體:折剪法的提示)

5、師:那麼,怎樣才能剪出一個大瓶子呢?(沿著紙的外形剪,儘量佔滿紙)

6、要讓花瓶變得更加漂亮,我們還得給它進行裝飾,讓花瓶穿上漂亮的外衣。(出示做好的花瓶,貼於黑板上)這是老師裝飾的花瓶,那麼大家看一下,我們怎樣能夠讓花瓶更加美麗呢?(學生回答,老師總結)

我們可以通過裝飾讓花瓶更加漂亮,比如:

(1)裝飾花瓶時,我們可以給花瓶畫上美麗的圖案,塗上好看的顏色;

(2)也可以用彩色卡紙剪出各種圖案,貼在花瓶上。

7、別的小朋友也設計了許多漂亮的花瓶,想不想看看?(媒體出示)

師:1、這些瓶子美嗎?

2、這些瓶子美在哪裡?用了哪些方法進行美化的?

(學生回答省略)

三、學生創作實踐。

1、大家想不想也有這麼漂亮的花瓶啊,哦,大家都想啊,那讓我們開動腦筋,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也來動手設計自己心中最漂亮的花瓶,待會兒老師把你們設計出的最漂亮的十個花瓶放到櫃子裡展出,然後選出最最漂亮的花瓶送給圖圖好嗎?時間不多了,老師給你們十分鐘的時間,趕快行動吧!

2、老師有個小小的要求,你們製作瓶子的時候。

(1)要保持安靜;(2)有問題請舉手。開始行動吧!

步驟如下:

A對摺紙,畫出半個瓶子造型;B剪出造型;C勾畫花紋,裝飾美化。

四、展評添趣,總結延伸

今天同學們做的瓶子都很漂亮,圖圖非常感激我們班的小朋友!那我們今天的課就到此結束,大家回家後按照老師講的方法,再製作一個更漂亮的瓶子送給親愛的爸爸媽媽,好嗎?

國小美術說課稿4

一、課題:美術的節奏

二、教材:山東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三課

三、教學時間:1課時

四、學生分析:

對於花邊(二方連續紋樣),學生並不陌生,三年級已有所接觸,並初步掌握了繪製的方法,為了激發和保持學生對已接觸過的知識的興趣和新鮮感,在教學設計上,把重點側重放在掌握花邊的排列規律並學以致用,聯絡生活,嘗試運用花邊裝飾生活用品,通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法去佈置房間,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在合作學習中發展發現美、運用美、表現美。

教師在教學中,要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不僅要創設良好的人文情境,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也要為他們營造一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提高他們的協作能力,並在輕鬆愉快的學習過程中,為學生自主發展創造良好的空間。

五、教材分析:

本課屬於“設計·應用”學習領域。以花邊作為切人點,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體驗、感受、瞭解花邊在生活中的應用,運用熟悉的媒材和表現手法,創造性地參與學習,體驗美術活動帶來的樂趣,引導學生感受祖國民間美術的特殊審美情趣和藝術魅力,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及對民族文化藝術傳承的意識。本課體現了“美術·人文”融為一體的教育理念。

教材通過學生的親身感受,對花邊有了深入的瞭解,認識到花邊在形狀、排列上的藝術特點,促進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發展。欣賞不同排列方法的花邊在生活中的運用,感受其裝飾美化環境的功能。對生活中不同美感的花邊進行欣賞,調動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創造的熱情。這樣的學習既貼近兒童的生活,又符合中年級學生的

審美心理特點和表現能力。

六、教學目標:

1、知識性目標:感知花邊與生活的聯絡,認識、瞭解花邊的造型及裝飾的特點,學會運用花邊進行裝飾。

2、能力性目標:通過剪、貼、畫、印等方法,能利用花邊的多種排列方法進行裝飾,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和審美能力。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性學習促進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並通過本課,讓學生對生活中的美的理解更上一個臺階。

3、情感性目標:通過欣賞具有廣西民族特色的壯錦等各種物品,促進學生對民間藝術的瞭解與認識,增強民族自豪感。通過各種教學手段促進同學之間的交往與交流,樹立互助、合作的集體觀念。

4、發展性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情感。瞭解民俗文化,珍視民間傳統文化藝術的發展,滲透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七、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欣賞生活中不同的美術節奏,使學生能夠利用二方連續或有規律的紋樣,通過小組合作設計、佈置帶有民族特色的房間及物品。

八、教學難點:

如何將單獨紋樣有規律的排列或重新組合,創造性的設計出更多的花邊排列方法,設計、裝飾和佈置具有民族特色的房間。

九、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課件、彩色紙、剪刀、各種花邊、音樂、有花邊的少數民族物品等。

2、學生準備:彩色水筆、橡皮泥、顏料、臘光紙、剪刀、雙面膠、製作好的各種花邊等。

十、教學過程:

(一)、引導發現,舞蹈匯入。

1、教師帶領學生跟著《兔子舞》音樂有規律的跳舞,增強趣味性,並在音樂和舞蹈中感受音樂的節奏。

2、教師請1—2位學生根據兔子舞的節奏用圖案或圖形表現出來,感受美術中蘊含著音樂節奏的美。引出課題。

3、教師示範,出示課題:美術的節奏。

(本環節設計意圖)《美術課程標準》中提出:“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容呈現形式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應將美術課程內容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絡在一起。節奏感強的兔子舞,既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讓學生通過有規律的音樂節奏去發現美術的節奏,認識到音樂美術的共性。

更好的體現出課程整合的新理念。

(二)、學習交流,啟發聯想。

1、課本中“知識窗”的學習。

2、搶答遊戲,讓學生找出畫面中出現的有規律、有節奏的景或物,並進行搶答。

3、展示具有廣西特色的少數民族服飾及物品,增加對廣西民族特色物品的瞭解,增強審美意識。

4、設問:這些圖案平時我們都見過,你們把它叫做什麼啊?

花邊最大的特點是什麼呢?

(本環節設計意圖)在本環節的學習中,學生通過課本學習瞭解了音樂和美術的共性,並通過欣賞課件中展示的生活中各種有規律、有節奏的東西,進一步感受二方連續與我們的生活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並能夠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美感。靈感來源於生活,在欣賞完教師提供的實物之後,學生就有了把美融人生活的想法,這些也為後面學生進行設計花邊的排列方法的環節起到一個很好的鋪墊作用。

(三)、直觀學習、開拓思路,合作探究。

1、教師通過例項(學生扮演兔子,以單獨紋樣的圖案再現)讓學生直觀的複習二方連續紋樣知識,並與音樂相結合,讓學生根據不同的音樂的旋律用肢體嘗試擺出更多的排列方法。

2、師示範把花邊進行重新組合,學生動手嘗試設計出更多不同的排列的方法:

(教師把花邊撕開後,根據不同於兔子舞的音樂,把單獨紋樣進行重新排列,變化出更多的花邊排列方法、啟發、拓展學生的設計思路,讓學生能夠設計出更多更好的排列方法,通過實踐,鞏固和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認識。

3、賞課件,從課件中學習更多的排列方法並引出作業。

(設計意圖)在欣賞完大量的花邊圖案後,學生對花邊的多種排列方式就更有興趣了,在這一環節中,採用了表演的形式,配以老師的講解,使學生明白了二方連續排列的重要性,懂得了不同的排列形式所產生的視覺效果和裝飾功能、這對學生接下來的學習和作業中,如果選擇適當的花邊排列方式來美化環境和物品,起到了一定的幫助作用,也是解決本節課的難點之一。

(四)、小組合作,快樂表現。

1、學生去房間自由參觀,對房間構造有個整體的瞭解。並把自己感興趣的、想佈置的東西記下來。綜合全組意見,把本組最想佈置物品反饋給教師。

2、教師提出作業要求:分小組分工合作佈置本組負責佈置的物品,討論一下製作的材料和方法。(小組合作研究制定方案,落實設計、佈置的人員,進行分工。)

3、學生分工合作,教師巡視指導,幫助遇到困難的小組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分組活動是為他們營造一個輕鬆、自由、和諧的交流空間和平臺、讓他們在美術體驗活動中增強友誼和合作,去自主探索和發現事物的能力、培養學生互相交流、協作發展、合作學習的能力。

(五)、交流展示、教學評價。

1、學生自由相互展示評價,展示自我,介紹自己的作品,體驗合作學習帶來的樂趣。

2、教師帶領大家集體評議。

(設計意圖)體現“為促進學生的發展而進行評價”的教學理念,既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又注重對學生學術活動表現的評價。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評判能力,同時有助於同學自己的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和諧發展。

國小美術說課稿5

一、教材分析

本課教材主要是通過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關聯、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創設刷牙時的快樂情境,讓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瞭解刷牙時的有趣模樣,感悟刷牙情趣,並結合遊戲、錄象、音樂、直觀教具、實物表演等教學手段,讓學生享受樂趣,喚醒兒童潛在的、個性化的本能,最後讓學生在欣賞感悟作品特色的過程中,激發創新思維,發散想象,創造繪畫作品。整節課滲透人文主義教育,使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進行繪畫創作,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二、教學理念

新的美術課程標準指出:美術課程應發展學生的感知力和形象思維能力,發展創造美好生活的願望。教學要特別重視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引導學生增強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整個教學過程力求體現學生是學生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針對二年級學生的特點,教學時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為基礎,注重趣味性、層次性,更注重實踐性。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豐富多彩的媒體形式和教學手段,結合富有情趣的教學過程、自由輕鬆的繪畫表現氛圍和形式多樣的評價方式,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儘量引導學生觀察、體驗、探究、思考、發散想象,從根本上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讓他們在活動中、遊戲中輕鬆愉悅地學習繪畫,從而達到樂學、會學、創造性學習的境界。

三、教學目標

1、情意目標:

激發繪畫興趣,感受繪畫樂趣。

通過繪畫練習,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2、認知目標:

體驗刷牙的快樂,把刷牙時的有趣樣子表現出來。

3、能力目標:

培養審美能力

培養創造想象能力和繪畫表現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啟發誘導、體驗感悟

(在課前做充分的環境佈置,用有關刷牙的圖片貼於教室周圍,或在桌上佈置一些款式新穎、形象有趣的刷牙工具,這些環境的佈置,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創設了完美的教學情境,渲染了教學氣氛,可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

1、播放刷牙廣告片,感悟廣告詞:“我的呀是什麼顏色的?”“米色、珍珠色┅┅”,展露本課學習內容:刷牙。

2、引導學生了解刷牙的必要用具及其特點,出示實物感知其模樣特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本課一開始,便運用一些兒童喜聞樂見的廣告片匯入新課。當那句精美的廣告詞:“我的呀是什麼顏色的?”“米色、珍珠色┅┅”時,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激發出來了,這樣匯入課題,及時抓住了學生的眼睛,激發了他們的興趣,達到課伊始,趣已生的目的。)

二、情景誘導,啟用思維

1、結合兒歌、音樂,引導學生進行即興刷牙表演,讓學生拿著自制的牙刷、杯子,一起表演刷牙歌,說一說刷牙的動作、模樣、姿勢等,教師給予及時表揚。

2、運用小組比賽形式試著引導學生互相觀察,深刻感受刷牙時的動作、模樣、姿勢等,欣賞刷牙的美感。

3、通過一些蛀牙案例、扮牙醫查蛀牙糾正刷牙動作,進行良好的衛生教育。

(這種把實物、表演等融入美術課堂的教學方式,不僅使學生探究、發現、體悟到了刷牙時的樂趣,而且得到了感知覺的體驗和滿足,瞭解了刷牙的正確姿勢,為養成良好的刷牙習慣打下了紮實的情感基礎。更陶冶了學生的審美情操,激活了創造思維,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為創作積累了更為豐富精彩的繪畫素材。)

三、欣賞感悟,想象創新

1、教師出示柯達膠捲廣告,說一說廣告中的小朋友擠牙膏時的有趣情景,並啟發大膽想象,引導觀察、思考,鼓勵他們大膽地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教師給予及時鼓勵。

2、引導學生欣賞同齡學生繪畫作品,體驗作品創作特色,啟發鼓勵學生象他們一樣想象創作。

(這樣既發散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交往能力,又顯示了學生的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的學習方式,在學習中發展了思考能力,在合作中解決了問題,從而培養了他們的多種能力。)

3、引導學生回憶刷牙時的趣事和有趣動作,教師給予及時的建議和肯定。

4、學生根據個人喜好用畫筆進行自由創作,同時播放兒童歌曲《刷牙歌》,啟用創作思維。

5、教師巡視,給予及時鼓勵及改進建議、提示。

(創作過程中,《刷牙歌》的播放,是學生的學習環境更為輕鬆、愉悅,更給學生的創造思維添上了想象的翅膀。)

四、評價促進,昇華興趣

1、教師鼓勵學生誰先畫好,就把誰的作品貼到預先設定的展區。

2、引導學生大膽介紹自己作品的有趣場面,教師及時點撥、鼓勵和表揚。

3、引導學生評一評同桌學生的作品,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的自信心。

(結合自評、互評和教師總評,欣賞作品,表達自己的審美感受,這樣,可有效的挖掘學生潛能,提高了評價能力,更提高了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自主性,也促進了他們的全面發展,昇華了興趣。)

4、全課總結、課後延伸:請學生把作品帶回家,給爸爸媽媽欣賞,並對自己周圍的親戚朋友進行愛牙護牙宣傳活動。

(最後,結合愛牙護牙活動,進行人文主義思想教育,進行課堂延伸,激發學生的持久興趣。)

國小美術說課稿6

一、說教材

(一)、編者意圖和地位作用。

本課是“形的變化”單元課程的第一課,對於第一次接觸形的變化,課本特意編排重複是很必要的。重複是一種變化的形式,生活中處處可見重複現象,大到日復一日的地球運動,小到我們人的'眼睛不停地眨動,人的心臟有序地跳動等等,這些都是重複現象。在其他藝術門類中,重複的現象也不少見,如舞曲中的節奏、活潑、跳躍,給人一種有序的美感享受;電影中的某些蒙太奇手法的運用,同樣給人以重複美的享受。總之,重複給人帶來的美感是非常豐富的。因此,學習本課的目的是通過一個基本形重複訓練,使學生體會重複的形式美感,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二)、前後聯絡。

本課是對前面學習過的禮盒裝飾、生動的紙浮雕等有關知識的延伸。本課內容可以充分地讓學生了解形的變化的特點、規律知識,為接踵而來的形的變化─-漸變打好基礎。所以,本課知識是圖形的變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三)、教學目標。

1、認識目標。 通過學習平面構成的基礎知識,使學生初步瞭解形的變化規律,引導學生感受重複的形式美感。

2、能力目標。通過訓練,掌握重複的構成方法,開拓學生的思路,突破抽象觀念,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提高學生的繪製能力。

3、情感和德育目標。對學生進行在平凡的圖形重複變化中感受到美的薰陶和熱愛生活的教育。

(四)、教學重點。

1、瞭解重複的變化規律,引導學生感受重複的形式美感。

2、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五)、教學難點。

掌握重複變化的規律,引導學生在設計中創新。

(六)、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教具準備:

1、圖形重複形式的作品、範畫。

2、演示教具(幾套不同的基本形、幾種不同的骨式圖。)

學生學習用具準備:

一小塊白卡紙或其他硬一點的紙、剪刀、鉛筆、直尺。

二、說學情

五年級的學生已有初步的審美基礎和欣賞能力,從簡單的圖形入手進行教學,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因是第一次接觸,學生很難設計出造型美、獨具一格的圖形來,需要教師有序地引導學生。

三、說教法

美術課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能力,如何完成這一教學任務,教師教學方法就顯得非常重要。我根據我校的實際,因材施教,我將採用引導觀察、分析講解和演示等多種方法進行教學,利用展示圖片、美術作品,對重複這一形的變化的知識進行講授,即直觀又靈活,這樣更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興趣更佔優勢。

四、說學法

在教學中,學法上主要通過欣賞、比較。談話、動手畫畫等方法相結合。通過啟發學生髮現周圍的現象,在司空見慣的現象中尋找重複的圖形美,從中體會重複給人帶來的美感,並試著動手設計一個基本形狀,設想一種排列形式,完成一次重複構成練習。

五、說教學程式

1、情境匯入。

同學們,上課前,老師先請大家欣賞兩幅圖案,出示兩幅生活中的重複現象圖案,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讓同學們注意欣賞,接著提問:這兩幅圖案好不好看呀?通過觀察,你們有沒有發現這些圖案在排列的過程中有什麼特點?(板書課題─重複),這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形的重複排列的方法。以此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了從樂中學的新理念。

2、講授新課。

(1)啟發談話,讓學生初步體會重複的美。

提出問題:誰能來談談生活中、自然界中、藝術中的重複現象?這一問題,讓學生自由發言,同桌交流討論,教師再根據上面出示的兩幅掛圖,引導學生感受重複的形式的美感,然後對這一環節進行小結:

重複給人一種整齊的美感,秩序的美感和節奏的美感。生活中的農民插秧、儀仗隊的行列等等也會使人產生這種美感。同學們有興趣畫一張這樣的形的重複圖案作品嗎?這時同學們的興趣從喜愛中轉移到要親自動手畫一畫的行動上來了。

(2)簡介平面構成,欣賞平面構成作品。

此環節我出示幾幅重複構成的幾種骨格圖,讓學生從剛才的抽象中對重複有進一層的具體認知,並從我的這幾幅不相同的作品中,明白重複的排列可以有多種的方法,並不是單一的。

(3)佈置本課時的學習任務。

通過以上的講解和觀察後。佈置作業:今天我們就運用平面構成的重複手法,設計一張作業。使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後,指出可以單獨完成,也可同桌或前後兩桌的同學合作完成。我這樣設計目的是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精神。

(4)講解重複的設計方法。

具體佈置了學習任務後,接下來我又根據課本中的插圖具體指導學生如何設計重複的方法。

步驟有三點:

① 設計一個簡單的基本形。

② 設計一個排列骨式。

③ 確定一種排列方式。

(5)提出作業要求。

①有所創新。

②創作要精細工整。

此環節要著重強調學生注意在基本形、骨式和排列方法上有創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6)巡視輔導。

此環節,在巡視輔導的過程中,我重點輔導學生基本形設計,不要太複雜,不要抽象化,再是骨式要求規範,排列的過程中要規範,但也允許有變異現象的出現。

(7)小結。

在上面教學的基礎上,教師進行課堂小結,根據同學們在作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加以總結,展示、分析、表揚有創新又符合作業要求的畫稿。最後設計這一小段結束語:通過老師的檢視,老師發現我們班同學設計的重複圖形真美。老師相信同學們只要經過不斷的學習,會成為一個真正的設計師。用你們的雙手,用你們的智慧,把我們的生活裝扮得更加美麗。這樣的小結,目的是延伸課堂教學,向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把德育工作落實到實處。

3、說板書設計。

美術課的板書應融畫與一體。因此,在教學中,我將作畫過程中所需的範圖與板書相配合,做到和諧一致。

板書設計:重 復

重複設計的步驟:

1、設計一個簡單的基本形。

2、設計一個排列骨式。

3、確定一種排列方式。

國小美術說課稿7

本課以《“東西南北”》為題,目的是通過生動活潑的摺紙造型方式,滿足兒童好玩、好動的心理,激發兒童強烈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教材介紹了摺紙步驟,簡潔明瞭,一看就懂。另外,教材在“想一想”部分提出了同一個“東西南北”不同色彩效果的比較,以及“東西南北”的動物造型等,給學生的創作設計提供借鑑。教師在引導學生深入體會不同的造型、裝飾(動物、頭像、水果等)和色彩搭配產生的效果時,還要對“東西南北”的做法、玩法進行新的拓展。教學的重點:用彩紙折一個有趣的“東西南北”,初步培養學生的立體造型能力。

難點:對“東西南北”進行誇張的再創造,使它變得更生動有趣。

教學環節的安排上:一出示“東南西北”。教師示範講解“東南西北”的折法。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基本解決教學的重點。

二針對教學難點如何對“東南西北”進行誇張再創造這個問題,教師以啟發為主,先出示教具動物大嘴巴與“東南西北”進行對比,讓學生認識到大嘴巴是通過“東南西北”變成的。師再次啟發:怎樣把“東南西北”變成動物的大嘴巴?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出要對“東南西北”進行想象和拼貼。教師請學生詳細說拼貼步驟,教師隨著學生的說來示範,從而解決學生操作上的問題。同時教師提出要求,動物的形象生動,巧妙,富有情趣。

三作業講評這個環節,教師先讓學生談談在製作時覺得最困難的地方在那?便於教師更好的反思同時及時幫助學生解決他們的問題。請學生到講臺上來說說自己做的,其他學生來評,教師適當補充。

四課外拓展方面請學生把自己做的“東西南北”小動物“編成故事進行表演。

國小美術說課稿8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十二生肖》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五年級下冊教材的內容,這是一節工藝製作課,是一節集欣賞性、合作性、互動性等特點於一體的美術課。教材的要求是:用彩泥製作十二生肖。也可以用剪紙或用拼貼的方法表現十二生肖。我根據教材要求分兩課時教學。第一課時:用彩泥製作十二生肖。第二課時用剪紙或用拼貼的方法表現十二生肖。這裡,我將第二課時內容作為我的說課內容。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學習剪紙或拼貼製作,不僅是讓學生們接觸傳統剪紙方法,更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誇張想象能力、創造性思維等能力,在學習中體會手能創造美的樂趣,用剪紙或用拼貼的方法表現十二生肖,將童稚娛樂活動融於美術學習活動中,做到在玩中學,在玩中創造,寓教於樂。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對國小美術教學提出的“既重知識與技能,又重過程與方法,更重情感態度價值觀”;“既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又主張合作與探究”等方面的要求,我為本節課的教學制定了以下目標:

認知領域:

1、通過本節課學習,讓學生了解十二生肖的有關知識,在製作拼貼十二生肖的過程中,學習變形、誇張的藝術表現手法。

2、學習紙條造型的方法,通過教學,把握用紙條造型的方法,能生動地拼貼生肖圖。

情感和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耐心細緻、持之以恆的學習態度以及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創造美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

用拼貼的造型方法,製作出自己喜愛或自己的生肖造型。

四、教學難點。

把握紙質造型的技巧,拼貼平整、牢固。

教具預備:彩色水筆、卡紙、鉛筆、彩紙、刀片。

五、教法、學法

為了真正讓美術課活起來,結合五年級學生的認知及思維特點,在教學方法的設計上,我預備採用“直觀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啟發式教學”以及“示範教學法”。在學生的學法指導上我採用“觀察法、討論法,操作法,欣賞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眼、手、腦”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同時,我還用生動有趣的畫面吸引學生,通過這些教法、學法,指導學生用紙條拼貼的造型方法,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愛好,也培養了學生的能力,更增強美術課的綜合性和個性化特點。學生們通過學習,製作出自己喜愛或自己的生肖造型,充分享受到成功的樂趣。

六、教學流程

(一)、謎語先導,目標定向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首先我在教學用謎語匯入“一人有一個,你有我有大家有,全班有幾個?正確一計算,只有十二個。”同學們你們猜一下,這是什麼?(這樣做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集中學生的留意力,使學生對這節課佈滿好奇心。)

在學生回答“是十二生肖”後,我告訴學生:

“這是生肖,我們每個人都有的生肖,像老師我就是屬——鼠,而小朋友們是屬什麼呢?(由此引出板書——十二生肖)

接著,讓學生交流十二生肖的 排列順序:現在有誰能告訴老師十二生肖的是怎麼樣的?(這裡可以給學生適當的提示:比如像老鼠排第一,牛反而排在後面……)

再出示十二生肖的彩泥製作作品,讓學生辨認十二生肖。

最後師生合作,動手排列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的排列順序:1、鼠 2、牛 3、虎 4、兔 5、龍 6、蛇 7、馬 8、羊 9、猴 10、雞 11、狗 12、豬

(二)、聽講故事,竟猜生肖

我通過講一個貪財的知縣老爺在自己夫人生日和自己生日時,要手下送禮的故事,讓學生猜猜知縣老爺的生肖和他夫人的生肖。(在此插入故事,來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新知識,並會牢記本堂新課內容。)

(三)、演示創作,明確方法

1、讓學生自己動手製作自己最喜歡的生肖。在動手做之前,請學生看一幅畫。(在黑板上出示十二生肖的製作範畫,這樣能讓學生更直接地知道自己本堂課要做什麼,並且能引起他們製作十二生肖的慾望。)思考回答,有誰能知道老師這幅畫是怎樣做成?

2、在學生明白是用紙貼上去的後,讓學生明白製作步驟:先做什麼,然後做什麼?最後做什麼? (在此根據學生的回答作適當的糾正並進行總結板書。)

(板書:步驟:一、選畫;二、在卡紙板上畫稿;三、剪綵紙; 四、貼上 )

3、在黑板上演示製作過程,並簡單說明每一個步驟,指出特殊該留意的地方。通過現場演示,能讓學生更直接地接受所學內容,更輕易把握製作技法,並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接受把握製作技法。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還充分考慮到學生參與的“面”與“度”,通過讓學生自己回憶、感受,再小組討論的方式,讓每個人都能夠動手、動腦、動口,相信學生的主體作用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個性能得到張揚,能力也能得到極大提高。

( 四)、指導製作 培養能力 。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有效發揮的課堂教學才是成功的教學,我將學生分成四組,進行拼貼比賽,拼貼自己最喜歡的十二生肖,看哪一組做得又快又好。通過比賽,使整堂課的教學形散神聚,學生的情感也在教師一步一步引導中、學習活動一步一步拓展中得到昇華。

( 五)、品評欣賞 培養情趣。

每組派代表,上臺介紹自己組的最佳設計作品,教師做小結性講評。為了能讓美術課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我除了精心設計匯入和各種教學活動外,在評價過程中我首先讓設計者介紹自己的設計意圖、製作經驗,發表自己對作品的看法,讓每個學生都成為主動參與者,這樣既使美術教學與生活融合,也能讓學生對這堂美術課留下深刻印象,喜歡美術課。

(六)、總結:

1、總結學習情況。

2、佈置課外作業。

利用課外時間,拼貼全家人的生肖圖有順序地掛在房間裡。

(這節課我充分利用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關係,讓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讓他們自己去挖掘、去體會,並以鼓勵為主要方式,讓學生布滿信心與自信,更有愛好地去完成自己的作品。)

七、板書設計

好的教學板書的效果是眾所周知的,教學板書各有不同的作用,我設計本節課的板書 是為了更好地指導學生把握用紙條造型的方法,能生動地拼貼生肖圖。因此,我的板書是 :

十二生肖

排列順序:1、鼠 2、牛 3、虎 4、兔 5、龍 6、蛇 7、馬 8、羊 9、猴 10、雞 11、狗 12、豬

製作步驟:

1、選畫;

2、畫稿;

3、剪綵紙;

4、貼上

國小五年級美術說課稿2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五年級美術下冊第十課《風的魅力》,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說課要求,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學情分析、教學重難點、教法和學法、教具學具準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八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風的魅力》是人教版國小五年級美術下冊第10課,屬於造型·表現和設計·應用

領域。

教材的要求是引導學生認識風能,運用各種材料加工出風力玩具。在製作風能玩具的樂趣中,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想象力與創造力。

本課是一節集欣賞性、科學性、創造性、樂趣性於一體的美術課。根據教材要求,本課用一個課時教學。

二、教學目標:

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新課改的精神和以上對教材的分析,我確定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引導學生認識風能。

2、過程方法目標:運用各種材料加工出風力玩具。

3、情感態度目標:在製作風能玩具的樂趣中,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想象力與創造力。

三、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屬於國小高年級階段,認知能力和動手能力相對較強,有了一定的生活體驗。本節課的設定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

四、說教學重難點:

依據美術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定本課的教學

重點是:引導學生認識風能。

難點是:運用各種材料加工出風力玩具。

五、教法、學法

依據新課程標準 “以學生為主體”和“充分發揮學生個性” 的理念,我將運用直觀教學法、示範教學法、啟發教學法。

在學法指導上採用欣賞法、觀察法、操作法、體驗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眼、手、腦、”等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使他們充分享受到成功的樂趣。

六、說教具學具準備:

為了使學生能成功的製作風箏,我準備了以下

教具:多媒體資料、老師和學生風箏作品等。

學具:紙、細竹條、彩紙、細線、剪刀等。

七、說教學過程:

為了突出本課教學重點,完成教學目標,依據新課程標準,我將從以下五個環節設計實施本課教學。

(一)、體驗活動,匯入新課

1、展示同學們帶來的會飛的玩具——風車、各式各樣的紙飛機、飛碟等。

請同學們現場演示一番,學生會爭相演示,會飛的玩具成為課堂的景觀。

經過體驗,讓同學們說說它們為什麼能飛起來呢?小組討論得出是風能的作用。

及時補充風能是空氣中水平流動的氣流,由於空氣有一定的質量,因而流動時必然有一定的能量,這就是風能。

2、引導學生說說風給人類帶來的好處以及給人類帶來的災難。如風能發電,風帆助航,風車提水,風力致熱等等,風能在給人類帶來好處的同時,還會帶來一些災難,如龍捲風、颶風等,我們應該合理利用強大的風能,為人類造福。

引出本課課題《風的魅力》。

(本環節讓學生通過玩會飛的玩具,體驗風的作用,引出本課。本環節用時4分鐘)

(二)、設定情境,探究學習

1、首先播放山東濰坊風箏節視訊,讓學生置身風箏節,感受風箏節盛況和放飛風箏的樂趣。

再請一位同學根據課前收集到的風箏節資料進行解說:

濰坊是風箏的發祥地,製作歷史悠久,屬中國三大風箏派系之一。濰坊風箏題材多樣,具有濃郁的鄉土風味和民間生活氣息。

每年4月20日至25日舉行濰坊國際風箏節,每年都有來自30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團參賽。

在濰坊風箏博物館——迄今世界上最大的專業博物館——陳列展出,題材廣泛,花樣繁多,扎技精湛,造型各異,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留連忘返。

2、問題:同學們放過風箏嗎?——放過

製作過風箏嗎?——沒有。

3、技法點選:(板書步驟)

多媒體演示製作風箏的步驟:

1 將竹條綁紮成十字形

2 用兩根竹條做斜杆,用薄紙蒙在骨架上

3 用一根線拴在橫杆和豎杆的交叉點上,另一根拴在下端

4 美化風箏

(本環節通過觀看濰坊風箏節視訊,使學生身臨其境。並且以學生自己當解說,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對風箏有了更多的瞭解。通過現場示範製作步驟,使學生明確製作方法。)

(三)、學生創作,老師輔導

先請同學們欣賞別班同學的作品,並提議用和他們比賽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創作激情。

讓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集體討論創作構思,根據各自帶來的材料,進行製作。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為了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有效的發揮,我將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動手操作,並及時的給予幫助和指導。)

(四)、體驗放飛,總結經驗

製作完成後,風箏帶領同學們到學校操場,進行試飛活動。

有的小組的風箏不僅製作漂亮,而且飛的很好,有的小組的風箏可能會飛不起來。大家一起幫他們查詢原因,並及時調整。

然後讓同學們集體選出最喜歡的風箏作品,並說出為什麼喜歡,並從中評出最佳創意獎、最佳造型獎以及最佳工藝獎等。然後,讓製作者介紹自己的設計意圖、製作經驗,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樣讓每個學生都成為主動參與者,也能讓學生對這堂美術課留下深刻印象,更加喜歡美術課。

最後教師做小結性講評,回顧本課所學知識,並肯定他們的作品,鼓勵他們生活中也要多動手,勤動腦,享受生活的樂趣。

(本環節首先讓學生通過放飛自己製作的風箏,體驗風能的作用,並感受成功的快樂。課堂評價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環節,開展學生互評和自評,促進他們的交流學習。)

(五)、課後拓展

嘗試用更多的材料和方法制作風能玩具。

國小美術說課稿9

教材分析:

我講的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美術第三冊《百變團花》。本課講授的內容為剪紙團花,是設計應用領域裡的一課內容。它是由摺紙和剪紙相結合的藝術,它簡單易學,裝飾性和藝術性都很強。學生在已學過的《小花飾》的基礎上基本掌握了畫、折、剪等操作技能,學習剪紙團花主要訓練學生折、剪的操作技能和圖案的簡單設計能力。一張紙、一把剪刀,通過巧妙的構思和不同的折剪方法,便可以剪出令人喜出望外的圖案來,給人以美的感受,給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

教學內容與目標:

(一)、顯性內容與目標

1、 瞭解團花的基本特點、歷史、製作方法及應用。

2、 在學習過程中,有意識的培養學生感知、思考、觀察與探究的能力及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的能力。

(二)、隱性內容與目標

通過欣賞、設計、製作與應用,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以及對美術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團花的特點及設計製作方法。

難點:鏤空圖案紋樣的設計。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具、範例作品、剪刀、彩紙、膠帶等。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活動設計及意圖:

一、 激趣匯入部分:

教師出示一個自制的花瓶教具,讓學生思考漂亮的花瓶上面還缺少什麼?學生髮現沒有花要在花瓶上面添上花,教師順勢拿出剪刀與彩紙剪出漂亮的花朵貼在花瓶上,並告訴學生這是團花由此匯入新課板書課題。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圖是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 學習探究部分:

首先從課題入手,結合學生看到的團花和圖片想一想什麼是團花?為什麼叫百變團花呢?先讓學生自由說,教師再小結。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目的是瞭解團花的特點,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為了加深瞭解,利用課件演示圖片,欣賞團花的歷史、圖案的寓意。由此能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民間藝術的情感。

其次進入探究學習的想一想、做一做環節。課件出示團花的製作步驟圖片,請學生將正確的順序排列出來,由此看出剪紙團花的關鍵在折和剪,教師板書,然後播放課件請學生來想一想並判斷誰折的好、哪種方法折的正確、哪種方法剪的圓、怎樣剪不會散,學生做出判斷後讓他們做一做,學生分組嘗試2折、3折、4折、5折後剪出外形比一比哪種折法剪的圓,教師演示課件小結並鼓勵學生在創作中多嘗試。

最後是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將做好的團花範例分發給各個小組,然後出示合作學習目標分別討論剪去的部分是團花的什麼地方?團花的外輪廓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團花的外形與圖案有什麼不同?團花由幾層圖案組成?教師結合課件檢驗學生合作學習的情況。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在於利用想一想、做一做的環節教師強調了剪紙團花製作過程容易出現的問題,學生在觀察、思考、討論、歸納總結的合作學習過程中,瞭解團花的製作過程,抓住團花的特點學會鏤空圖案的設計與製作。在學習與探究的過程中能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既能突出教學重點又能解決教學難點。

三、 藝術實踐部分:

讓學生想一想剪什麼樣的團花,選擇自己喜歡的團花剪剪看,讓學生欣賞書中的紋樣並設計製作。教師在輔導中強呼叫剪刀時注意安全、保持環境衛生。請學生將自己剪好的團花貼到花瓶上師生共同欣賞評價。此環節的設計是通過藝術實踐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提高動手能力與評價能力。

四、 應用拓展部分:

教師首先結合課件講解團花與生活密切相關,可以應用在生日祝壽、結婚慶典還有郵票等圖案設計中,請學生再想一想團花還可以應用到什麼地方?最後教師出示利用團花製作成的賀卡,讓學生在課後運用剪紙團花來做成禮物或工藝品贈送給親朋好友或裝扮空間。這樣設計能將本課所學知識進一步拓展延伸,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體驗成功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

國小美術說課稿10

各位評委老師好,天氣炎熱,各位老師都辛苦了。

希望我的說課能夠給各位老師帶來一絲清涼。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美術四年級上冊第13課《我心中的未來》《我心中的未來》是一節關於未來美好生活的想象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是在學生掌握了一定造型表現方法的基礎上,以進一步運用繪畫的方法表現未來的藍圖,以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和熱愛為目標的課程,為今後學生們學習運用色彩、線條等造型元素進行造型表現奠定了基礎。

基於我個人對教材的理解和對學生情況的分析,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我制訂了以下三維目標:

1.認知目標:聯絡實際生活,想象未來的變化,瞭解想象畫創作的基本表現形式與方法。

2.能力目標: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用多種繪畫的方式表現出想象中的未來,培養他們的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激發學生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要想使學生表現出心中的我心中的未來,必須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在瞭解我心中的未來淺顯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構思、想象、合理構圖,並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心中的未來是我認為的本節課的重點所在。而嘗試用不同的美術造型表現方式體現心中的未來則是本節課的難點所在。

俗話說得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所以充分的課前準備是上好課的必要條件,為此我準備了多媒體課件、繪畫示範作品,科幻類資料、視訊等。並讓學生課前進行資料的收集,準備鉛筆,白紙,橡皮擦、蠟筆、水彩筆等繪畫工具,以便更好的完成這一次有趣的互動。根據美術新課標的要求和本節課的特點,我主要採用情景創設法、啟發引導法、講解分析法、並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不斷採取欣賞、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通過交流討論、欣賞觀察,合作練習等方式自主學習和掌握本課的內容。

那麼該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我的教學目標呢?我將教學過程分為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聽音樂引好奇在這一環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賀瑞斯曾說過,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而興趣更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因此在這一環節,我將以兒童歌曲《種太陽》來引入課題,然後提出問題“小朋友們,你們有沒有幻想過未來呢?在你們的心中,未來是什麼樣子的?”,讓孩子們通過音樂的歌詞和討論,對今天的課題產生興趣和好奇心,為之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看視訊談構思在這一環節講解知識,提出問題,交流討論,解決重點。我會採取欣賞、交流、觀察和思考相結合的方式,帶領學生到未來的高科技世界裡遨遊。播放視訊和圖片,展示高科技技術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拓展學生的想象,鼓勵他們根據自己蒐集的資料,簡單的說說自己對未來世界的幻想和看法,讓學生在欣賞分析的過程中,得到啟發。然後引導同學們欣賞教材上的範圖和老師展出的示範作品,從表現形式、材質、色彩、構思等方面進行仔細的觀察,並提出問題:“這些作品藉助哪些因素幻想出對未來的嚮往?它的構思、構圖以及色彩應用等有值得你學習的地方嗎?如果讓你去畫,你打算怎麼去表現呢?”這一環節的教學既承擔著激發興趣的任務,又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知識和創作素材,讓他們對心中的未來有個更準確的想象。

三、畫未來顯個性在這一環節,學生將動手親自實踐,突破難點,體驗成功的快樂。師生共同嘗試繪製一副我心中的未來,同時老師簡單講解繪製的方法與步驟,之後讓學生分成小組,討論表現心中未來的方法及合作方案,各小組討論製作方案和合作方法後將本組的合作方法和製作方案向全班同學介紹。我播放夢幻輕鬆的背景音樂,鼓勵學生單獨或以小組合作的方式,積極動腦,有創意的用水彩筆、鉛筆、蠟筆等工具,嘗試以不同繪畫的方式表現心中的未來。在同學們繪製的過程中,我來回巡視,全面觀察學生的作品,對個別學生進行指導,同時隨時表揚有創新的學生作業,做其他學生的榜樣,這樣學生們會形成你追我趕的氣氛,作品的效果和效率也會大大的提高,同時,學生們也能夠充分的體會到成功和被認可的樂趣。

四、展覽作品評優缺在這一環節評價學生作品,鼓勵學生介紹表達和欣賞評價評價有利於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發現內在的潛能,促進其表現力和創造力的發展,我舉辦一個故事會,讓學生以講故事的方式展示和描述自己的創作畫面,並對自己的作品進行推薦,並談談在這次創作中有什麼收穫和體會然後讓所有的同學作為觀眾,從色彩、構圖、創意等方面以欣賞寬容的態度對作品進行評述。“你覺得這些作品中有哪些值得你學習地方呢?”這麼做,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另一方面也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最後老師評價:對所有的作品都進行肯定,從作品的美感、繪製方法、設計創意、合作意識等鼓勵和認可學生,同時對學生在參與美術活動中的表現給予鼓勵性評價。這樣,在課堂上,學生的每一次作業都是一次創造,就沒有對與錯,只有好和更好了。

五、總結收穫試創新在這一環節總結今天所學的內容,延伸課後知識,拓展學生思維。讓學生們觀看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自主小結:小朋友們,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學到了很多的知識,相信你們一定也有很多的感受,有沒有誰願意把你的感受跟大家分享一下的嗎?你覺得我們還有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呢?鼓勵學生課後收集科幻資料和圖片,或者一些高科技在生活中的運用的資料,進一步拓展學生對未來生活的想象。

最後我想說說這堂課的板書設計:為了便於梳理知識,讓本堂課學習的內容簡明扼而直觀的再現在學生面前,我採用了趣味型和知識型想結合的板書:我心中的未來投影區板書區展覽區以上就是我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謝謝各位老師耐心的傾聽,希望老師們多多點評,為我今後的教學設計指出完善的方向。

國小美術說課稿11

一、 說教材

在我國民間傳統的手工藝百花園中,花手帕有一朵豔麗的奇葩,它就是歷史悠久的染色工藝——染纈。印染的圖案紋樣神奇多變,色澤鮮豔明快,圖案簡潔質樸,具有令人驚歎的藝術魅力。本課的設計汲取了染纈這一民間藝術的營養,並將其與學生生活相聯絡,巧用身邊易取之材料,仿民間藝術染制一方花手帕。

本課花手帕將學習任務分為兩個活動。

第一課時的設定以吸水性較強的紙為媒材,憑藉摺疊構成的原理,利用紙纖維的吸水效能和滲透作用,從而形成既有一定格律和節奏,又色彩鮮豔、變化生動活潑的一方紙手帕。教材中呈現了紙手帕的製作基本過程和方法:1.折。將方形生宣紙或皺紋紙試著用不同的方法摺疊,如田字格、米字格(主要的方法)、輻射狀、摺扇形摺疊法、任意摺疊、揉紙團法等。2.造型設計。學生隨意染制一兩幅紙手帕後引導學生分析製作要領:色彩不宜過多,3—5種即可;角、邊、中心等位置上的染色可決定圖案的形成等。3.染制。染制分浸染和點染兩種,還可運用撞水法,即用清水點已經染了色的地方,用水將色擠向四方,從而顯出淡色斑痕……4.幹後開啟,呈現作品。

二、說教學目標

1、瞭解染紙工藝的特點,掌握染紙的基本方法和要領,在實際操作中感受色彩的變化與韻味。

2、在自主、探究的學習活動中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

3、培養學生耐心、細緻的學習態度和對民間傳統藝術的熱愛。

三、說教法、學法

在教學活動中,我突出一個“導”字,導之以學,導之以思,導之以創作。以創設的幾個不同層次要求的教學情景為線索,採用欣賞、啟發、歸納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探究方法,自己去看、去想、去創作。

四、說教學思路

本課目屬於“設計應用”學習領域,在學習活動過程中,學生要使用紙材、水性顏料等媒材進行實踐操作,根據材料的特點,要能有針對性地、合理地選擇適當的方法進行加工製作,感受和理解印染工藝的美感、功用和社會人文價值。 教師在進行教學處理時要注意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展開教學活動,將學生設計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貫穿整個學習過程中,並保持學習過程中的自覺性和趣味性。

活動一的教學安排:引題激趣——發現方法——嘗試表現——自主表現——評析交流——拓展小結。

教師以小魔術的方式匯入課題激起學生興趣,以花手帕絢麗的色彩、奇特的紋樣抓住學生的心,激發學生學習和創作表現的慾望。接下來把問題拋給學生:“誰有好的方法給花手帕的空白處添上線條?” 學生上臺嘗試製作,並順勢小結染制的方法{課件演示並講解要點}。放音樂,染學生在很輕鬆的氛圍中掌握知識。學生通過嘗試,感受不同方式的染法產生豐富的圖案及色彩的變化與韻味。再用“智力大比拼”的情境遊戲讓學生髮現不同的折法。並欣賞有設計意識的花手帕開拓視野,活躍思維。讓學生在探索中發現,在探索中嘗試,在探索中創新,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小結延伸:“課將盡,但趣無窮”,展示染紙製作的各種藝術品,讓學生學有所用。

五、說教學反思

本堂課的教學,以學生自主參與為主,重點體現一個“趣”字,儘量把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他們在“玩中樂,樂中學,學有得”的輕鬆氛圍中學習,並鼓勵他們大膽嘗試,培養學習興趣,想象力,創新意識,操作能力,同時體驗了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發展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探究發現能力。還要讓學生多參與欣賞和評價、歸納和總結,作品展示還不夠,學生教我一招用溼紙巾染。如果用溼紙巾既撕不破色彩也鮮豔,更便於作品的展示。後來在其他班用溼紙巾效果好很多。

國小美術說課稿12

尊敬的評委、老師:

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國小四年級美術下冊第6課《靜物一家》,我將圍繞教什麼,怎樣教和為什麼這樣教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和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七個方面來彙報我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簡說

(一)教材分析

本課的學習內容是按照《國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造型·表現學習領域中設定的階段目標,指導學生通過將身邊的靜物進行合理分類、組合,感悟構圖中主次關係,運用線描的工具,有意識地表現自己所見所感的物品,表達個人對生活的關注,傳遞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材設定了兩個嘗試性的小訓練,以分解本課學習的重點、難點。第一個小訓練是根據主題選擇出與主題相關的物品,使學生從中對靜物的分類有所感悟;另一個小訓練是以畫家作品為範作,在示意圖中標出主要物品的擺放位置(構圖),以此幫助學生加深對構圖中主體物品擺放的位置關係的意識。

作業的設定包含了兩種活動:一、選擇物品進行分類組合;二、用線描表現物品。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繪畫,還是以形象思維佔主體地位,因而直觀性教學更貼近學生實際。強調教師課堂直觀繪畫示範。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認知特徵,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靜物的分類、組合,以及構圖中主次關係的基本知識,感受繪畫作品中構圖的美。

2、運用所學,以線描的形式表現身邊的靜物,初步做到有意識地運用構圖這一繪畫語言來傳遞情感與熱愛之情。

(四)教學重難點

為落實教學目標,我把這節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為:

教學重點:

1、瞭解靜物的分類;

2、以線描的形式表現靜物。

教學難點:

1、靜物的有趣組合;

2、作品突出構圖形式美。

(五)教學準備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教學準備對於美術課來說顯得尤其重要,準備好畫具是上好本節課的前提條件。在課前佈置學生選擇靜物時,可提示學生一定的選擇範圍,貴重物品、大型物品、危險物品等不宜作為課堂學習用具,教師應給予必要的提示。

教師準備:靜物圖片、範作、多媒體課件,畫具等

學生準備:繪畫6B鉛筆、白紙、美術課本、多件不同用途的日常生活用品等。

二、教法和學法:

(一) 教法

本課在教學設計中注重建立在學生嘗試體驗的基礎上,緊密聯絡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根據此認識我採用情境設定、探究感悟、演示指導等教學方法,讓學生了解靜物的分類組合及構圖中主次關係的基本知識,感受繪畫作品中構圖的美。營造給學生全面參與和體驗的空間,使學生在實踐中思考感悟,在體驗的活動中獲得認識,並藉助多媒體及教師示範,增加直觀印象,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解決教學難點。

(二)學法

學生是根據一個主題聯想畫出與主題相關的物品,從中對靜物的分類感悟;另外是以畫家的作品為範作,在示意圖中標出主要物品的的擺放位置,以此加深對構圖中主體物品的擺放的位置關係的意識。為了增加感性體驗,課堂上同學們能夠通過分類擺放自己帶來喜歡的物品,自主解決問題,和老師收集的一些生活

中各個場所中常見的的各類靜物的圖片,以圖片和名家作品來拓展自己的思維,提高審美能力及用線描的形式畫一畫自己喜歡的物品,達到小訓練的目的。為了引起學生繪畫的激情,老師在作業前安排靜物繪畫演示。通過觀察和分析,理解老師如何構圖,如何用筆。

三、教學過程

(一) 課堂匯入(1分鐘內)

在課堂匯入環節,我採取了 “開門見山”式直接匯入法。(如:老師說:今天我和同學們去認識一個特殊的家庭,也是很有意思的一家——靜物的一家。)這樣的做法直接明瞭,又節約了時間。

(二) 講授新課(約15分鐘)

1、理解靜物概念。

通過提問,舉例、老師小結。讓學生理解“靜物”就是靜止不動的物體。

2、讓學生尋找身邊的靜物並且學會分類。

在學生懂得什麼是靜物後,我讓學生在課室內找一找有什麼靜物,在家裡又有什麼樣的靜物,你們會分類嗎?怎樣分?通過活動讓他們關心自已的生活。

3、品讀名家作品,學習如何構圖美。

優秀的名家作品包含著很多構圖美的元素,通過老師的引導講述,同學們的研討,分析。從繪畫中學會如何組合有趣的靜物、如何構圖表現。

4、操作體驗,加深學生的理解。

讓個別學生到講臺前體驗:不同物品的外形,大小、類別擺放出優美的靜物組合。老師及時給予反饋,幫助學生加深印象。

(三) 教師直觀繪畫演示,再進一步加深學生的理解。(約3分鐘)

教師的現堂的繪畫演示,能體現出老師基本功,能得到學生的信任。不但讓學生更直觀的學習,而且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的慾望。

(四) 學生作業(15分鐘)

本課的學生作業我安排約15分鐘。因為本課是線描造型教學,用具較為簡單,學生也易於掌握,繪畫速度較快。學生創作可以自選2—3件物品,與同學一起分

類,用線描的形式把它畫下來。也可以用回憶的方式表現生活中熟悉的題材。關健能體現出生活情趣。

(五) 作業展示與評價(5分鐘)

我把作業展示分兩大類,一類是構圖美的作品;另一類是線條美的作品。學生們通過自評、互評為主的方式進行評價,探討。 教師適時概括小結。

(六)課後拓展

向同學們說明,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每天所面對的景物都是美麗的,只要我們善於發現、善於表現,就能把最普通靜物畫成藝術作品。

四、板書設計

為了讓更多的學生得到表揚,我確定分兩類進行展示。以鼓勵更多的同學參與美術活動。

第6 課 《靜物一家》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國小美術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國小美術課本第三冊《撕紙拼貼》。這一課是在學習了樹葉拼貼及刨花拼貼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生對拼貼已經有了比較深的認識。從原來簡單的“拼”到“貼”,到本節課的“撕”、“拼”、“貼”,是對原有已學知識的深化,加深了製作的難度。

根據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認識水平以及我對本節課教材的理解,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 能巧用紙的花紋和顏色,撕拼出一幅美麗的畫。

2、 從撕、拼貼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審美能力。

3、 養成認真作業、細心工作的作風。

重點:培養學生的動手和創造能力。

難點:使每個學生動腦筋、想辦法,巧用紙的顏色和花紋、撕、拼貼出造型生動、富有情趣的撕紙拼貼作品。

課前準備:蒐集各種顏色廢掛曆、廢報紙等,膠水、鉛筆,電腦課件一個。

二、說教法與學法

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根據國小生年齡小、意志薄弱、上課好動等特點,我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發現教學法、演示練習法等。

1、 情境教學法

人的情感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在教學上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創設與教材情感相符合的情境,使學生彷彿置身其間,如臨其境、觸景生情,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因此在《撕紙拼貼》教學中,我用《狐狸與烏鴉》的故事作為引子,把學生帶如一個情境中,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與求知慾。

2、 發現教學法

發現教學法對於學生來說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它突出了學生的主導地位,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發現事物發展的起因和事物的內部聯絡,從中形成自己的概念,、在本課中,我設計“看一看”、“說一說”,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撕紙拼貼的製作步驟及方法。

3、 演示練習法

在美術教學中演示法用得比較多,在《撕紙拼貼》教學中,我把《狐狸與烏鴉》中的狐狸作為演示的物件,分析製作方法及步驟,給學生直觀的形象,讓學生更好得掌握製作方法。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將所學知識用於實際,以鞏固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在《撕紙拼貼》教學中,讓學生自由選擇內容、大膽地去探索、設計圖案,給他們充分的創作空間。

教學方法靈活多變,只要能夠達到目的,完成教學任務,並無一定之規,根據教和學的需要,在《撕紙拼貼》教學過程中,處了以上四種教學方法外,我還交替綜合使用了範例教學法、講授法、談話法、觀賞法等常用教學方法。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是分四部分來完成的。

一、課題引入

我以講《狐狸與烏鴉》故事引入課題,利用電腦課件的動畫效果,邊演示邊講述《狐狸與烏鴉》的故事。其中整個動畫畫面都是由撕紙拼貼而成的。低年級的學生一般都愛聽故事,看動畫片,這樣思想很容易被集中到故事中來。接著向學生提問:“今天我們看的動畫片與我們以前看的有什麼不一樣?”乘機引導學生觀察動畫中的狐狸與烏鴉,以及大樹、草地,並提問它們是畫的嗎?它們都是用什麼做的?形式會很驚奇地發現這些全都是用廢紙撕、拼貼而成的。老師接著說:“原來這些沒有用了的廢品也可以做出這麼美麗、可愛的圖片,你們想不想也來設計一幅自己的撕紙拼圖呢?”這樣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很自然地進入了課題。

二、新授

在這一節課中,當學生進入了美術意境後,我恰當把握時機,用電腦出示故事中出現的動物以及場景,讓學生觀察,這些動物及場景是怎樣撕拼出來的?

教師乘機說明在製作撕紙拼圖是要巧用紙的花紋和顏色,找與動物或人物顏色相近的紙撕貼。接著以製作狐狸為例子,歸納撕貼方法及步驟,同時用電腦出事步驟,老師演示製作過程。

通過觀察學生很容易找出撕拼的方法及步驟:

1、 選紙:先想好要撕貼什麼小動物,像狐狸的身體就用紅色的紙,尾巴選用灰色的紙。

2、 畫稿:畫出你要撕拼的動物的簡筆畫,為下面的撕紙打好基礎,降低難度。

3、 撕:按照所畫的稿子,把動物的各個部分撕出來。

4、 拼:把撕好的各部分零件在背景圖上擺出來。

5、 貼:根據擺好的圖案用膠水小心的貼在背景圖上,還要注意前後的層次關係。

傳授完製作步驟後,師提問:“狐狸在你心目中是怎樣的一種小動物?學生肯定會說到非常狡猾、奸詐,很多壞心眼等等。這時教師就創設一種情境,舉例假如你是一種小動物,會輕易地被狐狸騙了嗎?”學生肯定會說不會,師接著提問:“你會用什麼方法對付它?”這時就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設想出多中不同的故事版本。師同時把學生所講述到的動物或植物以簡筆畫的形式在黑板上畫出來,並對這些動物或植物的顏色、動態、神情等做必要的分析。緊接著提出作業的要求撕貼一幅“x x和狐狸的故事”,x x可以是各種小動物,也可以就是自己。

這樣做一是為學生頭腦中的形象充填所需要的形象,二是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在經過學生認識、理解、選擇、組合,再按照自己的想象進行創作,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對美術的興趣從中都得到培養。

三、練習過程

在學生明確了作業要求後,進行實際作業,除了進行個別輔導外,更重要的是啟迪學生的靈感,鼓勵學生追求新穎、獨特的風格,解放他們的創造力,並且通過聽音樂,創設輕鬆的氣氛,最後再為自己的作品命名,同時也使學生對自己的作品更有成就感。

四、小結

在這節課將結束時,為了達到知識的深化和發展,我在講評時,請幾位學生自己上臺說說自己所編的故事,並講出撕貼得怎麼樣?好在哪裡?例如顏色怎樣?構圖怎樣?整體效果怎樣?以提高起參與意識。最後我再作鼓勵性的小結:小朋友們撕貼得漂亮,故事也編得不錯。大家看!這些本來沒用了的東西現在全變成了一幅幅美麗的圖畫,我們可以把它們掛在牆壁上欣賞呢!這節課學生了以後,小朋友還可以把更多的童話故事給拼貼出來,這就需要小朋友們開動腦筋,怎樣去變廢為寶了!

總之,這節課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創作興趣

國小美術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本課是平面構成“重複的形”之後的第二課,屬於“造型表現”的學習領域。“漸變的形”是構成藝術內容之一,它是“造型表現”學習的基礎。在本課的教學中,主要是引導學生髮現、欣賞生活中漸變的形的現象,感受大師作品中的這種現象產生的美感,初步瞭解平面構成知識,學習簡單的平面構成設計方法,並學習創造多種方式表現有趣的漸變的形。應避免學科知識專業化,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造型、表現意識,激發他們表現美和創造美的情趣和能力。

1.教學目標

(1)瞭解漸變的基礎知識,掌握漸變的表現方法,引導學生利用第一“形”,發揮想像,來創作表現“漸變”後的第二“形”,提高漸變構成藝術的表現力。

(2)引導學生用多種形式去表現漸變,並能設計、繪製有趣的漸變畫面。

(3)欣賞藝術家的作品,感受並體驗漸變的形所具有的獨特藝術魅力,培養學生髮現美、欣賞美、變現美的能力。

2.重難點

重點:瞭解漸變的形的特徵與規律。

難點: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漸變的形,用不同的表現方法表現漸變的形,能繪製新穎、有趣的漸變的形的畫面,並能進行裝飾。

二、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

美術課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能力,如何完成這一教學任務,教師教學方法就顯得非常重要。我根據我校的實際,因材施教,我將採用引導觀察、分析講解等多種方法進行教學,利用展示圖片、美術作品,對漸變這一形的變化的知識進行講授,即直觀又靈活,這樣更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興趣更佔優勢。

2.說學法

在教學中,學法上主要通過欣賞、比較、談話、動手畫畫等方法相結合。通過啟發學生髮現周圍的現象,在司空見慣的現象中尋找漸變的圖形美,從中體會漸變給人帶來的美感,並試著動手設計一幅由“形”到另一“形”的漸變的形的圖案。

三、說教學程式

1.情境匯入(1-2分鐘)

上課前,通過展示中國地圖讓學生進行聯想,然後用多媒體展示雞的平面圖,逐漸演變成一隻很動感的美麗的雄雞。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漸變的形》。以此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講授新課(10-12分鐘)

(1)欣賞範圖,讓學生初步體會漸變的美。

提問:看了怎麼多的圖片,你發現了什麼變化嗎?這一問題,讓學生自由發言,同桌交流討論,教師再根據出示的圖片,引導學生感受漸變的形式的美感,然後對這一環節進行小結:漸變是從一種“形”逐漸演變成另一種“形”的變化過程。也可以在同一種“形”裡進行變化。

(2)欣賞圖片細節,讓學生重點感受漸變的變化過程。

提供兩幅相鄰的漸變演示圖,提問:它們的變化大嗎?外形相似嗎?這個環節是為了學生進一步瞭解漸變的形的規律。小結:每次變化幅度不能過大,要慢慢地改變。相鄰的“形”外形相似。

(3)欣賞大師作品,讓學生了解漸變的設計方法。

出示每種方法的圖片,快速的講解設計方法:平面旋轉、平面移動、空間漸變、形狀漸變、大小漸變等。

3.練習(20-25分鐘)

嘗試設計一幅“形”1到“形”2的漸變的形的圖案。

要求:①有所創新。

②創作要精細工整。

這環節的設計是為了瞭解學生學習的情況,並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學生練習,教師巡迴輔導。這個環節重點輔導學生形的演變過程,不要太複雜。

4.展評(5分鐘)

學生交流對設計漸變的形的看法,鞏固漸變的形的設計方法和簡單的技法,讓學生在評述中區捕捉新的創造靈感,教師指出存在的問題。

5.拓展(1分鐘)

在課後把自己設計的漸變的形的設計過程用日記的形式寫下來。讓學生通過回憶的方式鞏固所學的知識。

國小美術說課稿15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內容分析、地位、作用

在蘇少版的教材編排體系上,有多條橫向隱線,貫穿於冊與冊之間。在設計、應用一條線上有:書籤、設計郵票、漂亮的手提袋、巧包裝、版面設計、賀卡、藏書票、標誌、我設計的書、招貼畫等內容。《標誌》一課是四年級上冊第十七課的教學內容,是中年級段的“設計應用”型別的課。

經過精心設計從而具有高度實用性和藝術性的標誌,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視覺符號,它更具有獨特的美學價值,強大的社會功能,成為了一種文化。作為現代生活的視覺語言,是新時代的學生不可或缺的學習元素。標誌設計的學習縱線,幾可貫穿於整個學生時代,從幼兒園、國小、國中、高中、到大學,都有標誌設計的學習內容。四年級學生的學習目標定位離標誌的高度實用性和藝術性太遠,離標誌的專業設計水平太遠,可他們離校園生活最近,常常能接觸到有關校園文化的各類標誌,這是教學最大的資源。帶著生活露水的花朵才更嬌豔動人。基於這樣一種考慮,我認為教材只是連線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橋樑,教材只能起到中介和“話題”的作用。我將把“生活化”作為我教學設計的關鍵詞之一,對超大容量的教材進行 “重組”,立足於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把學生日常生活中感興趣的、熟悉的事物與標誌緊密結合,重新建構適合四年級學生學習的內容,把視聽衝擊最強的奧運標誌,生活中喜聞樂見的校園標誌、班級標誌、社團標誌等內容引入本課。其次我把“人文發展”作為我教學設計的第二大關鍵詞。我希望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們的認知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升,既承接舊知,又在此基礎上有新的拓展。具體思考體現在:

A、抓住一條主線——生活化。標誌設計來之於生活,設計標誌美化於生活。

B、培養兩種能力——想象能力、概括能力。從標誌設計想開去,然後提煉出最具代表性的元素,用圖案、文字、圖文結合方式以精練簡潔、寓意豐富、醒目美觀、構思巧妙的設計關鍵詞設計標誌。

C、達成三個目標——初步認識、瞭解標誌的知識;初步掌握標誌設計的過程與方法;提升學生對標誌的審美能力,幫助學生感受標誌的社會價值。

(二)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新的教學理念強調,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要保持密切的聯絡,鼓勵學生用學到的知識技能美化生活,提高生活的質量,從學以致用的角度激發學習的動力,努力追求生活的藝術化。標誌設計內容新,方式活,時代感強,對於訓練學生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根據教材內容特點,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認知領域:通過觀察、討論等活動使學生認識、瞭解生活中常見的標誌及作用,體驗標誌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

操作領域:引導學生通過探究式、討論式、問題式、分析歸納式等活動方式學習標誌的設計語言,感受標誌的視覺美感,提煉出標誌設計聯想與概括的方法,初步嘗試運用聯想與概括的方法設計標誌。

情感領域:引導學生用生活中的標誌指導自己的行為,幫助學生感受標誌的社會價值;在學習與設計過程中,進一步明確美術與生活的關係,體驗通過設計活動美化生活的樂趣。

《標誌》一課是知識性與應用性相結合、提高審美能力與掌握基本技能相結合的典型課題。我以教學的有效性來反推教學重點與難點,也就是說,我思考的是,當學生上完這節課後,他得到了些什麼?或者他上完這節課後,沒有得到什麼,沒有得到什麼的原因是什麼?據此來確定如下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瞭解標誌的基本知識,學習標誌的設計語言,感受標誌的視覺美感,提煉出標誌設計聯想與概括的方法,運用設計方法為身邊的事物設計標誌。

難點:在觀察欣賞、討論分析標誌作品的過程中提煉出聯想與概括的方法,設計的標誌作品具備較簡單的創意和平面裝飾美感。

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方法:

觀察分析法: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標誌,使學生領會標誌的作用、感受標誌的視覺美感;在欣賞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標誌的特點、構成、設計的方法和步驟,老師幫助歸納提煉本課學習重點。

對比探究法:通過對比圖畫與標誌的區別,學生領會了標誌的概括性特點;通過欣賞探究,學生掌握了班徽的一般設計方法。

二、學情分析

“讀圖”時代的來臨,首先惠及學生,因為學生大都是視覺型的。他們的眼睛適應一切新鮮的圖文,它們的眼睛能敏銳地捕捉一切新奇的圖片,他們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決定他們有很強的時代感,因而也有較強的讀圖能力。但他們的審美能力還處於初級階段、一定要通過有目的的培養,審美能力、鑑賞能力才得以提升和完善。

課堂上的標誌作品欣賞教學就是一種有組織、有指導的美育活動方式。學生通過對優秀標誌作品的欣賞,使審美體驗進入自律狀態,學會欣賞的方法、提煉標誌設計的要領及規律,增強對標誌的感受力、理解力,進而激發創造力。

標誌設計專業性較強,要求學生把眼裡看到、嘴裡說到的“紙上談兵”標誌轉化成實實在在為我們生活服務的標誌,這對於四年級學生來說頗有“眼高手低”之感覺。但是,學校是他們的天地,他們學習生活其間,比較容易找到物象蘊涵的要義,比較容易找到標誌所要體現的精神和特點,比較容易挖掘出相關的圖形元素,進而提煉出設計標誌的圖文要素、色彩取向,最後對文字圖形進行有目的的組合及藝術加工。因此只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儘可能地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表現欲,並從聯想到的圖形中提煉出一些代表元素表現在作品中,使之具備較簡單的創意和平面裝飾美感,這樣,就已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那麼,只有來之於生活的,才是充滿激情的,才是共同關注的;只有激發出學生的自我,課堂才是雙贏的。

三、教法的選擇及依據

美術新課標明確了在“設計應用”學習領域要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的創意、設計和製作活動,發展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因此我在這節課上就以“有目的的引導”作為我的教學指導方針。從教學設計的流程分析教法——

感知新知時,以遊戲激趣法為主。上課開始,我運用多種媒體讓學生欣賞大家喜聞樂見的生活標誌圖片,通過幫助一老師走迷宮,讀懂標誌所蘊含的資訊,領會標誌的作用。遊戲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誘發了學生的思維想象,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理解、學習新知時,以引導發現法、示範講解法、探究研討法為主。利用大量例項展示、圖片對比和製作過程的演示,使學生沿著“形象簡潔、手法概括,表達以象徵為主”的設計思路前行,學習標誌的設計語言,感受標誌的視覺美感,提煉出標誌設計聯想與概括的方法。

然後,有目的地創設生活情境,丟擲問題,讓學生運用學會的設計方法解決問題——為自己班設計班徽,學生的創造思維被充分激發。這是全課的高潮,學生的感性認識上升到了理性認識,理性認識將轉化成勞動產品。

形成技能時,以輔導法、練習法為主。引導學生在情感的愉悅中釋放創作的內驅力,嘗試運用聯想與概括的方法設計標誌,將自我的設計思想和創意物化成作品。教師對學生的創作過程保持敏銳的監控能力,幫助學生了解標誌設計的過程、色彩、內涵等。根據學生存在的問題,稍加點撥,解決學生的困惑;及時表揚與展示有創意、有閃光點的設計,讓學生談談自己的設想,啟發其他同學的構思。

評價、拓展時,以多元評價法、激勵評價法為主。創設寬鬆、民主又積極的評價氛圍,引導學生進行自評、互評,老師給以激勵性的評價語言,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通過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

本課按照有效引導來教學,最終的核心是發展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而有關各類教學法的實施,只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基本途徑和方式。

四、學法指導

本節課旨在通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標誌,發現標誌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它時刻在指示、引導著我們的生活,進而領會標誌的重要作用;接著,引導學生感悟標誌巧妙的構思以及簡潔概括的特點,初步認識設計語言;然後,指導學生學習標誌設計的過程與方法,把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巧構思、妙創意用合適的表現方法轉化成作品,初步運用設計語言;再次,把學生簡單的設計創作用之於生活,進一步認識美術與生活的關係。整節課準備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培養和發展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在新課程改革中,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主動參與,樂於研究,交流與合作”為主要特徵的學習方式,將使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到真正的落實。依據學生年齡特徵和認知特點,設計本課的學習指導方法為:

1、導趣導賞

首先考慮知識的學習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關聯,與學生感興趣的、熟悉的事物緊密結合,因此,我採用了趣味性、生活性、實用性較強的有關奧運標誌和有關校園生活內容,重組了教材,激發起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其次考慮學生接受知識的習慣、愛好等的不同,我用多媒體輔助美術教學進行作品賞析,利用色彩絢麗、形象生動的畫面,逼真傳神、扣人心絃的聲響,能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感知,在腦海中留下具體、鮮明、深刻的印象,有利於學生從無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發展。豐富的視覺感知形象,使學生從直觀形象的感受刺激開始,獲得美術創作的興趣和原動力,啟迪學生的直覺思維和形象思維。

2、導思導法

通過圖片展示、分析、歸類、對比,老師畫龍點睛的講解、點撥,有目的、有層次的引導使學生沿著“形象簡潔、手法概括、表達以象徵為主”的標誌設計思路前行,探究出聯想的思維點、立足點,掌握標誌設計的聯想法、概括法。

3、導創導控

大量豐富多彩的標誌圖片和真實繁複的演示教學過程,濃縮於多媒體課件中,不僅化繁為簡,促使學生較快、較易地掌握知識,而且激發了學生創作慾望,拓寬了創造思維,優化了學習過程,產生自身不可遏制的創作內驅力。

在學生創作設計過程中,敏銳的監控學生學習狀況,提優補差,輔導及時有效,幫助學生完成深層的探索和訓練。

4、導評導用

評價是客觀、公正地判斷課程目標完成的標準,除了教師要加強形成性評價之外,還要引導學生進行自評、互評。老師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旨在通過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我提供了一些評價用的關鍵詞句,給學生自評、互評時作參考,幫助學生可以用最低限度的絕對標準來評價作品,而不會總是用“好不好”、“美不美”等套話來評價作品。

設計是為了應用。一節有效的美術課,是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學有所得,更重要的是讓每個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技能運用於生活。聯絡學生中長期的實際收穫,保持學習過程的自覺性和趣味性,課堂教學才是真正的“有效”。故此,我給學生留了課外作業——設計課程表,對這節課感興趣的學生,他一定會“跳起來,摘果子”,因為這是為他自己設計的,是最有用的設計,是最有價值的設計。

、教學設計及依據

整個教學設計確立在對起點的辨認、終點的確定、2——3個環節的把握上;在時間的分配上,大致是喇叭型的,流程越往下走,越留有充裕的時間,終點處充分展開。教學過程的五個環節,分別是1、激趣匯入——明確課題;2、討論分析——主動探究;3、學習設計——感受創意;4、創作設計——動手動腦;5、審美欣賞——延伸拓展。下面具體談一談這五個環節的教學設計。

一、激趣匯入——明確課題——引發思維

1、觀察生活中的標誌。

創設走迷宮情境:一老師在行進路途中按標誌的指引來辦事,每行進一步,標誌都在向他傳遞著一種資訊,靠著識別標誌傳達的正確資訊,他最終走完全程。

2、老師的問題:生活中的標誌“會說話”,它說的什麼呢?小結:雖然老師沒有告訴大家去了哪些地方,但是同學們仍然猜到了。在我們的生活周圍,常常會見到這些能提醒我們、指示我們的圖畫和文字,我們把這些圖文稱做標誌。

接著再丟擲問題,標誌的作用是什麼?根據學生回答,老師板書小結:標誌是一種視覺語言,生活中的標誌會說話——小標誌,大作用;標誌的作用——識別、指示、引導、傳遞資訊。

[設計意圖] 走迷宮活動的設計,使學生們從書本的學習走向生活的學習,吸引了學生對標誌的有意注意,激發了學生對標誌的學習興趣,通過成功讀懂標誌蘊含的資訊,初步認識了生活中的標誌,領會標誌的作用。

二、討論分析——主動探究——活躍思維

1、猜一猜:出示的三個奧運標誌分別代表什麼意思?看誰猜得快!

丟擲問題1:奧運標誌由哪兩部分構成?(預設學生回答:圖案、文字。)老師幫助小結並板書——標誌的構成:圖案、文字。

丟擲問題2:看著奧運標誌,你來試著說說什麼叫標誌?根據學生回答,老師幫助小結並板書——標誌的定義:標誌是一種用簡練的圖形、文字和色彩表示某種事物、事件的象徵性符號。

[設計意圖]出示的奧運標誌為學生喜聞樂見,通過猜一猜奧運標誌,學生獲得成功體驗;通過觀察、分析奧運標誌,學生走向了探究問題的學習,瞭解了標誌的構成與標誌的定義。

2、賞一賞

組織學生欣賞書上標誌作品,談談對標誌的觀後感,互相交流哪些標誌設計得簡明生動,構思巧妙?

根據學生對此問題的理解程度,可預設幾個指向性較明確的問題。如:動物園標誌的設計巧妙在哪裡?你一看到哪個標誌就能產生美好聯想?哪一個圖案最能代表標誌的寓意?什麼標誌設計得既簡潔又美觀,讓你一看就明白?……根據學生回答,老師簡要闡述標誌的設計思路和寓意。

[設計意圖]老師出示的標誌是從書上精簡選出來的,一是體現標誌趣味性的原則,符合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徵;二是體現精講的原則,賞析的作品少而精,只要能體現主題即可。老師引導學生同桌、或小組互相說感受,學生對標誌有一個全面的體驗及審美感受。

3、評一評

組織學生欣賞班徽,並且引導學生說說誰設計的班徽更簡明清晰、使人記憶深刻?(老師指導學生說的時候要抓住關鍵詞來說:豐富的聯想、最具代表性的圖形、簡練醒目、明確地表達資訊等。)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是通過點的提升,達到面的泛化。學生說自己的觀點後,老師進行恰如其分的班徽說明,進一步強化對班徽的認識,學習設計語言。

4、比一比:圖畫和標誌的區別

組織學生看一組圖:(游泳圖畫與標誌)引導學生說說圖畫和標誌的區別。通過對比欣賞,老師幫助分析歸納:如果把這位同學畫的圖畫進一步加以簡化、美化,形成像這樣簡明易認、印象深刻的視覺符號,它將更能準確地向人們傳遞特定的資訊。標誌其實就是從圖畫中抽象出來的、具有概括性的特殊語言符號。標誌比圖畫更簡單、更醒目、更直觀。

進而提煉出標誌特點並板書:簡明清晰、直觀易懂、醒目、美觀、容易記憶。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突破了教學難點,學生從中瞭解標誌概括性的特點。

三、學習設計——感受創意——發展思維

1、以典型標誌為例講解:標誌的一般表現手法:A具象、B意象、C文字

A、具象:運用生動具體的感性形象經提煉、概括等處理,直接表面內容。如表現出版業直接示以書的形象、表現NBA直接用人物打籃球的動作形象、表現小天鵝牌洗衣機直接用天鵝形象為標誌圖形等等。

B、意象:運用象徵、比喻、寓意、暗示等方式,讓觀者通過聯想、會意達到對內容的瞭解。象徵性標誌往往採用已為社會約定俗成認同的關聯物象作為有效代表物。如用鴿子象徵和平,用白色象徵純潔,用綠色象徵生命,用挺拔的幼苗象徵少年兒童的茁壯成長、用紅十字表示醫療救助、用羊毛線團表示純羊毛和手工編織特徵、用五環表示奧運等等。這種手段蘊涵深邃,適應社會心理,為人們喜聞樂見。

C、文字:運用中英文、數字等形式,經藝術加工、裝飾美化後表明標誌傳達的資訊。往往有一目瞭然、強烈的視覺效果。如光明牌牛奶、李寧牌標誌、可口可樂、麥當勞標誌等。

小結:具象意象主要以圖案為主;文字以中文、英文、數字、拼音等為主;也有較多標誌圖文結合。

[設計理念]通過對典型標誌的觀察、分析,歸納出標誌的種類和設計的基本方法,為下面的創作奠定基礎。

2、通過演示,學習方法

(1)創意過程和示範:(以紅梅新村國小校徽為例)

A、聯想:由校名聯想到什麼?(預設學生回答:梅花等);由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聯想到什麼?(預設學生回答:風車、多彩的陽光、彩虹等、乘風破浪的船等);由學生聯想到什麼?(預設學生回答:學生像幼苗、像花朵,又像展翅高飛的雛鷹、快樂的小鳥等);由老師聯想到什麼?(預設學生回答:老師像太陽,又像辛勤的園丁)……

B、提煉:從以上與學校有關聯的內容中篩選出最具代表性的圖形:梅花、風車、水滴、豐富的色彩。

C、概括:對篩選出的圖形文字進行組合、藝術加工。

D、設計:用簡練、概括的形象,明確地表達資訊。

寓意:傲然挺立的梅花精神與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標誌以梅花圖形為主,既把校名隱含在裡面,又寓意梅花不怕困難、不屈不撓的精神。在梅花圖案的基礎上又融入了風車和水滴的圖案,風車象徵生生不息、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一片梅花的花瓣又像一顆小水滴,象徵學生們就像朝露一樣充滿生機,但是隻有匯入集體中才能煥發出更強大的力量,風車才能轉動起來。五片花瓣五種顏色象徵學校生活五彩繽紛、多姿多彩。整個標誌簡潔、醒目、流動、富有含義。

圖案下面是常州市紅梅新村國小的漢字和英文字母,表示學校英語特色。設計步驟具體為:

A、構思、立意。標誌以梅花、風車、水滴為基本圖形,凸顯學校精神面貌與特色;用五彩色讓圖形更醒目。

B、構圖。以梅花形為外形,把選定的形象巧妙地安排在外形中。

C、配色。色彩要穩重明快、清新柔和。

學習關鍵詞:豐富的聯想、提煉最具代表性的圖形、簡練明確地表達資訊。

3、創設情景,感受創意

(1)為所在四年級的一個班級口頭設計班徽,用學會的設計語言互相交流,一是說說聯想到的一些相關圖形等;二是說說標誌設計的表現方法,比如文字法、圖形法、圖文結合法;

(2)歸納設計方法:

聯想法——找到物象蘊涵的要義,找到標誌所要體現的精神和特點,挖掘出相關的圖形元素。

概括法——提煉出設計標誌的圖文要素、色彩取向,最後對文字圖形進行有目的的組合及藝術加工。

啟發學生對常用色彩的感悟與運用:對紅——喜慶、熱情、奔放;橙—-—華貴、活潑、溫暖;黃色—— 成熟、收穫、興奮;綠色——生命、生機、希望;藍色——幻想、活潑、沉靜;紫色——高貴、威嚴、神祕、幽雅。

[設計理念]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通過三種表現手法的學習,讓學生明確標誌的基本設計語言;以“校徽”為例的學習,進一步為設計的實施提供了具體的方法。使學生走出標誌概念化的設計空間,從而進入創意設計的新天地;口頭說一說四年級的班徽設計,一是讓老師瞭解學生聯想到的物象,有目的的給予一些好的建議,提供一些圖片。二是讓學生多找到一些設計的出路。

四、創作設計——動手動腦——強化思維

學生掌握標誌的構成和設計的基本方法,就可以進行創作嘗試了。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設計質量,老師提供一些班徽作品和一些創作素材:

書籍——象徵知識;太陽——象徵朝氣;小樹苗——象徵少年兒童茁壯成長;小鳥——象徵自由;愛心——象徵奉獻愛心、團結的班集體;花朵——象徵多彩的學習生活、無限生機和希望;魚兒——象徵遨遊在知識海洋中的學生;帆船——象徵乘風破浪、不怕艱難險阻的精神;紅領巾——象徵少先隊員……

老師的建議:小標誌大作用,請同學們在以下兩個作業中選擇一個來表現,體現標誌的魅力。

1、作業之一:在三個標誌中選擇一個臨摹,並詮釋它的象徵意義;

2、作業之二:為自己所在班級、或個人設計一個有特色的標誌,參與四年級組的標誌設計大賽。獲獎作品先在全校展示,再懸掛於社團或班級黑板旁的牆面上。

設計要求:簡潔、醒目 、美觀、有創意。

[設計理念]學生有自主選擇作業的空間,突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照顧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性。

五、審美欣賞——延伸拓展——發散思維

1、展示評價:採取自評、組評和師評的方式。

評價導向:A形象簡潔明瞭,易認識、易記憶;B有平面裝飾效果;C形象獨特,讓人一看到就能聯想到該標誌代表什麼。

2、課堂小結:標誌是一種圖形的傳播符號,它以精煉的語言向人們表達一定的含義。標誌不受不同種族、民族、語言文字的束縛,遍佈世界的各個角落,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對標誌的理解會更深刻。讓我們再次走進標誌世界,欣賞生活中的標誌。

3、拓展作業:用標誌來表示各個課目。在下面這張課程表中,還缺少了哪些課目標誌?請你設計出來,或按本班現在的課程重新設計一張課表。

[設計理念]開放式的課尾欣賞,再次把學生帶入形形色色的標誌世界,引導學生深化學習效果;課後拓展作業的佈置,可讓對本課感興趣和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進一步探究標誌的魅力,再次從書本走向生活。

教學時間安排:一課時

具體安排:匯入3分鐘,講授20分鐘,學生創作20分鐘,小結2分鐘,根據具體情況,看學生能不能發現,看老師的引導能不能起效,看學生相互之間能不能觸發,看學生與學習內容、與教師的對話中能不能生成等教學狀況進行調整。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標誌作品若干幅,學生作品若干幅。

學生——觀察、收集身邊的標誌,瞭解標誌的作用、特徵等相關知識。

板書設計

小標誌 大作用

作用:識別 指示 引導 傳遞資訊

構成:圖案 文字 圖文結合

標誌的定義:標誌是一種用簡練的圖形、文字和色彩表示某種事物、事件的象徵性符號。

特點:簡潔直觀 醒目生動 富有含義

表現手法:具象 意象 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