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精選幼兒園小班說課稿錦集8篇

文思屋 人氣:2.9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小班說課稿8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幼兒園小班說課稿錦集8篇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1

本主題是圍繞大馬路展開的,讓幼兒在熟悉的活動中進行各項活動,引導他們關注周圍的事物,培養幼兒愛護公共財物,遵守交通規則的好習慣。

我選擇這節課的目的在於更好的豐富幼兒的社會科學中的基礎知識,鍛鍊孩子的聽力及判斷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幼兒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讓孩子認識警車、消防車、救護車、灑水車等特種車,並知道它們的用途,記住110、119、120三個特殊的號碼。

在活動前,首先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在接送孩子的途中,有意識的引導孩子觀察各種各樣的車,並著重觀察一下特種車,激起孩子探索的慾望,師生共同準備各種玩具車、警車、消防車、救護車等特種車的圖片或模型,讓幼兒更形象更直觀的接觸所學內容。教師準備節奏歡快的背景音樂、馬路上各種車輛的聲音,特種車的警笛聲的錄音,警車、消防車救護車等特種車的頭飾若干。

根據本節課的知識結構特點,結合小班幼兒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的認知能力,為了更大的擴充套件幼兒的知識範圍,我對本課做了如下設計:

首先,教師帶領幼兒做“開火車”的小遊戲,很多幼兒在遊戲中會發出火車鳴笛等一些類似的聲音,藉此,教師趁機播放馬路上各種各樣特種車的警笛聲的錄音,並做出緊張的表情和表示這些車用途的肢體語言,音樂停遊戲結束後,將幼兒帶至散落放滿各種各樣玩具車、警車、消防車、救護車等特種車圖片及模型的教學區,讓幼兒指認剛才在音樂中都聽到了哪些車在唱歌?著重引導孩子觀察特種車,教師在孩子身邊模仿其動作,使孩子對警車、消防車、救護車等特種車從聲音到外形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然後出示掛圖或模型,將幼兒注意力集中到所學內容上來,可以通過對話的方式引導幼兒:說一說:你在哪裡見過他們?它們怎樣唱歌?唱歌時會告訴我們什麼?為什麼它們要在馬路上唱歌?在這裡要告訴幼兒,只有警車、消防車、救護車才能在馬路上唱歌,因為警車是警察叔叔抓壞人用的,如果車開慢了,追不上壞人,壞人跑了就會做壞事的;消防車是用來救火的,如果消防車開慢了,火越燒越大,後果是非常嚴重的,而救護車是用來搶救病人的,更不能開慢了,所以警車、消防車、救護車都有非常重大的任務,它們唱歌是為了告訴大家:我有任務,很緊急,快讓開,請大家注意交通安全。

在孩子較清晰的理解以上內容的基礎上可深入引導幼兒:什麼情況下這些車輛會在馬路上出現呢?又是誰通過什麼樣的方式給他們這麼重大的任務呢?出示110、119、120電話號碼,讓幼兒知道110是警車電話,119是火警電話,120是救護車電話,同時要告訴幼兒這些電話不能隨便打。

活動延伸:通過遊戲《會唱歌的車》,讓幼兒每人戴一個頭飾扮各種特種車,教師結合課件或圖片講述某種車去完成一件事,扮演特種車的幼兒就模仿叫聲去執行任務。如:教師說:“兔子家失火了,請速救火。”由扮演小兔子的幼兒拿起火警電話119的圖片,扮119的幼兒就模仿發出消防車的警笛聲救火,活動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各種特種車與執行的任務一定要一致。

生活活動:在日常散步活動中,引導幼兒觀察馬路上的設施、車輛及人們的活動,引導幼兒遵守交通規則,保護自身安全。

環境創設:在美工區張貼汽車圖片展覽及汽車模型展覽區。110、119、120等特種車掛圖及撥打的電話號碼標誌。

家長參與:請家長隨機的對幼兒進行交通安全教育,使幼兒具有初步的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教育。

教學反思:

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但是對於小班來說,既要讓他們記住活動內容又要保證安全還要活動的井井有條是有一定的困難。所以在設計本次活動時我始終都以語言來提示幼兒注意安全。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2

一、適合年齡

這是個2~3歲幼兒能夠聽懂的故事,古老而又新鮮。故事情節很簡單:老公公種了個大蘿蔔,要拔拔不動,結果大家一個接一個地來一起幫忙,終於拔起了蘿蔔。故事中的語言非常簡明而又口語化,出場的角色又都是幼兒比較熟悉的,所以,很適合小班幼兒玩。

二、遊戲目的

通過玩“拔蘿蔔”遊戲,讓孩子們懂得有些事情光一個人努力是不行的,要靠大家配合,才能做成一個人不能做成的事情。一個人是要努力鍛鍊自己的生活本領,像老公公那樣,種的蘿蔔比別人的個兒大,但還要與其他人友好相處,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像“拔蘿蔔”那樣一個幫一個,勁往一處使,克服困難,走向成功。

三、教學要求

1.通過遊戲使幼兒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並體驗獲得成功的歡快情感。

2.要掌握的語言表現手段及非語言表現手段。

①咬準字音:長、拔蘿蔔、婆婆、快來幫忙、妹妹。

②不同的角色用不同的語調、音色講話。

③動作:

(1)老公公種蘿蔔的過程中的動作。

(2)拔蘿蔔的動作一拔不動發愁的動作一拔出來蘿蔔高興的動作。

(3)抬蘿蔔的動作。

(4)蘿蔔長大的動作。

④表情:

(1)掌握面部表情變化:拔不動(發愁)→拔動了(有點高興)→蘿蔔拔出來了(拍手、跳躍、歡呼)。

(2)團結起來一起抬大蘿蔔歡快的心情。

四、遊戲準備

1、角色的分配和妝扮?

老公公一般由男孩裝扮,在鼻子下面貼上白鬍子,老婆婆由女孩繫上一條圍裙裝扮,小弟弟、小妹妹沒有什麼特殊的妝扮要求,由兒童隨意處理。小花狗、小花貓這兩個角色可由兒童戴上頭飾或面具裝扮。?

2、道具表演用的大蘿蔔,可用竹條編成半圓形蘿蔔狀,圍上紅布,上面裝幾片大葉子,也可請穿紅衣的小朋友,頭戴綠葉頭飾蹲著代替。

五、教學指導

1、讓孩子們熟悉故事?

一聽:聽家長和老師講,也可以聽錄音帶,有些地方可反覆講、放。

二講:讓孩子們複述故事。

三熟悉:先讓孩子們一起一段一段地把故事講完整,然後以個人或角色小組為單位,配合講出完整的故事。?

2、示範表演老師先扮老公公,然後再扮老婆婆,這樣一一地把角色的動作和語言給孩子們示範一遍,示範時要注意緊緊抓住各角色的典型特徵,如老公公走路和小弟弟、小花狗走路就不一樣,但動作應寧簡勿繁,以利孩子模仿。

3、自由試演讓小朋友們自由搭配成小組,自由嘗試表演各種角色,家長或老師在鼓勵的同時作適當的指點。

表演的要點有:各角色動作的典型特徵,說話的聲音特徵,想拔出蘿蔔的渴望,拔不出蘿蔔的焦急,盼望幫助的急切和幫忙者的熱情,拔出蘿蔔後的高興等等。

4、觀摩表演即正式妝扮好分組表演,家長或老師以及不上場的小朋友一起觀看。在觀摩中可對出場次序、對話、表演等方面進行一定的提示,但應充分鼓勵孩子的自由發揮。另外,在表演中加入音樂或音響效果,更能增加遊戲氣氛。?

5、遊戲評價評價孩子的動作表現力。拔蘿蔔遊戲中各角色的不同走路動作和用力拔蘿蔔的動作的表演,是主要的評價內容。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3

捉迷藏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分析:

水果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它富有營養,又貼近幼兒的生活,可以給幼兒帶來豐富的感官之旅。這個活動我選了蘋果、梨和香蕉作為主體,因為這三種水果都是秋天常見的,孩子們也比較熟悉。我利用幼兒喜歡玩的捉迷藏遊戲,引導他們對常見水果從整體到區域性地進行認知梳理,從而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為今後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整個活動巧妙地運用閱讀大書的形式引導幼兒從蘋果、梨、香蕉的外形、顏色和從區域性觀察整體來區分三種水果的不同。讓幼兒對三種水果從直觀形象到影子形象逐步昇華。整個活動讓幼兒在輕鬆的遊戲中渡過,並且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時激發了幼兒對大自然的探索慾望。正如《綱要》中所述:“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的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2、幼兒現狀分析:

小班幼兒年齡小,語言表達能力較差,動手能力也較差,他們的思維仍帶有直覺行動性,他們喜歡直觀的、真實存在的東西,需在親身體驗、探索中去發現事物的特徵。

3、目標定位:

活動的目標,貫穿於一個教育活動的始終,對活動起著主導作用。

在生活中,小年齡的幼兒對吃的、玩的東西很感興趣。為此,我們常常以他們的興趣為出發點,設計一些教學活動,巧妙地將教育目標蘊含其中,讓幼兒在生活化的活動中獲得有益的發展。根據小班幼兒的這一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們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表達交流,又有親身體驗的。

4、目標為:

(1)嘗試從整體到區域性觀察常見的水果,提高觀察能力。

(2)樂於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觀察和發現。

5、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這個活動是一個綜合活動,其滲透了語言領域、科學領域及美術領域等方面的內容,但活動的重點仍以觀察想象、判斷及語言領域的表達為主,主要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大膽運用語言表達想象結果;難點在於引導幼兒從水果的輪廓——>影子——>顏色——>區域性,去觀察、判斷,從而得出水果的整體。

對於突破重點所採用的方法: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以遊戲的形式貫穿始終,引導幼兒輕鬆學習;對於突破難點所採用的方法:注重多觀察多實踐,使幼兒在親身體驗中感知事物的漸變過程

6、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為使活動呈現出趣味性、綜合性和實用性,寓教育於實際操作和遊戲中,我做了以下準備:1)自制大圖書;2)用紙盒做成“蘋果的家”,裡面裝入紅、黃、綠蘋果;3)用多張大圖書的頁面遮擋蘋果、梨、香蕉的圖片,在遮擋的頁面上挖洞,越往後洞越大,露出的水果面積越大。4)幼兒操作材料:①用黑色手工紙做成蘋果、梨、香蕉的影子,放於幼兒身邊的桌子上;②用透明塑封紙做成的蘋果、梨、香蕉,藏於大圖書內的信封裡,多種顏色的底板紙。③活動室一角佈置成“水果樂園”

二、說教法

新《綱要》提出:創設一個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探究活動,進行嘗試,感受參與的樂趣,並能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因此,本活動教師將充當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根據小班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始終貫穿直觀性原則,結合多種教法進行活動。

1、觀察法

在整個活動中一直都利用捉迷藏的遊戲讓幼兒去認真仔細地觀察,在幼兒觀察的同時教師不斷地用語言幫助幼兒去完成任務,並把觀察與判斷更好地結合起來。

2、直觀法

在活動中有兩處用到了直觀法。在第一環節中出示三種水果目的讓幼兒更有效地建構有關水果形狀的認知經驗;第二環節中出示“蘋果的家”請出三種不同顏色的實物蘋果,拓展了幼兒對水果顏色的認知。教師出示實物進行小結,既讓幼兒有了一個直觀的印象,也起到了小結的作用。

3、談話法

在活動中適當的問題有助於活躍幼兒的思維,啟發學習,有利於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展智力,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和較好的語言習慣。

4、遊戲法

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這個活動我始終以水果寶寶和我們捉迷藏為主線,給幼兒創設了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既能更好地達到活動目的,又能更好地激發出幼兒的豐富想象力,並幫助幼兒鞏固想象結果。

5、操作體驗法

它是幼兒建構知識的基本方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親身體驗,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三次操作體驗活動:第一次是用捉迷藏的方法讓幼兒把找到的影子與相對應的水果聯絡起來,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想象力,主要是讓幼兒從直觀形象轉變成影子形象,並大膽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第二次是讓幼兒尋找三種水果的顏色,為水果寶寶找衣服的顏色,從而提升了對顏色的鞏固;通過展示“蘋果的家”拓展了幼兒對水果顏色的認知,並激發了幼兒進一步探究水果與顏色之間關係的願望。第三次通過尋找躲在門後的水果讓幼兒從區域性到大體再到整體來提高幼兒的觀察、判斷能力。

此外,我還在各個不同的教學環節中穿插運用了啟發聯想法,賞識激勵法等教學方法,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做到寓教於樂。

三、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

1、多種感官參與法

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我在活動中引導幼兒眼看(觀察)、耳聽(傾聽)、腦想(想象)、學一學、說一說、動一動多種方式來獲得知識體驗,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判斷,發揮想象、大膽表述及表現。多種感官參與的活動給幼兒創造了更大的發展空間,留下了更為深刻的印象。

2、體驗法

心理學家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我在活動中就採用了遊戲體驗法,以遊戲貫穿整個活動,讓孩子們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去體驗自己或別人的想象結果。

四、說活動過程

活動共分三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

尋找蘋果、梨、香蕉的影子。幼兒對操作性較強的遊戲活動較感興趣,尋找水果影子的環節為幼兒提供了直觀生動的操作機會,使幼兒在找一找的過程中將影子形狀與水果形狀一一對應,以外形特徵為依據區分蘋果、梨、香蕉。

第二個環節:

尋找蘋果、梨、香蕉的顏色。小班幼兒在思考問題時缺乏全面性,這一環節讓幼兒在為蘋果、梨、香蕉尋找顏色的過程中喚醒已有經驗,搭建有效的交流平臺使他們在充分互動中產生認知衝突。

第三個環節:

尋找躲在門後的水果。這個遊戲是在幼兒對水果的形狀、顏色有了一定的認知經驗後進行的,具有挑戰性。三扇門中分別出示三種水果的區域性,讓幼兒通過推理猜測是什麼水果,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解決問題。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繪畫《花路》這一個活動選自《找春天》這一主題,春天到了各種各樣的花開了,而這段時間我們正好在接觸圓形和線條、螺旋線和線條的組合畫,為此我想通過畫各種各樣的花激發孩子的創造意識。同時通過畫花幫助孩子更好的瞭解花的生長過程。新《綱要》提出幼兒美術教育的價值在於激發孩子的情趣、啟用興趣;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賦於幼兒滿足感和成就感。傳統的幼兒藝術教育要求通過模仿掌握技能、技巧,現代幼兒藝術教育則強調精神創造的意義;強調藝術活動對幼兒心理髮展的影響。為此,我選擇了這一活動,通過幫助孩子認識花朵,通過自己觀察,看看、想想、說說、畫畫,幫助幼兒掌握技能,培養創造意識。讓幼兒感受春天的美以及活動帶來的愉悅、滿足感、成就感。為此我選擇了這一活動。

2、說目標鑑於對該活動的認識,並結合小班幼兒的水平,我制訂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能運用圓、螺旋線和短線進行花的造型的創造。

(2)初步感受美的能力,在創造中體驗樂趣。

給予對本次活動的分析,我把活動的重難點放在花的造型設計上,通過多種感官培養孩子的創造意識。

3、教具準備根據活動的需要,及給予幼兒美的感受,我把幼兒的作畫紙設計成淡淡綠綠的草地,同時我運用大圖片供幼兒欣賞各種各樣的花,通過小圖片的出示,讓幼兒知道各種圖形與線條組合後花的造型,激發創造意識。

二、說教學方法

繪畫活動是幼兒感興趣的活動,他們能在活動過程中進行大膽創作。為此,我將此活動設計成讓幼兒觀察為主,通過故事匯入,看看、說說,讓幼兒感受各種花的造型,從而激發孩子的創造意識。這樣做,我覺得不僅讓幼兒大膽參與活動,還能激起幼兒大膽探索、創作,能充分發揮幼兒的積極性,進而達成目標。

1、故事激趣法:通過故事《花路》匯入,幫助幼兒瞭解花的生長過程,激發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

2、圖片引導法:小圖片的運用對孩子的幫助是很大的,由於要創作各種不同的花,在孩子的思維中花的造型還不多,為此通過各種花造型的小圖片幫助幼兒進行梳理,如大圓、小圓能創作出什麼花,圓和線條又能創作出什麼花……給幼兒創作的意識。

三、說教學程式

1、以故事的形式,激發幼兒的興趣小朋友我們聽過花路的故事,故事裡面的小熊撿到一隻大口袋。口袋裡面裝的是什麼呀?(這樣設計可以讓孩子對花的生長過程有進一步的瞭解,同時激發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

2、(出事圖片)看這些花有什麼不一樣呀?幼兒回答。

師:總結:顏色不一樣,大小不一樣,形狀不一樣,高矮不同。(在這一環中,通過孩子看看、說說,讓孩子知道原來花的造型是很多的,通過圓形、螺旋線與線條組合,可以創造出各種不同的花。

3、你喜歡那一朵花?這花是有那些圖形寶寶和線條寶寶組成的呀?(幼兒回答)師示範畫花及組合的線條。(這是解決活動難點的環節,通過小圖片的運用幫助幼兒進行梳理、提煉,從而幫助孩子更好的進行創作。)

4、幼兒操作有了大家的交流及小圖片的輔助,孩子們對花的創作有了底,在操作中這時孩子們從探索中獲得經驗,操作起來更得心應手。

5、講評這是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他可以幫助孩子進行互相的學習,從而激發孩子更廣闊的創作空間。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一)教材內容分析:

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是播種的季節。在這春暖花開的時節, 我帶著我們小班的孩子們來到花園裡、操場上、田野裡……讓孩子們通過觀察、觸控,與大自然進行零距離的接觸,讓他們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盡情感受春天的美。為了讓孩子們進一步瞭解春天的特徵,感受美麗的春景,我設計了《春風》這一活動。這首兒歌節奏明快清新、音韻和諧、朗朗上口,並以擬人、排比的句式將春天的勃勃生機展現在幼兒面前,從而激發幼兒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幼兒現狀分析:

小班幼兒年齡小,經過一學期的語言學習,語言表達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思維能力仍處於低階階段,幼兒可以通過學習兒歌中的詞語,並在創編兒歌時總結原有經驗、擴大知識面,從而使孩子的語言更形象,把動物及事物等特徵描述的更準確。

(三)目標定位:

1、語言的教育意義指出:語言是認識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能促進幼兒認識能力的發展,提高審美觀,這首兒歌用簡單通俗的語言描述了春天的自然景物,幼兒只有理解了作品內容,感受到了兒歌的美,才能在感情上產生共鳴從而喜歡春天。

2、《綱要》提出:“鼓勵幼兒大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展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根據這一要求,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的語言環境,引導幼兒大膽地表達。

老師對小班幼兒而言,“春天”這一主題的教育教學活動的主要目標並不是關於春天的種種知識,而是引導他們學習關注自然界的變化,感知春天特有的美麗景象。所以在本次活動中我制定了這樣的目標:(1)欣賞兒歌,感受春天的美麗,初步認識春天的特徵。(知識目標)

(2)初步學會用適當的詞語更換兒歌中的詞語。(技能目標)

(3)通過學習,喜歡春天的景物。(情感目標)

(四)活動重點、難點的確定和解決。

1、活動重點:理解兒歌內容,明白“吹綠、吹紅”的意思。“綠、紅”既是表示顏色的詞,又寫出了柳樹,桃花在春天生長的特點。我讓幼兒通過看圖來學習兒歌,並通過討論思考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及語言表達的能力。

2、活動難點:能按兒歌的結構學會仿編兒歌,拓展思維。

3、突破重難點方法:通過圖片來引導幼兒學會兒歌,分部理解兒歌內容。由獨自的想象到互相討論拓展自己的思維能力。

(五)活動準備:

在《春天》的音樂背景,關於春天的風景圖,及關於兒歌的課件

二、說教法

那麼結合語言活動自身的特點,依據綱要的精神,我主要運用了欣賞感知法和模仿教學法。

第一種是欣賞感知法,就是教師通過圖片展示、表演和朗誦等形式,引導幼兒充分的感知理解兒歌。根據小班幼兒心理、年齡特徵和為幼兒提供正確規範、和諧溫馨的語言環境等特點,我運用了欣賞感知法。首先我利用圖片,充分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隨著邊表演邊說兒歌,把幼兒帶進了一個有趣的語言環境,實現了教育的感染功能。其次在教授兒歌的時候,教師的規範性朗誦示範,幼兒的再次完整欣賞,為教育目標的實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種模仿教學法,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通過觀察兒歌的內容結構、使幼兒對學習產生共鳴,在幼兒自由積極的獲取知識的同時,教師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從而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語言發展能力。

三、說學法

幼兒是我們學校活動的主體,在活動中,我本著“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的理念,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活動氛圍,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在本次活動中,幼兒主要運用以下學習方法:

觀察法:幼兒通過觀察圖片,直接感知兒歌的.內容。

提問法:引導性的互動提問,鼓勵幼兒將所看到的、想到的,嘗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出來。

四、說活動過程

在開始的那部分我先播放《春天》這首歌曲,自然把幼兒帶入詩歌的情境之中。然後請幼兒說出春天的景色。接下來我出示有關兒歌的課件,引導幼兒學習詩歌中的語言。如:春風吹,小樹樁會有什麼變化呢?幼兒先說,若說不出來老師點選課件,讓幼兒感知小樹發芽了,並自由表現發芽的樣子,這時引導幼兒說出兒歌內容:“春風吹,芽兒發”。接下來逐步出示柳樹,桃花,讓幼兒感知顏色,再說出兒歌內容:“吹綠了柳樹,吹紅了桃花。”這個過程也為下面仿編顏色引出植物做出鋪墊。植物學習後,自然過渡到動物,這時,我不再直接運用圖片,而是用動作聲音來調動幼兒的興趣,使幼兒感知兒歌內容,在這個過程中使動靜結合,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讓課堂不再單一枯燥。自然的引出了“吹來了蝴蝶,吹醒了青蛙。”關於下雨是怎麼下的,是請幼兒加上形容詞。

那麼第二環節中我將兒歌完整的說出來,並利用圖片讓幼兒熟知兒歌,同時加上動作更好的把兒歌表現出來。那麼幼兒在學習兒歌內容時就更容易了,利於記憶。

在仿編詩歌這個環節中以提問的方式激發幼兒想象的空間,並結合兒歌結構使幼兒掌握仿編的方法,仿編的內容有一定的邏輯性。得符合常理。

最後用找春天,又使仿編有了一定的延伸。

五、課件

製作的課件有助於小班幼兒學習兒歌,將兒歌內容直觀形象的展現,利於幼兒更好的學習理解。

小結:總之,上好一堂課需要精心的準備,不斷的總結經驗,以幼兒為主體。時刻記住活動的目標是什麼,能讓幼兒學到什麼才是重點,對於本次活動,我覺得語言的學習是一方面,還得薰陶孩子的情感。

我的說課就到這裡,謝謝各位評委的觀聽,還請評委們對說課不足之處多加指點!謝謝!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6

一、背景分析:

《好餓的小蛇》故事內容簡單,畫面形象有趣。故事中很多擬聲詞“啊嗚”、“咕嘟”的反覆出現,使故事充滿了趣味性,小蛇滑稽、貪吃的模樣深深吸引著孩子,適合小班孩子的模仿與表演。整個教學活動以遊戲貫穿始終,教師牢牢抓住故事形象———小蛇“餓、貪吃”的特點,引導小班孩子用自己能夠理解的方式去感受小蛇的滑稽,體驗小蛇的貪吃,模仿小蛇的稚笨與好玩,並支援幼兒用簡短的詞語、短句去描述自己觀察到的內容及表述自己的猜測與想象,強調發生在小蛇身上的一系列的有趣事件所帶給孩子們的童真與童趣,讓孩子真正地融入到故事情境中,最終體驗到趣味閱讀的快樂。

二、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學說句式:好餓的小蛇,扭來扭曲在散步。

2、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進行發散性語句創編活動。

3、感受故事的幽默與滑稽,體驗語言遊戲活動的快樂。

三、活動準備:

圍裙一條,圖片(小蛇、蘋果、香蕉、葡萄、蘋果樹),襪子人手一隻,蔬菜園情景佈局,蔬菜等教具若干。

四、重點難點:

1、重點:感受故事的幽默詼諧。

2、難點:創編故事。

五、活動過程:

(一)講述故事,學習句式。

首先我準備了裝飾成草地的圍裙,穿在身上,孩子們都很好奇,老師這是要幹什麼呀!興趣一下子就被吸引了過來,接著我從口袋裡拿出小蛇,很自然的引出了故事。

(插入圖片)配合著ppt一邊做動作使幼兒更好的理解故事。我是這樣做的(插入視訊)故事的最後一張圖片是:小蛇吃了蘋果的猜測,對於本次活動起到直接影響,對後面的各種水果的猜測會起到引領與借鑑的作用,所以我有目的的讓孩子多觀察一下畫面,包括語言上的提示:這是一種什麼水果呢?什麼水果是圓圓的,有柄的?什麼水果吃起來甜甜的、脆脆的?

孩子很順利地猜出蘋果以後,教師馬上揭曉答案,給予孩子猜測成功的肯定與表揚,激勵其他孩子猜測的積極性,然後把吞了蘋果的小蛇親熱地稱呼為:蘋果蛇,為後面關於小蛇其他有趣稱呼做好鋪墊。

(二)鞏固句式,複述故事。

在幼兒已經初步理解了故事的基礎上,以具有遞進性三個問題:

1、這是一條什麼樣的小蛇?

2、小蛇在幹嘛?

3、它發現了什麼?

使幼兒鞏固: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的句式。並回憶故事內容,簡單複述故事中的詞語,句子。緊接著我把襪子套在手上,從身後慢慢拿出,運用襪子小蛇配合動作按順序引導幼兒複述故事。

(插入圖片)在再一次和幼兒講述故事的時候,孩子對於小蛇吞嚥小樹這樣一種大膽的行為,覺得特別有趣。而且,關於“小樹好不好吃”的討論,讓孩子對於小蛇的“調皮與淘氣”的記憶再次變得印象深刻起來,孩子快樂地隨這我的的語言引導與動作提示,一起模仿表演小蛇吞嚥小樹的動作,然後打著飽嗝、撫摩肚皮幫助消化、最後快樂滿意地睡覺……孩子在這一系列的模仿表演中,不僅理解到故事中小蛇的滑稽與貪吃,也為後面的完整欣賞故事、理解故事風格特點做好充足的準備。

(三)發散性語句創編活動。

第三個環節是故事的創編活動,我創設蔬菜園的情景,投放很多好吃的蔬菜水果,“這條襪子小蛇真有趣,你們也來變成小蛇吧”當每個小朋友的手上都戴上了襪子以後,很自然的每個小朋友都融入了自己是小蛇的角色。(插入視訊)四、結束部分棒棒糖變成了小蛇,到超市裡去,會變成什麼蛇呢?在幼兒想的過程中,自然的結束了本次活動。

六、反思亮點:

1、元素的巧妙構建:

為了幫助幼兒理解故事,激發他們對故事的興趣,,在故事講述中,我巧妙地滲入了多種元素:肢體語言元素(如“扭來扭去”“在散步”),情景元素(發散性趣味遊戲),這些元素將整個故事的學習理解過程進行了有效的串聯,充分挖掘出原著故事中詼諧、幽默的情感元素,讓幼兒在傾聽、欣賞和遊戲的過程中自由表達對故事的理解,使整體課程層層遞進,環環精彩。

2、課程整體環節設計上:

我注重師幼情緒、情感的吸引與融通。如:當我從口袋裡引出主人公小蛇時的那種神祕,瞬間點燃了孩子們好奇心和探究的慾望;如:蛇寶寶與大蛇之間似乎不經意的碰碰頭、抱一抱、拉拉手、跳一跳等,讓孩子們不由自主的和小蛇成為親密的朋友;這種情緒與情感的吸引與融通,充分滿足了幼兒心理髮展的需要及語言表現的慾望。

3、活動細節的精巧設計:

(1)教具選擇來源於生活:我上課的道具是來源於生活中常見的不經意的一些小物品:圍裙,襪子。一條圍裙稍加裝點就是一片草地,一個小口袋就是小蛇的家,襪子套在手上,神形活現的小蛇砰然出洞,這些教具簡單新穎,摒棄了傳統教學中教具量大,繁瑣的缺點,變繁為簡而又充滿無盡的情趣。

(2)將身體作為一個支架,圍裙穿在身上,把物品粘在圍裙裡面,所有的物件通過粘帖瞬間躍於眼前,過程神奇而風趣,當每一件物體從我身上變出來時,孩子們的眼神是那麼的驚訝和驚喜,被我和道具深深吸引了。

(3)創編環節:幼兒創編遵循其思維開闊發展的科學原則,從有形的蔬菜園到無形的超市,層層推開幼兒思維創想的空間,為其更廣闊的後期創想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這節課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們的學習是快樂,在孩子的快樂學習中,我也倍感快樂和幸福!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7

一、 教材分析

小袋袋形象是著名的繪本大師 查爾斯·福格 為孩子們塑造的,生動可人,深入人心。書中的小袋袋形象滑稽可人,孩子總是樂此不疲的模仿。除了塑造了小袋袋形象外,還出現了很多動植物。有高大的樹木,有枯萎的樹葉,有盛開的花朵,有蹦蹦跳跳的小兔子、有美麗的花蝴蝶、有小鳥、鼴鼠、卡拉熊、烏龜、蜈蚣等。可以在閱讀過程中,引導孩子去觀察,讓孩子想一想,說一說。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觀察力。

二、學生分析

幼兒期是人類的語言發展的關鍵期,作為老師就要把握住這一語言發展的關鍵期讓幼兒獲得多方面的語言資訊,自由地創造性地運用語言。

幼兒語言教育的目標可以概括為傾聽表述,欣賞文學作品和早期閱讀四個方面。

根據這四個方面,我對小班幼兒的語言能力進行了評估,發現了小班的孩子他們傾聽的特點是:由無意識傾聽到學習有意識傾聽表述的特點是,以自身活動或經歷為內容,其中夾雜著一些想象的成分,表述的方式比較簡單,欣賞文學作品較少,早期閱讀的興趣還不明顯。

所以我選擇了這個繪本。書中的小袋袋形象滑稽可人,孩子總是樂此不疲的模仿。在閱讀過程中,孩子總是會模仿小袋袋,做那些天真可愛的動作,能讓孩子覺得快樂就是我們老師最大的幸福。

三、教學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小班下學期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幼兒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為中心。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觀察、閱讀畫面,理解小袋袋喜歡做的事情,感受小袋袋的天真活潑。

2、願意用動作語言表現畫面內容,嘗試運用"我喜歡……"的句式進行講述。

3、喜歡和同伴一起閱讀圖書,體驗集體閱讀的快樂。

四、 說教法

本次教學活動以遵循"三個原則" ,做到"兩個注意",體現"一個整合"的指導思想來設計教法,學法。

"三個原則":一是"教師主導、幼兒主體,以問題的引導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二是"教師在前、幼兒在後"的教學原則,既當幼兒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過程時,教師要觀察瞭解幼兒的學習行為是怎樣產生的,並在尊重幼兒認識過程發展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和施加影響。三是"同時進行原則",即在教學活動中,要同時顧及興趣,態度和行為的培養,既有明確的重點,又相互滲透。

"兩個注意": 一是設定符合幼兒"最近發展區"的問題情境。既要把各教學環節與教學要求設定成問題情境展示給幼兒,這樣容易使幼兒被問題情境吸引而主動投入學習。二是注意根據幼兒的認知規律和情感發展規律,把教學目標的要求分解成若干細小的層次,分散到各個具體的活動中,形成一個循序漸進的教學活動,使教學重點得以鞏固,教學目標得以實現。

"一個整合":《新綱要》中明確的指出: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通過自主的學習,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展。教學過程體現整合性,對多元智慧的發展提供保證。

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實際情況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我採用了直觀演示法、討論法、講述法和提問法。

1 、直觀演示法:運用直觀、形象的教具進行表演示範,引導幼兒理解作品內容。活動中主要運用多媒體課件,將整個故事製作成形象直觀的ppt,既可以完整欣賞,又能分段播放,通過觀賞課件引導幼兒瞭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容。

2 、提問法:這是語言活動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學中,我嘗試改變以往語言教學總是先講完故事再進行提問的模式,將單一性、回憶式、封閉式的提問方法改成多樣性、啟發式、開放式的提問,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

3 、討論法:是指讓幼兒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互相合作,共同探討問題答案的方法。在活動中,我將討論法結合在講述故事過程中。如:請小朋友而共同討論:小袋袋現在在做什麼?他的朋友們跟它一樣嗎?

六、 說學法

整個活動主要運用了討論談話法、發現法、講述法等學習方法。

1、討論談話法:幼兒在討論、談話中能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2、發現法:教師提供適於幼兒進行發現活動的教材,使他們通過自己的探索、嘗試過程,發現知識。在活動中,請幼兒觀察、討論故事中人物,通過提問和幼兒討論,引導幼兒自己得出結論,充分體現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講述法:主要教會幼兒能準確地回答問題,恰當地說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活動中,我採用多種形式的提問,為幼兒提供講述的空間,啟發幼兒用巨集亮的聲音、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並且注意為每名幼兒創設講述的機會。

教學過程

整個活動分為四大部分, 活動流程圖簡單明瞭地概括了整個活動,使大家一目瞭然地明白設計意圖,下面將其詳細說明一下:

設計意圖:

這是一本非常簡單的圖畫書,單看一幅幅精美的圖畫就能猜出故事大概。前半部分,主要描繪的小袋袋的動,一個非常頑皮的形象。後半部分,主要描繪的是靜,一幅很美麗很溫馨的畫面。故事本身淺顯易懂,講述了可愛的小袋袋和他的動物朋友之間的故事。這樣可愛的形象不但深受孩子們的喜愛,而且也吊足了孩子們的閱讀興趣。較符合小班小朋友的年齡特點,且能很好的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所以我覺得這個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因此,我選擇了這個繪本。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對藝術活動提出的“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基於這點要求,在幼兒聽過故事,學過歌曲的基礎上,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徵和遊動姿態,通過“觀察—想象—創作—欣賞”這一過程,可以進一步豐富幼兒的情感,發展積極性思維及操作能力。這不僅僅體現在美術這一學科中,在其他的學科中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說幼兒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因此,正確掌握幼兒年齡階段目標和幼兒近期發展情況,是每位教師設計和組織活動的必要前提。幼兒在初步接觸美術後覺得用一支筆可以畫出很多的東西,很有意思。他們就拿著筆隨意的畫啊畫的,這就需要教師去引導幼兒理解美術,使幼兒都能通過動手操作而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讓幼兒愛上美術。

三、說教學目標:

1、學習用手指壓印和添畫曲線的方法,表現各種動態的小蝌蚪。【依據《綱要》中提出的:進行藝術活動時,要根據幼兒的發展情況和需要對錶現方式和技能技巧給予適時、適當的指導來定位的。】

2、培養和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想像力,提高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及大膽作畫的能力,體驗美術活動的快樂。【體現了本節課的主要設計意圖,依據《綱要》中要求突出“情感”、“興趣”、“態度”、“個性”等方面的價值取向,著眼於培養幼兒終身學習的基礎和動力。】

3、作品展示,欣賞作品並互相交流,分享成功的快樂。【依據《綱要》中“為幼兒創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條件,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賞”。在這裡為幼兒的語言發展提供機會,使語言教育滲透在美術活動中。】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培養和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想像力,提高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及大膽作畫的能力。

突出重點的方法:主要通過幼兒動手操作的過程,來實現幼兒在“興趣”和“體驗”方面的發展。

(2)難點:幼兒對小蝌蚪各種動態的表現。

突破難點的方法:幼兒通過觀看動畫的方式,瞭解小蝌蚪的各種動態。

五、說教法:

①“直觀演示法”,通過課件演示,形象生動的匯入課題,引起學習的興趣。

②“啟發性提問法”,引導幼兒帶著問題去觀察並思考。

③“示範講解法”,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表現方法,主要體現了“幼兒才是活動的主體,教師應該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這一理念。

六、說學法:

1、“討論法”,在觀察之後和操作之前,提供給幼兒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鼓勵幼兒大膽討論,有利於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2、“操作法”美術活動中常用的學法,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從中體驗情感教育。

七、活動準備:

1、幼兒生活經驗和知識的準備。在日常生活中,讓幼兒多觀察自然角里的小蝌蚪,使幼兒熟悉“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和歌曲

2、教具及材料準備:《小蝌蚪找媽媽》的課件和“青蛙媽媽”的大圖片;

幼兒的的操作材料:每組一盤黑色的顏料;人手一支黑色水彩筆。

八、說活動過程:

整個活動程式概述為“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觀察動畫、比較形態→自由討論、大膽想象→自我創作、示範講解→作品展示、互相欣賞”五個部分。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手指歌。意圖是利用幼兒學過的遊戲,增加活動的生動性,讓幼兒一開始就帶著愉快的情緒參與學習。

2、課件裡出現皺著眉頭的青蛙媽媽,教師提問,幼兒帶著問題看圖。意圖是預設情境,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3、說《小蝌蚪》兒歌,課件裡出現找到媽媽的小蝌蚪圖片,青蛙變成高興的表情。意圖是以說兒歌的形式,讓幼兒初步體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課件的演示,用來創設一個“小蝌蚪找媽媽”的遊戲情景來貫穿課的始終,為幼兒創設一個輕鬆的學習情境,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為活動的順利進行做好鋪墊。體現了《綱要》中提出的“以遊戲為幼兒的基本活動”這一理念。

(二)觀看動畫、比較形態

動畫裡出現小蝌蚪往不同方向遊動的畫面。意圖是用啟發性提問法,明確的把“觀察”和“比較”這兩個任務交待給幼兒。

(三)自由討論、大膽想象

1、幼兒通過觀看動畫,討論小蝌蚪的各種游泳形態。意圖是在幼兒頭腦中形成小蝌蚪遊動的初步印象,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理解,提示幼兒要說完整話,充分調動它們學習的積極性。

2、總結小蝌蚪遊動姿態,幼兒想象小蝌蚪的畫法。意圖是在觀察之後和操作之前,提供給幼兒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鼓勵幼兒大膽討論,有利於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自我創作、示範講解

1、把操作材料都利用起來,請幼兒變出可愛的小蝌蚪。意圖是主要依據於《綱要》對藝術活動提出這樣的要求:“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2、幼兒探索畫法,教師示範講解。在幼兒自由探索之後,請畫得好的幼兒上來畫一畫、說一說自己的方法。老師及時表揚和肯定幼兒的想法和創造。最後,再來解決這節課的難點。老師一邊示範一邊講解:“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顏料中輕輕蘸一下,然後把指腹按在紙上,再用水彩筆畫上彎彎曲曲的尾巴,一條可愛的小蝌蚪就在遊動了。”重點指出一次多壓印幾個小蝌蚪的身體,然後在不同的位置添畫細尾巴。意圖是避免幼兒在美術活動中時間的隱性浪費,從小培養幼兒學會統籌安排的好習慣。

3、幼兒再次操作,體驗創作的樂趣。

請幼兒再次作畫,同時播放“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意圖是為幼兒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情景環境,同時進一步提高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從中體驗情感教育,體驗創作的樂趣。

請作完畫的小朋友把材料和工具放回原處,用肥皂把手洗乾淨。意圖是這些看似點點滴滴的常規教育,就蘊藏在幼兒一日生活活動中,老師應該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機會,鞏固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

(五)作品展示、互相欣賞

課件裡出現小蝌蚪找到媽媽在圖片,為幼兒創設情景。出示青蛙媽媽的大圖,幼兒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大圖上。引導幼兒相互欣賞,交流自己的創作經驗,師生同唱歌曲《我有一雙小小手》。意圖是交流自己的創作經驗,誇誇自己能幹的小手,為幼兒的語言發展提供機會。這個環節又利用了情景遊戲,頭尾呼應,把活動推上新的高潮。讓幼兒充分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九、活動延伸:

充分利用這次繪畫活動師生共同佈置“小蝌蚪找媽媽”的主題牆面,學故事、唱歌曲,學做“小蝌蚪找媽媽”的音樂遊戲。請幼兒繼續探索“小蝌蚪和青蛙的祕密”,收集相關資料,相互交流自己獲得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