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精選】幼兒園說課稿範文錦集8篇

文思屋 人氣:1.94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認真擬定說課稿,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說課稿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幼兒園說課稿範文錦集8篇

幼兒園說課稿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的內容,瞭解蘿蔔回來了的故事內容。

2。感受朋友之間的真摯友誼。

活動準備:

1。課件《蘿蔔回來了》。

活動過程:

2、欣賞故事,初步瞭解故事的大概:

(1)故事的題目是什麼?

(2)蘿蔔是誰的?最後回到了誰手裡。

3。欣賞故事第二遍,結合圖片或課件理解故事內容:

(1)蘿蔔是從那裡來的?

(2)小兔子把蘿蔔送給了誰?(鼓勵幼兒用動作模仿)

(3)小猴又把蘿蔔送給了誰?

(4)小鹿把蘿蔔送給了誰?

(5)小熊把蘿蔔送給了誰?

4。完整欣賞配樂故事,激發幼兒學習講述的願望。

這個故事好聽嗎?你想來學一學嗎?

活動延伸

角色表演《蘿蔔回來了》。

幼兒園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設計意圖:

(1)《老爺爺的帽子》這則童話以“老爺爺關心小鳥、小鳥關心老爺爺”這一主題,將我們帶入了一個溫馨、充滿愛的世界。

(2)結合現代家庭實際情況,考慮獨生子女大多隻知道滿足自己的需要,而不會考慮別人的情緒和感受,缺乏同情心、不懂得關心、幫助別人。

(3)未來的社會需要幼兒從國小會生活、學會關心,我設計了這一活動旨在引導幼兒體驗關心,愛護他人所獲得的幸福感和快樂感,學會關心他人,萌發互愛情感。

2、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因此,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確定了本活動的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理解他人的需要,學會關心、幫助他人。

(2)激發幼兒的同情心,獲得被關心,幫助他人的內心感受

(3)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發展口語表達能力和交往能力。

3、活動重點:學會關心,幫助他人。

4、教學準備:

(1)知識準備:童話故事、《老爺爺的帽子》

(2)物質準備:課件設計,自制愛心獎章。

(3)環境準備:“誰在關心我們”掛圖資料。

依據素質教育中"提高審美觀,提高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要求,及幼兒園語言教學的任務,制定了四個教學目標。1、培養幼兒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情感。2、引導幼兒能大膽表達,發展口語表達能力,培養欣賞為學作品的興趣和想象力。3、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詩歌寧靜、溫馨的意境,初步嘗試感情的朗誦詩歌。4、初步學習使用動詞:飄、翻、吹,進行仿編詩歌的嘗試。

教學的重點是:理解詩歌的內容初步學習朗誦。這是依據了語言的教育意義指出:語言是認識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能促進幼兒認識能力的發展,提高審美觀。這首詩歌含有豐富的知識性,用詩一般的語言描述了很多美好的情景,是幼兒認識世界瞭解世界的好教材。幼兒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內容感受到詩歌的美,才能在感情上產生共鳴進行朗誦。

難點:正確使用動詞,根據詩歌的結構及語言情緒進行詩歌創編。語言教育能激發起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培養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語言的感情色彩對幼兒有很大的感染力。作為大班幼兒有了一定的理解語言、表達語言的基礎,幼兒往往不滿足於對一首詩歌的朗誦,他們有想表達自己的想法,有創編的渴望。可是這種渴望要變成實踐行動,幼兒靠自己是難以實現的,必須有教師的引導和幫助,因此這是本次教學活動的難點所在。

二、教學方法

針對教材內容和分析我主要運用了遊戲法、視聽結合法和分段跟誦法三種教學方法。第一種遊戲法,同中國小不同的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形式就是遊戲,幼兒在遊戲中發展在遊戲中學習。綱要明確提出了"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的環境,支援、促進、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還提出了讓幼兒"想說、敢說"。那麼遊戲法恰恰能完成綱要的要求,激發幼兒想說、敢說的願望。我設計了三個不同的遊戲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中,配合遊戲運用製作了教具掛圖和小圖片。首先,在課題匯入部分運用了音樂小遊戲"模仿動作"。隨著音樂引導幼兒模仿白雲飄等動作,用動作理解詩歌中的動詞。在理解詩歌的內容和它那別緻的想象時,設計了遊戲"送寶寶回家"。通過這個遊戲讓幼兒理解詩歌中描述的各種事物之間的聯絡。最後,在活動結束時運用了音樂表演遊戲"快樂寶寶"。

第二種是視聽講結合法,主要根據了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而採用的。視就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在自由、寬鬆且安靜的環境中,為幼兒提供了探索性強的的小圖片和形象可愛、顏色鮮豔的大掛圖。這些都充分的刺激了幼兒的視覺感官,引導幼兒進行細緻的觀察。聽就是教師的語言啟發、引導、暗示和示範。我在教學中主要運用了究因性和啟發性提問,比如:"誰會是寶寶的搖籃?""你想想還會有那些寶寶?誰又會是他們的搖籃?"。在教學中為了讓幼兒充分體驗詩歌的美,在示範朗誦時,配上了優美的"夢幻曲"聲情並茂的朗誦,充分刺激了幼兒的聽覺感官。講就是指幼兒的講述。幼兒通過在遊戲中自由結伴講、分組講,充分表達自己的.願望。在反覆的表達講述中理解詩歌的內容,從

而能有感情的進行朗誦。而且這樣能滿足每個幼兒的願望,充分注重了個別差異。視聽講結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中。

第三種方法是分段跟誦法,在幼兒自由探索獲取知識的同時利用大圖片進行了分段跟誦的方法,因為形象的的圖片很容易在幼兒的頭腦中引起對詩歌內容的表象,通過直觀形象的感知獲得知識,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由於這首詩歌描寫了4個不同的場景,完整教學不利於幼兒的記憶,分句又會破壞了詩歌的完整性。所以,選用分段跟誦法,每一段設計幾種不同形式的提問,使幼兒熟悉理解記憶詩歌中的語句。

以上三種教學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補充,配合使用色彩鮮豔的圖片,適合幼兒操作的小圖片和優美的音樂,充分發揮了這兩種教學方法的作用。

三、學法指導

教學中我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學法指導,一方面就是引導幼兒注意傾聽,大膽表述。幼兒學習語言主要是通過傾聽這一途徑。教幼兒注意傾聽,才能正確的感知語音、語彙和語法規則。根據綱要中讓幼兒"想說、敢說"的要求,我就從想和敢這兩個方面進行具體指導和幫助:首先,我在示範朗誦前著意設計提問"仔細聽一聽,詩歌中說了些什麼?"讓幼兒帶著問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認真傾聽。在示範朗誦中藉助於想象的圖片和優美的音樂,進行聲情並茂地朗誦,刺激幼兒的各種感官,為幼兒提供學習朗誦的榜樣,激發幼兒想說的願望。其次,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和遊戲,給幼兒提供自由表達的機會。通過語言的激勵調動幼兒仿編詩歌的積極性,讓幼兒敢說。

第二方面的學法指導是在啟發幼兒通過探索嘗試,進行詩歌仿編的方法。新綱要指出:兒童語言學習是開放而平等的學習。教師和

幼兒是構造愉快學習和交流過程的共同體,因此,我為幼兒創設了支援性的語言教育環境,支援幼兒在活動中擴充套件語言經驗。我在引導幼兒進行仿編詩歌的時,提供了各種小寶寶的圖片。由這些圖片引起幼兒的思考,經過教師的引導和幫助讓幼兒在探索中自主的學習,突破教學的難點。

總之,在學法指導中本著"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遵循了"幼兒是通過自由觀察,積極探索進行學習的。"這一認知發展規律。為其今後獨立思考、獨立學習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奠定了基礎。

四、教學過程

教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聽音樂"模仿動作" 匯入課題,隨著優美的音樂教師說:"白雲飄來了。"幼兒用動作表現出來白雲飄,並用語言說:"白雲白雲飄啊飄,飄到藍天上。" 教師再將白雲的圖片貼到天空的背景圖上。通過動作模仿來初步理解動詞"飄、吹、翻",為詩歌的學習做基礎。第二部分展開分為五個環節,第一環節語言遊戲"送寶寶回家"。教師先出示小寶寶的圖片,引導幼兒討論:"小寶寶的家在哪裡?""小寶寶想睡覺了,誰來哄他呢?怎樣哄?"通過集體想辦法,把小寶寶送到媽媽的懷抱裡,讓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詩歌的第四段"媽媽得手是搖籃,搖著小寶寶,歌兒輕輕唱,小寶寶睡著了。"即而啟發幼兒想"這些寶寶的家在哪裡?""誰是它們的搖籃?誰又在哄寶寶睡覺?"給幼兒充分的遊戲空間,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一一回答,邊操作邊表達。比如幼兒會說:"星寶寶的家在天上,白雲是星寶寶的搖籃,月亮在哄星寶寶睡覺。"可能幼兒的想法和詩歌中的內容不同,可是教師也要充分的肯定幼兒的想象。因為這個遊戲的目的就是讓幼兒理解詩歌中描寫的各種事物之間的聯絡,擴充套件

幼兒的思維。第二環節完整欣賞,讓幼兒帶著問題去聽"這些小寶寶找到自己的家可高興了,家可真好啊,你看他們都舒服的睡著了,仔細聽一聽詩歌裡說了些什麼?"(教師進行配樂詩朗誦)聽完後啟發性提問:"你覺得小寶寶舒服嗎?為什麼?""誰是小寶寶的搖籃?""誰在哄寶寶睡覺啊?"通過一系列的啟發性提問讓幼兒深入瞭解詩歌中的白雲輕輕飄等動詞的運用,感受詩歌中的美。第三環節分段跟誦。首先,幼兒自選圖片扮演各種寶寶學習有感情的朗誦,教師進行個別指導,調動起幼兒的感情共鳴,進行有感而發的朗誦。然後教師在組織全體幼兒進行有感情的分段跟誦。自然地過渡到第四環節完整的有感情的配樂朗誦,完成教學的重點。第五環節仿編詩歌。出示各種寶寶的圖片讓幼兒自選一種與同伴討論創編詩歌。利用這些圖片能引起幼兒的思考,教師引導幼兒:"這些寶寶的搖籃是什麼?""誰會哄小寶寶睡覺?怎樣哄?"比如這隻鳥寶寶,幼兒通過探索思考有可能編出這樣的詩句"大樹是搖籃,搖著鳥寶寶,樹葉沙沙沙,鳥寶寶睡著了。"通過這樣的仿編和操作活動,讓幼兒利用剛學到的知識參與仿編,教師適時地指導和幫助,順利自然的完成教學的難點。第三部分結束,音樂遊戲"快樂寶寶"。教師進行情感啟發:"每個寶寶都有一個家,都有疼愛自己的媽媽。媽媽愛我們,我們也愛媽媽。我們的生活多麼美好,寶寶們多麼快樂啊!讓我們一起快樂地跳起來吧!"在歡快的音樂中讓幼兒充分表達那種仿編詩歌后的成功的喜悅之情和對美好生活追求、愛媽媽的情感。

另外,為了進一步鞏固幼兒獲得的各種情感體驗、知識能力和學習方法我又設計了延伸活動,請幼兒欣賞幾首搖籃曲和其

他有關於搖籃的詩歌,或組織美術繪畫等延伸活動,體現了各科教學的整合性。

在教學活動中我掌握好巨集觀調控,調整控制好教學節奏速度,合理分配好時間。在提問時,注意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有針對性地選擇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兒回答。當然,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我設計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還要根據幼兒的實際反應和接受能力及時調整,這就需要教師有良好的應變能力和靈活的教育機制,努力體現"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以上是我對這個教學活動的理解、分析與做法,如有不當之處請評委老師給與批評指正,謝謝各位領導!

幼兒園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早期閱讀《能幹的嘴巴》選自五大領域中班下學期語言活動。早期閱讀是憑藉變化著的色彩、圖象、文字或憑藉著成人形象、生動的讀、講來理解讀物的過程。學前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幼兒語言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早期閱讀《能幹的嘴巴》是通過幼兒操作、探索嘴巴的用途,從而引出“吃”、“喝”、“唱”、“吹”四個“口”字旁的字,初步瞭解漢字的構成規律。本活動利用遊戲、兒歌的形式貫穿,不僅提高了幼兒對早期閱讀的興趣,更能形象深刻地掌握好四個“口”字旁的字。

(二)目標定位:

美國國家研究院早期閱讀委員會研究報告提出:“閱讀能力是當今社會人們獲得成功的基礎。”研究者還大聲疾呼:“閱讀是學習的基礎。”而今天的有幼兒是新世紀的主人,在社會和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對幼兒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從學會到會學,即通過學習,不僅僅只侷限於學到某些知識、記住某些東西,而是更應通過自身的努力,掌握學習方法。

根據《綱要》中語言活動提出的要求: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元號的興趣和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標。目標為:

1、在創編並表演的過程中,認識“吃”、“喝”、“唱”、“吹”四個“口”字旁的字。

2、通過比較“吃”、“喝”、“唱”、“吹”的共同特徵,初步瞭解漢字的構成規律。

3、體驗識字帶來的快樂。

(三)教材的重、難點

活動的重點是:認識“吃”、“喝”、“唱”、“吹”四個“口”字旁的字。

活動的難點是:初步瞭解漢字的構成規律。

總之,我樹立了目標的整和觀、科學觀、系統觀,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標程式,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寓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中。為此,我作了如下準備:

1、吃、喝、唱、吹的字卡各一張(教具)

四個字的字卡各四份(學具)

2、喇叭、飲料、米飯、話筒等。

3、照相機

二、說教法

新《綱要》提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本次活動我除了以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以自己的形態感染孩子外,還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採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就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操作材料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在本次活動的第二個環節,探討嘴巴的用途中,我利用了這種方法。我為幼兒準備了喇叭、飲料、話筒等,讓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發現了嘴巴的用途。

2、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本次活動我利用一首兒歌貫穿全過程,幼兒在遊戲中不知不覺學到本領。

3、直觀法:直觀法具體形象,符合幼兒的思維特點。幼兒在操作活動探索嘴巴的本領時,我用照相機把“吃”、“喝”、“唱”、“吹”四個動作拍了下來,一一呈現在黑板上,然後和漢字相互對應。因為幼兒在照片中直接看到了自己做的動作。這樣能使幼兒更加感興趣,而且印象較為深刻,掌握的效果也較好!

三、說學法

遵循幼兒學習的規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綱要》新理念的指導下,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玩玩、想想、說說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本次活動幼兒主要採用的方法有:

1、發現法:在活動中,我提供了一些教具,在讓幼兒玩的過程中發現了嘴巴的用處,充分體現了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體驗法:心理學家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為了讓幼兒對識字活動更感興趣,我採用了遊戲體驗法,讓幼兒在說說、演演中體驗了識字的樂趣。

在活動中,幼兒還用了多種感官,在觀察、討論中瞭解漢字的構成規律。整個過程幼兒都是在積極主動中進行學習的。

四、說活動程式

早期閱讀是一個獨具規律的語言教育。根據《綱要》提出的語言教育指導要點及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本次活動設為四個環節。第一環節是激發興趣。第二環節是探討嘴巴的用途,建構兒歌。第三環節是拓展練習。第四環節是完善兒歌並表演。為什麼要這樣安排呢?

第一環節:激發興趣

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學習的關鍵。在開始部分,我抓住幼兒好奇這一點,通過師生互相打招呼提問:“嘴巴除了用來說話,還能用來幹什麼?”激發了幼兒的興趣,為第二個環節做準備。

第二環節:探索嘴巴的用途,建構兒歌

這一環節是為解決重點設定的。這一環節我分三個步驟,第一步驟:幼兒通過操作,吹吹喇叭、吃吃東西、喝喝飲料、拿著話筒唱唱歌,自然而然發現嘴巴的用途。在幼兒操作時當場拍下幼兒活動的照片。第二步驟:出示拍的照片,運用直觀法及啟發性提問建構兒歌,認識吃、喝、唱、吹四個漢字。第三步驟:通過遊戲法師幼完整念一念兒歌,做一做動作,加深印象。這一環節完成了目標1。

第三環節:拓展練習

這一環節是突破難點的關鍵。這一環節我分兩個步驟。第一步驟,根據幼兒的直接體驗,提問:“吃、喝、唱、吹這四個字寶寶有什麼地方是一樣的?為什麼它們身旁都有一個“口”字呢?”第二步驟:加深鞏固對四個漢字的認識。我讓幼兒先拿出椅子底下的字寶寶讀一讀、做一做,最後把字寶寶送到相應的照片下。由淺入深,層層遞進。這一環節落實了目標。

第四環節:完善兒歌並表演

在突破重難點後,使學有所用。結合當代幼兒語言教育的整和觀念,我設定了此環節。幫兒歌加上開頭,編上結尾,完整的表演。在輕鬆、愉快的表演中,體驗了識字的樂趣。到這一環節,目標3就自然完成了。

在整個活動中,我始終貫徹《綱要》精神,寓教育於遊戲中。整個活動符合中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早期教育獨具的學習規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充分體現了幼兒的主體地位,順利地完成了活動及制定的目標。

幼兒園說課稿 篇5

一、 說教材

在日常生活中,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方式,他們活潑,對此非常感興趣,綱要中指出: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接受能力想吻合,以引導幼兒向最近發展區發展。大班幼兒的認識水平在不斷提高,且處於語言迅猛發展時期,但對數量詞的掌握、理解還有一定的困難,為了順應幼兒的發展需要,我想通過幼兒最喜歡的遊戲,讓幼兒在掌握的基礎上,靈活運用數量詞,充分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發展語言的關鍵是創設能使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同時,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根據綱要中的語言領域目標要求及本班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於:

1、通過語言智力遊戲提高幼兒對學習數量詞的興趣。

2、提高幼兒在活動中快速傾聽和應答的能力。

3、引導幼兒練習正確使用數量詞。

這三個目標蘊涵了語言能力的培養,知識經驗的獲得,體現了目標的綜合性和層次性,我將本次活動的重點放在“通過語言智力遊戲,提高幼兒對學習數量詞的興趣上,”從第一、四環節的逐步深入,將知識進行遷移,將重點逐漸攻破,活動將難點定在“正確使用數量詞,”從以下幾點突破:

1、讓幼兒參觀“物品展覽館”,討論圖片上物品名稱。

2、做遊戲“玩轉盤”“造火車”

為了完成本次活動目標,我做了以下幾方面的準備:

(一)、環境創設與區域活動相結合

為了讓幼兒不再被動接受教師傳遞的資訊,而轉為主動吸收,我整合了區域活動,根據教育目標,有機滲透教育內容,使幼兒獲得更多更有益的知識經驗,促進幼兒多方面能力發發展,因此,我在區域中準備了:美工區:投放白紙、彩筆。閱讀區:投放數量不等的物品名稱的圖片。

(二)、知識經驗準備:利用各種活動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豐富詞彙和生活經驗。

(三)、物質準備:

1、老師、幼兒、家長共同蒐集各種物品名稱圖片佈置一個“物品展覽館”

2、轉盤,上面貼有各種數量不等的物品名稱圖片

3、各種數量不等的物品名稱圖片反貼在黑板上。

這些準備,一是豐富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幼兒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便於幼兒在和同伴討論中大膽、自主、快樂的交流,二是能在活動中突破難點,便於幼兒理解。

二、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次活動

教師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外,還挖掘此遊戲的活動價值,採用遊戲組織教學,運用了觀察法、遊戲法、討論法等,對於這些方法的運用,我變以往教師說教的傳統形式為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用啟發引導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並以遊戲的方式貫穿活動始終,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習得經驗,真正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在活動過程中,我滲透了多元智慧理念,將各領域知識有機整合在一起,如:在語言領域中滲透社會領域內容,感受遊戲的快樂,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在玩轉盤和造火車遊戲中讓幼兒感受數量的概念,在音樂遊戲開火車中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

三、說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幼兒為主體,創設適宜的環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本次活動採用遊戲操作法、觀察法、討論法,讓幼兒在看看、說說、聽聽的過程中學習更多的數量詞。

四、說教學程式

(一)、創設情景,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6分種)

帶幼兒參觀“物品展覽館”,啟發幼兒相互討論,圖片上都有什麼?

此環節中,教師為

幼兒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援、鼓勵、吸引幼兒與同伴之間交流,體驗交流的樂趣,在交流中獲得新的知識。

(二)、遊戲:玩轉盤 (8分鐘)

轉盤上是一些圖片、上面分別畫著數量不等的蘋果、書本、眼鏡、尺子、樹、電視機等物品,幼兒自己將轉盤的指標轉起來,指標指到哪張圖片,幼兒就說出它的名稱並在前面加上數目和單位,如:一輛汽車等。

此環節讓幼兒分組進行,每組一個轉盤,儘量讓每個孩子在最短的時間內都參與活動,減少和消除消極等待現象。

(三)、遊戲:造火車 (8分鐘)

一名幼兒做“火車頭”,“火車頭”拍手念兒歌“嗨嗨,我的火車就要開”小朋友就問“哪裡開 ?”

火車頭回答“***小朋友那裡開”,被“火車頭”點到名字的幼兒到黑板前翻一張圖片並快速說出圖片上的物品,前面要加上數量和單位,如:五頭牛等,說對的幼兒站在“火車頭”後做一節車廂,說錯了,坐回座位,“火車頭”重新尋找車廂。

這一環節,目的是讓幼兒通過遊戲的形式,練習正確運用數量詞,並提高幼兒在活動中快速傾聽和應答的能力。

(四)、聽遊戲音樂“開火車” (3分鐘)

幼兒隨音樂自由組成幾節火車做動作,並隨音樂將火車開出活動室。

五、說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準確運用數量詞。

幼兒園說課稿 篇6

一、說活動

大家好,我上的這次活動是大班音樂活動《狐狸和小鳥》,其實它也可以說是一次音樂欣賞活動,因為整個活動過程都是引導幼兒在傾聽的基礎上進行遊戲。那我為什麼要選擇這個題材呢?主要是考慮到本班幼兒音樂學習的水平。首先這首樂曲《狐狸和小鳥》運用了4中樂器(鼓、笛子、口哨、鋼琴)老演奏,這樣可以加強幼兒對樂器音色的認識和辨別;其次,考慮到我班幼兒欣賞的能力較差,而這首曲子輕鬆活潑,節奏鮮明,每個樂句特點突出,句與句之間變化豐富,能夠更吸引幼兒,便於幼兒理解音樂內容。因此本活動理念是運用形象生動的音樂圖譜,通過師幼互動,貫穿遊戲情境,以鼓勵、賞識的方法來調動幼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幼兒愉快地投入道整個活動中。

二、說目標

幼兒學習音樂的目的使培養他們的審美感受,體驗音樂帶來的快樂。正如《綱要》所說,應支援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達。因此我定目標為:

1、通過傾聽,引導幼兒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情緒和樂曲的情節變化。

2、大膽表現和創編樂曲中的遊戲情境,培養幼兒對欣賞音樂和表現音樂的興趣。

那麼我考慮到我設計的音樂情節較簡單,而幼兒平常較少接觸樂器,因此我定活動的重點是:在傾聽中大膽表現和創編樂曲中的遊戲情節;難點是:能根據音樂中樂器音色的變化來猜想角色的出場和情節的發展。

三、說教法

當代教育論認為教育過程就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師幼互動師本活動教學發的最大特點。一方面,幼兒師音樂活動的學習者和創作者,幼兒帶著對音樂的熱愛和對音樂教育活動的期盼,指導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大膽地表現自己對音樂的理解與體驗並主動與老師溝通,活動教師的支援、幫助和鼓勵。另一方面,教師師幼兒學習的引導者、支持者與促進者,也是幼兒音樂表現和藝術創造活動的發現者、欣賞者、學習者。教師帶著資訊、期望自覺不自覺地巴暗含的期望傳遞給幼兒,從而有效地激發幼兒音樂學習和探索的當即,從中體驗學習和表達帶來的快樂。

在師幼互動的基礎上我運用了欣賞、圖譜教學、遊戲等教學方法:

1、欣賞法:師音樂活動必不可少的方法,在活動中我先引導幼兒完整欣賞,其目的是保持樂曲的完整性,讓幼兒完整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特點,為活動的開展做情感鋪墊。而奮鬥欣賞是為了突出樂句音色變化與節奏特點,引導幼兒辨別音色更好地感受樂曲情節的發展,有效地突破重難點。

2、圖譜教學法:是從幼兒認識食物的特點出發。在幼兒園音樂教育重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而圖譜教學法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它一形象生動的圖案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在活動重我通過樂器圖片、狐狸小鳥圖片加上老師的語氣、神態、體態的變化進一步引導孩子們進行體驗和感受。

3、遊戲法:遊戲給幼兒的感受帶來無限的樂趣。本活動重,我設定的音樂情境本身就是“狐狸和小鳥”在森林裡做遊戲主要一個過程。其中我引導幼兒猜想兩隻動物會做什麼遊戲,遊戲結束後會幹什麼,並結合音樂用身體動作來表現,巴活動推向高潮。

幼兒園說課稿 篇7

一、活動目標:

1、大膽地講述自己的名字以及名字背後的小故事,學習用"我的名字在第幾行、第幾個,我叫xxx"的句式完整表述。

2、學習書寫自己的名字,感受自己名字的獨特。

二、活動準備:

1、幼兒事先向爸爸媽媽瞭解自己名字的寫法、含義以及取名字時的小故事。

2、幼兒沒人一張紙、一支筆。

3、幼兒用書12~13頁。

三、活動重點:大膽地講述自己的名字以及名字背後的小故事。

四、活動難點:學習用"我的名字在第幾行、第幾個,我叫xxx"的句式完整表述。

五、活動過程:

1、尋找自己的名字。

(1)將幼兒的名字排成四排做成表格顯示在熒屏上,並且用數字做好行和列的標記。

(2)請你們猜一猜這些寫滿字的表格上寫得時這麼?引導幼兒觀察。

(3)你能找到自己的名字在那裡嗎?引導幼兒數數自己的名字在第幾行?第幾個?

(4)幼兒尋找,互相說說自己的名字在第幾行、第幾個、叫什麼。

(5)集體交流,一開火車的形式引導幼兒用"我的名字在第幾行、第幾個、我叫xxx得到句式來介紹自己的名字和位置。

2、說說我的小名。

(1)你還有其他名字嗎?你有小名嗎?誰會叫你的小名?引導幼兒互相說說關於自己小名的情況。

(2)大家教你小名的時候你有什麼感覺?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感覺。

3、交流:"我的名字"的故事。

(1)有一個偉大的作家叫"錢鍾書",你知道他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嗎?

(2)結合幼兒用書,教師講述故事,幼兒欣賞。

(3)為什麼爸爸媽媽給錢鍾書取名叫"鍾書"呢?

(4)你的名字有什麼故事嗎?引導幼兒相互說說自己名字的故事。

(5)集體交流自己名字的故事。

(6)教師總結: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非常獨特的名字,每一個名字都有一定含義,寄寓了爸爸媽媽對我們的期望和美好的祝願。

4、我會籤我的名字。

(1)小朋友會寫自己的名字嗎?請大家寫寫自己的名字。

(2)幼兒學寫自己的名字。

(3)出示簽名薄,幼兒逐一在簽名薄上簽名,相互欣賞自己"寫"的名字。

六、活動反思:

活動前,我讓家長與孩子談一談孩子名字的含義和故事,活動中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大膽交流表達,瞭解自己名字的與眾不同以及家長對自己的期望。

活動時。首先,我們從外形感知"我和別人不一樣",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孩子們通過觀察、比較、記錄從粗略到細微發現了每個人身體的不同,既是對幼兒觀察能力更進一步的培養,也有利於幼兒感受個體的多樣性。當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發現了平時未注意到的某些特徵時,他們會顯得興奮和好奇,這種學習的積極性將成為他們繼續探索的動力。有的孩子在探索中發現我們的名字也是不同的,名字也是區別他人的一個方面,但對於自己的名字的獨特性和含義幼兒瞭解的還是比較少的,所以我為孩子提供了一個認識名字的機會。

幼兒園說課稿 篇8

活動目標

1.在拍照的遊戲情境中,能根據音樂的不同變化,大膽地展示肢體動作。

2.初步嘗試與同伴合作完成走臺,體驗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音樂,PPT課件,紅地毯。

活動過程

一、造型拍拍樂一欣賞音樂1

1.引出主題。

提問:你們拍過照片嗎?說說在哪裡拍過照片。

小結:原來拍照可以記錄下我們去過的地方,以及開心的瞬間。

2.欣賞音樂1.

(1)播放PPTI.

提問:來了一位照相精靈,帶來了一個音樂相機。聽一聽,哪裡很特別?

小結:原來這個音樂相機裡不僅有好聽的音樂,還有連續"咔嚓、咔嚓、咔嚓"的拍照聲,

是一段提醒我們拍照的音樂。

(2)分析音樂,了鋸何時開始變化動作。

提問:音樂相機想邀請你們聽著它的音樂一起來拍照,你們覺得聽到第幾聲"咔嚓"聲時擺Pose最合適?

小結:那就讓我們聽著音樂一起邊走邊拍,注意Pose要在聽到第一聲"咔嚓"時擺最合適。

(3)集體來拍照。(播放PPT2)

重點關注:幼兒能否在聽到相機鏡頭訊號聲後及時變化造型。

(4)個別幼兒來拍照。

提問:找一找,為什麼這張照片很成功?

鼓勵幼兒發現動作要做得大,每次都要有不同的變化。

(5)集體再次逐一拍照。

提問:現在給你們每個人都拍一張照片,你們可以跟著音樂走動,選一個風景。

關注:幼兒動作變化程度,幼兒在音樂出現時能否隨樂舞動。

二、造型拍拍樂——欣賞音樂2

1.欣賞音樂2.

提問:現在這個拍照的音樂和前面的音樂哪裡不一樣?什麼時候擺Pose比較適合?原來攝影師說了,現在來了很多遊客,我們拍照時腳上的步子要跟得快快的,聽到一聲"咔嚓"就馬上要換一個動作了。

2.幼兒集體嘗試跟著音樂拍照。

教師觀察幼兒能否跟隨音樂變換快一些的動作。

三、T臺秀一秀

1.欣賞音樂3(歡快的音樂)。

提問:快聽,發生什麼事情了呢?我們要去哪裡?

現在有一場兒童服裝釋出會正在舉行,想邀請你們一起去當小模特。

2.觀看視訊,並間接滲透遊戲規則。

提問:看一看,小模特是怎麼出場的?每次會擺幾個Pose?

小結:原來小模特是一個接著一個出場的。擺出三個Pose後下場。

3.幼兒分成兩組並協商出場的順序。

提問:你們想不想也來試一試?請你們以十人為一組,分成兩組,商量一下你們小組中小演員出場的順序。

(1)邀請其中一組幼兒嘗試跟著音樂表現。

提問:他們這組中一個接一個先後出場的順序都接對了嗎?

你最喜歡哪個小演員的動作?為什麼?活動21 .

鞏固規則:後一個出場的幼兒要等前一個幼兒走後再出來。

(2)再次邀請其中一組幼兒嘗試跟著音樂表現。

重點關注:幼兒表現與音樂之間的銜接,走步中的眼神與神情,出場動作的不同(走、跑等)。

教師反思及活動點評

教師反思

本次活動的音樂是中國舞蹈家協會二級舞蹈考試範圍中的一首歌曲。歌曲分三段:第一段音樂是慢的4拍加三下連拍聲,第二段音樂是慢的2拍加一下連拍聲,最後一段是歡快的音樂。希望通過活動,給予幼兒音樂的感受。

1.目標達成度

幼兒樂於表現,但最後一個環節由於時間短促、借班上課等因素,幼兒合作性不夠,因而第2個目標(幼兒與同伴合作完成走臺)的達成度欠缺。

2.環節設計

內容上的層次性比較明顯,特別是第二段音樂運用得比較成功,幼兒能夠準確發現第一段音樂和第二段音樂存在的不同,而教師也能採用集體和個別的形式與幼兒互動。此外,教師能及時發現幼兒的亮點和不足,將亮點在同伴間推廣,將不足化解在討論中,從而提高幼兒的自我修正能力。

3.存在的問題

首先,最大的問題是音樂的問題,尤其表現在對第一段音樂(慢的4拍加三下連拍聲)的聽辨上。對於問題"聽到第幾聲‘咔嚓’聲時擺Pose最合適",教師原先預想的答案是"聽到笫一聲‘咔嚓’聲",但實際活動中幼兒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且各種答案都有。雖然教師也採取了及時補救的措施,邀請三位分別選擇不同答案的幼兒上臺演示,但最後還是採取了直接告知準確答案的方式。教師設定這個問題,原本是想給予幼兒更多探索的空間,但這個問題的答案本身並不唯一,且爭議比較大。其次,對於最後一個環節——走臺步,幼兒比較感興趣,也樂於表現。不足的地方是,由於第一組出場的順序事先商量得比較好,所以在第二組出場之前,我沒有主動詢問和確認,以至於出現了一時空缺或沒有接上的情況,這是教疏忽的地方。此外,教師對於活動材料的準備仍有欠缺,活動現場出現了幼兒在地毯上走臺步時滑倒的情況。

活動點評

在"想拍就拍"音樂活動中,材料、幼兒、教師三者之間應該形成良性的、有生命力的互動,教師應把握幼兒的發展水平及已有的經驗和能力基礎,在幼兒享受音樂,自由表現生活經驗的開放性程序中,接納幼兒的創意,在集體探索和個體創造之間尋找到一個平衡點,給予幼兒適時的支援和提升,使幼兒在有目的探索中不斷獲得成長。下面從兩個方面來評析此次活動:

1.教師應在有效互動中引導幼兒探索、修正、提升。

本次活動的每個環節都需要體現出教師的引導性。教師需要有意識地營造有效互動的機會,在互動中為幼兒搭建自主探索的平臺,引導幼兒自我調整、自我修正,使幼兒的經驗與能力不斷獲得提升。在本次活動中,通過傾聽活動需要探索的是拍照的"咔嚓"聲。幼兒需要將已有的生活經驗(平時的照相動作)與音樂經驗(音樂旋律中的"咔嚓"聲)相結合,綜合性地表現拍照動作。本次活動的三段音樂(從開始慢的4拍加三下連拍聲,到之後慢的2拍加一下連拍聲,到最後的連續完整的音樂)層次性明顯,但是活動過程中教師的引導性還需加強。當幼兒在探索的大路上遇到岔路口時,為了讓他們掌握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應該選用迂迴的戰術,間接提示幼兒問題所在,支援幼幾進行自我修正。比如,在教師提問"為什麼這張照片拍得比較成功"時,應該強調"停住".教師需要做的是觀察到幼兒的問題後,間接地點出問題的所在,通過有迴應的評價,讓幼兒及時調整自己的動作,一步步地接近教育活動目標。

2教師如何挖掘幼兒的思維火花,進行有效的資訊傳遞…

教師要發揮引導性,將個人經驗化為集體經驗,在互動中挖掘幼兒的思維火花,進行有效的資訊傳遞,使每個幼兒能夠在借鑑他人的經驗後,有更高層次的創造。本次活動有點走過場,如果深入挖掘,還可以做得更好。但是,值得肯定的是,從動作不自然、不協調、沒感覺,到最後自然、協調、自信,幼兒通過本次活動獲得了提高。

綜上,本次活動需要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改進:

第一,建議對音樂進行進一步編輯。教師應通過適當的音樂,引導幼兒進行原生態的創造。本次活動的音樂沒有設計好,沒有結合幼兒的年齡和發展特點,與其平時的生活經驗有點脫離。音樂"咔嚓"聲的出現要有規律,要精心設計,要與幼兒的動作吻合,可以是:一個樂句,停頓一下,加一個"咔嚓"聲;然後兩個樂句,停頓一下,再加一個"咔嚓"聲;接著兩個樂句,中間不停頓,直接加一個"咔嚓"聲…,.

第二,一些細節之處還需精小設計。比如,在走臺步的環節,一共有二十個幼兒,分為十個幼兒一組進行。教師此時不應該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商量出場順序,試想,十個孩子進行小組討論,不混亂才怪。另一方面,教師通過何種方式提升幼兒的表現非常重要。比如,教師在本次活動中歸納出了四個走臺規則,小結得很好,但是在具體操作時卻忽視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