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推薦】高中說課稿四篇

文思屋 人氣:8.25K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說課稿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推薦】高中說課稿四篇

高中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地位、作用:

《資訊的管理》是高中資訊科技課本第一冊(必修)的第四章“資訊的管理”的內容。

本節是在學習了第3章《資訊的加工》之後編排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既可以對資訊處理的概念的知識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又可以為後面學習資訊資源管理、資料庫打下基礎,所以資訊資源管理以及資料庫是本章的重要內容。此外,資訊資源管理的知識與我們日常生活、生產、科學研究管理大量資料有著密切的聯絡,因此學習這部分有著廣泛的現實意義。

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能力,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基礎教育階段資訊科技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資訊素養。學生的資訊素養表現在:利用資訊科技工具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資訊的能力;對資訊活動的過程、方法、結果進行評價的能力;在熟悉並利用技術條件和環境的基礎上發表觀點、交流思想、開展合作與解決學習和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積極探究技術應用給社會生活帶來的變化,形成與資訊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和責任感。

1)知識與技能

a. 瞭解資訊資源管理的目的和當前常用的管理方法

b. 瞭解日常生活中的資訊管理內涵

c. 瞭解影響資訊資源管理的三個領域

2)過程與方法

a. 感受利用資料庫儲存、管理大量資料並實現高效檢索方面的優勢

b. 初步掌握利用網上資料資訊進行資料分析與比較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a. 瞭解使用資料庫管理資訊的基本思想與方法

b. 能根據應用要求從網上資料庫中搜索相關資訊,並作出正確的情感與價值分析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3、教學重點:

a. 資訊資源管理的內涵

b. 日常生活中的資訊管理方式

c. 資料庫系統的基本概念

d. 欄位的各種資料型別

4、教學難點:

a. 利用網上資料資訊進行資料分析與比較

b. 根據應用要求從網上資料庫中搜索相關資訊,並作出正確分析

c. 能根據要求建立資料表

d. 初步掌握利用Access管理資料的基本方法

二、說教法:

基於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據自己對研究性學習“啟發式”教學模式和新課程改革的理論認識,結合學生實際,主要突出了幾個方面:一是創設問題情景,充分調動學生求知慾,並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二是運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就是把教和學的各種方法綜合起來統一組織運用於教學過程,以求獲得最佳效果。另外還注意獲得和交換資訊渠道的綜合、教學手段的綜合和課堂內外的綜合。並且在整個教學設計儘量做到注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觸發學生的思維,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學生的學習過程,以思維教學代替單純的記憶教學。三是注重滲透數學思考方法(聯想法、類比法等一般科學方法)。讓學生在探索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領會資訊科技的思想,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創造性素質。四是注意在探究問題時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以利於開放學生的思維。當然這就應在處理教學內容時能夠做到“教就是為了不教”。因此,擬對本節課設計如下教學程式:

三、說學法:

學生學習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主動獲取、整理、貯存、運用知識和獲得學習能力的過程,因此,我覺得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學習時,應儘量避免單純地、直露地向學生灌輸某種學習方法。有效的能被學生接受的學法指導應是滲透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的,是通過優化教學程式來增強學法指導的目的性和實效性。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主要滲透以下幾個方面的學法指導。

1、培養學生學會通過自學、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相關知識,使學生在探索研究過程中分析、歸納、推理能力得到提高。

本節教師通過列舉具體事例來進行分析,歸納出資訊資源管理的目的和當前常用的資訊管理方法,並依據此知識與具體事例結合,推出當前常用的資訊管理方法,這正是一個分析和推理的全過程。

2、讓學生親自經歷運用科學方法探索的過程。主要是努力創設應用科學方法探索、解決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探索中體會科學方法,如在講授資料庫的基本操作時,可通過在Access中建立的資料表進行管理,通過對資料表中的欄位、記錄的編輯以及簡單查詢的演示,創設探索資料庫管理的情境,引導學生以可靠的事實為基礎,經過抽象思維揭示內在規律,從而使學生領悟到把可靠的事實和深刻的理論思維結合起來的特點。

3、讓學生在探索性實驗中自己摸索方法,觀察和分析現象,從而發現“新”的問題或探索出“新”的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收斂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動力。在實踐中要儘可能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多觀察、多交流、多分析;老師要給學生多點撥、多啟發、多激勵,不斷地尋找學生思維和操作上的閃光點,及時總結和推廣。

4、在指導學生解決問題時,引導學生通過比較、猜測、嘗試、質疑、發現等探究環節選擇合適的概念、規律和解決問題方法,從而克服思維定勢的消極影響,促進知識的正向遷移。如教師引導學生對比中,蘊含的本質差異,從而擺脫知識遷移的負面影響。這樣,既有利於學生養成認真分析過程、善於比較的好習慣,又有利於培養學生通過現象發掘知識內在本質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課題引入:

教師創設問題情景(創設情景:A、教師演示實驗。B、使用多媒體模擬一些比較有趣、與生活實踐比較有關的事例。C、講述數學科學史上的有關情況。)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引導學生提出接下去要研究的問題。

(二)、新課教學:

1、針對上面提出的問題,設計學生動手實踐,讓學生通過動手探索有關的知識,並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得出新知,並進一步提出下面的問題。

2、組織學生進行新問題的實驗方法設計—這時在設計上最好是有對比性設計實驗,指導學生實驗、通過多媒體的輔助,顯示學生的實驗資料,模擬強化出實驗情況,由學生分析比較,歸納總結出知識的結構。

(三)、實施反饋:

1、課堂反饋,遷移知識(最好遷移到與生活有關的例子)。讓學生分析有關的.問題,實現知識的昇華、實現學生的再次創新。

2、課後反饋,延續創新。通過課後練習,學生互改作業,課後研實驗,實現課堂內外的綜合,實現創新精神的延續。

五、板書設計:

在教學中我把黑板分為三部分,把知識要點寫在左側,中間知識推導過程,右邊例項應用。

六、說課綜述:

以上是我對《資訊的管理》這節教材的認識和對教學過程的設計。在整個課堂中,我引導學生回顧前面學過的資訊的概念的知識,並把它運用到對資訊的管理的認識,使學生的認知活動逐步深化,既掌握了知識,又學會了方法。

總之,對課堂的設計,我始終在努力貫徹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基礎,以能力、方法為主線,有計劃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和實踐能力、思維能力、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為指導思想。並且能從各種實際出發,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了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高中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日新月異的資訊科技》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資訊科技基礎》第一章第二節的內容,理論性較強。本節主要從資訊科技的五次革命來介紹資訊科技的悠久歷史;從資訊文化的角度來描述資訊科技的大眾化和人性化,從而讓學生理解資訊科技的發展趨勢;通過分析資訊科技對社會發展個人學習生活的影響,讓學生知道資訊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引導學生善意對待健康使用資訊科技。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瞭解資訊科技的概念、悠久歷史和發展趨勢;

2.過程與方法:

能夠體驗資訊科技的歷史和發展變化,並感受到資訊科技對生活、學習的影響;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學生的辯論,形成積極主動地學習和合理健康地使用資訊科技、參與資訊活動的態度。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主義世界觀,學會辯證的看問題。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

(1)資訊科技的悠久歷史

(2)資訊科技的發展趨勢

(3)合理的實用資訊科技

2.教學難點

(1)資訊科技的發展趨勢

(2)合理的使用資訊科技

二、說學情

高中一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對知識的應用和歉意能力比較強,這一階段的學生邏輯思維是比較成熟的,而且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思維也是比較活躍,能夠和同學一起進行一些問題的探討、交流,有一定的小組合作能力。

三、說教法

依據學生實際和新課標理念,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確立以下教法:設定特定的任務,通過任務驅動法,以解決問題來驅動和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適時地結合演示法、講解法、引導法來完成教學。通過辯論等教學活動,讓學生形成團隊協作的能力、蒐集資訊的能力等。

四、說學法

依據《中國小資訊科技課程指導綱要(試行)》中確立了“任務驅動”的教學原則,這個原則突出了“在‘做’中‘學’”的思想。根據這一思想確立以下學法: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帶著問題,學習新知,識記理論內容,掌握學習內容。同時在辯論活動中,積極思考問題,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

五、教學環境

計算機網路教室:以極域電子教室控制系統為平臺進行統一教學和管理。

六、教學過程

(一)複習回顧(5分鐘)

通過提問複習資訊的四個特徵。

(二)設定情境,匯入新課(5分鐘)

根據一個事例“資料:20xx年的時候,一艘載有128名中國遊客的越南籍遊船偏離軌道觸礁。船隨時都會沉沒,穿上沒有救生措施,也無法與外界進行聯絡。就在這個時候一名乘客發現自己的手機有微弱的訊號,他立刻向外界傳送求救資訊,與有關部門取得了聯絡。經過多方救助,128名乘客終於獲救。在這個救援過程中,這部手機成了遊客與外界進行練習的唯一工具。”

說明:資訊及資訊科技工具的重要性。

設計意圖:結合圖片、新聞材料等,通過問題的形式進行情境匯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行主動學習,為本課順利進行作好鋪墊。

(三)學生自學並講解,強化記憶(10分鐘)

1.給學生3分鐘時間看書的第6頁,要求儘可能記住“資訊科技的五次革命”,一會兒請同學給大家講一講。

請五位學生,每個學生講依次資訊科技的革命。(5分鐘)

2.教師做總結(2分鐘):

資訊科技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語言的使用——從猿進化到人的重要標誌

第二次:文字的創造——資訊的儲存和傳遞首次超越時空的限制

第三次: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發明使知識的積累與傳播更加方便

第四次:電報,電話,廣播,電視的發明和普及——資訊的傳遞進一步突破時空限制

第五次:計算機技術和現代通訊技術的普及應用將人類推進到了數字化資訊時代

3.資訊科技的發展趨勢(5分鐘)

趨勢一:越來越友好的人機介面(案例圖片介紹:虛擬現實、智慧代理技術等)

趨勢二:越來越個性化的功能設計(案例圖片介紹:個性化定製的電腦外觀、辦公軟體、手機app等)

趨勢三:越來越高的效能價格比(通過近年來電腦的CPU、硬碟、記憶體、顯示器和價格進行對比顯示出:配置越來越好,但價格越來越低)

4.辯論:資訊科技的利與弊(10分鐘)

圍繞三個現象或者問題進行討論、辯論

(1)做作業時,我從網上拷貝別人文章,不就是自己的了嗎?

(2)上網就是聊天、灌水,還能做些什麼?

(3)在網上,誰也不會知道我是誰?我說什麼或做什麼都無關緊要。

5.健康合理使用資訊科技(5分鐘)

(1)培養良好的資訊意識,甄別有用資訊、無用資訊和有害資訊;

(2)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現代資訊科技,提高資訊處理能力;

(3)養成健康使用資訊科技的習慣;

(4)遵守資訊法規,培養良好的資訊情感和資訊道德。

設計意圖:明確目標,通過生動的圖片、故事、遊戲等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來理解抽象概念、識記學習重點內容。同時,辯論的形式既能夠讓學生充分發掘資訊科技的正面及負面影響,在雙方的辯論過程中還能活躍課堂氣氛、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6.佈置作業以及回答學生提問(5分鐘)

作業:利用身邊的資源查詢:資訊獲取的一般過程有哪些?

填空的方式對資訊科技的“五次革命”進行回顧;

通過案例的形式讓學生對具體問題進行分析,從而對資訊科技的“發展趨勢”進行理解掌握;

以列表的形式讓學生針對“如何合理地使用資訊科技”的問題進行分類概括。

[設計意圖]:總結問題,突破難點。通過填空、案例和列表等形式讓學生獨立思考,有步驟的掌握知識點,對當前所學的知識進行建構並用其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七、板書設計

八、說教學反思

1.教材內容較多,涉及面比較廣,需要進行一定的取捨。在課堂上教師不能一味的進行講,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是有限的。所以課堂需要精心的設計,有目的的取捨,學生也不會有很大的壓力。比如本堂課,我只做了新課的引入、基本概念的講解、資訊科技發展趨勢的講解等,其餘內容由學生進行,比如:自學資訊科技的發展歷史後向大家講解,和學生分組辯論討論資訊科技的利與弊等。

2.如何將資訊科技課程的學習與學生的實際需要進行結合?在講到“如何合理使用資訊科技”這個內容,學生以辯論的形式,分別列舉資訊科技的優點、缺點,學生能將大部分的優點缺點敘述出來,但本節重點是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能夠民變是非,真正合理使用資訊資源,這還需要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逐漸對學生加以引導。

高中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一)教材前後聯絡、地位與作用

直線的一般式方程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高一年級數學必修2第三章第二節中的內容。

本節課是在學習直線的點斜式、斜截式、兩點式、截距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它們的實質,即都是二元一次方程。從而對直線與二元一次方程的關係進行探究,進而得出直線的一般式方程,這也為下一節學習做好準備。

(二) 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 知識與技能

掌握直線的一般式方程以及明確它的形式特徵,還有直線方程的各種形式之間的互相轉化。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直線與二元一次方程的關係,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觀察,分析、歸納、進而得出直線的一般式方程,培養了學生勇於探究的精神和學會用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課堂活動參與,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讓學生認識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絡與互相轉化。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的確定,並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如下:

重點:直線的一般式方程以及各種形式之間的互相轉化.

難點:理解直線的一般式方程

說教法

我班學生數學基礎一般,但在解題能力特別是抽象思維的能力比較欠缺。本節課對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分類討論能力有一定要求,特別是用分類討論思想來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難度,所以需要老師逐漸的引導。

教法與學法

(一)教法

本節課主要採取“分析法”“討論法”“歸納法”相結合進行教學,同時還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增強動感和直觀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概括,歸納,使學生思維緊緊圍繞“問題”層層展開。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二)學法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由學會變為會學,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自主探究知識,逐步掌握自主獲得知識的學習方法。

高中說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為大家說《新文化運動》一課。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四個方面來說課。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

《新文化運動》一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級上冊中國近代史第二單元“近代化的探索”的第9課。本課內容包括《新青年》的創辦、“新世紀的曙光”兩個子母的內容。新文化運動上承北洋軍閥統治,下啟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跨越新舊民主革命兩個時段,在本冊教材中具有承上啟下的地位。

科學的教學目標具有良好的激勵和導向作用。根據課標要求,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我擬定了如下的三維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了解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時間、標誌和主要內容;通過分析新文化運動興起的原因,培養學生多途徑獲取歷史資訊的能力:通過對新文化運動的評價,培養學生用聯絡的,全面的觀點分析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

2、過程於方法:在感知理解新文化運動基本史實的過程中,掌握對歷史現象進行歸納總結的方法;在分析新文化運動興起的原因的過程中,掌握史料分析合作探究的方法;在賞析本課插圖的過程,學習以圖證史的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了解新文化運動的發展歷程,使學生學習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而不斷追求真理的奮鬥精神,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和社會責任感;通過創設情境,帶領學生參觀北京大學,激發學生對名校的嚮往之情,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

在教學目標和教材內容的指引下,結合學生知識儲備,我擬定了如下的教學重、難點:

(四)、教學重、難點及依據

重點:新文化運動的內容及影響。

依據:新文化運動倡導的思想,在今天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仍具有現實的意義,學生應重點掌握。新文化運動是中國人向西方學習在思想領域的一次探索,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提供了思想基礎,學生應該重點掌握。

因此,將“新文化運動的內容及影響”作為本課的重點。

難點:新文化運動興起的原因。

依據:新文化運動興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由於初中學生認識問題能力有限,不能全面的分析新文化運動興起的原因。需要指導學生掌握分析歷史事件發生原因的一般方法: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各方面進行分析歸納,並讓學生認識到任何一個歷史事件的發生,都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因此,將此處作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已不像七年級學生那樣對歷史課充滿新鮮與好奇,也沒有九年級學生面臨的升學壓力,更由於功課的增加以及觀念上的影響,他們對歷史課的學習興趣與學習主動性開始下降。同時,他們又經過一年多的學習,理解、分析、概括、比較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且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學習的創造性得到了一定的發展,這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三、教法學法

(一)教法

針對八年級學生學習歷史課的興趣與主動性逐漸下降的情況,為了增加學生的興趣,我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注重情境創設,實踐探索,歸納總結,情感昇華,以人物帶事件教學法為主,輔之以閱讀指導法,圖表法,合作探究法。採取以下幾種方法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學法

在學法指導上我注重以學生為中心,指導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習歷史探究方法,提高學生總結歸納能力和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

展示幾張北京大學的代表性照片,提問:大家瞭解北京大學嗎?瞭解它的歷史嗎?知道1915年的北京大學發生了一件什麼重要事情嗎?設定懸念,匯入新課。

(二)新課教學

充分利用本課涉及歷史人物及作品多的特點,為了激發學生興趣,增強學生參與度,我將本課設計成“北京大學傑出人物”展,將各個子目的內容融入各個展廳,我就是帶領學生參觀北京大學校史館“北大傑出人物”展的導遊。

第一展廳:北京大學校長

首先帶領學生進入第一個展廳:北京大學校長,在本展廳中我著重介紹1916-1927年間任北京大學校長的蔡元培先生,介紹他的“思想自由,相容幷包”的教育理念,以及在這一理念下聘請新文化運動領導者來北京大學任教的史實,激發學生對名校的嚮往感,從而使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增強學生奮發學習的動力。

接下來提出問題:蔡元培都聘請了那些人物?他們到底有哪些才能,做出了哪些貢獻才使蔡元培先生要聘請他們去北大任教呢?設定懸念,帶領學生進入第二個展廳。

第二展廳:新文化運動旗手

在本展廳中,我設計了“圖文結合說歷史”和“論從史出”兩個活動環節,讓學生掌握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時間,旗幟,主要陣地及前期的部分內容,培養學生多方面提取資訊的能力和歸納總結的能力。

第一板塊:“圖文結合說歷史”。讓學生在閱讀教材的基礎上,通過PPT展示陳獨秀的照片, 《新青年雜誌》、《新青年》的圖片,讓學生圖文結合的講述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時間,口號,主要陣地等基礎知識,達到夯實基礎的目的。

第二個板塊:“論從史出”。精選陳獨秀在《新青年》上發表的文章《警告青年》的核心內容作為材料,並就此提出問題:這段材料中的德先生和賽先生指的是什麼?反映了陳獨秀的什麼思想?讓學生帶著問題,以自主學習的方式分析材料,教師適時做點撥,從而讓學生歸納出這段材料所反映的思想,理解科學與民主的含義,掌握新文化運動的旗幟和前期部分內容(即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

新文化運動不僅包括思想革命而且也包括文學領域的革命,帶領學生進入第三個展廳,一起去感受轟轟烈烈的文學革命。

第三展廳:“文學革命”主將

在這個展廳中我設計了“知識馬賽克”和“合作探究”兩個自主活動,讓學生識記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代表人及其作品,合作探究新文化運動興起的原因,掌握分析歷史事件原因的一般方法,提高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分析歸納能力。

第一個活動:通過PPT展示胡適照片以及他的作品《文學改良芻議》的核心內容,魯迅的照片及《逛人日記》的封面,讓學生結合教材內容總結歸納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即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回顧上個展廳的內容,完成“知識馬賽克”,達到對新文化運動內容這一重點知識的掌握。

接下來,提出問題:有人說新文化運動是幾個青年憑空造出來的,你同意這種觀點嗎?為什麼?提出這個問題,進入第二個活動。

第二個活動:通過播放錄影《世紀中國》中“袁世凱祭祖、祭天、復辟帝制”的片斷,自然引入新文化運動興起的原因分析,提示學生分析歷史事件原因的一般方法: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各方面進行分析歸納,學生積極發言,教師引導總結新文化運動興起的各方面原因,讓學生認識到任何一個歷史事件的發生,都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從而幫助學生樹立全面的看待問題的觀點。

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使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看到了“新世紀的曙光”,那麼這縷“新世紀的曙光”是什麼呢?中國的知識分子又是怎樣學習和傳播的呢?下面進入第四個展廳。

第四展廳: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先驅

首先通過展示李大釗的照片,李大釗的《庶民的勝利》和《布林什維主義的勝利》的核心內容節選以及《每週品論》的封面照片,讓學生感知新文化運動後期先進知識分子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史實,使學生掌握新文化運動後期的主要內容,在此基礎上回顧前面內容,從而全面掌握新文化運動前後期的內容,為探究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做好鋪墊。

在掌握新文化運動興起的原因和內容的基礎上,帶領學生評價新文化運動。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認識到新文化運動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接下來引導學生全面分析新文化運動的影響,提示學生分析歷史事件影響的一般方法:把歷史事件放入歷史長河中,用聯絡的,全面的觀點去分析這一歷史事件的積極和消極影響,學生髮言,教師引導總結,最終形成對新文化運動客觀的評價。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形成用聯絡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的習慣。

(三)知識小結

在完成參觀後,用課堂問答的方式總結全課知識,以提綱形式展示,便於學生掌握。

(四)課堂練習

通過設計“趁熱打鐵”活動來檢測本課的學習效果,從而查缺補漏,達到改進創新,鞏固知識的效果。

(五)課外拓展

通過設計“史海拾貝”環節,通過設問,來激發學生興趣,從而增加學生的歷史積澱。

以上就是我對《新文化運動》的說課設計,在講述過程中如有不妥之處,敬請各位老師、同學批評指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