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關於國中物理說課稿合集5篇

文思屋 人氣:1.26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中物理說課稿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國中物理說課稿合集5篇

國中物理說課稿 篇1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來自××中學的。今天我要說課的題目是《密度社會生活》,分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是魯科版國中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五章第四節《密度社會生活》。學生通過學習前三節質量和密度的知識後,對物體的質量這一屬性和物質密度這一特性有所瞭解,並且已經學會了使用天平和量筒來測定物理的質量和體積的方法,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和方法積累。而這一節課恰是講解密度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是理論聯絡實際且應用於生活的實踐性課。為此,我採用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再利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實驗性課型。實驗過程中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各自課題,加深合作交流的意識。此外,這節課也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精神具有培養功能。

二、學情分析:

從九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來看,經過一個學期的物理學習,已經基本具備了一個科學探究的素養,他們從事物的對立統一中進行合乎邏輯的推理,樂於獨立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解釋和論證事物或現象間較為複雜的因果關係,在學習密度的知識後也期望繼續研究並且去解決一定的生活問題。所以在教學各個環節中注意通過學生感興趣的事例入手,再通過猜、想、分析、實驗、推理等手段來處理問題,層層深入,最後通過學生動腦分析、動手操作來解決遇到的問題,這樣不僅啟迪學生思維、鍛鍊學生能力、還會大大加強學生學習物理、運用物理的自信心。

從學生掌握知識水平上來看,雖然學習了質量和密度的知識,瞭解了一些常見的測量工具名稱,但在對知識原理的理解程度還不夠深刻,有些測量工具僅是通過多媒體見過其形,沒有真正的去實踐過,有些沒有見過的材料也只有合作交流,猜想其作用,所以在這一節課的授課過程中,教師要適應的加以引導教給學生使用工具的方法,利用測量資料分析問題的思路,並對實驗操作及結果進行適時分析。

三、設計理念:

做到注重全體學生的發展,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提倡學習方式的多元化。教師在這節課打破教材結構,合理重組內容,使整個課堂既充實、嚴謹,又增強了科學性。教師善於運用各種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啟用學生的思維,使課堂呈現出情理相濟、動靜相成和諧美。在教師的組織下,全體學生和教師一道積極的思考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並不時地對學生進行點評。給獲取成功的同學以祝賀,給遇到困難的同學以指引,給失去信心的同學以支援。

教師深挖本節課所能體現的各個知識點、能力點、德育點。物理教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而這節實驗活動課的內容就是依靠實驗來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又會遇到常規方法所不能解決的“難題”,教師利用這些“難題”來啟迪學生思維,幫助其自發學習、自主探究、自行獲解,實驗中發揮一個引導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培養學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克服困難、戰勝自我信心,與此同時,學會與同學共同交流獲取知識。

四、設計思路:

1、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知道密度知識的應用;能運用密度知識鑑別物質,計算物體的質量與體積。

過程與方法:學會系統地整理知識,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通過探究活動學會測量液體、固體的密度,學會利用物理公式間接地測量一個物理量的科學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探究過程中體會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獲得成功的喜悅;在探究活動中,受到科學態度、科學觀念的薰陶,培養他們創新的精神、實踐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個性,形成正確的世界觀。

2、重點和難點

重點和難點都是利用密度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突出與突破的方法是利用組間合作與彙報交流來實現。

3、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按照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資料、分析評價、評估,完成本節內容從現象到理論的過程,得出每一個問題的初步結論,並總結出每個情境中使用的方法。

合作學習:學生組內合作與集體合作是這一節課呈現的主要方式,充分利用班級裡的每一個學生的特點與智慧,積思廣儀、眾志成城。合作學習貫穿了教學的始終,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進行影響與滲透。

4、學法指導

在進行課程探究前,針對學習未知的方法、沒有接觸到的(自制教具)材料給予適量的方法提示;在進行課題研究時,鼓勵實驗方法的多樣化,對於明顯的思路和操作錯誤及時指導;在課題探究結束後,和學生一起對實驗中的知識與方法進行總結歸納。

五、實驗前的準備

教師根據實驗可能用的器材進行相應的實驗器材準備,並與實驗管理員協調好,上課時一同協助提供學生所需器材。對實驗室中沒有的一些器材提前作好收集和準備,如大塑料可樂瓶、鉛球、保鮮膜、油漆、木鋸、廢舊的課桌、檯秤等。由於本節內容較多,所以可以進行適當的調課連著下午第四節的活動課進行兩節課較好。

六、教學過程

(一)匯入

師:同學們,我們這段時間學習了三個重要的物理量:密度、質量、體積,請問哪位同學能

告訴大家三者的關係呢?

生:三者的關係可用一表達式來說明: ρ=m/v

對於同種物質,它的密度不受 m 和V 的影響。

(教師對學生的表述給予表揚,同時指出他們所述之處的不足,物質的密度受到狀態的影響。)

師:我們還學習了測量質量和體積的儀器:天平和量筒。請哪位同學來描述一下,器材使用

時的步驟和注意事項?

生:(描述使用方法,找幾位同學補充,使表達更完整。)

師:課下我有幾個問題,請大家幫助我來解決,每個實驗小組都選擇了一個探究課題,採用

各種方法進行了探究,然後向同學們進行陳述報告。

(二) 課題選定和探究方案制定

教師依據學情對全班同學進行小組劃分,每組大約十二三個人,全班共劃分為四個小組,然

後採用抽籤的形式進行探究課題的選擇。然後小組內進行課題的研討並制定實驗方案,老師巡迴觀察,並

適當的進行指導。

探究課題:

1、鉛球是鉛做的嗎?

2、測磚的密度

3、測課桌體積有多大

4、測量方糖的密度

(三)實驗探究和彙報

各組制定完畢探究方案之後,根據方案進行相應的器材選擇,完畢之後,按順序各小組進行

實驗方案的彙報並進行相應的實驗操作。

第一組:鉛球是鉛做的嗎?

學生甲:我們從器材桌上選擇了一個鉛球,上面標的是6斤的鉛球,為了得到精確的資料,

我們在課下用檯秤測量了一下,其質量為2.9kg。

學生乙:(板書)m=2.9kg。

學生甲:在測量鉛球的體積時,我們遇到了一個難題,沒有合適的量筒,於是我們使用了水

槽,把鉛球放入水槽中,用燒杯向水槽中注水,直到水沒過鉛球,用貼上紙在此處作一標記。

學生乙:在學生甲的描述下進行操作。

學生甲:將鉛球取出,水面下降,然後用量筒向水槽中注水,直至再次達到標記,記下注入的水的體積,即鉛球的體積。

學生乙:(板書) V水= V鉛球 = 0.38L

學生甲:根據 可計算出鉛球的密度,密度表中ρ鉛=11.3g/cm3。

學生乙:(板書)ρ球<ρ鉛

學生甲:通過測量和計算,我們澄清了一個事實,鉛球的基本成分是鐵,而不是鉛做的!請同學們對我們的實驗提出改進意見。

學生丙:有一種更直接的方法:測量鉛球的體積,利用牆角、直尺和三角板直接測出鉛球的直徑d,根據球體的積公式進行計算。

學生丁:為測量球的體積,我對實驗器材進行了改進。自制量筒,利用直徑足夠大的透明塑料瓶,去掉頂端較細的部分,在瓶的外壁貼一張紙條,用標準量筒量好100cm3的水,倒入瓶內,在紙條上畫出液麵的位置,再用量筒倒入400cm3的水,作標記500cm3,將二者之間進行平分,用自制量筒測出鉛球的體積。

師:大家太棒了!每個同學的想法都非常有創意,讓老師受益匪淺,尤其是自制量筒。下面,哪組同學再為大家作一次彙報?

第二組:測磚的密度

學生甲:我們探究的課題是:測磚的密度。用天平直接測量磚的質量m。

學生乙:(板書) m=60.5g 。

學生甲:用量筒測量磚的體積時,我們發現磚放入水中時,磚具有吸水性,這樣測出來的磚

的體積偏大。我們採用的方法是: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體積的水

V水 ,讓磚頭吸飽水之後,再放入量筒中,測出體積V,由此計算磚的體積。

學生乙:(板書,演算)V水= 20cm3 V =60cm3

V磚 = V -V水= 60cm3- 20cm3= 40cm3

學生甲:也許我們的辦法不是最好的,讓大家提出更巧妙的辦法。

(學生進行一番激烈的討論,由學生代表發言,對改進的方法進行表述)

學生丙:磚吸水後會膨脹,同樣體積會變大,為了克服磚的吸水性,我們採取在磚的表面塗

層油漆或包一層保鮮膜的方法。

學生丁:我在想,我們為什麼不測量整塊磚的密度呢?這樣,我們可以用直尺直接測量磚的

長、寬、高。計算出整塊磚的體積。

第三組:測量方糖的密度

學生甲:我們的探究課題是:測量方糖的密度。首先用天平測出幾塊方糖的質量m,然後除

以方糖的個數n,求出一塊方糖的質量。

(板書)

學生甲:在測量體積時,我們想到一些方法來克服糖溶於水的問題,如包上保鮮膜等。後來我想起媽媽在沏糖水時,糖達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溶解了,於是我們就想到用不再溶解糖的糖水來測方糖的體積,實驗中由於一塊方糖體積較小,測量時誤差較大,所以我們測量出幾塊方糖體積,再除以方糖的個數,求出一塊方糖的體積。

學生乙:(進行操作,板書) V糖水=20ml V=25ml

學生丙:我有一個更好的方法來測方糖的體積,糖溶於水,但是糖不溶於油啊,如果我們用油來測體積,就避免了糖溶於水這一問題。

師:大家的方法都很好,尤其是用油測方糖的體積,更讓我們有新的思路。

第四組:測課桌體積有多大

學生甲:我們的探究課題是:課桌的體積有多大。我們利用密度是物質的特性這一點,採用測樣本的方法,取和課桌一樣的木料來測密度。我們先用檯秤測一張課桌的質量m1,用天平測小木塊的質量m2

學生乙:(板書)m1=15kg m2=28g

學生甲: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體積的水V1,將木塊放入量筒中,它在水面上漂浮,用鐵絲將木塊壓入水中,讀出體積V2,計算木料的體積V樣本。

學生乙:(操作並計算) V1= 40cm3 V2= 80cm3

V樣本= V2- V1= 40cm3

學生丙:在測木塊體積時,用鐵絲將木塊壓入水中不易操作,我有一個更便於操作的方法:

1.用細線將一石塊系在木塊下。2.將量筒倒入一定體積的水V1。3.將石塊先浸沒在水中,讀量筒中的

示數V2。4.將石塊和木塊一起浸沒在水中,讀出量筒中的示數V3。5.木塊的體積V=V3-V2。

(四) 教師對學生的實驗進行評價

今天我很受感動,從同學們的身上我深刻體會到團結協作的精神,和不斷探索勇於克服困難的態度,同時,大家也教會了我很多新的方法,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有所收穫。當然大家在實驗操作中可能有些地方不夠規範,例如:膠頭滴管的使用。我相信經過大家的不斷努力,會做得更好。

國中物理說課稿 篇2

20xx會考物理考綱中列出了國中階段的14個基本實驗中電學實驗7個:連線串聯和並聯電路、電路中電流和電壓的測量、歐姆定律、“伏安法”測電阻、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電動機的原理、如何產生感應電流。要求:能說明其實驗原理、所需要的主要實驗器材;均在實驗室動手做過;能規範使用基本的實驗儀器;理解基本的實驗步驟,以及如何得出正確的結論等。

而現狀是:九年級學生對電學實驗比較“怵”。所以有必要安排一節專題複習課。

一、本專題考查特點

根據對近幾年來的會考物理試題分析,實驗探究題始終是會考中必考的一個題型,這也正體現了實驗是物理學的基礎,同時也體現了新課程標準對學生學習物理過程中實驗探究能力的掌握要求。實驗題考查題不僅突出了對學生的基礎知識與技能考查,同時還注重過程與方法的考查,對學生分析思維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這幾年來我市會考實驗探究題的分值都在20分左右,本專題主要考查以下四種類型:

1.基本實驗的考查

通過例題來體現電流表、電壓表的使用,及滑動變阻器的作用。

2. 電路故障的分析與排除

如電壓表沒示數:電壓表以外發生斷路或電壓表以內發生短路;電流表沒示數:電流表以外發生斷路或電流表被短路。

3. 根據實驗現象及資料總結規律

重點培養學生物理研究方法及分析論證的能力。

4. 根據要求設計實驗

重點對測量性與探究性兩類實驗進行復習。包括源於課本和課外內容的探究實驗。

近年來會考實驗探究命題改變了過去重結論輕過程的考查狀況,已把重點轉移到了對探究實驗過程的考查上,把考查觀察能力、提出問題的能力、做出猜想和假設的能力、收集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分析和評估的能力等作為考查的主要內容,有一定的難度。

二、學生在本專題上的現狀及對策

在所有的考查題型當中,基本測量工具的使用、源於課本的測量性、觀察性和探究性實驗,大多數學生會做,不容易丟分;但課本實驗的變形題、創新類的探究題,相對考查難度較大,這也是考生最易失分,失分最多的題型。

針對學生以上現狀,採取的對策有:

蒐集考查內容,全面複習 ;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對比複習,找出異同;理論複習與剛結束的實驗操作相結合

1、蒐集考查內容,全面複習

深入研究今年會考物理說明中12個主題考點要求,找出源於課本的實驗探究的考查內容,全面歸納所考查的探究性和測量性實驗的主要步驟,全面溫故所考查實驗探究的七大環節。今年本專題考查內容圍繞7個考綱規定的基本實驗,補充了2個實驗。

2.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對經常考的電阻和電功率的測量重點複習,對探究性實驗的七個環節,特別是研究方法及分析論證等環節,力爭突破難點。

3、對比複習,找出異同

教材的很多實驗的知識點是互相聯絡的,往往被融合到一起考查到。比如 “伏安法測電阻”、“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兩實驗設計,實驗電路圖等大致相同,但兩個實驗的原理不一樣,實驗中的操作環節與要求是有所不同的,要區別對待。

4、理論複習與結束的實驗操作相結合

將物理會考的實驗探究內容,與實驗操作考試相結合進行復習,可以加深學生對各個實驗探究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還可以節約時間,提高複習效率。

三、教學方法:討論交流、講授。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五、複習計劃

1.時間安排

1課時

2.複習方法

在第一輪全面複習課本物理知識,包括實驗內容後,進行第二輪專題複習,在實驗與探究專題複習方面:

重點針對近幾年安徽會考的實驗與探究題精選擇8個實驗探究題,圍繞考綱,進行逐個分析,讓學生領會這類題的特點,並掌握解答這類題的方法.

國中物理說課稿 篇3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和作用

《聲的利用》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物理﹙上﹚第一章聲現象的第五節.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 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在聲現象的教學中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 通過這一節的學習,可以進一步增加學生對科學的熱愛,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學好這節內容為學好以後的物理知識打下牢固的基礎.

學生分析

物理是八年級新開設的課程,學生對它充滿了好奇、有新鮮感.聲的利用是學生在生活中比較熟悉的,也是他們容易發生興趣的. 但缺乏一定的實驗探究和創新能力,也缺乏對聲現象的尖端應用技術的瞭解.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對物理的興趣,迎合他們好奇、好動、好強的心理特點,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瞭解現代技術中與聲有關的知識的應用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小組競賽、分組討論、觀看動畫等獲得社會生活中聲的利用方面的知識;通過實驗探究和創新瞭解聲可傳遞能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瞭解聲在現代技術中的應用,進一步增加對科學的熱愛; 通過聲可傳遞能量的實驗探究和創新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和創新能力;通過聲的利用和危害培養學生“一分為二”的辯證思想.

教學思路

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注重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主人,改變了學科本位的觀念。將課堂進行了活動化、實踐化

教學重點

現代技術中與聲有關的知識應用.

教學難點

聲在現代技術中的應用

實驗目標

通過實驗提高學生的實驗探究和創新能力

教法

﹙一﹚擂臺賽式遊戲活動

考慮到我校八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取擂臺賽式的遊戲活動方式.讓學生真正參與活動,而且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實踐的願望.

﹙二﹚自主探究和創新

在聲可傳遞能量的實驗中,採用學生自主探究法,並且要求學生對實驗進行創新,開展創新活動“我是小小發明家”,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和創新能力.

﹙三﹚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

應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可以大大優化教學環境,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興趣。

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教學過程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競賽搶答法、分組討論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創新法、總結反思法。

教學程式分析

引入新課

(3分鐘)

採用創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

由學生與老師一起欣賞動畫《蝙蝠與聲吶系統》,自然將課題導向“聲的利用”【提問】物理知識從實際中來,又要應用到實際中去,你對聲的利用知道多少?

新課教學

(35分鐘)

﹙一﹚擂臺賽式遊戲活動“聲的利用”(20分鐘)

新課教學中注重了課堂的活動化、實踐化.學生自由組成四個大組,比賽內容是“聲的利用”.分必答題和搶答題.用"正"在黑板上累計得分,獲獎組獎勵小紅旗

⑴必答題 在規定的時間內每組說出一個聲的利用的事例,允許討論,不準重複,其他組參與評判.舉出一個正確事例得100分,錯誤不得分,超過時間(30秒)不得分.教師對學生所舉事例作出中肯的評價.最後要求學生歸類.

⑵.搶答題 ①教師演示演示水波能傳遞能量的實驗:用木棍划水面,看到水中花瓣上下起伏,並用實物投影儀投影.

②學生根據桌面上提供的實驗器材自主設計實驗.可進行小組討論,正確完成的加200分.③學生進行實驗的創新,換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其他實驗器材驗證聲可傳遞能量.說出創新實驗的每組加200分.

﹙二﹚播放《聲的利用》課件(10分鐘)

在課件中補充一些利用聲的科技成果.豐富學生的視野.指出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噪聲一向為人們所厭惡,但是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也利用噪聲造福人類.超聲波和次聲波對人類有利用的一面,但也有危害的一面.

﹙三﹚創新活動“我是小小發明家” (5分鐘)

要求學生利用聲的知識進行發明創造,提出有實用價值的發明的小組加上300分

利用雄蚊的聲音來驅趕咬人的雌蚊

利用貓的叫聲來趕走老鼠

歸納小結與評估(3分鐘)

師:本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學生討論交流並對本節課的學習情況進行評估

鞏固反饋(4分鐘)

1.課本P30,動手動腦學物理1,2,3

2.選用課時優化設計,對學生進行分層訓練,既可以使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板書設計

五、聲的利用

1.聲能傳遞資訊

2.聲能傳遞能量

自我評價

一.對教材內容的處理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知識的跨度,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對教材內容有所增加.例如增加了對聲可傳遞能量的實驗創新,聲的利用小發明,培養了學生的實驗探究和創新能力.補充了一些聲的利用在科技中的新成果,進一步增加了學生對科學的熱愛.通過增加對噪聲的應用,超聲波和次聲波危害的教學,培養了學生“一分為二”的辯證思想.

二.教學策略的選用

㈠運用擂臺賽式遊戲活動

通過遊戲活動,既培養了學生收集資料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能力.通過遊戲活動,不知不覺進行了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收集資料,上臺發言,甚至只是聽同學的辯論,也可以領略到物理知識的“神奇”,體會到物理知識與社會的聯絡,更加熱愛物理.並受到了愛國主義的教育.通過把學生分組進行擂臺賽,讓學生體會到合作的重要性,激發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㈡組織學生探究並進行實驗創新

在聲可傳遞能量的實驗中,學生根據桌面上提供的實驗器材自主設計實驗.並且要求學生對實驗進行創新,採用其它的器材來完成.開展創新活動“我是小小發明家”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和創新能力.既可以使學生形成尊重事實、探索真理的科學態度,還可以當一回"科學家",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認識到科學探索並不神祕,激發其科學探索的興趣和終身學習的樂趣.

㈢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

應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可以大大優化教學環境,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興趣。改變了以往課堂上學生只能看黑板、聽老師講的單調的模式,效果非常好.多媒體技術可以提供豐富多彩的聲、光、電等各種資訊,使得課堂變得絢麗多彩,大大優化了教學氛圍,使師生之間的資訊交流環境變得豐富而生動,學生置身於這樣一個合諧的教學情境,學習興趣將得到極大的提高。

國中物理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功》是人教版國中物理教材第十一章第一節的內容。本節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功的定義,二是功的計算。功在國中物理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是國中物理《課程標準》的三大主題之一,本節內容不僅是本章內容的基礎,而且是為以後學習“能量”做好了鋪墊

1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 知道力學中做功的含義。能說出做功包含的兩個必要因素,並能判斷出力是否對物體做功。

2. 明確計算功的大小的表示式,以及表示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含義和單位。

3. 能應用公式W=FS進行簡單的計算。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思考和討論,判斷在什麼情況下力對物體做了功,在什麼情況下沒有做功? 2.學會從物理現象中歸納簡單的物理規律。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有將科學技術應用於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

2.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教學重點

明確力學中功的含義。

教學難點

判斷力對物體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計算。

四、適合的教學物件:

上課沒有聽講的學生,物理零基礎 並且對物理沒有興趣的學生,或者可以作為預習課來講。

本班學生反應較快,但思維深度不夠、準確性欠缺,抽象思維還不成熟,功的概念比較複雜、抽象。教學中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出具體的動態例項,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問題,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有利於學生的理解與認識,也提高了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活動2【講授】新課

一、力學中的功

1、做功的含義

課件展示:(1)叉車把貨物舉起;(2)小孩拉動小狗;(3)錘子把釘子敲擊進入木塊中。

教師提問:(1)物體是否受到力的作用?(2)在力的作用下物體是否移動了距離?(3)物體移動的方向與力的方向有什麼關係?(4)物體所受的力對物體的移動是否有貢獻?逐個例項進行分析。

學生思考並回答。

教師學生總結:物理學中的功的含義: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並且使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一段距離,這個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學裡面就說這個力做了功。

2、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結合以上三個例項,學生閱讀課文總結出力學中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了距離。

3、三種不做功的情況

學生活動:討論以下情況是否做功?

課件展示:

A 組:1、運動員用力將槓鈴向上舉起的過程,舉力是否做功?

2、汽車的牽引力使汽車水平前進,牽引力是否對汽車做功?

B 組:1. 人用力推一輛陷在雪地裡的汽車但沒推動,人對汽車是否做功?

2. 人搬一塊大石頭但沒有搬動,人對石頭是否做功?

C 組:1、物體在光滑的冰面上勻速直線滑行是否有力做功?

2、運動員踢足球,球離開腳後飛出10米遠的過程, 運動員是否對球做功?

D 組:人搬著物體在水平地面上行走,人的支援力是否對物體做功?

通過上面的幾組例子你能總結出物體在什麼情況下不做功嗎?引導學生思考歸納,教師總結:(1)有力無距離(s=0,勞而無功) ; (2)有距離無力(F=0,不勞無功) ;(3)力和通過的距離方向相垂直(距離不在力的方向上) 。

課件展示:下列情況中,人有沒有對皮箱做功:

(1)人用力提地上的皮箱,但沒有提起;

(2)人再一次用力把箱子提起 ;

(3)人用力提著皮箱在原地不動;

(4)人提著箱子在水平路面上走了50米;

(5)人提著箱子站在水平勻速行使的汽車上;

(6)人提著皮箱在電梯中上升。

學生思考回答。

二、功的計算

教師引導:通過以上的學習,知道了做功不能離開兩個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種情況下不做功,那麼力有大小之分,距離有長短之別,功如何計算?請同學們閱讀課文總結出功的計算方法。 力學裡規定,功等於力和物體沿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 功的計算公式:功=力×距離

表示式:W=Fs

公式中符號的意義及單位:

W ──功──焦耳(J )

F ──力──牛頓(N )

S ──距離──米(m )

1焦=1牛. 米(1J=1N.m)

多媒體課件出示課本例題,引導學生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學生明確,物體的運動方向是水平的,馬的拉力與物體運動方向一致,因此馬的拉力對物體做功。計算功的大小時應該利用拉力大小800N 與水平運動的距離3000m 。

學生活動,課件展示課堂習題。

1、某同學要把重為60N 的水桶緩慢勻速的提起0.5m 的高度, 他需要做多少功?

2、重為10N 的物體沿著長為2m ,高為1m 的光滑斜面自頂端滑下,求重力做功。

3. 張明用50N 的水平推力在冰上推動重100N 的箱子,前進了10米,撤去推力後,箱子又繼續前進了2m ,他做了多少功?如果把這個箱子勻速舉高1.5m ,他又做了多少功?

學生思考計算,教師巡查點撥。

五、教學反思

本節只有兩個考點,即力有沒有做功,和功的計算。該節是本章以後的基礎所以一定要事後進行加強訓練,以增強提高和理解。

國中物理說課稿 篇5

【教材分析】

一、本課題的地位和作用

聲音是人們交流資訊的重要渠道,是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物理現象,本章講述的是一些與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有關的聲學初步知識。本章教材在整個國中階段物理知識中雖不是重點,但從新課程標準要求來看,本章教材對於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資訊意識、研究意識、創新意識和合作意識以及科學探究精神都有積極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課題研究的是聲音的產生與傳播,從知識和技能上應該掌握聲音是如何產生的、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和聲音的快慢三個問題。為了體現“物理是生活中的物理”和“物理現象就在我們身邊”的新課程理念,教材中設計了一些探究實驗。

二、本節教學的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知道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知道聲速在固體中最大、氣體中最小。

·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聲音是如何產生的”“聲音傳播需要介質”和“真空罩中的鬧鐘”的實驗,鍛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研究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慾望,使學生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注意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善於交流和合作的意識。

三、本節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聲音產生的原理和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對於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學生聯絡生活會有一些膚淺的認識,而對於聲音在不同的介質中速度不同,學生可能就知之甚少,所以實驗探究聲音的傳播條件和不同介質中聲速不同是本節的一個關鍵。

本節課的難點是引導學生觀察、探究聲音傳播的條件以及解釋生活中的聲傳播現象。所以本節課堂組織教學的過程應突出體現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最終實現本節教學的三維目標。

【教法設計】

聲音的產生和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是本節教學的兩個中心環節,我採用教師演示實驗、質疑、引導學生觀察等實驗探究的方法,啟發引導學生認識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氣體、固體、液體都能傳聲,而真空不能傳聲。俗話說:“真理越辯越明”因此對於聲速、回聲的知識,我採用先提出問題,學生分組討論,得出初步的猜想或者判斷,設立懸念、激疑,在學生中營造各持己見、百家爭鳴的討論氛圍,然後以“資訊平臺”、“資訊快遞”等板塊形式向學生提供相關的知識資訊,再讓學生分組討論提出的問題,學生結合提供的資訊進行討論交流,肯定或者否定了自己原來的想法,最後再選出代表發言在全班交流,在教師

的引導下總結歸納出問題的正確答案。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於這些問題正確觀點的認識,又通過這些觀點的形成過程,鍛鍊學生的思維行為和合作交流的科學精神。因此本節教法我設計為實驗探究法、質疑誘導法、自學討論法相結合,組織學生獲取和掌握相關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器材準備】

本節教學中,實驗器材牽涉較多,要恰當合理正確地操作使用,增加直觀性和可信度,創設物理情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認真細緻進行觀察,讓學生貼近生活,探索其中的奧祕。

真空鈴實驗裝置、鼓、鑼、音叉、共振音叉、懸掛有乒乓球的鐵架臺。

【教學過程設計】

一、新課匯入

·激發興趣

1.我等上課鈴響後,邊敲鑼邊走進教室。

2.利用PPT課件展現一些自然界中正在發聲的情景,這裡可以在PPT中的錄製旁白裡面把把這些聲音錄下來。(通過對自然界一些聲音的播放,使學生體會到我們生活在一個有聲的世界裡,從而對聲音產生濃厚的研究興趣)

·提出問題

啟發,在日常生活中你是不是經常製造出一些聲音來,現在利用書桌上的東西你能不能製造出一些聲音來。(學生利用書桌的東西製造出聲音)

提問:你對聲音有什麼問題?(學生說出自己想知道的有關聲的問題和不懂的問題)

在黑板上列舉學生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

二、新課教學

(一)聲的產生

探究聲音產生的條件

1.問題啟發

(1)你能不能使正在發聲的物體停止發聲。

(2)觀察物體發聲時與不發聲時有何區別。

(3)正在發聲的物體有什麼共同特徵。

(4)發聲物體分別是什麼。

·學生思考:通過提出的問題使學生感悟到:實驗中要用到比較的方法,比較發聲時與不發聲時物體的區別。

2.探究實驗

·實驗1用鋼鋸條、橡皮筋、喉頭進行發聲實驗

(教師指導觀察學生實驗,尤其強調將發聲與不發聲時進行比較;指導學生回答以上問題)

學生開始實驗1討論答案:物體發聲時振動,不發聲時不振動。

·實驗2用音叉、鼓做實驗

問題(1)你觀察這次物體發聲時與不發聲時的區別像實驗1一樣明顯嗎?

(2)怎樣使不明顯的現象變明顯呢?緊挨著音叉。

啟發學生(可用風吹草動,風吹樹葉動)是否可利用它對別的物體產生的效果來顯示呢?

學生回答:可以在鼓上放一些輕小的物體(如紙屑)緊挨著音叉放一乒乓球。

學生改進實驗再做,並同樣回答前面的問題。

歸納:在物理的研究中經常用到變抽象為具體,變細微為顯箸的研究方法。

·實驗3用瓶子、小絨球做實驗

吹瓶子口,聽聲音。

問1:這個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學生猜想可能是空氣的振動產生的。

問2:假如空氣在振動,你能看見嗎?怎麼辦?

學生實驗分工,一人吹,一人觀察小球,然後交換進行。

問3:這個實驗說明了什麼呢?

歸納:氣體振動可以產生。

·實驗4利用水產生聲音,並注意觀察水面的振動情況。

學生進行實驗並歸納總結。

總結: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二)聲音的傳播

問:去年,我國航天員_______駕駛的“________”號宇宙飛船進入太空,在宇宙中航行5天的時間,並與國際太空站的宇航員進行了交談。聽到這一令人激動和振奮的好訊息後,我禁不住要問大家:

你們知道在宇宙中,宇航員之間是通過什麼進行交談的嗎?他們為什麼不能直接進行交談?

聲音在傳播的時候有什麼條件呢?

·學生討論列舉生活中哪些物質可以傳播聲音。

空氣、玻璃、金屬、牆壁、水等。

·生活中的物理

1.在課堂上,在座的各位都能聽到老師講課的聲音,同學們之間討論問題時彼此能聽到對方說話的聲音,說明了________的傳聲。

2.古代的偵察兵用一個鐵筒插入地下,耳朵貼著鐵筒就能知道很遠處隊伍行進時的步伐聲和馬蹄聲,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嗎?

3.在電視上,我們經常看到多名花樣游泳運動員在水中做著非常整齊一致的動作,你知道他們是怎樣做到整齊一致嗎?說明什麼問題?

·提出問題

宇航員在宇宙中為什麼不能直接進行交談呢?

·實驗探究

演示“真空罩中的鬧鐘”實驗,探究真空能否傳播聲音。引導學生回答課前提出的問題。(做這個實驗時,一定要提醒學生注意觀察實驗中的現象。)

·總結:

氣體、固體、液體都____傳聲,而真空____傳聲。能傳播聲音的物質叫____。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放映水波的傳播。

我現在拿一張紙,它沒有發出聲音,問:怎樣才能讓它發出聲音呢?

教師揮動手中的紙,引起紙的振動,紙發出了聲音。

問:紙的振動會影響到周圍的空氣嗎?

問:水滴使水面振動,以水波的形式傳播,振動的紙發出聲音,在空氣中以什麼形式傳播呢?

我們可不可以用水波類比一下呢?從而引入了聲波。聲音在空氣中是以聲波的形式傳播的。

問:一根裝滿水的很長的鋼管,在一端敲擊一次,在另一端能聽到幾次敲擊聲?同學們猜想一下,相互討論交流自己的意見。(提示:有幾種介質)

(三)聲速

學生活動:閱讀小資料。

學生討論交流,歸納總結規律。

聲音的傳播需要時間,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聲音的傳播還會受到溫度的影響,學生討論交流,歸納總結規律.

·總結:

1.常溫時,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_________。

2.常溫時聲音在_________中傳播速度最大,在________中傳播速度最小。(填固體、液體、氣體)

通過對聲速的學習,評議剛才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進一步問:3次敲擊聲分別是沿著什麼物質傳來的?

(四)回聲現象

·提出問題

在空曠的房間裡說話,為什麼比在野外說話要響亮的多?

學生討論,交流意見。

老師說明:聲音在傳播的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會被反射回來(使原來的聲音得到了加強),這種現象叫回聲。

五、回顧總結和板書設計

1.聲音的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3.聲速

關鍵詞:振動、介質、340m/s

六、作業設計

作業設計為兩道題,第一題是讓學生聯絡生活列舉氣體、固體、液體傳聲以及回聲的例項,引導和強化學生“物理來源於生活”的學習意識。為了鍛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第二題設計為實踐活動題,讓學生兩個人一組,以細繩(棉線、棉繩、金屬絲)、紙杯(塑料杯、易拉罐、飲料桶)等為原料,製作一個土電話,兩個人一組實驗,驗證固體能傳聲。要求學生寫出實驗報告。

作業設計體現和鞏固了本節課的重難點知識,同時又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和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本節課的整體設計思想,不僅體現了新課程理念,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而且在教法設計上突出體現以學生為本,依靠學生的自學、探究、討論、交流、歸納、總結等形式來獲取和掌握知識,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使學生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