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高中生物說課稿範文合集六篇

文思屋 人氣:4.99K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中生物說課稿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生物說課稿範文合集六篇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1

各位領導 、老師們:

你們好!

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內容是,首先,我對本節內容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是人教版教材高二生物必修本第 單元第 節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這為過渡到本節內容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因此,本節內容在 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的地位。

本節內容前面承接本教材的 內容,後面是本教材

的 這部分內容,所以學好這個內容為學好以後的生物知識 打下牢固的理論基礎,而且它在整個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本內容包含的一些 知識,是以後生物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後大學聯考的必考內容。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著高二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識記:理解

2、 能力目標

3、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本著高二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重點的依據:只有掌握了 ,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學難點:

難點的依據: 較抽象;學生沒有這方面的基礎知識。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 說教法

我們都知道生物是一門培養人的實踐能力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方法的思維過程。

考慮到我校高二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取學生活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活動,而且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願望。培養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行動結合起來,充分引導學生全面的看待發生在身邊的現象,發展思辯能力,注重學生的心理狀況。

當然教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該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並且要培養學生以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體現了課改的精神。

基於本節課內容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

利用圖片的投影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

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法

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由於本節內容與社會現實生活的關係比較密切,學生已經具有了直觀的感受,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並思考,並例舉生產實踐上存在的一些有關的 現象,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然後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節知識的認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匯入新課:(3—5分鐘)

由上節課學過的知識和教材開頭的情景設定匯入新課。

導語設計的依據:一是概括了舊知識,引出新知識,溫故而知新,使學生能夠知道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的聯絡。二是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要講述的內容,以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望。這是生物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2、講授新課:(30分鐘)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點,明瞭地分析教材的難點。 還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教師的特長,以及教學裝置的情況,我選擇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這些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趣化。

還重視教材中的疑問,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積累、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3—5分鐘)

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儘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並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

4、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還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

板書:

5、佈置作業。

針對高二年級學生素質的差異,我進行了分層訓練,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課堂作業:

【我為什麼要這樣上課】

一、對教材內容的處理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知識的跨度、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對教材內容有增有減。例如:

二、教學策略的選用

(一)運用了模擬活動,強化學生的生活體驗

教材這部分知識所對應的生物現象,學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體驗,但是缺乏對這種體驗的深入思考。因此在進一步強化這種體驗的過程中進行了思考和認知,使知識從學生的生活體驗中來,從學生的思考探究中來,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興趣,有助於充分調動學生現有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也有助於實現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的交融。

(二)組織學生探究知識並形成新的知識

我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入手,運用案例等形式創設情境呈現問題,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問題的分析與解決中主動構建知識。

在引導學生思考、體驗問題的過程中,可以使學生逐步學會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做既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創新思維能力,又有利於學生表達、動手、協作等實踐能力的提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力求實現教學過程與教學結果並重,知識與能力並重的目標。

也正是由於這些認識來自於學生自身的體驗,因此學生不僅“懂”了,而且“信”了。從內心上認同這些觀點,進而能夠主動地內化為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並融入到實踐活動中去,有助於實現知、行、信的統一。

結束: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高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說課教師:×××中學 ×××

嚴格的說課稿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簡析教材,以通過神經系統的調節這一節為例(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必修三《穩態與環境》中第二章

第一節的內容——《通過神經系統的調節》。該內容分兩課時教學。第一課時主要講述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和反射、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

傳導、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第二課時主要講述神經系統的分級調節以及人腦的高階功能。)

2、闡述教法,教師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怎樣運用教材,引導學生搞 好學習,這是教法問題。教學得法往往是事半功倍。在撰寫說課稿時應簡要地說明:①教法的總體構造及依據;②具體採用了哪些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及理由;③所用的教具、學具。這一部分一般幾句話帶過

3、指導學法

4、教學過程。這是重點部分,你怎麼設計的這堂課,想要怎麼對學生講,都要用簡潔的方式把你的教學過程說給老師們聽。特別注意在這一點,不是講課,是說課。這也就意味著一些眾所周知的知識性內容沒有必要像當時在面對學生一樣講的那麼仔細。只需要講出你的教學思路即可。要不然時間不夠的。一般說課的時間是10—15分鐘。教學過程要佔一大半

5、教學效果分析。可能出現的教學效果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2

在教學程式上的總體思路是:根據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理論,根據學生心理特徵和學校具體情況,增加授課的吸引力,激發學生思維,讓學生在緊張而又愉快氣氛中掌握所學知識。

一、 以前後為橋樑,精心設計好導言。

用設疑匯入法提問"什麼是卵式生殖?"然後師生教學精子和卵細胞的特點,展示團藻的有性生過程(教學課件),精子和卵細胞是怎樣產生的呢?這節課開始介紹〈〈減數分裂與有性生殖細胞的成熟〉〉(板書)。什麼是減數分裂呢?這節課以動物精子形成過程為例來講述減數分裂的基本過程。(匯入新課)

這樣導言,使學生產生一種急需探求的心理,學生學習動機由潛伏期迅速自然進入活躍狀態。

二、 新課講授

1. 本節課共交代4個概念:同源染色體、聯會、四分體、減 數分裂。 這4個概念對於理解減數分裂整個過程尤為重要,而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是膚淺的,只是簡單意義上的背下來,並沒有真正體會理解,易造成失誤。概念清,思路清;概念混淆,則張冠李戴。因此,我在教學中打破課本原有的教學結構,首先明確概念(板書)。同源染色體、聯會、四分體三個概念,老師先講解演示(模型),再出示目標,最後讓學生利用自制的染色體模型,動手操作演示。操作錯誤的及時糾正,老師歸納總結,提示注意的地方

如同源染色體不可顧名思義認為來源或起源相同的染色體。這樣,通過動手操作演示,極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課堂氣氛活躍,訓練思維,加深概念的理解,確立正確的概念。減數分裂的概念放在最後學習精子形成過程後,讓學生看書歸納總結,這樣的目的,讓學生全面理解概念的含義,做到真正理解掌握。明確了概念,那麼,精子的形成過程又是怎樣的呢?2. 過程

(1) 邊講邊貼剪貼圖,貼圖與所講的內容要相對應(貼圖)。在講解過程中 以講述法和談話法為主,利用剪貼圖,將染色體動態變化形成具體、形象化的感性認識。通過老師的"講"與"演",學生的"聽"與"看",按老師的敘述、談話,找出問題,思考解決問題的線索,通過師生雙邊活動,新的資訊進入學生頭腦中,並與原知識結構掛上鉤,達到知識"提升"的目的,體現老師主導作用,學生主體作用。

(2) 層層設疑,設定一系列啟發性問題,再逐一解決。如減數分裂第一次分 裂中染色體的變化特點是掌握減數分裂的關鍵。提問:1聯會時染色體複製沒有?2複製為何看不出來?3什麼叫四分體?4圖中有幾個四分體5減數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有絲分裂中期有何區別?6減數分裂第一次分裂後期同有絲分裂後期有何不同?7減數分裂第一次分裂染色體數目減半原因是什麼

等等,從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也是學生積極思維的過程。通過減數分裂與有絲分裂比較,拓寬學生思維的廣度,擴大思維範圍,教會學生在廣度上學會思維。通過問題的層層深入,激疑、質疑,不斷加大問題的難度,教學生在深度上學會思維。

(3) 通過"動樂愛"教學法,動手,動眼,動腦。

1動手操作比較減數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與有絲分裂中期染色體行為特點。

2動手操作比較減數分裂第一次分裂後期與有絲分裂後期染色 體行為特點

3分析減數分裂第一次分裂後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的另一種情況。

4完成減數分裂第二次分裂的一部分(教師只貼一個次級精母細胞的過程)

"動樂愛"教學法既用"動的方法",貫徹"樂的原則",達到"愛"的目的。此方法提出根據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教學提出,陶先生說"在你用腦的時候,同時用手去實驗,用手的時候,同時用腦去想不可,手和腦一塊兒幹,是創造教育的開始,手腦雙全是創造教育的目的,引起學生興趣,激發學生動機,教師'費力少而成功多',否則,'教師收效少而學生苦惱多'.此方法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尤為重要。

激發快樂情緒,產生興趣和求知慾,大大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從中體會學習生物的無窮樂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同時,通過概念(同源染色體、聯會、四分體)和過程四個方面操作,人人動手,動腦,也培養了學生獨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在學習過程中能不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鍛鍊學生主動思維的能力。如通過動手操作減數分裂第二次分裂的一部分,學生本身產生疑問,為什麼減數分裂是一種特殊方式的有絲分裂?並能加以正確解釋。

總之,選擇"動"點,構思"動"作,設計"動"法,讓學生在"動"中學,便產生了興趣,"樂"了便從情感上喜歡,由淺層的喜歡日漸發展到深度的"愛".

(4)在老師的組織引導下,學生始終處於學習情境中,思維性大大調動起來。因勢利導,據圖觀察分析,通過過程講述讓學生總結歸納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染色單體、DNA變化規律。及時表揚肯定,讓學生感到成功的喜悅。

(5)回顧過程,從四個方面範圍、時期、特點、結果,讓學生看書歸納總結減數分裂的概念。

(6)最後,利用教學軟體把精子形成過程完整看一遍。讓學生確物質是運動、變化、發展的唯物主義思想。(展示)。對過程形成直觀化的感性認識,加深記憶。

總之,從概念入手,以過程為主線,重點突出變化規律,最終讓學生把知識形成網路。

三。小結:

減數第一次分裂六個字概括:聯會、分離、減半。減數第二次分裂 四個字概括:分裂、等數。簡單明瞭,記憶深刻。

四。結束語:

生殖細胞除精子外還有卵細胞,卵細胞的形成也經過減數分裂,它的形成過程與精子的形成有和不同?我們下一節介紹,請同學們預習。

五。習題設計

為使知識得到反饋鞏固,設定由易到難三種梯度題。填充題、選擇題和簡答題。(略)其中簡答題部分,此題選出的目的是

1、強調聯會、四分體,聯會是四分體的前提和染色體數目減半的基礎。

2、有絲分裂中沒有的現象。

3、書中同源染色體概念由此提出。

(六)時間分配

導言2分鐘,新知識傳授25分鐘,練習10分鐘,總結2分鐘,佈置作業和結束語1分鐘。

(七)板書設計(教學課件)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生物的特徵》這節課是本套教材的開篇內容,它交代了什麼是生物,生物具備哪些特徵,從而為本學科指出了研究的物件。本節內容的呈現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避免了從理論到理論的弊端,從而召示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將發生很大的變化。由此可見,本節內容在教材中佔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2、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我確定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

(1)觀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較它們的區別

(2)學生能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徵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語言表達的能力。以及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標:增強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熱愛生命、珍愛生命的情感。

3、教學重點

(1)學生能夠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徵

(2)增強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的情感

4、教學難點

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討論的組織

 二、學情分析

本節的授課物件是還帶著稚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的七年級新生,他們還不懂什麼是生物學,雖然具有一些國小自然課基礎,但對生物的特徵只具朦朧的認識,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不強。

 三、說教學方法

針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是討論法、探究法。把學生生活中熟悉的東西拿來做教具,充分設疑,調動學生主動思考,引導學生認識生物,激發他們主動探究生物的特徵,以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為主,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

 四、說學習方法

學生以小主為單位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五、說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目前我校還沒有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基於這種實際條件,我一實物為教具,準備大量的生物和非生物實物,及一些圖片。

2、學生準備:學生準備實物,如蘑菇,含羞草,瓢蟲,水瓶等

 六、說教學過程

1、小組競賽 激發興趣 匯入新課

一開始上課,先進行一個小組競賽,教師把師生課前準備的實物放在一起,要求各小組把它們分成生物和非生物兩類寫在紙條上,看哪組正確率最高,然後排列名次。這種匯入新課 的方法,抓住了七年級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既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又增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而且能提高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能力 .

2、充分質疑 分析討論 暢所欲言

從上面的競賽內容,順理成章地提出本節課要討論的重點問題(1)怎樣區分生物和非生物?(2)生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徵?

然後分小組進行討論,討論後全班交流,讓所有的學生都有發表意見的機會。這樣不僅有利於解決問題,還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鍛鍊,真正體現新課標的面向全體學生的宗旨。通過這一過程,教師收集學生的正確觀點,糾正學生錯誤觀點,使生物的共有特徵在學生頭腦中漸漸清晰,以利於接下來的教學的順利進行。

3、舉例和討論 突破重難點

通過以下的教學過程,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生物的共同特徵,培養和提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從而突破本節的重難點。

(1)小組討論:人為什麼要吃飯?動物都要吃東西嗎?植物也"吃飯"嗎?它們吃什麼?這些都說明了什麼問題?

問題一出,學生一下子活躍起來,紛紛亮出自己的看法,有的學生還爭得面紅耳赤。這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能培養他們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使學生在輕鬆愉快中獲得了知識,最後在教師適當的講解下各小組達成共識,得出結論: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小組討論:人為什麼要大小便?動物都要排出體內的廢物嗎?動物還有哪些排出廢物的途徑?植物是怎樣排出廢物的?這說明生物都有什麼現象?

通過學生的討論,最後得出:生物都要排除體內的廢物。

(3)小遊戲、小討論:拿東西在小組成員眼前晃一下,他會怎樣?或拿東西想打他的頭,他會怎樣?為什麼會這樣?植物會對刺激做出反應嗎?怎樣證明你的說法?

對這些現象的原因,學生能解釋的很少,而且解釋的也不夠到位,特別象植物對刺激有明顯反映的例子少。這時教師做適當的解釋得出結論即可。更多的疑問作為質疑留給學生,激發學生繼續學習和探究的慾望。最後總結出:生物能對刺激作出反應。

(4)小競賽:

舉例說出生物繁殖的方式,看哪組舉的多。誰能說出生物體是有什麼組成的?生物都能由小長大嗎?

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來回答這些問題,比誰的知識豐富,誰為小組作出的貢獻大。由此啟迪學生,平時要多用功學習,將來才有勝過別人的希望。"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知識,而在於喚醒、激發、鼓舞",在學生熱情高漲的時候,由學生總結出:生物都能生長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什麼樣的,學生並不清楚,由此設疑,為以後的學習設下伏筆。

(5)學生討論:

小貓掉到水裡,長時間出不來會淹死,死亡原因是什麼?植物也要進行呼吸嗎?由此你得到什麼結論?

通過學生分析討論,讓學生把所知道的告訴給其他同學。通過表達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得出:生物能進行呼吸,絕大多數生物需要吸入氧,撥出二氧化碳。

因學生知識有限,只要求知道什麼是呼吸,而不能對呼吸進行深入地探究。

4、課堂小結 課後延伸

通過以上的學習,讓學生總結出生物的特徵,教師板書。

同時提示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什麼是生物,如果你對課本中提出的生物的特徵有什麼不同意見而需要補充和建議的話,課後可以進一步觀察生物,查閱相關資料。

5、課堂練習

小組間舉出不同的例子,相互提問是生物還是非生物,教師做裁判。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呈現生物的六個特徵

第一節 生物的特徵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體內的廢物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4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減數分裂與有性生殖細胞的成熟〉〉第一課時精子形成過程。〈〈減數分裂與有性生殖細胞的成熟〉〉在高中教材第三章第一節第二小結,在國中有關生殖知識的基礎上,簡明提出生殖的概念,介紹生殖的種類。從有性生殖概念和種類引出了重點講授的減數分裂,減數分裂是有性生殖的重要環節,減數分裂的知識不僅是本章的重點,也是全書的重點。它以第一章細胞分裂為基礎,又與第五章遺傳變異的知識有著密切關係,掌握這部分內容為以後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減數分裂過程較為複雜。先通過概念的敘述,使學生有一個印象,然後詳細講述精子和卵細胞的形成過程,這樣,既能使學生抓住減數分裂過程中的重點,又能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減數分裂的概念,做到真正理解。最後減數分裂產生的兩性生殖細胞經受精作用,形成合子,從而保持了親代和子代染色體數目的恆定性,對遺傳變異有重要意義。

根據教學大綱和考綱(知識點)要求,根據教學層次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及心理特徵,根據本校的具體情況,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一 、知識目標:

1、使學生識記並理解以精子形成過程為例減數分裂概念、過程、 特點。

2、明確減數分裂是生殖細胞形成過程的一種特殊的有絲分裂方式。

3、掌握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規律,為後面學習遺傳變異奠定細胞學基礎。

二、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及對知識綜合運用 能力。

三 、德育目標:使學生確立物質是運動、變化、發展的唯物主義觀點。

以精子形成過程闡述減數分裂的過程,這部分知識不僅是有性生殖的關鍵內容,而且前面涉及有絲分裂,後面是遺傳變異的細胞學基礎,要十分重視這一內容學習。因此確立本節重點是減數分裂概念、過程。而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複雜、抽象,學生在學習時,形象思維模糊,思維方向容易偏離,學生感到枯味,難以理解,因此確立本節教學難點是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DNA數量變化規律及染色體動態。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是必修2《遺傳與進化》的第二章第二節,表面上看本節要說明的是“基因在哪裡?”的問題,其根本是要解釋孟德爾遺傳規律的實質。減數分裂與孟德爾遺傳規律緊密相連,而減數分裂又是高中生物學的重點和難點,可以說解決了本節的問題是去掉了高中生物學學習道路上的一隻 “攔路虎”。

2.教材的處理和課時安排

本節內容量大,主要講兩個問題,一是通過薩頓假說和摩爾根的實驗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一是對孟德爾遺傳定律的現代解釋(孟德爾遺傳定律的實質),如果一節課講完,時間肯定很緊,學生在知識和能力上也得不到鍛鍊,因此我計劃安排兩課時,第一節課完成基因在染色體上的證明,並配以少量的練習,第二節課完成對孟德 爾遺傳定律的實質的理解,輔以較多的練習。

3.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及本節課的特點,結合學生對前面內容(孟德爾的兩個實驗和減數分裂)的熟練程度,本節課主要達到以下三方面的教學目標。

⑴知識目標:認同基因在染色體上(這是理解孟德爾兩大定律實質的前提)

⑵能力目標:體會科學研究中的“類比推理”的`重要性。

⑶情感目標:學習科學家敢於懷疑的科學精神(當時就是因為摩爾根對孟德爾遺傳理論的不相信和對薩頓的懷疑才使他找到了科學的真理)。

4.重難點的確定

如果要記住“基因在染色體上”這個結論是非常容易的,這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關鍵是要求學生理解體會這個結論的來歷,學會這種科學研究的思路。因此如何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

二.說教法

新課程的理念之一就是“提倡探究性學習”,我對此的理解是,並非所有的探究活動都需要去做實驗探究,也並非普通的課就不需要探究,這個理念是希望讓我們和學生都形成一種習慣,即對我們發現的問題首先可以提出假設,然後實驗證明,最後得出結論,也即探究的一般思路。這堂課我就準備按這樣一個思路來講授,因為這 節內容剛好符合這樣一個特點,首先是薩頓發現孟德爾假設的一對遺傳因子,它們的分離與減數分裂中同源染色體的分離非常相似這樣一個現象,於是就提出了假設(薩頓假說),然後是摩爾根的實驗……,當然 本節課還有很多地方可以用到啟發式教學方法,比如問題探討中“請你試一試,將孟德爾分離定律中的遺傳因子換成同源染色體,把分離定律再念一遍,你覺得這個替換有問題嗎?由此你聯想到什麼?”如果學生能在老師的啟發下答出基因在染色體上,甚至說“遺傳因子是不是就是染色體”,我們這堂課已經成功了一半。

三.說學法

現代教學論認為:在課堂教學中僅僅通過教師的傳授及學生個體的主動學習是不夠的,教學任務需要更多地依賴於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互動作用以及群體協商與對話等教學情境來實現。所以本節課除了傳統的傳授法之外,還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達到教學目標,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它對於培養學生的協 作精神,主動探究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重要的潛在作用。

四.說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問題匯入

請 你試一試,將孟德爾分離定律中的遺傳因子換成同源染色體,把分離定律再念一遍,你覺得這個替換有問題嗎?由此你聯想到什麼?(這是教材上設計的問題,非常地好,好在很容易使學生將遺傳因子與染色體聯絡起來,如果學生能在老師的啟發下回答出遺傳因子在染色體上,哪怕說“遺傳因子是不是就是染色體,”那我們這堂課已經成功了一半。

(二)小組合作學習(通過類比推理讓學生從感性上接受基因在染色體上)

通過上面的匯入很容易 過渡到薩頓的發現以及假說,但是要說明一點,假說的提出不是無根據的亂說,而是通過“類比推理”得出的結論,因為薩頓發現基因和染色體存在明顯的平行關係(這裡面需要給學生介紹科學研究的常用方法之一--類比推理,並強調其重要性),然後是小組合作學習“思考與討論”:

你同意以上的分析(指基因在染色體)嗎?如果你也認為基因在染色體上,請你在圖中染色體上標註基因符號,解釋孟德爾一對相對性狀的實驗。(P28圖)

這個“思考與討論”必須讓學生來完成,當學生將基因標註在染色體上之後,會發現不管是F1還是F2代,結果與前面孟德爾所做的實驗(還沒有發現減數分裂之前)完全是一致的,到這個時候學生會有這種感覺:將孟德爾所說的遺傳因子標註在染色體上是一點都沒有問題。

(三)摩爾根的實驗

由推理得出的結論並不具有邏輯的必然性,其正確與否,還需要觀察和實驗的檢驗。

實驗圖解(略)

對於摩爾根的實驗我想特別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1、選材是關鍵(果蠅)

2、所研究的性狀(紅眼和白眼)也很重要,是一對相對性狀,符合孟德爾的分離定律。

3、關注特殊的現象(白眼性狀總是與性別相關聯)是實驗最終的突破口。

4、性染色體的發現推動了這個實驗的進展。

將控制白眼的基因w定位在X染色體上,Y上沒有它的等位基因,上述的實驗現象的導了合理解釋。這裡有必要讓學生寫出紅眼雌蠅與白眼雄蠅的遺傳圖解:

還必須提醒學生注意,在孟德爾對豌豆的雜交實驗現象提出合理解釋之後還必須有一個驗證,即測交實驗,因此這裡也需要多摩爾根的解釋進行驗證,這個過程讓學生完成,有利於對前面遺傳圖解的鞏固。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6

各位評委,老師們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說課內容包括說課標,說教材,說學生,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作業設計和說板書,最後簡單說一下教學反思。

一、說課標

課程標準是課堂教學的最主要依據,課標對本節的知識點表達為:概述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概述”屬於理解水平,理解水平的要求比了解水平要高,比應用水平低,所以要求在教學中要注意把握難度,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說教材

第一,本節在教材中的作用。

蛋白質生物說課稿必修1整體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從分子水平認識生命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其中蛋白質知識是重點部分。本節較全面的介紹了蛋白質的分子組成和結構,為後面學習載體蛋白、酶等知識做鋪墊。物質的結構決定其功能。蛋白質種類繁多,功能多樣,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對理解細胞的結構基礎有著重要作用,為必修2關於基因的表達部分奠定基礎。本文涉及的氨基酸及其種類,蛋白質的結構及其多樣性,蛋白質的功能等三部分知識,我計劃利用2課時來完成。

第二,教學重點、難點和三維目標。

重點:氨基酸的結構特點以及氨基酸通過脫水縮合的方式形成多肽鏈、蛋白質的過程。 難點: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蛋白質的結構多樣性的原因。

知識目標為:說明氨基酸的結構特點,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概述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 能力目標:教材中並沒有直接給出氨基酸的結構通式,而是讓學生觀察4種氨基酸的結構,通過思考與討論,找出氨基酸的共同特點,加深對氨基酸結構的理解。這種讓學生通過主動探究得出結論的處理方式,是新教材的特點之一,是落實探究性學習課程理念的具體體現。關於蛋白質結構和功能的多樣性,教材採用圖文並茂的形式,讓學生在獲取形象、豐富的資訊內容的同時,培養分析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本節內容恰好說明了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的重要方面——許多生命活動是靠蛋白質來完成的,因此,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就確定了“認同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世界上第一個人工合成蛋白質的誕生,是我國科學家在生物學史上創造的奇蹟。國際人類蛋白質組計劃,是繼人類基因組計劃之後的又一項大規模的國際性科技工程,是我國科學家第一次領銜國際重大科研協作計劃。科學史話和科學前沿分別介紹了這兩項重大科研成果,讓學生在瞭解蛋白質研究有關的科學史和前沿進展的同時,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說學生

第一,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 高一學生還沒有學習有機化學,缺乏有關氨基酸和蛋白質的化學知識,而細胞的分子組成是微觀、抽象的內容。考慮到分子水平的內容比較抽象,為了加強學習內容與生活的聯絡,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編入了聯絡生活的內容。如:“大頭娃娃”、“三鹿”奶粉事件、“皮革奶”;有關這些內容學生都有一定的經驗基礎,如果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展開教學,有助於增加教學內容的親和力。

第二,學生學習方法和技巧:探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

蛋白質的知識既是重點,又是難點,內容比較多。在學習時介紹甲烷的結構式,從甲烷的分子式進行推導分析出α—氨基酸的結構通式。根據學生的認知心理,從易到難逐步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更好地促進學生理解脫水縮合反應。再由結構到功能循序漸進,從而逐步理解掌握。 第三,學生個性發展和群體提高。

四、說教法

本節課氨基酸的脫水縮合的過程,抽象難懂,教師要靈活運用教學方法,仔細設計教學過程,加強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尤其是分析圖中的關鍵資訊的能力,另外加強學生理解能力的培養。具體做法:

第一,設計問題情境,層層設疑。

第二,運用多媒體技術,適時展示動畫過程,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 第三,將抽象複雜的過程及時進行比較、歸納和總結。

五、說學法

利用學案幫助學生理解書本知識及知識點的聯絡;幫助學生正確閱讀和分析圖表,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指導學生逐步養成認真觀察事物的習慣。

六、 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前準備。

因為蛋白質的化學結構和功能,是以往沒有接觸過的,所以課前佈置預習是有必要的,通過預習學生能對這一節的知識有部分了解,同時會遇到一些問題,使他們對進一步認識蛋白質產生興趣,但是要給出一定的題目,否則學生預習的質量不高或者不預習。我的題目是:以課本P20上給出的四種氨基酸畫出氨基酸形成多肽鏈的圖形。這一個題目比較明確的提出了這一節知識的重點。

第二,匯入新課。

提供素材:20xx年阜陽市出現全國有名的事件——“大頭娃娃”,案件中多名兒童因食用劣質奶粉,嬰兒出現四肢短小、身體瘦弱、頭部浮腫甚至死亡等症狀。劣質奶粉除生產過程中毫無衛生可言,就是蛋白質含量極為低下;20xx年又出現“三鹿”奶粉事件,也是因蛋白質含量及其低下,引起嬰幼兒出現病症。

提問:同學們如何看待這一系列事件呢?從我們人體生理方面出發能得到什麼結論呢? 參考:我們的食物中應該富含蛋白質,蛋白質是我們人體生命活動的必需物質等。(學生也可能得出關於法制、道德問題)

引出本節課的標題: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

第三,學習氨基酸的結構特點。

指導學生閱讀P20的思考與討論,找出四種氨基酸的結構特點,請一位學生上講臺,伸開雙手,兩腳併攏,面向同學演示,如果我們人體來表示氨基酸,左手是氨基,右手是羧基,頭是一個氫原子,下肢則是R基團。然後要求同學們把教材上的四種氨基酸上的R基團標示出來。檢查一下。再請一位同學總結氨基酸的結構特點。抽出三位同學板演氨基酸的結構通式,並加以點評。

通過課堂的模擬,學生比較容易掌握氨基酸的結構通式。

第四,氨基酸形成蛋白質過程。

氨基酸的脫水縮合反應及有關計算,是教學一個難點。同樣利用學生的動作模擬過程(或使用課件)幫助學生進行學習。

提問:我們的左右手分別代表什麼? 參考:一個是氨基,一個是羧基。

要求四位同學分別代表P20的四種氨基酸。準備三條有水的溼巾,要求學生相互握手的那一隻手拿著,當一個學生手握著他的手,用力將紙巾中的水擠出,表示脫水過程。

提問:反應過程有什麼產生?原來的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形成了什麼? 參考:水、肽鍵。

提問:什麼是二肽呢?三肽、多肽、肽鏈呢?

7個同學手拉手形成一個多肽鏈,脫去多少水分子呢? 12個同學拉手形成一個多肽鏈,脫去多少水分子呢? 要求同學們總結歸納出P22的旁欄思考題。

參考:n-1,n-1,n-m。

通過現象直觀的模擬,學生非常容易掌握計算方法和規律。

順便提出一個更高的思考題:如果n個氨基酸形成了一個環狀的分子,脫去多少個水分子,形成多少個肽鍵呢?

結合學案上的練習,分析兩個例題。

第五,蛋白質的功能。

蛋白質功能具有多樣性,由學生對照教材,進行總結。為什麼蛋白質有那麼多功能呢?根據我們學習生物學的經驗可知道:生物的結構決定功能。再要求剛才的那四個同學上臺組合多肽鏈。以不同位置組合,就會形成很多種多肽鏈,進而形成很多種蛋白質。每一種蛋白質都有其特定的功能,所以蛋白質具有多樣性,其功能也具有多樣性。

第六,總結。

蛋白質是細胞和生物體中重要的有機化合物,是一切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的多樣性是形形色色生物和絢麗多彩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可以由學生總結)

第七,教學評價。

由於只有一節課時間,課堂上對重點、難點知識的解析還不能做到舉一反三的深度,因此儘管學生課堂反應熱烈,對知識點的接受程度也達到了預期的要求,但在做課後練習時,也會出現一些問題。所以傳統的講練結合還是要結合起來運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為此本節內容需要2課時來完成。

七、說作業設計

我印發了本節課的學案。學案既包括主幹知識的網路圖,也包括基礎題和一般提升題。學生可以進一步鞏固知識點。

八、說板書(略)

九、說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