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心得體會範文>

國小英語教研心得體會(精選5篇)

文思屋 人氣:1.35W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小英語教研心得體會(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國小英語教研心得體會(精選5篇)

國小英語教研心得體會1

20Xx年9月26日,我有幸參加了石家莊市國小英語“全程化跟進式目標教研模式”調研活動。這次活動有兩位老師分別講授了語法課與故事課這兩種課型。兩位老師做了深刻的課堂後的反思,教研組長作了精彩,細緻的評課,優秀的教師們也進行了深刻地討論,給了教師們直接的資源共享,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這次英語教研活動讓我受益匪淺,體會頗深。

一、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

本來我認為我們每一個英語教師都有足夠的能力去教好我們的國小英語課程,但是通過這次活動,我覺得這遠遠不夠。人無完人,我們還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豐富自己。對於我來說,我覺得我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加強,如提高口語表達能力,駕馭課堂的能力等等,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

二、不斷完善課堂教學。

應該說每一次英語教研活動,我們都會從中汲取很多好的教學方法。也就是說,很多英語老師在平日繁重的教學過程中,都在不斷地的學習、琢磨,不斷地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從而不斷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所以,我們的課本雖然不變,但是我們的英語教學並不應該是一成不變的,我們需要不斷地改變、完善,精心設計課堂活動,注重實效。在教學中我們都追求一個目標——讓學生學會知識並學會運用知識,感受學習英語的樂趣,不能只搞花樣,而沒有實效。今天兩位老師所講的故事課與語法課均運用了思維導圖的形式,這是我們以後教學中值得學習的一點。

三、重視評價,關注學生的情感。

英語並不是只學單詞、課文、句型、對話,不是知識的累加,而是一個綜合體。學生學的每一單元內容都是有思想的,都是一些很好的教育材料,我們應該讓學生感受到英語的情感教育。學生的學習壓力很大,我們應該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培養。課堂上針對孩子的表現及時作出評價至關重要,在不影響課堂教學,不打斷課堂教學的前提下,可以分團隊,讓孩子們有競爭意識,並且貫穿整堂課,所以老師如何做出評價,怎樣的形式評價就尤為重要。可以請學生觀察其他同學的表現後做出評價,然後再給予獎勵,把評價與被評價的主體交給學生,學生來主宰評價的多少,這樣的評價教學形式不是一堂課上的呈現,而是循序漸進的一個過程。這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需要思考,實踐的一種教學形式。

本次英語教研活動意義重大,既交流了經驗共同進步,又增進了教師們的感情,同時體現了英語這門學科的特色。藉著這次活動使我對英語教學中故事課與複習課的講授有了更高的認識,為我在今後教學中指明瞭方向。

國小英語教研心得體會2

聽了代忠娟老師的課,我受益頗深,很多地方是我上課未涉及到的,以下是我的拙見。

代老師激趣匯入的好,以最現實的買房問題,學生很愉快進入到今天的新課學習中來。然後通過提問形式,讓學生講一講自己會買怎樣的傢俱。然後引出新課,在新課教學中能圍繞單詞展開紮實有效的訓練。以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等活動展開情景對話,參與面較廣,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使學生們學得很有勁,也很紮實。本堂課的活動設計非常豐富,並且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利用肢體語言,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使學生有話可說,有話要說。並且這些活動的設計具有層次性,先易後難,先是個人說,然後是兩人合作說,再小組合作說,讓學生運用語言進行充分練習說話,充分培養了學生的綜合運用語言能力,教師教態親切、自然,英語口語流利,給學生創設了良好的說的氛圍,使學生在能夠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感受英語語言,體驗英語語言,運用英語語言。

代老師的課是一堂好課,老師對課堂氣氛的把握做到收放自如,氣氛很活躍,建議再放開點,使課堂氣氛達到最頂端,學生在極度興奮中學習,更利於接受新知識。

國小英語教研心得體會3

國小英語課堂中聽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也是我們本學期教研組活動的一個主要內容。教研組長沈老師在本學期為我們找了很多有關聽力教學的材料,讓大家共同研討,大家一起討論交流了學生在英語聽力上存在的問題及相應的解決方案,認真研讀了《如何開展國小聽力教學》、《提高學生聽力的研究》等理論材料以及一些實際教學中的案例。下面我就本學期有關聽力教學的研討談談我的幾點心得:“聽、說、讀、寫”這四個環節在英語學習中是缺一不可的,需要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師要充分培養學生的這些學習技能和習慣,採用多種方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有效教學。就聽力學習而言,先讓學生學會聽,善於抓住聽力材料中的有效資訊,才能有所輸出,進行正確的表達。那麼,幫助學生提高聽力能力有哪些方法呢?

首先,可以將聽與說相結合,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一定的複述練習,從簡單的單詞到較難的句子,可以循序漸進地進行相應的練習。剛開始,學生可能說得不夠好,出現一些錯誤,主要原因是沒聽聽清楚,聽得不到位,要注意培養學生精聽的習慣,做到聽說結合,相互促進。

其次,可以將聽與讀相結合,最為常見的就是教師示範帶讀,學生齊聲跟讀。但教師在帶讀時需要注意語音語調的抑揚頓挫,對於重音、輕聲等需要加強指導,這樣讓學生先聽清楚,再進行朗讀,效果會更好。有時,為了活躍課堂氛圍,教師還可開展一些例如個別朗讀,同桌互讀,小組齊讀的方式,運用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方法,在讀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

再次,可以將聽與寫相結合,教師可以選用教學磁帶或光碟中的錄音內容,選取較為精煉的內容讓學生進行聽寫練習。教師需要事先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難易程度的把握要適中,既不能太難,讓學生望而生畏,也不能過於簡單,沒有學習挑戰性,要把握好這個度,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時留心觀察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狀態,也可實習分層教學,或者小組合作學習等形式進行聽與寫的訓練。

最後,教師在對學生聽說讀寫的指導上需要做到持之以恆,耐心指導,不能因學生一時的不會而對其進行否定,要更多地給予學生以幫助和鼓勵,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素養,才能使他們進步得更快。

一學期的英語組教研活動讓我感受到了濃厚的教研氛圍,大家除了理論學習,案例分析,聽課評課等方式,在平時也時常聚在一起討論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困惑和問題,交流教學經驗,相互取長補短,不斷更新理念,力求每天都有新的進步!

國小英語教研心得體會4

今年的國小英語教研活動,只有短暫的一天,但讓我感受了專家名師的不同風采,聆聽了他們精彩的講座,感受了她們靈動的課堂,也更新了教學觀念。反思以往的工作,結合教研所得,我將從以下方面努力。

一、進一步理解,落實目標教學。

通過此次活動我明白了,目標教學是一種以教學目標為核心和導向、以反饋、矯正為基本策略的實施課堂教學的方法。我們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圍繞教學目標展開一系列教學活動,並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激勵學生為實現目標而努力學習。在教學中先讓學生清楚“幹什麼”,再帶領學生探索“怎什幹”,最後再進行“乾的怎麼樣”的檢測。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將不斷摸索,不斷反思尋找實施目標教學最有效的方法。

二、努力提供自己的個人素質,增強教學基本功。

1、實現教育觀念的轉變。

素質教育實際是激發學生的潛力,培養其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實踐能力。所以教師要克服過去傳統的教育質量觀,不能單純地以分數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尤其是國小階段,培養和強化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一定的學習策略比片面的追求學生的分數更重要。例如有的學生在老師的高壓政策和魔鬼訓練下雖然達到了高分,但是學生的興趣已經沒了,對英語產生了厭倦,不利於學生的終身發展,以後可能會越來越糟。相反,如果學生對英語產生了濃厚了興趣,雖然一時成績不好,但他願意持之以恆地鑽研,一定會在學習的某個時期靈感突現,實現飛躍。所以作為國小英語教師,不但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和技能,還要培養強化興趣,指導學習略,形成學習習慣,引導其好學、會學;同時還要激發其創新思維,不僅要讓學生掌策握人類已經形成的間接經驗和知識,更需要引導學生了解現成結論的同時,又會設法突破現有結論,大膽實踐,獲得自己的直接經驗知識,並最終實現創新。

2、實現自身適應素質教育的新發展

活到老,學到老,促進內在專業結構不斷更新、演進和豐富。教師的素質包括思想素質、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素質。因此,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我們要從點滴做起,加強修養,全面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質、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素質。要想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素質教育的滲透,英語教師應具備以下幾種專業能力:

1、認知能力

2、觀察能力

3、設計創意能力

4、教學反思能力

5、執行能力

6、話語能力

7、互動能力

8、群體控制能力

9、表現和操作能力

10、教育科研能力,並能靈活運用到課堂教學中。

3、實現教學內容的轉變

以往教學只重視詞彙,語法的傳授,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典型句型的分析上,把一些很好的範文支解得零零碎碎,課文的背景、語言風格以及文章本身的內涵也很少被重視、被開掘,忽視了對課文的整體理解把握、體味、欣賞,忽視了中西方文化差異

的瞭解。忽視了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很少有說的機會,學了英語只會寫卻不會開口說,這也是我們的學生英語語法學的很多,而英語語言修養卻普遍水準不高、缺少風采的原因。所以我們要實現教與學的觀念改變,教學中著意增強文化素養的培育。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彙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能力的培養的傾向,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使英語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經濟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

4、實現教學方法的轉變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教育過程的主動參與者,教師不能將自己的知識、觀點簡單移植給學生,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能否接受,接受多少總是根據自己有的知識,能力做出反應。教師如果只顧自己教,不考慮學生學,就會制約學生的學習方向,質量,效果。新課程標準要求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增強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將素質教育滲透於英語教學,作為英語教師應該把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作為最終目標。在教學中應採用任務型性教學和情景教學,從而形成創新教學的氛圍,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給學生表現的機會,在愉快的過程中實現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在在孫老師的教學時把肢體語言帶入了課堂。在教單詞或句子時,老師帶領學生做動作,甚至做誇張的動作或用誇張的朗讀語調,孩子們特別喜歡。“Betall、”兩手張開畫個大圈,“Beshort、”蹲下等。還可以組織學生用英語會話,問答,使學生在相互交往中產生情趣、習得常用口語。為了讓學生容易記,我把單詞或句型作為歌詞填入一首學生以熟能唱的歌曲中。這樣,通俗的歌曲,使學生在歡快的歌聲中鞏固所學的知識,並促進了口頭練習。根據國小生的興趣特點,老師也可以將單詞編成chant。學生既學習了詞彙又鍛鍊了語感。

5、實現師生關係的轉變

構建和諧民主的師生關係助於素質教育的實施。我們要堅信每一個學生都有一定的創新潛能,都是創新的主體,都有可能通過教育和訓練取得創新性的成果,成為某一方面的創新性人才。建立和諧平等的新型師生關係,正確對待每一個學生,對每一個學生都抱有希望,都給予鼓勵和支援,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自由地、大膽地參與學習探索與交流,都能大膽質疑和創新。老師信任學生,學生也會喜歡上自己的老師,從而喜歡他的課,俗話說的好:“親其師,信其道。”在這種和諧民主的環境中學生的創新思維越容易被激發出來。教師積極地進行啟發性的引導,把學生的初步願望或學生的啟蒙思想變為強烈的渴望和追求,使其成為學生成才、成功起步的階梯。

6、實現教學評價的轉變

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長期以來國小英語主要是以文化考試的分數來評定學生學業的優劣、教師水平的高低、學校教育質量的好壞。要改變這種現狀,首先我們要重視形成性評價,不能只重結果,不重過程,避免由單一考試的評估手段扼殺了學生會學習的興趣和熱情。重視教學過程的設計和評價,使學習活動生動有趣。其次由絕對評估向差異性評價轉變。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任何矛盾和矛盾的兩個方面都有特殊性,這就要求我們要以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作為標準,在橫向評價的同時更加重視縱向的比較,從而激勵學生成長、創新,全面提高學生素質。視語法和詞彙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能力的培養的傾向,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使英語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經濟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

國小英語教研心得體會5

3月21至22日,我們各鄉鎮英語教師在實驗國小舉行了一次教研活動,聽了四節課(有關英語對話和語音的課)。通過聽課,我受益匪淺,讓我近距離地領略到每位教師的教學風格,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雖然這4節課的風格各異,但每節課都有很多值得我學習借鑑的地方,真的讓我感到不虛此行,以下是我本次學習的.一些體會。

一、把握良機,調動學生積極性,渲染英語課堂氣氛,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引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

國小生這個年齡的特點是:愛說愛動,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如果教學中忽視這些特點,單純沿用傳統教學模式,使用傳統教學方法進行機械地講解,把他們純粹當成知識的容納器,填鴨式地問他們灌輸在他們眼中枯燥無味,冷冰冰的語法、詞彙,他們便不感興趣,因而也就談不上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目前,國小英語教學質量不佳,恐怕這是一個主要原因。學習需要興趣。就某種意義上講,學英語就更需要興趣。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保持它,使之成為他們學習的動力,正是趣味教學考慮的出發點。

二、充分鑽研教材,認真備課,在各教學環節中增加趣味性。

教師對學習材料和內容的處理,一般是由易到難,逐步深入,同時要考慮到對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學生的思想始終處於積極狀態,使他們的興趣逐步升級。其次增加教學環節中的趣味性,教學手段的多樣化也有助於使學生的興趣得以保持。呈現語言材料前,教師要想辦法為學生創設新穎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學生注意力,再由該情景過渡到課本所展現的情景中,同時,合理地運用實物、圖片、掛圖、簡筆畫、現場錄音、多媒體課件等,讓所要呈現的情景更加直觀而富有情趣。比如在進行課文教授時,教師可用從網上下載的聽說讀寫的英語材料、採用自制課件來進行教學,通過聲、光、電的完美結合,用生動的形象、真實的畫面、優美動人的語言和音樂,來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刺激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增強學生的記憶效果,從而實現教學目標,達到教學目的。

三、注重“以人為本”,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過去的教學常常強調教師的主導性而把學生單純地視為教育物件,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生的頭腦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識的容器,忽視教學特點,無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應把國小生看作是具有成長潛能的生命體,其內部蘊藏著主體發展的機制,認識到教學的目的在於開發學生的潛力,驅動其主體的發展機制,使之成長、成熟。“以人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來越深入人心。在教育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已成為廣大教師所熱衷的教學方法。母語習得研究及外語學習研究均證實:外語教學中的重點不再應該

是“我們該教些什麼”,而應是“我們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創造這些條件”。新課程標準強調的是學生“能幹什麼”,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

四、建立新型師生關係,重視師生情感交流,培養興趣。

師生關係是以基本的人性觀為前提的。如果教育者認為,人的天性是懶惰的,不思進取的,需要嚴格教誨才能啟迪良知,那麼權威型的師生關係應該是最為有效的。傳統的師道尊嚴,便是權威型的師生關係的體現。現代教育觀則認為人的本性是積極的、向上的,具有生長與進取的潛力,教育的目的是開發人的潛能、促進人的健全發展,而權威型的師生關係無疑會扼殺兒童的創造力與稟賦。在教學過程中,耐心是至關重要的。它是一位教師良好行為的體現。教師的工作是解決學生不同程度上的問題,其中除了教學上的,還有心靈上的。育人的工作是辛苦的,對待形形色色的問題,不計其數的學生,都要用一顆熱情的心耐心地去做。大多數學生,特別是“差生”,學習英語的毅力和耐心都較差,聽課時的心情也常處於一種抑制狀態,覺得學習無聊。

總之,英語學習,興趣為先。學生語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於英語學習興趣的程度。很難想象失去了興趣還能怎樣培養交際能力。所以,作為英語教師,一方面要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並使他們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視培養和保持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才能真正把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