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心得體會範文>

有關數學教學心得體會範文九篇

文思屋 人氣:1.92W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教學心得體會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數學教學心得體會範文九篇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1

國小數學課程改革實施過程中,一邊實踐,一邊成長,不斷地吸收了新的教學理念。體驗了一個學期的數學教學,我頗有感觸。在新課程的標準下,學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再創造”,在實踐操作中體驗“做數學”,在合作交流中體驗“說數學”,在聯絡生活中體驗“用數學”。學生體驗學習,是用心去感悟的過程,在體驗中思考、創造,有利於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而傳統的數學教學是學生被動吸收、機械記憶、反覆練習、強化儲存的過程,沒有主體的體驗。然而在新課程中,教師只不過是學生自我發展的引導者和促進者。而學生學習數學是以積極的心態調動原有的認知和經驗,嘗試解決新問題、理解新知識的有意義的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在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物件的特徵,獲得一些體驗。”所謂體驗,就是個體主動親歷或虛擬地親歷某件事並獲得相應的認知和情感的直接經驗的活動。讓學生親歷經驗,不但有助於通過多種活動探究和獲取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體驗中能夠逐步掌握數學學習的一般規律和方法。教師要以“課標”精神為指導,用活用好教材,進行創造性地教,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充分體驗數學學習,感受成功的喜悅,增強信心,從而達到學會學習的目的。

一、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轉變

新課程教材內容已經改變了知識的呈現形式,這是一大亮點,教師作為教學內容的加工者,應站在發展學生思維的高度,相信學生的認知潛能,對於難度不大的例題,大膽捨棄過多、過細的鋪墊,儘量對學生少一些暗示、干預,正如“教學不需要精雕細刻,學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讓學生像科學家一樣去自己研究、發現,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在體驗中主動建構知識。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徵,積極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分析和解決問題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改變學生從前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

二、從新課標看“學生”

在學習和嘗試使用新教材的過程中,我越發感受到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潛能是很大的,不可低估的,把數學放在了生活中,學生的潛能則像空氣一樣,充斥著生活的舞臺,學生在學習時發揮著自身巨大的能量。如在學習“時分秒的認識”之前,讓學生先自制一個鐘面模型供上課用,遠比帶上現成的鐘好,因為學生在製作鐘面的過程中,通過自己思考或詢問家長,已經認真地自學了一次,課堂效果能不好嗎?如:一張長30釐米,寬20釐米的長方形紙,在它的四個角上各剪去一個邊長5釐米的小正方形後,圍成的長方體的體積、表面積各是多少?學生直接解答有困難,若讓學生親自動手做一做,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體驗長方形紙是怎樣圍成長方體紙盒的,相信大部分學生都能輕鬆解決問題,而且掌握牢固。

總之,體驗學習需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在體驗中思考,鍛鍊思維,在思考中創造,培養、發展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當然,創設一個愉悅的學習氛圍相當重要,可以減少學生對數學的畏懼感和枯燥感。讓學生親身體驗,課堂上思路暢通,熱情高漲,充滿生機和活力;讓學生體驗成功,會激起強烈的求知慾望。同時,教師應該深入到學生的心裡去,和他們一起歷經知識獲取的過程,歷經企盼、等待、焦慮、興奮等心理體驗,與學生共同分享獲得知識的快樂,與孩子們共同“體驗學習”。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2

數學教學應當有意識、有計劃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數學與現實社會的聯絡,加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能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取新的知識。

通過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積累的點滴經驗,結合其他老師的交流,結合新課改的要求,我總結出三年級數學教學的一些心得與體會:

一、堅持不懈地抓好口算。

1、根據任教班級學生口算情況,制定本學期訓練的具體目標。

(1)口算訓練的目的不僅是提高學生口算的能力,有針對性的訓練又為本冊第四、第六單元的學習做好鋪墊。

(2)由於第四單元是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筆算乘法,因此在口算訓練時可適當增加一些20以內進位加、特殊的口算題,

2、根據教學進度及學生掌握情況,定期進行口算的檢測或期末達標檢測,既讓學生找到學習的動力、發現差距,又能讓家長了解孩子計算的能力,同時任教老師也能從中分析,找準突破口,使訓練的效果更好。

二、在操作活動中讓學生理解筆算除法的算理和演算法。

筆算除法的教學應在學習時多讓學生通過用實物分一分,從中瞭解筆算除法的算理及計算方法。如:24÷2=,讓學生把準備好的吸管分一分,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也就是先算哪一位上的數?通過一道題的實踐是不夠的,還要再次多擺1--2道並說出計算方法。由於書上沒有任何的計演算法則,但在教學時教師還是應把方法板書。

不管是筆算乘法或筆算除法,教學時還應注重培養學生估算的能力。估算是驗證計算結果的較好手段之一,但經常在教學時會被遺忘或略略帶過,沒有成為學生計算的“好幫手”。

三、加強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絡。

對於與生活有密切聯絡的知識:《千克、克、噸》、《周長》、《年、月、日》,教學時可讓學生尋找身邊與知識有關的事物,通過觀察、比較、分析,不斷加深理解,從而達到概念的強化。

如:《千克、克、噸》通過實物讓學生掂一掂理解1克、1千克有多重,再估一估1噸有多重,經過觀察---掂---估後,從而找出它們之間的聯絡。課外可佈置學生尋找身邊的一些生活物品判斷用哪種重量單位較合適,填寫後進行交流判斷。

《周長》這單元既讓學生感到新奇,但又是本冊書的難點之一。教師在備課時感到很簡單,不就是求封閉的平面圖形所有邊長的總和嘛。求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只要記住計算方法就會算了。真正教時就發現並沒有像老師想象的那樣學生能較快理解並正確解決實際問題。主要原因有:1、對“周長”這概念接觸較少,學生沒有充分理解。2、當概念沒有得到理解時,又學習有關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後,不明白方法由來只記住公式,因此當遇到較靈活的題目時,無從下筆。

基於以上的認識,我認為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創造各種適合教學需要的情境可以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慾望,可以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提高學生的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3

20xx-20xx上學期我擔任五年級的數學教學工作。一學期來,我自始至終以認真、嚴謹的教學態度,勤懇、堅持不懈的精神從事教學工作;並認真執行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計劃,把新課程標準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數學課堂教學結合起來,積極探索,樂於教學。為了更好的總結經驗和教訓,推動今後的教學工作,再上新的臺階,現將本學期教學工作小結如下:

一、取得成績

1、認真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型別,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認真備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課後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後小記。

2、加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使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情感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深入淺出。積極實施高效課堂管理,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

3、認真批改作業,佈置作業做到精練,有針對性和層次性,力求每一次練習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作好批改記錄,分類總結,進行評講,並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4、做好課後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在課後,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同時加大了後進生的輔導力度,後進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識斷層,這些都是後進生轉化過程中的拌腳石,在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時,特別注意給他們補課,把他們以前學習的知識斷層補充完整,這樣,他們就會學得輕鬆,進步也快,興趣和求知慾也會隨之增加。

二、改進措施

1、要狠抓學風,由於本班大部分學生的基礎差,上課的時候只有少部分學生比較認真,能專心聽講,課後也能認真完成作業。但大部分學生由於基礎差對學習提不起興趣。學習態度不夠認真。還有個別的學生,學習上存在的問題不敢問老師,這樣就影響了學習的信心。為此,找他們瞭解原因很重要,有些是不感興趣,有些是沒有努力去學,有些是存在某個知識的段層,跟不上就放棄了等等。這樣的情況要跟他們多次交流,併為他們定下學習目標,時時督促他們,幫助他們,找出適合他們自己的學習方法,分析原因,鼓勵他們不要害怕失敗,要給自己信心,並且要在平時多練,多問幾個為什麼。同時,一有進步,即使很小,也要及時地表揚他們,養成勤學苦練的習慣,形成良好的學風。

2、課堂上要多注重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等。著眼於發展學生數學能力, 通過讓學生多瞭解數學知識的來源和用途,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

3、積極參加教研活動,並能經常聽各老師的課,從中吸取教學經驗,取長補短,提高自己教學的業務水平。每節課都以最佳的精神狀態站在教壇,以和藹、輕鬆、認真的形象去面對學生。

4、在總結成績的同時,要不斷反思教學,將公開課、優質課上的精華延伸運用於日常教學實踐,把仍在困惑著我們的許多問題,重新認識。努力處理好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努力處理好應用意識與解決問題的重要性,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5、把評價作為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手段,也作為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既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要抓基礎知識的掌握,抓課堂作業的堂堂清。更要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了什麼,獲得了那些進步,具備了什麼能力。使評價結果有利於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的發展。

以上是我對本學期教學工作的總結,總體來說,取得的成績還不夠理想,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同時也相信自己今後的教學工作會做得更好。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4

一、教學中成功之處

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更離不開數學。我經常對學生說生進行學數學價值的教育,以激發生學數學的興趣。並教育好學習,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學會做人。

新課程提倡從學生從數學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技能解決問題,發展問題意識。因此在教學時,密切聯絡生活實際精心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切實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的。經常這樣訓練使學生認識到學習數學是多麼重要,學習數學價值有多大。從而激發他學習數學的強烈慾望,變學數學為用數學。

二、有待解決的問題

1、把數學課上得像語文課一樣既有人文精神、生動有趣、又有很濃的數學味道。

2、對於一些後進生,學習興趣不高,作業不能自覺完成,還沒有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

3、利用輔助教學手段來教學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把抽象的問題形象化,運用得還不夠。但是自身修改和製作課件的能力有待提高。

4、對於後進生輔導工作由於時間問題或其它原因經常能還不到位。

總之,以後的.教學工作要不斷總結經驗,認真進行教學反思,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還要多下功夫加強對後進生的輔導工作,我相信有耕耘就會有收穫的!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5

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能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取新的知識。在這幾年的時間裡我對國小教學工作有了一些體會。

一、設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1、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達到預先教學的效果。

2、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

3、利用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揮課堂的群體作用,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

二、積極提問,貫穿課堂始終

課堂上他們有的可能連書本都不拿出來或不翻開,甚至還會說話打鬧。這時如果採用提問的方式的話,就會使學生的精神一下子緊張起來,並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問題,但是提問時,不能只提問一些選擇性的問題,因為這樣他們思考的空間就會很小,這樣不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另外,提問要有均勻性,不能反覆提問某個學生,這樣會使其他學生回答問題的熱情消退的。

三、設計質疑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慾望

1、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鋪墊。

2、充分發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能力,積極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總之,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展。教師要轉變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與學生平等對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師要走出演講者的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激勵者、引導者、協調者和合作者。教師在學生的學習討論交流過程中,只給予學生恰當的引導與幫助。要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6

日子過得真快,轉眼一學期過去了,我看著孩子們一天天的成長,一天天的進步,我心裡很高興。孩子們從不會讀題、不會做作業到孩子們嘗試自己讀題、獨立完成作業的確需要一個過程,但只要堅持下來,孩子們會進步非常快的。在這一學期裡,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1.教會學生自己讀題越早越好。

早在一年級剛剛開始的時候我就開始教學生自己讀題,我覺得孩子們自己讀題做題的效率要比老師讀題好很多,孩子們自己讀題時,在讀的過程中他可以有更多獨立思考的空間。儘管一開始很困難,畢竟剛剛入學的孩子識字量大都比較小,但我沒有氣餒,大概堅持到兩個月多的時間,我突然發現我的孩子們基本上都能自己讀題了,我很欣慰。而且能認真讀題的孩子,學習成績提高的非常快。

2. 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

根據一年級剛入學的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我採用直觀形象,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來組織教學。使孩子在輕鬆快樂的氛圍中學習,從而對學習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比如在“數一數”的教學中,我從學生常見的事物入手,帶他們到校園裡參觀:數一數花園裡的花朵、操場邊上的樹本、數教學樓,數書本、數桌椅、數鉛筆、數同學、數老師……從小空間到大空間,從課內到課外。認識了1到10各數建立數的概念。學生數數中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也產生了學習的興趣。

3.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好數學的根本保障,首先培養學生上課專心聽講的習慣,要求學生聽課時,思想不要開小差或做小動作,注意力要集中;其次,要求認真傾聽其他同學回答問題,仔細研究他們回答得是否正確,有沒有需要補充的,有沒有更好的建議;再次,要仔細觀察老師的演示和板書,並按要求認真地操作學具,做好練習。

4.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數學是思考性極強的學科。在數學教學中,必須使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樂於思考,勤于思考,善於思考,這樣的學習方法才會有助於學生的進步。但事與願違,現在很多的孩子遇到難題,或呆坐,或急於從同桌那兒得到答案。其實也並非題目真的難道學生做不出的地步,原因在於一些學生沒有找到思考的角度,還有些學生則是對自己缺乏自信。針對以上原因,我在教學中時常採用的方法是:一、將題目細化更有利於學生思考;二、語言激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三、放寬思考時間,讓學生能進行充分的思考。

5.重視細節方面的教育,體驗成功的喜悅。

“6——10的認識和加減法”教學中,通過學習學生認識了6——10各數的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培養了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數數過程中進行了講衛生、愛勞動、愛集體、分工合作等教育。讓學生根據一幅圖寫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能夠準確的進行口算。在這一單元設定了一次數學活動,學生親身經歷了用加減法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用數學知識解答生活中的問題,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6.深入解讀教材,溝通知識的內在聯絡。

每一個數學知識都不是孤立的,彼此之間都是緊密相連的。數學教師如果自己都不知道各知識彼此間的溝通,那教給孩子們知識必定也是一個個割裂的知識點,前後聯絡不起來。所以,一年來,我在教學中不只是就知識教知識,而是溝通各知識的內在聯絡,梳理各類知識的教學結構,然後用結構來教。比如在學習10以內數的認識和20以內數的認識之後,有關數的認識的教學結構就逐漸形成,那麼在100以內數的認識中,孩子們就不教就會了,因為他們已經掌握了方法。

在教學之中,讓我逐漸學會了怎樣思考問題,學會了站在孩子角度來認識數學,學會了怎樣解讀教材。同時,以學生為本,本著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原則,對學困生給予及時的輔導,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了不同的發展。

今後我將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努力學習各種教育理論,勇於到課堂中去實踐,相信只要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會有所收穫,有所感悟。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7

教學工作是學校各項工作的中心,也是校驗一個教師工作成敗的關鍵。近幾年來,在堅持抓好新課程理念學習和應用的同時,我積極探索教育教學規律,充分運用學校現有的教育教學資源,大膽改革課堂教學,加大新型教學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在談談我在教學活動中的幾點體會:

一、要注重教會學生學習

1、利用好數學閱讀課,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很多學生認為,數學課只要帶著耳朵來聽足矣。其實不然,數學學習離不開書本,進行數學閱讀,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數學閱讀課就是課堂內,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各自獨立地進行學習。當然,教師首先告訴學生閱讀的範圍,指導學生閱讀的思想和方法,解答學生提出的疑難等;學生通過閱讀、思考、分析、訓練,弄清知識原理,學會例題,也可以對例題進行改造。既完成練習,又複習舊知識;課堂後段教師用適量的時間進行點評、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因此,數學閱讀課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讀書能力、學習能力,為他們主動地去學習、以及獲取課外知識提供可能。

2.注重知識生成過程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數學中概念的建立、結論、公式、定理的總結過程,蘊藏著深刻的數學思維過程。傳統教學相對比較注重結果教學。教學中如果只注意結果,學生在應用知識時總顯得比較吃力。進行這些知識生成過程的教學,就顯得至關重要,它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數學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識的引入和生成過程的編寫,這也正是為了培養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們應當改變那種害怕浪費課堂時間,片面追求提高學生方法運用能力的做法,應當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出利於學生參與認知的教學環節,把概念的形成過程、方法的探索過程,結論的推導過程、公式定理的歸納過程等充分暴露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自己探索和發現的過程,真正成為認知的主體,增強求知慾,從而提高學習能力。例如,在學習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定理時,教師不直接告訴學生等邊對等角,而是可以先讓學生將一個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對摺,讓學生髮現它們相等這個特性,從而進一步提出結論的數學理論推導過程。並且學生可通過摺痕得到新增輔助線的方法----作底邊上的高或頂角平分線或底邊上的中線去構造兩個全等的三角形,通過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匯出結論;同時,通過學生親手操作,學生還會發現等腰三角形軸對稱等特性。這樣,激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這種探索精神也勢必激勵學生去習,從而提高學習能力。

二、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創造思維能力

情境教學以優化的情境為空間,以創設情境為主線,根據教材的特點、教學的方法和學生的具體學情,在課堂上營造一種富有情境的氛圍,讓學生的活動有機地投入到學科知識的學習之中,情境教學講究強調學生的積極性,強調興趣的培養,以形成主動發展的動因,提倡讓學生通過觀察,不斷積累豐富的感性認識,讓學生在實踐感受中逐步認知,發展,乃至創造,以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例如,教師設計這樣的一個情境來學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小剛的奶奶家裡的三角形鏡弄碎了,想重新配一個,該拿哪一塊?請你給她拿個主意。問題提出後,學生們十分感興趣,紛紛議論,連平時數學成績較差的學生也躍躍欲試,學生們學習的主體性很好地被調動了起來,在不知不覺中投入了數學課堂的思維活動之中。

1、數學是思維的體操。

數學教學是思維活動的教學,是思維過程的教學,沒有學生的思維活動的數學課是不成功的,數學課堂上,學生的思維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課堂的情境,以及教師的循循善誘和精心的點撥。因此,課堂情境的創設要以激發學生思維活動為出發點。心理學研究表明:不好的思維情境會抑制學生的思維熱情,所以,課堂上提問的設計、題目的選擇、情境的創設等課件都要充分考慮對學生思維活動的啟發性,這正是課堂情境創設所要達到的目的。

2、數學教學中應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問題是數學的靈魂。課堂上,教師創設問題情境,以激勵學生解決問題的動機,通過探索,解決問題,獲得積極的心理滿足,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要做到這一點,可以用創設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求知慾。

創設問題情境就是在講授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間製造一種“不和諧”,將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相關的情境之中。問題情境的創設要小而具體、新穎而有趣、具有啟發性,同時又有適當的難度,與課本內容保持相對一致,不要運用不恰當的比喻,這樣不利於學生正確理解概念和準確使用數學語言能力的形成。教師要善於將所要解決的課題寓於學生實際掌握的知識基礎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懸念,把問題作為教學過程的出發點,以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迫切要求下學習。

例如,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可以通過具體問題的解決創設出如下誘人的問題情境:而這正是要學的課題。於是教師便抓住引出課題,再引導學生分析畫法的實質,並用幾何語言概括出這個實質,即這樣,就由學生自己從問題出發獲得了判定定理。接著,再引導學生根據上述實際問題的啟示思方法。除創設問題情境外,還可以創設新穎、驚愕、幽默、議論等各種教學情境,良好的情境可以使教學內容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讓學生深切感受學習活動的全過程並升化到自己精神的需要,成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這正象贊可夫所說的:“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

3、教師要傳授知識,更要育人。

如何在數學教育中,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在情境教學中也得到了較好的體現,法國著名數學家包羅朗之萬曾說:“在數學教學中,加入歷史具有百利而無一弊的。”我國是數學的故鄉之一,中華

民族有著光輝燦爛的數學史,如果將數學科學史滲透到數學教學中,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對於增強民族自信心,提高學生素質,激勵學生奮發向上,形成愛科學,學科學的良好風氣有著重要作用。教師應根據教材特點,適應地選擇數學科學史資料,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比如圓周率∏是數學中的一個重要常數,是圓的周長與其直徑之比。為了回答這個比值等於多少,一代代中外數學家鍥而不捨,不斷探索,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其中我國的數學家祖沖之取得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成就”。為了讓同學們瞭解這一成就的意義,從中得到啟迪,我選配了有關的史料,作了一次讀後小結。先簡單介紹發展過程:根據這一段教材的特點,適當選配數學史料,採用讀後小結的方式,不僅可以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而且人類對圓周率認識不斷加深的過程也是學生深受感染,興趣盎然,這對培養學生獻身科學的探索精神有著積極的意義。

有效的教學離不開好的教學情境,創造和諧的教學情境,才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才有利於學生的發展。

三、要以新課標為指導進行數學課堂教學

傳統的課程只有教師與教材,新課標的數學課程是教師、學生教、學材料教學情境與教學環境構成的,就是說,課程是變化的,是教師和學生一起探究新知識的過程。教師和學生是課程的一部分,也是課程的建設者,教學過程教師與學生共同創新課程和開發課程的過程。教師在課堂教學應該以新課標為標準。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8

通過國中數學新課改教學,我有以下幾點粗淺體會,在教學中一定要:

一、激發學生潛能,鼓勵探索創新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而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家長、同學)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主動地採用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這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挖掘學生的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要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過程中獲得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使他們覺得每項知識都是他們實踐創造出來的,而不是教師強加給他們的。

例如“多邊形的內角和”一節的教學,我先複習了三角形的內角和知識,然後提問:我們如何利用已有的三角形知識來解決多邊形的內角和問題?學生經過討論不難得出:(1)想辦法把多邊形轉化為三角形;(2)具體轉化方法採用添線來分割多邊形,使之成為若干個三角形。在此基礎上,我繼續提問:(1)你們有哪些具體的分割方法(從一個頂點出發連對角線、從一邊上任一點出發連不相鄰的頂點、從多邊形內任一點出發連各頂點等)呢?(2)從一個頂點出發連對角線可以有多少條?那麼一個多邊形一共應有多少條對角線?(3)根據對角線的條數你能確定是幾邊形嗎?(4)你還能得出其他結論嗎?通過學生思考探索,他們總結出許多解決多邊形的內角和的方法,還因勢利導探索多邊形對角線的有關知識,活躍了學生的思維,鍛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

二、轉變教育觀念,發揚教學民主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師要走出演講者的角色,成為全體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激勵者、引導者、協調者和合作者。學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師不能代勞。教師的主要任務應是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在恰當的時候給予恰當的引導與幫助。要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來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即教師扮演好導演角色,學生扮演好小演員角色。 例如在學習同類項概念時,我針對七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組織“找同類項朋友”的遊戲。具體做法是這樣的:把事先準備好的配組同類項卡片發給每個學生,一個同學找到自己的同類項朋友後,被“擠”出座位的另一個學生再去找自己的同類項朋友,比一比誰找得既快又準。這種生動的形式和有趣的方法能使學生充分活動,學習興趣大增,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掌握了確定同類項的方法和合並同類項的法則。

三、聯絡生活實際,培養學習興趣 某些學生不想學習或討厭學習,是因為他們覺得學習枯燥無味,認為學習數學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則和解題規律記熟,然後反反覆覆地做題。

新教材的內容編排切實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思想,通過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或我們身邊的數學事例來闡明數學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好教材列舉的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數學素材和形象的圖表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尊重學生,熱愛學生,關心學生,經常給予學生鼓勵和幫助。學習上要及時總結表彰,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感受到學習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過自己的教學,使學生樂學、願學、想學,感受到學習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為學習而勤奮,不會有一點苦的感覺。

例如在學習“實踐與探索”中的儲蓄問題時,我提前一週佈置學生到本縣的幾家銀行去調查有關不同種類儲蓄的利率問題。教學中,讓每個學生先展示自己所到銀行收集到的各種

國中各年級課件教案習題彙總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各樣有關儲蓄的資訊,然後再按每四人一組根據收集到的資訊編寫有關儲蓄的應用題,教師可以有選擇地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讓全班學生相互討論、合作攻關,最後選派一些小組的代表作總結髮言,老師點評,對做得較好的同學進行表揚。通過這樣教學,學生在愉快中學到了知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新教材中編排的有關內容,如“地磚的鋪設”、“圖示的收集”、“打折銷售”等等,教師都可以充分利用,讓學生走出課堂去學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關注個體差異,促使人人發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教育要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即要為所有學生打好共同基礎,也要注意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由於各種不同的因素,學生在數學知識、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異,教師在教學中要承認這種差異,因材施教,因勢利導。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兼顧學習有困難和學有餘力的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 新教材設計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討論”、“觀察”、“試一試”、“做一做”等問題,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成員的安排上優、中、差各級知識水平學生要合理搭配,以優等生的思維方式來啟迪差生,以優等生的學習熱情來感染差生。在讓學生獨立思考時,要儘量多留一些時間,不能讓優等生的回答剝奪差生的思考。對於數學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也可另外選擇一些較靈活的問題讓他們思考、探究,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數學成績。

五、媒體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益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大力開發並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資訊科技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恰當地運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提供更為豐富的數學學習資源。 總之,只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能堅持利用新課程的理念來指導課堂教學,善於運用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方式和教學手段,儘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動口、動腦、動手的機會,讓他們更多地參與教學,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會得到不斷加強,學生的數學素養和創新能力就一定會得到全面的提高與發展。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9

數學很好玩,數學很漂亮,在數學家眼中,數學就像一位戀人……

數學家大會上,一位位數學大師用洋溢著激情的字眼描繪數學。但數學真的那麼美嗎?對於大多數中國學生來說,他們感受不到數學的魅力。

現在,中國小裡多數學生對學習數學缺乏興趣,花的力氣不少,但成績並不好,數學成了學習的負擔。著名數學家、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院院長楊樂認為,這其中有教材內容過多過繁的原因;有教師水平不齊整,教得不夠活的原因;更有現行考試模式的影響,因為數學是主科,總歸要考,考試指揮棒的牽制力是很大的。

“我們的數學教育必須改革!”北京師範大學數學系一位教授參與制定了新的中國小數學課程標準,他認為:“數學並不枯燥,是我們把它教枯燥了。不能再讓孩子學得那麼痛苦,要把數學的美麗還給他們。”

這幾年,我國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獲得的金牌總數常常高居榜首,成為當之無愧的數學“奧賽”第一大國。有人認為,中國的數學“新苗”正在成長,意味著中國的數學研究前景大有希望。但也有人擔心,為競賽而刻意進行的強化訓練,實際上和讓孩子喜愛並且研究數學背道而馳。不光多數中國小生不愛學數學,不少大學生對數學也沒興趣,甚至連理工科大學生也往往忽略數學學習。前來參加數學大會的著名數學家、菲爾茨獎獲得者丘成桐,在哈佛大學曾碰到一件令他十分驚訝的事情。有一天,幾個從清華大學來這裡念工程學的學生找到丘成桐,求教幾何方面的問題,問如何把影象運動表示出來。丘成桐感到很奇怪,這不是微分幾何方面的古典問題嗎,原本是在讀本科時就應該掌握的數學知識。他說:“希望即使是學工程的學生也要多花點時間在純數學上,打破門戶之見。”無論對於傳統的工科、理科,還是資訊、經濟、管理等新興學科,甚至於人文學科的學習來說,數學方法都是必要的基礎和工具。楊樂教授說,研究生的培養、高層次人才所特別需要的創新能力的培養,都離不開數學基礎。中國青年報報道說,北京師範大學劉兼教授透露,目前我國中國小數學教育改革正在逐步推進。新的數學課程標準已經擬定。新標準對目前“繁”、“難”的數學內容適當做了刪減,並要求教材編寫結合學生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此外,大學的數學教育改革也正引起關注和討論。我國的大學數學教育,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傾向,而且數學課程的設定也不靈活。南開大學數學系定光桂認為,對於非數學專業學生的數學教育,必須以數學的應用和應用數學為主要教學內容。同時,要開設多門供不同專業學生選修的課程。即使對於數學專業的學生,也不要將課程規定得太死,除了必修的數學基礎課外,大量開設一些數學選修課,讓學生們得以獨立自由地發展,發揮他們的創造性。

肩負著培養未來人才的重任,版式新穎、圖文並茂的中學數學實驗教材(下文簡稱新教材)終於在20xx年走進了中學課堂。在理論、體系、形式和內容等方面新教材都有了巨大的轉變,體現了時代發展的要求和素質教育的宗旨。但正如所有改革的初始,新與舊之間總會產生摩擦與碰撞,新教材在帶來新理念、新思維的同時,給中學課堂也帶來了強烈的震撼,廣大教師也面臨著更大的機遇和挑戰。如何領會新教材,把握新教材,使教法改革與教材改革達到完美統一,在蓬勃發展的教育改革中充分展示新教材的魅力呢?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實踐,我認為,在新教材教學中我們應在教育觀念、教學方法以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等方面進行深入細緻地探討和研究。

一、深刻領會新教材的基本理念,切實轉變教育觀念

實驗版新教材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體現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通過教授數學知識,使學生獲得作為一個公民所必須的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為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新教材首先對教師的教育理念提出了挑戰,要求教師不再作為知識的權威,將預先組織好的知識探究的過程。對此,我們要有深刻的認識,要立足學生終生髮展以及參與未來競爭的需要,切實轉變教育思想,樹立以育人為本的觀念,適應時代發展和科技進步的要求,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教學思想的轉變是用好教材、搞好教材實驗、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前提。只有我們的教學觀念與新教材基本理念相吻合,熟悉進而研究新教材和新的教學方法,從而逐漸過渡到熟練地駕馭新教材,才能變挑戰為機遇,更好地使用新教材,使新教材充分發揮其作用。

二、充分利用新教材良好的可接受性,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習興趣是學生對學習活動或學習物件的一種力求認識和探索的傾向。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時,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就會全神貫注地、積極主動、富有創造性對所學知識加以關注和研究,因此,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教材編排上版式活潑、圖文並茂,內容上順理成章,深入淺出,將柘燥的數學知識演變得生動、有趣、有較強的可接受性,直觀性和啟發性,對培養學習的學習興趣有著極大的幫助。如,在七年級數學第一章節中加入了“豐富的圖形世界”,從學生能看到見摸得著的實際物體出發,開闢了國中數學的一片新天地,一改舊教材中抽象的“字母表示數”,避開了數學的難點,使中國小知識的過渡變得自然、平和,消除了學生對中學數學的畏難心理,更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這些都只是新教材自身的內容和形式上的優勢所在。在教學過程,作為課程的執行者,我們應該對此加以強化,要善於運用幽默的語言、生動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別開生面的課堂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教學的廣泛應用,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以我國在數學領域的卓越成就,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還要挖掘絢多姿而又深邃含蓄的數學美,給學生美好的精神享受,培養學生對數學的熱愛。總之,我們應通過多種手段,多種方式,多種途徑不斷激發學生數學的興趣。讓大家感受到數學中充滿了美,數學也是一門生動活潑的科目,以取得列好的教學效果。